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
浅议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的质量。在目前去产能的特殊背景下,怎样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帮助煤炭企业从传统粗犷管理下的产能过剩平稳过渡到新常态化的去产能管理,已经成了煤炭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制约煤炭企业将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当前现状及工作中的困难,探索一些解决和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措施。
【关键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善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在我国煤炭行业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煤炭去产能的相关活动是一定要进行的,由此导致的煤矿减产也必将出现,而人力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也应随之进行相应的改变,从而解决其中的矛盾和问题,为煤炭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一、去产能形势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原因分析
(一)煤矿工作生活条件艰苦
多处于偏远乡村,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缺乏配套功能,生活极不方便,远离繁华,枯燥乏味作业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工作时间长,以至于幸福指数偏低。
(二)薪酬待遇不理想
和其他行业相比偏低,与付出不相称,尤其是2015年年初到2016年10月之间,井下工人普遍月工资2000元左右,地面员工只要几百元,有的还拖欠,有的“五险一金”不能给予正常缴纳。一个普通的房屋装修工,在城里月薪也有五六千元。
(三)对行业、企业的发展前景担心
由于去产能、环保等政策的强力推行,员工普遍对煤矿发展缺乏信心,有种朝不保夕的感觉,想另寻出路的人较多。部分人认为煤炭行业社会地位低,普遍给人以“脏乱黑差”的印象,进入煤炭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感和压抑感。
(四)内部制度和机制不尽合理
缺乏成长通道,缺乏有效激励,让人感到不值得甚至寒了心。脏苦累险、付出多的岗位,得不到合理预期;拉关系、靠圈子、站队排位的现象依然存在;靠实干、凭能力、讲实绩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五)教育引导与培训需要加强
思想政治工作弱化,没能很好地发挥引导人塑造人的作用,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宁愿在地面舒坦少拿钱,也不愿下井干活多挣钱。安全与操作技能培训多是生硬的教条,形式手段老套,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导致效果不佳。
二、去产能形势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一)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大
当前很多煤炭行业的企业正面临着产能大量过剩的问题,大量员工劳动力都产生了剩余,企业常常是没有工作能够安排给员工去做的,面对着如此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很多煤炭企业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研究并制定出新的发展战略,没有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合理规划,也就谈不上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很多企业都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这些多余劳动生产力,如果一下子就将这些员工解聘的话,必将会引起整个行业领域以及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而且给予员工的赔偿金也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此,要想实现去产能经济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对于小型的煤炭企业来说将是一件特别头疼的事情,需要慢慢地来探索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律,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人才的合理利用。
(二)企业效益下降
生产产能的大量剩余,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问题,煤炭卖不出一个高价钱,煤炭企业自然就没有生产效益可言,当企业的生产效益不好时,给员工开工资自然也就成了问题,假如企业内的员工还是这么多的话,必将给企业的生产带来更为沉重的负担,因此效益下降问题,也是企业迫切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够进一步合理地对企业员工进行规划安排,将会使得企业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因而需要进行去产能化的转型调整,也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合理安排。
(三)员工工作没有积极性
由于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现在很多的煤炭企业都甚至已经面临着工厂停产的问题,员工没有工作可以做,也就自然没有钱可以赚,因此员工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也就不高,很多员工甚至是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失去希望,看不到企业今后的发展情形。企业的大量裁员,也使得人心变得涣散,使得员工对企业失去情感,缺乏认同感,长此以往下去,肯定不利于人才的发展,使人才无法在工作当中找到自己的?r值,同时企业当中员工的晋升渠道也有问题,不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会使得人才大量流失,使员工无法投身于煤炭事业的发展当中。
三、去产能形势下改善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一)关注企业内外部环境,合理规划
2018年,国家政策指出,坚持用市场化法治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破除无效供给、调整优化行业结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是煤炭企业需要重点做好的四件事。因此,人力资源规划要在全面收集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准确分析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问题,做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二)提高招聘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必须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同时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一方面,煤炭企业要借助去产能这个契机,动态优化和有效配置人力资源。煤炭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队伍庞大且整体素质偏低,在当前形势下,煤炭企业必须果断裁减冗余人员,调整和改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结构。另一方面,必须加大核心技术人才的引进和招聘,煤炭企业要转型升级,就必须有配套的高技术人才帮助企业快速、稳定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招聘工作中要做好岗位的有效分析,做好招聘评估,选择个人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优秀人才。还必须对技术人员进行动态的优化与配置,做到高效的人岗匹配,减少优质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三)加强培训工作,强化育人机制
