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夏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政府要继续压缩经费过紧日子
宁夏事业单位考试网
宁夏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政府要继续压缩经费过紧日子
来源:宁夏事业单位考试网
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抑制政府铺张浪费。在一段时间内,有些地方政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还有些不适应,“过头税”、“零散税”又有抬头的现在,面对这样的状况,更要加速推进相关配套改革,给地方政府明里暗里敛财套上“紧箍”。
【新闻链接】
近期,财政部开始布置2014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和地方预算编制工作,明确要求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要继续厉行节约、过“紧日子”,以2013年压减支出后的规模为基础,明年继续从严控制支出,从紧编制预算。
继续压缩“三公”经费、不得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中央一系列约束政府过“紧日子”的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但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地方债务凸显等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对“紧日子”仍不适应,“过头税”、“零散税”甚至对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资金“乱伸手”现象开始萌发。专家认为,应加速推进相关配套改革,给地方政府明里暗里敛财套上“紧箍”。
据了解,明年压减重点不仅包括广大群众关心的“三公”经费,还包括会议费、培训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差旅费、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和业务用房建设支出等,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务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要求。
政府过“紧日子”不仅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结构性减税和行政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的必然结果,也受到财政收入增长持续放缓的客观制约。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7.5%,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钱袋子”缩水,部分地方政府似乎对过“紧日子”难以适从。在部分税收收入降幅较大、财政困难、地方债务凸显的地方,与民争利、与企争利的现象开始显现。
事业单位最新考试资讯尽在宁夏事业单位考试网(宁夏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69252984)
宁夏事业单位考试网
【出现问题】
一、部分地方政府把手伸向了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国家审计署8月9日发布《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用于归还贷款、对外投资、征地拆迁以及单位资金周转等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支出。一些资金甚至被用于投资理财、发放工资、缴纳罚款等。
二、征收“过头税”“零散税”的现象也再次抬头。2012年年底,河北多个县出现了补交税和提前收税等征收“过头税”现象,诸多中小企业主被约谈。山东省审计厅一份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有11个县的地税部门对40个纳税单位多征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5.7亿多元;5个市县的地税部门对6户企业提前征收税费1.4亿多元。
三、相比税收,地方政府在非税费用的征收“可操作空间”相对更大,非税的一些行政事业性费用成为部分地方政府“搜刮”的重要途径。
【原因】
在“紧日子”下,部分地方政府未能将紧出来的钱用之于民,反而出现与企与民争利的现象:
一方面是由于扭曲的政绩观作怪,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公共财政理念缺失。
在一些地区,由于税收计划的完成情况与地方政府和税务部门的政绩密切相关,不管经济形势如何,税收考核指标一直处于“高增长”态势。除了考核压力和扭曲的政绩观,基层政府和税务部门为了应对逐渐增加的财政支出,也必须维持税收的高位运行。一些民生欠账比较大的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出压力更大。
随着中央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比重在不断加大,以民生为导向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逐步建立。然而,在一些地方,这一理念还没有完全入脑入心,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少数地方为了过分追求“稳增长”,将财政专项支出的重头放在了大项目上,造成公共财政吃紧,于是想方设法“开源”。
【应对措施】
事业单位最新考试资讯尽在宁夏事业单位考试网(宁夏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69252984)
宁夏事业单位考试网
一、财政预决算的公开程度和范围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预算决算情况、转移支付情况、本级预算的使用情况都要向社会公众公开。目前财政给予发改委、科技、教育等部门的钱是“切块”,但这些部门具有“二次分配权”,二次分配的情况应该进一步公开。
二、还应加强立法规范税收征管。健全税法,对税收的名目、标准税率、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都立法监管,限制税收征管的随意性,使“过头税”、“零散税”等现象无处遁形。
三、合理规范政府收入尤其是预算外收入。我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20%,但加上预算外收入约占到GDP的1/3。应大量清理和压缩不规范的政府基金、名目繁多的各种收费和罚款,改革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条件成熟时,取消预算外收入制度,全部纳入全口径财政预算管理范围。
四、应根据实际的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制定科学的税收增长速度指标和考核机制,改变过分看重GDP和税收等指标的不科学政绩观。
【意义】
当前政府过“紧日子”很必要且紧迫。
一、经济增长下行,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向企业减税“让利”仍有待推进;民生方面的支出只能增不能减,保障性住房任务艰巨,城乡居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防止政府与企与民争利需要一系列制度约束。
