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收·经济·社会-湖南省国税局程安亭局长在湘潭大学的演讲提纲
税收·经济·社会
—程安亭局长在湘潭大学的演讲提纲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来到年轻美丽、人才辈出的湘大,也很荣幸地站在这三尺讲台给大家演讲!当我看到你们这些激情满怀、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时,我就倍感亲切,因为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社会的精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有着年轻的资本,较高的文化素质,我的女儿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所以,我看到大家更加亲切,更愿意与大家一起畅谈、探讨、沟通。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税收〃经济〃社会》。税收与大家都有紧密的联系;我想,大家与税收至少有这么几层关系;首先,你们都是税收的受益人。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今天大家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聆听教授们的教诲,尽管你们承担了一定的学杂费用,但国家培养一名大学生平均要支付54000元,而国家财政80%以上来源于税收。其次,你们毕业以后,有可能成为远大集团张建、三一集团梁稳根似的纳税人; 收治理好了,财政稳健,经济发展,社会也就安定了;相反,税收治理不好,财政失控,分配秩序紊乱,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往往就难以持续。把握公平和效率的科学内涵,摆正公平和效率的相互关系,这是治理税收的基本目标,也是宏观税收管理的主要着眼点。我从事财政税收工作和学习30多年,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理论思考,今天,我结合我省国税实际就税收〃经济〃社会这个主题谈一些看法。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湖南经济和湖南国税的基本情况。
湖南在历史上曾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但是当前的湖南经济,令人自豪的并不是很多。2003年,全省GDP总值4634亿元,在全国排 织各项收入1800多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税收的征管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原来,我们收税比较原始,靠广大税务干部带着算盘到纳税人那里去磨嘴皮、做工作,有几句话是概括的比较形象的,这几句话是“翻遍千山万岭,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10年来,我们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技术装备,先后投资2亿元,配备计算机设备1万多台套,我们已经主要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对税收进行征收和管理,实现了纳税人、税务机关、银行、国库“四位一体”的现代缴库方式。全省所有一般纳税人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了远程电子申报,通过计算机监管的税源达到95%以上,特别是金税工程一、二期的建设,所有纳税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全部实现了电子比对,纳税人如果开具假发票、开大头小尾发票,计算机一眼就能识破,我们的税收征管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道路,征管手段初步实现了科学化、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
接下来,我们谈谈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及税收的职能作用。
大家都知道,税是用“禾”和“兑”组成的,含义就是用粮食来兑现,是一个典型的会义字。我国古代对“税”的称谓有租、税、捐、赋等许多种,“税”这个称谓,最早出生于“初税亩”。当时的诸侯国——鲁国,为增加财政收入,于公元前594年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这就是“初税亩”。又是税收起源与产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只不过那时候人们对税收与经济的关系,限于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作进一步研究罢了。
现代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似乎税收只能被动地“反映”而不能主动地“作用”于经济。事实上,在现代社会,税收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税收与经济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近代史看,在亚当〃斯密时期,他认为税收仅仅是为国家机器运转提供经费;20世纪20年代,社会政策学派兴起,认为税收不仅是为国家机器提供经费,而且要“参与政治”,为缓和阶级斗争服务;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学派兴起,认为税收不仅要为国家机器提供经费、“参与政治”,而且要“ 参与经济”,为调节总需求,“熨平”经济波动服务。我国50年的税收经济实践也进一步表明,税收与经济的关系是互为作用,互为前提的。我们要树立现代税收经济观,紧紧围绕“经济—税收—经济”思想,处理好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税收与经济的紧密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经济决定税收和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经济决定税收,这是前提。而经济又是税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税收分配的范围和程度,并从根本上决定新税种的产生、发展和更替。另一方面税收对经济具有反作用。随着税收分配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也不断扩大。具体来说主要有这么几层关系。
要纳税”,所以我们说税收规模往往体现着相应的经济规模,税收的增长往往折射着一定的经济增长,税收结构常常反映着特定的经济结构。
府支出在拉动社会需求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税收就充当了政府支出的坚强后盾,那几年,我国税收收入每年增长100亿以上。总之,无论从实践经验还是理论证明来看,只要是适当、合理的税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而不是减弱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这就是税收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作保障,国家才有西部大开发的壮举,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三峡的宏伟工程,有神州五号的升空!
