立足县域经济 实施蓝海战略(xx农行2009-2011业务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3 17:4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足县域经济 实施蓝海战略(xx农行2009-2011业务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足县域经济 实施蓝海战略(xx农行2009-2011业务发展规划)》。

第一篇:立足县域经济 实施蓝海战略(xx农行2009-2011业务发展规划)

立足县域经济 实施蓝海战略 为把我行打造成为重点县域支行创造条件(韩城农行2009—2011业务发展规划)

今年以来,韩城农行根据省行《重点县域支行推进计划》、“加快县域业务发展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四个最大银行”发展目标,端正指导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在“面向三农、商业运作”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早日迈向重点县域支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 县域基本概况

1、县域基本情况

韩城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全市国土面积1621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下辖7乡7镇、2个街道办事处、276个行政村,总人口38.5万,城镇人口15万。1983年10月撤县设市,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韩城交通设施基础完善,境内有108国道、304省道、沿黄公路和阎禹高速公路。西(安)太(原)铁路穿境而过,开通了全国唯一的县级市直通北京的列车。

韩城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这里。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2、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韩城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境内有煤炭、石灰石、铁矿石、煤层气、铝矾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其中煤炭储量达103亿吨,已探明27亿吨,占渭北煤田的 35.5%。煤层气资源总量为2080亿立方米,达到开采品位的资源量为1907.6亿立方米,是渭北最大的气田。

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粮食播种面积 42万亩,总产量9万吨。经过多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了椒、果、菜、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其中“大红袍”花椒以粒大、皮厚、色鲜、味浓而驰名中外。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优经济林花椒之乡”。

工业发展起步较早。形成了煤炭、电力、焦化、冶金、建材等为支撑的工业生产体系。原煤年产量550万吨,发电量27亿度,焦炭400万吨、水泥50万吨,钢铁100万吨。2008年,龙钢1280立方米炼铁高炉、二电二期、中汇和新丰两个80万吨焦化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500万吨焦化和200万吨水泥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了我市主导产业上档升级,为韩城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2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5亿元,分别增长了25%和21.3%,产销率达95.3%。

3、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90亿元,达到95亿元,同比增长16.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万元,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亿元,达到58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达到21.8亿元,同比增长37.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36.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60亿元,达到64.6亿元,较年初增加17.5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超过1.6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500元,达到3972元,比上年净增75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2386元,比上年净增2717元,是历史上增幅最大的一年。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五年入围西部百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进入陕西十强。

4、县域金融业发展现状

随着近年来韩城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市金融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2008年末,7家金融机构(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发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91.69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为80.4亿元;不良贷款34785万元;利润总额 24306万元。县域信用环境状况良好,客户按时还贷已形成氛围。4、2008年我行业务经营发展状况及今后三年发展规划

2008年,韩城农行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营转型,推进业务创新,强化精细管理,各项业务经营继续保持良性发展,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我行共七个营业网点(乡镇1个),118名员工,本外币存款余额达17.14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6.21亿元;不良贷款207万元,占比0.13%;管理费用1227万元,利润总额8506万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1067.98万元。为落实总行《重点县域支行推进计划》和省行“加快县域业务发展工作座谈会”精神,今年九月,我行紧紧围绕建设“四个最大银行”发展目标,实事求是的制定了三年业务经营发展规划。----做大做强负债业务,本外币存款实现三年翻一番。即每年以30%的速度向前迈进,2009年净增5亿元,余额达到22亿元;2010年净增6亿元,余额达到28亿元;2011年净增7亿元,余额达到35亿元。

----稳妥经营资产业务,2009年净增5亿元,余额达到21亿元;2010年净增6亿元,余额达到27亿元;2011年净增3亿元,余额达到30亿元。(不含票据贴现业务)。主要项目:韩城第二发电厂项目贷款8亿元;陕西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贷款8亿元;中小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5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及住房按揭贷款1亿元。

----盈利能力得到有效增强,2009年实现3000万元;2010年实现6000万元;2011年实现10000万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2009年实现880万元;2010年实现1000万元;2011年实现1200万元。----不良贷款控制在1%以内。

第二部分 韩城农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以融资为已任的韩城农行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业务经营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机构撤并,建设投入不足。03至05年, 上级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行加大了机构撤并、减员分流的力度,一意发展城市业务和大客户业务,忽视了有着传统优势的农村板块,在农村行的网点建设、硬件购置、教育培训等方面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和其他商业银行比有较大差距。据韩城农行统计:撤并农村集镇网点5个,现有7个网点中,除两个网点经过改造基本达到总行规定的标准外,其余5个网点均不符合现今总行规定的标准;都是九十年代后期装修的面貌,特别是地处市区的支行营业部面积窄小、破烂不堪,与目前业务的发展和省行举荐的重点县域支行极不相乘。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困境中徘徊,自身也无力投入资金进行建设和发展。难怪客户对农行另眼相待,难怪出现这边营销客户、那边又出现流失客户的现象。各项存款在当地同行业的份额始终徘徊在第二或第三。