培训的首要工作就是培训需求分析,即所谓的对症下药,就是要清楚培训谁、为何培训、培训什么以及怎样培训等。在当前去产能的形势下,国有煤炭企业面临人员冗余与技术人员短缺并存的困境。首先,长时间从事井下工作,繁重的体力劳动提前透支矿工身体,造成职工工作技能单
一、技术性工作适应力差等问题,一旦不从事煤矿工作,就业转岗困难特别大。针对这种现状,煤炭企业要从长远角度考虑职工未来的发展方向,多组织富余人员进行有利于职业发展的技能和素质培训,并且要学习“走出去”的拓展培训,增加富余人员的职业适应力,促进员工再就业和创业。其次,由于专业人员的成长周期较长,煤炭企业要建立内部“育人”机制,开展聘请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与老员工“带徒”培养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最后,煤炭企业的培训不仅仅要注重技能的提升,更要注重文化思想的传承。要员工们多沟通、多交流,增强员工的组织承诺。
(四)建立公平、激励的绩效薪酬制度
国有煤炭企业应该以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和劳动效率为基础,统筹考虑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情况、实际人均工资水平,参考物价指数变化及地域因素,建立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平性的薪酬体系,吸引和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一方面,企业在建立薪酬体系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要积极地进行薪酬调查和工作岗位分析,这样才能形成在本行业、本地区有竞争性,在内部体现公平的人本理念的薪酬机制。要敢于打破国有煤炭企业按职级大小拿工资的老模式,要创新根据效益、效率、贡献度大小定薪酬。另一方面,要切实处理好绩效和薪酬的关系。要明确岗位价值,确定薪酬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规范化、定量化考核指标,减少定性化的单项考核对薪酬结构的充斥。
(五)安置好富余的员工
煤矿企业在传统的生产中多是以人力作为主要的生产力,生产线上渐渐产生了大量的员工,随着近几年煤矿企业增加了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量,使煤矿企业产生了很多富余员工,关于富余员工的安置问题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难题。2015年,我国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煤矿行业中,具体采取的应对方式如下:煤矿企?I可以开展“月嫂”、“医护”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鼓励员工进行自主创业,发展其他的谋生方式。同时,煤矿企业应做好去产能的资金补助管理工作,从煤矿企业的内部退养、离岗休养以及政策性退休等几个方面,为富余员工争取社会公益岗位的托底工作。在煤矿企业内部,也可以采取轮岗、放假、缩短工作时间等方式,合理安排富余的员工。
四、结语
在去产能、调结构的背景下,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和困难。煤矿企业应主动出击,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秉着“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生产与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提高煤矿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实现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以此来带动整个煤矿行业的发展。
第二篇: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思考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思考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现代企业竞争的理论证明:谁具有了人才优势,谁就具有了开展的主动权。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越来越显得突出,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和开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煤炭形势看好,煤炭行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主要是现代煤炭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经验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缺乏对人力资本的认识,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差甚远,极不适应现代煤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使煤炭企业在竞争中寻求发展,就必须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是:职工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工人,大多数是农民工或临时工,其素质较低;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甚至个别企业出现断层;传统的人事管理机制和体制,致使人力资源配置较为呆板,缺乏弹性,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滞后。
1.1煤炭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人力资源开发成当务之急
据了解,国有煤炭企业职工中,受过高中以上文化教育的人数只占职工总数的18.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职工总数的3.4%,大大低于全国职工文化素质的平均水平。正是因为“人”的问题,使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经营效果普遍难称人意,而且这也是直接造成煤炭企业,无法真正应对市场竞争的原因所在。
1.2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随着煤炭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减人提效的进程不断推进,人员流动的频率和数量显著增加。