税收的财政职能决定了税收在财政中的重要地位。税收与财政同属于分配范畴。虽然税收是财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财政分配关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这种独特的地位,不仅表现在税收具有独特的调控功能,而且税收活动对财政的意义重大。首先,税收是财政最重要、最稳定的收入来源。税收分配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的特点,收入可靠稳定,也无须像国债收入那样还要偿还。其次,税收有利于规范、明确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应是政府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最根本最规范的分配方式。
元;福利企业528户,增值税先征后返9600万元。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对发展生产、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扶持重点地区、行业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调控和促进作用。
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实行税收扶持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全面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扶持政策,是税务部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税收工作的重点,为了确保下岗职工再就业有优惠、宽松的税收环境,我们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宣传政策,强化纳税服务,狠抓政策落实,注重跟踪管理,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据统计,2003年,全省落实下岗失业优惠政策,安臵下岗失业人员58392人,减免税款2036.6万元;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5640户,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225600元;提高增值税起征点免税13.4万户,减免税5979万元。
各位朋友,各位同学,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结构、税收制度,实行规范的税收政策,对正确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导资源优化配臵,扩大社会就业,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们淡淡依法治税。
依法治国作为基本国策写入了宪法,依法治税又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税收领域的违法犯罪却十分严重,形势不容乐观。国家税务总局于1998年11月公布了河北省南宫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大案,共查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7587份,涉及全国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虚开发票金额10.65亿元,造成国家税款流失1.3亿元。浙江省金华县,一个只有56万人口的县,从1994年5月至1997年4月的3年中,就有218家企业参与虚开增值税发
票的犯罪活动,发案时间之长,涉案范围之广,虚开金额之大,造成恶果之深,全国罕见。金华县共有218家企业参与虚开增值税发票,共虚开增值税发票65536份,价税合计63.1亿元,造成国家税收损失7.5亿元。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每年因涉税犯罪就给国家造成国税流失近1000亿元。下面,我就全国目前涉税犯罪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依法治税作一些探讨。
(一)、涉税犯罪的成因
涉税犯罪的成因来自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陈旧社会观念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人治思想和传统的赋税观念决定纳税人纳税观念淡薄,造成偷税有理的思想误区。封建人治思想统治中国几千年,留下了“刑不上大夫”“罪不罚众”等思想烙印,其影响根深蒂固,制约了税收法制的健全和推行。传统的赋税观念教育往往使人对税收抱着反感、歧视的眼光,陈胜、吴广因为苛捐杂税而揭竿起义,一呼百应,李自成、洪秀全因民不堪负而怒指燕京,领兵北上,这些都是当时反苛政反压迫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得到了人民的认可,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片面性,也留下了对税收的片面、错误的认识,认为纳税是一种额外负担,而对现代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解却不深刻,不以偷税为耻,反以偷税为荣。
2、经济利益驱动。税收是国家依靠社会公共权力,根据法律法规,对纳税人包括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和单位以及自然人强制无偿征收,要求纳税人依法纳税,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和公共商品的需要。无偿性和强制性是税收的两个主要特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总体上有限的情况下,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会使一部分纳税人拒绝这种特殊的分配形式,在资本的趋利本性的驱使下,以及极端个人主义、小集体主义和拜金主义腐朽思想的驱使下,就自然
会有人臵国家法律于不顾,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侵犯国家的利益。而偷税、抗税、逃税、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等危害税收征管罪是他们侵犯国家利益最容易得手的手段,这就是涉税犯罪活动严重的主要原因。
3、税制不健全且管理落后。客观地说,我国目前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合理,有待加强。建国以来,我国税收制度进行了五次重大改革,最近的一次改革是1994年,1994年我国进行了以增值税为中心的流转税改革,这次税制改革遵循“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形式,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的指导思想,对税制进行了结构性改革。新税制的实施,实行了增值税凭专用发票抵扣税款制度,但因对抵扣税款的稽核能力估计过高,税收征管计算机化程度低,造成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多发。加上管理制度不健全,征管技术手段落后,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这主要表现在: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放管理不严,不严格审查一般纳税人的主体资格,不按照规定的条件发放,不严格执行验旧发新制度,导致滥发现象严重;对开票行为审查不严,由纳税人自己填写,随意性大,管理失控;对抵扣税款环节审查不严,不严格执行稽核制度,且稽核制度尚不完善,稽核手段落后。在领票、开票、抵扣税款三个环节上存在着的这些漏洞,给犯罪活动提供了方便。
