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7:5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第一篇:一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二、为什么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缺医少药的一般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由于多数地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费用完全靠个人支付,农民负担较重,因而出现部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许多情况表明,疾病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贫困又使疾病难以医治。目前所言 “ 看病难 ”、“ 看病贵 ”,主要是指农民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问题。调查表明,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数占贫困人口总数的 47.63%,位居农村致贫因素首位,有 28.02% 的农民应看病而未去就医,67.74% 的应住院而未住院,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由于多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还不具备把农民医疗保障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条件,政府或集体经济也没有能力把农民医疗保障包起来,目前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只能通过农民互助共济的方式来解决。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是: 1、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执政为民、稳定农村、关心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实践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的体现,是政府的责任; 2、有利于从制度上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和看病难看病贵问 题,促进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

3、有利于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健康投资,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合理利用农村卫生资源,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4、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既是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 2006年,使全国试点县(市)数量达到全国县(市)总数的 40%; 2007年扩大到 60%; 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 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什么新特点 ?

一是加大了政府支持力度。过去各级政府对合作医疗的支持主要是宣传、组织和发动。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明确规定中央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 20 元给予补助;省级财政按人均 15 元给予补助,要求今后逐步增加到 20 元;市级财政按人均 5 元给予补助。进一步完善了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而且是政府拿大头,农民拿小头。二是突出了以大病统筹为主。以往的农村合作医疗,除少数地区外,大多是将保障的重点放在门诊或小病上,即 “ 保小不保大 ”,或者 “ 保医不保药 ”。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重点放在迫切需要解决的农民因患大病而导致贫困的问题上,对农民的大额医药费用或住院医药费用进行补助,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三是提高了统筹层次。改变了过去以乡、村为单位开展合作医疗的做法,统一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增强了抗风险和管理的能力。四是明确了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以及赋予农民知情、监管的权力,提高了制度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五是由政府负责和指导建立组织管理协调机构、经办机构和监督机构。加大了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克服了管理松散、粗放的不足。六是建立医疗救助制度,通过民政和扶贫部门资助贫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照顾到了贫困人口的特殊情况。

四、为什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以保大病为主?

制度创新是农村合作医疗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目前农村的状况与改革开放前已经大不相同:农村卫生医疗网络基本健全,缺医少药的一般问题基本解决;农村交通状况大大改善,农民有病也可以到外就医;农村劳动力流动较大,不能限定其在特定的地点治病;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较低,既保大病又保小病难以兼顾;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支付小病门诊费用困难相对不大,关键问题是大病住院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是对传统合作医疗的简单恢复,而是要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区别于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其特点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通过互助共济形式,集中有限资金重点解决大病对农民造成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有什么好处?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人难免不得病。据专家研究,农民医疗费用如达到个人年收入的 70%,就可能因病致贫。农民中有一句话: “ 不怕穷,就怕病 ”。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个人得了大病,就可能拖累全家,对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一是个人得益。从我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分配情况看,每个农民一年交 15 元钱(10 元是门诊费,进入家庭帐户自己掌握,实际统筹的是 5 元)如果一旦得病,最高补偿可达到 20000 元,是个人交费的一千多倍。即使 10 年患一次病也是值得参加的。如果仍有较大困难,还可以申请医疗救助。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政府扶持,而且政府补助的资金超过农民个人的出资,如果农民不参加,也是一种损失。三是如果当年没有得病住院,可以享受一次免费体检。四是即使自己不得病,也等于帮助了乡亲,做了一件善事。今后自己有病,还有机会补偿。如果一生不得病也不吃亏,这是最大的福气,是最合算的。

六、为什么提倡以县(市)统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过渡的一种形式。社会保障制度要求由政府主办,而且要有一定社会性才具保障及抗风险能力。传统合作医疗一般由村举办,规模小,只有集体经济好、农民生活水平高的地方才能运作。由于村办模式相对范围小、抗风险能力低、操作难规范,多数地方不容易建立和坚持。经济困难的村往往被排除在外,所以不再提倡。乡(镇、办、区)办模式扩大了筹资范围,制度覆盖面大,不同村组的人都可以参加,与群众比较接近,方便操作,抗风险能力增强。但由于管理主体多,造成制度形式不统一,仍然存在统筹范围小、保障水平低、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县(市)统筹模式的社会性更大,并且更具规范性,管理更加严格,抗风险能力更强,更易于监督管理。当然,实行县(市)统筹也要求具备一定工作条件和经验,管理机构、人员、经费要有保证。我市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人员及工作经费均纳入了市财政预算,为实行全市统筹的合作医疗制度奠定了基础。

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包括什么内容 ?、统筹层次。以县(市)统筹形式筹集、管理、使用合作医疗基金。、参加原则。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筹资标准。2009年筹资标准为人均不低于100元。包括农民个人出资不低于20元、集体扶持和政府补助不低于80元。、运作时间。每年实行一次性筹资。一般每年的 11 月为收费时间,1 月 1 日 为新一年度合作医疗的启动时间。参加人在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 内发生的就医情况,可按规定补助。、保障水平。以保大病住院为主。规定报销范围、支付比例、起付线、封顶线。6、报销方式。在县区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以现场报销为主,在县区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回当地乡镇合管办、转出定点医院或县新农合办报销。、医疗救助。资助特困农户参加合作医疗;农户患大病,在获得合作医疗补助后仍有较大困难的,可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管理监督。登记造册、统计、审计、帐目公开、年终报告及其它监督事项。

八、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家庭帐户 ?

从每个农民缴交的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设立家庭帐户,用于门诊费用报销。每次门诊时可从家庭帐户支付费用,如当年节余,可积存到下年使用。因家庭账户弊端很多,按照省里统一部署,我市从2008年起实行门诊统筹和大病统筹模式,取消了家庭账户。

九、设定报销范围、起付线、报销比例、封顶线有什么作用?

合理确定报销范围、起付线、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对发挥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控制基金支出、保证合作医疗正常运作有着重要作用。

设定报销范围和起付线,实际上降低了方案设计中的平均住院费,减少了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有利于提高合作医疗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能力。报销范围的免付或控制项目通常包括因违法违纪造成的伤病、第三方有责任赔付的项目、价格昂贵的检查治疗项目、自行选择的消费项目以及一些不必要的项目等。

设定起付线是为报销支付设定一个门坎,在起付线以上的费用才分段按比例报销。目的是减少对低住院费患者的补助,将资金补助的重点放在对大病患者的补助上。同时,也可以排除将门诊费用当作住院费用报销的情况。起付线的标准要适度,定得过高会影响合作医疗的受益面,也会影响病人对基层医院的选择。为引导病人尽可能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提高农村卫生资源利用率,起付线的设定可由低至高。我市将乡(镇、办、区)卫生院住院起付线定为 100 元;市级医疗卫生机构(除一医)定为 200 元;市一医为 300 元;市级以上医院定为 800 元。

合作医疗对参加人的医疗费用采取共付制,即与参加人共同承担责任,一方面可以控制合作医疗资金支出;另一方面,参加人在就医时自己交纳部分费用,可促使其合理选择医疗服务项目、减少浪费。在合作医疗方案设计中,通常使用 “ 报销比 ”。一般认为,报销比例超过 80 %就可能造成浪费,而低于 20% 就对患者帮助不大。相同的报销比例对费用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影响。综合各种因素,目前我市将市内住院就诊的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定在住院费用的 35%—65%,市外住院就诊定在 30%――45%,较为稳妥。

封顶线是指合作医疗对参加人的最高补助额,是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的象征。由于合作医疗采取低水平的筹资方式,支付能力不大。如果不设定支付限额,少数人过高的医疗费用可能会超越合作医疗的支付能力,出现超支情况而无法控制,最终拖垮整个合作医疗制度。此外,少数人得到的补偿过高,还会影响多数人的积极性。当然,封顶线太低,也难以体现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同样会影响参加人的积极性,失去号召力。因此,我市的封顶线标准定为 20000 元是比较合理的。

十、为什么强调政府组织和扶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责任 ?