2、人员老化,服务观念滞后。目前,韩城农行的员工队伍,90%是八十年代招收的员工和九十年代初期招收的代办员,年龄均在45至50岁之间,新世纪招收入行的员工微乎其微。他们大多经历过“大集体”时期的“坐门等客”,他们经历过“大集体”时期的“印象式管理”,对新的业务知识理解慢,对营销中“谁求谁”的关系处理不清。因而出现前后台服务跟不上,客户意见大的问题。再则农行过去一直与农村、农业、农民打交道,几十年岁月给农行带来了大量乡镇企业、供销合作及农户不良贷款,虽然已经剥离,但谈“农”色变,恐“农”怕“农”的思想观念不同程度的存在于职工心中,特别是近年对基层信贷操作人员责任追究力度加大后,使基层信贷从业人员普遍存在“一朝怕蛇咬,十年怕井绳”不作为的思想,业务办理速度慢的问题随处可见。

3、考核匮乏,激励无法体现。一是上级行虽然出台了严格的产品计价办法标准,但没有严格的考核兑现到人,使员工看得见,摸不着。二是上级行对经营业绩突出的行与经营业绩差的行在利益分配上差距太小,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经营业绩突出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评级授信,耽误客户用信。目前,农行的评级授信实行的是一年一报制,期限均为一年,评级有效期为每年的1月1日至当年的12月31日,而授信的有效期却为上级行授信额认定批复日至次年的同月同日。评级申报先于授信申报,只有评级认可后才能进行授信申报,二者存在1-2个月的时间差距,而从材料组织、审查、上报、审批整个程序的完成则需要2-3个月。评级授信申报时点差异、时效周期差异、批复的时间差距直接导致内部手续繁杂、客户怨声载道、用信周期缩水(最多为9个月)、贷款使用效率低下。

5、审批链条,设置复杂过长。目前,不论是企业评级授信还是贷款等业务,我们认为手续复杂、链条太长、权力过于集中。直接影响信贷业务的有效增长。

第三部分 打造重点县域支行的措施

面对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在现有机构、人员、网络等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要改变目前农村县级支行在县域市场存款走缓、贷款走弱、发展走偏、效益走低的现状,必须要以农行服务“三农”为契机,从战略上找准定位、机制上进行完善、服务上及时跟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固有的历史渊源以及网点、网络优势,主动出击,做大做强县域业务。

第一、从战略上找准县域支行服务“三农、中小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一方面要迅速转变思想观念。要清醒认识到作为县域支行只有坚持服务“三农”, 才能走出困境。另一方面要结合县域经济和我行发展现状,实施“四个一批”的信贷发展战略,即:优先支持一批:要优先抓好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特色农业生产板块和产业区,优先培育一批有市场、业绩优良、讲信用、综合效益高的“带动型、辐射型、科技型”农业产业化优良客户,在三农业务板块上我们将以金穗“惠农卡”为载体,借鉴兄弟省地经验,通过“三包一挂”提升农行在全社会的政治影响。重点拓展一批:重点拓展行业垄断性公司类贷款及易变现财产抵押简式贷款,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的个体生产经营贷款。在中小企业板块上我们将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重点支持以煤炭为主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具体项目是:

1、大唐韩城第二发电厂10亿元二期工程项目资金贷款,项目初评已通过二级分行上报省行;

2、陕西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00万吨焦化、24万吨液化气、20万吨甲醇综合利用项目,预计需项目贷款24亿元,省、地、县三级行联合调查已基本结束;

3、韩城市侃达煤焦有限责任公司(200万吨洗煤),预计需项目贷款2亿元,省、地、县三级行联合调查正在实施之中。上述三个项目的实施,对我行信贷投放、结构调整必将产生积极作用;对我行相关产品的营销必然产生带动影响,(如:对公存款、银行卡发行、票据贴现、中间业务等);对我行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稳定储备一批:要坚持以政府关注的项目为重点,建立项目储备库,选择经地市级以上政府或有关部门批准、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发展潜力较大、发展后劲较强、能带动千家万户致富的龙头企业进行前期项目储备,并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农业产业化中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龙头带动型、特色经营型的客户。限制陶汰一批:对那些逃废银行债务或规模盲目扩张、不符合产业政策与环保要求、国家明令或近期限制的项目,要实施退出策略,该限制的予以限制,该陶汰的坚决予以淘汰。

