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收购相关政策摘录
医院收购相关政策摘录
一、医疗机构
《卫生部等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四)主要任务
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索实现医药分开的具体途径,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落实财政补助政策。
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完善政策体系,为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促进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五)实施步骤。
2010年开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的调研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交流和指导培训,适时开展评估工作。不断总结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在全国逐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六)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对部分公立医院,可有计划、按步骤地迁建、整合、转型和改制等,推动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
(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按照医疗服务监管职能与医疗机构举办职能分开的原则,推进政府卫生及其他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院的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十)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原则上按照药事服务成本,并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也可以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十四)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
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要给非公立医院留出足够空间。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
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非公立医院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服务。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非公立医院的监管,引导非公立医院依法经营、加强管理、严格自律、健康发展。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确定公立医院转制的范围、条件、程序和配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院,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公立医院改制方案必须充分征求职工意见。允许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公立医院转制重组。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第四条 国家扶持医疗机构的发展,鼓励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军队的医疗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第九条,单位或者个人设置医疗机构,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方可向有关部门办理其他手续。
第二十二条 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年校验1次;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3年校验1次。校验由原登记机关办理。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三条 医疗机构的类别:
(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
(二)妇幼保健院;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
(五)疗养院;
(六)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
(七)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
(八)村卫生室(所);
(九)急救中心、急救站;
(十)临床检验中心;
(十一)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
(十二)护理院、护理站;
(十三)其他诊疗机构。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定期评价实施情况,并将评价结果按年度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条 医疗机构不分类别、所有制形式、隶属关系、服务对象,其设置必须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第十一条 床位在一百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的设置审批权限的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其他医疗机构的设置,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医疗机构,由政府指定或者任命的拟设医疗机构的筹建负责人申请;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设置医疗机构,由其代表人申请;个人设置医疗机构,由设置人申请;两人以上合伙设置医疗机构,由合伙人共同申请。
第二十九条 因分立或者合并而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因分立或者合并而新设置的医疗机构应当申请设置许可证和执业登记;因合并而终止的医疗机构应当申请注销登记。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所有制形式、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注册资金(资本)、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的,必须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署的《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二)申请变更登记的原因和理由;(三)登记机关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一条 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设置的为内部职工服务的医疗机构向社会开放,必须按照前条规定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三十三条 登记机关在受理变更登记申请后,依据条例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以及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行审核,按照登记程序或者简化程序办理变更登记,并作出核准变更登记或者不予变更登记的决定。