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是政府的责任。卫生公平性问题是政府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解体,一方面有自身机制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与组织管理松散和资金不足有很大关系。因此,各级政府责无旁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强调政府的组织和扶持作用,为建立和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了基本条件。设立工作机构、财政安排扶持资金和工作经费,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必备条件。要把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民心工程办好,必须加大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的力度。试想,如果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没有专门机构管理,保障资金来源仅靠个人交费,也是行不通的。

十一、为什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经费不得从基金中提取?

举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政府的责任,其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列入财政预算。这样,可以从制度上避免将农民缴交的医疗保障资金,转化为供养政府工作人员的资金。如果从基金中提取工作人员的工作经费,必然会增加农民负担。

十二、为什么要农民出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这是合作医疗互助共济的性质决定的。要享受合作医疗保障就要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只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才能享有得到政府资助的权利。但是,确定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一定要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人提出,为什么不由政府设立一个基金解决农民就医问题?实际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体现了政府和集体的资金扶持,但政府和集体的资金是有限的,只有让大多数人参加进来,才能扩大合作医疗资金筹集能力。因此,除五保户和特困农民家庭外,对有能力的农户,应引导其自己出资参加合作医疗。即使少数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也不应该由集体把农民应出资的部分包起来,否则农民还是不能养成自觉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的习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也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十三、为什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不属于农民负担?

合作医疗是农民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农民自愿交纳的合作医疗个人部分属于农民个人消费性支出,不是农民负担项目。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是个人为了抵御疾病带来的风险。因此,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并且,这些资金完全用于农民医疗保障,其中政府和集体补助的资金占大头

十四、为什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以农民自愿参加为原则?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不同,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以自愿为原则,不是法定义务。不能硬性要求农民参加,也不能硬性要求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允许农民自愿参加,就不会人为加重农民负担,避免把好事办成坏事。然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又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人参加才能正常运作,因此,农村基层组织要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一方面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发动工作,讲清互助共济的意义;另一方面,要给予必要的扶持,引导农民参加。

十五、为什么要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目标 ?

“ 大数法则 ” 是合作医疗的基本要求,参加的人数多,住院率就会相对下降,合作医疗互助共济的潜力也就越大。反之,参加的人数少,吸纳资金就少,住院率反而相对增加,就降低了合作医疗的保障能力。以一个统筹单位计,合作医疗参加人数达到 60% 以上,才能正常运作。因此,确定覆盖率的标准,首先是合作医疗自身运作的要求。其次,制定合作医疗覆盖率目标,也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集中领导、集中财力、集中人力、集中时间抓好这项工作,使解决农民群众 “ 看病难、看病贵 ” 问题真正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十六、为什么合作医疗资金要量入为出、略有节余 ?

一般人对合作医疗不能超支容易理解,但对合作医疗资金不宜节余过多认识不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一年为一个周期,最大限度的享受保障是参加人的权利。合作医疗资金筹集水平有限,保障水平已经不高,如果再有较多资金节余,农民实际获益就更低。这样既浪费了有限的资源,也起不到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作用,还会影响农民参加的积极性。不合理的节余也会影响各方面对合作医疗制度的准确评价。从现有经验看,合作医疗当年资金节余一般可控制在总资金的 10% 以内。

十七、为什么要建立农村贫困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

除合作医疗统筹资金以外,在县(市)一级还要建立农村贫困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作为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充形式,这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建立县(市)一级农村贫困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一是可以资助五保户和困难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二是可以对患大病重病的特困农户在合作医疗补助限额之外再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三是可以减少合作医疗的运作风险。各级财政每年将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建立农村贫困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还可以向社会募集,扩大基金规模,提高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目前,我市已制定农村贫困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筹资、管理、申请、支付的具体规定。

十八、为什么我市规定参合农民可以自主选择定点医院就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农民的需要为出发点。患者通常会对医疗机构有一个信任度的问题,有的疾病也确实需要有一定医疗水平的医院才能医治,而且许多农民居住分散,甚至长年在外务工,要求其患病时必须到辖区内医疗机构就诊不切实际。因此,从方便农民着想,我市合作医疗可以让农民在市内自主选择质优、价廉、方便、安全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但为了加强管理,到市外就诊的必须通过经办机构审批。通常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费用要低些,而且住院的报销比例要高些。

十九、为什么合作医疗要以一个年度为周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作要有明确的起止时间,以一个年度为期。在新的核算年度开始运作后,必须停止吸收农户参加,在收费期内没有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户,只能在下一年度参加。这一规定的目的:一是为了合作医疗资金的准确核算。因为合作医疗正常运作是以科学的测算为基础的,对一个年度的发病率、住院率、筹资额、支付标准有一个基本测算。要量入为出,能够吸收多少资金,就确定多少补偿标准,防止超支。如果不按年度运行及核算,就难以准确把握合作医疗的运行情况。二是防止部分人钻空子,无病时不参加,有病才参加,不履行义务,只想得到好处,损人利己。如果不限期吸收农民参加,就会影响对发病率、住院率的测算,将对合作医疗带来极大风险。三是便于操作,因为合作医疗对象多,管理人员相对不足,合作医疗只能在筹资阶段集中基层力量,发动农户参加,时间截止后,不再吸收资金,管理人员只负责支付工作。四是有利于合作医疗的组织发动。一般要求农村合作医疗年度时间为每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合作医疗每年实行一次性筹资,每年的 11 月至 12 月为集中宣传发动期。集中宣传发动有利于合理利用行政资源。

二十、为什么要在合作医疗年度运行期间才能享受补助 ?

合作医疗是一种承诺制度,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规定参加人的权利、义务只在其参加的年度内有效。新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在其所参加的合作医疗年度启动前的有关费用不能报销。二

十一、为什么农户要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由于合作医疗具有互助共济性质,靠大家的钱帮助少数病患者,因此,要求农户以户为单位参加合作医疗。否则就会出现老弱病残者参加、身体健康者不参加的情况,也就难以发挥合作医疗互助共济的作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也应随户参加合作医疗,在外生病住院也可以得到补助。

二十二、为什么合作医疗要有连续性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以保大病为主,多数群众参加合作医疗是防患于未然,从而使这一制度发挥互助共济的作用。如果合作医疗因政府组织方面原因停顿,哪怕时间很短,也会影响合作医疗在群众中的信誉。因为群众寄希望于在自己有病时能得到合作医疗资助,如合作医疗在此时停办,实际上就使原来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吃亏了,使群众对政府举办合作医疗的能力失去信心。因此,合作医疗举办后,必须年复一年地持续下去,保持连续性。

二十三、为什么合作医疗不能用商业保险形式运作?

