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网络知识竞赛的通知(学校)20130419

时间:2019-05-13 17:4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防震减灾网络知识竞赛的通知(学校)2013041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防震减灾网络知识竞赛的通知(学校)20130419》。

第一篇:防震减灾网络知识竞赛的通知(学校)20130419

1、防震措施分两大类,分别是工程防震和__A___。

A、非工程防震 B、桥梁防震 C、道路防震

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是__A___。A、12322 B、12315 C、12312

3、地震波主要分为横波和__ C ___。A、列夫波 B、瑞利波 C、纵波

4、地震三要素是指地震发生时间、地震发生地点和__ C _。A、地震发生经度 B、地震发生纬度 C、地震震级

5、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内的称为C。A、远震 B、近震 C、地方震

6、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C。A、震中距 B、震中 C、震源深度 7、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在 C 上。

A、祁连山地震带 B、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C、南北地震带

8、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B发明。A、司南 B、张衡 C、蔡伦

9、我国第一个地震台是 A。A、北京西山鷲峰地震台 B、上海佘山地震台 C、重庆市南温泉地震台

10、重庆市建成最早的地震台是A。A、重庆市地震台 B、荣昌地震台

C、渝北统景地震台

11、区县纷纷成立地震应急救援队,目前我市共有B支应急救援队,16支志愿者服务队。A、16 B、38 C、40

12、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我们称为A。A、主震 B、前震 C、余震

13、主震前发生的地震称为B。A、次震 B、前震 C、余震

14、主震后发生的地震称为C。A、次震 B、前震 C、余震

15、下列那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最多A。A、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地震 B、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 C、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 16、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最主要的次生灾害是C。A、火山 B、火灾

C、核泄漏和核辐射

17、重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是C。A、1854年南川地震 B、1855年彭水地震 C、1856年小南海地震

18、地震时,家庭避震正确的做法是B。A、迅速跑下高楼 B、关掉水、电、气 C、乘坐电梯逃生

19、平房室内避险较安全的地点是C。A、房梁下 B、窗户边

C、炕沿下或低矮、牢固的家具边

20、在操场上遇上地震,可以原地蹲下,首先保护C。A、脚 B、手 C、头

21、伤口包扎要求做到B。A、轻、快、准、牢 B、轻、快、准、狠 C、轻、快、狠、牢

22、我国建设的现代化地震监测网络是C。A、以地下为主的观测系统 B、以地表为主的观测系统

C、形成空间、地表、地下相结合的立体观测系统

23、目前我市辖区达到的监测能力是C。A、1级 B、1.5级 C、2.2级

24、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A。A、微观前兆 B、震中前兆 C、微量前兆

25、墙体的加固有两种,一种是承重墙,另一种是A。A、非承重墙 B、拆砖补缝 C、钢筋拉固

26、地球的半径的平均厚度是C。A、3560公里 B、6350公里 C、6370公里

27、地壳平均厚度约为B千米。A、60 B、35 C、70

28、地球的结构分地壳、地幔和C。A、下地幔 B、外核 C、地核

29、我国地壳最厚的地方是C。A、东北 B、华北 C、西藏

30、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组建于C。A、1966年5月 B、1978年7月 C、2001年4月

31、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类的破坏,及由此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称为A。

A、原生灾害 B、次生灾害 C、诱发灾害

32、由于工程建(构)筑物的破坏而随之造成的诸如地震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爆炸、放射性污染、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称为B。

A、原生灾害 B、次生灾害 C、诱发灾害

33、由地震灾害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社会**、人的心理创伤等,称为C。

A、原生灾害 B、次生灾害 C、诱发灾害 34、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使整个城市的建(构)筑物破坏,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这次地震造成灾害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唐山地区的建设A。

A、没有考虑抗震 B、建在活断层上 C、位于软弱地基上 35、1985年在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约400公里的海域连续发生了8.1级和7.5级强烈地震,给远离震中的墨西哥城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和经济损失,其原因是墨西哥城C。A、没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 B、建在活断层上 C、建于软弱地基上

36、一般来说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C。A、越大 B、一样大 C、越小

37、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____A__相结合”。A、救助 B、抗震建设 C、预报

38、《地震预报管理条例》施行的时间是___A___。

A、1998年12月17日 B、1995年12月17日 C、1994年12月17日

39、《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47、临震预报是指对___A___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施行的时间是____C__。A、1997年1月10日 B、1995年1月10日 C、1994年1月10日 40、《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施行的时间是___B___。

A、1990年2月11日 B、1995年2月11日 C、1997年2月11日 41、1974年4月22日,江苏省溧阳县发生5.6级地震,全县倒塌和毁坏房屋7.9万间。在震后恢复重建中,不少房屋重建或修复时,未考虑___B___。5年后的1979年7月9日,在原地又发生一次6级地震,使34多万间房屋倒塌和毁坏,特别是上次地震破坏的房屋,原样修复,这次又遭破坏。A、设计翻新 B、抗震设防 C、重新装修 42、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市发生__A____地震。A、7.8级 B、8级 C、8.2级

43、我国地震专家认为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是:震时___B___。A、迅速逃离 B、就近躲避 C、就地不动

44、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___C___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A、3个月 B、2年 C、10年

45、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___B___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A、3个月 B、2年 C、10年

46、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__B____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A、10日 B、3个月 C、2年

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A、10日 B、3个月 C、2年

48、地震时最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波叫__B____。A、横波 B、纵波 C、面波

49、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称为___B___。A、中源地震 B、浅源地震 C、深源地震

50、天然地震是___A___的结果。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 B、地下水过度开采 C、天气突然变化

51、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___B___。A、建筑物倒塌、火灾、瘟疫

B、地面变形、建筑物倒塌、管道断裂 C、洪水、火灾、气候异常

52、因为地震预报没有过关,所以___C___。A、地震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 B、要发动全民搞地震预报 C、要学习地震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53、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__B____。A、中国地震局

B、省级及省级以上政府 C、地震预报专家

54、我国防震减灾的重点是___A___。A、城市

B、地震危险区 C、广大农村

55、在城市楼房中,一旦发生地震,最好的自救方式是___C___。A、迅速跳出窗外

B、迅速从楼梯跑到楼外 C、就地躲藏,震后跑到户外

56、我国的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___C___。A、洪水 B、雪灾 C、地震

57、一个地震发生,___C___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大。A、震源深度 B、震中距 C、震级

58、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___B___。A、塌陷地震 B、火山地震 C、人工地震

59、由地下核爆炸或大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是___B___。A、塌陷地震 B、人工地震 C、火山地震

60、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___C___。A、地光 B、地动 C、地声

61、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几十天内。实际上临震前__A____内出现者居多。所以地声确是一种临震的信号。A、几分钟

B、几小时 C、几天

62、__B____年2月4日我国海城-营口发生了7.3级地震,当时震区有90%的人都看到了地光。A、1974 B、1975 C、1985 63、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___C___上课。A、室内 B、家里 C、室外

64、在公共场所避震,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___C__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A、应该 B、迅速 C、不要 65、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___B__或趴在排椅下。A、站立

B、蹲下 C、不动

66、在户外避震应就地选择___B__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A、楼房边 B、开阔地 C、陡坡下

67、___A__的发生,一般是由于活断层错动造成的。建在活断层上的建筑物自然会遭到严重破坏或倒毁。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68、我国有___C__以上的国土处于基本烈度Ⅵ度及其以上的地震区,提高我国城镇和企业的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非常重要。A、60% B、70% C、80%

69、地震应急工作是指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发布后的___A__应急防御和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震后应急抢险救灾。A、震前 B、震后 C、震时

70、天然地震中对人类威胁最大是___A__。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71、地面上与震源垂直相对应的那个地点称为____C_。A、震中距 B、震源深度 C、震中

