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
“十三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
2016年4月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深入分析新常态下全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面临的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趋势,科学制定未来五年全省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一)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全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1.全面深化改革,测绘统一监管取得新进展
市县机构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所有设区市和县(市、区)均在履行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职能的部门加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牌子,增设了职能处室和专职管理人员。强化统一监管,依法行政力度进一步加强,开展并深化市、县测绘与地理信息行政管理改革试点,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管理事权下放与转移工作;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统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体系初步建立。法规体系得到完善,修订《浙江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出台多个规范性文件。
市、县三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积极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扎实推进“智慧宁波”和“智慧德清”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加强数字城市和天地图建设成果推广应用,全省专题应用系统超过1000个。建成全省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服务聚合,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管理、社会民生服务等各个领域,不仅有效解决了现代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而且突破了现代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促进了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
5.坚持合作共赢,地理信息共建共享不断深化
充分发挥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的作用,从横向、纵向两方面推进地理信息数据的交换共享,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不断深化。横向上与省级各政府部门和单位开展共建共享全面战略合作,签订多个战略合作协议并广泛开展项目、人才和装备等方面的合作共享;纵向上打通了省、市、县三级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共享渠道,进一步完善了交换共享标准和方法,成效显著。全面建成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并实现不间断运行。平台集成整合了41个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的255大类,2083个图层数据,支撑了百余个应用系统,为政府及各部门和单位、社会公众提供了权威、便捷的地理信息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加快产业园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提升。稳步推进浙江省信息化测绘创新基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东海测绘基地)建设。
8.加强党建工作,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党建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委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测绘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印发《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文化建设发展规划(2013-2018年)》,实施文化建设“七大工程”;开展《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志》编纂、省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馆筹建等重大文化项目;联合各类媒体,多次组织开展地理信息文化宣传推介,举办了版图知识竞赛、测绘法宣传普及、“最美测绘人”评选等文化宣传活动,提升了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影响力。
(二)存在的问题
在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健全;各级测绘与地理信息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仍需提高,部分市、县(市、区)行政管理部门履职能力偏弱,依法行政能力不强。
2.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水平还不平衡。部分市、县(市、区)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对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信息化测绘水平还有待提升。测绘保障服务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加快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重大举措,一方面为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指明新方向,另一方面也对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提高队伍素质等提出了明确的改革要求,要求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站在国家改革发展的高度,推进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发挥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2.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与地理信息提出新需求。
未来五年,我省经济发展将在增长方式、发展动力、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争取新突破。随着“两富”、“两美”浙江以及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的实施,“五水共治”、“美丽乡村”的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的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现代港航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将在众多领域对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3.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对测绘与地理信息提出新使命。
随着大众测绘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微小遥感卫星、无人机遥感、移动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以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为主线,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转型升级为手段,坚持依法治测,强化统一监管,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深化共建共享,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繁荣地理信息产业,抓好党建工作和文化宣传,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测绘与地理信息保障。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全省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形成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互为支撑、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新型事业总体布局,率先建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具体目标是:
——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测绘与地理信息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职责明确、机构健全、监管有力、运转协调的测绘与地理信息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建立更加完备的地理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测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科技体制改革、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省、市、县三级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的管理人才队伍,专业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技术装备实现升级换代,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更加科学完善。
(三)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依法治测。把改革贯穿于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集中力量解决关键性、战略性问题。强化基础测绘管理职能,进一步提升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依法履职能力,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提升依法治测水平。
——加强统筹,协调发展。加大省、市、县基础测绘资源、人才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统筹力度,全面推进各项重大项目的实施,促进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合作,共建共享。拓展全面战略合作范围,深化战略合作层次;推动省、市、县间纵向和部门间横向的协作发展,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水平。
——需求牵引,创新驱动。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民生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提升省、市、县测绘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实施科技兴测、人才强测战略,提升测绘与地理信息保障服务水平。
——主动服务,保障安全。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1
法宣传教育。完善联合执法机制,促进执法重心下移至市县,提升基层行政执法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2.进一步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进一步健全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机构,提升各级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机构依法履职能力。理顺省局与市县管理部门间的事权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透明度。积极发展和大力培育中介和产业组织,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团明确职责、依法自治。
3.强化统一监管。
坚持宽进严管,将统一监管的着力点从重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建立健全权责明确、公平公正、法制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信用体系建设。
4.强化地理信息安全监管。
推进省、市、县联动和多部门协作的地理信息安全监管机制。做好涉密信息分级管理,健全涉密成果提供使用管理制度。完善网上地理信息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安全控制区”内测绘活动的监管,完善在重要军事目标周边开展测绘活动的联合管理机制。
(三)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
务体系。
(四)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提升成果应用水平
1.建立地理国情监测机制。
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地理省情、市县情普查和监测的技术标准,建立并巩固成果会商、审核、报批、发布、应用的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地理国情监测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地理国情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2.实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做好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围绕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协同专业部门开展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提供真实可靠和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
