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搭建数据分析平台 提升纳税申报质量(新1)ww2
搭建数据分析平台 提高申报管理质效
樊城区国税局
今年以来,我局以信息管税为切入点,依托申报数据,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运用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信息全面适时分类监控,有效提升了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申报质量和行业管理水平。我局纺织、批发等主要行业增值税税负明显上升,零负申报率下降30%。截止目前,共组织增值税收入85317万元,同比增收14324万元,增长20.17%。
一、搭建监控平台,突出三项功能
我们樊城辖区增值税纳税人有11305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600多户,占增值税纳税人总数的14%,2010年一般纳税人实现税收收入79344元,占全局增值税收入的93%。为抓住一般纳税人这一管理重点,强化增值税日常预警监控,我局利用综合征管软件中相关数据,组织政策业务、信息技术骨干力量开发一般纳税人申报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申报数据信息的全面分析监控,深化数据应用工作,找准了增值税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增值税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一)整合申报数据,全面掌握申报信息。当前,税务干部主要通过综合征管软件的申报征收模块查询纳税人申报数据,查 询渠道单一,掌握的申报信息不够全面,对连续零负申报等异常情况难以及时发现、准确分析,造成日常监管难。针对这一难题,我们从综合征管软件和防伪税控系统中,提取纳税人增值税申报、财务报表、发票领用存等信息,对申报信息进行“立体式”剖析。税管员按照软件设置的增值税税负率、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配比率、毛利差异率、四小票抵扣税额差异率等指标,分析纳税人发票、货物、资金数据流信息,能够全面掌握纳税人申报整体情况。
(二)围绕管理重点,实施分类监控。异常申报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多种原因,为了快速发现问题、甄别原因,我们将申报数据信息分层次、分行业、分类型进行归纳汇总,如将零负申报企业分成连续三个月零申报、免税、破产清算、长期无增值税业务、待注销、新开业未领票、有进无销、进大于销等八类,进行分户式和汇总式监控。特别针对连续三个月零负申报、有进无销、进大于销这三类容易出现异常申报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控。通过分类监控,排除了正常申报企业,“锁定”了异常申报户,提高了监控效能。
(三)科学设置指标,实现监控预警。在全面分析区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企业特点、行业特点、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我们按照业务类别设定了相应监控指标,如零负申报指标、进销项税额比对指标、各类抵扣税额占全部进项税额比例指标、发票比对指标、税负水平指标、应纳税额变动指标存 货变动率等,每个指标均设置了相应的比对参数,软件可将采集的各类相关涉税信息进行自动比对,反映存在的问题,提醒税管员重点关注,实现了异常问题自动预警。
二、强化信息监控,凸显三个特点
今年以来,我们利用数据分析平台,对增值税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实现了变单一部门监控为多部门“团队式”监控、变时段监控为动态监控、变表层监控为深层监控,对增值税税源变化情况做出了较为全面、客观和及时的分析,在加强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了对异常数据的跟踪落实工作。
(一)实施“团队式”监控,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依托软件平台中的“区局----税源管理科组-----税管员”三层次分析模式,我们对纳税人实施了“团队式”监控,对重点税源开展了专业化管理。明确规定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限,特别强调对重点税源信息的采集职责,要求按月对所管企业开展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约谈查证。税源管理科、综合业务科将重点税源企业当期税负、累计税负与市局、区局该行业平均税负进行比对,对应纳税额、应税销售收入、行业税负下降上升情况作出准确分析判断。区局通过软件平台中设定的行业税负、行业指标对重点税源税管员管户情况进行评定,严格考核奖惩。
(二)实施动态监控,加强增值税行业管理。企业的经营信 息瞬息多变,我们利用软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纳税信息实施动态监控,在行业管理中取得了实效。一是我们从辖区不同行业中分别挑选了部分典型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查实,利用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如销售变动率、成本毛利率、成本变动率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测算企业纳税能力。在软件中,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指标体系。二是充分利用软件功能对各行业的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加强对异常申报企业的管理,促进了行业整体税负的提高。2010下半年,我局113户中小型棉、化纤纺织加工行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由同期的0.89%上升到1.39%,税负提高了0.5个百分点,入库税款也比同期增加879万元,促进纳税人较为真实的申报。
(三)探索深层监控,加强税源分析评估。我局每月零申报户数基数在400户左右,分析评估时难以确定重点,以往在下达评估任务时都是一并下达,增加了税管员工作量,评估效率不高。利用软件平台,我们设置了零申报期间有购票记录、存货减少、税负指标同比下降异常、增值税申报收入与会计报表收入不一致、超过合理存货率、滞留发票红字发票数额较大等十五项比对指标,自动比对相关信息,实现了异常户准确筛选,快速确定了重点评估对象。自软件运行以来,通过对零申报纳税人加强预警筛选,实施分类重点评估,比对筛选出重点评估户36户,异常零申报纳税人比例由过去的40.1%减少到现在的32%。
三、注重管理实效,实现“三个提升”
我们针对数据分析平台中反映的异常信息,查问题、找隐患、堵漏洞,促进了数据分析应用的深入开展,增强了一般纳税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三个提升。