72、以下灾害现象中不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___C__。

A、火灾、水灾

B、毒气泄漏、放射性污染 C、房倒屋塌

73、地震造成房屋轻微损坏时,地震烈度为__B___。A、2—3度 B、6度 C、7—8度

74、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在不同地区的烈度大小__B___。A、一样 B、不一样 C、难以确定 75、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叫­­___C___。A、古河道上

B、基岩完整且稳定的地方 C、活动断裂带上

85、邢台地震后总结的农村房屋抗震经验主要是___A__。

A、地方震 B、近震 C、远震

76、世界上第一个预报成功、并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地震是___A__。A、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

B、1976年四川松藩一平武地震 C、1976年云南龙陵地震 77、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造成唐山市绝大部分建筑物毁坏的主要原因是__A___。

A、震级大、震中在市区、绝大多数建筑物未进行抗震设防 B、楼房多而密 C、地基松软 78、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___B__。A、1923年日本关东8.2级大地震 B、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大地震 C、1964年阿拉斯加8.4级大地震

79、世界上引起最大火灾的地震是___B__。A、1906年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 B、1923年日本关东8.2级地震 C、1990年菲律宾7.1级地震

80、我国地震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A___。A、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建筑物抗震性能差 B、我国人口稠密

C、社会公众防震意识弱

81、在楼房内遇到地震时应___C__。A、跳楼

B、乘电梯离开

C、暂时躲在小开间处或坚固家具下 82、学生在上课时遇到地震应___B__。A、在楼房教室时迅速下楼外逃 B、就地躲在课桌下 C、从窗户跳下去

83、在百货商场遇到地震应__A___。A、躲在大件商品柜或大柱子旁边 B、冲向商店门口外逃 C、奔向电梯、楼梯通道

84、建筑物地基应选在___B__。

A、地基牢、联结好 B、装饰美、材料新 C、屋顶厚、跨度大

86、对于地震时被埋压过久,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办法是___A__。

A、蒙上眼睛,用水湿嘴,处于自然呼吸状态 B、尽快进水,尽快进食 C、尽快输氧 87、唐山地震后在30分钟以内抢救出来的人员成活率是___C__。A、85% B、60% C、95% 88、周恩来总理号召地震工作者开展地震预报,是在____A_后提出的。A、1966年邢台地震 B、1975年海城地震 C、1970年通海地震

89、当你听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将发生几点几级大地震时,你应____A_。

A、不信不传,必要时向地震部门报告或询问 B、尽快告诉亲戚

C、做好备震的物质准备

90、地震时你被埋压后最好的求救方法是__B___。A、拼命呼唤 B、敲击等候 C、安静等候

91、下列建筑物属于生命线工程的有___A__。A、变电站、自来水厂、通讯线路 B、机关、学校 C、百货公司、餐馆 92、《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中规定:___A__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A、任何单位和个人 B、企业和事业

C、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

93、国家依《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保

护___C__,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A、地震监测台站和地震设施 B、地震专用仪器和地震传输设备 C、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 94、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__A___。A、统一发布制度 B、分级管理制度 C、限制发布制度

95、临震应急期一般为多少日?A A、10日 B、15日 C、20日

96、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__C_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A、24小时 B、36小时 C、48小时

97、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__C__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在本级财政预算和物资储备中安排适当的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A、省级

B、市(地)级 C、县级

98、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是__A___。

A、每年5月12日; B、每年5月16日; C、每年5月18日; 99、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_C__。

A、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二; B、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五; C、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第二篇:学校防震减灾知识

麻家集中学防震减灾知识

一、地震小常识

1.什么叫地震?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3.地震来临时有前兆吗?这些前兆是真实的吗?我们可以用它来作判断吗?

地震来临时一般是会有前兆的。例如先来小地震再来大地震,地下电、磁、热和水等物质运动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物界的神经,从而产生了地震前兆,但这些前兆也不完全可靠。从地震监测的角度来分析,如果监测网精度和广度足够的话,我们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是否有大地震来临。但也有些地震是没有前兆的,发生地震的原理比较复杂。

二、学校防震知识

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在熟悉学校周围地形、环境基础上,可进行防震演练活动,包括: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练习等。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才能达到避震效果好的要求。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教师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4.地震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三、地震来了怎么办 1.是跑是躲不要犹豫

一次地震,从人们感觉震动到房屋开始倒塌,通常有十几秒钟的时间间隔。经验告诉我们:震是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中的好办法,这处办法尤其适

合处在楼房内或人多场所的人。如果你住在平房,迅速跑到室外避震也是可取的。但是,一定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犹豫,以免在犹豫中丧失生存的机遇。2.采取正确的姿势

避地震时要尽量降低身体的重心;蹲下或会下时,要尽量蜷曲身体;趴下时要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躲避时要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有条件时,可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等顶在头上;要防止灰土、毒气等侵入口、鼻,条件允许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寻找安全的地方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远离建筑物空地。在室内,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比如:楼房中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家中牢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内承重墙角;教室的讲台、书桌下;商场书店的结实柜台、室内立柱附近;影剧院的排椅下;工厂车间内的机床、大型设备附近等。4.震后迅速撤离

地震发生之后,受损的房屋是最危险的场所,一旦震动停止,要马上撤离。如果是在家中遇到地震,在撤离前要灭掉明火,关掉煤气,切断电源,防止火灾发生。5.要点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等。

四、到来时在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1、震前应做好哪些应急准备工作?

经常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特别是政府正式发布了地震预报的地区,每个家庭都要认真做好应付地震的准备工作。

(1)家庭成员平时要熟悉地震知识,掌握基本的地震方法,震前震后都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

(2)发布临震预报后,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

(3)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4)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5)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

2、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3、何正确应付地震时的特殊危险?

当遇到燃气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之间的撞击。当遇到火灾时,要趴在地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转移到安全地带。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风方向跑到上风地带。

4、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1)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2)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3)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4)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5)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6)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7)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5、震发生后应当遵循哪些互救原则?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2)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3)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4)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5)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6、震发生后如何寻找寻被压埋的人?

利用救助犬和测定微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对遇险者定位。但为了抢救时间,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找寻被压埋的生存者。一是问,向了解情况的生存者询问,了解什么人住在哪些建筑内,震时是否外出,有什么生活习惯等,从中寻找可靠的线索。二是看,观察废墟叠压的情况,特别是住有人的部位是否有生存空间;也要观察废墟中有没有人爬动的痕迹或血迹。三是听,倾听存活人员的动静。听的方法是:要卧地贴耳细听;利用夜间安

静时听;一边敲打(或吹哨)一边听。有时你敲他也敲,内外就联系上了。四是分析,分析倒塌建筑原来的结构、用处、材料、层次、倒塌状况,判断被压埋人员的生存情况。

7、救援过程中如何科学挖掘被埋压人员?