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专业技术人员后继乏人。许多企业在使用人才上缺乏规划性,有空缺就急补,没有长远性,缺乏后备人才。前几年,煤炭行业的不景气和高风险性,导致人才流失较多;高校人才招生规模的大幅降低,致使大部分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员数量不足实际需求的一半,甚至面临工程技术人才断档的危险。
1.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井下生产一线与地面单位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平衡。特别是井下人力资源大多数属于年龄偏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群体,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严重缺乏。另外,由于煤炭企业的工作特性,不可能以苛刻的条件招录员工,因此在近年招收的一些员工中,大多数是一些在外打工多年、且因年龄偏大又无特殊专长的返乡者,其素质高低是可想而知的。
而地面辅助单位也因多年来几乎没进行过成规模的招录新员工,年龄老化问题已经显得十分突出。致使人力资源接续的断层逐步拉大,有的工作不得不以外聘或临时聘用民工的方式替代。
1.4人力资源潜能开发受到挑战
在煤炭企业员工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工资收入普遍较低的情况下,人力资源潜能开发印员工队伍稳定均受到无形的挑战。员工在工资、奖金、福利、居住环境都不如其他近邻行业的情况下,不免对企业的依存度产生怀疑,难以长期安心煤矿,难以调动其潜在的工作积极性,难以树立忠诚企业、扎根煤矿的思想。一些年轻员工往往在煤矿干几年就走人。有的煤矿甚至出现了年年招工人不够,今夭招来明夭走的“招工容易,留人困难”的局面。技术人寸的“断层”更是越来越大。凡此种种,给煤炭企业实现远期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印威胁是不可低估的。
2.加强管理与开发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对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日常的、表层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针对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综合性措施以加强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力度。
2.1确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的轴心地位
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重要性印紧迫性的认识,并充分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决策性、全局性印长期性。在组织机构上大胆改革,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缺乏独立性的附庸地位,成立人力资源部,使之成为与其他业务部门并列的、具有相等地位的部门,甚或与其他部门相比处于企业的中心地位、灵魂地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与作用。配备一些具有高素质、懂业务、精专业的复合型人寸承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职能,并由企业行政领导兼任部长,以便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的作用。同时,明确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不只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使人力资源工作成为其他每个部门工作的一部分,“一把手”亲自参与,形成全方位、群体开发人力资源的优势。
2.2建立完善的薪酬机制
完善的薪酬体系是一个企业有没有吸引力的主要依据。每一位职工都希望自己获得同事、企业、社会的认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其薪酬。设计与管理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艰巨任务。如果建立了有效的薪酬制度,企业就会进入期望创新的循环,而如果这些制度失灵,那么接踵而至的便是职工的心灰意冷。企业优秀人寸流出较多,就是印我们的薪酬制度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完善的薪酬制度应该包括直接报酬、间接报酬印非金钱性报酬三个方面。
2.3探索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建立一套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企业收入、生活福利状况,直接影响职工的积极性印思想稳定性。故此,企业的吸引力印凝聚力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印发展。企业制定顺应时代的工资方案印奖励机制,建立切实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将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企业绩效结合。坚持工资分配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向技术岗位倾斜,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为此,建议根据不同的对象,加强绩效考核,实施不同类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考核评价内容分为量化指标、评议指标、综合指标,考核方式可分为操作岗位考核印管技岗位考核。把管理印工程技术人员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其报酬兑现的依据,与其应付薪酬直接挂钩。对一般员工则与个人工作量大小,操作失误率等指标挂钩,从而突破原有煤炭企业重定性、轻定量,指标、权重体系设计等不科学的界限,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将会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把员工的行为引向企业目标。
第三篇: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制度的创新
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制度的创新
【摘 要】激励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有的激励机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因而必须对其进行创新,从中找出突破之处,提高企业绩效。
【关键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创新
一、引言
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在煤炭企业中,员工的类型十分复杂,管理难度大。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激励制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制度的完整性与合理性显得至关重要。