二、我国民生部分支出占比低于1/3,而且包括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用于自身的支出。必须控制政府收入用于政府自身消费过高的突出现象,全面实现财政预决算公开透明。
三、政府“三公消费”及大量资金用于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问题严重,由于缺乏严格透明的制度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每年造成公共资金大量流失、大量腐败和灰色收入等问题。
当前的财政问题核心不是总量不足,而是结构不合理。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使财政支出更多地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事业单位考试网
事业单位最新考试资讯尽在宁夏事业单位考试网(宁夏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69252984)
宁夏事业单位考试网
事业单位最新考试资讯尽在宁夏事业单位考试网
169252984)(宁夏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
第二篇:陕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要继续压缩经费过紧日子
陕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要继续压缩经费过紧日子
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抑制政府铺张浪费。在一段时间内,有些地方政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还有些不适应,“过头税”、“零散税”又有抬头的现在,面对这样的状况,更要加速推进相关配套改革,给地方政府明里暗里敛财套上“紧箍”。
【新闻链接】
近期,财政部开始布置2014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和地方预算编制工作,明确要求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要继续厉行节约、过“紧日子”,以2013年压减支出后的规模为基础,明年继续从严控制支出,从紧编制预算。
继续压缩“三公”经费、不得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中央一系列约束政府过“紧日子”的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但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地方债务凸显等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对“紧日子”仍不适应,“过头税”、“零散税”甚至对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资金“乱伸手”现象开始萌发。专家认为,应加速推进相关配套改革,给地方政府明里暗里敛财套上“紧箍”。
据了解,明年压减重点不仅包括广大群众关心的“三公”经费,还包括会议费、培训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差旅费、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和业务用房建设支出等,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务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要求。
政府过“紧日子”不仅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结构性减税和行政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的必然结果,也受到财政收入增长持续放缓的客观制约。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7.5%,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钱袋子”缩水,部分地方政府似乎对过“紧日子”难以适从。在部分税收收入降幅较大、财政困难、地方债务凸显的地方,与民争利、与企争利的现象开始显现。
【出现问题】
一、部分地方政府把手伸向了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国家审计署8月9日发布《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用于归还贷款、对外投资、征地拆迁以及单位资金周转等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支出。一些资金甚至被用于投资理财、发放工资、缴纳罚款等。
二、征收“过头税”“零散税”的现象也再次抬头。2012年年底,河北多个县出现了补交税和提前收税等征收“过头税”现象,诸多中小企业主被约谈。山东省审计厅一份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有11个县的地税部门对40个纳税单位多征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5.7亿多元;5个市县的地税部门对6户企业提前征收税费1.4亿多元。
三、相比税收,地方政府在非税费用的征收“可操作空间”相对更大,非税的一些行政事业性费用成为部分地方政府“搜刮”的重要途径。
【原因】
在“紧日子”下,部分地方政府未能将紧出来的钱用之于民,反而出现与企与民争利的现象:
一方面是由于扭曲的政绩观作怪,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公共财政理念缺失。
在一些地区,由于税收计划的完成情况与地方政府和税务部门的政绩密切相关,不管经济形势如何,税收考核指标一直处于“高增长”态势。除了考核压力和扭曲的政绩观,基层政府和税务部门为了应对逐渐增加的财政支出,也必须维持税收的高位运行。一些民生欠账比较大的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出压力更大。
随着中央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比重在不断加大,以民生为导向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逐步建立。然而,在一些地方,这一理念还没有完全入脑入心,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少数地方为了过分追求“稳增长”,将财政专项支出的重头放在了大项目上,造成公共财政吃紧,于是想方设法“开源”。
【应对措施】
一、财政预决算的公开程度和范围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预算决算情况、转移支付情况、本级预算的使用情况都要向社会公众公开。目前财政给予发改委、科技、教育等部门的钱是“切块”,但这些部门具有“二次分配权”,二次分配的情况应该进一步公开。
二、还应加强立法规范税收征管。健全税法,对税收的名目、标准税率、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都立法监管,限制税收征管的随意性,使“过头税”、“零散税”等现象无处遁形。