挖掘时要注意保护好支撑物,清除压埋阻挡物,保证压埋者生存空间。在使用挖掘机械时要十分谨慎,越是接近压埋者,越应多采用手工操作。

(1)有起吊工具无法救出时,可以送流汁食物维持生命,并做好记号,等待援助,切不可蛮干。

(2)时,应先确定压埋者头部的位置,用最快速度使头部充分暴露,并清除口、鼻腔内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然后再暴露胸腹腔,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3)妥善加强压埋者上方的支撑,防止营救过程中上方重物新的塌落。

(4)埋者不能自行出来时,要仔细询问和观察,确定伤情;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新的损伤。

(5)于脊椎损伤者,挖掘时要避免加重损伤。在转送搬运时,不能扶着走,不能用软担架,更不能用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最好是三四个人扶托伤员的头、背、臀、腿、,平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用布带固定后搬运。

(6)到四肢骨折、关节损伤的压埋者,应就地取材,用木棍、树枝、硬纸板等实施夹板固定。固定时应显露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7)运呼吸困难的伤员时,应采用俯卧位,并将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引起窒息。

地震时的4条须知

一、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二、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三、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四、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第三篇: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威戎中学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竞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共46分,每小题2分)

1、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一般情况下,几级地震为有感地震(能感觉得到的地震)()A、2级 B、3级 C、4级 D、5级

3、在所有自然灾害中,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A、洪灾 B、地震灾害 C、火灾 D、瘟疫

4、地震学上用来衡量地震量度的是()

A、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B、地震震级和释放的能量; C、地震烈度和对地面破坏程度; D、地震烈度和释放的能量;

5、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几度及以上的地震才会使门窗、屋顶颤抖作响、不稳定器物倒翻,对人造成危害?()

A、六度(Ⅵ)B、五度(Ⅴ)C、十度(Ⅹ)D、十二度(Ⅻ)

6、谚语:“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跑;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乱叫;冰天雪地蛇出洞,鸽子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这些征兆说明下面哪一种现象就要发生()

A、日本鬼子进村扫荡; B、预示附近要发大水了; C、地震前的先兆; D、古老的乡村赶庙会;

7、大地震到来时,如果在室内,下面的躲避方法是不正确的()A、躲在坚固家具附近或桌、床下; B、躲在内墙的墙根、墙角; C、躲在厨房、储藏室开间小的地方; D、躲在吊顶、吊灯下;

8、个人避震就近躲避的不当的做法是()

A、降低身体重心,蹲下或席地坐下;B、紧抓桌腿或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摔倒;C、张大眼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D、用手保护头部或后颈,或用衣被顶在头上;

9、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室外,你应当怎样避免下列哪种危险的避震方法?()A、靠近桥梁、河岸等空旷地带;B、不在狭窄的胡同、走廊、楼梯上停留; C、远离楼房和高大建筑物、架空管道;D、不在电线杆、大型广告牌下行走;

10、有位亲身经历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的老人向人介绍地震发生时逃生的办法,你认为哪句话是错误的:()

A、“在屋内感觉地震时,要迅速趴在炕沿下,脸朝下,头靠山墙。” B、“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手,左手反握右臂”。C、“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臂上”; D、“闭上眼,用嘴呼吸。”

11、下面说法是地震谣言的是()

(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

(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

(3)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

(4)说“XX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

(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A、(1)(5)B、(3)(5)C、除(4)以外都是 D、上述都是 12.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A.不相信 B.不相信,不传播 C.不相信,不传播并及时上报 D.相信并随意传播 13.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A.先救人少的地方 B.先救亲近人员 C.先救容易救的人 D.先救远后救近

14.地震的预警时间,即从人感觉地震开始,到房屋倒塌的时间差,一般有多长时间?()

A.十几秒 B.一分钟 C.三分钟 D.十多分钟 15.地震时人会站立不稳,应该()

A.使劲跑 B.蹲下或趴在地上 C.叫喊 D.六神无主 16.正在上课的学生,遇到地震时应该怎么做?()

A.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后,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 B.拔腿就跑 C.从窗子跳出去 D.惊慌失措 17.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是()

A.先保护头部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18.地震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A.不停的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护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19.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定为()

A.防震减灾日 B.地震纪念日 C.联合国日 D.国际减灾日 20、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21、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工作。

(1)地震烈度复核(2)地震危险性分析(3)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4)地震小区划(5)场址及周围地质稳定性评价(6)场地震害预测

A、上述所有工作

B、上述都不是

C、(1)(2)(3)

D、(4)(5)(6)

22、下列()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A、重大的建设工程或者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B、一般的民房建设工程 C、乡村道路建设

D、所有的建设工程

23、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

A、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设计

D、抗震设防规范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每题都有一到几个答案,请选正确的填在答题纸上,多填少填都不得分。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我国唐山的大地震属于()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D、海啸;

2、地震以后,被埋者求生的对策是:()A、在精神上不能崩溃,树立生存的勇气和信心; B、保持正常呼吸,等待救援;

C、争取暴露被埋双手和头部,保存体力;

D、大声呼救并竭尽全力行动,直到有人来救为止; 3.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应如何避震()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迅速返回室内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E.抱住电线杆

4、地震发生时的避震措施是:()

A、住在平房里的人及时跑出室外或迅速躲在桌下、床下、紧挨墙根下; B、随手抓住纺织品、毛巾等捂住鼻子;

C、住高楼者迅速从楼上跳下,或前往阳台、窗边、电梯等处;

D、夜间可进入跨度小的厨房、厕所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难;

5、发现活着的被埋者以后,可以用以下的措施进行救援:()A、采用必要的扒挖技术时不宜使用利器;

B、采用得当的施救技巧,将被埋者头部暴露,清楚口鼻异物;

C、采用护理技巧,对长期处在黑暗、窒息被埋者要蒙其眼避光、缓慢呼吸新鲜空气; D、对饥饿的被埋者,要赶快尽多地进水、进食,补充更多的营养;

三、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1、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是全球的两大地震带()

2、汉代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台预测地震的仪器()

3、震后互救的原则是先救青壮人员、浅埋易救人员、医务人员、解放军战士,后救老年人、儿童。

()

4、地震发生以后不论亲人、邻居还是陌生人,只要近处有被埋人员就要及时抢救。()

5、被埋在废墟中的活着的人员,万一费时费力还不能脱险,应立刻中止行动,寻找食物、水、药品,当面临渴死危险时可饮尿求生。()6.地震后抢救受伤人员应当先救远,后救近。()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8.我国地震预报水平目前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

9、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比东部地区多,但同样震级的地震一般在东部地区造成的损失比西部地区严重。()

10、地震时被埋压应拼命呼唤。()11.天气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异常说明地震要来了。()12.禁止侵占、截留、挪用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的资金、物资。()

13、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树木、危险物()14.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15.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的8.0级地震,死亡人数83万多()

四、简答题:(共24分,每题4分)

1、什么是地震?什么是地震灾害?

2、说出什么叫“地震三要素”?

3.在学校上课的学生在发生地震时应该怎样避险?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5怎样实施自救?

6、地震时怎样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第四篇:全市中小学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参考资料

全市中小学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参考资料

1.你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吗?

答:科学家们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一般厚33公里(大陆)或7公里(海洋)。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870公里左右。

地球的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为3473公里左右。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2.什么是地震?

答:地震是地下岩层受应力作用错动破裂造成的地面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3.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答:地震是地球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地球物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结果。地球运动时,在地球内部产生一种作用于岩石的巨大力量,使岩石变形,岩石产生反抗形变的力,这种力,我们称为地应力,由于地应力的不断积累和加强,在岩石一些比较脆弱的地方,当地应力作用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就会突然发生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出来,引起地面的震动,这种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构造变动引起的,所以亦叫构造地震,我国发生的地震几乎都属于这一类。另外,还有由于火山爆发、岩浆活动攻击地层和火山口气体爆炸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因石灰岩溶洞塌陷、矿井塌陷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等。

4.什么是断层,它与地震有关吗?

答:断层是地下岩层沿一个破裂面或破裂带两侧发生相对位错的现象。地震往往是由断层活动引起的,是断层活动的一种表现,所以地震与断层的关系十分密切。

断层一般在中上地壳最为明显,有的直接出露地表,有的则隐伏在地下;它们的规模也各不相同。

5.全球每年发生多少地震?

答: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远,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唐山、汶川这样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大约有一两次。

6.什么叫地震波,它有哪些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7.什么叫震源? 什么叫震中,它是怎样确定的?

答: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由于方法不同,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往往并不重合。1900年以前没有仪器记录时,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按破坏范围而确定的宏观震中。

8.什么叫震中距,如何划分地震的远近?

答: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距离上观察,远近不同,叫法也不一样。对于观察点而言,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称为远震,震中距在100~1000千米的称为近震,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内的称为地方震。例如,汶川地震对于300多千米处的重庆而言为近震;而对千里之外的北京而言,则为远震。

9.什么叫震源深度?

