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XX年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工
作方案
根据省、县扶贫工作要求,结合我乡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确保稳妥用活、用足扶贫政策,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坚持扶贫宗旨,努力探索适合营盘圩实际的扶贫到户、扶持贫困群众增收的新途径和新机制,切实解决贫困户和低收入户贷款难问题,引导贫困户创业致富,实现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和拓宽农村金融市场“双赢”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农村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受益的原则。即保证贫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享受到贷款贴息政策的优惠,不包括非贫困的个体经营户、示范户和能人大户等。
2、向重点村和移民集中安置贫困户倾斜原则。根据建档立卡情况,重点把重点村和移民集中安置点已建档立卡的、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列为发放扶贫到户贷款及贴息对象。
3、市场化运作的原则。(1)根据去年试点工作情况,继续确定乡信用社为我乡扶贫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的金融机构。(2)信用社依据贷款有关规定安排贷款,按照县扶贫办提供的投放对象进行自主选择,独立审贷,承担风险。(3)信用社贷款利率按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现行利率执行。
三、贷款对象的条件和范围
贷款对象的确定在乡党政的领导下,由信用社配合村委会组织实施。贷款对象的基本条件是:具有信用观念和劳动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和低收入户。贷款贴息对象的范围是:
1、XX年贫困人口调查摸底中已建档立卡的重点村和移民安置点的贫困户和低收入户;
2、XX年全县农民贫困状况普查中确定贴息的贫困户和低收入户。
四、贷款对象的确认程序
1、由农户提出申请,村委会和信用社召开专门会议根据建档立卡名单和贫困户花名册,对符合基本条件的农户进行初审,按照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受益原则认定贷款贴息对象,上报乡政府审核;
2、乡政府对上报贷款贴息名册进行审核,审核后的名单在村务公开栏中公示,公示期为7天;
3、由乡政府和信用社填写贷款对象花名册一式四份,报乡政府存档,县扶贫办审批。
五、贷款与贴息额度
享受贷款贴息农户的每户贷款额,按照信用社授信等级予以区分,具体额度为:
信用户最高贷款限额为30000元
一级信用户最高贷款限额为10000元
二级信用户最高贷款限额为6000元
三级信用户最高贷款限额为4000元
四级信用户最高限额为1000元
未授信农户贷款额为500—1000元
六、贴息贷款的使用范围
贴息贷款仅限于发展生产、农民直接增收的种养和小型加工项目。非生产性项目(如农户用于企业入股、上学、看病、改善居住条件等)不予贴息。
七、贷款贴息期限及补贴利率
贷款期限由农户和金融机构根据实际生产周期确定。贷款贴息期限从XX年1月开始至XX年9月底,时间最长为一年,不到一年的贷款依据贷款时间据实贴息。在贴息期内按5%的年利率补贴利息,差率部分农户自行负担。利息结算分两次进行,分别在XX年底和XX年9月底结算(结算工作以县审批为准)。
八、贴息方式
由乡镇信用社和村委会提供贴息名单和数额,经乡政府审定后,报县扶贫办、财政局审批,县财政局将贴息资金直接划拨给县信用联社,信用社依据县扶贫办和财政局核定的贴息金额进行逐户贴息。具体程序是:
1、信用社按正常贷款收取农户全部利息;
2、信用社按照县扶贫办、财政局核定各户的贴息额进行逐户贴息将贴息资金划入各农户帐户。
九、组织领导,实施方法与步骤
为切实做好贷款贴息方式扶贫到户工作,探索小额信贷的新途径和新办法,让贫困农户尽早得到实惠。
1、各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村支委员、村民组长为责任人,层层落实实施扶贫户贷款贴息对象的调查摸底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此项工作。
2、时间安排。各村在9月底前摸清贷款对象填写花名册一式五份并报乡政府审查、县审定。10月上旬前由信用社逐户落实小额贷款发放情况,并每3个月进行一次汇总总结。
3、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贷款贴息方式改革是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心,使贫困农户得到小额信用的支持。在宣传发动工作中,要教育贷款对象诚实守信。贷款贴息是一种减轻农民负担的方法,而不是无偿的扶贫款。为此,每一贷款对象都必须按照贷款协议的约定,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
4、加强部门协调。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用,提高小额信贷资金使用效果,在小额信贷发放和使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村各类专业协会,流通协会的作用,指导和帮助农户发展生产项目,要集中发展当地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项目,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工作。
5、做“四结合、四促进”。为使贷款贴息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四结合、四促进”:一是与实施村级规划相结合,促进重点村建设与发展。小额贷款是实施村级规划资金的补充,因此,各有关村要进一步完善到户项目的实施,圆满完成村级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二是与移民扶贫工作相结合,促进称民户早日实现“逐步富”目标。要利用小额贷款帮助移民户发展经济,发展生产提供资金支付,使移民户逐步实现能致富的目标。三是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小额信贷为贫困户发展有利于直接增收种养和小型加工项目提供服务,鼓励他们利用房前屋后的荒山荒坡发展经济作物的养殖项目,使农民的收入结构多元化。四是与发展支柱产业相结合,促进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水平。要充分利用小额贷款,进一步壮大我乡药材、毛竹、花椒等生产基地。