(一)提升了数据分析水平。软件高效集中了纳税人所有申报信息,做到了规范分类和实时更新,方便了局领导、税源管理组及税管员查询监控,只要点击全局科组、税管员、纳税人税号,就能了解相应的申报情况和涉税指标,既能方便掌握整体申报情况,又能多角度查询具体内容,为全面客观分析纳税人的情况提供了高效的手段。税管员王进原来管理78户企业,查询全部管户企业的重要信息需要花好几天时间,很难对企业的真实信息全面及时的掌握。使用一般纳税人申报信息管理系统后,可迅速查询全部管户企业的重要监控指标。
(二)提升了增值税管理水平。我们利用软件平台实时发布专题数据,开展自动比对,找准了税收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跟踪管理,形成了自上而下抓分析、找问题、抓落实的增值税管理机制,提升了增值税管理水平。今年以来,我局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率由上年的40.1%下降到了目前的32%,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20%。今年10月份,襄樊某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在2010年9月申报当月应纳增值税493.1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2.8%,税负变动异常。经税务约谈和实地调查核实,该公司与铁道部财务司签订了一笔大型机械大修列车等采购合 同,合同签订日期为2007年10月31日,工期在一年以上,当月已预收铁道部财务司货款15747万元。根据政策规定,审增预收货款销项税2288万元,税管员责令该公司补缴当月税款316.7万元,该企业各项指标也恢复了正常。
(三)提升了纳税评估质效。我们利用软件开展分析评估,一方面分析企业申报数据与行业生产经营常规相违背异常情况,做出定性分析;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企业申报纳税数据与实际经营数据的差异,做出定量分析,较好地提高了纳税评估的准确性。一年来共下达评估任务98户,评估税款1042.96万元。9月,我局根据软件显示的行业税负信息,将低于全市行业平均税负的2户医药生产企业、14户医药零售企业、58户通用设备制造业及5户消费税企业纳税人列入四季度评估工作对象,共评估增值税税款758万元,评估消费税税款23万元。评估后的行业税负均超过了全市行业平均税负。
第二篇:提升部门决算数据质量的对策分析
提升部门决算数据质量的对策分析
xxxx财政局国库股
部门决算是部门预算执行的反应和总结,是对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总结,体现了预算单位根据预算支出安排履行公共职能的结果,反应了财政资金支持公共领域发展的情况,是审计、考核、评价预算单位绩效的重要依据,也是分析预测社会事业发展和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真实、准确、全面的决算数据是做好决算分析利用的前提。财政部门应不断结合各地部门决算编报实践,积极总结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决算数据质量,为决算数据分析利用奠定良好基础。现结合我县部门决算编报实践,就提升部门决算数据质量提出几点对策。
一.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规范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预算单位财务数据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单位决算数据的质量,预算单位的财务数据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是否规范。而单位财务信息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目前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并非财务专业人员,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不准确的情况较为普遍。主要是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明显账目设置不规范,没有按照收支分类科目设置
明细账;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使用不准确,常出现一些本单位不应该有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一些会计人员只会机械的按照前任会计的记账方法进行会计记账处理,在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后不会按照新的制度进行账务处理,依然按照原来的会计制度记账。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专业业务素质不高造成的。
针对以上问题,财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和人员能力建设。一是财政部门对各单位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进行严格审查,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这样可以减少非专业人员进入会计队伍,同时可以提高会计队伍专业人员的数量。二是加强对预算财务人员的培训。财政部门每年要利用会计继续教育对预算单位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基础知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三是进行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的专项检查。财政部门每年对各预算单位组织一次对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方面的检查,也可以和一些专项检查结合起来,现场对其会计核算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进行指导,要求定期整改,逐步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二、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对部门决算重要性的认识 部门决算是部门预算执行的反应和总结,是对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总结,体现了预算单位根据预算支出安排履行公共职能的结果。预算单位对其自身决算的分析,有