答: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千米的地震为中源地震。同样强度的地震,震源越浅,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为浅源地震。

10.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把“尺子”,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有关。震级越高,表明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11.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几类?

答: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

小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12、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可划分为哪五类?

(1)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

(3)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放水引起库区发生地震。

(4)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5)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开炮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13.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震级有什么不同?

答: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

同。打个比方,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14.地震烈度是怎样评定的?

答:地震烈度是以人的感觉、器物反应、房屋等结构和地表破坏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的,反映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如自然村或城镇部分区域)地震破坏程度的平均水平,须由科技人员通过现场调查予以评定。

一次地震后,一个地区的地震烈度会受到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场地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用于说明地震烈度的等级划分、评定方法与评定标志的技术标准是地震烈度表,各国所采用的烈度表不尽相同。

15.什么是烈度分布图?什么是烈度异常区?

答:烈度分布图又叫做等震线图。震后调查结束后,将各烈度评定点的结果标示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图上,然后由高到低把烈度相同点的外包线(即等震线)勾画出来,便构成地震烈度分布图。

震中区的烈度称为震中烈度,唐山、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都达到Ⅺ度。一般而言,震中地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减小。但是也存在局部地区的烈度高于或低于周边烈度的现象,如果这种烈度异常点连片出现,则可划分出一个局部的烈度异常区。

造成烈度异常的原因往往是场地条件:软弱场地易加重震害,形成高烈度异常区;坚硬场地则可减小震害,形成低烈度异常区。这就是地震破坏程度并非随震中距的加大而一致减小的原因。

16.震源深度对震中烈度有影响吗?

答:震源深度对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很大。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浅,造成的破坏越重。据统计,当震源深度从20千米减小到10千米,或从10千米减小到5千米时,震中烈度均可提高1度。这常常是有些地震震级并不太高,但破坏较严重的原因之一。

17.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几个主要地震带?

答: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2)欧亚地震带 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3)海岭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18.什么是板块构造,它与地震活动有关吗?

答:地球最上层包括地壳在内的约100千米范围的岩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连在一起的鸡蛋壳,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层称为板块,它们各自在上地幔内的软流层上“漂浮”、运移,有的板块会俯冲到地幔内数百千米深的地方。

地球上最大的板块有六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板块,如菲律宾板块等。

把世界地震分布与全球板块分布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两者非常吻合。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这就说明,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19、地震发生时出现的现象?

大地震发生时,除对地面的房屋、堤坝、铁路、桥梁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外,地面还会出现裂缝、喷沙冒水、鼓包、滑坡、山崩等现象。发生在海洋中的大地震还会引起海啸。

20.我国为什么是多地震的国家?

答: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活动的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

21.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5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22、我国地震活动的特征是什么?

中国的地震不但在世界上最多,而且最大。我国地震分布广泛(除浙江和贵州)两省之外,其余各省均有6级以上强震发生),震源很浅(一般只有10~20km),因而构成了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的特征。

23、我国的地震灾害如何?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建筑物抗震能力低。因此,我国的地震灾害可谓全球之最。

1900年以来,全球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数为110万人,其中我国就占55万人之多,为全球的一半。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我国的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1%,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粗略地说,我国的国土面 8

积占全球的1/14,人口占1/4,地震占1/3,地震灾害占1/2。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就我国国内的各种自然灾害而言,在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林业灾害等各大灾种中,据建国以来近50年的资料统计,各种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比例,气象灾害为57%,居灾害之首。但就各种自然灾害的人口死亡的统计来看,地震灾害占51%,为群害之首。因此,地震和地震灾害问题是我国减轻自然灾害、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发展,特别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24、甘肃省地震地震形势概况是怎样的?

甘肃是我国多地震的省区之一,著名的南北地震带穿省而过,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横贯全省。从公元前193年第一个历史记载的陇西郡(今临洮附近)地震以来,两千多年中省内共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147次。全省地震活动水平自明朝(1368年)至今列全国第八位,因地震死亡人数高达45万人之多。从地震的分布情况来看,我省的地震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南北地震带和西部的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阿尔金山地震带上。

25、甘肃省地震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我省地震活动具有“强、广、浅、长”等特点。强指强度大,全国19次8级大震中,我省就占了3次;广指分布范围广,全省有50个县市发生过四级以上地震;浅指震源浅,全省发生的地震均为浅源地震;长指复发周期长,大多数地震带强震的重复周期大于百年甚至更长。

26、玉门境内有哪两个地震断裂带?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哪几次较大地震?

答:玉门市处于阿尔金山断裂带和祁连山断裂带的交汇地带,从花海过宽滩山越赤金,向西到甘新交界处的安南坝形成了阿尔金山断裂带东北段;从昌马向东经祁连、鄂博到古浪形成了北祁连断裂带,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潜在地震危险性突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1932年昌马7.6级地震和2002年12月14日玉门青西5.9级地震。

27.什么叫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答:通过对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大量资料的统计,发现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表现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每个活跃期均可能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甚至8级左右的巨大地震。地震活动周期可分为几百年的长周期和几十年的短周期;不同地震带活动周期也不尽相同。

28.什么是地震序列?

答:一次中强以上地震前后,在震源区及其附近,往往有一系列地震相继发生,这些成因上有联系的地震就构成了一个地震序列。

根据地震序列的能量分布、主震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比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的震级差等,可将地震序列划分为主震-余震型、震群型、孤立型三类;根据有无前震,又可把地震序列分为主震-余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震群型三类。

由于强震发生后,往往还会有较大余震,甚至更大地震发生,所以震后还须防备强余震的袭击。

29、什么是主震、前震、余震?

答: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前发生的地震,称为前震。主震后发生的地震,称为余震。

30、什么是地震的直接灾害?

答:地震直接灾害是指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大范围地面倾斜、升降和变形,以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或倒塌;

——地面破坏,如地裂缝、地基沉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水体的振荡,如海啸、湖震等;

——其他如地光烧伤人畜等。

以上破坏是造成震后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毁坏、社会经济受损等灾害后果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31、什么是地震的次生灾害?

答:地震灾害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状态或社会正常秩序从而导致的灾害,称为地震次生灾害。如地震引起的火灾、水灾,有毒容器破坏后毒气、毒液或放射性物质等泄漏造成的灾害等。

地震后还会引发种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与饥荒。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还带来新的继发性灾害,如通信事故、计算机事故等。这些灾害是否发生或灾害大小,往往与社会条件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32.地震火灾是怎样引起的?

答:地震火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由于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火势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往往酿成大灾。例如,1923年9月1日的日本关东地震发生在中午人们做饭之时,加之城内民居多为木质构造,震后立即引燃大火;而震裂的煤气管道和油库开裂溢出大量燃油,更助长了火势蔓延;由于消防设施瘫痪,大火竟燃烧了数天之久,烧毁房屋44万多座,造成10多万人死于地震火灾。

33.地震水灾是怎样造成的?

答: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是由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例如,1786年6月1日,我国四川省康定南发生7.5级地震,大渡河沿岸出现大规模山崩,引起河流壅塞,形成堰塞湖;断流10日后,河道溃决,高数十丈的洪水汹涌而下,造成严重水患。

34.震后疫病为什么容易流行?

答: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水源、供水系统等遭到破坏或受到污染,灾区生活环境严重恶化,故极易造成疫病流行。社会条件的优劣与灾后疫病是否流行,关系极为密切。例如,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省华县发生8级地震,史载,死亡人数“奏报有名者”达83万之众;实则

直接死于地震的只有十数万人,其余70余万人均死于瘟疫和饥荒。而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震后瘟疫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发生时正值炎热的夏季,但却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人间奇迹,次年春季流行传染病发病率比常年还低。

35.地震海啸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国有危害吗?

