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九镇乡连片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9.19(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7:5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革命老区九镇乡连片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9.1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革命老区九镇乡连片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9.19》。

第一篇:革命老区九镇乡连片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9.19

革命老区九镇乡连片扶贫开发试点项目

工 作 总 结

2009年,九镇乡钟山寨村、文镇村、大树坪村被区委、区政府确定为革命老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试点村以来,我乡按照“强基础、兴产业、解贫困、促增收”的总体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从破解最核心的制约因素抓起,从扶持最贫困的人群做起,集中时间、集中资源、集中力量,综合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在区委、区政府和扶贫局等区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乡广大干群三年的共同努力,九镇乡革命老区连片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一、项目村贫困面貌

项目村覆盖钟山寨村、文镇村、大树坪村,1428户、5237人(其中贫困人口1320人),3个项目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村社道路通行能力差,晴通雨阻,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水利设施不配套,村小学和村办公室条件差,村卫生站房屋简陋,医疗设备缺少。村民靠传统农业来维持生活,过着靠天吃饭,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2009年项目人均纯收入2308元。

二、工作成效

截止目前为止,项目共投入2546.5万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投入1324.7万元,硬化村道公路35.63公里,新建社道公路10公里,整治社道公路14.29公里,新修文明 路1.5公里,整治山坪塘10口,打机压井185口,新修集中供水点1处,新修蓄水池24口,新建灌溉渠8.54公里,整治灌溉渠6.8公里。支柱产业明显形成:投入804.2万元,种植优质核桃3000亩,立体种植中药材1500亩,优质蔬菜800亩,地膜花生500亩,发展畜牧小区1个,养殖生态土鸡4.5万只。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投入536万元,改建村小500平方米,改建村支部、村委办公阵地300平方米,建计生服务室150平方米、村卫生站180平方米、农家书屋2个、远程教育活动室2个、核桃专业合作社1个、互助社1个。人居环境明显改观:投入364万元,改厨180户,改厕90户,改圈1500平方米,农房改造130户,新建沼气池520口,农户风貌改造68户。整个项目区道路畅通、环境整洁,村部、学校、卫生站、农资连锁、互助社建设阵地完善、形象良好。农户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加强,脱贫致富并辐射周边区域加快发展。

三、具体做法

1、组织到位,责任到人。一是乡成立革命老区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王茂生同志任队长,党委书记、人大主席詹楚钊同志任常务副队长,枣林镇正科干部章元福同志、党委副书记、乡长谢方同志为副队长,乡其他副科级领导和区下派出驻村干部为成员,负责整个项目组织领导。二是科学制定项目村实施方案,与各项目村签订项目实施责任状,明细考核标准,每一个项目都有1-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负责抓落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出现违规现象,将直接追究第一责任人责任,重则处于行政 处罚、轻则批评教育,并将工作完成情况与年底考核相挂钩,同时在每个项目实施时,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定工作人员,专项负责项目实施,做到项目不结束,人员不撤离。

2、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我乡积极转变扶贫方式,由政府主导式扶贫向群众参与式扶贫转变,通过宣传教育,激发广大项目村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动项目村群众积极主动投身于扶贫工作,参与扶贫开发,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取得扶贫效果。

3、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能力。为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区扶贫移民局、区农业局、区畜牧局组织农业专家来实地培训2000人次,改变以往“想致富、没技术”状况,为扶贫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4、强化监督机制,共同维护扶贫成果。为保证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乡加强了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首先建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成立了乡人大副主席谢支宁为组长、乡纪委书记张廷远同志为副组长、财政、民政、安办、交管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监督小组,负责全乡的项目实施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后立即要求项目村整改。其次发动群众监督,把项目实施的步骤、对象、资金到位情况、资金发放情况向广大群众定期公示,特别是项目工程发包、实施情况进行了及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乡项目办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疑问,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扶贫项目切实发挥成效,带动农民致富。

5、群策群力、发挥特色。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 展特色产业。我乡充分利用核桃园土地,套种川明参、花生,种植优质蔬菜,农民人均增加收入达1200元。二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区农业局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村进行技术指导,并给予物资帮扶;民政局给予资金8万元实地进行帮扶;教育局给予资金10万元实地进行帮扶;区林业局、畜牧局、住建局、国土局、组织部、卫生局、扶贫开发局、教育局、科文局、商务局、交通局等单位实地给予了相关帮扶。三是引进了核桃断带栽植管护业主,完成了500亩断带核桃栽植、管养,解决断带区域核桃管养技术缺乏、资金缺口问题。