第二、从机制上重新调整和完善服务“三农”的信贷政策。针对当前现状,一是在信贷服务方面。信贷资源要向资源型、发展型、效益型优势区域倾斜。特别在业务授权方面,要整体上扩大对基层行个人客户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转授权,并适当下放低风险业务和农户小额贷款审批权限。二是在内部机制建设方面,首先要把经营管理的责、权、利真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行问责制度,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考核办法。其次,要改革信贷授权管理机制。对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支行可下放贷款权限,对涉农贷款可实行特别授权管理,减少审查、审批的中间环节,明确支行行长为农贷第一责任人,与其职务任免、尽职尽责考核挂钩,以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第三、从产品上迅速创立适合服务“三农”的业务新品种。建议上级行重新审定现有信贷制度中不切实,不便操作,不适宜农村经济建设的相关条款与要求。在制度的制定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专门研究,实地调研,针对农、林、牧、副、渔等不同农村产业板块,提供配套的有各自特色的金融产品,制定匹配的优惠金融政策。如在结算汇兑方面,建议对推出的 “惠农卡”,取现和汇款手续费应实施优惠政策。针对农业产业化企业,在评级、授信、贷款、结算等方面,视同为VIP客户,实行优先、高效、快捷的“绿色通道”服务。在具体操作上,一是企业评、授信应采取同步进行的办法;二是尽快推行网上作业,取消纸质文本,减少重复劳动。三是实行限时审查、审批制。这样,一线经营行的客户经理才能腾出时间,实施有效营销。

第四、从队伍上要强化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服务“三农”综合素质。一是要努力强化农行队伍的的业务素质培训。培训要突出重点,既要学习信贷工作流程、相关规章制度,又要熟悉相关行业产业政策、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学习要求要制度化,考核机制要科学化,学习内容要精细化,培训内容要实战化。二是要坚定广大从业人员服务“三农”的决心和信心,着力提高全员主动服务、热情服务、规范服务、科学服务的认识,强调“无为就是过”的教育,并并可在全行探索和建立“有错无为”责任追究制,让广大从业人员想为、敢为、放手去为,并真正有所作为。三是整合内部资源,明确岗位职责,延伸业务范围。要充实基层网点员工,网点员工要改善结构,克服过分强调高学历的倾向,应进一步增加当地大专毕业操作型、技能型的学生充实到服务“三农”队伍中来,把优势人力和财务资源集中到县级行前台和营销部门,向营业机构适当倾斜。对县级支行内部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建立以客户营销和服务为中心的部门(岗位)架构,提高客户营销和服务效率。适度延伸服务链条,把服务平台向农村延伸,为打造重点县域支行创造条件。

二00九年十一月六日

第二篇:中小企业更适合实施蓝海战略

中小企业更适合实施蓝海战略

实用主义丢不得

我是一个不喜欢随大流的人,更不喜欢赶时髦。因为我的座右铭是:换个方向,就是第一。

尽管社会上前几年流行这个,流行那个,但我依然坚持自己的风格,希望用平和理性的思维去影响中国的企业家和经理人们。我坚信:靠忽悠、靠炒作可以暂时赚到些钱,但是却不会长久。在过去几年中,不管是“执行力”也好,“细节”也好,都在中国的管理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热闹一阵过后,中国企业的执行力水平提高了吗?我们的企业在细节上有更多的关注吗?可以说,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绕了一大圈,似乎正在回归原点。因为在管理上我们无法超越时空,超越梦想去实现跨越式发展,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把基础打好,否则再好的管理理念也不会真正发挥作用。

最近有关蓝海战略的讨论在逐步升温,我很担心又会像“执行力”和“细节”的流行一样,走一番过场之后就被大家忘到脑后去了。

作为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争论蓝海战略是否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战略体系(其实根本不可能),更不要用“两分法”来看待蓝海战略。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两分法”的思维模式,要么全盘照搬(100%认同),要么全盘否定(100%反对)。其实,遇到任何管理上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工具,都没有必要在学术层面上去争论问题,而应该从实用的角度看问题,只要对我们有启发,有价值,能为我所用就行了。

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体系里的后来者,我们应当学会借鉴,学会借力,不要重新制造车轮,这样才能具备后发优势,才能踩着巨人的肩膀往上走。遗憾的是,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使得我们喜欢在哲学层面而不是从实用层面上讨论问题、看待问题。换句话说,我们喜欢争论,不喜欢行动。