6、做好授信等级的动态管理。授信等级是发放小额贷款必备条件之一,今后乡政府和信用社要加强授信等级的管理,对按期归还XX年小额贷款本息的,适时提升授信等级;对不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降低授信等级,并从次年起取消享受贷款贴息资格。
7、努力探索化解农村金融风险新机制。在贷款贴息扶贫到户工作中,依靠各级的有力支持,协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探索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机制,力争每一笔小额贷款安全、有效。
第二篇:宁洱县扶贫贴息到户贷款帮群众解难题
宁洱县扶贫贴息到户贷款帮助群众解难题
自2005年开展贴息到户贷款试点工作以来,到2010年11月止,全县共发放贴息到户贷款资金14020万元,贴息资金701万元,共有15617户农户67596人得到贷款扶持。覆盖全县7乡2镇,85个村民委员会。”通过扶贫到户贷款,全县贫困村种植业种烤烟8136亩、茶叶4460亩、咖啡1656亩、橡胶416亩,甘蔗145亩、蚕桑135亩等;发展养殖业养猪9959头、养牛1261头、养羊1137头、养鸡11059只、养鱼36600公斤等,基本达到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实现了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有效地缓解了项目区贫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贷款难的问题,是党和政府支农、惠农的一项的重要举措。
“2008年,我用5000元贴息到户贷款从寨子里购买仔猪到城里买,就这样倒来倒去,5000元的本最少赚到2万元的利呢。今年我贷了1.5万元,用这笔资金发明和制造了‘沼气除粪管’,现在的农村,沼气普及率很高,‘沼气除粪管’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了“除粪难”的问题,销路特别好,妻子在家里种茶(4亩)、养猪(30多头),我在外面做,一年下来,家庭纯收入在5万元左右,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宁洱县宁洱镇温泉村村民周罗跃对笔者说。
周罗跃是昭通人,10多年前到宁洱打工,2000年与温 1
泉村村民鲁忠珍结婚,并留在了温泉村。这个勤劳朴实的小伙子曾经是苦下了一份家业的,却遭遇了父亲和儿子得疑难重症,长时间住院,最后是人去财空。2005年,凭扶贫贴息到户贷款,周罗跃重新起家,目前是寨子里小有名气的“小康人家”了。周罗跃在老家的弟媳3年前生病去世了,弟弟因车祸不幸遇害,年仅5岁的外甥不幸成了孤儿。他便把弟弟5岁的儿子周音际接来读书,“现在我们的日子好过了,多一个娃娃也不会有问题,完全有能力把这个娃娃抚养成人,让他好好上学念书。”周罗跃说。他亲生的女儿已经快2岁,这个四口之家的小日子充满了生活的温馨。“感谢扶贫贴息到户贷款,要不然,当时身无分文的我,是无论如何也翻不了身啊!”周罗跃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
在温泉村,像周罗跃一样的得到扶贫贴息到户贷款的受益农户仅今年就有218户,共发放贷款资金100余万元。近5年来,温泉人有效利用这笔资金,积极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特别在产业发展方面,走出了以种植生态普洱茶叶为主要产业的发展路子。
苏子兵是温泉村老赵寨村民,2004年他开始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科技发展茶叶产业,因为资金短缺,起步非常艰难。2005年,他贷了1.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作为周转金,很快渡过了难关,现在他已成为拥有400多亩茶叶基地,拥有茶叶加工厂,资产超过上百万元的“苏老板”了。在他的带动下,目前整个温泉村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5300亩,人均拥有茶地面积2亩多,仅是茶叶一项的人均收入就达2380余元,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确保了这个产业的科学、规范运作。日子富裕了,温泉人也注重精神生活了,他们以争取项目、自己集资、自己投工投劳的方式,轰轰烈烈地进行修路、建活动室、成立种养殖业协会、成立文艺演出队,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扶贫贴息到户贷款是保障扶贫进村入户,支持贫困农户创家业、兴产业,实现增收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直接面向农村,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此项工作以小额信贷资源为载体,以贴息到户为契机,采取财政资金直接扶持产业大户和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方式进行,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难的问题,对扶持培育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的利率是6.9‰,政府贴息5‰,其余部分是农户自己承担”,宁洱镇信用社工作人员张俊介绍说。“贴息到户贷款虽然直接无偿地给农户的经费不算多,但长年坚持下来,群众的发家致富的效益还是特别明显的,许多村民就是得到贴息到户贷款的扶持,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子”,宁洱县扶贫办主任徐建波介绍说。