四、存在问题

1、目前共投入资金2546.5万元,我乡到位资金仅525.75万元,资金缺口大,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因素。

2、我乡距巴城较远,不属交通要道,且投资软环境相对薄弱,导致引进业主困难。

我乡的连片扶贫工作虽然略有成效,让项目村群切实享受到了扶贫效益,但离全面实现脱贫的目标还有一段艰难路程要走,但我们相信只要有上级的重视和关心,有全乡干部群众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不怕困难,就一定能使全乡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第二篇:革命老区陕县店子乡2009中蜂养殖项目建议书

革命老区陕县店子乡2009中蜂养殖项目建议

项目实施单位:店子乡人民政府

项目实施地点:店子村、白石崖村、栗子坪村、湾子、宽坪、杨家河、陈家源7个村

一、基本情况:

店子乡位于陕县东南部深山区,全乡共9个行政村,3800口人。51个村民组,全乡现有养中峰360户。

二、中峰养殖优势:

养蜂业是我乡的传统特色产业,养殖历史悠久。近年来,在我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我乡养殖蜂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为我乡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勤劳致富开辟了一条途径,而且对进步人们健康水平和促进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日益增强,食品安全成为倍受关注的焦点题目和食品供求与消费的主调。2008年,我乡被县、市、中华养蜂学会议定为“中华蜜蜂之乡”,为我乡蜜蜂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适应市场需要,充分挖掘利用我乡地理区位,自然生态和中蜂资源上风,进步我乡养蜂标准化水平,生产出绿色安全蜂产品。促进我乡养蜂业持续稳定发展,成为我乡当前面临的一大新课题。

三、中蜂产业发展现状

1、养蜂生产经济效益

我乡养蜂业已初具产业化规模,初步统计,全乡现已有蜂蜜3500万箱。主要分布在店子、栗子坪、湾子、杨家河、宽坪、白石崖、陈家源7个村,其中养蜂10——20群的235户,20——50群130户,50——100群的25户。蜂产品以养蜂为主,年产蜜10.5万斤,群均年产蜜30斤,群均产值300元,全乡蜂产品年产值105万元,蜂农纯收入80元,与其它传统种养业相比,养蜂具有明显的比较效益,发展潜力较大。

2、其它

2008年4月,经中国养蜂学会专家组考察认证,我乡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华蜂蜜之乡”和“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基地”称号,保存有大量的中华蜜蜂原生态饲养蜂群。主要分布在灌木丛生的山区和半山区。80%为原始立式蜂桶饲养。约5公里的上坡,树林里、房檐下、石岩下、草丛中、围墙上处处可见原始立式蜂桶饲养的中蜂蜂群,蔚为壮观,可谓“家家户户有中蜂,男女老少皆养蜂”,被中华养殖学会专家考察组誉为:全国少见的原始中蜂资源保存库。

四、资金概算

一个蜂箱需要木料加工费共计150元,3000个蜂箱共计450000元。技术培训费5000元,运输费15000元,共需资

金47万元。其中群众自筹2万元,需财政扶持45万元。

五、采取的措施和做法

1、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蜂产业的发展,着力加大政策引导力度。

2009年我乡成立创建“中华蜜蜂之乡”领导小组,由店子乡政府乡长刘阳为组长,抓林业副乡长张群朝任副组长,成员有民政所长、林站站长、财政所长等成员组成。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中蜂产业的发展题目。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制定了我乡中蜂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

2、制订了促进我乡中蜂产业的产业优化发展进程。3、2009年争取到县民政局、县残联的扶持对残疾人发放蜂箱400套,极大地刺激了蜂农的养殖积极性。

4、积极做好中蜂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和技术咨询,培训服务工作。

六、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改变过去传统自然养殖转变为:现代箱式养殖。

2、改变抗生素药品治病转变为无公害产品需要。

3、蜂产品商业化程度较低,增值能力不稳。改变过去自产自销没有发挥产业化生产增值的作用,导致总产值的降低。

4、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较低,小规模分散经营。生产

标准化程度低,对市场蜂产品质量要求与价格变化信息反映迟钝,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制约着我乡养蜂产品水平及质量再上新台阶。