第三十八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每年二月底前,将上年度本行政区域内执业的医疗机构名册逐级上报至卫生部,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名册逐级上报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第六十六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六十八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第六十九条 各级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职责:(一)拟订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工作计划;(二)办理医疗机构监督员的审查、发证、换证;
(三)负责医疗机构登记、校验和有关监督管理工作的统计,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四)负责接待、办理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投诉;(五)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给的其他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城市范围内设置的、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
(一)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二)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三)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四)转诊服务。
(五)康复医疗服务。
(六)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第十条 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并纳入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须经同级政府批准,报当地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立足于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应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第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
第二十三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申请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参加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须在有关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第三十七条 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
《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
第二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
第四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妇幼保健机构的规划和监督管理。
第八条 妇幼保健机构由政府设置,分省、市(地)、县三级。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承担对下级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检查等职责,协助下级机构开展技术服务。设区的市(地)级和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变动应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不得以租赁、买卖等形式改变妇幼保健机构所有权性质,保持妇幼保健机构的稳定。
《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
第三条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是公益性、综合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
第四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乡镇卫生院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镇卫生院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在制订和调整乡镇卫生院设臵规划时,应当为非公立医疗机构留有合理空间。
第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负责办理乡镇卫生院的设臵审批、登记、注册、校验、变更以及注销等事项。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每年2月底前,将上一年度乡镇卫生院名册逐级上报至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三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医疗机构实行价格公示的规定》
第四条 医疗机构对药品价格公示的内容包括: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剂型、规格、计价单位、价格、生产厂家,主要的中药饮片产地等有关情况,并应明示是否为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对实行政府定价的药品,还应公示其最高零售价格及实际销售价格。
第五条 医疗机构对医用材料价格公示的内容包括:医用材料的品名、规格、价格等有关情况。
第六条 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价格公示的内容包括:医疗服务项目名称、项目内涵、除外内容、计价单位、价格、价格管理形式、批准文号、政府指导价及实际执行价格等有关情况。《关于医疗机构冠名红十字(会)的规定》
第三条 医疗机构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并遵守《红十字会法》和红十字会章程,热爱红十字事业,履行红十字义务,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者,可以申请冠名“红十字(会)”:
(一)由红十字会创办(包括历史上创办)的医疗机构;
(二)由红十字会设置的医疗机构;
(三)国内、外红十字会提供资助援建的医疗机构;
(四)历史上与红十字会关系密切或对红十字事业做过特殊贡献的医疗机构等。
第八条 冠名“红十字(会)”的医疗机构不符合有关规定或不履行有关义务的,当地县(市)级以上红十字会可提出取消冠名的意见,报原批准该医疗机构冠名的红十字(会)审核,待审核批复后报中国红十字总会备案,被红十字(会)取消冠名的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到卫生行政部门办理相关变更登记。《医院评审暂行办法》
第三条 各级各类医院均应当遵照本办法参加评审。
第八条 卫生部和卫生部医院评审委员会负责全国医院评审的领导、组织及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第九条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医院评审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的医院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兼任。
