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凯里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时评:控烟如何不只是纸上最严

时间:2019-05-13 18:4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凯里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时评:控烟如何不只是纸上最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凯里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时评:控烟如何不只是纸上最严》。

第一篇:2015年凯里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时评:控烟如何不只是纸上最严

“带顶儿”的地儿不能吸,“露天人密”也不能吸。6月1日,在第二十八个世界无烟日的第二天,号称“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在北京正式实施。世界卫生组织评价:北京控烟条例在无烟环境方面,是“最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精神的立法”。

公共场所禁烟,民之所愿。调查显示,当前北京成人吸烟率为23.4%,成人吸烟者约419万,深受二手烟毒害的有1000多万人。全国现有吸烟人数超 过3亿,占世界吸烟总人数近30%,约有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为此,国务院法制办2014年11月公布《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可谓中国控烟工作的巨大进步,也是中国控烟迎来“最好时代”的重要标志。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全国性无烟法规实施探路。近年来,“史上最严”的禁令并不罕有,各地陆续出台地方控烟条例,可是在实际执行中却变成了仅仅是“纸上最严”。人们关心的是,北京的“最严”模式能否执行到实处,复制到全国?

公共场所能否有效禁烟,立法、执法、守法一个环节也不能少。无烟立法本是公共场所禁烟的一记“重拳”,但过去由于立法与执法上的双重缺陷,结果往往变 成“空拳”:在立法上,法律规定刚性不足,原则性与宣传性内容较多,实际可操作性不足;在执法上,执法主体不明确,无法有效执行,执法手段太软,最后的结 果就是“十几个部门掐不灭一支烟”。而且公共场所吞云吐雾的“瘾君子”到处流动,等到执法人员赶到,早已是“灰飞烟灭”了。

北京此次控烟,实行“政府管理、单位负责、个人守法、社会监督”的原则。其中,“单位负责”有望成为一大利器,从监督流动的烟民改为监督固定的单位,强化法人的主体责任地位,控烟不力的单位将被惩戒。另一方面,控烟不能光靠传统“盯”“管”“跟”。条例提出,管理者可以利用烟雾报警、浓度监测、视频图 像采集等技术手段,加强对禁烟场所的管理。而条例引起各方关注,也正可让更多人认识到吸烟和吸二手烟的危害,是转变中国“烟文化”的好契机。

牵一“法”而动全身。控烟立法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个条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六项控烟措施包括: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政策;保护人们免受 烟草烟雾危害;提供戒烟帮助;警示烟草危害;确保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提高烟税。其中任何一项成为短板,都会影响整个控烟工作的进程。经过这么多年 的努力,在我国,控烟老大难的局面正在慢慢改变:20年首次修订广告法,禁止烟草广告;6年来首度调整烟草消费税,实现税价联动……不过,让各项控烟举措 真正落到实处,依然任重道远。

“点燃卷烟的一刹那,你也点燃了死亡的导火索。”据研究,吸烟者人均期望寿命也要比总人群平均期望寿命短15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健 康中国”概念,而烟草已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由世界上最大烟草生产、消费国,转变为世界上最积极控烟国,才能助力打造健康中国。

第二篇:2015年凯里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时评:建设农村文化要破更要立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审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一些委员提出,应积极推进文化立法工作进程、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加强。

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基层精神的充盈、文化的振兴之需。然而,农村文化建设现象却令人堪忧。近日来,频频发生的“脱衣舞” 事件,不雅之事登上肃穆的场合,“火上浇油”般炸开了舆论的“锅”。农村地区红白喜事上的表演本该是一种凝聚乡邻,繁荣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很好载体。但在 丧事这种沉痛的气氛中上演淫秽下流的表演,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是什么让原本应该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淫秽色情表演堂而皇之的在农村大行其道呢?在笔者看来,监管的漏洞,治理的不力难辞其咎,但究其根本还是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过于匮乏。

脱衣舞亮相丧礼,拉响了农村文化整治的警钟。从发挥文化信息监督员作用,确保监管对象“浮出水面”;到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淫秽表演”。这些举措,从源头治理,在“破”字上做文章,打破农村淫秽色情表演生存土壤值得点赞。