举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政府的责任,属于政府行为,由政府组织,财政支持。财政引导资金及农民个人出资部分完全用于对参合人医药费用的补偿。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性质不同,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属于商业行为,以盈利为目的。而且一定要从保险费用中提取管理费。一旦无利可图,就会停办这个险种。商业医疗保险从其经营目的考虑,通常不吸收有病在身的人参加保险,节余的资金要转化为利润。合作医疗则不同,帮助所有农民解决看病难是政府举办合作医疗的目的,节余的资金作为积累继续用于农民医疗保障。因此,不应由政府或村集体统一组织商业医疗保障。当然,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个人可以自愿选择商业医疗保险。

二十四、为什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只能一人一保?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允许农民重复参加,只能一人一保,因为平等互利是合作医疗的基本原则。在农户收入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如果允许部分农民重复参加合作医疗,一人多保,在其住院后,就会得到多份补偿,这实际上侵占了其他农民的资金;其次,合作医疗的资金测算是以辖区发病率为基础的,如果一人多保,当事人一旦患病,就等于几人患病,增加了住院率,也增加了合作医疗的支付份额,加大了风险;第三,合作医疗是由财政补助的,每个农民只能享有一份补助,允许农民一人多保就违背了相关政策;第四,允许重复参加会造成虚假的合作医疗覆盖率,一些基层组织以此 “ 完成任务 ”,争取财政补助,而最终损害的是农民的共同利益。因此,在一个统筹单位内,不能有两种或多种出资标准及补偿标准。

二十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参合农民在市内就诊享有自主选择优质、低廉、方便、安全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权利; 2、参合农民享有获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政策的知晓权;、参合农民按《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因病就诊后,享有获得补偿的权利;、参合农民对经办机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及参合对象违反《实施办法》的行为有监督举报的权利(监督举报电话: 5222520)。、参合农民应遵守《实施办法》规定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规定;、参合农民以户为单位参合,做到“户不漏人”,每人每年缴纳合作医疗资金 15元。、参合农民因病住院时,必须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或农业户口簿等相关资料。8、参合农民在市外住院出院后,必须在 30日内到户口所在地乡镇合管办办理结算补偿。30日内不到当地乡镇合管办办理补偿手续的,视为放弃补偿权利,逾期不予补办。、参合农民要妥善保管合作医疗证,合作医疗证不得转借或涂改。如有遗失,应该及时向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二十六、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筹集标准是多少?构成怎样?

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 55元,主要由中央财政补助 20元、省级财政补助 15元、市级财政补助 5元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缴纳 15元组成。

二十七、农村五保户和特困农民家庭怎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村五保户和特困农民家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个人缴费部分由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分别从五保转移支付经费、医疗救助基金中解决

二十八、怎样收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我市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采取边登记、边签订合同、边收取基金、边核发合作医疗证的方式进行。乡(镇、办、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与协调;村组干部负责入户登记;乡(镇、办、区)合管办和卫生院受市合管办委托,负责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核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 乡(镇、办、区)财政所 负责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个人缴纳部分的收缴,并按规定上划到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

二十九、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时间是怎样的?

我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的年度为每年公历元月 1日至 12月 31日。每年 12月 20日以前向参加对象收缴下一年度的合作医疗基金,同时发放《天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不能逾期补缴合作医疗基金,也不得要求返还已缴纳的合作医疗基金。

十、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由市财政局在天门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账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收支平衡、超支不补、节余转用、利息滚存。

十一、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怎样分配的?

分为住院医疗基金、门诊医疗基金、健康体检基金和风险基金。、住院医疗基金为人平41元,用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人封顶线以内的住院医疗费用的补偿。其中提取 1元的大病补助金,用于大病(如癌症等)补偿额已经超过最高封顶线以上,但仍然会造成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患者的补助。、门诊医疗基金为人平10元,用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人门诊医疗费用的补偿。、健康体检基金为人平2元,用于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且当年没有得到住院补偿的家庭,免费进行一人次的健康体检。、风险基金为人平2元,用于财务透支和意外情况的应急。风险基金滚存累计金额达到上一年度筹资总额的 10%后不再提取。停止提取 风险基金后的风险基金人平2元列入住院医疗基金。住院医疗基金出现超支,可用风险基金弥补。节余的合作医疗住院基金用于对当年患慢性病病人的门诊费用进行定额补助。

十二、门诊医药费怎样补偿?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门诊补偿费用按每人每年 10元标准划入门诊家庭账户,包干使用。每户年报销门诊医疗费用数额不得超过家庭账户总额,年末有节余可转下年度使用,但不得抵缴下年度个人应缴费用。在定点村卫生室、乡(镇、办、区)卫生院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就诊者持《天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或户口簿直接按规定获得现场补偿;在市级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由就诊者持门诊医疗费用发票回户口所在地村卫生室报销。

十三、住院补偿的内容有哪些?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因病住院治疗,可获得住院期间包括药费、床位费、手术费、处置费、输液费、输血费、输氧费、常规影像检查(B超、心电图、放射)以及常规化验(血、尿、大便常规)费用的补偿。

十四、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的起付线和封顶线是多少?

住院医疗费补偿设立起付线和封顶线。起付线标准为:乡(镇、办、区)卫生院 100元;市级医疗卫生机构(除市一医)200元;市一医院 300元;市以上定点医院 800元。封顶线标准为 20000元,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为每个参合农民在 1年内累计补偿住院医疗费总额不超过 20000元

十五、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的补偿比例是怎样的?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次住院的医疗费用在起付线以下时由个人负担,超过起付线后的医疗费用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医疗基金中分段按比例补偿:、在乡(镇、办、区)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的住院费用补偿比例为:

住院费用 101元至 3000元(含 3000元)部分,按 60%比例补偿;住院费用 3001元以上部分,按 65%比例补偿。、在市级定点医疗卫生机构(除市一医)诊治的住院费用补偿比例为: 住院费用 201元至 3000元(含 3000元)部分,按 40%比例补偿;

住院费用 3001元至 5000元(含 5000元)部分,按 45%比补偿;

住院费用 5001元至 10000元(含 10000元)部分,按 50%比例补偿;

住院费用 10000元以上部分,按 55%比例补偿。、在市一医院诊治的住院费用补偿比例为:

住院费用 301元至 3000元(含 3000元)部分,按 35%比例补偿;

住院费用 3001元至 5000元(含 5000元)部分,按 40%比例补偿;

住院费用 5001元至 10000元(含 10000元)部分,按 45%比例补偿;

住院费用 10000元以上部分,按 50%比例补偿。、在市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的住院费用补偿比例为: 住院费用 801元至 3000元(含 3000元)部分,按 30%比例补偿; 住院费用 3001元至 5000元(含 5000元)部分,按 35%比例补偿;

住院费用 5001元至 10000元(含 10000元)部分,按 40%比例补偿;

住院费用 10000元以上部分,按 45%比例补偿。

合作医疗补偿金额未达到相应医疗机构级别最低限补偿比例时,按最低限补偿比例进行补偿。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住院分娩每人补助 100元,由产妇出院时在乡(镇、办、区)合管办或市级医疗机构合管科凭相关证明申请即时报销。

十六、怎样获得住院补偿?、市内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就医者在医疗终结后凭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或户口簿在乡(镇、办、区)合管办及市级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合管科申请核算补偿费用,并开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结算单,然后凭住院结算单到住院结算处,缴纳自费部分后出院。、参合农民外出打工、暂住、探亲期间因病需住院,原则上回本市定点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治疗。因病情危急等需异地住院时,其费用在规定的相当级别医疗机构各段比例基础上按 50%报销。由患者凭住院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书、出院小结、医疗费用清单、医疗费用发票和《天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或户口簿到户口所在地乡(镇、办、区)合管办办理报销手续。、经市合管办批准转到市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由患者凭住院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书、出院小结、医疗费用清单、医疗费用发票和《天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或户口簿到户口所在地乡(镇、办、区)合管办按规定进行补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者的一切住院费用由接诊医疗卫生机构填写清单,并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签字。凡未经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签字的医疗费用,不予补偿,患者也有权拒付。

十七、哪些费用不得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报销:、不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范围的药品费用; 2、不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服务项目目录》范围的诊疗费用;、斗殴致伤、自杀、自残、服毒、公(工)伤、酗酒、整容、美容、矫形、交通肇事、计划生育、职业病以及其它凡因他人原因造成的人身损害,应当由造成伤害一方承担民事责任发生的医疗费用;、未经市合管办批准,在非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和不按规定程序转诊的费用; 5、经鉴定属医疗事故或已经产生医疗事故争议尚未经过鉴定的; 6、自点药品和自点医学检查的费用;、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以内的费用; 8、违反其它有关规定的。

十八、大型检查费用怎样获得补偿?