3.提升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应用水平。
研判地理国情要素的变化规律与趋势,持续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统计分析工作,定期发布地理国情监测蓝皮书、地理国情指数等地理国情公共产品。主动服务党委政府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重大政策实施绩效等的科学评价,以及为省委省政府对市、县工作的考核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服务支持。
(五)完善应急测绘保障体系,提升应急测绘服务能力
1.完善应急测绘体制机制。
障平台系统正常运行。完成省交换平台从传统架构到云架构的改造和迁移。推进遥感云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做好市、县(市、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天地图的优化升级、地理空间数据汇交、更新、集成、整合工作,推进省、市、县“一张图”工程。开展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交换功能升级改造,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为横向连通政府各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的在线交换共享平台。做好浙江政务服务网的支撑工作,服务各级政府信息化项目。
2.建设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和地理信息资源应用服务需求,积极推动设区市和部分县(市、区)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推广典型智慧应用示范,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3.做好省空间地理大数据建设。
建立并完善省空间地理大数据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全省统一的时空信息大数据平台,搭建空间地理大数据基础设施。完善省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据库,优化整合各类测绘专题数据库,融合各行业专题数据,打造空间地理大数据库。开展数据挖掘分析,推动空间地理大数据应用示范。
4.大力开发测绘公共服务产品。
编纂系列地图集和各类专题地图,推广地图应用,普及地图文化。研制基于手机、平板等移动媒介以及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的新型地图产品,发展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地图产品
建立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加强军民测绘与地理信息项目和成果资料交换共享。军民联合开展兵要地志数据库建设,建立军民融合发展中心,共同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加强项目合作,有效协调军民测绘应急保障工作。
(八)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1.加强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制定出台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细化和落实支持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推动建立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鼓励测绘资质单位转型升级,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探索和建立完整的测绘与地理信息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动态监测,及时发布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
2.推进地理信息产业跨越发展。
抓住重点领域,强化分类指导,实施创新驱动,整体推进全省地理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完善地理信息产业园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将园区建设成国际化的产业园,集中力量建设地理信息小镇,建成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德清论坛永久会址,打造地理信息领域的“达沃斯”。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同时建设培育创新载体,建成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多家地理信息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强化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推进地理信息在政府治理、行业应用和大众消费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
入,鼓励创新团队引进。健全科技项目申报及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评价及奖励等制度。进一步发挥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加强标准化建设。健全测绘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新型基础测绘质量控制保障体系。
3.完善现代化装备支撑体系。
及时编制现代化装备建设规划,建立满足地理信息获取立体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要求的符合新型基础测绘发展要求的装备支撑体系。大力引进多源数据动态获取装备,在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联合攻关的基础上,立足自主研发,重点加强多源数据高效处理与更新、地理信息管理与交换、地理信息网络服务等方面的装备研发力度。
(十)加强党建工作,提升文化软实力
1.加强党建工作。
按照从严治党要求,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各项教育实践成果,抓好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常抓不懈。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规定,完善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作风建设长效化机制。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体组织和对行业社团的领导和支持。
2.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宣传工作,提升文化软实力。
第二篇: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新发展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近日印发了《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将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春峰近日就此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如何理解“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24字总体战略?
王春峰:当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24字战略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着眼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国际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大趋势,在梳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发展基础、存在问题、阶段性特征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经过缜密研究、反复论证提出的。
“构建数字中国”就是要大力发展基础测绘,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集成整合,通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加快实施国家重大测绘工程,加快建设“数字省区”“数字城市”“数字乡镇”,形成全国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内部纵向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测绘基准现代化初步完成,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大大拓展、现势性明显增强,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标准统一、互联共享和协同服务,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目标。
“监测地理国情”集中体现了国家战略重点和现代技术发展趋势对测绘转型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新时期测绘发展理念、工作重点、服务方式、产品形式、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是未来20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要主题。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综合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和测绘成果,获取、处理、分析及应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信息并提供服务,服务政府科学管理和决策,推进测绘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时间点向时间段、由测绘地表形态向监测地表变化、由提供测绘成果向报告监测信息的转变。
“发展壮大产业”就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测绘地理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积极促进地理信息应用社会化,大力发展卫星导航、位置服务、现代测绘装备制造、网上地图服务以及经营性测绘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测绘强国”是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国际一流的测绘技术水平,国际一流的测绘基准体系和地理信息资源储备,国际一流的测绘公共服务和地理信息产业,国际一流的测绘人才以及测绘管理水平等目标。
记者:您刚才提到,当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请问如何理解?
王春峰:从国际上看,对测绘保障与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具体内容上较过去有显著变化。发达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随之加快转型,监测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动态变化,分析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为宏观经济管理以及国土空间管理、解决全球性问题等提供动态信息服务成为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以大众通过网络上传、下载和编辑地理信息为主要特征的测绘地理信息新时代已经来临。
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成为我国“十二五”主要任务,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其与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融合日趋紧密,推动不断产生新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适应传统测绘生产服务需要的测绘生产事业机构面临越来越大的改革压力。市场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地理信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促进产业持续、健康、规范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测绘行政管理力度。
可以说,我国测绘在实现数字化转型后,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正在成为现代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主要内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战略机遇期。但是与国际发展趋势以及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加快转型发展。
记者: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通过哪些重大工程的实施推动“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呢?
王春峰: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实现基础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地理国情监测基本形成业务能力,测绘应急保障及时有效,地理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测绘体制机制、法规政策和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更好地组织实施基础测绘等经常性项目的同时,我们规划实施若干重大测绘地理信息工程,主要包括:地理国情监测工程、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边疆建设测绘保障工程、海岛(礁)测绘二期工程、全球测图和极地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系统建设工程、测绘成果保密及安全工程、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及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工程、海洋测绘保障服务基地建设工程、测绘仪器检定和测绘成果质量检验能力建设工程等。
记者:“天地图”是我国权威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社会各界也比较关注“天地图”的建设。请问下一步将如何在转变测绘服务方式、提升测绘服务能力、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大做强“天地图”?