4、征税主体原因。税收征管工作是一件政策性和法律性很高的艰苦细致的工作。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回忆他16岁的当“税官”的事,当时,他因家道败落,投奔到苜江县当警署署长的舅舅,当上了一名税收员,每天到当地一个大码头收屠宰税,每头猪640文,每头牛200文,沈从文每天要填写近100张税单,税单的填写非常严格,弄
不好就要挨批评,甚至要辞退,为了防止舞弊,他还经济要到屠案边去看一看,问一问,几乎走遍了全城。几十年过去了,税收工作的环境了巨大变化,税收工作对干部的素质要求更高更严格,但令人忧虑的是我们的税务干部队伍素质还不是很高,特别是少数税务干部经不起物质的诱惑,收受纳税人的贿赂,成为纳税人的“保护神”。据潮阳、普宁一案查明,在潮阳、普宁这里官商勾结,共同作案。有的基层政府领导,直接指挥财政所长、税务所长为虚假企业服务;有的税务干部,自己开办多家虚假公司,骗税数千万元;在犯罪分子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向海关人员送出巨额现金;地下钱庄把上百亿元的资金,在极短的时间内频繁划转、提现并套换外汇。由于危害税收征管罪属于行政犯罪,好像没有特定的受害人,因此,许多纳税人甚至包括税务部门和司法部门对危害税收征管罪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从事危害征管犯罪者不是深恶痛绝,而往往抱之以同情之心。执法不公的消极作用,不仅破坏了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而且动摇了人们的价值判断标准,陷入争先恐后的偷逃骗税攀比中。
5、对涉税违法犯罪打击不够。在现阶段,由于历史思潮和现实因素的冲击,还有“权大于法”的地方保护主义,“偷税不谋私则不算犯法”的小集体观念以及“偷漏税可以减轻企业亏损”的错误观念,导致对涉税违法犯罪“有法不依”、“以罚代刑”,使部分偷税、抗税者逃避了应有的打击。另一方面,由于司法力量的不够,侦查手段的落后,使部分涉税犯罪分子成了漏网之鱼。
依法治税是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应有之义,是推动我省国税工作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法治,税收作为国家管理经济的宏观手段,同样离不开法治,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结合深化税制改革和征管改革,将税收工作的重点转向法
治导向型,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以建立健全内部执法监督机制为突破口,以提高队伍素质为着力点,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提升依法治税水平,努力实现“税收法制基本完备,执法行为全面规范,执法监督严密有力,执法保障明显改善,队伍素质显著提高”的全新目标。
1、统一认识治本。当前社会各界包括国税干部中对依法治税的认识不统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有所谓的“条件不成熟论”、“环境不协调论”、“费力不讨好论”等等。这些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是不正确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可能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强化依法治税是实现国税工作新突破的重要措施,也是新形势下保护国税干部的明智之举,是加强国税系统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认为,我们要抓住认识这个根本,排除顾虑,统一思想,开拓进取,全力推进依法治税。推进依法治税,税务部门不能“包打天下”,必须有各级党政领导重视与支持;必须有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必须有公安、司法机关的协同作战。当然也需要在座的同学们多宣传税法,多支持税收工作,进一步优化治税环境。
2、强化考核治人。治税先治人,依法治税关键在人。岗位职责明确,建立严密的岗责体系和过错追究制,是强化工作考核的前提,也是推进依法治税的基础。必须理顺征收、管理、稽查的内部职能,随着当今组织机构的扁平化,现代税收必须依靠管理现代化,我们要按照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和专业职能不交叉的原则,以有利于规范行政执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纳税人为目的,认真做好执法权限的划分和法定职责的分解。每一个具体执法部门和执法岗位行使哪些权力,承担哪些义务,负有哪些责任,出现问题如何追究,都必须予以
界定和明确,做到严密而规范,保证整个征管环节事事有人办,过错有人担,从而真正建立起职责分明、相互制约、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税收责任体系。
3、强化约束治权。依法治税重在“治权”。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是“治权”的有效措施。我们要积极构建由内部监督、环节监督、层级监督、过程监督和社会监督组成的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监督网络和监督体系,对税收执法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视角的直接监督和远程监控。一是加强税务机关内部监督,通过落实执法责任制、税收执法检查、税务执法过错追究、税收规范性文件会签审查、重大税务案件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控制。二是落实相互衔接的各执法环节之间的监督,使税款征收、税收减免、税务检查、税务处罚、税务复议、税收管理等各个执法岗位之间形成环环相扣的监督和制约。三是突出层级监督,加强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四是强化过程监督,对每一项执法行为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五是扩大社会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通过积极推行执法公示制,采取设立执法公开栏等形式,将税务机关岗位职责、权利义务、税收政策法规、工作纪律、服务承诺等向纳税人公示,实行“阳光办税”,使税收执法臵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中。