确属诊疗需要的 CT、彩色 B超、核磁共振等大型检查治疗费用实行报批制度。200元以下的部分纳入正常报销范围进行报销,超过 200元的按 200报销。

十九、哪些慢性病可以获得门诊定额补偿? 患有晚期癌症、高血压 Ш期、中风后遗症、冠心病、重症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抗排、慢性肝炎(中度以上,含活动性肝硬化)、白血病、帕金森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甲亢、肺结核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年底获得门诊费用的定额补助

十、参合农民可以在哪些医疗机构就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者因病可凭本人的《天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在本市境内自主选择质优、价廉、方便、安全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十一、我市定点医疗机构是怎样产生的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由市合管办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考核确定,实行动态管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十二、哪些参合对象每年可以获得一 次免费体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参加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辖区内当年未获得住院补偿的参合家庭,可享受一人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对需要特殊检查的人员进行医学指导,提供服务。

十三、怎样办理转院手续?

因病情需要转到市外医疗机构治疗的,必须到市合管办办理审批手续。急危重症病人可先入院,但必须在 3日内补办转诊审批手续。

转诊的补充规定、凡在乡镇及以上定点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的参合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和本人、家属同意,可以转往市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就医。、办理转诊手续时,由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经治医生填写转诊审批表,业务副院长签字,报当地合管办(科)批准,最后报市合管办批准后转院。、经批准转往市外省内医疗机构就医时,按《天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第二十六条第四项的补偿比例进行补偿。4、经批准转往省外医疗机构就医时,按《天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第二十六条第四项的补偿比例的 50%进行补偿。、凡未在本市乡镇及以上定点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的参合患者,需要转往市外就医时,应到市合管办办理转诊手续。无论转往省内省外,均按《天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第二十七条第三项进行补偿。、凡未办理转诊手续的参合患者的医药费不予补偿。7、办理了转诊手续的参合患者回当地乡镇合管办办理补偿手续时,应提供转诊审批表和《天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第二十七条第四项规定的资料,否则,不予补偿。

外出期间因病住院的补充规定、参合农民外出打工、暂住、探亲期间等因病需要住院,原则上回本市定点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治疗。、因病情危急等特殊情况需要异地住院时,应在住院前或入院后 3日内报告市合管办,经批准后住院治疗。超过 3日后再报告市合管办,按报告日期开始计算补偿起始时间。、无论省内省外,外出打工、暂住、探亲期间等因病住院,出院后 30日内到当地合管办办理补偿手续 ,并提供住院病历复印件和《天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第二十七条第三项规定的资料 ,逾期不予受理。乡镇合管办在得到市合管办同意后,按《天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第二十七条第三项进行补偿。

第二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上海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实现“四大突破” 2011-01-10 07:11:52 来源: 上海市政府网

区级统筹,补助提升,实时报销,跨区就医——2010年上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顺利实现“四大突破”,150万农民健康有了更好的保障。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1月9日在通报统筹城乡卫生发展,全面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时说,目前,上海市郊区乡镇、行政村新农合覆盖率继续保持100%全覆盖,农民参合率达98.8%,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在去年不断推出新举措的基础上,“新农合”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大突破”之一,是全面实现了“新农合”经费的区级统筹。原先本市各郊区县“新农合”经费的统筹是区(县)、乡镇两级统筹,农民享受的健康保障存在待遇差距。去年,上海在“新农合”经费统筹上全面推进并实现了区(县)层面统筹。此举不仅提升了保障层次,确保“新农合”的公正性,缩小了农民之间保障差距,更使经费统筹得到了更大平台的支持和落实。市卫生局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上海“新农合”人均筹资经费达750元,为全国筹资经费最高地区。

突破之二,是“新农合”经费补助提升了50%。去年,市财政对区县“新农合”补助标准由人均40元提高到人均60元,全市新农合各级财政扶持资金累计达7.13亿元,为农民个人缴费的2.67倍。“新农合”的保障水平因此有大幅提升,门诊、住院保障水平均达60%以上,各区县封顶补偿额也提高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并建立大病减贫补助基金,对高额医疗费用进行二次补偿。

突破之三,是实现了“新农合”费用实时报销,农民看病费用不再需要先垫付后报销。自2009年开始推进“新农合费用实时报销”项目、当年完成全市郊区县800所村卫生室实时结算以来,现在全市完成了所有540家村卫生室和145家郊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农合”实时结算项目。据测算,推行实时报销后,按全市150万“新农合”农民在镇村两级医疗机构每年900余万次就诊现场结算,可减轻农民就医费用垫付负担约3.4亿元。

突破之四,是农民可以跨区就医了。之前“新农合”有关在户籍地参保就医的政策,给“人户分离”的农民就医带来了不便。去年本市作出了重大决策调整,即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如长期跨区居住的,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可在其居住地就近选择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跨区的定点医疗单位,费用按“新农合”相关规定予以报销。

上海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绩效考核实施办法

(试行)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精神,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卫生局等五部门关于加强和完善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08〕55号))和《关于印发<上海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沪财社〔2009〕22号)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通过对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日常管理和重点工作的绩效考核,进一步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促进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均衡发展。

二、考核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科学合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价。

三、考核方法

采取抽样调查和全面考查、专家评审和社会测评、自我考评和组织评定等考核方法,对各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基金筹集、支付、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农民参合和参合农民受益,基础管理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等进行定量和定性综合评价考核。具体考核评价指标、标准及时间等,年初由市卫生局会同市财政局确定后下达。

四、组织实施

市卫生局会同市财政局、农委、信息委、发改委相关部门组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考核工作组,负责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考核,组织对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专家评审和社会测评等工作;各区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区县相关部门本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自我考评,按要求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考核工作组提供自我考评报告等相关资料。

五、考核奖励

考核得分,按百分制计。市财政在对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中安排部分资金,根据考核所得分值给予考核补助。计算公式如下:

某区县考核补助金额=考核分值×每分值的考核补助资金(万元)

每分值的考核补助资金(万元)=市财政考核补助资金总额÷各区县考核得分总和

考核补助资金主要用于风险、大病减贫补助基金。经区县卫生局审核、财政部门批准,至多5%可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性支出,不得用于人员经费补助。

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上海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基金财务管理,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印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财社[2008]8号)的有关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区(县)根据国家、本市有关规定设立的新农合基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新农合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指政府组织、引导,通过参合农民个人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筹集的,用于对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进行补偿的专项资金。

第四条 本市基金管理实行区(县)统筹,市、区(县)、镇(乡)按职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一)以区(县)政府为责任主体,对基金的筹集、使用实行统筹管理。

(二)市、区(县)、镇(乡)政府分别设立有相关部门参加的新农合协调领导小组或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其中:市级负责新农合工作管理的政策制定、组织协调、督导评估等管理工作;区(县)、镇(乡)级按照本市新农合政策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组织落实工作计划和考核工作,加强辖区基金筹集,确保补偿的均衡性和辖区基金收支平衡。市、区(县)、镇(乡)政府新农合协调领导小组或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应按照新农合管理体制,在管理部门内设立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区(县)、镇(乡)设立新农合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基金的日常业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第五条 基金财务管理的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合理筹集和使用基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组织落实基金的预算、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如实反映基金收支状况;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率。