答: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除了地震以外,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塌陷、滑坡等也能引起海啸。

由深海地震引起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海啸形成后,大约以每小时数百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海域传播,一旦进入大陆架,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使波浪高度骤然增加,有时可达二三十米,从而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难。

从历史记录和科学分析来看,远洋海啸对我国大陆沿海影响较小。但我国台湾沿海,尤其是台湾东部沿海,地震海啸的威胁不容忽视,尤其是由近海地震引起的局部海啸,应给予高度关注

3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什么时间颁布实施?

答:1997年12月29日公布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于1998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第一部法律,它是我国几十年来防震减灾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各种有效的规章制度的法律化。

37.什么是地震预报?

答: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

38、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地震预报三要素 地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这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完整的地震预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39、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划分为哪几类?

答: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划分为:

长期预报 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中期预报 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短期预报 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 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40.地震能预报吗?

答: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大约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进行研究。我国地震预报的全面研究起步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地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但是实践表明,目前所观

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41、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如何? 答: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是:

——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

——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短临预报成功率还很低。

42.你知道地震预报应当由谁发布吗?

答: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属于地震系统的任何一级行政单位、研究单位、观测台站、科学家和任何个人,都无权发布有关地震预报的消息。

43.什么是地震谣传?

答:就是指无确切原因和来源,无中生有地产生或通过非地震部门的途径,进行社会传播,以至迅速蔓延扩散的所谓将要发生地震的消息。

44、产生地震谣传的原因有哪些?

答:强烈地震灾害造成人们对地震的恐惧,加之对地震知识和相关法规不够了解,人们便容易偏听偏信一些无根据的、所谓的“地震消息”,这是地震谣传得以存在的土壤。产生地震谣传的具体原因有:

①把一些自然现象,如由于气候返暖个别果树二次开花,春季大地复苏解冻而引起的个别翻砂、冒水等现象,误认为是地震异常。

②地震部门正常的业务活动,如野外观测、地震考察、对某种前兆异常的落实、地震会商、抗震会议、防震减灾宣传等,引起的猜疑。

③来自海外蛊惑人心的宣传,或别有用心的造谣。

④受封建迷信思想的蒙蔽而上当受骗。

45、地震谣传有哪些特征?

答:(1)谣传来路不正。凡是地震谣传均来自小道消息或外县市,传播者都只用“听说”来敷衍听众;

(2)谣传耸人听闻。传播的地震谣传都把震级说得特别大,发生地震的震级、地点、时间特别具体,时间精确到日、时、分或具体时辰,甚至震级精确到几点几级;

(3)谣传具有所谓的权威性。地震谣传的捏造者或传播者为了使人们相信谣传,一般都谎称某专家名人、某某国、某某电台、某某国地震专家发布的地震预报消息。使得地震谣传具有特别的“权威性”,欺骗了广大的人民群众,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4)谣传迷信离奇。有些地震谣言的制造者,将地震谣传同封建迷信活动联姻,来欺骗愚昧无知的群众,使事情更加荒诞无稽,并造成人们难以想象的悲剧。

地震谣传对人们的生命,对社会的安宁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充分反映了地震谣传的欺骗性、虚伪性和荒诞性。

46.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答:(1)凡是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地震谣传具有欺骗性。地震和暴雨、洪水、暴风雪等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是地震谣言的制造者所谓的上帝、真主降罪人类的荒诞之说;

(2)凡地震是某外国地震专家给我们测出来的传说具有欺诈性。首先,鉴于地震预报的复杂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作出不允许一个国家随意发布预报其他国家地震的国际规定,因此,外国地震专家不可能对我国某一省区做出地震预报。其次,地震预报在世界范围内,目前还是一个科学难题,外国地震专家尚无一例成功地预报过本国的地震,为我国预测出地震更是无稽之谈;

(3)凡是地震震级、发震地点、发震时间都非常具体的传说具有虚伪性。目前,地震预报尚处在经验性的初级探索阶段,尤其是临震预报至今仍然是困扰科学家们的世界难题,地震“三要素”报得特别具体的地震是虚伪不可信的;

(4)凡说是某地震专家或某机构的地震预报具有虚假性。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中明确指出,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仅属于政府,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

当地震预报的消息传给你时,要记住最基本的一条:地震消息,只听政府的。

47.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

答:①不相信。尽管地震预测尚未过关,但是有地震部门在进行监测研究,有政府部门在组织和部署有关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地震谣传。

②不传播。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将要发生,是绝对不会向人民群众隐瞒的。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

③及时报告。当听到地震传闻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

④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48.什么是地震前兆?

答: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

49、地震前兆大体分为哪两类?

答: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

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

50、地震宏观前兆有哪些主要表现?

答:如井水水位的升降、变浑、翻花、冒泡;动物行为反常;植物生长规律出现异常以及地声、地光等。

51、地震前植物有哪些异常表现? 答:(1)不适时令的开花、结果

植物生长本来是遵循各自的生长规律按季节按时间年复一年的开花、结果、繁衍生息。但是,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就

破坏了植物的正常生长规律,不能按季按节开花、结果。有的提前开花,有的推迟开花,而且反常严重,植物不按照各自生长规律,提前或推迟开花的反常现象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或分析。

(2)重花、重果

按照植物生长规律,一年只开一次花,结一次果。但是,在地震前,植物一反常态,往往是开花结果后又开花甚至结果,有的在树上的果子快成熟时,旁边又长出一些花来。遇到重花、重果时,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其原因,是否与地震的来临有关,不可等闲视之。

(3)提前出苗、萌芽和成熟

植物如果提前出苗、萌芽或成熟,若不是人为条件或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就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植物的这种奇特形式,就有可能是植物的震前异常。

(4)极不易开花的植物突然开花结实

有些植物一般情况下是极不易开花结实的,但是在震前,有些植物则一反常态,竹子开花结果就是一例。因为竹子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易开花的。通常情况下竹子一生只开一次花,随后结籽死亡。

(5)生态上的变异性、枯死、变色

有些植物在大震前往往会突然枯萎死亡,如1976年在我省迭部县有一树林,在距迭部很近的四川松潘发生强震前,在该树林内有一条沿东西方向呈线状枯死的条带,它的枯死引起人们的震惊。

52.植物出现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植物的各种异常现象,人们是可以利用它为地震预报服务。但是,世界上万物生长条件很复杂,各种干扰因素又很多,所以,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多观察、多分析研究,取伪存真,探索地震与植物异常的真实相关因素。

53、动物地震前有哪些异常的表现?

答:(1)穴居动物:老鼠成群结队,携幼搬迁,惊慌乱跑或痴呆不动;蛇聚集成堆或冬天出洞;

(2)水栖动物:鱼、蛙浮于水面,翻腾跳跃,昏迷不动等;

(3)地面动物:牛、马、猪、狗、猫震前惶恐不安、拱圈跳槽、越栏外逃、狂叫乱咬或萎靡不振、卧地不起、不听使唤;

(4)飞行动物:鸡、鸭、鸽子、鸟类惊飞惊叫、不进窝不回巢或在笼子内乱飞乱撞、痴呆无神。

54.动物行为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反常现象的因素很多,例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以及动物自身不适,如生病、发情、怀孕等等。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另外,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以后),人们情绪过分紧张,也可能在观察动物行为时出现错觉。因此,发现异常后不要惊慌,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

55、地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的表现?

答:大地震前地下水的变化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水位升降变化比较普遍,此外,物理现象和化学成份改变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水温变化、翻花、冒泡、打旋、发浑、变色和变味等。

56.震前地下水为什么会有异常变化?

答: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时,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的状况也会跟着改变。有时,含水层像饱含水的海绵一样,在受力时把水挤出来;有时,隔水层破裂,使原来分层流动的水掺和在一起;等等。这些变化都有可能通过井水、泉水等反映出来;这时,井或泉就成为人们观察地震前兆的“窗口”。

57.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染等。因此,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去查明原因,做出判断。

58、地震前气候有哪些异常表现?