三、合理规范政府收入尤其是预算外收入。我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20%,但加上预算外收入约占到GDP的1/3。应大量清理和压缩不规范的政府基金、名目繁多的各种收费和罚款,改革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条件成熟时,取消预算外收入制度,全部纳入全口径财政预算管理范围。
四、应根据实际的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制定科学的税收增长速度指标和考核机制,改变过分看重GDP和税收等指标的不科学政绩观。
【意义】
当前政府过“紧日子”很必要且紧迫。
一、经济增长下行,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向企业减税“让利”仍有待推进;民生方面的支出只能增不能减,保障性住房任务艰巨,城乡居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防止政府与企与民争利需要一系列制度约束。
二、我国民生部分支出占比低于1/3,而且包括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用于自身的支出。必须控制政府收入用于政府自身消费过高的突出现象,全面实现财政预决算公开透明。
三、政府“三公消费”及大量资金用于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问题严重,由于缺乏严格透
明的制度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每年造成公共资金大量流失、大量腐败和灰色收入等问题。
当前的财政问题核心不是总量不足,而是结构不合理。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使财政支出更多地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咸阳人事考试网(http://xianyang.offcn.com/)
第三篇: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推进基层政府三公经费公开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新闻链接】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其中着重提及,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三公经费全面公开。专家解读认为,这是财政公开步伐向纵深推进的一个标志。
政府部门过高的行政成本,一直为人们所诟病,而所谓“三公”支出因其不透明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公众普遍质疑,庞大的“三公”支出中很难避免奢侈浪费等腐败现象。正是在建立透明、法治政府的要求之下,为了回应民众的质疑,近年来,在中央部门中,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收支情况俗称“晒账本”渐渐成为一个规定动作。
尽管“晒账本”风行一时,但公众很容易发现,在这个潮流之中少有基层政府的身影,不仅如此,为了维护知情权,一些地方的公民通过行政诉讼等方式希望当地政府财政公开的行动也多以失败告终。
【意义】
推进县市政府三公经费全面公开的正面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是财政公开步伐向纵深推进的一个标志,而且摸清家底对未来财税体制的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都有很大裨益,于屡屡为“吃饭财政”而抱怨的基层政府来说也属利好。
【原因分析】
不公开“三公经费”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归结起来应有四个大类原因:
一是基层群众不懂得行使监督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宠坏”了相关政府不愿意接受 “三公经费公开”的监督,并理直气壮的声称是“给政府找麻烦”;
二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关于三公经费的预、决算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客观上为“三公经费”的不公开制造了大环境;三是乡镇等基层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由于财务制度的不健全,致使包括“三公经费”的资金使用管理和记录不科学、不规范,超支太多,不敢公开;四是问责力度不到位。正是因为三公经费不公开少有问责,公开了是自找麻烦,当事官员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才致使三公经费的公开一拖再拖。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基层政府“三公经费”公开需要来自公众监督的压力,需要完善后续跟进制度。同时当然要重视行政机构内部由上而下的压力和上级部门的示范作用。具体可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反应。
一是加强法制教育。促成像廖红波这样的权力斗士越来越多,通过他们的努力实践,带动起更多的基层群众产生监督政府公开三公经费的意识,提高他们监督能力,以社会监督倒逼政府部门及早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二是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执行,让那些不公开“三公经费”的政府的违法成本大幅度提升,使他们产生“我要公开”的主动意识和主动作为。
三是地方政府的持久贯彻落实。地方政府必须扫清财务管理不规范障碍,脚踏实地、真心实意、一以贯之的抓好“三公经费”公开的落实工作。唯有政府的有力贯彻,才能使其他各方的努力变成推动“三公经费”公开的有力推手,真正促进“三公经费”的合理化、最小化。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督促基层政府如实申报的制度,保证公开结果的真实性。对未作申报、故意作不准确申报、其他罪状三方面加大处罚力度。建立积极的监督监察制度。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出击,对廉政风险高的岗位进行重点排查,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追查问题。同时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广大群众敢于举报、乐于举报。中公版权
同时,要加快三公公开立法步伐,确立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格式的三公信息公开样本。
第四篇:2018宁夏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政府官微“神回复”
2018宁夏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政府官微“神回复”
伴随着事业单位笔试成绩的公示,成功进入面试环节的小伙伴已经开始着手准备面试备考阶段了,那关于事业单位面试考情你有了解多少呢,跟我一起来看看吧!事业单位面试主要考查形式是结构化面试;面试题量多为三道题目,15分钟;考场情况一般会提供草稿纸、题本和笔;考查题目类型主要涵盖有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应变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岗位匹配性多种题型。从近几年题量分析来看,一套三道题目的题本中常有一道综合分析题,所以综合分析题是事业单位面试的重头戏,考生务必高度重视。中公教育根据宁夏事业单位考试的面试形式为考生整理了面试备考资料,供考生学习提高。