第六条 区(县)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设立基金专账(以下简称“财政专户”),专门管理和核算基金。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不得用于经办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

第七条 经办机构应配备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职财务会计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应按照基金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做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准确反映基金运行情况,监督基金的安全、有效使用。财务会计人员发生变更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交接工作。

第二章 基金预算

第八条 基金预算是指经办机构按照新农合制度和管理政策编制的、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基金财务收支计划。

第九条 基金预算的编制。每年10月底前,经办机构应按照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和财政部门规定的表式(附1)、时间和编制要求,根据本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影响基金收支的相关因素,编制下基金预算草案。

第十条 基金预算的审批。经办机构编制的基金预算草案,由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汇总,经区(县)财政部门审核并报经区(县)政府批准后,报市级管理机构备案。区(县)财政部门应在区(县)政府批准后15日内及时向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复预算。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区(县)财政部门批复预算之日起15日内将预算批复经办机构。

第十一条 基金预算的执行。经办机构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并认真分析基金的收支情况,每季初按规定的表式(附2)向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市级管理机构报告上季预算执行情况。

市级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基金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市财政部门和市卫生行政部门,并督促区(县)财政部门和区(县)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第十二条 基金预算的调整。遇特殊情况需调整基金预算时,经办机构要及时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并按基金预算编制审批程序报批。

第三章 基金筹集

第十三条 按照本规定,按时、足额筹集基金。区(县)财政部门应根据本市新农合有关政策安排补助资金,纳入区(县)财政预算并按规定程序及时拨付;市财政按照市政府规定的补助标准对困难区县等予以补助。镇(乡)政府应组织参合农民按本市规定的缴费标准缴纳参合费用。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等人员的个人缴费减免,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和擅自减免。

第十四条 基金收入包括:参合者个人缴费收入、农村医疗救助资助收入、集体扶持收入、政府资助收入、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

(一)参合者个人缴费收入是指参合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原则上按照上一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本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比例缴纳的资金收入;如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本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的,可按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为基数缴纳。

(二)农村医疗救助资助收入是指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代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等政策规定的资助对象缴纳的资金收入。

(三)集体扶持收入是指村民委员会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按参合人数每人不低于30元扶持新农合的资金收入;辖区企业按当销售额0.5‰~1‰上缴的扶持新农合资金收入,具体标准由区(县)政府确定。

(四)政府资助收入是指区(县)各级政府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新农合人均筹资目标和本区(县)批准的基金预算筹集标准,对新农合的资助资金,以及市政府对困难区县等的新农合补助资金收入。

(五)利息收入是指基金存入银行所取得的利息收入。

(六)其他收入是指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新农合的捐赠收入及经财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收入。

第十五条 基金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一)参合者个人缴费部分可在参合者自愿签约基础上,由村民自治组织代为收缴后上缴镇(乡)新农合经办机构,镇(乡)新农合经办机构按规定统一上缴至区(县)财政专户。

(二)农村医疗救助资助资金由医疗救助部门直接划入财政专户。

(三)村民委员会扶持新农合资金,可由各区(县)、镇(乡)财政部门一次性代收或银行代办后,划入财政专户;辖区企业扶持新农合资金由地方税务部门代征后,划入财政专户。

(四)政府资助收入。区(县)、镇(乡)政府资助收入由同级财政部门每季末前按时足额直接划入财政专户。市政府补助资金通过市、区(县)转移支付专项下达到区(县)财政国库,再由区(县)财政及时拨入财政专户。

(五)其他收入由新农合经办机构统一收缴至财政专户。

第十六条 经办机构在收取参合者个人应缴纳的资金、接收集体扶持资金后,应对缴款人或单位开具由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上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缴款个人缴纳定额收据》和《上海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缴款专用收据》;接受社会捐助资金,应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向对方开具本市统一的专用捐赠收据。

第十七条 基金收入全部计入统筹基金。风险基金规模保持在当年统筹基金总额的10%,主要用于弥补基金非正常超支造成的基金临时周转困难等。

第四章 基金支出

第十八条 基金支出应按照市、区(县)新农合制度规定的支出项目和标准执行,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增加支出项目和随意提高补偿标准。

第十九条 基金支出是指用统筹基金按新农合规定支付的对参合者医药费用的补偿支出。基金支出包括门诊统筹、住院统筹、大病减负补助(二次补偿)统筹基金支出。

(一)门诊(含急诊)统筹基金支出,是指用统筹基金支付的对参合者门诊年累计符合基本诊疗项目和基本药品目录范围5000元以下的补偿支出。补偿标准为:村卫生室8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院)70%,区(二级医院)60%,市(三级医院)50%。

(二)住院统筹基金支出,是指用统筹基金支付的对参合者住院符合基本诊疗项目和基本药品目录范围费用,或5000元以上门诊大病的病种项目药品目录的补偿支出。补偿标准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院)70%、区(二级医院)60%,市(三级医院)50%。最高封顶额度6万元。

(三)大病减负补助(二次补偿)统筹基金支出,是指用统筹基金对参合者享受住院统筹补偿或5000元以上门诊大病统筹补偿,其一次性自负医疗费用仍在家庭年收入50%以上者的补偿支出。补偿标准同住院补偿,对民政确认的低保户、五保户,以及残疾人家庭可提高10-20个百分点。

第二十条 经办机构可在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设立基金支出户(以下简称支出户),但一个统筹地区至多开设一个支出户。

支出户的主要用途是:接收财政专户拨入的基金;支付基金支出款项;暂存该账户的利息收入;划拨该账户资金利息收入到财政专户。

支出户除接收财政专户拨付的基金和该账户的利息收入外,不得发生其他收入业务。支出户除向参合农民支付补偿费用和向财政专户划拨该账户资金利息外,不得发生其他支出业务。

全部补偿支出实行财政专户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的地区,可不设支出户。

第二十一条 新农合医疗费用支付。

(一)支付范围。按新农合方案规定的病种、诊疗项目、基本药品目录范围和定点医疗机构相应补偿标准给予结算。

(二)支付方式。

1.定点医疗机构垫支,实行参合者就医后费用现场限额直接补偿。

2.参合者垫支,实行参合者就医后垫付医药费用,回转诊的镇(乡)级定点医疗机构或经办机构结算。

3.经办机构每年年初按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机构所在区域参合人数月均筹资额核定新农合结算支付周转金,以后每月按审核认定的实际结算费用报区(县)财政,由财政专户直接拨付。

(三)结算的运行管理费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机构承担参合者医药费用结算的一切费用纳入机构预算管理。

第二十二条 区(县)经办机构应根据核准的基金预算及定点医疗机构审核认定的月支出结算金额,按月填写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用款审核书(附件3),并加盖本单位公章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对用款申请审核无误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基金从财政专户拨入定点医疗机构或区(县)经办机构。对不符合规定的凭证和不符合用款手续的,财政部门有权责成经办机构予以纠正。

第二十三条 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的监管,及时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垫付的医药费用;探索通过采取单病种付费、总额预付、预付制与后付制相结合等措施,控制医药费用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四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履行与新农合经办机构签订的服务协议,遵守新农合相关规定,严格执行诊疗护理规范和操作规程,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和首诊负责制,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做好新农合参合者医药费用结算支付,接受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参合者及社会的广泛监督,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低廉医疗服务。