王春峰: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数据覆盖全球、内容丰富翔实、应用方便快捷、服务优质高效的互联网服务知名品牌。一是要进一步丰富数据资源,把包括“数字省区”“数字城市”在内的全国各地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把全国地理信息企业的相关成果进一步盘活,形成一个大的“天地图”数据资源供给体系。二是要夯实运行基础,显著改善“天地图”的软硬件和网络环境,提高反应速度,增强网站运行稳定性。三是要充实完善功能,尽快推出手机版系统,改善便民服务功能,提升应用操作便捷度,逐步向其他网络服务融合和拓展。四是要做好推介推广,加大推广应用宣传力度,真正发挥其“政府服务公益平台、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平台、方便群众服务平台、国家安全保障平台”的作用。
记者:请简要介绍怎样推进地理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王春峰:今后我们将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着力培养地理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大力加强地理信息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大力培育地理信息企业和知名品牌,不断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当前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尽快起草出台《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研究制定扶持和推动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二是加快制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筹部署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优先领域,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及重点任务,强化宏观指导。三是加快建设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形成相关产业聚集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引领、推动效应。四是加强对地理信息获取、加工、传播、应用的监管,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在大力推进应用的同时,保障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记者:如何理解“数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说法,请简要介绍下一步如何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步伐?
王春峰:近年来,我局把数字城市建设作为“牛鼻子”工程全力推进,目前已在150多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和推广,在促进城市科学决策、精细管理、高效服务、低碳运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数字城市已经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得力帮手、社会综合管理的有效载体、企业产品推介宣传的平台和城市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可以说,“数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在全国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力争完成全部333个地级市和部分有条件的县级市的数字城市建设。已完成数字城市建设的城市,一方面要加快数字城市数据更新速度,逐步实现数字城市的横向互联以及与省、国家的上下贯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应用推广,广泛建立业务应用系统,使数字城市在服务政府管理决策和百姓生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地理国情监测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打算如何加强地理国情监测?
王春峰:监测地理国情并不是我们另外开辟了新的工作领域。因为测绘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测绘的基本要素没变、测绘的技术手段没变、测绘的法律法规不用变、测绘的职责定位不必变、测绘的组织结构不需变;而变化了的仅仅是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时间点变为时间段、由测绘地表形态变为监测地表变化、由提供测绘成果变为报告监测信息。这一过程增加了测绘工作的难度、加大了测绘工作的责任、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益、提升了测绘工作的作用,从而必将树立测绘工作的全新形象!如此重要而且成效明显的工作之所以到“十二五”才提出来,一是技术条件成熟了,二是国家财力具备了,三是社会需求明晰了。因此说,做好这项工作是测绘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与时俱进的结果。
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盘谋划、系统设计、精心安排、加快推进。一是要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知识发现。二是以为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提供监测评估服务为切入点。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首先选择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城镇化战略等涉及国土空间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或工程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三是以对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关系的表达作为推进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抓手。基于“天地图”系统,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合作,在统计数据基础上开展相关数据空间统计、分析及信息发布等工作。四是做好地理国情监测试点工作,逐渐形成地理国情监测相关政策和工作机制,制定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和编码、技术规程、成果模式等标准规范。
第三篇: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项目备案管理办法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项目备案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项目管理,规范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浙江省测绘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担属于《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和《测绘资质分级标准》规定专业范围的测绘与地理信息项目(以下简称“测绘项目”),应当按本办法规定进行备案。
第三条 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主管全省的测绘项目备案监督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以下测绘项目的备案:
(一)国家和省基础测绘项目;
(二)国家和省重大建设工程的测绘项目;
(三)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外国的组织或个人在本省实施的测绘项目;
(四)省外测绘单位在本省实施的测绘项目;
(五)以测绘为目的的航空摄影项目;
(六)导航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服务项目;
(七)其他作业区域跨设区的市的测绘项目。
第四条 设区的市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测绘项目备案监督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以下测绘项目的备案:
(一)市基础测绘项目;
(二)市重大建设工程的测绘项目;
(三)省内非本市测绘单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的测绘项目;
(四)其他市本级及作业区域跨县(市、区)的测绘项目。第五条 县(市、区)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本办法第三、第四条以外测绘项目的备案。
第六条 承担测绘项目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第四、第五条的规定向项目所在地相应的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备案,并对备案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七条 测绘项目金额在10万元(含)以上的,测绘单位应当在项目施测前以项目合同为单位进行备案。
测绘项目金额小于10万元的,可以在项目施测后3个月内集中备案。第八条 对应急测绘项目,承担项目的单位不能在施测前办理测绘项目备案的,应当在施测前及时告知相应的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并在施测后3个工作日内按规定进行备案。
第九条 测绘项目实行分包的,应当先备案总包项目,再备案分包项目。
第十条 测绘项目实行网上备案。测绘单位办理测绘项目备案,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测绘资质证书;
(二)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三)由非独立法人测绘分支机构具体承担的测绘项目,应当提供分支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出具的登记并核定业务范围的相关材料;
(四)测绘项目合同书或任务书(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施测后集中备案的测绘项目可不提供);
(五)测绘项目作业人员测绘作业证;
(六)外国的组织或个人承担的测绘项目,应当提供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件;
(七)省外测绘单位应当提供由单位所在地省级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出具的本单位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报告;
(八)建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编制地图、制作电子地图的,应当提供合法使用基础测绘资料的有效证明材料;
(九)项目金额在50万元(含)以上的测绘项目,应当提供项目设计书;
(十)实行分包的测绘项目,应当提供总包项目的备案号;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测绘项目备案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予以备案。测绘单位可通过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项目备案管理系统打印《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项目备案证明》。
第十二条 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对不属于本部门备案职权范围的报备项目,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将备案材料转相应的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办理。
第十三条 备案后的测绘项目范围或内容有变更的,对增加的部分应当重新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备案:
(一)测绘单位不具备相应测绘资质或超出本单位《测绘资质证书》证载业务范围承接测绘项目的;
(二)测绘项目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
(三)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测绘项目,已有适宜测绘成果可供利用,不需要再进行测绘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第十五条 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应当将不予备案的理由告知测绘单位,并要求项目发包单位重新发包。属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三)项情况的,应当建议项目发包单位和批准机关取消该项目。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应当将备案材料退回测绘单位并告知理由:
(一)备案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二)采用的测绘标准不符合国家或本省规定的测绘规范和标准的;
(三)项目备案信息与项目合同不符的;
(四)实行分包的测绘项目,分包项目先于总包项目备案的;
(五)由非独立法人测绘分支机构具体承担的测绘项目,分支机构未按规定到所在地设区的市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登记并核定业务范围的。
第十七条 未按规定备案的测绘项目,不得组织施测。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进行测绘项目备案的,按照《浙江省测绘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测绘项目备案情况纳入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管理。未按规定进行测绘项目备案的单位,在测绘资质注册中予以缓期注册。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3年 月 日起施行,原《浙江省测绘项目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职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职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百色职业学院 规 划
总规划.分项规划
目录
一、学院基本概况 .......................................................................................................1 二、1.职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1 2.职业学院党建与思政政治工作规划........................25 3.职业学院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41 4.职业学院课程建设规划..................................48 5.百色职业学院“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55 6 百色职业学院学生发展规划..............................58 7.百色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72 8.百色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76 9.百色职业学院科研与社会服务规划..................................................95 10.百色职业学院百色职业学信息化建设方案(2018-2021)
........103
百色职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2016 年—2020 年)
“ 十二五”期间,我院在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在自治区教育厅的具体指导下,学院党委带领全院教职工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学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奋力冲刺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速发展的时期,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落实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关键阶段,是职业教育迎来大变革、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学院将紧紧抓住国家、广西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契机,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紧扣“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主题,科学谋划,特色竞争,质量立校,围绕“夯实办学基础,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创建区域高水平职业院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使学院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既定目标,特制订本发展规划。
一、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基础和形势分析
(一)“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院在“十二五”期间的标志性成绩是:于 2013 年 12 月通过了教育部委托自治区教育厅专家组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于 2014年通过了回访复查。通过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取得了以下成绩:
1.办学定位逐步明确,办学条件有所改善
(1 1)办学定位在探索中逐步明晰。明确学院的办学人才培养目标
定位为“以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百色,面向广西,辐射珠江三角洲,服务基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办学层次定位为“以高职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体,兼顾中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2 2。)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十二五期间,学院新建校舍建筑面积 1150平方米,藏书达 11.15 万册,建成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一间,多媒体教室62 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新增 1580.95 万元。基本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观。
(3 3)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现有校内专任教师 160 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 29 人(占专任教师 18.13%);硕士研究学历和学位 26 人,占专任教师的 16.25%。
2.。
校企合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十二五”期间校企合作从无到有,从尝试到实质性的合作。先后和 14 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部分企业进行了深度的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双师”型教师素质建设、实习实训、订单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构建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下了基础。
3.专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成效明显。2011 年 9 月,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2012 年,中职的机电应用技术专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示范性专业,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分别获得“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210
万元、220 万元;2013 年中职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获得自治区财政支持 150 万元;2014 年、2015 年高职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获得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各 1000 万元。学院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到 2015 年底,高职开设有 25 个专业,中职开设有 7 个专业。形成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会计与统计核算等四个专业为主干专业的主体专业群,其他专业群为补充的专业体系。
4.中层管理干部队伍力量得 到增强。2013 年 11 月前,我院内设党务和学院事务管理机构 10 个,教学教辅机构 11 个,但二层机构领导职数编制仅 35 人,人员配置不足,影响了工作。经多方努力,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理解,增加了我院二层机构一个和 35 个领导职数。我院按领导职数编制给各二层机构配齐了领导和干事,使中层管理干部队伍力量得到增强。
5.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有所提高。坚持管理育人、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着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学生工作处、团委、学生会、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管理网络;坚持抓好主阵地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班会和优秀毕业生励志报告会等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读书比赛、体育比赛、技能比赛等活动,提
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做文明学生。学院团委荣获“广西高校五四红旗团委”、“百色市五四红旗团委”、“百色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荣誉称号和“广西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奖”、“广西敬老模范单位提名奖”。
6.科研水平不断提高。2011 年至 2105 年,共获科研立项项目 57个,其中自治区级 46 个(重点 5 个),市级 3 个,校级 6 个,已结题 9个,学院与右江民族医学院等合作的《定量构效与中药分子效应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荣获 2014 百色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师公开发表论文 167 篇(其中在核心刊物发表 8 篇),各类参评获奖论文150 篇,参编著作 17 本。
7.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近几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专业对口率高,薪酬福利较好,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在本地区、本行业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
8.