全面推进和实现依法治税,必须有一套完整、严密、科学的税收体制。去年十一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不仅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也提出了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从而拉开了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帷幕,奏响了推进依法治税的号角。
下面我们共同了解一下税制改革和征管改革。
深化税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大家庭的需要。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再到200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25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地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实践证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成功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我国税收制度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从1978年到1991年,推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和工商税制的全面改革。1994年,全面改革流转税制度,实行了以比较规范的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并行,内外统一的流转税制度,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种辅助配合的复合税收体系。
十年过去了,新的形势下,现行税收制度又面临了新的挑战。从国际经济形势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很明显,特别是世界科技进步的日益加快,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跨国投资的急剧增长和国际经济协调的不断增强,正在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经济政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其中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降低税率、简化税制、拓宽税基”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性税制改革,已成为各国政府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总体看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体制性
障碍。就税收制度情况来说,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我国现行税制和征管体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固有的带计划经济色彩的某些体制特征,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凸现出一些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不相适应的矛盾。从税制收入原则、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来考察,现行税制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有: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不同所有制企业和不同地区之间税收政策还存在着体制性的差异(如各种经济特区特定税收优惠政策,造成区域之间的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均差别较大),尤其是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不统一,导致了税收负担不公平,不利于不同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损伤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又如现行税制的宏观调控能力不强,不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抑制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有效调控社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再者由于税制本身的复杂性及其具有的“税基窄、税率高”特征,加大了税收征管难度,加之征管体制的某些缺陷,税收管理效率不高,税收成本较大。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进步的加快,确保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实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改革,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并对我国税收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按照这个新要求,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一是将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抵扣当年新增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投资部分所含的进项税金。二是完善消费税,对税目进行有增有减的调整,适当扩大税基。三是统一企业税收制度。(包括统一纳税人的认定标准、税前成本和费用扣除标准、税率、优惠政策等多方面的内容)。四是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五是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
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六是完善地方税制度,结合税费改革对现有税种进行改革。在统一税政的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七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的税率,并向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倾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统一城乡税制。