(徐培春 潘文琼 文图)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到户贷款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到户贷款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我区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工作,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深化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开办发〔2006〕46号)和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关于做好2005年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05〕48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扶贫到户贷款是指国家实施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后,由金融机构直接给贫困农户发放、财政给予贴息的扶贫贷款。
基本做法是:国家将部分中央财政贴息资金拨付给地方,由地方将贴息资金直接核补给贷款贫困农户或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并为贫困农户获得信贷扶贫支持创造更有利条件。实施扶贫到户贷款坚持“四定四不定”原则。
定贴息对象。贷款的对象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不包括非贫困的个体经营户、示范户和能人大户等,也不得采取龙头企业承贷承还的运作方式。
定贴息方向。贴息资金只能对发展生产的项目贷款贴息,其他非生产性项目(如农户用于企业入股、看病、上学、改善居住条件等)不得使用扶贫到户贷款。
定贴息期限。贷款期限视实际生产周期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财政贴息期限最长为一年,不到一年的,依贷款时间据实贴息。
定贴息标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的额度,单户最高限额为10000元,在贴息期内按年利率5%的标准给予贴息。不定金融机构。任何愿意承担扶贫到户贷款任务的金融机构,均可发放扶贫到户贷款。具体由哪家或几家金融机构承担扶贫到户贷款的发放任务,由实施县(市、区,以下统称县)确定。
不定贷款任务。按照农户和项目实际需求发放贷款,自治区不下指令性指标或限期完成具体任务,只下达指导性计划。
不定统一利率标准。金融机构可根据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和浮动系数,结合当地实际自行确定具体贷款利率。
不定贴息方式。贴息方式可采取两种:一是核补给金融机构;二是直接补贴给贫困农户。核补给金融机构的具体方法是:由金融机构按现行贷款利率扣除财政贴息率,对贫困农户发放贷款,经县级扶贫、财政部门共同审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贴息资金拨补给金融机构。直接补贴给贫困农户的具体方法是:由金融机构按现行贷款利率对贫困农户发放贷款,经县级扶贫、财政部门共同核实后,由财政部门通过乡(镇)财政所或金融机构将贴息资金直接补贴给贫困农户。具体采取何种方式,由实施县自行确定。
第三条 实施县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一)对开展扶贫到户贷款工作积极性高,扶贫和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较好;
(二)有适合贫困农户发展的增收产业,贫困农户要求增加生产资金投入的愿望较为强烈;
(三)实施县各乡(镇)金融机构工作网点健全,且金融机构愿意配合扶贫、财政部门搞好扶贫到户贷款的发放工作;
(四)已开展到户贷款工作的县,上计划完成较好,回收率较高。
第二章 资金来源与管理 第四条 扶贫到户贷款所需信贷资金由承担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自行筹集。信贷资金的管理由金融机构按相关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贴息资金由自治区从中央和区本级财政扶贫资金中专项安排,并根据各县上实施情况和当年贴息资金总量直接分配到实施县。实施市、县财政可根据能力自行安排贴息资金,用于提高贴息水平或扩大贴息贷款的规模。
第六条 贴息资金是国家安排用于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的专项资金,不得用于贴息范围之外的其他支出,当年如有结余,可结转下继续用于利息补贴。实施县对自治区下达和各市、县安排的贴息资金要存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并实行专账核算。贴息资金的使用可根据贴息方式,按实际情况预拨部分(不超过贴息资金总额的20%)到承担到户贷款的金融机构或乡(镇)财政所,作为贴息的启动资金,以后按实际贴息报账。扶贫、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贴息资金真正补贴到贫困农户。
第七条 自治区根据每年下达的指导性计划等情况适当安排工作经费,实施市、县也要积极筹措和解决好实施工作经费,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八条 各级扶贫、财政、金融等部门要在同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负其责,配备好专管人员,认真抓好实施工作各个环节的落实。
第九条 相关部门主要职责:扶贫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监测,做好指导服务、贫困农户核准、贴息确认和协助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等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的审核与拨付;金融机构负责发放贷款,在扶贫部门提供的《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备选农户名册》(附表1)中自主选择、独立审贷。第十条 实施县要通过广播电视、开展专题培训、印发宣传资料、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各种有效方式,对农村广大群众进行广泛宣传,使扶贫到户贷款这一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让贫困农户自觉地参与到整个工作中来,积极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发展生产。