第十五条 医院评审周期为4年。
第二十六条 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的内容和项目包括:
(一)各年度出院患者病案首页等诊疗信息;
(二)医院运行、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及合理用药等监测指标;
(三)利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等方法评价医院绩效;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和项目。第二十七条 现场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医院基本标准符合情况;
(二)医院评审标准符合情况;
(三)医院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的情况;
(四)与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五)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第二十八条 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和项目包括:
(一)地方政府开展的医疗机构行风评议结果;
(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或者委托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开展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和项目。
第三十四条 各级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不合格。《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
第二章第九条 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命名。核定医疗机构名称必须符合《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遵循名副其实,名称与类别、诊疗科目相适应等命名基本原则,做到医疗机构命名准确、规范、合理。要规范使用医疗机构通用名称,不得擅自增加、更改;要准确核定医疗机构识别名称,不得核定可能产生歧义或误导患者的医疗机构名称;不得核定利用谐音、形容词等模仿或暗示其他医疗机构的名称;难以判断识别名称或不能把握的,要请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含有“中心”、“总”字样的医疗机构名称必须同时含有行政区划名称或者地名;“人民医院”、“中心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等名称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医疗机构使用。《卫生部关于药品经营机构申办医疗机构有关问题的批复》
一、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六条、第八条规定,设置医疗机构应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等,合理确定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布局、种类、规模和数量。
二、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医疗机构应有独立的执业地点,药品经营场所不得设置诊所或门诊部。
三、原则上,由营利性机构申请设置的医疗机构应该核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一. 医务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七)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支持卫生部等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第十四条内容)《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医师外出会诊是指医师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为其他医疗机构特定的患者开展执业范围内的诊疗活动。医师未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卫生部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
一、医师多点执业是指医师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从事诊疗活动,不包括医师外出会诊。
二、医师多点执业实行分类管理:
(一)医师执行政府指令任务,如卫生支农、支援社区和急救中心(站)、医疗机构对口支援等,由所在医疗机构批准。
(二)多个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整合医疗资源、方便患者就医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目的,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开展横向或纵向医疗合作的,相关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机关备案,医师可以在开展医疗合作的其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备案内容包括医师姓名、执业类别、职称、工作时间和执业地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做好备案医师执业注册信息管理,便于查询和监督。
(三)医师受聘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的,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增加注册的执业地点。
二. 临床试验CRO 《药品管理法》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配制制剂,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给《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无《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不得配制制剂。《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应当标明有效期,到期重新审查发证。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并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配制的制剂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合格的,凭医师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特殊情况下,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销售。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 检查验收制度,验明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购进和使用。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 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
第二篇:医院方面政策
关于民营企业办医院的相关政策的说明
一、发改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医的监管。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
二、国土局方面:
1、招拍挂方式:非公立医院占地,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是允许的。地价评估时考虑医疗基础设施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可以适当降低土地价格。
2、划拨方式:目前全市都已经停止办理民营营利性医院的划拨供地,只有非营利性质的才能享受划拨供地且手续相当复杂(划拨土地不能抵押贷款)。
第三篇:医院政策
沧州市传染病医院
关于实行科室卫生负责制管理的规定
为做好医院环境卫生工作,进一步规范医院卫生管理,医院卫生实行科室负责制管理,各科室对本科工作区域卫生负直接责任,有保洁员清扫卫生的科室,要求负有对保洁员进行管理和考核的责任。医院卫生督导小组在对各科室卫生进行考核时,发现卫生不合格现象,按规定扣科室分数,有保洁员的科室扣保洁员的分数。院领导考核时加扣该科室主要负责人分数和监督科室(总务科)分数。年终考核时,保洁员所扣分数计入责任科室。各科室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2012年医院环境卫生工作,为医务人员和就医患者提供优美、卫生的环境。
为进一步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收费行为,加强退费管理,堵塞经济漏洞,防止医院资金流失,使医院经营活动合法、有序、规范地运行,根据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等有关规定要求,须对退费程序、审批权限、单据要求、退款方法、收款票据处理及核对工作做出明确规定,为此特制定沧州市传染病医院退费管理规定:
一、退费的原则
1.退费必须凭原交费凭证和相关手续办理,凡需退给现金或支票的,均需收款者在收据上签名及收到退费金额。
2.退费时需从计算机中核对收据的真实性及支付形式(现金、支票、记帐),凭证是否与电脑明细相符,核实后收费员和收费负责人均在《病区退费审批单》签字。
3.交支票者退支票(收费处经办人到财务科领取同等金额的支票,交与病人,同时病人登记签字),交现金者退现金,杜绝急诊或住院以转帐支票交预交金以退现金形式退费。4.如只退收据中的部分费用,需按剩余金额给病人新出收据。
二、门诊退费管理规定
1.对各项退费,必须由经治医生提出退费申请,并填写《门诊退费审批单》并注明退费理由,药剂科室或医技检查、治疗科室对需要退费的检查申请单、治疗申请单或处方进行审核并在《门诊退费审批单》上签字,办理门诊退费手续还必须出具原收费收据、处方或检查申请单,收费部门方可办理退费手续。
2.没有取药的患者退药费,找原开处方的医生填写《门诊退费审批单》注明原因,医生和患者在收据和审批单上签字后,到药房确认无取药签字后,再到门诊收费处办理退费手续。原开方医生不在的情况下,到原开方科室(门诊部)办理相关手续。已取药的患者,按《药品管理法》规定不办理退费。
3.对检查、化验、治疗等其它费用,患者找原开申请单的医生填写《门诊退费审批单》并注明原因,医生和患者在收据和审批单上签字,再到相关的检查治疗科室进行微机撤销确费处理并签字后,患者持《门诊退费审批单》和盖有收费章的收费收据、原始医疗项目申请单到门诊收费处窗口办理退费手续。医生不在,可由服务台服务人员代为办理,原始收据和医疗项目申请单作为退费凭证保留。
4.收费人员每日收款结束后,收费员将当天《退费审批单》、退费收据(处方和申请单粘贴收据后面)同当天的收入日报表收费结账,一并交财务科,退款凭证经财务科专人审核后进行账务处理和存档。
三、住院病区退费管理规定
1.病人各项费用必须与病历医嘱相符,对操作员录入错误、药品库存不足、临时取消检查或治疗所造成的退费,做好退费记录并由护士长签字,以备审计督导小组检查。
2.已做过的检查和治疗原则不允许退费,特殊情况需退费时,必须填写《病区退费审批单》,注明原因,经有相关检查科室经办人、科主任、护士长、住院处签字后进行退费处理
3.对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后退费,必须填写“病区退费审批单”,注明原因,有相关检查科室经办人、药剂科经办人、科主任、护士长、住院处签字后进行退费处理。
4.各病区将当天《病区退费审批单》交住院处,住院处汇总当天的《病区退费审批单》及退费收据一并交财务科,有关检查、治疗科室要密切配合、协作,对收费情况进行监督,以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四、收费员误操作或微机故障造成的退费处理规定
1.因收费员错录、错收造成的退费,及时发现的由本收费员办理退费后重出收据手续。将原收据作废,应由门诊负责人和收费员当场核实无误后,在原收据上写明原因并签字,将原始收据作为退费凭证交财务科审核验证。
2.收费过程中因微机出现故障、打印机故障和患者钱不足等情况所造成的退费,收费员填写《门诊退费审批单》并注明原因,交与收费处负责人核实情况签字后当时做退费处理。3.周六、周日或夜间收费时发生差错的,由收费员在原收据上写明原因,并需患者在原始收据上签名加以证明,上班后补办退费手续。
4.如不是当天的费用,由收费处负责人核实签字后,方可授权其他收费人员办理相关退费手续。
五、退费审计管理规定
1.退费审计由财务科专人负责,按照HIS系统退费记录进行逐日逐笔审核,检查票据是否齐全,退费审批手续是否完整并做好每次审核登记。
2.财务科稽核会计要逐笔复核,对退费手续不全和没有退费收据的退费记录要跟踪查询,落实清楚,对私留病人收据,违规退费、不符合退款手续的舞蔽行为视为贪污,应及时向财务负责人和主管院长汇报。3.加强医院票据管理,财务科设专人对票据进行管理,认真做好票据的购入、领用和保管,对购入和领用的时间、名称、起止号码、数量登记清楚并有相关人员签字。做好票据的核销、稽查、归档管理,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自行销毁收款票据。4.各部门严格执行相关条款,医院审计人员对医院退费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从HIS系统调出某一期间的退费记录,查对这些退费记录,是否票据齐全,退费审批手续是否完整。并从医技部门报告系统调出相同期间数据,核对已做的检查,有无退费,防止恶意退款。
六、本规定从公布之日起执行。
工作人员考核奖励办法
为充分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全面发挥考核的激励和鞭策作用,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设立工作人员考核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如下:
一、奖励范围:
在院参加考核工作的在编和聘用人员。
二、奖励原则:
(一)以考核分数为要素,在相同测评类别人员内排序,确定第一名考核奖励数额,其他人员以第一名考核奖励数额为基数,按得分比例计算,即:第一名考核奖励数额÷最高测评分数×本人测评分数÷365×(365-各种休假天数)。第一名考核奖励数额根据考核当年医院经营情况具体确定。
(二)不享受奖金人员不享受工作人员考核奖励。
(三)当年退休人员考核奖励计算方法:全院平均每人每天考核奖励×(在院应工作日-各种休假天数)。
(四)院领导考核奖励计算方法:分管科室中层人员平均每人每天考核奖×(365-各种休假天数)。
护理岗位级别划分及各岗级人员产生办法
经过对护理岗位深入调研,依据不同岗级所需要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风险程度、工作能力、忠诚度、责任心等因素,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对护理岗位能级权重及岗位偏好进行民主测评的基础上,现将护理岗位划分为高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助理、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助理和助理护士五个等级,岗级比例定为1.2:1.0:1.0:0.6:0。
一、为了真正体现岗位和工作能力、风险程度、劳动强度、技术含量等因素的有效结合,真正实现护理岗位的能级对应,决定对全院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岗位能级量化测试,有效期为一年。
二、本测试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自选项目。每位护理人员根据对自己的全面评估,在⑴、⑵项中自己认为可胜任的项目对应栏打“√”,经绩效考核办公室确认后,将做为计分的依据和对岗位、班次安排的参考,最后以服从院方调配为原则。
三、第⑶⑷⑸项为能力测试部分。为了严格测试的公正、公开和公平性,特成立绩效考核测评小组,对每位护理人员进行逐项测评。考核测评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徐会选