答:震前气候异常表现突出。如:冬季气候突然变暖,植物发芽;炎热季节突然转冷下冰雹,冷热反常。永登5.8级地震发生前3天,震中疙瘩沟村突降冰雹,大的如核桃,下雹时间长达35分钟,地面平均积雹二尺多厚。地震前一天,天气格外闷热,人们感到胸闷气短,一会儿热一会儿冷,好象在发高烧。

59、发现地震宏观前兆异常怎么办?

答: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做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

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

60、地震前微观前兆有哪几类? 答: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a.地震活动异常

b.地形变异常。

c.地球物理变化。

d.地下流体的变化。

61.地震微观前兆是怎样观测的?

答:观测小地震的活动要使用地震仪;观测其他地震微观前兆则须使用前兆观测仪器,其种类很多。如观测和记录地壳形变的仪器有倾斜仪、自记水管仪、伸缩仪、水准仪、激光测距仪等;观测和记录地磁场变化的有磁变仪、核旋仪、地磁经纬仪等。观测地电、地应力、重力、水氡、水位、水质成分及其他微观前兆现象,也都有相应的仪器。

62.玉门市地震局目前有哪些地震监测台站?

答:地震前兆观测台两个:

(1)玉门数字化电磁扰动观测台。建成于1988年3月,该台通过观测地震前电磁波的变化来分析预测地震。

(2)玉门青草湾地下流体综合遥测台网(玉门青六井)。于1994年建成投入使用,台网监测室位于玉门老市区西28公里的妖魔山青草 22

湾山凹中,2011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主要通过观测地下水氡、水位、水温、气压的变化来分析预测地震。

强震台一个:玉门老君庙强震台

玉门老君庙强震台建成于2004年,位于玉门油田公司老君庙三队16号注水站北50米处,距玉门老市区10公里。

测震台一个:玉门昌马测震台(拟建)。

63.什么是地声,它有什么特点?

答: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

地声的声响与平日人们熟悉的声音不同且多种多样。如:“犹如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似采石放连珠炮般的声响”“类似于机器轰鸣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等。但是,有时地声也不易与远处传来的风声、雷声、机器轰鸣声等相鉴别。

64、地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般认为,地声是由于地下岩石破裂、断裂而产生。临震前,震源处积累的应力已相当巨大,达到了岩石的破裂强度。首先在将要发震的断层面及其附近发生大量的小裂缝和微破碎,使震源断层面的摩擦阻力下降,断层盘体发生缓慢滑动,进而断层面上一些凹凸不平的地方又继续破坏,使摩擦力进一步降低,大震就发生了。震源处大量小裂缝和微破碎的产生以及蠕变动时凹凸不平处的破坏等,都会产生音频振动,从而使人们听到地声。

65、如何利用地声躲避地震?

答: 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地震也越大,反之则小。

时间间隔越短,震中越近,间隔时间越长,震中越远。通常听到地声,地面就很快动起来了,所以地声是临震的一种警报。当听到地声时,应立即离开房屋,来不及时,可暂时躲在建筑物相对安全的地方。

对于地声,要注意与各种干扰声音诸如风雨声、雷声、汽车、拖拉机发动声以及机器隆隆声等区别开来。

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 大的声音沉,小的声音尖;

响声长,在远方,响声短,离不远; 先听响,地后动,听到响声快行动。66、什么是地光?

答:所谓地光,就是由于地震活动而产生的发光现象。67.地光有什么特点?

答:地光也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象,我国已在多次地震前观测到,它们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有的也像电火光。它们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地光出现的时间一般很短,所以不易观测。鉴别地光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它的形状和颜色有时也与电焊光、闪电等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分。

68、地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有的可能是由于岩石的摩擦起电而发生;可能是由于大气电场强化引起的大气放电而发光;可能是由于可燃性气体溢出地面并迅速氧化燃烧而发光。

69、地光在哪些地方出现?

答:地光不只出现在震中区一个点上,而是出现在包括震中区的相当范围内的许多点上。唐山地震近一、二百公里,日本南海道8.1级地震时,达三百公里。

不仅山区,平原有地光,海上也有。

地光一般沿构造带出现。冒光、冒火团的点多分布在极震区和高烈度区。

70、怎样利用地光预防地震?

答:地光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地震马上就要发生了。

震前早期出现的地光多无固定形态,以大面积天空泛白或发亮为主,光色不耀眼,变化不激烈,能维持较长一段时间;随着发震时间的迫近,不同形态的地光相继出现,亮度也随之强烈起来,各种形态转化激烈,瞬时出现又急速消失,颜色也不时变化着。如能准确判断就可即时躲震。

重要的是要很好鉴别,不要将非地光误认为地光。如灯光、电弧光、城市上空的的反射光、磷光、闪电、焰火流星、信号弹、电光弹等。

71.为什么说“建筑大计,抗震第一”?

答:据统计,世界上130次巨大的地震灾害中,90%~95%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因此,居民住房、单位办公楼、学校校舍、工厂厂房,乃至水、电、气、通信等生命线工程,能否抗御大地震的袭击,是能否把震灾损失降到最低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建筑大计,抗震第一”。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防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72.地震为什么会造成房屋的破坏?

答:地震时造成房屋破坏的“元凶”是地震力。什么是地震力?简单地说,这是一种惯性力,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人会向前倾倒,就是惯性力的作用。地震时地震波引起地面震动产生的地震力作用于建筑物,如果房屋经受不住地震力的作用,轻者损坏,重者就会倒塌;地震越强,房屋所受到的地震力越大,破坏就越严重。

73.影响震时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是什么?

答:首先与地震本身有关,地震越大,震中距越小,震源深度越浅,破坏越重。其次是房屋本身的质量,包括其结构是否合理,施工质量是否到位等。第三是建筑物所在地的场地条件,包括场地土质的坚硬程度、覆盖层的深度等等。最后,局部地形对震害的影响也很大。

74.什么样的场地不适合建房?

答:选择建筑场地,须考虑房屋所在地段地下比较深的土层组成情况、地基土壤的软硬、地形和地下水的深浅等。以下场地是不利于抗震的:

——活动断层及其附近地区;

——饱含水的松砂层、软弱的淤泥层、松软的人工填土层;

——古河道、旧池塘和河滩地;

——容易产生开裂、沉陷、滑移的陡坡、河坎;

——细长突出的山嘴、高耸的山包或三面临水田的台地等。

75.每个家庭应从哪些方面做好防震准备?

答: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震情观念,每个家庭要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制定防震避震预案,为震时自救和互救创造条件。例如,对自家住房的抗震能力,周围的环境,室内水、电、煤气等设施的状况,各类物品的存放条件,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处在已有地震短临预报的地区,还应准备自救必备的物品。

76.怎样摆放室内物品才有利于避震?

答:地震时,室内家具、物品的倾倒、坠落等,常常是致人伤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家具物品的摆放要合理:

——防止掉落或倾倒伤人、伤物,堵塞通道;

——有利于形成三角空间以便震时藏身避险;

——保持对外通道的畅通,便于震时从室内撤离;

——处置好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火灾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77.怎样防止家具物品震时倾倒或坠落?

答:——把悬挂的物品拿下来或设法固定住;

——高大家具要固定,顶上不要放重物;

——组合家具要连接,固定在墙上或地上;

——橱柜内重的东西放下边,轻的东西放上边;

——储放易碎品的橱柜最好加门、加插销;

——尽量不使用带轮子的家具,以防震时滑移。

78.为什么卧室的防震措施最重要?

答:地震可能发生在你睡觉的时候,睡觉时你对地震的警觉力最差,从卧室撤往室外的路线较长,因此,按防震要求布置卧室至关重要。

——床的位置要避开外墙、窗口、房梁,摆放在坚固、承重的内墙边;

——床上方不要悬挂吊灯、镜框等重物;

——床要牢固,最好不使用带有轮子的床;

——床下不要堆放杂物;

——可能时给床安一个抗震架。

79.怎样在室内准备好避震的场所和通道?