第五章 基金结余

第二十五 条基金结余是指统筹(含风险基金)基金收支相抵后的期末余额。

第二十六 条基金管理应遵循保障适度、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

统筹基金累计结余一般应不超过当年筹集的统筹基金总额的25%,其中当年统筹基金结余一般应不超过当年筹集的统筹基金总额的15%(含风险基金)。

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基金结余进行任何形式的投资。

第二十七 条基金当年入不敷出时,按下列顺序解决:

(一)动用统筹基金历年结余中的存款;

(二)向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动用风险基金;

(三)经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资金渠道。

第六章 财政专户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的财政专户是指区(县)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中设立的新农合基金专账。

各区(县)只能在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开设一个财政专户。

第二十九条 财政专户的主要用途是:接收参合者个人缴费收入,农村医疗救助资助收入、集体扶持收入和政府资助收入及社会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等。

第三十条 新农合基金利息收入应凭银行出具的原始凭证计入财政专户。

第三十一条 未经过经办机构收入户直接划入财政专户的收入,财政部门要出具财政专户缴款凭证,并附加盖专用印章的原始凭证复印件,交经办机构记账和备查。

第三十二条 从财政专户直接划拨到定点医疗机构的结算支出,应将支付凭证的其中一联或将支付凭证复印件加盖印章后交经办机构记账和备查。

第七章 资产与负债

第三十三条 资产包括基金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现金、银行存款(含财政专户存款、收入户存款、支出户存款)、暂付款项等。

经办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照国务院发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进行现金的收付和管理。

经办机构应及时办理基金存储手续,按月与开户银行对账,同时,经办机构、财政部门要定期对账,保证账账相符、账款相符。

暂付款项应定期清理,及时结清。

第三十四条 负债包括基金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暂收款项等。暂收款项应定期清理,及时偿付。因债权人等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偿付的,经财政部门批准后作为基金的其他收入。

第三十五条 新农合提高统筹级次及其他特殊情况发生时,应当对本级基金进行清算。

基金清算前应对基金的财务情况进行清理。基金清算时按照补偿参合农民医药费、支付定点医疗机构垫付的参合农民医药费、支付其他应付款项和暂存款项的顺序进行清偿。基金清算后的余额和基金运行中形成的其他资产、未清偿的债务及有关资料一并转入指定的部门或单位。

第八章 基金决算

第三十六条 终了后,经办机构应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表式(见附2)、时间和要求编制基金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和分析基金的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编制基金财务报告必须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手续完备、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第三十七条 经办机构编制的基金财务报告应在规定期限内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并汇总,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由同级政府批准并报市级新农合管理机构备案。批准后的基金财务报告作为基金决算。

第三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应逐级汇总上报本级决算和下一级决算。经办机构的基金财务报告不符合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应予以纠正。

第九章 监督与检查

第三十九条 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告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等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政专户、收入户和支出户的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向同级政府和基金监督组织报告。

第四十一条 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

(一)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基金;

(二)擅自提高或降低农民个人缴费标准,擅自变更支出项目、调整支出标准;

(三)未按时将基金收入存入财政专户;

(四)未按时足额将基金从财政专户拨付到支出户或办理结算;

(五)未按规定及时足额补偿医药费用;

(六)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各区(县)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意见,并报市级新农合管理机构备案。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规定为准。

二OO九年十月十三日

第三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管理制度 2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制度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

第1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管理制度

一、就医转诊制度

1、参合患者可自主选择县内乡、县级定点医院就诊。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医药费垫付制度。

2、县内不能诊治的疾病,由县级定点医院出具转诊证明,方可前往市及市以上定点医院治疗。

3、急诊抢救患者,直接到市及市以上定点医院救治的,县合管中心根据上级医院病志资料记载的病情严重程度予以审定,不需要县级转诊证明。

4、肺结核病、精神病经县结核所转诊,方可到市及市级以上定点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二、药品、诊疗目录管理制度

1、参合农民就诊时,要使用《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品,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目录外的药品时,要征得患者或者家属的同意,并在新农合住院自费药品同意单上签字,同时在处方上注明“自费”字样。

2、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按《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范围》的规定执行,必须使用非《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范围》的诊疗项目时,应在检查单上注明“自费”字样,并要征得患者或患者家属同意,并在自费诊疗项目同意单上签字。三、一日清单制度

1、定点医疗机构财会科室微机操作人员,必须从参合患者入院当日就按照规定的项目和格式及时准确地采集就医信息、病案信息和费用信息,并为患者出具费用项目清单。

2、实施垫付制结算的定点医院,应按照《垫付医药费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采集并初审住院病历、一日清单等病案资料,并在出院是上传补偿信息。

3、县合管中心受理参合患者住院病案资料时,认真审查和复核医嘱、处方和一日清单,对于一日清单或与治疗方案不符的病历,不予拨付医药费垫付款。

四、入、出院管理制度

1、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新农合疾病病种目录》,掌握入院指征,经核对参合人员身份,确认无误后方可办理住院手续。

2、参合人员住院后,定点医疗机构合管科要 跟踪检查住院治疗情况,杜绝冒名顶替、挂床住院等问题发生。

3、定点医疗机构不得将新农合支付范围外的变通为范围内项目,更不允许分解在其他项目中。

4、定点医疗机构对达到出院指征的住院患者,要及时办理出院手续。不得随意延长住院时间,要严格控制出院带药量。

5、参合人员在专科定点医疗机构(综合性定点机构专科疗区)就诊,只限于主治本专科疾病及其并发症。经诊断为非本专科疾病的,不得收治入院。住院后确诊为非专科疾病的,要及时办理出院或转院手续。违反上述规定而发生医药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不予承担。

五、补偿登记制度

1、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由和管科负责院内新农合补偿数据的统计存档工作,做到专人负责,不出偏差。

2、对门诊就医或者住院的参合患者,要根据新农合补偿标准,及时准确的给予结算。门诊患者医药费补偿实行申报制度,住院患者医药费实行垫付制度,出院当天结算。

3、认真填写合作医疗门诊(或住院)补偿基本情况汇总表,及时上报到县合作医疗中心。

4、报表数字真实、记载清晰、日清月结、装订整齐。

5、经县合管中心审核通过的报表明细,要按期存档。存档报表,要求盖有公章,院长签字,财务科长核准签字,报表人签字。所有的报表均要求有电子文档。

6、县合管中心由专人负责全县新农合报销数据的汇总存档工作。做到有电子存档数据,及时分类汇总,制定统计报表。

六、补偿审核、审批制度

1、定点医院要求成立院内合管科,负责本院合作医疗患者的就诊及补偿初审工作,有关材料要有专人负责,按照新农合政策规定,认真审核,杜绝一切不合理用药和检查。

2、定点医疗机构每月将本院已结算的患者数据汇总,定期上报县合管中心复审。医疗机构上报的表格,数字真实,及时归档。

3、县合管中心由2人以上负责定点医院上报病例的审核工作。对县内医院病例审核中发现的违章项目,在拨付给医院的垫付款中予以扣除。对县外报销审核中发现的违章病历进入稽查程序。

4、经复查合格的补偿凭证,移交给县合管中心财务科进行财务复核。经主任签字后,由财政支出户将县内医院垫付款划拨至定点医疗机构账户,县外住院患者补偿款以户主姓名存入代理银行个人账户。

第2篇: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制度

为执行省、市、县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有关规定,确保“新农合”病人在我院就医过程中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检查,最大限度地维护“新农合”病人的就医利益,规范就医行为,以方便农民、服务农民、实惠农民的原则,制定以下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一、基础管理