副组长:张新党
田立川
组 员:刘亚静 葛凤芹 韩国恩 李春红 倪玉英 辛洪英
王雪梅 姚瑞霞 王庆双 何玉霞
四、评分方法及考核内容:
1.第⑴、⑵项根据个人填报情况,经绩效考核测评小组确认后汇总得分。2.第⑶项由考核测评小组统一拟题,集中考试,按实测考评得分。3.第⑷项技能测试实行现场抽签制,按个人所抽项目实测得分。考核内容包括:女病人留置导尿技术、氧气吸入技术(中心供氧装置)、静脉输液技术、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单人徒手)、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和鼻饲技术。
评分规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均值,即为被测试者最终得分。为公正起见,本次测评实行关联评委回避制度,各科室护士长不参与对本科室护士的测试。
4.第⑸项理论测试由考核测评小组统一出题、集中测试。内容包括: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内科临床护理手册、护理技术操作手册。
五、关于病事假的特别规定。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按以下规定执行:一年内病事假累计31天至90天者,降一级使用;累计超过90天者,直接降为助理护士(本身就是助理护士的,待岗);待岗者,再次上岗需向绩效考核办公室提交书面申请,经培训见习半年,考核合格后方可再次上岗;工伤人员按原规定执行。
六、对测评结果统计排名,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各岗级人员名单。1.经医院绩效考核测评小组测试,总成绩前20名为高级责任护士;
2.对年满40周岁以上、具备主管护师资格和较高临床护理经验,能够指导下级护士工作,责任心较强的临床护士,不愿参与高级责任护士竞聘者,可以向绩效考核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定为高级责任护士助理;
3.理论和技能测试有一项不合格者,定为责任护士助理;
4.对应参加测试的人员,不参加测试者,视同弃权,直接定为助理护士; 5.上述四项所述之外人员为责任护士。
七、政策支持
在遵循医院原一级核算的基础上,院方每月给予每个结核病区2000元的政策支持,融入到本科室护理人员可供分配奖金总额中,做为结核岗位护理人员的“专项岗位风险津贴”。遇有特殊疫情,“专项岗位风险津贴”由绩效考核办公室上报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确定。
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
为激发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确保高技术含量、高风险和高工作量的岗位获得高报酬,真正体现业绩与报酬之间的公正性。根据我院工作要求,结合《护士条例》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有关规定,对护理人员实行能级对应、绩效管理。医院决定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二次考核分配。特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稳定、激励、公平公正、效益的原则,开拓思路,不断创新,结合实际,不断完善。
二、活动范围
全院临床护理人员。
三、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工作氛围,达到改善护理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更好地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护士满意”的工作目标。
四、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主要是认真做好护士的数量和质量分析,摸清护士的基本情况,了解护士的思想现状,预测分析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和遇到的问题,提前进行研究,对重点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2012年1月底完成)
第二阶段,动员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学习有关文件,提高全体护士对考评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了解考评的目的、内容、标准和方法步骤。端正态度,自觉主动地参与考评,为考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2012年2月底之前完成)
第三阶段,调研考察。一是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其他医院先进经验;二是深入科室调查研究,收集真实可靠的有效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制定《护理人员岗位能级说明书及岗位职责》、《护理岗位级别划分及各岗级人员产生办法》、《护理岗位KPI关键性绩效指标评分细则》、《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月度记录量表》、《护理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核算细则》、《护士岗位能级测试量表》、《护理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二次核算发放表》;并对护理岗位中一些KPI关键性绩效指标的量化因素进行民主测评。1.2月29日下午召开全体护理人员会议,对新的考核分配办法的整体思路、涵盖内容和实施步骤、工作流程及控制要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阐述,使大家对新的考核办法有个清楚的了解。同时,进行民主测评。2.3月1日汇总统计民意测评结果,并根据结果确定各项指标权重。3.3月中旬完成外部考察调研工作并写出分析报告。
4.3月底之前根据调研结果及分析报告,结合我院实际完成上述各项细则及量表的修订工作。第四阶段,能级测评。
1.3月12日发放“护士岗位能级测试量表”,3月13日回收量表,并进行统计、确认、分析。2.3月15日-4月30日进行护理文书和技能考核 3.4月12日进行理论知识考试
4.5月10日前完成上述各项工作的汇总、统计、分析、修订和完善工作,初步确定各级护理人员名单,并制定各科室人员优化配置方案,与测评结果一同上报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经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核准后组织实施。
第五阶段,试运行阶段。6-7月为两个月的试运行阶段。各科室按照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最终批准的方案组织实施,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不断修正和完善。
绩效考核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三月九日
读书交流会
各科室:
按照医院2012年工作安排,医院举办读书交流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读书交流活动参与人员:全体干部职工。
二、要求每位员工积极撰写自身学习的感受、体会、心得、感悟等,读书交流材料以科室为单位于2012年8月30日前提交办公室。
三、活动举办时间:初步定于2012年10月。
要求各科室中层干部带头参与活动,并认真组织本科室人员按时提交材料。
沧州市传染病医院
关于印发《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的通知
各科室:
为加强考核工作,客观公正评价工作人员德、能、勤、绩、廉五方面的综合表现,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医院对原有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与完善,现印发给你们。要求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勤奋工作,锐意进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沧州市传染病医院 工作人员考核办法