答:应准备的避震场所

——将坚固的写字台、床或低矮的家具下腾空;

——把结实家具旁边的内墙角空出来;

——有条件的可按防震要求布置一间抗震房。

保持室内外通道的畅通

——室内家具不要摆放太满;

——房门口、内外走廊上不要堆放杂物。

80.为预防次生灾害应处理好哪些不安全品?

答:仔细放置好家中的危险品

——易燃物,如煤油、汽油、酒精、油漆、稀料等;

——易爆品,如煤气罐、氧气包等;

——易腐蚀的化学制剂,如硫酸、盐酸等;

——有毒物品,如杀虫剂、农药等。

把用不着的尽早清理掉或存放好

——防撞击,防破碎;

——防翻倒,防泄露;

——防燃烧,防爆炸。

81.家中应常备哪些震后急需用品?

答:——生活日用品,如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等;

——必要的常用药品,如治疗感冒、肠胃病的药,一般外伤用药等;

——照明用品,如应急灯、手电筒(电池)或自动充电电筒、蜡烛等;

——必要的身份证件等重要物品。

这些东西集中存放在“家庭防震包”或轻巧的小提箱里。

82.睡觉时哪些物品应放在床头边?

答:为预防地震的突然袭击,睡觉前,应检查下列物品是否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

——眼镜,如果你是近视眼,这是你不能离开的;

——手机(别忘充电),这是你与他人联系的重要工具;

——手电筒,黑暗中你必须使用它;

——如有必要,可准备一个自用的防震包,但一定要放重要的东西。

83、什么是“大震预警时间”?

答: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时间虽然短暂,但仍可以大致划分出三个不同的阶段:地面颠动(先颠),一般伴有声、光等现象,即预警现象出现;地面大幅度晃动(后晃);房屋倒塌。也就是说,从地面开始颠动到房屋倒塌,有一定的时间差,大概十几秒钟。这个时间差就叫大震的预警时间。我们可以利用“大震预警时间”迅速躲避地震。

84、地震来临时是躲还是跑?

答: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最重要的是:保持镇静,就地避震,震后迅速撤离。

85、在家庭如何避震?

答:(1)快:快速在室内避震。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性地震,感觉到地震时,应立即招呼家人快速就地避震。

(2)躲:在室内安全的地方躲避地震。在楼房内感觉到地震时,要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桌子、床等重心较低的家具下面及厨房、卫生间、内墙角、楼梯间等开间小、有支撑、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躲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在平房内感觉到地震时,应当充分利用12秒大震预警时间跑出室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子下、床下及紧挨墙根的坚固家具旁,趴在 30

地上,闭口,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3)断:切断水源、火源、电源等次生灾害源。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关闭正在使用水龙头、取暖炉、液化气炉以及电视、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电源。如果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来不及切断上述次生灾害源,等大的晃动停息以后,再次切断水源、电源和火源;如果来不及关火,失火时,要在1—2分钟之内迅速灭火。一旦发现液化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瓶阀门,打开窗户,关闭并远离厨房房门。

大地震时,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实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4)散:迅速组织家人疏散撤离。一次大的地震过后,往往会有余震发生。大的晃动停息后,不要慌张,保持镇定,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招呼家人穿戴好具有防护作用的服装和结实的鞋子,带上储备好的紧急备用品,清点好人数,锁上房门,按照政府提供的路线迅速疏散撤离。

(5)忌:忌使用电梯、阳台,更不能跳楼。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地震时,不能蜂拥楼梯或出口,不能盲目跳楼,不能夺窗而逃,以免摔死摔伤或被楼顶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砸伤。发生地震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

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撤离,万一被关在电梯中,可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86、在学校怎样避震?

答:如果发生地震时,你正在上课,就地避震是上策,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震动停止后,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

87、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答:在群众聚集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往往因一哄而起的乱冲乱撞、互相拥挤而导致人身伤亡,造成人为的损失。

地震时处在车站、商店、地铁等场所的人员,切忌乱逃生,要保持镇静,就地择物,伏而待定。

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88、在户外怎样避震?

答: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很多震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过程中,在短短的几十秒时间内,人们匆忙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砸死砸伤的几率最大。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蓬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89、在野外怎样避震?

答: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向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头部。

90、地震发生时如果被埋压怎么办? 答:如果你来不及逃离而被压埋时

(1)、静:保持镇静,不要急燥、忙乱和绝望。

(2)、挣:设法让自己从废墟中挣脱出来。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要尽量改善所处的环境,设法脱险,移至安全宽敞的地方。

(3)、捂:如果被压埋而无法脱险时,注意用湿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或头部,避免有毒异味、灰尘呛闷窒息。

(4)、扩:除去重物的埋压,扩展生存空间。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搬不动时不要勉强,以保存体力,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伤人。

(5)、固:加固生存空间。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照明用手电筒、不要使用蜡烛、火柴等明火。

(6)、求:听到人声,用敲击、呼喊等方法求救。用石块敲击墙壁、铁管,使声音传出,不要大声呼救,以保持体力,当听到有人时,再呼救,或放收音机、吹哨子求救,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7)、等:保持精力、体力,耐心等待救援。暂时不能脱险时,要耐心保护自己,不要勉强行动,设法寻找水和食品,维持生命,等待救援。

91、遇到燃气泄漏时怎么办?

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92、遇到火灾时怎么办?

答: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93、毒气泄漏时怎么办?

答: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94.避震时须把握什么原则?

答: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 震时,每个人的处境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

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 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容不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有的人跑出危房后又转身回去救人,结果自己也被埋压。记住,只有保存自己,才有可能救助别人。

95.怎样粗略判断地震的远近与强弱?

答:地震时震中区的人们感到先颠后晃,随着震中距离的加大,颠与晃的时间差会逐渐加长,颠与晃的强度会逐渐减弱;在一定范围以外,人们就感觉不到颠动,而只是感到晃动了。因此,如果地震时你感到颠动很轻,或者没有感到颠动,只感到晃动,说明这个地震离你比较远;颠动和晃动都不太强时,说明这个地震不很大。在这两种情况下,你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只须躲在室内有利避震的地方暂避即可。此时如果跑出,反倒有可能被一些飞来的瓦片等砸伤。

96.震后救人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先救近处的人。

②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③先救青壮年。这样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

④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有一个农村妇女,她为了使更多的人获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使之可以呼吸,然后马上去救别人;结果她一人在很短时间内救出了好几十人。

97.震后露宿时应注意什么? 答:①避开危楼、高压线等危险物。

②选择干燥、避风、平坦的地方露宿;在山上露宿时,最好选择东南坡。

③尽量注意保暖,如果身体和地面仅隔着薄薄的塑料布和凉席,凉风与地表湿气向上蒸腾,常常会诱发疾病。

98.搭建防震棚要注意什么?

答:①场地要开阔。在农村要避开危崖、陡坎、河滩等地;在城市要避开危楼、烟囱、水塔、高压线等处。

②不要建在阻碍交通的道口,以确保道路畅通。

③在防震棚中要注意管好照明灯火、炉火和电源,留好防火道,以防火灾和煤气中毒。

④防震棚顶部不要压砖头、石头或其他重物,以免掉落砸伤人。

99.震后哪些食品不能吃?

答:①被污水浸泡过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

②死亡的畜禽、水产品。

③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

④来源不明、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

⑤严重发霉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

⑥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

⑦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小时以上的熟食等。

100.怎样预防地震火灾?