二、激励制度在煤炭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制度的作用直接体现在企业的绩效上,因为适当的激励可以调动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在激励制度的基础上,企业有了好的绩效才能有在同类行业中竞争的实力。在企业中,员工的个人绩效与激励制度和工作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好的激励制度,即使员工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也没有施展的余地。激励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质量,对于国有的煤炭企业员工来说,在适当激励的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由此可见,激励制度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管理的现状
1.人力资源供需矛盾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影响下,煤炭企业逐渐显现出对于人才的渴求,一大部分员工的流失和部分员工人浮于事。企业内部缺乏竞争现象的刺激,员工工作缺乏激情和主动性,这种情况长此以往下来导致企业的运转出现漏洞。在煤炭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缺少也使得企业的管理没有新意,无法扭转旧有的局面,使得企业运营、形象等等方面的发展受到阻碍。
2.人员运用死板
对于人才的选择是考验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大型的煤炭企业当中,用人的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近年来不少企业在用人方面不断地改革,但是由于缺少竞争与淘汰机制,使得部分员工没有丝毫危机感。煤炭企业又是大量一线员工的聚集地,而这些员工往往是受教育低的人群。在普通员工在红缺少优秀的技术性人才,而高层管理员工中,有缺少严格的管理制度,导致优秀员工没有升职的机会,人员流失严重。
3.管理、分配、考核没有完整的体系
因为优秀的管理员工的缺失,使得企业中缺少能力强、有上进心的员工,基础力量的缺失使得企业在竞争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阻碍。在企业内部,普遍存在平均主义思想,尤其是激励制度不完善的企业,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企业没有按劳分配的概念,绩效制度不完善。这些对于员工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影响颇深。绩效制度本质上是通过一系列监督考核也提高员工的素质与能力,但是企业内形式化的考核不但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反而对员工养成了消极的情绪。考核体系不健全,就无法准确对员工的技能与工作态度方面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四、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传统思想的观念落后
因为煤炭企业受到传统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深远,有着许多一时之间难以改变的问题,长期以来,煤炭企业注重的大多是矿产的发现与开采,对于人力资源方面投入较少,使得企业内部对于人才的管理缺少系统的制度。对于人才的重要性也没有准确的认识,使得企业本身就缺少基础力量的竞争能力。
2.社会因素的影响
煤炭企业承担了一部分社会劳动力安置的任务,这样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在社会供暖、工业生产方面煤炭行业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既要保证人力资源安排的合理性,又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
3.企业内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员工选择工作地点一大部分的愿意取决于将来的福利待遇,在煤炭企业中,没有为员工提供工作以后乃至退休之后的社会生存保障,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缺失,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下降与员工的大量流失。
4.激励制度不健全
煤炭企业的经营往往与政府行为有关,这种情况下,企业内的激励工作重心都与政治因素相关,对企业发展有力的经营方案反被忽视。这种激励模式下使得员工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降低了企业的发展效率。
五、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制度的创新途径
1.完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
企业的良好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之下,企业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为每一个员工的付出作出评价,并且对于评价的结果能够给予对等的报酬。这些完善工作需要领导阶层人员及时与基层人员沟通,了解管理系统在员工中的实施效果,及时汇总所有的反馈与总结,让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制定激励性的薪酬制度
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薪酬缺少激励的作用,对于员工来说,薪酬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外,更是对于工作的动力。这就需要企业有着激励的薪酬制度。薪酬的设定应该与绩效相关,对于绩效考核的结果应薪酬的多少给予评价。员工在为自己薪酬付出的同时,将企业的绩效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既为自己又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另外薪酬的设定应该具有一定的阶梯性,拉开员工之间薪酬的档次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后进者,但是要注意把握适当的合理度。
3.人性化管理
在现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前提之下,实施人性化管理有助于对员工与企业关系的把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证明,给与员工适当的权利有助于激励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内部应该有一定的危机感,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员工上进的激情。企业作为人才发展的平台,应该为其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得员工的内在价值得以发挥,对于人才的选拔也应该公平,创造企业尊重人才发展的形象。企业内部的环境应该为不同类型员工的发展提供可能,对于可塑造的人才应该重点培养。
4.营造企业独特的文化
企业的文化形象对于员工的思想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一个互相尊重,和谐发展的企业会更加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企业内部鼓励创新,对于人才的发展给与一定的自由的空间。目前来说,大多数企业的激励为物质性,而精神性同样重要,应该引起企业领导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陈燕敏.浅议激励员工积极性口].科技资讯,2006(3).[2]王明会,郭宇琪.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创新机制.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3]吕峰.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6(1).