工作人员考核以德、能、勤、绩、廉为主要考核内容,采取群众测评,中层互评,领导测评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量化打分,最终确定考核结果。
一、分组测评
根据分组,组内人员相互打分。中层干部和组内一般人员各占0.5。1组:肝病一科 2组:肝病二科 3组:肝病三科 4组:肝病四科 5组:肝病五科 6组:肝病六科 7组:结核一科 8组:结核二科 9组:感染综合科 10组:检验科 11组:功能科
12组:放射科、CT室
13组:药剂科、制剂室、供应室 14组:财务科
15组:办公室、党办室、人事科、保卫科、市场经营部、总务科 16组:医务科、护理部、医保科、防保院内感染科、门诊部、器械科
二、中层干部除参加分组测评外,还要参加中层互评,(临床、医技、行政后勤互评)、院领导测评。权重比例:院领导0.4、中层互评0.3、组内测评0.3。
三、院领导目标管理考核
(一)责任科室扣分直接计入科室考核;
(二)责任人扣分直接计入个人考核;
(三)科室主要负责人扣分直接计入个人考核;
(四)监督科室扣分计入科室目标考核,不计入个人考核。
四、日常工作考核计分方法
(一)临床护理人员采取月度绩效考核得分与其他考核指标得分累加的方式计分;
(二)除临床护理人员外,一般人员直接计分;
(三)中层人员计分方法如下: 临床科室主任 1.工作数量
以科室收支结余计分,结余最多者计20分
其他科室主任计分方法:20÷最多结余数×本科结余数 2.工作质量
科室工作质量考核扣分最少的科室主任基础分计15分
科室工作质量考核扣分最少的科室主任计分方法:15-本人扣分 其他科室主任计分方法:最少扣分值/本科室扣分×15-本人扣分 3.药品比例
以科室药费所占比例计算。临床科室护士长 1.工作数量
以科室收支结余计分,结余最多者计5分
其他科室护士长计分方法:5÷最多结余数×本科结余数 2.工作质量
科室工作质量考核扣分最少的科室护士长基础分计30分
科室工作质量考核扣分最少的科室护士长计分方法:30-本人扣分 其他科室护士长计分方法:最少扣分值/本科室扣分×30-本人扣分 医技科室主任 1.工作数量
以科室收支结余增长率计分,结余增长率最多者计5分
其他科室主任计分方法:5÷最多收支结余增长率×本科收支结余增长率 2.工作质量
科室工作质量考核扣分最少的科室主任基础分计30分
科室工作质量考核扣分最少的科室主任计分方法:30-本人扣分 其他科室主任计分方法:最少扣分值/本科室扣分×30-本人扣分 行政后勤科室主任 1.工作数量
以科室量化指标完成情况计分,排名第一者计5分
其他科室主任计分方法:5/最高百分点×本科室百分点 2.工作质量
科室工作质量考核扣分最少的科室主任基础分计30分
科室工作质量考核扣分最少的科室主任计分方法:30-本人扣分 其他科室主任计分方法:最少扣分值/本科室扣分×30-本人扣分
五、最后累计得分即考核分数。
六、以考核分数为要素,在相同测评类别人员内分别予以排序,兼顾科室人员分布,确定优秀、先进人员。
附件:
1.沧州市传染病医院工作人员考核标准 2.各项考核统计内容及责任科室
3.沧州市传染病医院工作人员考核测评票样本
第四篇:医院信息政策4
自2013.9.04—9.10汇集医院相关政策及信息有如下二项事项
2012年-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目变化对比
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获悉:截至2013年7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6.1万个。
据了解,与2012年7月底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减少154个。其中,医院增加134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少1880个(主要原因是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后村卫生室合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284个。在医院方面,全国共有公立医院13420个,民营医院10594个。与2012年7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20个,民营医院增加1369个。
潍坊市出台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2012-2015年)2012年,市卫生局印发《潍坊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
(2012-2015年)》,该规划明确了规划总量、配置机型、配置标准和实施措施等。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严格控制大型医用设备总量,在规划控制数内,除新设医疗机构外,原则上不再新增大型医用设备,更新设备要按照“三优”、“五禁”的原则核定,即:优先安排由政府投资购置、社会慈善事业捐赠的医疗机构,优先安排承担高端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优先支持区域卫生中心。禁止医疗机构负债购置、禁止采取合作形式购置、禁止配置甲类大型设备、禁止基层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禁止超规划配置。《规划》要求,要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成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评审委员会,新增和更新大型设备须提交评委会评审。要完善程序,规范管理,必须做到先审批后购置,严禁先购后批。凡出现先购后报的,一律不予受理。
第五篇:可再生能源电量收购和电价政策执行情况监管报告
可再生能源电量收购和电价政策执行情况监管报
告》(2008年第7号)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监管公告
2008年第7号(总第10号)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能源产业结构向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方向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协调、可持续发展,规范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行为、规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和配额交易行为,维护有关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依据《可再生能源法》、《电力监管条例》和《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电监会25号令)、《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2008年6~11月,电监会组织各派出机构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可再生能源电量收购和电价政策执行情况(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8月)专项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形成本报告,现予公布。
一、基本情况
本次检查涉及全国(除西藏)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576家电力企业。其中,电网企业126家,包括:各区域、省级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36家,省级以下电网企业90家;发电企业约450家,包括: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长江电力、国开投、国华电力、华润电力等中央发电公司所属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和其他地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