答:①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应与灾民居住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②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凡性质互相抵触的易燃易爆物品,都要分别贮存;放在架子上的易燃易爆物品,应将容器和架子固定,以防余震发生时倾倒。

③防震棚尤应注意防火。不要随便吸烟、乱扔烟头;尽量不用油灯、蜡烛照明,需用时应放在盛有沙土的盆内或桶内。

④人员密集区要留出消防通道,并尽量解决消防水源问题。

⑤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左邻右舍之间要互相帮助,力求尽快扑灭早期火灾。

第五篇:常熟市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参考试题

常熟市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参考试题

一、是非题

1. 我国防震减灾的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对)2. 防震减灾工作是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职责,与百姓无关。

(错)3. 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由国家级地震监测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级地震监测台网组成,其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错)

4. 《防震减灾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错)

5. 地震预测是对某一地区地震活动的未来状态,包括未来地震的发生地点、时间和震级范围进行估计和推测(对)

6.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是地震灾害预防的重要防御措施。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对)7. 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不需要采取抗震设防措施。(错)

8. 地震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包括: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预防和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措施。(对)

9. 地震应急演练是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一种实践活动,能大大提高社会应急能力。(对)

10.地震灾害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是按地震烈度等级来划分的。(错)

1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地震宏观测报、地震灾情速报和防震减灾宣传网络。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备防震减灾专兼职工作人员。(对)

24.王某居住在16层高楼,他告诉儿子假如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冲向电梯,及时逃至安全地带。(错)

25.防震减灾工作主要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四大工作体系。(对)

26.由地震引起的火灾是地震的直接灾害。(错)27.地震三要素分别是:发震时间、地点、震级。(对)

28.震级和烈度都表示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能量越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错)29.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对人类危害最大。(错)30.抗震设防要求主要是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表述。(对)

31. 1990年常熟—太仓5.1级地震造成1.3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全国同类地震损失之最。(对)

32.地震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对)

二、单项选择

1、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___C___起施行。

A、2008年7月28日 B、2008年12月1日 C、2009年5月1日 D、2009年5月12日

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__B____。

A、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B、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加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__A____。A、列入财政预算 B、自筹 C、社会保障 D、国家下拨

4、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可概括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__B____四个环节。

A、灾害评估 B、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 C、救援 D、科考

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在__D____领导

14、地震灾害发生后,__B____应当通过全国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快速判断致灾程度,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依据。

A、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 B、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C、地震发生地省一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D、当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

15、__D____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的全过程负责。

A、设计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 D、建设单位

16、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__A____。

A、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规范 D、抗震设防能力

17、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__A____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A、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规范 D、抗震设防能力

18、对幼儿园、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___D___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A、相当于 B、低于 C、不低于 D、高于

19、一般或者较大地震灾害发生后,__A____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A、地震发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

B、地震发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机构 C、地震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D、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20、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在实施救援时,应当首先对___C___进行紧急救援。

A、受伤人员 B、疏散人员 C、倒塌建筑物、构筑物压埋人员 D、学校、医院

21、__C____的调查评估结果,为地震应急救援、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A、伤亡人员 B、经济损失 C、地震灾害损失 D、建筑倒塌情况

22、应当由__A____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次生灾害、饮用水水质、食品卫生、疫情等的监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整治环境卫生,避免对土壤、水环境等造成污染。A、过渡性安置点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 B、国务院

30、破坏地震观测环境和监测设施情况严重的个人,处___B___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A、五千元以下 B、二千元以下

C、一万元以下 D、两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

31、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未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___D___的罚款。A、五千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B、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C、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D、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32、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或者在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扰乱社会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___C___依法给予处罚。A、监察机关 B、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C、公安机关 D、当地人民政府

33、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应当与__B____相衔接。

A、相关抗震设防标准 B、抗震设防要求

C、对应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准 D、相关规范要求

34、重大、较大、一般地震灾害发生后,由__C____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编写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A、国务院 B、有关部门

C、地震灾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地震灾区的本级人民政府

3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__A____应当加强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管理。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人民政府建设管理部门 D、国务院建设部门

36、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___C___级。

A、二 B、三 C、四 D、五

37、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__A__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A、地震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地震发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

45、让人产生震感而又不会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通常称为有感地震,它的震级范围一般是 B 级。

A、2~3 B、3~4.5 C、5~7

46、大地震发生前往往会有一些动物表现出异常反应,如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无法解释的动物反常情况,我们应该选择 B。

A、发布地震预报

C、在同学中议论

47、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为地震烈度,简称烈度。在我国,地震烈度分为 B 等级。

A、10 B、12 C、15

48、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 A 类型。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49、建筑物地基应选在 B。

A、旧沙滩或古河道上 B、平坦密实且稳定的地方 C、活动断裂带上

48、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的破坏,以及由此而引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称为 B。

A、次生灾害 B、直接灾害 C、诱发灾害

49、对地震时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A。

A、蒙上眼睛,慢慢进食,处于自然呼吸状态 B、尽快进食 C、尽快输氧

50、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 A 跑离。

A、沿逆风方向 B、沿顺风方向 C、不选择方向尽快

51、在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C。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

B、报告有关部门

(1)地震强度;(2)震中距离;(3)震区人口密度;(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5)发震时间;(6)有无地震预报;(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8)抢救速度;(9)人们是否具有防震减灾知识。

A、(1)(2)(3)(6)(8)B、(1)(4)(5)(7)(9)C、以上都是

6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C)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A、一般民房 B、多层砖房

C、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 62、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第一环节是(B)

A、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计 C、抗震施工 63、(A)工程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

A、大型水库、油田 B、跨江大桥、发射塔、城市轨道交通 C、核电站

64、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地震是(B)。

A、1923年日本关东8.3级大地震 B、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大地震 C、1964年阿拉斯加8.4级大地震

65、(C)应当依托公安消防队伍或者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按照一队多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

A、乡镇人民镇府 B、地方公安机关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和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7.地震灾害预防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工程性预防措施与非工程性预防措施。工程性预防措施:主要是提高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抗震能力,有针对性开展抗震加固工作。非工程性预防措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增强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加强防震减灾的宣传工作;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开展地震保险。

8.怎样提高新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答:高新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必须把好抗震设计和施工两道关。抗震设计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良好的抗震设计应尽可能地考虑(1)场地选择。(2)体形均匀规整。(3)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延性。(4)多道抗震防线。5)防止脆性与失稳破坏,增加延性。9.地震灾害有何特点?

答:

1、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

2、地震成灾具有瞬时性。

3、地震造成伤亡大。

4、地震还易引起火灾、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等次生灾害。10.地震前动物行为异常有哪些表现?

答: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异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惊恐反应,如大畜生不进圈,狗狂犬,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抑制性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不不肯进食等。

11.避震时须把握的原则。

答:(1)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震时,每个人的处境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2)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3)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

下载防震减灾网络知识竞赛的通知(学校)20130419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防震减灾网络知识竞赛的通知(学校)2013041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最新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题及答案

    2016最新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题及答案 1.手机、哨子、旗帜、颜色鲜明的衣服等都可用作水灾后求救的联络工具。 正确答案:正确 2.防止地震衍、次生水灾的主要办法是及时打通堵......

    **市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竞赛

    一堂不一样的安全教育课--**市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地震来了怎么办?是赶紧跑还是马上躲到墙角或者桌子底下?”“逃生时是走楼梯还是坐电梯直达?”5月12日,**市七中操场上人声......

    第二届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案

    发布日期:2014/04/23 一、多选题 1、对某一地区地震活动的未来状态,包括未来地震的发生______范围进行估计和推测,称为地震预测。 A、时域 B、地域 C、灾情 D、强度......

    2018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库

    1.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地震监测;地震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地震救灾与重建。2.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 答: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大致可分三个......

    2018年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2018年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1.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地震监测;地震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地震救灾与重建。 2.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 答:我国......

    防震减灾知识大全

    一、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 地震时的10条须知 一、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你知道多少?近年来,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发展如影随形,灾害风险总是伴随在每个人的身边。各种灾害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共同生活的美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