术治标,道治本。文化建设非一日之功,有“破”更要有“立”。因此,笔者认为,如何让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形态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中“立”起来才是关键。

做实“文化下乡”,营造良好氛围。众所周知,不少地区“文化大篷车”、表演队、放映队等“文化下乡”形式依然存在,却名存实亡。文化从业者队伍人才流 失严重、优秀传统文化形式日益式微、表演形式和放映内容长期不变等不仅制约了农村先进文化的传播,还降低了“文化下乡”这一好的形式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让“文化下乡”机制与时俱进,真正运行起来;把先进文化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下去,是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从业者的当务之急。

做足“自主创新”,打造特色文化。“文化下乡”就像给农村文化建设“输血”,自己“造血”才是保证其活力的根本。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基 础设施投入,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农民结合当地民俗习惯,自主创新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拓宽文化活动载体,创造属于当代农民的 文化新形态。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民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容忽视。建设乡村文化,做好“一破一立”,文化乡村便指日可待。

第三篇:2015年凯里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时评:争当全国足球改革发展排头兵

《广东省关于足球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研讨稿)》日前正式出台。根据意见,我省将从调整改革足球协会、支持职业足球俱乐部发展、完 善足球竞赛体系、普及推广校园足球、有序推动社会足球、完善足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等多方面推进足球改革,争当全国足球改革发展的排头兵、深化足球改革的先 行地、探索足球科学发展的实验区。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上世纪90年代,职业化改革初启,中国足球一度繁花似锦。然而,由于对足球的价值和规律认识不足、急功近利 的思想行为严重、组织管理体制落后、人才匮乏、监管缺失,导致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薄弱,行业风气和竞赛秩序混乱,运动成绩持续下滑。2009年以来,通过 以打击假赌黑为重点的治理整顿,我国足球事业趋势向好,但相对于世界和亚洲足球,仍处于全方位落后地位。社会上对足球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发展和振兴 足球成了广大球迷和群众的热切期盼,同时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中国体育在争夺奥运金牌等方面成绩斐然,现在是时候把足球等老百姓关心和喜爱、国际 影响力更大、市场潜力也更大的项目搞上去了。

今年3月,《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为备受瞩目的中国足球深化改革确立了明确的任务书和清晰的路线图。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实际行动。“着眼长远与夯实基础相结合,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把发展足球运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行 „三步走‟战略”“中国足球协会与体育总局脱钩,不设行政级别”“足球管理部门与公检法等方面加强协作,建立健全违法举报机制和紧密衔接的合作机制,有效 防范、及时侦破、坚决打击假赌黑等违法犯罪行为”“研究并推动申办国际足联男足世界杯相关工作”……一条条切中中国足球时弊的改革措施,不仅将足球发展推 升到国家高度,也体现了中国在体育发展方式上的新思路和新理念。

广东特别是广州一直是中国足球重镇,广东足球的兴衰就是中国足球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广州恒大、广州富力的快速崛起,我省足球的春天已提早到来 ——球队成绩好、球迷热情高、球市发展快、足球文化浓。此次出台的广东版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既是对国家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也是一份具有地方特色、彰 显广东足球独特地位的方案。就深化改革而言,广东是排头兵;在全面深化足球改革的新征程上,广东没有理由不争当排头兵。“在2025年左右具备承办世界杯 等重要比赛的条件”“探索国有资产入股俱乐部,并最终将球队名称去企业化,成为城市的名片”……这些目标和举措代表了一个改革先行者的光荣使命,也是新时 期“走在前列”的要求使然。

任何改革都很难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足球改革同样如此。经过20多年职业化改革的足球沦落到今天的地步,充分表明足球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的特点。为此,足球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深化改革与加强管理、远景目标与当前任务、足球管理部门与其他社会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等关系,避免将改革问题简单化或 急于求成、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此次足球改革的目标,让球迷热血沸腾——“成功申办世界杯、男足打进世界杯”。但要实现这些目标绝非朝夕之功,而是建立在 社会普遍参与的基础上,建立在良好的足球文化基础上。这就要求足球改革不能带着过多的功利主义色彩,不能掉进唯成绩论的陷阱中。唯一可行路径是培养更多人 的踢球兴趣,夯实足球发展的人口基础、设施基础、管理基础、文化基础。