本次检查,首先由电监会各派出机构组织全国30个省份的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开展自查。在此基础上,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实地察看等方式对104家电网企业和241家发电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和抽查。自《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逐年增长。据本次检查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为15494万千瓦,占当年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1.6%。其中水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4823、561、108万千瓦,分别占总装机容量的20.64%、0.78%、0.15%。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4825亿千瓦时,占当年全国总发电量的14.8%。其中水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量分别为4714、53.6、42.5亿千瓦时,分别占总发电量的14.4%、0.16%、0.13%。
自2005年底至2007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增加了3631万千瓦,增长了30.6%,其中,水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分别增长了26.3%、444%、429%。两年来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全国发电装机比例下降了1.37个百分点。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了822亿千瓦时,增长了20.6%,其中,水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量分别增长了18.9%、268%、363%。两年来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比例下降了1.23个百分点。
二、监管评价
从检查情况看,《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规章实施以来,可再生能源发电建设步伐逐年加快、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等规章实施后,电网企业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工程建设、上网服务、并网安全运行保障、电量优先调度、电价和附加政策执行、电费全额结算以及信息披露和报送等工作方面有较大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一)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日趋改善
可再生能源一系列法规出台以来,电力企业对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日益重视,依法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意识逐步增强。电网企业比较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制定相应措施和办法,尽可能多地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电网规划及建设工作得到加强
电网企业能够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研究工作,力求电网规划建设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划建设有机结合。例如:上海、江苏、宁夏等省市电力公司积极开展风力发电建设对电网影响等调研工作,形成了研究分析报告;安徽、上海等省市电力公司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了生物质能、太阳能、潮汐能发展的规划编制和研究等工作;辽宁省电力公司完成了风电接入系统规划方案,并报东北电监局备案。
电网企业能够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时建设、改造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电网设施,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的电力送出提供必要的网络条件。东北、华中电网公司以及广东、贵州、辽宁、江苏、安徽、山西、陕西、宁夏等省电力公司抓紧做好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入系统工程建设、调试、验收等工作,较好满足了可再生能源电量送出的需要。福建省电力公司实施了小水电电量上省级电网的战略性改造,安排新建或改造电网项目70项,总投资额达13.86亿元,解决了历史形成的130多万千瓦小水电上网容量受阻问题,提高了水能利用效率,水电送出基本不受限制,小水电业主对此反映良好。
(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全额收购得到切实推进
电网企业能够按照示范文本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配合电力监管机构做好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北京、青海、浙江等省市电力公司通过开辟“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等方式,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并网申请受理、送出工程设计审查、并网协议签订等工作制度,有效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并网工作效率;福建省电力公司专门针对地方中小型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制定了合同管理和并网调度规范等文件;甘肃、宁夏电力公司编制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并网工作流程,积极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并网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电网企业能够执行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相关规定,除不可抗力和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情况外,尽量避免由于电网调度因素导致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出力受限。南方电网公司及广东、广西、重庆等省市电力公司制定了节能发电调度、保证可再生能源全额上网的相关细则和办法。华东区域内各级调度机构在实践中摸索了一套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全额上网的做法:风电、径流式小水电、太阳能、潮汐能根据来风、来水、日照、潮汐情况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机组根据发电原料来料情况调整发电量,在自愿的前提下参与调峰;安排有调节能力的小水电在不弃水的前提下参与调峰。南方电网公司所属各省级及以上调度机构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发电季节性、间歇性特点,优化水火调度,合理编制发电调度计划,积极开拓低谷用电市场,加大省区间余缺调剂力度,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机组的发电利用小时,其中贵州电力调度通信局充分发挥梯级水库调节互补性,根据中短期天气预报,按不弃水或少弃水原则优化水电调度。华东电网公司充分发挥跨流域调节作用,积极组织协调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电力公司,按照计划消纳三峡、葛洲坝等地水电,并通过双边交易消纳四川低谷富余水电。浙江省电力公司合理安排省内火电机组出力,消化周边省份的丰水期水电,有效避免了水能浪费。湖南省电力调度中心根据气候与来水变化实施了较为科学的水电调度方案,甘肃省电力公司通过调整网内其他机组开机方式或出力曲线保证风电最大限度送出,宁夏电力公司将影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检修安排在发电负荷较低时期进行,有效保证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优先上网。