(一)组织机构:成立沂南仰成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配置专职人员,在主管院长领导下,全权负责“新农合”病人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

(二)配置专用微机,满足“新农合”医疗信息统计要求的计算机系统。

(三)设专职财务人员,负责为“新农合”病人核算。

(四)“新农合”病人统一使用医院规定的处方、收据和补偿费用收据。

(五)各项制度健全,并得以落实。

(六)医院工作人员了解“新农合”的各项规章及工作程序。

(七)“新农合”病人的医疗文书保管、医疗专用章及收费票据等管理按医院相关规定制度化管理。

二、新农合病人就医管理

各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参合病人就诊,不得以任何理由、借口推诿或拒绝参合农民就医与咨询。

(一)入院处:

1、热情、和蔼接待参合病人办理入院手续。认真审核合疗证、身份证(户口本)所填写内容是否一致,杜绝冒名顶替。

2、“二证”核实无误后,在住院证上加盖院农合章,以便各相关科室对病人就医方式的确认。

3、工作人员要熟悉省、市、县农合政策,义务向就医的农合病人提供政策宣传及咨询,对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耐心解答。

(二)出院处

1、主动为非医院直接报销的住院病人提供《住院费用清单》及全套完整的报销所需的病历资料复印件,对病人提出的相关问题要按政策给予耐心仔细的合理解释。

2、对可在医院直接报销的住院参合病人,在向参合病人兑付农合补助金时,应认真审核病人的合疗证、身份证(户口本)与病历是否一致,确认无异方可报销。并收回《电脑发票》原件,复印好报销所需的各种资料,装订整齐后交院合疗办。

3、按各省、市、县规定要求及时准确填好各种报表交院合疗办。

4、耐心为参合病人提供政策宣传及咨询,热情接待每一位查询住院费用的病人。

5、每月定期公示参合病人的报销费用。

三、农合目录管理

(一)新农合病人的各种医疗诊疗收费,严格执行临沂市《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

(二)向参合病人公布常用药品及常规诊疗项目收费标准。

(三)药品管理:新农合病人的用药参照《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执行,严格控制使用乙类药品与自费药品;不得把保健品、自费药品等改换成基本用药。

(四)新农合病人住院病种、住院指征及报销范围,严格按政府管理机构的政策规定执行。

四、新农合病人诊疗管理制度

(一)在诊治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

(二)医院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每一位入住的“新农合”病人,细致耐心地解答病人的疑问,宣传农合的相关政策与知识,做到对参合病人的政策解释准确、无歧义。

(三)接诊护士或护士长,应再次核对病人的合疗证、身份证(户口本)是否与病人一致,杜绝冒名顶替。主动向病人提供农合政策宣传及义务健康教育、健康咨询。

(四)严格出入院指征,遵守诊疗常规,提高参合病人的三日确诊率。

(五)合理用药:参照《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2009修订版)》,坚持因病施治,强调基础用药(甲类药品),避免不合理及重复性用药。

1、乙类药:严格控制此类药品使用,使用前必须向患者履行告知并签字,比例不超过药品总额的30%;

2、自费药品:因病情需要使用自费药品时,应首先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并填写知情同意书签字后方可使用,比例不超过药品总额的10%。

第3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1号)、《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皖发17号)以及卫生厅等四部门《关于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皖卫农83号)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新农合工作得到长期、平稳、可持续发展,现制定以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为核心,最大程度地惠及农民,最大程度地方便农民,进一步推进新农合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二、目标任务

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管理经办体系、科学的筹资增长方式、合理的费用补偿方案、方便的补偿结算程序、有效的费用控制办法、安全的基金监管制度和分工合作的责任落实机制,进一步扩大新农合制度的覆盖面和补偿受益面,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和补偿待遇,建立起与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基本医疗保障性质的新农合制度。

三、坚持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合,扩大制度覆盖面

各统筹地区参合率不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自愿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农垦系统、农林渔场以及各类开发区、风景区中属于农业人口的居民,按照自愿和属地化原则参加当地新农合。长期居住在当地农村但尚未办理户籍转移手续的农民,参加居住地的新农合。农村户籍的中小学生和少年儿童必须跟随家长一起参加新农合。鼓励家长提前为参合出生的孩子缴纳参合资金。

四、提高财政补助和农民缴费标准,探索完善筹资机制

2015年起,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参合农民每人每年补助60元、省财政对参合农民每人每年补助45元,县财政对参合农民每人每年补助15元,参合农民个人缴纳30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本地财力和农民承受能力,适当提高地方财政补助和农民缴费标准。积极探索符合当地情况、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简便易行的新农合个人缴费方式。可以采取农民定时定点缴纳、委托乡镇财税所等机构代收、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由村民委员会代收或经农民同意后由金融机构通过农民的储蓄或结算帐户代缴等方式,逐步变上门收缴为引导农民主动缴纳,降低筹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五、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住院大病补偿待遇

进一步规范和统一全省新农合补偿实施方案,合理设计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起付线和分段补偿比例,引导参合农民一般常见病首先在门诊就诊,确需住院的,首选当地基层医疗机构住院,对必须到省市级大医院诊治的疑难重病,进一步提高其补偿比例,参合农民全年累计补偿封顶线提高到8万元。鼓励与引导参合农民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费用在原有补偿的基础上再提高8个百分点给予补偿。参合农民患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涉及的病种以及孕产妇住院分娩,先执行中央专项补助,剩余医药费用再按新农合规定给予报销。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再给予重点救助,切实减轻大病患者经济负担。

六、全面普及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

2015年全省各县(市、区)全面实施门诊统筹,力争在2015年底之前实现全省参合农民都能在本乡(镇)卫生院和就近的村卫生室获得门诊费用报销。门诊统筹基金预算原则上占当年统筹基金的20%,门诊补偿必须严格实行“按比例补偿”的费用分担共付机制,单次门诊的可补偿费用的补偿比例可提高到30%以上40%以下,单次补偿额度适当封顶。按照“总额预算、分期支付、绩效考核”的办法,以乡镇为单位由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包干使用门诊统筹基金。

第四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以及农村疾病人口数量激增,在农民收入依旧比较低条件下,疾病成为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辛苦奋斗30年,一病又回到从前”成为许多农民真实的生活写照。许多农村地区,由于贫困,缺医少药,有了病,却看不起的现象很普遍,许多农民只得无奈的忍受疾病的折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己开始困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世纪50、60年代起,党和国家着手努力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以传统农村合作医疗为主要形式的医疗保健制度在保障农民的健康、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甚至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八十年代初,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都曾派专家来我国考察农村卫生工作,考察组在报告中特别强调指出,中国农村实行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中国家群众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世界卫生组织还在另一份考察报告中指出:“初级卫生工作人员的提出主要来自中国的启发,中国在占80%人口的农村地区发展了一个成功的基层卫保健系统,向人民提供低费用和适宜的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需求,这种模型很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迁,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在六十年代兴起,七十年代达到高峰,八十年代衰落,走过了一个倒“v”型的不平凡路程。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削弱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群众对管理粗放“大锅饭”式的合作医疗信任度降低,卫生需求的提高和医药费用的大幅上涨,传统农村合作医疗迅速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崩溃。伴随着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自1990年起部分贫困地区的婴儿死亡率开始上升,全国各项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速度也远低于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要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农村合作医疗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覆盖率较低。90%的农民失去了基本医疗保障,成为自费医疗群体,而医疗费用的上涨远远高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严重,对农村人力资本造成了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是富裕小康生活的重要指标,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中国全面的小康。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和农民的健康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我国的医疗卫生状况和全民的健康水平。鉴于农民医疗保健的现状,2002年10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起,这一工作在全国开始试点。从全国试点情况来看,新农合制度在保障农民有病能治,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从易县东西水村来看,自国家推广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该村村民在疾病医疗费用压力上减轻,村民看病吃药的心态相对放松,有病先抗的现象大量减少,大病小治的现象大量减少,农民在治疗疾病方面显示出更多的自信。并且,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农耕补贴,大幅提升农民工资等政策的实施,农村快速发展,农民物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这对于减轻农民的看病吃药压力上起到很大作用。东西水村民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上得到很大实惠,对于农村的和谐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第五篇: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程、困境和对策