第四篇: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探究
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探究
摘要: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到现代各个企业当中,而未来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科技与知识的竞争,它将是企业人才的竞争。随着社会信息网络化、资源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全新时代的到来,作为人力资源部的管理者,应该有责任感,有紧迫感,因为未来的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将是所有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对于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讲,他们肩上的担子将会更重。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让私有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遍地开花,相对来说国有企业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绝对优势,现代人看重的是发展而不再是铁饭碗,国有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从国情出发,结合实际,用创新的眼光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国有企业煤炭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措施
一、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陈旧
就目前国内的一些国有煤炭企业的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在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部仍旧分成人事、行政等几大机构,各个机构之间各自为阵,互不沟通,使一些工作繁琐重复。比如说招聘样新员工的工作,人事处只负责招聘、调配事宜,然后把培训的工作顺手转交给教育培训中心。作为人事处完全可以把招聘――调配――培训等工作,一并接下来,这样不仅节约人力,避免重复交叉,减少机构的臃肿,而且给新员工的感觉也是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当然也有一部分的煤炭企业跟着时代潮流的发展而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部,但没有给人力资源部赋予新的内涵,造成形式化,徒有虚名,在管理上所履行的还是老套的、被动的模式,缺乏有效的人员规划和激励机制,没有统一性。
2.国有煤炭企业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的煤炭生产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井下工作人员、井上辅助工作者以及后勤职能人员。这三个部分中,井下工作人员是最累最辛苦的,他们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煤炭行业是重体力活,而且带有危险性,一般稍微有点“水平”的人都不愿意进去。由于国有煤炭企业的员工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这种员工思想文化素质低的现象也是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井下的那些基层员工因为文化素质低而酿成的安全生产事故,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是不可估量的,作为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从改善员工基本素质上下功夫。
3.员工离职率高,人才流失严重
大中专毕业生一般对煤炭行业的抵触心理较强,人力资源部招工困难,但比招工更困难更令人头痛的问题却是人才流失率逐年上升的现象。因为一部分煤炭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在选人、用人方面还存在着传统的观念,论资排辈,使一些优秀的员工因为资历低而看不到发展的前途,所以企业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技术骨干人才,因为觉得岗位枯燥、没有前景等而干不了几年就有跳槽的心理。这也是目前国有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所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二、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度
当前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跟不上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所以作为管理者,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摒弃旧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要把人力资源管理看作企业发展的新途径,要尊重人才、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
所有的员工都希望自己工作中的成绩能得到承认和赞同,而这种认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合理的、完善的薪酬机制。绩效考核一定要公平、合理,要能充分体现员工的工作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兴趣。而且除了金钱物质上的奖励外,精神上的鼓励也同样能抓住员工的心,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系统化
国有煤炭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确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可以与其他部门一样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把企业的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和策略联系起来,做到和谐统一,让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发展同步,为企业储备大量人才,带动企业更快发展。与此同时,煤炭企业还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也等同于企业的战略,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前景发展,可以这样说,人力资源管理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速度。所以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制定时一定要结合当下市场、企业的环境以及员工的素质等具体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煤炭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达到和谐统一。
4.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部的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对员工的培训,而培训的力度大小也决定了员工素质的高低,所以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重心要放在对员工能力的培训上。而培训的方式及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专业的操作规程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通过安全教育的培训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加强安全防范,规范操作手法,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通过企业规章制度的培训,可以让员工遵纪守法,增强企业归属感和凝聚力。最主要的是通过这些培训,可以使企业建立一个学习型的队伍,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从而让员工在培训中得到激励,得到提高,企业在培训中获得利益,获得成长。
当然,不论哪种机制,哪种方式的培训与学习,都需要有一种激励的方式,有激励才有竞争,有竞争才能成功,所以企业一定要给人力资源管理以合理的定位,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进行公平、合理的考核,以此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更具有向心力,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5.树立煤炭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也就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自己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企业价值观的体现。这种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尤为重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所起的作用也是独一无二,它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财产,它能够把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凝聚起来,使员工工作起来不仅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有热情,有归属感,有向心力,能够为企业创造一种和谐的企业氛围。这样的氛围能更促进人力资源部的管理,更利于煤炭企业的快速壮大。