建立大学制度迈出了关键一步。学院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路径;坚持依法治校,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的要求,组织修订了《百色职业学院章程》并经自治区教育厅核准,为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创造了制度保障。
9.。
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等级考核鉴定成绩显著。学院及所属两所中职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分别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自治区扶贫办认定为“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认定为“劳动力培训品牌基地”、百色市安监局认定为“百色市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共青团百色市委认定为“共青团百色市委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又被百色市残联认定为“百色市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百色市工商局、教育局、财政局认定为“百色市微型企业孵化园实践基地”基地;学院被自治区扶贫办评为 2011-2012 年全区扶贫培训工作“先进单位”。五年来,面向农村劳动力、企业职工、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5539 人次;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鉴定 13983 人次;成功承办了三届百色市农民工技能大赛。
10.党建工作得到全面加强。2011 年 9 月,成功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学院第一届党委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学院党委坚持围绕改革发展大局,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干部、作风、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学院党委荣获“全区高校先进党组织”、“全区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材料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党支部荣获“广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二)学院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仅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学院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兄弟院校相比,还处在末端,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少,办学效益低。2015 年底,我院全日制在校高职生 906 人,中职生 1178 人,与全国、全区、同类学校差距很大(全国 5884 人,全区 6040 人,同类 6638 人)。
2.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生均占地面积 54.87平方米,生
均教学行政用房 15.77平方米,生均图书 52.83 册,生均实践场所 7.59平方米,这几项指标都没有达到办学合格标准;部分教学辅助设备、科研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学生宿舍功能简易,校园信息数字化、教学现代化存有较大的差距。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够理想,35—45 岁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专任教师比例偏少(学院 24.35%,全国27.39%,全区 27.36%,同类 26.98%),35 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偏大(学院 54.8%,全国 44.53 %,全区 48.36%,同类 44.61%),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偏低(学院有 29 人,占 18.13%,未达到评估合格 20%指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仅有 11 人(占 6.88%,未达标,全国 29.3%,全区 19.59%)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结构不合理,数量偏低双师素质教师 46 人,占专任教师的 28.75%(全国 54.13%,全区 47.16%,同类 56.15%);优秀教师团队建设还需加大力度。总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总体水平还要进一步加大建设的力度。
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首先,在人才培养理念、思想、模式、方法等方面转变不够,课程改革滞后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其次,人才培养改革中,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体现还不够鲜明。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
5.办学、专业建设特色不够鲜明,有待进一步加强。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于地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需求上,在学生就业、自主创业、终身发展需求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专业建设上,体现校企
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方面特色不鲜明,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6.学院 内部管理效率偏低,学校治理水平亟待提高。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仍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学校工作的需要。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民主化还存在薄弱环节;校内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二级管理需要探索并向前推进,职能部门服务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学院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
1.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大变革带来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是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职业教育,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大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支持力度,从而使职业教育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优质学校、优势专业向更高、更强的层次发展,并制定了中职—高职—本科—硕士的直通培养模式,这样势必形成高职院校强者更强,弱者自然淘汰的局面出现,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院校之间竞争异常激烈的局面。高职院校近几年已经走出了规模增长的急速扩张时期,转而进入强化内涵建设的稳定发展时期,各职业院校更加注重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成为取胜的主要因素、关键因素。因此,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发展成为各高职院校取胜的法宝。
2.生源数量减少,招生面临困境
近年来我区生源数量急剧减少,高职院校之间的生源争夺呈现白热化状态,高职院校招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高等职业教育已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高职院校面临着重新洗牌,优胜劣汰,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面临生存危机。我院虽然建校已近十年,但学校还没
有区级示范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专业。加之高职院校由于受社会上普遍的传统的功利心理影响,学生和家长对高职院校存有偏见,高职院校对社会的吸引力不强,因此我院招生面临着异常艰巨的困难和压力。
3.区域经济、地理位置的劣势直接制约我院的发展
百色市区域经济欠发达,区域内大型国有企业、成规模的民营企业寥寥无几,学院在对接地方经济,在专业设置、建设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加之我院地处山坡上,地理位置偏僻,出行不便,愿读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向往到大中城市、办学条件优越的学校上学,导致我院招生非常困难。因此,社会口碑、内涵建设、专业建设、办学质量、就业质量对我院尤为重要。
二、“十三五”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对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靠纪律育人整秩序,靠活动育人留学生,靠文化育人养才德,靠质量育人树品牌”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把学院建设成为滇黔桂有重大影响力的职业院校。
(二)办学定位
坚持以高职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兼顾中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形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办学格局;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工、管等多专业协调发展,“立
足百色,面向广西,辐射珠江三角洲,服务基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总体目标
1.努力扩大学院办学规模。到 2020 年,全日制中、高职在校生 5000人左右(其中高职在校生3500人左右,五年一贯制在校生1500人左右),各类短期培训生及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每年 3000 人左右; 2.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力争在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辐射影响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三、“十三五”发展的工作任务和措施保障
(一)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学校师资配备标准和要求,制定优惠政策和采取特殊措施,努力建设一支以本校在职教师为主体,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1)科学制定选聘教师计划,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形成以学院专任教师为主,校外兼职教师为辅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到 2020 年,专任教师增至 278 人以上。
(2)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鼓励校内中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五年内非工程类专业中青年专业教师顶岗实践时间不少于 6 个月,工程类专业教师不少于一年,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到 2020 年,“双师型”教师人数要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 45%以上。
(3)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坚持引进和培养一起抓,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支持和鼓励现有教师参加提升学历
和职称的进修和培训。到 2020 年研究生学位教师所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 15%以上,副高级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 25%以上。
(4)打造专业优秀人才及领军人物。鼓励符合条件的教职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家、委员、人才的遴选;鼓励和支持积极参与企业研发;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交流方式,支持教师参加本专业、行业协会等举办的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及学术交流会议,加入各级各类企业协会、行业协会、学术团体并在其任职,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及校外知名专家、教授、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完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选拔、评聘机制。以此打造专业的优秀人才、领军人物。
(5)加强专业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遵循专兼结合的原则,按专业或核心课程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专业或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至少培养 2~3 名专业带头人、培养 5~7 名骨干教师、聘请 5~7 名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数据库,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将兼职教师纳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到2020 年形成 5 个左右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争取建成 1--2 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6)待岗教师转岗培训。制定待岗教师转岗暂行规定,积极推进由于部分专业调整或撤销而造成专业教师过剩待岗转岗培训工作。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形成理想的梯队结构。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大局意识,打造一支富有朝气、勇于担当、创新意识强、敬业务实、协作创新、忠诚可靠、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
(2)按照党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竞聘、竞争上岗的干部选拔机制,优胜劣汰,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进出机制。
(3)强化干部的服务意识,干部要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积极创新工作,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以此树立良好的干部队伍形象。
(4)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强化执行力,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
3.加强教辅和后勤管理队伍建设。
(1)定期对教辅和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服务意识,树立教辅、后勤服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2)提升教辅和后勤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通过公开选聘、招聘的方式,使一些本科学历的人员补充到教辅和后勤管理队伍中,优化结构,改善现有人员学历层次低、年龄偏大的队伍结构。
(3)加强校园安全及饮食安全的保障及管理工作,提高安全保卫人员及餐饮人员的整体素质。
4.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政治成熟、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管理队伍,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持续、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锻造两支团队:一是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建立辅导员、班主任监督、考核机制,完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并和评优、晋职、评聘等挂钩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二是学生干部管理队伍,他们是辅导员、班主任得力的助手,要及时加以引导帮助,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要定