第十一条 实施县要根据全县贫困农户分布状况和贫困村产业开发规划及整村推进工作要求,与扶贫龙头企业带动的原料生产基地相结合,选择好实施区域。要组织县乡村干部进村入户,结合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名册,筛选出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愿望,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并有较好的小型生产经营项目,具有偿还能力的贫困农户,填写《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备选农户名册》(附表1),及时提供给金融机构,作为发放贷款的备选对象和审核发放贴息资金的依据。
第十二条 金融机构根据扶贫部门提供的备选农户名册,按照《贷款通则》规定的程序,办理贷款发放手续,并在每月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向扶贫部门提供该月《扶贫到户贷款获贷贫困农户名册》(附表2)。
第十三条 实施县对获贷贫困农户要及时兑付贴息,并完善相关手续。
(一)对由金融机构按现行贷款利率扣除财政贴息率给农户发放贷款,将贴息资金核补给金融机构的,扶贫部门必须在贷款发放前将贴息的对象进行公示并审定好,再将《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备选农户名册》提供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据此独立审贷,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农户扣除财政贴息率后发放贷款,同时填写《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发放表》(附表5),并给贫困农户签字确认。金融机构凭农户签名的《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发放表》向县扶贫办、财政局办理贴息资金报账手续。
(二)对直接补给贫困农户的,贴息资金的兑付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农户申请。贫困农户获得贷款后,必须在距贷款到期日一个月以前填写好《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申请表》(附表3),经村委会签章后提交给乡(镇)政府。
2.贴息审批。乡(镇)政府根据农户的申请,对照《扶贫到户贷款获贷贫困农户名册》(附表2)进行审核后提出拟贴息农户名单,并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或拟贴息农户所在村、屯公示5天以上。经公示无异议后填写《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审批表》(附表4)报县扶贫、财政部门审批。
3.兑付贴息。乡(镇)财政所或乡(镇)金融机构依据县扶贫、财政部门审批的《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审批表》,填写《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发放表》(附表5),并及时向获得贴息的农户下发贴息领取通知书。贴息资金的发放必须有领取贴息资金农户的亲笔签名。
4.贴息报账。乡(镇)财政所或金融机构凭有农户签名的《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发放表》向县扶贫办、财政局办理贴息资金报账手续。
第十四条 实施县扶贫办、财政局要在每季度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填写好《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回收(季度)季报表》(附表6)报市扶贫办、财政局,各市审核、汇总后3个工作日内报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
第十五条 实施县要加强跟踪监测,纠正出现偏差,解决实际问题,为获贷贫困农户及时提供相关服务。
第十六条 实施县对到户贷款实施工作的相关材料要及时整理归档。归档材料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当年本县开展扶贫到户贷款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备选农户名册;
(三)扶贫到户贷款获贷贫困农户名册;
(四)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审批表;
(五)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发放表;
(六)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回收(季度)季报表;
(七)扶贫到户贷款监测、检查情况汇报材料等。
第十七条 自治区将此项工作列入相关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考核内容,把各县完成此项工作的优劣作为下扶贫资金安排的一个重要因素。实施县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奖惩制度。
第十八条 实施县要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选好金融机构,并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每年相关县扶贫、财政部门要于自治区计划下达后15个工作日内将实施方案逐级上报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备案。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实施意见
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省辖市、各有关县(市)扶贫办、财政局:
为做好今年我省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实施工作,现将《河南省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实施意见(试行)》印发你们,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向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反馈。
联系人:范海燕 0371-65999636 董普阳 0371-65808714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河南省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实施意见