我们很多企业家和经理人都接受过各种各样的培训,也看过各种各样的管理书籍,对各种管理理论都不陌生。但是,他们当中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知道的更多是哲学层面上的东西,而不是操作层面上的东西,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做。

这种现象从这几年中国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培训市场上就能看出端倪。记得当年我们在外企接受各种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培训时,都是非常平和理性的内容。尽管有些枯燥,但是货真价实,很多方法和工具拿回去就能用,而且我们大多采用参与式教学,有很多练习和交流的机会。而不像当今中国培训市场那样,最热门的都是一些擅长表演、擅长忽悠的“大师”。现场气氛非常热闹,有很多精辟的语言,但是回去后怎么用就不好说了,甚至过不了几天就全忘了。

这是市场的选择决定的。因为,整个大环境太浮躁了,大家的工作压力太大了,所以人们更喜欢娱乐式的培训方式。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很难静下心来理性思考。所以,那些真正实用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为这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没有炒作的由头),而那些能暂时激发大家热情的新理念总是一波一波地流行,受到大家的追捧,就像当今的流行乐坛一样。作为消遣当然可以,但是要想学点真功夫就有问题了。

蓝海战略的精髓是什么?

当我认真研究过蓝海战略以后,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它的理念与我过去所做的一切十分吻合。作者用非常形象而又浅显易懂的语言把一个在市场营销领域非常复杂而专业的问题描述清楚了,所以我认为作者是大师级的人物。

在我看来,蓝海战略最大的价值就是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思考的框架,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分析方法和工具,而不像其它经管类畅销书那样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上,需要读者自己去悟、去猜。那样的话,弄不好就跑偏了。

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蓝海战略”实践者,这从我6年前出版的那本有关营销战略的图书《不战而胜》的书名就能看得出它与蓝海战略的思维是一脉相承的。

我不喜欢竞争,因为竞争是下策。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给战争的最高境界下过定义,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从15年以前我就打定主意要做一个“反方向游的鱼”。不随大流,不赶时髦,大家都往东走的时候,我就往西走,惟有这样,才能避开竞争。我相信:要想出类拔萃,必须与众不同。这些其实都是蓝海战略的精髓,尽管作者没有这么说。

对于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不能再走机会主义的老路了。千万不要看到市场上什么产品热门就去做什么,因为那样做违背市场营销的游戏规则。大家应该好好地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市场营销战略知识,尤其是那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这样,大家可以有选择地去借鉴,去利用,而不要从头来,避免走弯路,交学费。否则,我们的中小企业很容易在浮躁的环境中失去自我,走入误区,陷入困境。因为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营销游戏规则的行为终究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中小企业为何更适合“蓝海”?

那么,为什么说中小企业更适合实施蓝海战略呢?.中小企业不能参与主流市场的竞争。因为主流市场的规模很大,社会关注度高,会成为那些大企业(尤其是知名品牌)的重视目标,结果很容易就变成竞争激烈的红海。所以,中小企业要能抵挡住各种诱惑,坚持走次主流市场的道路。.中小企业不能靠同质化的产品去参与市场竞争,必须靠产品创新去赢得部分消费者的信赖,这是市场营销最基本的要求。即:企业在进入某个市场之前,必须明确我们为哪个客户群体服务。当然,在中国,很多企业都是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大家对目标客户的选择并不重视。结果是,很多企业做大了才发现它们没有定位,没有忠诚的客户群体,只能靠抓机会过日子,只能靠价格战和广告战去竞争。其实,对中小企业来说,一旦在产品差异化上有突破,自然就有了生存的空间:因为有差异化的市场一般不会太大,自然不会招致大企业的进攻。.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所以不能在核心产品层面上创新,只能在客户需求层面上去创新。用现成的技术,现成的原材料和工艺,去开发有独到价值的产品,当然前提是深刻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换句话说,企业的市场营销重点要从“舞台表演”转到“地下工作”,从注重市场宣传,转到注重市场调查,注重产品定义,靠贴近市场来寻找创新的源泉。如果一个中小企业的新产品根本就不是市场部说了算,而是研发部门或技术部门说了算,就很容易陷入技术导向或产品导向的误区,离市场越来越远。.很多中小企业都有这样的认识误区,以为产品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是在核心产品上下功夫肯定如此)。但是,企业只要把关注点从技术转到市场,从竞争转到客户,从炒作转到务实,就不难发现客户价值创新是不需要花费大量金钱的。一个中小企业只要有两个明白产品市场和产品创新的市场营销人员,就能在半年到一年时间里定义出有独到价值的差异化产品,开辟一片蓝海。不过大家不能靠自己的那点小聪明去做事,应该静下心来接受正规的训练,掌握相关的工具、方法和流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总之,中小企业要树立蓝海思维,千方百计想办法去减少竞争者,在平和理性的营销战略指导下,把注意力转到产品创新上来,用差异化的产品去赢得目标客户的信赖,去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