期对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紧紧抓住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明确院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定期主持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其职能。建立教学工作报告制度,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全校教学工作大会。
2.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 2025》等要求,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广西“国际大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形成、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等战略,重点建设与广西建材、汽车、机械、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相关专业,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统计与会计核算等 4 个专业为核心,对接产业链和产业群,按照职业岗位标准相近,专业基础相通,教学实训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到“十三五”末,开设专业(含专业方向)总数保持在 25 个左右,努力把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三个专业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示范特色专业,把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建设成为校级优质专业。3 . 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要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依据,参照相关职业标准,系统、科学和合理设计由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训、技能竞赛、第二课堂活动等构成的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
课程体系;要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实现教学内容更新与技术进步同步。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教学中。将国际先进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开发实训指导教材(手册)。立足实际开发、编写对接当地产业发展的校本教材(讲义)。要严格按照《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选用公共基础必修课教材,优先在《书目》中选用专业课教材。
4.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结合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平台,提高教师资源建设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强化实践性教学,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完善系部实习实训管理考核评价;改革考核方式和内容,推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向多元考核转变。
5.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实完善各专业实训室,对现有实训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对现有的实训场所进行资源整合,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建立开放式管理平台,实现实训资源开放共享。落实教育部颁布的职业院校实习实训装备标准体系和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到 2020 年实现基本达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系部的主动性,各系部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特点,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通过与本地或外地实力雄厚、声誉良
好的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到 2020 年,校外实训基地要达到 20 个以上。
6.不断规范教学管理。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和改进工作,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建立教学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衡量各教学系部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分析工作,建立质量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制定的教学文件,适应生源、学制和培养模式的新特点,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规范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研活动等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教师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完善教学责任事故界定,严格执行教学责任事故处理办法;要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学生 管理和教育工作,培育良好学风
广泛开展“文明风采”竞赛等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根据学生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学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学生工作体系,形成良好的院风、学风和班风;形成健康、文明、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逐步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人本化”。
1.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德育为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巩固“三个阵
地”,一是“思政课”阵地。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关要求,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和观念。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职业精神培养;二是“专业课阵地”。专业课也要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两者要紧密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是“社团阵地”。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角色意识,团队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团队建设,整合学院资源,形成在党委的领导下,党支部、学生工作处、团委、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上下联动、互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团队;进一步完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全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特色鲜明的育人文化,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构建科学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科学、高效、完备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网络,形成良性的网络互动氛围;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为载体,进一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强化学风建设。牢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学风建设为重心、能力发展为中心”的育人思想,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学风建设动态监控,做好各项基础性的奖优罚劣工作,使“崇德笃学,精技践行”的学风进一步发展,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3.树立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体现人文关怀。进一步完善学生“奖、助、贷、补、减、缓”的审核评
价及监督体系,为家庭困难学生排忧解难;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完善学生生活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育人功能,为学生成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服务“人本化、标准化、质优化”。
(四)
重视招生就业工作,全面落实目标责任
1.创新招生工作思路,提高录取率和报到率。“十三五”期间,面对高中毕业生的数量锐减的新形势,加强招生就业工作领导,组建精干高效、专兼职结合的招生就业队伍,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检查、指导、考核,制定激励政策,加大奖惩力;拓宽招生渠道,开展招生与招工一体化试点工作;加强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学院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扩大招生范围,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
2.进一步做好面向周边省份的招生工作。随着本省生源数量锐减,要加强谋划,认真调研,创造条件,扩大周边省份招生。
3.继续做好创业教育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院创业教育机制和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业教育指导队伍,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努力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工作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提高创业能力,争取更多的学生成为新时期的创客。
4.进一步落实就业目标责任 制。在保证学院稳定的毕业生就业率的前提下,要以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为目标,提高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严把就业推荐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实现诚信就业;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就业服务为驱动、不断落实“充分就业和满意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目标,从根本上保障就业岗位的数量和
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满意度。
(五)
加强科研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及奖励机制,完善管理及奖励办法,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激励教师科研的积极性;积极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及科研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行业协会科研及技术研发,鼓励、组织教师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高水平科研项目;组织好对青年教师科研理论与科研方法培训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做好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或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争取“十三五”期间学院教科研工作在质量和数量上有新的突破。
(六)
深化产教融合步伐,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1.建立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专业设置评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主动接受行业指导。
2.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要主动出击,积极和市内外特别是本市内行业、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继续探索引企入校、联合办班定单培养等多样化合作模式,校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实习的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企业课程引入学校,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到 2020 年,合作企业要达到 50 家以上;每个专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开展合作定单培养的专业数要比 2016 年增加。
(七)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提升信息应用水平1 .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统筹做好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在校园网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等方面继续发展,确保基础设施的发展满足支撑应用不断升级的要求。2 .全面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提升在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等各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对学校主要业务的大部分覆盖。3 .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数字资源管理和学习的平台建设。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基本覆盖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建设覆盖主干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微课程;引入行业企业参与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新课程开发;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课程建设,并实现共享;积极参与国家或省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到 2020 年,建设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0 门,完成 40 门院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任务。
(八)扩大继续教育领域,服务终身学习社会
1.举办成人本科学历教育。根据学生需求,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专本衔接网络与远程教育自考学历班,使学生在读高职的同时,可以报读成人自学考试本科,能取得专科学历毕业证书,又可以取得本科学历毕业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2.抓好企业员工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完善学校终身教育体系。在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技术和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扩大继续教育的规模,为社会(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个