----------李瑞明

自2003年开始,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速度很快,在为部分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从而使这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限制了这项制度在改善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的作用。所以本文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其间所遇困境着手分析,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提出可行对策。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造福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促进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一、回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

2003年1月,国务院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所发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要求建立一个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筹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并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两到三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同时树立到2010年在全国实现新农合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农民的目标,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以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2004年1月,为了进一步推进新农合制度的发展,国务院转发了卫生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切实加强组织管理、进一步完善资金收缴方式、合理确定筹资标准、合理设置统筹基金与家庭账户、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农村质量和购销监管等十六个方面做出了

具体指导。同时要求地方政府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同时不断调整完善试点方案,以做实试点工作。

2006年,卫生部联合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建立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扩大试点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要在2006年试点县的数量达到全国县总数的40%, 2007年达到60%,到2008年全国实现基本覆盖。同时在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医疗服务监管等方面做了明确部署。

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1451个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50·7%,有4·1亿农民参加;中央财政支出42·7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增加支出,较大幅度提高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

2008年,在《关于做好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指导下,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0元,同时完善了统筹补贴等方案。

2009年,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联合下发《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在新农合筹资水平达每人每年100元基础上,要在2010年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按60元的标准补助,农民个人缴费由每人每年20元增加到30元。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新农合补偿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参加新农合制度,为流动人口参加新农合制度探索可行方案,在充分考虑实际的情况下,做好新农合与其他制度的衔接工作。

在国家重视和资金支持及统一指导下,新农合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国2729个县开展参加新农合工作,新农合参合率在91·5%,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429亿元,累计收益3·7亿人次。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想继续扩大参保人数,建立全覆盖的新农合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积累经验。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中遇到的困境

新农合制度从2003年实施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为部分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新农合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而使这项制度的运行效果大打折扣,限制了这项制度在减少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这方面的作用。

(一)筹资机制不稳定

从2003年开始中央各部门所下发的文件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一直在强调: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筹资以实现互助共济的原则。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三方筹资难度较大,使得医疗资金难以及时到位。一方面,在政策当中明文规定了中央政府的补贴数额(从2003年每人每年10元到2009年每人每年40元),但并没有对地方补贴数额明文规定,只要求不少于多少元钱,对地方政府到底负责多少的规定比较模糊,出资比例不清楚,这样地方财政可以多出,也可以借口财政能力有限而少出。另一方面,农民对“以家庭为单位每人都得交费”的政策规定有看法。由于是自愿参合制度,想参合的农民看重的是,怎样通过自己的付出实现更多回报,而不是只投入却得不到任何短期回报。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合制度中,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农合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但是生大病终究是“小概率”事件,年轻、身体好的村民,发生机率更低,这样新农合制度对于许多年轻、生病较少的村民来说,其吸引力降低许多,导致部分家庭参合积极性不高,这也不难解释参保时出现“逆向选择”的问题。所以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筹

资不确定因素导致了制度运行的难度,限制了新农合制度扩大覆盖面的要求不高。

(二)自愿参加原则导致制度不能持续运行

目前中央政策强调,推行新农合制度要坚决贯彻农民自愿的原则,是考虑到新农合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农民接受会有一个认识理解的过程,避免出现传统合作医疗失败的结局。况且基层政府在农民心中的威信不高,怕生病得不到补助、资金被挪用以及小病不能受益等种种担心。在此情况下,推行强制办法,农民会产生逆反心理,有可能会背离保障农民健康的初衷,产生不好的效果。但完全意义上的“自愿”,会增加制度运行成本,会降低参保率,不利于发挥互助共济的作用。比如在对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出在坚持农民“自愿”的情况下,要维持一定的参保率,就需要做大量的动员和宣传工作,使得说服成本大。旗县每年都动员农牧民参加合作医疗,乡村干部分头去收钱,战线长、工作累、牵涉精力太大。这样的情况在很多省市的试点都有发生。另外,在自愿模式下还会出现“逆向选择”,即愿意参加的都是有医疗需求的。从总体上看,中国农民应是理性的利益追求者。他们欢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但涉及到交纳费用时,又往往有选择的接受。年老多病的愿意参加,而健康年轻人参加的意愿降低。因此,片面强调执行“自愿”的原则,是无法体现出互助共济精神的,也不能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会大大降低参保率。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大不保小”的模式存在弊端

“保大病”的模式在新农合制度推行之初就被认为是一个制度创新的特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其运行的成效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在农村地区最应该首先被关注的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的预防和治疗,而制度将目标定在保大病,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效益,因为在缺医少药的农村地区,很多大病都是因为小病的不及时治疗和预防所导致的,即使享受保大病的医疗保障制度

只有入院治疗才可以纳入补偿范围,而大病住院也只能按规定报销一部分,补偿比例也是较低的,同时还有最高限额的限制,继而导致参保率较低。另外一方面,新农合过分强调以大病为主,往往使人们认为大病为主就是“治疗为主”,过分强化卫生机构的地位,误导医疗资源配置布局,形成资金、技术和人才向大型医疗机构转移趋势,既没有重视基本医疗卫生的预防保健功能,也不利于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

(四)定点医疗机构行为不规范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变,再加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不到位,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问题日益突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试点中,定点医疗机构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如医疗机构对参合农民开大额处方,用药不合理、不规范;进行不合理化验与仪器检查;不坚持出入院标准,随意放宽入院指标, 挑选住院病人,推诿重危病人或人为分解住院;违反规定,自立项目、自定收费标准等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是在合作医疗中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是否规范,收费是否合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医疗机构行为的不规范,往往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过快,一方面,使得政府原来用来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间接地流向了医疗机构,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用。另一方面,原来我国的医药和医疗价格就是依据城市的标准制订的,对于平均收入远低于城市居民的农村居民而言,医疗费用原来就偏高,若再加上不合理收费,则会雪上加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贫困的人也可以有能力看病,但过高的医疗费用,尤其是不合理的费用将会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使去原有的意义。

准格尔旗纳日松镇羊市塔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7月27日

下载一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公共经济学》期中作业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 06公管一班温伟20061131120 【内容提要】本文先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的背景,接着提出其筹集资金方式以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 日期:2012-2-28 文章来源:省民生办 [ 关 闭 ] 省卫生厅 省财政厅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进一步完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制度及措施

    息冢镇卫生院 新农合目录外药品、诊疗项目费用控制制度及措施 1.加强全院职工新农合知识的培训,了解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以此为日常新农合工作的准则。 2.对参合患者要根据病......

    浅谈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浅谈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报告

    河南省医疗调查报告班级: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调查时间:2011年1月2日河南省医疗制度实施的调查报告在我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中,合作医疗占了很大的比重,它不仅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

    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召政文〔2011〕152号 南 召 县 人 民 政 府 关于印发全县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南召县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提纲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提纲 一、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以户为单位参加,农民个人、县乡财政、乡镇卫生院多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示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示制度一、为了方便群众、便于监修,更好地服务于参保农民,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县内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在醒目位置设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