第三篇:浙江实施蓝海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几点思考

浙江实施“蓝海”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1-11-1

4信息来源:

21世纪是海洋的时代。独特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突出的特色产业以及灵活的体制机制,使浙江具有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最近国务院批复浙江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之一,今年3月25日省委工作会议专题部署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浙江要抓住机遇,结合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大力实施“蓝海”战略,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一、优势与潜力:浙江“蓝海战略”呼之欲出

调研表明,我省对发展海洋经济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大念“山海经”的发展设想。20多年来,我省发展海洋经济经历了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到“建设海洋经济大省”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三个发展阶段。但相对于海洋资源大省的地位,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还远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下一步应当在前几年建设“海上浙江”的基础上,推进实施“蓝海战略”,面向海洋要空间,面向海洋求发展。因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4大优势:

一是浙江海洋资源丰富。全省陆域面积仅为10.18万平方公里,人均陆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全国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省份。但是,浙江有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约为陆域面积的2.6倍,拥有丰富的港、涂、渔、景、油等海洋资源,并适宜进行规模化、集群化开发。其中,沿海深水岸线达506公里,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约占全国的40%。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种类繁多,海洋渔业量约占全国的27%。东海油气资源蕴藏丰富,大部分位于浙江海域,勘测开发前景良好。滩涂资源面积达391万亩,其中适宜开发利用的262万亩,约占全国的13.2%,是重要的未来发展新空间。四级以上海洋旅游资源单体达820个,约占全国的12.1%,海洋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二是浙江海洋经济发达。近几年来,我省积极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港口海运业较为发达,经过资源整合后的宁波—舟山港,跻身全球第一大综合港、第八大集装箱港行列。船舶工业、海水淡化、海洋旅游、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浙江区位条件优越。浙江沿海和岛屿地区位于我国沿海与长江“T”字形经济带的核心区,海域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是长三角地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联结纽带。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使杭州湾两岸城市群有机相连,与上海、苏南乃至更大区域的联系更为便捷;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加快,使沿海港口物流、中转储运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甬台温、温福和沪杭、杭宁、杭长、杭黄等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使我省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地区和皖、赣等周边省份的联系更加紧密;金温、甬金高速公路建设促进海陆联动、山海协作深入推进,对浙江内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四是浙江体制机制灵活。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温州模式”、“义乌经验”、“浙江模式”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在全国较早推进县域经济、山海协作、新型城市化等改革,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居全国前列。海洋科技教育实力较强,并具备利用国内外海洋科技力量、发展“蓝色产业”的体制优势。

二、开发与保护: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双难选择”

从我调研的情况看,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我走访调研过程中,反映突出的有三个问题:

一是近海渔业资源日益减少,渔业转型显得迫切。沿海群众反映,目前,东海近海大黄鱼基本绝迹,带鱼的身板越来越小,身价越来越高,其他鱼种在东海近海的产卵量减少,东海渔业资源急剧衰竭,渔民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难题。宁波市最大的渔产品加工企业——象山飞日集团公司反映说,这些年海水鱼日益减少,原料收购难度明显增加,改变以捕捞为主的重索取、轻培育的资源利用方式迫在眉睫。在看起来浩浩荡荡的东海,到处都布满了星星点点的渔船,以渔业为著称的石浦镇东门村,有1200多户计3868人,全村有270多只船在从事近海捕捞,发展远洋渔业显得重要而迫切。此外,尽管东海野生海水鱼行情一路大涨,但渔民实际赚钱甚微。一方面,本地愿意从事渔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渔业工人的工资已达5000元/月,加上几百万的渔船每年都要修理、保养,渔业成本很高。另一方面,与山东等地的渔业公司化相比,浙江以个体经营的“群众渔业”为主,渔民各管各,雇佣关系松散,组织化程度不高,所赚利润不如流通领域中间商利润高。

二是在无人海岛的保护开发上要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基层同志反映,当前浙江各级对发展海洋经济十分重视,态势也很好,但对无人海岛开发目前尚无明确政策,这给基层在发展海洋经济工作中带来了难题。比如,象山有600多个海岛,其中不少是无人海岛。政府曾设想进行码头开发、建设储备站、开展海岛旅游等,但由于海岛土地征用缺乏明确政策无法实施这些项目。石浦、爵溪等地领导深有感触的说:“如果能在科学规划、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无人海岛,发展海洋经济就有了新动力。”因此,在发展海洋经济中应当对海岛保护和开发给予足够重视,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摸索出一些经验来。

