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19号)
【发布单位】江西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3-04-09 【生效日期】2003-04-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西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19号)
《江西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已经2003年4月9日省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江西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根据国务院《 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以外的,本省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决定、命令等行政性文件。
第三条第三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按照下列规定报送备案:
(一)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三)本省实行垂直领导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按照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报送备案。
第四条第四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本办法履行规范性文件备案职责,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行政机关的法制机构或者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以下统称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按照本办法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径送负责备案工作的法制机构。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备案报告、规范性文件文本和说明,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装订成册,一式5份。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具备条件的,应当同时报送规范性文件的电子文本。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格式,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规定。
第六条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的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制定的必要性、依据;
(二)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七条第七条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符合本办法第二条和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由负责备案的法制机构予以备案登记;符合第二条规定但不符合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的,暂缓办理备案登记;不符合第二条规定的,不予备案登记。
暂缓办理备案登记的,由负责备案的法制机构通知制定机关补充报送备案或者重新报送备案;补充或者重新报送备案符合规定的,予以备案登记。
不予备案登记的,负责备案的法制机构应当通知制定机关,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第八条 法制机构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就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是否同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
(二)是否超越权限设定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减免税等事项;
(三)是否同上级行政决定、命令相抵触;
(四)不同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是否一致。
第九条第九条 法制机构审查规范性文件时,认为需要有关机关提出意见的,有关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回复;需要制定机关说明情况的,制定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予以说明。
第十条第十条 经审查,规范性文件有本办法第八条第一至三项所列情形之一的,由法制机构建议制定机关在规定期限内自行纠正;制定机关逾期不纠正的,由法制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本部门决定,并通知制定机关。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不同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同级人民政府所属不同部门分别制定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协调;
(二)上、下级人民政府所属不同部门分别制定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协调;
(三)上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与下级人民政府分别制定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协调。
经法制机构协调取得一致意见的,由有关制定机关自行纠正;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负责协调的法制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通知制定机关。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自接到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通知之日起30日内,将处理情况报送负责审查的法制机构。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公民认为规范性文件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行政决定、命令相抵触,或者不同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可以向备案机关书面提出审查建议,由其法制机构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处理。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年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送备案机关备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每年第一季度对上年度规范性文件备案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不按本办法规定报送备案的,由负责备案的法制机构提请备案机关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对造成不良后果的,建议有关部门对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依法作出处理。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江西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江西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省政府令第119号)
(2003年4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4月2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19号公布,2010年11月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0年11月2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86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西省实施〈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细则〉等20件省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改)
第一条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根据国务院《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以外的,本省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决定、命令等行政性文件。
第三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15日内,按照下列规定报送备案:
(一)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三)本省实行垂直领导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按照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报送备案。
第四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本办法履行规范性文件备案职责,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行政机关的法制机构或者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以下统称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
第五条 按照本办法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径送负责备案工作的法制机构。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备案报告、规范性文件文本和说明,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装订成册,一式5份。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具备条件的,应当同时报送规范性文件的电子文本。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格式,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规定。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的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制定的必要性、依据;
(二)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七条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符合本办法第二条和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由负责备案的法制机构予以备案登记;符合第二条规定但不符合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的,暂缓办理备案登记;不符合第二条规定的,不予备案登记。
暂缓办理备案登记的,由负责备案的法制机构通知制定机关补充报送备案或者重新报送备案;补充或者重新报送备案符合规定的,予以备案登记。
不予备案登记的,负责备案的法制机构应当通知制定机关,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
法制机构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就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是否同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
(二)是否超越权限设定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减免税等事项;
(三)是否同上级行政决定、命令相抵触;
(四)不同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是否一致。
第九条 法制机构审查规范性文件时,认为需要有关机关提出意见的,有关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回复;需要制定机关说明情况的,制定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予以说明。
第十条 经审查,规范性文件有本办法第八条第一至三项所列情形之一的,由法制机构建议制定机关在规定期限内自行纠正;制定机关逾期不纠正的,由法制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本部门决定,并通知制定机关。
第十一条 不同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同级人民政府所属不同部门分别制定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协调;