5、缺少养蜂专业技术人才。

6、蜂农整体素质偏低,养蜂后继无人。大部分蜂农对新技术,新标准的认识接受能力较弱,对产品绿色无公害蜂产品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忧患意识。

七、今后发展方向

1、增值品牌意识打造绿色无公害食品,保住“中华蜜蜂之乡”,提高市场价值,扩大现有品牌知名度,增加风叶经济效益。

2、依靠科技创新,扩大规模养殖,鼓励和扶持蜂业规模的开发生产和市场远景产品有利于养蜂的增收,也有利于经济作物产品和品质的进步。

3、引进或聘用养殖专业技术人才,负责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核技术咨询指导工作,每户培养一名养殖技术骨干。

4、成立组织养蜂协会,建立健全生产治理体系促进养蜂业发展信息的流通。

5、充分发挥蜂农的投资主体作用,鼓励蜂农自筹资金发展养蜂业,开阔思路,以增取开发扶持与自筹相结合扩大蜂业发展。增加蜂业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水平。

店子乡人民政府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三篇: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下江镇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实施

工 作 总 结

根据贵州省扶贫办和财政厅《关于开展建立“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立足我镇实际,大胆探索,自去年6月以来,我镇先后公纳村、秋里村开展了试点工作。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各村级互助组织(以下简称“互助会”)运行正常,效果明显,试点村广大农户得到实惠。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3月10日,我镇安排3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已分别落实到公纳村和秋里村两个贫困村,2个试点村总户数497户,共有260户农户入会,其中贫困户123户。互助资金总量为35.2万元,其中财政府资金30万元,贫困户入股5.2万元。

一、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1、领导高度重视。党委、政府以试点公纳村、秋里村为契机,把搞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作促进农牧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制定了《下江镇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

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分管镇长任副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为使项目实施落到实处,互助资金试点实行包村负责制。

2、搞好宣传发动。为了推进互助资金扶贫项目能够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让广大群众掌握互助资金的有关政策,我们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刷写标语、召开群众大会、举办宣传培训班等形式,从政策依据、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使互助资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调动了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

3、建立村级工作班子。按照试点村的选择要求,我镇从39个村中,选择有一定资源条件、有产业带动、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村风民风淳朴的公纳村、秋里村两个村进行试点工作。在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上,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民主选举3--5名公道、正派、有责任心、有致富能力、已经从事相关产业取得成效的人员任本村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委员。由管委会选举产生主任、副主任各一名。

4、严格资金管理。为规范操作程序,降低资金风险,确保项目发挥效益,根据国家扶贫办有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根据我镇互助资金实施方案,两个村召开会员大会,结

合本村实际,制定出符合民情民意的互助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互助资金“五不准”,即不准带任务投放资金;不准对外村放贷;不准变为地下钱庄资金;不准用于管理委员会工作经费等支出;不准私分、平分。对项目的扶持对象、立项、农户选择、放款程序、资金使用和管理,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做到有章可循。在资金管理上:一是实行公示制:对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安排计划、资金回收等方面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增加了互助资金透明度。二是实行报帐制:严格按照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进行报帐管理,对村级互助资金管委会的经营活动实行报表管理,每季度定期向县扶贫办报送会计报表。三是实行考核制:按照项目的实施需要,年终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对试点村互助资金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如试点村回收不力或违规操作,要停拔回收,调整到其他村使用。

5、合理规划项目。为确保“互助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效益,坚持因地制宜,因人选择,进行科学规划,在具体规划中我们重点解决各村贫困农户在增收中“无路”、“无本”、“无法”、“无力”、“无助”五大难题;针对两个试点村的实际,在互助资金的投放前期作了充分论证,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坚持了“四个结合”,一是坚持项目选择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我们按照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要求,紧紧围绕区域

经济发展、围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龙头加工企业选定项目,然后结合农户实际把项目分解到户,形成小规模、大市场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二是坚持项目选择与村情民情相结合。在项目规划中,我们针对不同村的经济发展现状、自然现状和农牧户的实际情况选定项目,使所有项目利于实施、利于农民增收、利于生产条件改善。三是坚持长效与短效相结合。按照先易后难、难易结合、滚动发展的原则,既规划能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的种养业增收项目,又着眼长远项目,既解决了贫困群众当前的增收问题,又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确保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四是坚持群众参与和科学指导相结合。在项目规划中,坚持因村制宜、因户施策、量力而行的原则,既满足群众的意愿,又进行科学指导。