(试行)
实施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简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瞄准贫困群体,落实帮扶措施,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了深入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战略部署,促进扶贫开发方式转变,进一步完善扶贫机制,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扶贫办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扩大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0‟92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扶贫方式转变,发挥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作用,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
基本原则:
1、坚持瞄准贫困人口。扶持对象必须是“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登记的贫困户,确定扶持对象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坚持扶持到户。做到项目规划到户、扶贫资金到户、帮扶力量到户、增收效果到户。
3、坚持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帮扶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实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社会力量支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目标。
4、坚持竞争立项。对项目申报单位的产业发展、筹资能力、组织能力等条件进行评估,实行竞争立项。
二、实施范围和扶持内容
(一)项目实施范围
首批试点先在4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分县资金指导性计划按照豫扶贫办„2011‟26号文件执行。以后根据财政扶贫增量资金安排情况再扩大到其他县市(区)。选择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发展基础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重点村,在实施整村推进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同时,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以行政村为单位,实行一村一品,有条件的地方可集中建设扶贫创业小区。必须在两项制度衔接村选择立项,根据重点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可以一次性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集中扶持,也可以分对 3 贫困户进行分批扶持,但扶持过的贫困户不能重复资金扶持。
(二)扶持对象
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识别认定的农村扶贫对象中确定扶持示范户。示范户要符合四个条件,一是要由农户自愿申请;二是申请扶持的农户要有一定的自有资金;三是要有明确的发展产业;四是有对口帮扶责任人(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
(三)扶持重点
重点扶持能够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符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能够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的高效种植业、规模养殖业、食用菌、农产品加工储运、特色旅游、加工制造等项目,实现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的目标。
(四)扶持内容
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设施补贴、购买种畜(种苗)补贴、生产资料补贴和技术服务费补贴(聘请专家、技术人员)等。
(五)扶持金额
以家庭为单位,示范户每户扶持资金原则上不超过3000元,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比例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用于项目设施建设的补贴资金一律实行先建后补;以行政村为单 位,需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技术服务费补贴控制在3万元以内。
(六)实施方式
以行政村为单位,统一组织实施。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或依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按照村里统一规划要求由农户自主实施。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一定要做到扶持资金落实到户,使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融入当地主导产业,实现到户扶贫项目与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
三、项目申报和评审
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实行逐级申报和评审的办法。2011年各地上报的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以当年的整村推进村为主,集中安排。
(一)基层项目申报