(二)上、下级人民政府所属不同部门分别制定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协调;
(三)上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与下级人民政府分别制定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协调。
经法制机构协调取得一致意见的,由有关制定机关自行纠正;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负责协调的法制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通知制定机关。
第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自接到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通知之日起30日内,将处理情况报送负责审查的法制机构。
第十三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公民认为规范性文件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行政决定、命令相抵触,或者不同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可以向备案机关书面提出审查建议,由其法制机构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处理。
第十四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年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送备案机关备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每年第一季度对上规范性文件备案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十五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不按本办法规定报送备案的,由负责备案的法制机构提请备案机关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对造成不良后果的,建议有关部门对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依法作出处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江西省城乡规划备案办法
江西省城乡规划备案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了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江西省城市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备案工作,适用本办法。其他镇的近期建设规划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近期建设规划备案采取批前备案审查和批后备案登记方式。
(一)近期建设规划审批前,应当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所属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批前备案审查。其中,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备案审查由城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备案审查申请,并附方案成果;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近期建设规划备案审查由县人民政府向设区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备案审查申请,并附方案成果。
(二)近期建设规划审批后,应当在批准之日起30日内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批后备案登记。其中,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备案登记由城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提出备案登记申请,同时将备案登记材料报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登记;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近期建设规划备案登记由县人民政府向设区市人民政府提出备案登记申请,同时将备案登记材料报设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登记。
第四条 备案审查机关应当在收到各地报送的近期建设规划备案审查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组织备案审查,提出备案审查意见。
第五条近期建设规划备案审查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编制主体和编制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及省有关规定;
(二)规划编制承担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
(三)规划建设用地是否符合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
(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规划内容是否符合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是否依法进行了公示,专家和公众的合理意见是否采纳;
(六)规划编制中涉及总体规划修改的,是否已事前依法修改总体规划;
(七)其他应当审查的内容。
第六条 备案审查机关在审查中发现报送备案的近期建设规划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要求报送机关对规划进行改正或者进行修改。
(一)规划组织编制主体和制定程序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及省有关规定的;
(二)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突破总体规划规定的;
(三)规划内容违反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及省规定的情形。第七条近期建设规划备案审查机关提出修改意见的,备案报送机关应当自收到修改意见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自行改正,并形成规划修改完善的具体说明。逾期不修改的,不予备案登记。
第八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备案采取批后备案登记方式。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后,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批准之日起30日内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后备案登记。
其中,设区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备案登记由设区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提出备案登记申请,同时将备案登记材料报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登记;不设区的城市以及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备案登记分别由不设区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向设区市人民政府提出备案登记申请,同时将备案登记材料报设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登记。
第九条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报送备案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划备案登记申请报告;
(二)规划批准文件;
(三)经批准的规划成果书面文件(加盖审批机关公章)和电子文件;
(四)规划制定说明。近期建设规划还应当包括按照审查意见进行规划修改完善的具体说明;
(五)控制性详细规划区位图(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图上标示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
第十条 规划制定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规划编制的依据和过程;
(二)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衔接情况,其中规划内容涉及修改总体规划的,应当说明修改总体规划的情况;
(三)规划审批前公示情况,以及专家、公众反映的主要意见和采纳情况;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十一条 备案登记机关在收到备案登记材料后,材料齐全的,出具接受备案登记通知书。
第十二条 备案后实施的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修改的,应当在依法修改后重新报送备案。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报送备案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规划的制定机关和备案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第十四条 对不依法履行规划报送备案职责等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五十八条、第六十条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70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70号
《江西省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已经2008年12月6日省人民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吴新雄
二OO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江西省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11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耕地,是指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田、旱地、菜地、园地。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为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
前款所称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部队以及其他单位;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个人。
第四条 经申请批准占用耕地的,纳税人为农用地转用审批文件中标明的建设用地人;农用地转用审批文件中未标明建设用地人的,纳税人为用地申请人。
未经批准占用耕地的,纳税人为实际用地人。实际用地人应当依法补办用地审批手续。
第五条 耕地占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的适用税额一次性征收。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包括经批准占用的耕地面积和未经批准占用的耕地面积。
第六条 各县(市、区)耕地占用税的平均税额,根据各地人均耕地面积和经济发展情况确定,具体见附表。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变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各县(市、区)的平均税额提出调整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各乡镇的具体情况,规定各乡镇的适用税额,并报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各县(市、区)规定的乡镇适用税额的平均水平不得低于省人民政府核定的平均税额。
第七条 占用基本农田的,适用税额应当在当地适用税额的基础上提高50%。
前款所称基本农田,是指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耕地。
第八条 下列情形免征耕地占用税:
(一)军事设施占用耕地。
具体范围包括:地上、地下的军事指挥、作战工程;军用机场、港口、码头;营区、训练场、试验场;军用洞库、仓库;军用通信、侦察、导航、观测台站和测量、导航、助航标志;军用公路、铁路专用线,军用通讯、输电线路,军用输油、输水管道;其他直接用于军事用途的设施。
(二)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院占用耕地。
学校,具体范围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大学、中学、小学、学历性职业教育学校以及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内经营性场所和教职工住房占用耕地的,按照当地适用税额缴纳耕地占用税。