性化学习;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十三五”期间,职业技能培训超过 6000 人次以上,完成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 15000 人次以上。
(九)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1.弘扬工匠精神,增强师生凝聚力。加大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力度;强化师生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加强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管理人员工作作风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加强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设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教育、服务、管理全方位育人。
2.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引进企业先进文化,将专业培养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相融合,形成内涵丰富、外延清晰的专业文化,使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真正成为符合职业院校内涵的职业教育文化;在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这一主流文化的引领下,鼓励文化多元化,高度重视高雅文化进校园工作。
3.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打造竞赛文化,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根据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课程观的要求,强化学校文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渗透;积极营造校园竞赛文化,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发展,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引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继续支持各系部举办每年一次的学生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到十三五末,力争教师获省级以上教学技能大赛奖项 10 项以上,有学生在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
(十)
加快校园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力度,要加快推进百东新校区的建设,力争在 2020 年 9 月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整体搬迁;在百东新校区建成之前,重点加大实训设施设备、教学设
备、学生生活设施建设等方面投资力度。对学生宿舍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学生住宿环境;维修运动场地,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要;2017 年底建成高标准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到 2020 年前校内实训基地全部满足各个专业实训教学的要求。
(十一)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学院治理能力
1.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提升工作的执行力;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反对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两种倾向;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教育管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严管理中层干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既要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更要加强督促检查,实行中层以上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觉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学院发展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2.依法治校,专家治学。不断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落实学院章程,依法治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院各项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学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学院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运行效率。各部门、各系部以绩效目标考核指标为依据,责任到人实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坚持院务公开,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及群众组织作用,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继续坚持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及时向师生员工、群众团体、民主
党派、离退休老同志等通报学校重大决策及实施情况;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合理确定学术组织人员构成,保障学术组织依照章程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
3.整合优化学院内部资源,提高办学资源使用效益。面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浪潮,学院应对教育资源在可能的配置和利用方式之间做出选择,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调整管理方式 ,使学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不同系部共享师资和教学设备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4.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保证校园和谐稳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机构,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创新管理措施,全面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三级工作体制,学校统筹全局,保卫部门要管理有力,二级单位和部门必须守土尽责;坚持依规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做到校园活动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促进培训交流,提高管理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交流,建设校警联动工作机制;传播安全文化,营造安全工作氛围,定期组织消防、防暴等应急演习,学工、团委等部门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定期推送安全知识,增强师生对安全管理的认可和理解,保证校园和谐稳定。
面向未来,百色职业学院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全院师生员工将紧密团结起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全面完成“十三五”建设目标,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共同迎接百色职业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修订情况:2017 年 12 月完成,2018 年 10 月进行修订)
百色职业学 院党建与思政政治工作规划
党建工作规划
我院党建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认真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党建工作要求和百色市基层党建工作要求,统筹推进我院党的建设各项任务,奋力开创我院改革发展新局面,努力将我院的各项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好学习教育工作。
1.推动我院全体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和《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关于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精神,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全覆盖计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培
训、进网络计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计划“,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和新修订的党章作为理论武装的重点任务,认真抓好我院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学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中心组和各党支部学习的重中之重,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作为党校培训的主课。办好我院科级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推动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纳入我院业余党校各分党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与办学定位、目标任务有机融合,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采取理论宣讲、新闻宣传、专题培训、辅导讲座、”两微一端“等多种形式,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教育。
3.用新时代思想武装头脑。依托我院业余党校,以学院科级以上干部为重点,精心谋划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借鉴十八大以来党内教育的成功经验,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分类指导,创新载体抓手,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突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着力解决信念不坚定、宗旨不牢固、初心缺失、使命感不强、担当不力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业余党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分类分级开展党支部委员、科级干部和其他党员干部集中培训,实现年内全员轮训一遍。把党章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推动党员自觉学习贯彻维护党章。
4.加强我院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对中层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着力
提升中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指导学院业余党校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在干部培训中的作用。
把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提高政治觉悟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坚持业余党校突出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用好广西红色革命教育资源,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坚定政治理想,把握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注意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把政治能力训练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当的岗位职责相匹配。
二、坚持对标定级,整体提升,全面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 1.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巩固深化高校党支部“强基固本”工程。实施高校基层党组织“创优争星”工程,推行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着力推动我院党支部提档进位。依托百色市基层党建管理平台,从严规范“三会一课”、党费收缴工作、民主评议党员和党支部换届等工作,结合百色市委组织部开展“对标定级、整体提升”活动,以建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为主要内容,采取线上管理和线下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支部自查、党委审查、组织部门定级的程序,实行每月评星、动态管理,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引导党支部创先争优,比学赶超,实现全面提升、全面过硬的目标。坚持定期排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整顿转化,切实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
2.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继续实施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
程,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注重政治合格、持续培养,落实“双培工程”“源头工程”,做好在我院优秀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执行百色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管理。
3.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监督。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教育党员按时足额交纳党费,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特别是毕业生流动党员、在外实习学生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完善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稳妥有序处置不合格党员,加大困难党员、老党员关心慰问力度。用好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和百色基层党建工作平台,做好党建信息维护与党内统计工作。
4.不断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严格规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话谈心、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分析、党员活动日、领导干部上党课等基本制度。全面推广支部主题当日等有效做法,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用好百色红色革命教育资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5.坚持党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全面推行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模式,深化落实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三单制”。采取日常督查考评、述职评议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健全完善基层党支部书记履行主体责任述职评议制度。全面推行基层党建“纪实管理”制度,建立“年初定责、季度督查、半年问效、考核”党建工作推行机制,加大党建督查队伍建设,强化督查通报和问责问效,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力守护我院思想前沿阵地 1.加强我院意识形态工作。继续与各党支部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层...