三是应当重视发展“港湾经济”,促进沿海区域统筹发展。浙江有杭州湾、象山港湾、三门湾和乐清湾,宛如一串珍珠环绕在浙江沿海。这次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空间布局,但没有对四个港湾开发建设作出明确定位,这是令人遗憾的。我在台州调研期间,当地政府就提出希望省里能加强战略研究,统筹推进三门湾区域开发和建设。据我了解,三门湾区域目前是宁波都市圈与温台沿海经济带之间的“洼地”。整个三门湾区域涉及宁波宁海、象山和台州三门等两市三县,是浙江省滩涂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象山石浦是著名港口,深水岸线10.6公里,可建设码头40多个,货物吞吐能力可达2700万吨。宁海环三门湾区域临湾滩涂及海涂平原约350平方公里,目前在实施中或即将实施的滩涂围垦区约77.9平方公里。台州三门县对统筹开发这一区域也愿望强烈。建议省委、省政府应从更高层面、更加重视、更快推进三门湾区域开发建设,使之成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四大建设”、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三、沿海与腹地:海陆联动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

18世纪中期起,英国借助海洋,经过百年发展成为世界强国。20世纪初,美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沿海工业化城市带,依托海洋,发展以海外贸易为主体的海洋经济,成功地带动了区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霸主。50年代,日本以海外贸易和海运事业为纽带,发展临港工业,促进经济腾飞。60到70年代,号称亚洲四小龙的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兴起,也无一不是借助海洋经济发展起来的。我们浙江要以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更高的标准,进一步创新海洋开发理念,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港口航运和临港产业为突破口,以沿海产业带建设为主战场,坚持以陆引海、以海促陆、陆海联动,坚持集约用海、科学用海、合理用海,不断增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一是把港口建设作为“海陆联动”的基础。调研中我感到,目前我省港口建设存在着整合水平不高、开发建设运营模式比较粗放、服务功能不强等问题。从国际四代港口发展演变来看,优化港航布局,推进以港口联盟为主要形态的港口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港航发展的重要态势。在东亚,争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决策。要下更大决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统筹协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港口一体化特别是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努力把港航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发展优势。应当加大对舟山港口资源战略研究和开发力度。此外,我还了解到,国际货运85%以上是海运,尽管前几年遇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世界船舶市场需求势头依然很好,造船产业关联度大,可带动97个行业发展,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为1∶8。目前全球造船业正加速向中国转移。近年来,我省对此十分重视,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希望省里进一步加大船舶制造业的规划、管理和扶持力度,使发展的速度更快、效益更好、水平更高、产业链更长,特别是进一步发展与港航业相配套的海港通关、物流信息、船舶经纪、国际金融保险、技术咨询等服务产业,以港口建设带动腹地经济发展。

二是把蓝色产业作为“海陆联动”的依托。海洋是个巨大的生物宝库,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潜力无穷,要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制药和海洋生物能源产业。目前,美国、日本、以色列和我国青岛、大连等地都在进行海洋微藻能源技术的研究工作,利用微型藻类发展生物能源产业。美国在2007年推出“微型曼哈顿计划”,计划在2010年实现藻类产油的工业化,达到每天生产百万桶生物“原油”的目标。浙江可以考虑建立微藻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利用水深在2米左右的浅海、荒滩养殖微藻,开拓海洋生物能源产业。同时,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能源、海涂资源、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矿产资源。爱尔兰到2010年潮汐发电量将满足全国6%的用电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主要海洋能理论装机容量达3496.5万千瓦,应当加快开发。我了解到,浙江海水淡水开发潜力大,如在舟山嵊泗海域海底已经发现了长江古河道蕴藏有大量的淡水资源可以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工艺已基本成熟,成本逐渐下降,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每吨成本已下降至5元左右。随着陆地淡水资源的缩减、价格的上升,实现海水淡化的规模化、产业化越来越成为必要。海水直接利用范围也在扩大。如果这些工作做好了,整个浙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资源、赢得新动力,有利于浙江转型升级。

三要把区域统筹作为“海陆联动”的引擎。发展海洋经济,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地方战略;既可解决发展空间问题,又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问题;既是发展规划布局、又是体制机制政策创新。省委、省政府已经把海洋经济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十二五”规划并单独成章。下一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浙江海洋资源优势,积极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大力建设沿海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深入推进港航强省建设,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应当抓住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这个历史性机遇,深入推进省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和城乡、教育、文化等体制改革,推进民营经济、金融等创新发展,协调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显著提高海洋经济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使我省沿海地区成为环太平洋经济圈的重要一环。