税制改革是对国家税收分配体制的重组,伴随着税制改革的快马加鞭,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也必须与其步调一致,否则,新的税制就会因管理的缺位、错位和越位而黯然失色,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就象一个家庭,如果某一天,家庭的收入来源和结构发生了变化,那么当家的就必须考虑怎样在新的环境下增加收入,稳定收入,确保家庭开支。每次税制改革的背景下,税收征管体制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探索:1987年到1993年,逐步推行以“征管、检查两分离”和“征收、管理、检查三分离”为主要内容的税收征管改革,有效解决了税收征管中税务专管员权力过大、缺乏监督的体制缺陷问题。1994年到2000年,与新的税制相适应,推行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改变了“一人进厂、各税统管”的传统模式。2000年以来,随着新《税收征管法》的实施,税收征管制度改革进入了“以税收征管信息化加专业化为特征、税收征管机构和职能规范化”的阶段。这些改革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了税收征管执法监督,加强了税源监控,优化了纳税服务,对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催生,还有两个主要因素。我们从税收的公平与效率这个主要标准来分析一下我们目前的征管现状就会得出结论。首先我们来看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税收征管:按2001年的数据,美国国家税务系统只有10万名税务干部,一年征收的税收
达 20000亿美元,征税成本只有每百元0.39元,我们国家有税务人员75万,是美国的7.5倍,我们国家税务局系统一年征收的税款为10000亿人民币,即使不按国际比价,也只有美国的一半,我们的征收成本是美国的数十倍。美国人对税收的认识到了“只有纳税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这样一个地步,公民取得任何收入必定会主动纳税。而我国,据不完全测算,一年的偷漏税规模达4000—5000亿元,有人甚至断言,偷漏税面在50%以上,纳税人偷税也不会象偷东西一样落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从这些简单的对比可以看出,我们的税收管理水平要落后人家一大截,当然,我们的落后有国家法制、公民素质、社会历史背景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税收管理体制更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再来看一看国内形势对税收征管改革的需要。落后的税收征管体制因缺少公平和效率机制而非常被动。大家可能私下也听到这样一些议论:某个个体户生意不怎么样,一年要交四、五千块钱的税,而另外一个生意更红火,规模更大的个体户,一年只要交二、三千块钱的税,这是一类,反映的是税收的公平问题;有的说,现在办事真的难办,交200块钱的税,跑了几次都没有找到人,这又是一类,反映的是税收的效率问题。从这些表象我们可以听到社会对改进税收征管体制的强烈呼声,如果再不改,税收的职能作用和地位就很很难保障了。综合以上三方面的因素,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什么样的征管模式才是科学合理的模式呢?我认为,当前选择科学的征管模式,首先要确定这么几个原则:
一是法治原则。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征管改革必须遵循法治原则。我们在构建征管模式,理顺征管职能时必须符合宪法及《税收征管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想
当然地出台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税收法定主义规定对于权利:法不禁止即自由,对于权力:法不授权即禁止。因此,我们要求纳税人所做的一切均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二是效率原则。效率是衡量行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征管改革中我们要体现效率优先的理念,如内部机构设臵,办税流程要体现效率,各项规定不能搞繁琐哲学,各项措施要围绕提高征管效率的提高来制定,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不能因为改革而弱化行政效率。效率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含义,那就是成本。廉价政府的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认同。成本的降低是征管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将各种先进技术手段比如金税工程、CTAIS等引入征管之中,目的之一也是为了降低征收成本。同时,征管改革既要考虑税务机关的征收成本,更要考虑纳税人纳税成本,既要注意税务机关的成本效益比,更要注重纳税人的投入产出比。三是规范原则。规范是提高改革效率,降低改革成本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改革中,我们要将征管模式、机构设臵、技术平台等一些大的原则规范起来,不能政出多门,各搞一套,譬如数据库的版本就不能长沙用的是一套(FOXPLO),岳阳、湘潭等地用的又是另外一套(OPRS),这样会影响资源的整合、征管水平的提高和下一步改革的深化。
同时,税收征管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注意改革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做到科学安排,统筹兼顾。就湖南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征管改革与湖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征管改革是制度的改革,它必须符合湖南的实情,符合当前湖南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现状,符合各地的税源结构现状。湖南的现状是经济税源结构比较单一,一产业比全国水平高4.6个百分点,二产业比全国水平低10.88个百分点,而且是典型的烟草财政,经济税收水平与沿海等
发达省份有一定差距,分税制以来,全国税收翻了两番,而湖南才勉强翻了一番,各地发展不平衡,税收主要集中在长沙、株洲、常德、岳阳等几个城市,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还有待提高等等,这些情况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又不能盲目冒进,贪大求洋。二是处理好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的关系,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是征管改革的双重目标,强化管理就是要从内从外监控分解制约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堵塞税收漏洞。优化服务就是要为纳税人提供高水平、便捷的纳税服务,我们不能为了防止偷漏税,防止权力失控而设臵层层障碍,降低为纳税人服务的水平,又不能因强调纳税服务而放松管理,出现管理漏洞。我认为在重组税收业务的基础上,要把“洗脸”和“整容”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一窗式”管理、“一户式管理”和“一站式”管理是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最佳途径(可适当解释“一窗式”)。