幼儿园,具体范围限于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或者备案的幼儿园内专门用于幼儿保育、教育的场所。
养老院,具体范围限于经批准设立的养老院内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的场所。
医院,具体范围限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医院内专门用于提供医护服务的场所及其配套设施。医院内职工住房占用耕地的,按照当地适用税额缴纳耕地占用税。
第九条 铁路线路、公路线路、飞机场跑道、停机坪、港口、航道占用耕地,减按每平方米2元的税额征收耕地占用税。
铁路线路,具体范围限于铁路路基、桥梁、涵洞、隧道及其按照规定两侧留地。专用铁路和铁路专用线占用耕地的,按照当地适用税额缴纳耕地占用税。
公路线路,具体范围限于经批准建设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属于农村公路的村道的主体工程以及两侧边沟或者截水沟。专用公路和城区内机动车道占用耕地的,按照当地适用税额缴纳耕地占用税。
飞机场跑道、停机坪,具体范围限于经批准建设的民用机场专门用于民用航空器起降、滑行、停放的场所。
港口,具体范围限于经批准建设的港口内供船舶进出、停靠以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的场所。
航道,具体范围限于在江、河、湖泊、港湾等水域内供船舶安全航行的通道。
第十条 占用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其他农用地建房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比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适用税额为当地占用耕地适用税额标准的70%。
第十一条 农村居民经批准在户口所在地按照规定标准占用耕地新建自用住宅,按照当地适用税额减半征收耕地占用税。
农村居民经批准搬迁,原宅基地恢复耕种,新建住宅占用耕地不超过原宅基地面积的,不征收耕地占用税;超过原宅基地面积的,对超过部分按照当地适用税额减半征收耕地占用税。
第十二条 农村烈士家属、残疾军人、鳏寡孤独以及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远贫困山区生活困难的农村居民,在规定用地标准以内新建住宅缴纳耕地占用税确有困难的,经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免征或者减征耕地占用税。
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边远贫困山区生活困难的农村居民,认定标准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
第十三条 依照本办法规定免征或者减征耕地占用税后,纳税人改变原占地用途,不再属于免征或者减征耕地占用税情形的,应当自改变用途之日起30日内按改变用途的实际占用耕地面积和当地适用税额补缴税款。
第十四条 纳税人临时占用耕地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纳税人在批准临时占用耕地的期限内恢复所占用耕地原状的,经所在地财政和土地管理部门核实,并报上级财政和土地管理部门备案后,全额退还已经缴纳的耕地占用税。
因污染、取土、采矿塌陷等损毁耕地的,比照临时占用耕地的情况,由造成损毁的单位或者个人缴纳耕地占用税。超过2年未恢复耕地原状的,已征税款不予退还。
第十五条 农田水利占用耕地的,不征收耕地占用税。
建设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设施占用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其他农用地的,不征收耕地占用税。
第十六条 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耕地占用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占用农用地手续通知的当天。未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耕地占用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实际占用耕地的当天。
纳税人占用耕地或者其他农用地,应当在耕地或者其他农用地所在地申报纳税。
第十七条 耕地占用税暂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
各级财政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协作,强化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先税后证制度。土地管理部门在通知单位或者个人办理占用耕地手续时,应当同时通知耕地所在地同级财政部门。获准占用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收到土地管理部门的通知之日起30日内缴纳耕地占用税。土地管理部门凭耕地占用税完税凭证或者免税凭证和其他有关文件发放建设用地批准书。
第十八条 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8月30日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江西省征收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甘肃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1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1号 【发布日期】2004-02-13 【生效日期】2004-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甘肃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1号)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规章,是指兰州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依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制定的规章。
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的涉及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措施、决定、命令或指示等文件。
行政机关内部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等,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应当加强对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配备专职人员承办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报送备案,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15日内报送备案。
(一)规章由兰州市人民政府按《法规规章备案条例》规定报送备案。
(二)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送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送备案,同时报送上一级主管机关备案。
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上一级主管机关报送备案,同时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报送备案。并分别报送其上一级主管机关备案。
第五条第五条 规章、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时,径送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报送机关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备案报告10份;
(二)正式文本10份;
(三)起草说明、制定依据和相关材料。
有条件的,应当同时报送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电子文本。
报送备案的文本格式,由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统一制定。
第六条第六条 报送备案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符合本规定第二条、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予以备案登记;不符合规定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退回重新报送。
经备案登记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由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目录。
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定期将规章、规范性文件汇编出版。编辑出版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汇编的范围,应当以公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目录为准。
第七条第七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对报送备案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应当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查:
(一)制定机关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定权限;
(二)是否同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
(三)是否同相关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相协调、衔接;
(四)是否违法设定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收费等;
(五)规定的内容是否适当;
(六)是否违背法定程序;
(七)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认为应当审查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第八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自收到规章、规范性文件之日起30日内审查完毕。对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15日。
第九条第九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审查规章、规范性文件,可以采取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举行听证会、调查、请制定机关说明情况等方式,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条第十条 经审查,发现规章超越法定权限,同上位法相抵触,或者其规定不适当,或者违背法定程序的,由备案审查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修改或者纠正的意见,制定机关应当自收到意见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进行修改或纠正,逾期不修改或不纠正的,由备案审查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撤销。
经审查,发现规范性文件超越法定权限,同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或者不适当的,由备案审查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发出责令纠正通知书、处理决定书,制定机关应当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进行修改或者废止,逾期不修改或废止的,由备案审查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予以撤销。
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对备案审查通知书的办理情况进行书面答复。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经审查,发现规范性文件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协调;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规章、规范性文件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审查建议,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并及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提请人。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应当于每年1月15日前将上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目录报送上一级或者本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不按规定报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和目录的、不执行备案审查处理决定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并建议有关机关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