第四篇:品牌零售商业企业实施社区商圈“蓝海战略”的探讨

品牌零售商业企业实施社区商圈“蓝海战略”的探讨

摘 要:蓝海战略是开启新市场的潜在需求,创造新的市场空间的战略。社区商圈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品牌商品消费和休闲娱乐的便利要求会越来越高,形成了社区商圈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趋势。而目前在社区商圈中一般并没有品牌商家进入,可以说是品牌零售商的一片“蓝海”,应当结合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业态特点实施社区商圈“蓝海战略”。

关键词: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社区商圈;蓝海战略

一、社区商圈是品牌零售商业企业的蓝海

蓝海战略主要观点认为重新整合市场竞争元素,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新的市场潜在需求,创造“蓝海”新的市场空间。“蓝海战略”的宗旨是开启新市场的潜在需求,创造新的市场空间。价值创新是核心,能为顾客创造全新的价值的市场,就是一片“蓝海”。

结合“蓝海战略”的思想,在都市的商圈中可以通过重建市场来发现“蓝海”。都市的商圈一般可以按照商圈的功能定位划分为都会级、区域级和社区级商圈。纵观这些商圈,可以说都会级商圈和区域级商圈更多的已经成为各类商家的“红海”,这些商圈中各种业态业种饱和度都比较高,而社区级商圈目前是鲜有大型的连锁零售企业进驻经营,而随着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社区居民消费需求会不断提升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对于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来说是一片浩瀚迷人的“蓝海”。

目前在社区级商圈中主要是菜市场、杂货店、夫妻店、小超市、便利店、一些专卖店在开展经营,主要是满足当地居民的例常性需求。鲜有能满足人们心理性需求定位的经营服务。如广州市天河区粤垦路社区商圈,整条粤垦路大致600米长,主要几家便利店、几家生活超市、药品连锁店、几家士多店。居住有大约2万多居民,基本上都是中高收入人群,消费是非常强的。但目前圄于商圈业态比较低端,只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稍微要讲究一点的商品如购买牛奶、化妆品、过年过节用品等,都会跑出市中心如毗邻不远的天河商圈购买,而存在同样现象的社区可以说比比皆是。

对于社区居民来说,内在就存在有多种的需求,如希望能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购物、休闲、娱乐,大家都希望吃完晚饭能够在家门口逛逛街,能在家门口不远处慢慢走着去看场电影,能在不远处就可以跳舞唱K和品尝美食。由此可见,休闲、购物、娱乐能够就在家门口不远处就有得满足,无疑对社区消费者来说也是必需品。这一点还是通过专题调查得出的一个消费结论。还可以通过分析住在老城区市民的住家意愿来说明这一问题。老城区的区民住的地方配套比较齐全,买东西比较方便,娱乐休闲条件也好,但也存在接到狭窄、空气不好、楼宇之间距离过近采光差等问题。但是,老市民还是觉得老城区配套完善,生活便利。所以,在遇到拆迁时,情愿住在老城区见不了多少阳光的小房子,也不愿意置换到郊边地区采光好面积大的房子,都是因为城区的配套便利和情结。目前来说一些高品质生活必需品,通过品牌企业到社区经营是具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的。如广州粤垦路社区商圈,假如华润万家超市进军到这一商圈来是完全行得通的。这是曾经进行了相应的专题调查得到的一个结论。从理论上也可以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作为依据说明,就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的层次要求是越来越高的。所以,社区居民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是必然趋势,而且粤垦路居民已经是具备有消费品质商品的支付能力的消费者。“蓝海”市场是清晰可见的。

现实市场中,大的品牌零售企业也看到了这一片“蓝海”。如华润万家在2013年开出了40家社区超市,2014年开出50家社区超市;广百超市也计划在2015年开出30多家超市。对于内资超市这股社区热,沃尔玛等外资超市也不敢等闲视之。包括沃尔玛、永旺、百佳等外资超市近年来所开设的新店也不再是大卖场,吹响了“向社区进军”的号角。以百佳为例,在广州拥有28家分店,仅在2014年,百佳已增开了13家新店,其中包括黄埔星汇城店、北京路名盛广场、芳村花地人家等,这些新开的店都以中小型的店面为主。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社区商圈是品牌零售商业企业现实的深深的蓝海。

二、品牌零售商业企业社区商圈“蓝海战略”的实施

目前,进入社区商圈“蓝海”的品牌商业企业来说,比较可行的是以连锁超市、专卖店为业态形式的品牌零售商业企业,有些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考虑购物中心为业态形式的零售商业企业。下面分开三种业态形式企业来说明各自的“蓝海战略”实施。