总而言之,国有煤炭企业要想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强劲的战斗力,就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因为人才的发展才是企业的发展,唯有留住人才,才能让企业留下光辉。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断的完善管理体系,建立激励机制,树立人文观念,加强人员管控,才能不断地发现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才能为国有煤炭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献计献策,才能真正的让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使国有煤炭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光荣.国有煤炭企业全面风险演化机理及管控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
[2]熊爱民.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23):69
[3]牛宪民.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
[4]徐鹏.国有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改进措施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61
[5]史钟.试析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1):174-175
[6]李宏杰.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完善措施[J].煤炭企业管理,2006(8):41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
《摩登时代》观后感
学号:10902010116 姓名:李小平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虽然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喜剧电影,但其内涵绝不是其表面所表达的那样。这部电影的意旨在于从一个批判者的角度,揭露资本家疯狂剥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以及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一、影片背景
20世纪初期,也就是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个十份特殊的时期,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完成,工业社会彻底取代了农业社会,人类从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在这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中,工作条件、劳动分工等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摩登时代》十分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产中科学管理的浓重痕迹:工人有了极为细致的专业化分工,从事每个工种的工人都具备极其熟练的技能,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动作、工作量等都被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定安排,在管理者的严密监视下进行每天的生产工作。我们看到一群排排站的工人以制式化的动作工作着,这其实就是资本家将人视为机械的惨忍手法,人和机械对他们而言是同质的,不需要有任何差别的待遇,其中卓别林的那个角色,以工作中出错、诙谐的舞蹈与动作、欲认真做事却适得其反的状况等等,来反讽机械化后人易失去人性的种种状况,当然他是夸大了许多,但是那种会使人变成神经病的制式化在卓别林诙谐的手法呈现后,反而让人油然而生一股怜悯之情,任何物种都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何况是人。
二、影片内容
(1)影片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而主角查理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代表人物: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在他悲戚惊恐的脸上不住扇打„„。这些影像无不反映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最后他失业了,于是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甚至无意中领导了示威运动的群众,然而最后仍是改变不了他可怜的命运。唯一不用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监狱,所以为了进监狱,他不惜主动替人顶罪。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去,不过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那个女孩的爱。现实生活虽然困苦,但要怀抱希望的去生活。
(2)影片当中让我觉得最可怕的一个桥段,就是卓别林被迫使用“自动喂食机”,那一幕幕把人当作实验品般的操弄,即使机械出问题或故障仍继续执行,完全将人的尊严贬至最低,好像只要有钱雇用人就可以任意宰割似的可怕霸权。这样可怕的议题在幽默诙谐的手法呈现下更显讽刺与无奈,讽刺的是要述说的事件虽然严重且可怕,但却可以用轻松的方式让观众接受,显示出那种强威式(资本家的蛮横)的控制手法根本是多余的。另一个片段是卓别林掉入大型机具的齿轮中仍继续工作着,而在制式化的工作下,其动作变成了一个不经大脑思索的直接反射动作,因此即便他滚入齿轮、遇到穿有两颗钮扣的妇人都直接反射性的执行他的工作,完整的呈现制式工业化下员工的思考必须完全屏除,只要向机械般工作就好。而对于雇主和雇主赐予的工作则要以尊敬的心来面对,绝不可怠忽职守,就像卓别林在逃避警察追缉时还不忘打卡,或是桌别林开始疯癫后,其身旁的友人一方面要制止他,但在机器开始运转时仍反射性的回到岗位上等等,太多例子是在描写当时体制下的人们,一举一动皆不需思考,只要像机器一样就好。因为这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是听不见低阶人民的声音的,但路还是要走,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恐怕是影片最后要给人的一点小小的激励吧!
三、观后反思
资本家需要获取更多的利益,工人要求更多的报酬,劳资双方都要求获得更多的生产收益,于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盈余便成为了极佳的选择。由于这一时期社会化大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分解、专业分工的细化以及制订相应的标准成为可能。因此,科学管理在这个时期成为生产管理领域的主要管理模式。科学管理集中进行定额研究以及人与劳动手段的匹配:强调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以此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同时对工人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最佳操作方法,实行生产的定额标准;与此同时,采取计件工资制作为对工人的激励手段。伴随标准化生产和流水生产线的出现,工人的专业化分工被无限度细化有了实现的可能;同时,为了适应流水线生产的方式,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也成为一种必须。此时,管理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达到了极致,工人被紧密地结合在机器周围,高度熟练的进行单调乏味的简单劳动。机器成为整个生产过程的核心,人仅仅作为机器的附属而存在,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人作为社会人的属性被企业主或管理人员压制到了最低限度,人的尊严和能动性被严重忽视,工人仅仅作为机器零件被使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乃至身心都遭到了严重的挫伤。
总体来讲,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主导管理方式,工人简单劳动与机器紧密结合是当时典型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作为社会化大生产早期的主要生产方式一方面缓解了劳资双方的紧张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严重忽视工人人格,工人士气低下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新的劳资矛盾。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生于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受教育程度高,崇尚自由,对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和向往。而大部分代工企业却是标准化流水线作业,员工像机器一样按照一定的操作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工作量,采用军事化或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严格的层级制和纪律性,高压力、高服从使得员工的工作行为严重缺乏“自由和个性”,与新生代员工的特性产生强烈的冲突,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农民工群体性突发事件,就是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突出反映。在劳资矛盾频频爆发、人工成本不断上涨、避税之门逐年收紧、产品利润越削越薄,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等内外压力之下,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举步维艰,亟待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