足球改革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经历了许多坎坷、走了不少弯路的中国足球只要按照规律办事,必将逐步进入亚洲和世界先进行列,而广东足球也有能力成为全国足球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第四篇:2016黔西县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时评:“奇葩证明”如何才能绝迹

让“奇葩证明”绝迹,根本还是要做到人性化的服务,尤其是,政府在设定审批事项、设计办事流程时,要从人性的常识出发,不是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以管制思维行事

“活生生的人在你们面前,还要派出所开具健在的证明,有必要吗?”“老百姓买房也要无犯罪前科证明,难道有犯罪前科的就不可以买房吗?”“一个小证件 增加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吧!”……近日,不少地方派出所的集中“吐槽”,让“奇葩证明”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传统“熟人社会”相比,现代社会里,流动性较强,人与人之间相对陌生。面对这样一个“风险社会”,一些证明,合理也必需。然 而,搬家要“证明家中物品不是偷来的”,教师资格认定需要开具“无犯罪证明的证明”,开商铺要办“不扰民证明”,这样的证明,或是“不仅不必要还没法 办”,或是“虽有一定必要性却不好办”。对于前者,群众还能通过“公章长征”的方式解决;对于后者,老百姓就只能“干瞪眼”了。也正因此,才会有人调侃,假如把这些“奇葩证明”故事搜集起来,就是一部现代版的《笑林广记》。

客观上讲,“奇葩证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政府手上的审批事项依然较多。比如,按照规定,开商铺办理营业执照,的确需要“不扰民证明”;进行教师资 格认定,也的确要有“无犯罪证明”。另一方面则在于,政府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壁垒。信息互不共享,各部门就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彼此之间只有通 过纸质的证明,才能验证事实的真实性。而在各地,这些部门又相对分散,于是,群众只能“来回跑”。一项调查表明,在过去的一年,百姓办一个手续,有近13%的人跑了10趟以上,而3趟以下就办完的,不到1/3。

信息多跑路,群众就能少跑腿。让“奇葩证明”成为过去,除了要厘清哪些审批权力是政府该保留的,哪些该砍掉,更要在行政管理上“合并同类项”,用信息 化的手段连接“信息孤岛”。比如,为何不考虑合并办事窗口,实现“一站式办公”,让群众即使要盖章,也少跑几段路?是否可以建立信息数据库,并通过互联网 共享,实现“一证行天下,一网查所有”?再比如,能否逐步建立起居民信用体系,强化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为“奇葩证明”的减少奠定社会基础?

当然,即使“硬件”跟上了,“软件”跟不上,也不行。政府施政要义,在于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中央一再要求简政放权,为啥还卡着一些审批事项不放? 简单就能判定的事实,为啥还要让群众“跑断腿”?无敬民之心,则无便民之行。说到底,“奇葩证明”的出现,根子还是在理念上。因此,让“奇葩证明”绝迹,根本还是要做到人性化的服务,尤其是,政府在设定审批事项、设计办事流程时,要从人性的常识出发,不是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以管制思维行事。在权力 做“减法”之外,在服务意识上做“加法”,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才能真正减少令人哭笑不得的证明,让老百姓少一些“证无可证”的无奈。

有这么一首小诗:“我问土,土与土如何相处?我们相互抬高。我问水,水与水如何相处?我们互相充盈。我问草,草与草如何相处?我们编织在一起筑成天 际。我问人,人与人如何相处?”其实,杜绝“奇葩证明”的背后,是如何让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融洽,这在本质上也是一个人与人如何相处的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人的发问,值得每一位从政者深思。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广州的控烟条例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广州的控烟条例