1.品牌连锁超市企业开设社区超市。按照前面的分析,品牌连锁企业开设社区超市是目前社区商圈中存在的最大“蓝海”。但在经营中要注意的一些方面策略,具体包括:(1)商品组合。因为每一地方的商圈环境会有不同,商品组合的结构要求会有不同。总体来说,要多结合商圈的购买需求进行分析,提供当地商圈适销对路的商品。多从满足人们例常性需求,而又对品牌有一定要求来建造商品组合结构。(2)店铺规模设计。尽量以小而又能满足当地所销售商品需要来选址、设计店铺规模。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实际上社区超市总体来说应当以“小而能”为主旨,实用高效为目标,因为毕竟商圈覆盖面比较窄,另外,还是要考虑成本投入适度,多从实惠吸引顾客。(3)多采用顾客需求定价策略。社区商圈顾客会流失一部分到市内商圈,所以,可以结合顾客货比三家心理,多从顾客角度定价经营。(4)店铺的装潢设计上。不要求唯美,但要求简洁明亮干净,有一定的舒适度。这是社区消费力提升必然要求。(5)注意克服物流不足。社区超市主要经营食品、副食品等快速消费品,由于面积不大,一般是定期库存制快速补货,存货不多。物流配送能力要求比较高。注意经营中的难点就是货物及时更新补足,尤其是日配品。尽量减少和杜绝断货和积压。要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如华润万家2014年就在广州新建了一个生鲜农超对接配送中心,主要配送农超对接商品蔬菜、鸡蛋、冷藏品等生鲜商品,3小时内能到达广州所有门店,有效保证了农产品到店的新鲜度与品质。(6)注意创新。可以正对社区购买力和需求特点,设计合适的业态。一是以服务社区为宗旨,增加娱乐、餐饮、休闲等功能,向小型购物中心转型;一是将超市与便利店的经营特性结合开设超市便利店。(7)价值创新(Value Innovation)。它是蓝海战略的基石。象征着跳出传统市场空间和传统的竞争行为而进行的一种价值创新的管理体系。要紧紧以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为准绳开展经营。

2.专卖店。她由于专业精深而能满足顾客挑选性需求,是有很强的市场基础的。目前在一些社区商圈中已经有很多专卖店在经营。如药品连锁专卖店、眼镜专卖店、化妆品连锁店等,专卖店一定要贴近需求,曾经在粤垦路开设有电器专卖店,但经营失败。在一些具备比较强的购买力的社区,可以说是品牌专卖店的“蓝海”,因为品牌专卖店具有很强的市场号召力、延伸渗透力,完全是能取得成功的。目前更希望的是一些食品副食品老字号企业布局社区。如在广州粤垦路2015年8月新开张的广州酒家“利口福”专卖店就生意不错。类似广州市有很多老字号如致美斋、大学鞋店,完全可以走进社区,圈地扩张社区商圈。

3.购物中心。结合上面的分析她是最有基础的一种满足需求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社区购物中心基本属于开发的空白地带,属于最稀缺的社区商业业态之一。有很多业界专家对社区购物中心发展持乐观态度。其实许多商家都已经在实战中考虑,包括广州西城都荟、太阳新天地、乐峰广场等在内的多个购物中心,在开业之初均提出以周边社区居民为目标市场对象。再以广州太阳新天地为例,定位为服务CBD的购物中心,把珠江新城、石牌暨大、员村、番禺等作为服务的核心商圈,认为消费者普遍对于精品超市、高端百货、影院有强烈的需求。目标打造满足消费者吃、喝、玩、乐、购的时尚生活天地。而位于广州番禺区市桥商圈的荔园新天地在试业之初便明确,将打造社区生活方式中心即社区购物中心,成为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购物中心内已包罗了麦德龙、迪卡侬、百乐门宴会中心、金逸影城、永旺莫莉幻想儿童乐园等主力店,日均人流量在15000人次左右,周末更可吸引3万余人次到场,经营前景喜人。上述两个购物中心初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知名品牌超市落点,再加以餐饮、娱乐为主而吸引消费者。

总之,品牌零售商业企业在经营中既要凝聚在“红海”中竞争的优势,又要善于发现价值创新的“蓝海”市场,把握好社区商圈的这一片“蓝海”,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邱小平(1964.08-),男,广东梅州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副教授,1985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商业企业管理

下载立足县域经济  实施蓝海战略(xx农行2009-2011业务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足县域经济 实施蓝海战略(xx农行2009-2011业务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