三是处理好信息化建设与征管改革协调推进的关系。信息化建设是征管改革的生命线,我们的金税工程建设,CTAIS系统的推广均离不开较高层次的信息化水平。我们要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完善征管模式,改进征管手段,转换管理理念,用信息化推动征管现代化。同时,信息化建设既要立足长远,又要着眼当前,既不能降低水平重复建设,又不能搞高标准劳民伤财。四是处理好征管改革与机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协调一致的关系。干部人事机制是为征管服务的,是征管改革成果的保障。征管改革的推进需靠机构的调整来固定,征管改革的成效要靠广大税务干部在工作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当前准备建立“多元申报、数据管理、属地征管、规范检查”的模式,必然涉及到征收、管理、稽查职能的重新设定,人力资源的重新调整,机构的进一步整合。要把提高干部的管理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和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同积
极推进征管改革结合起来,使征管、机构、干部人事制度等改革协调推进。(这是我准备考试的一篇作文,供您参考)
按照征管改革的原则和要求,大家应该对税收征管改革的走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设计一个怎样的新模式才是比较科学的呢? 我认为,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的基本构架应该包涵三个体系:一是人机结合的税源监控体系。在城区推行税收征管改革,宜采取电脑监控管理为主、人工监控管理为辅的方式。在农村乡镇,宜实施以人工监控管理为主,电脑监控管理为辅的方式。强调“人”、“机”有机结合,使间接信息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直接信息,实现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有机统一。二是良好的办税服务体系。在信息化程度及其集中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应提高电子申报、电话申报、划卡纳税等方便快捷的申报纳税方式的比重,使有条件的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履行纳税义务。从根本上解决征收期办税服务厅“排长龙”的问题。三是能保证严查重罚的稽查体系。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对严查重罚的要求甚高,但实际工作中税务稽查缺乏应有的刚性。因此,我们应该着重健全各项稽查制度,加大稽查及处罚力度,真正实施严控管、重处罚,增强税法的威慑力,营造依法纳税的良好社会环境。
按照上面的原则和要求我们已经推行了新一轮的税收征管改革,实行了“多元申报、数据集中、属地征管、规范稽查”的新模式,并且配套实施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从改革的进程来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全面推进了信息化建设。我省实现了征管数据集中到市局,提高了数据集中度和共享度,也就是说,现在每个市州局的局长坐在办公室就能了解到全市各地的税源情况、税收情况、欠税情况和每户纳税人的具体税收情况等,真正做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目前,除极少部分临时征收的零散税收外,全省税
收几乎全部通过征管信息系统进行征收管理。与此同时,一般纳税人全部进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县以上计算机网络全面联通。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精简了基层征管机构,节约了税收成本。以湘西自治州为例,改革后,各县市局分别比改革前减少1-3个机构,全州共减少基层机构16个,精简了20%。同时,农村税收征收成本大大减少。2003年,全州18个农村税务所,除人头经费以外共支付费用302万元。撤所后,完成所有农村税收征管任务仅需要各项经费82万元,每年可节约经费220万元左右,节减70%。
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减少了中间管理环节,提高了办税效率,方便了纳税人。改革后,在办税服务厅办理一项普通涉税事项平均用时5-7分钟,与改革前13-15分钟相比效率明显提高。问卷调查显示,95%的人员认为办税服务厅突出了税收服务的职能,理清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是不断加强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同时简化中间管理和审批环节,解决了以往管政策的不管征收,管征收的不掌握政策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纳税人办税。如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各种减免税的审批以及其他办税事宜,过去须经5-6道环节,时间上少则1个月,多则要几个月,改革后只需2道环节就可以了,用时仅需3天,大大方便了纳税人。
改革后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纳税人为导向的优质服务日益突出,纳税服务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为优化纳税服务,各地逐步推出了系列“便民”举措,如挂牌上岗、文明用语、公开办税、“一站式”服务、限时服务、承诺服务、送达服务、预约服务、弹性服务、短信提醒服务、划卡缴税、多元申报等10多种服务,初步形成了具有国税特色的全面的纳税服务体系。
今天,通过和在座各位的交流,我希望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是和大家
在税务基础理论领域得以沟通,提高彼此的税务理论素养;其二则是希望通过我的演讲使大家对我们湖南国税的基本现状及未来的一些改革思路有所了解,同时我们也非常欢迎大家能够结合自身的理论学习,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曾说过:“理想的琴键只有扣动奋斗的琴弦才能奏出人生美妙的乐章。”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们湖南经济的明天,湖南国税的明天必将是充满希望、灿烂的明天!
同学们,“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我进湘潭大学时看到的让人激情澎湃的诗词。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你们是时代的骄子,社会的栋梁,让我们携手共进,精雕细刻,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扬起理想的风帆,点亮人生的灯塔,用我们火热的心,用我们勤劳的手,去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让理想之光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