第五篇: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测绘资质单位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增强测绘资质单位依法诚信经营的自觉性,促进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和《浙江省测绘市场信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信用等级评价和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主管全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全省测绘资质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负责全省甲级测绘资质单位信用信息的调查核实、出具初审意见、异议受理和处理并转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全省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信用等级评价的复核和发布以及甲级测绘资质单位的相关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等工作。
第四条 设区市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负
责本行政区域内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信用信息的调查核实、出具初审意见、异议受理和处理、提供相关信用信息查询服务。
设区市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可以委托县(市、区)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信用信息的调查核实工作和提供相关信用信息查询服务。
第五条 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委托省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协会承担全省测绘资质单位信用等级评价以下具体工作:
(一)甲级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信息的调查核实,并出具初审意见;
(二)受理、处理对甲级测绘资质单位信用评价的异议,并转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三)全省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信用等级评价的复核;
(四)全省测绘资质单位信用信息统计分析;
(五)提供甲级测绘资质单位的相关信用信息查询服务;
(六)出具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信用报告;
(七)建立并保存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信用信息档案;
(八)信用信息平台日常管理维护;
(九)其他有关工作。
第六条
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由基本信用信息、良好信用信息、不良信用信息和信用等级信息构成。
第七条 测绘资质单位的市场信用划分为AAA、AA、A、B、C、不合格六个等级。
第八条
测绘资质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应当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
第九条
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应当向社会公布对测绘资质单位信用等级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结果和获得信用报告的方式。
第十条
测绘资质单位取得测绘资质6个月以上,应当进行信用等级评价,未满6个月的,不进行信用等级评价。
第二章
信用评价
第十一条
测绘资质单位将本单位的信用信息录入信用信息平台并提交后,设区市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应当在20日内对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进行调查核实和出具初审意见,省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协会应当在20日内对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进行复核,对甲级测绘资质单位进行调查核实和出具初审意见,并转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自行收集的信用信息,应当及时录入信用信息平台。
第十二条
信用等级评价采用综合计分制。测绘资质单位基本信用信息分为70分,良好信用信息予以加分,不良信用信息予以减分,具体内容和指标见《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信用评价标准(试行)》(见附件)。根据积分,由信用信息平台自动确定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等级。
第十三条 测绘资质单位信用信息实行实时、动态管理,随时更新。
第十四条
测绘资质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每年组织一次。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依据上一年4月1日至当年3月31日期间测绘资质单位积累的信用信息作为评分依据。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于6月底前在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网站和相关媒体公布评价结果。
第三章 异议处理和信用报告
第十五条 对信用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按照本办法第四、第五条的规定向相应的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承办单位书面提出异议信息处理申请,并就异议内容提供相关证据。
异议信息处理期间,应当暂停发布、使用该信息。
第十六条 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承办单位应当在收到异议信息处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经核实异议信息确需更正的,应当及时更正,并书面告知异议处理申请人以及被征信单位;
(二)经核实异议信息无需更正的,应当书面告知异议处理申请人。
第十七条 测绘资质单位申请获得信用报告,应当向省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协会提出书面申请。
获取其他单位信用报告的,还应当经被查询的测绘资质单位同意,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八条 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省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协会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出具信用报告。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测绘资质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具体承办单位应当定期向委托的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报送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信用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第二十条
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对不同信用等级的测绘资质单位实行分类管理。
第二十一条
对AAA级测绘资质单位,颁发全省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信用优秀单位牌匾,减少对其测绘与地理信息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在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网站和相关媒体上宣传推荐;在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家投资的测绘工程项目发包中,同等条件下可以给予优先考虑;在评比表彰中,优先推荐或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第二十二条
对AA级测绘资质单位,减少对其测绘与地理信息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在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家投资的测绘工程项目发包中,同等条件下可以给予优先考虑。
第二十三条
对A级测绘资质单位,实施例行监督,帮助其加强管理,提高依法测绘和依法经营水平,提升测绘与地理信息信用等级。
第二十四条
对B级测绘资质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责令整改,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
第二十五条
对C级测绘资质单位,重点检查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整改情况,定期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检查不少于2次;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负责人定期参加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法律法规培训;不得参加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评优活动;在测绘资质注册中可以依法予以缓期注册。
第二十六条
对不合格等级的测绘资质单位,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严格监管,并在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网站和相关媒体公布,定期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检查不少于3次,可以根据信用情况加大检查力度;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负责人定期参加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法律法规培训;不得参加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评优活动;在测绘资质注册中可以依法予以缓期注册。
第二十七条
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发现测绘资质单位在信用等级评价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经调查属实的,由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依规定进行处理。甲级测绘资质单位
有上述情况的,由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上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处理。
第二十八条 信用信息应当保密的,信用信息查询者应当遵守保密承诺协议,不得泄露所查询的信用信息或者用于约定以外的用途。
第二十九条
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人员和承办单位工作人员应秉公执法、忠于职守,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测绘资质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第三十条
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人员和承办单位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有关规定,不得泄露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报告和未公开的信用信息。
第三十一条 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和承办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撤销相关委托;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及时、准确录入信用信息的;
(二)虚构、篡改信用信息的;
(三)未及时提供信用信息查询的;
(四)提供失实信用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未按照规定处理异议信息的;
(六)擅自披露测绘资质单位信用报告或者未公开的信用信息的;
(七)泄露信用信息,侵害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的;
(八)其他依法应当处理的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2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