二、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的运行情况

1、运行情况。我镇按照互助资金实施方案的要求,由管理委员会严格按照互助资金操作程序投放,坚持“一访三查一公示”,确保资金投放对象明确,条件具备,项目可行。到目前为止,累计滚动发放互助资金30多万元,涉及种养户260多户,发放周期为两个月到半年不等,利息高低参照信用联社确定的标准,主要用于农牧民春耕备耕生产、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和短期见效快项目等。发放额度为2000元至

5000元不等。本利回收后,利息的50%用于扩大互助资金规模,50%用于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活动经费。

2、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建立了“政府推动、自我管理、村民自治的模式”,由政府推动管委会的建立,并组织、协调技术服务机构对管委会活动进行技术支持;管委会实行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民主管理。二是农村产业资金投入进一步扩大。互助资金用于发展特色农村产业,增强了农民借鸡生蛋的意识,缓解了农村发展缺少资金的问题。三是农业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农民增收相对有了保障。我镇实施贫困村扶持资金项目,在加快贫困村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规模,增加农产品数量和质量,扩大优质农产品种养规模的同时,还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问题,多方促进农产品的转移增值,突出龙头带动,搞好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系。四是提高了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发展能力。通过项目实施,村民基本能认识到,搞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团结互助,促进农村和谐;有利于培养民主管理意识,促进村民自治,有利于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有利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共同发展,丰富了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内容。

3、工作思路。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个新生事物,必须统一认识,创新机制,强化监管,方能发挥其在新农村

建设中的助推作用。一是进一步做好跟踪、监管。本着“民借、民还、民管、民用”的原则,不断加大对资金的审批、发放、回收的管理力度,杜绝不良风险发生。二是进一步总结、推广。对互助资金运行中做得好的村,及时总结经验,在其他试点村加以推广,使之成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三是进一步提升、扩面。将互助资金运行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尝试推广扩大到整个新农村建设其他各项工作中去,包括其他各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基层组织建设等。四是进一步探索、创新。互助资金的运行机制既不同于农行等商业银行,又有异于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走特色之路,是坚持内外结合。不断健全高效便民的运行机制,探索更新的运行模式,借鉴我镇小额信贷的一些成功作法,组建农村联保体系,推动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拓展互助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潜能,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胆尝试和创新,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镇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刚刚起步,既没有好的做法和现成经验,又没有可遵循的完整法规制度,还存在着缺乏规范的规章制度和法律保险,有的甚至还与现行法规相抵触;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项目的政策性味道较浓,项目没有风险保障机制,实现商业化运作有一定的困难,可持续能力不足等问题。

第四篇:横河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关于博罗县横河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

挂钩试点项目工作总结

为了改善我县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优化用地布局,切实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破解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尖锐矛盾,我县横河镇项目作为广东省省第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单位,积极按照省厅的要求组织开展这项工作,并最终通过省厅的验收。现将该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横河镇项目区于2006年向上级申请成为广东省第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单位,并于2008年7月24日经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同意(粤国土资规保函[2008]1121号)。横河镇项目区位于横河镇横河村、沙上村、卢屋村、石湖村、东角村、郭前村,拆旧区面积为150亩,建新区面积为150亩,挂钩周转指标规模为150亩。2010年9月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对局部调整惠州市博罗县横河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的批复》(粤国土资规划函[2010]1608号)中同意我县调整博罗县横河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新区范围。调整后,建新区仍位于横河镇郭前村,面积由150亩核减为120亩;相应挂钩周转指标由150亩核减为120亩;拆旧区保持不变。横河镇政府为项目区的实施主体,负责项目区的复垦工作,县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监督检查。根 据调查核实,拆旧区总投资176.2万元,其中:补偿费用约93.85万元;土地复垦费用约82.35万元。

二、项目实施情况

1、为加强横河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领导,横河镇政府成立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及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国土、农办、村建规划、水利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制订了《横河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项目实施规划》,明确任务和时间安排,积极筹措资金,确保项目的实施。

2、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横河镇政府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召开相关村、组干部会议,广泛听取村、组干部意见,并组织了项目区所在乡、村、群众代表进行了听证。

3、在项目得到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同意后,横河镇府对拆旧区进行地上附着物进行清点,造册确认补偿金额。然后委托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对需拆旧的垦复点进行了测量、规划、设计和工程预算。