利于单位改进自身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合理安排下年支出。随着部门决算公开机制的建立,单位收支活动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真实、准确的数据有利于社会公众更好的了解单位履职情况。同时单位要对自身的决算数据负责,接受社会及公众质疑。目前普遍存在预算单位对决算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现象。财政部门要从专业的角度就部门决算的重要性对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及单位领导进行讲解和宣传,使其从根本性认识到部门决算的重要性并利用部门决算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协调审计部门将部门决算纳入审计范围,让其单位财务负责人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大对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 财政部门要利用现在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系统平台加强对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支付活动日常监督,及时纠正资金使用过程中科目使用不规范,乱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问题。支付审核人员要坚强对资金使用规范性的审核。只有单位在日常支付活动能够规范资金的使用,单位的账务处理才能规范,会计信息和决算信息才能准确可靠。目前,一体化平台已经对授权支付业务进行了动态监控,对规范单位授权资金的使用期到了积极作用。建议开发一体化平台对直接支付业务的动态监控,目前我县的直接支付比例达到95%以上,如果能够对直接支付业务进行动态监控,将对规范单位的资金使用,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决算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四、加强部门绝算与部门预算的衔接工作
近年来,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部门预算、部门决算也逐步走向规范化,但目前二者的可比性较差,在报表的形式上预算与决算不尽统一,决算不能准确反映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起不到检验预算编制水平和执行情况的作用,不能有效地成为编制以后预算的依据,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衔接工作任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更准确的加强财政拨款支出明细数据的反映,提高决算数据分析利用,建议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报表体系,在报表体系中适当增设部门决算和预算可比性的表页,实现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在收入、支出、结余方面的有机衔接。
五、强化部门决算编审工作
部门决算综合性强、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强化对部门决算的编审工作,对于提高据算数据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并且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能吃苦的编审队伍。这支队伍必须熟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财政资金管理流程及制度、部门决算报表体系。只有建立这样的编审队伍决算质量提高才有保障。同时每个市县要保证编审人员不能少于两个人,现在很多地方只有一个人从事部门决算工作,由于决算工作量大,一个人审核难免会出现审核疏漏,两个人以上可以进行交叉审核,减少疏漏。其次,实行部门决算联审工作制度,把部门
决算核对审核的相关指标和内容落实到参与部门决算的相关股室。核对、审核工作完成后审核人和股室领导要进行签字确认。部门决算联审工作制度能够保证部门决算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六、建立部门决算批复、公开机制
建立决算批复机制,明确部门和预算单位是决算编报的主体,预算单位应对本部门本单位决算数据的全面、真实、准确,完整性方面负责,并承担财政监督和审计责任,这就给预算单位强大压力,避免了预算单位预算单位随意填表决算数据的问题。决算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国家政策的直接体现,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级财政做好决算信息公开工作,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利于促进预算管理,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建立决算批复和公开机制,能够提高预算单位对部门决算工作的重视,从而提高部门决算报表的质量。
七、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后续反馈管理机制
通过对部门决算分析可以有效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决算科室应该将每年决就算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决算分析向预算部门进行反馈,提出合理建议,做为预算部门完善和改进预算的依据。如收支分类科目使用不合理等。同时部门决算还是对日常财务管理的一次全面评估,这种评估
深入到部门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向部门反映部门决算中发现的各种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部门财务管理的水平。有效的后续反馈机制对提高预算水平及部门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种有效地互动可以促进部门决算数据质量的提高。
八、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责任追究
部门决算批复后,财政部门要抽调人员对部门决算的真实性及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核查,对于核查中发现的账表不符以及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情节较轻的可以要求其限期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对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及单位法人进行严格处罚,促使预算单位规范财务管理,保证决算数据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