【社会问题的背景】

(1)《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于2010年9月1日起生效施行。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力强调,条例的贯彻实施对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成功举办亚运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力强调,广州市是较早开展控制吸烟工作的城市,1995年市政府便出台了《关于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通告》,但该通告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广州市正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今年11月又要举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而且,我国2003年签署的世界卫生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关于公共场所完全禁烟的规定已经生效。所以,制定控制吸烟条例十分必要。有鉴于此,广州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将苏晋中等13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提请审议<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的议案》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

李力介绍,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条例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于2010年4月28日在广州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表决通过。2010年6月2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了条例。

(2)据悉,《条例》共31条,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确立了控制吸烟的管理体制;二是结合本市实际,对禁止吸烟和限制吸烟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三是对违法吸烟和不履行控烟管理职责的行为设定了法律责任。

《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烟草制品销售者(含个体摊档)应当在每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停止售烟一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开展对“世界无烟日”停止售烟的宣传,并且加强对烟草制品销售者在当天停止售烟的监督。

《条例》在制定过程中,控烟范围问题是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李力举例,在限制吸烟的范围上,条例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或者餐位在75位以上的餐饮场所等四类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为限制吸烟场所,这些场所可以在条例允许的范围内设置吸烟室或者划定吸烟区,吸烟室或者吸烟区以外的其他区域禁止吸烟。

此外,执法主体问题是条例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条例确立了由一个机构综合组织协调,多个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条例规定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其中规定: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为综合性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机构,负责组织和监督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条例规定的职责开展控制吸烟的管理工作。

(3)据悉,如果市民在本市发现有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可以行使下列权利:一要求吸烟者立即停止吸烟;二向该场所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投诉,要求该场所的经营者或管理者劝导吸烟者停止吸烟;三对不履行控制吸烟职责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向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举报和投诉。记者获悉,统一投诉电话为12319。

(4)烟草事实上被视为一些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重要利润来源。2010年1月14日,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张修连就表示,2009年全年实现工商税利5131.1亿元,同比增加559.3亿元,增长12.2%;其中实现税费(含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163.4亿元,同比增加864.6亿元,增长26.2%,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核心观点】

(1)坦然而言,对于《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的出台,整个社会舆论都是支持的。但是,“执法难”可能是条例出台后最大难题。中宜教育的戴斌老师认为,原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庞大的“烟民”恐怕很难全面性地去监管。其次,民众对于禁烟的认识有待提高,戴老师认为“大多数的吸烟者”都会这样一个观念,吸烟是个人权利,别人无权干涉。最后,“烟草税”收是国家税收重要来源,地方部门会不会有抵触的情绪,这个很难预料。

(2)另外,在公共场所的禁烟执法,同样会面临诸多执法困境。由于禁烟公共场所涉及范围广,具有禁烟执法权的主管部门,很快会陷入“谁都能管谁都管不好”的困境。此外,监督执法部门就算赶到,或许吸烟人可能早就已经熄灭烟头或是离开,很难调查取证。

(3)控烟禁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整治,尤其是要加大宣传力度,用科学的知识澄清那些似是而非的“吸烟有理论”,以事实为依据,把道理说深道透,让吸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控烟的效果明摆在公众面前。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还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典型的歪理,进行深入的剖析,有力的批驳。“无烟日”绝非仅仅每年这一天,“世界无烟日”的主题应该成为日常性的行为,时时刻刻给烟民以警示,大力营造“无烟文化”的氛围。

(4)对于“控烟”问题,戴斌老师认为最严峻的还是“利益关系”。一方面是烟民众多,市场庞大,另一方面是大量的烟农、工人靠烟生存,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财政靠烟草支撑。如此多方利益牵扯,仅仅靠有限的宣传来控烟,禁烟之路必然分外坎坷。如果我们缺乏有力的证据去消除政府对禁烟后以后所影响财政收入的疑虑,恐怕一些政府依然会以默许的方式鼓励吸烟,而这恰恰是中国控烟形势依然严峻之所在。(责任编辑:admin)

下载2015年凯里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时评:控烟如何不只是纸上最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凯里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时评:控烟如何不只是纸上最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