4、本项目拆旧区均为停办的砖厂或废置无人居住的居民点。项目于2008年8月开始动工,2010年10月完成。

5、项目建新区面积为120亩,地类为林地,需占用挂钩周转指标120亩。建新区用于2009年第55批次城镇建设用地,用地报批材料已组织完善,并已上报省厅。

三、项目验收情况 我县国土资源局汇同农业局和林业局于2010年12月初对该项目进行了初验,项目工程按设计图纸要求及合同约定完成,复垦的农用地质量标准符合验收标准,初验合格。12月中旬市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和林业局进行了验收,并验收合格,并于12月底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和农业厅的抽检。验收后的拆旧区,原来的旧砖厂、旧砖窑、居民点等已被拆除,并垦复为农用地,种植上果树和速生丰产林等。

四、计划归还指标

按相关文件要求,我县的挂钩周转指标规模为120亩,2010年需归还指标100亩,2011年7月前需归还20亩。根据项目的验收实际情况,拆旧区拆除复垦农用地130亩,并经省国土资源厅(粤国土资规划函[2011]170号)确认,已归还挂钩周转指标130亩,没有突破使用挂钩指标。

五、挂钩收益

项目建新区的120亩项目用地,待省国土资源厅审批通过后,采取公开出让的方式,出让所得的土地收益大部分返回给横河镇府,用于解决拆旧区相关问题。

六、存在问题

1、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项目属于一项新生事物,我们实施过程中由于工作经验不足,需要边摸索边前进。加上拆旧部分有些涉及村民利益关系存在和现使用都怕拆除垦复后失去原使用权,给这些工作加大 了难度。

2、石湖村石湖咀小组旧居居点面积为20亩的拆旧区(项目区编号:BL08-8),2006年上报材料时,拆旧区仍属于破烂旧村庄,但在2007年-2009年间当地县政府推进建新农村建设,政府支助村民进行泥砖房改造,计划垦复的旧居民点,陆陆续续被原村民改建为楼房,造成该拆旧点大部分无法进行拆旧垦复。

七、项目效益分析

1、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试点项目挂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困难,提高了横河镇的综合能力。也符合国家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要求。

2、拆旧区复垦为鱼塘的出租给当地村民养殖水产及禽蓄,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复垦为园地、林地的拆旧区已种植柑桔及速生丰产林,当地村民也已得到了丰厚的经济利润。今后我镇将继续加大对拆旧区的土地管理跟踪工作,使拆旧区垦复后的土地得到效益最大化。

二0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第五篇:董干镇“五个加强”和“五个正确处理好”为整乡推进试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麻栗坡董干镇“五个加强”和“五个正确处理好”

为整乡推进试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麻栗坡县董干镇人民政府王世民邬维平)

近日,随着整乡推进试点项目建设工作队员的陆续入住,各村委会整村推进动员大会的顺利召开,董干镇整乡推进试点项目建设正入雨后春笋般迅速举起,镇党委、政府结合我镇实际做了“五个加强”和“五个正确处理好”的安排部署。

“五个加强”即: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整乡推进试点项目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2至3年全镇的工作重点,各工作队要切实加强领导,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将思想统一到为实现董干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上来,确保取得实效。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积极深入群众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村小组干部配合好工作队做好群众“整”前思想工作,争取做到“先做的先补、后做的后补、不做的不补”,营造出全镇人民都参与新农村建设大潮中来的良好氛围。加强规划,狠抓落实。认真分析各个项目点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结合董干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实事求是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规划,采取不同的扶持措施,坚持重点突出、先难后易,扎扎实实抓好项目规划落实。加强协调,筹措资金。各相关部门及工作队要加强协调,克服等待思想,通过各种渠道最大限度向上争取资金,提前做好各项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各项目工程点建设的顺利推进。加强管理,专款专用。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成立了《董干镇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工程监督领导小组》,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项目计划安排、项目建设内容和项目资金的投入使用等方面,采取公示公告的方

式,以项目村为单位,向群众公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做到资金的专款专用。

“五个正确处理好”即:正确处理好党委、政府与工作队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当前各项经济发展与整乡推进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整乡推进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工作队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

通联:麻栗坡县董干镇人民政府综合办公室

联系人:代鹏华***邬维平***

联系电话:6560022邮编:663609联系QQ:416704873 邮箱:

下载革命老区九镇乡连片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9.19(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革命老区九镇乡连片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工作总结9.19(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