1、上下结合选择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在县市扶贫部门、乡镇政府和包村干部的指导下,村干部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依据当地资源优势,选择适合本村实际的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
2、贫困户自愿申请。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中被确定的扶贫对象,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所在地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
3、进行民主评议。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代表,或由村民小组组织群众民主评议,并对评议后的扶持对象张榜公示。
4、落实帮扶责任人。每个示范户的示范项目都要明确帮扶责任人,并对项目内容、扶持资金、帮扶人员等挂牌明示,连续编号,以便群众监督和督促检查。
5、填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表。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基本情况、当地资源优势和发展制约因素、项目市场前景与产品销售渠道、生产技术及负责人、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预算、参与农户和帮扶责任人、财政资金扶持(补贴)办法、效益目标、项目实施的组织、实施进度安排等。
(二)项目初审、复审及备案
1、项目初审。由所在乡镇政府和县级扶贫、财政部门负责,对于初审合格的项目,分别在村级上报的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表上签署意见并盖章。
2、项目复审。由所在市级扶贫和财政部门负责,必要时可以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考察。对于复审合格的项目,按照项目优先推荐顺序填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汇总表,以市级扶贫办和财政局文件联合报省(附各县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表)。
3、省级备案。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对各市上报的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进行审核备案。
四、项目实施管理和监督
(一)实行规范统一的项目操作规程
先公示,后实施。项目示范户名单,项目内容,资金数量全部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公开,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乡村两级都要建立项目监督小组,负责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
(二)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
按照《河南省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管理办法》(豫财办农„2007‟291号)的有关规定,实行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扶贫项目完工决算后,由村委提出验收申请,县扶贫、财政部门根据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项目工程验收合格后,由村委提出报账申请并附相关凭证,由县扶贫办对其请拨资金的有关凭据进行审核并报县财政局审批后,由县财政部门将财政补贴资金直接支付到相关建设(采购)单位;对于必须直接将扶贫资金补贴给贫困农民的扶贫项目资金,要采取通过金融机构对农户个人发放存折的方式支付,严禁以现金形式将扶贫款直接支付乡村或个人。
(三)统一规范报账资料
所有报账业务都要提交财政扶贫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相关支出类别还需提供以下凭证:
1、群众自建项目报账时需提供乡镇对两项制度衔接项目的验收单,农户与村委签订的项目合同,县级扶贫、财政部门对项目的批复。
2、统一组织项目报账时需提供:(1)基础设施建设类:(县扶贫办与村委及村委与贫困户签订的)项目建设合同书、项目施工单位收款收据、项目建设合同书、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工程预算表、工程竣工决算表、工程验收单、竣工工程移交表、竣工工程管护责任书,如实行项目监理,还应附工程监理报告;(2)发放生产资料类:采购手续、税务发票和支出明细清单(清单应分别列示所购买种子、种苗、畜禽良种等的名称、数量、金额等),发放给贫困农户的发放手续清单和农户签字、验收单。
3、技术服务类:聘请专家、技术人员的劳务费,需附扶贫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专家职称证复印件、工时、标准、专家名单及签字等。扶持农村技术带头人的资金报账比照对贫困户扶持资金报账办法执行。
(四)强化督导检查与考评
各级扶贫和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的督导检查及考核,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强化资金使用检查审计,不断提高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和效益。要通过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五、上报材料要求
项目申报材料,请各省辖市、各有关县(市)扶贫办、财政局联合行文一式五份,于今年六月二十日前上报省扶贫办、省财政厅。
附件:
1、河南省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表
2、河南省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汇总表
3、河南省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表填报说明
4、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工程验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