【材料】
“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我仿佛听见了一群蚊子在嗡嗡嗡”……这居然是群众在政府官方微信上咨询时收到的反馈?近日,某人民政府的官方微信上的“牛气”回复,让网友表示“惊呆了”。对此,该微信平台第三方运营机构表示,此次“意外”系“系统自动回复”所致。
【解析】
政务官微作为一个特殊的官微类别,其公共性、服务性特点,决定其在面对网友咨询时,绝对不能回怼。无论此次回复是不是“系统自动回复”意外所致,政务官微的“神回复”归根结底是认识的问题。政务官微的活泼性是需要的,但也应有“官样”。
官微目前已成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一种标配,但在管理方面,相关运营人员队伍不健全、经验不足、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一直存在。因此,电子政务外包本身并没有错,其不仅能降低运行成本、减轻财政负担、节约人力资源,还有助于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众服务品质。
宁夏中公教育
问题是,一些政务官微管理乱象呈两个极端:一是失语,对于应负责的询问不回复或很少、很晚回复;二是任性,“神回复”时有发生。一些官微有的错误百出,有的回复直呛群众,即便这些只是调侃之言,也要把握好尺度和场合,否则只能是事与愿违。
政务官微要把握好“有趣对话”与“神回复”之间的度,标准在于“初心”——开办政务官微的目的。政务官微的功能是“发布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推进政民互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用官微为载体回应社会关切、推进政民互动,是为了方便与群众的沟通交流,方便服务群众,方便了解社情民意,这是官微应有的“官样”。
政务新媒体管好用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地方政府部门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媒介素养和业务本领,用好“互联网+”思维,从制度机制上堵住管理漏洞,提高电子政务外包的水平。要加强和网友之间的互动交流,就得正视运营人员不够职业化的问题,把新媒体视为展示政府形象的对外窗口,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官微回复要注重提升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意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通过制作网站普查评分表等,认真听取民众心声,充分集纳群众意见。
考生在2018宁夏事业单位面试备考过程中,应多练习多开口。中公教育宁夏中公培训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
宁夏中公教育
第五篇:2013开化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加强政府网络舆情监控
http://quzhou.offcn.com
2013开化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加强政府网络舆情监控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背景链接】:
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情的监测、研究和引导。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互联网业已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网络舆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提高舆情能力的措施】: 1)要加强学习增强政治敏锐度。
只要我们政治敏感、视野开阔、鉴别力强,就能够及时捕捉舆情苗头,及早处理。要转变思想,不能狭隘地认为了解舆情、应对舆情是其他部门的事,要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要加强学习,学深学透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增强政治鉴别力。要勤观察、勤思考,把握发展趋势。
2)要建设透明开放政务系统。
信息公开透明不仅有利于开展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我们要改变封闭的观念,树立开放的意识,把群众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做到政务公开,真正落实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3)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
要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随着网络、手机的迅速发展,新兴媒体已成为社会意见的重要汇聚之地,很多舆情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平台得以表现。因此,要主动与网络媒体建立联系,特别是在权威网站上及时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开,确保正面的、权威的信息始终占有主导权。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加强对重点网站的跟踪、监控,为应对舆情创造条件。4)建立专门的舆情工作部门。
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可选择综合素质高、组织工作业务全面的领导干部担任,主要职责是在一些重要工作中代表组织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和疑问解答。其次要有高素质的媒体评论员。其主要职责是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在舆情发生时的引导、应对等,如在主流媒体撰写评论员文章,在权威网络上做好发帖和跟帖工作等。此外,有条件的可建立一支顾问队伍。顾问可邀请一些公共危机处理专家担任,主要是在舆情发生后能够为做好危机处理提供指导和咨询。
http://quzhou.offcn.com
5)健全应对舆情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应对舆情的关键环节。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在主流媒体或重要门户网站,及时将重点、热点工作信息公布。要建立舆情监控制度,利用舆情工作者队伍密切监控重要舆情动态,掌握舆论动向。要建立舆情引导制度,对舆情迅速分析研判,查找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以权威发布的方式,及时回应公众疑问,不作无谓争辩,不跟风炒作,不人为制造热点。要建立舆情处理预案制度,就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和容易发生舆情的网络等媒体,事先研究制订相关应对预案,预案应包括舆情事件表现形式、原因、先期措施、善后处理等内容。
本文来源:衢州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