(四)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执行和电费结算情况趋于规范
电网企业能够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和《购售电合同》约定的电费结算流程、计算方法、结算时间、结算方式等,与发电企业及时、足额结算电费。对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尚未审批上网电价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多数电网企业能够先按临时结算电价与电厂结算,待电价批复后进行清算及退补电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补贴、配额交易、可再生能源接网工程的补贴费用标准能够按照《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规范账户管理,按照文件要求参与配额交易。例如:青海省电力公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大大降低了承兑汇票的比例;宁夏电力公司在可再生能源附加配额交易金额尚未到位的情况下,按照国家批复价格由电网企业垫支及时与发电企业结算电费。
(五)可再生能源信息披露和上报逐步规范
电力企业能够真实、完整地记载和保存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相关技术参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上网电量、电费及补贴结算情况等有关资料。部分电网企业能够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将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危及电网安全稳定而未能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情况通知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以各种方式向相关发电企业披露有关信息,并定期报送电力监管机构。例如:华中、西北、南方区域的省级及以上电网企业通过电力交易大厅实时信息平台、每日网厂电话生产例会、电力市场交易信息网站、厂网联席会议等方式定期向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披露有关信息。上海市电力公司、广东电网公司每月定期向电力监管机构报送所属各地市供电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电价和电费结算以及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支和配额交易等情况。甘肃省电力公司及时将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送出受限原因、持续时间以书面或会议通报等形式通知发电企业,同时努力做好调整和改进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规划
部分地区缺乏统一、合理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接入系统项目建设规划,工程项目存在布局不合理和无序建设等问题,风力发电规划与电网调峰调频能力的协调有待加强,不同投资主体的电网企业在电网规划和建设上的协调机制有待完善。例如:内蒙古风电资源富集地区缺乏统一规划,国家审批和地方审批的项目并存(内蒙锡林郭勒盟灰腾梁地区的风电基地分属7个发电集团的8个风电企业,装机容量从1.5万到4.95万千瓦不等),风电接入系统工程难以统一建设,同一区域内送出线路重复建设,既浪费土地资源,又造成电网安全隐患。河北北部地区也存在类似问题。江苏省部分地区生物质能发电规划布局不合理,部分秸秆电厂之间距离较近,秸秆收集半径交叉,造成秸秆收集恶性竞争,抬高了成本。山东省菏泽市已投产2个秸秆发电项目,仍有3个项目在建,根据秸秆数量和质量测算,市内秸秆资源已无法满足需要。广东、广西、海南部分地县小水电建设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建设无序,部分小水电建设手续不齐,建设过程中与电网缺乏必要信息沟通,电网规划建设难以及时配套,部分小水电上网受阻,汛期矛盾较为突出。另外,部分省级政府有关部门未制定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规划,部分省级电网企业未按照要求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电网设施建设规划情况报电力监管机构备案。
(二)部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入系统工程建设管理不够规范
部分电网企业未能按照《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第五条要求建设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接入系统工程,加大了发电企业建设成本。例如:内蒙古西部电网15个风电项目中,仅5个项目的接入电网工程由电网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黑龙江省的风电项目配套接入电网工程基本上由发电企业承担;吉林省电力公司要求白城地区风电企业共同投资建设500千伏变电站;青海黄河公司大通河流域4座水电站与青海省电力公司协商未果,投资约1亿元自建135公里110千伏送出线路;江西省居龙潭、廖坊等两个省调水电厂的接入系统工程全部由发电企业投资建设。
(三)部分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存在“卡脖子”现象
部分电网企业未能及时改造可再生能源发电送出电网设施,造成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受限、电量损失。例如:河北张家口地区风电发展迅速,但由于变电容量较小且电网改造滞后,造成风电出力受限;浙江省泰顺县小水电发展迅速,但泰顺电网与温州电网间只有2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受输送限额的影响,水电企业只能轮流发电,弃水较多;甘肃风电建设较快,电网建设相对滞后,风电送出受阻问题加剧。
(四)部分可再生能源电量收购中依然存在不规范现象
部分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未制定保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全额上网的具体操作规则,在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时,存在通过考核变相减少发电企业上网电量、压低上网电价、强行分摊线损、不按期或不足额支付电费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电网企业与小水电矛盾较为突出。例如:陕西电网企业对小水电发电计划仍然进行考核,造成小水电一定电量损失,变相降低上网电价,且存在延迟、不足额支付电费以及要求小水电承担2%~10%线损等现象;安徽省、浙江省、重庆市、福建省小水电企业反映关口计量表计安装点、产权分界点不规范或线损分摊依据不明,存在线损分摊争议;湖北省电力公司在与清江高坝州电厂结算时,将所谓超过测价电量的上网电量按230元/千千瓦时结算(国家核价为414.5元/千千瓦时);河南省洛阳市宜阳、栾川、嵩县等地供电企业与小水电企业结算时,未执行优惠增值税率(6%),通过采取扣减电量或电费形式将税负转嫁给小水电企业;广西地方县级供电企业与大网之间未建立规范的交易机制,丰水期间小水电弃水情况时有发生。
(五)部分可再生能源发电《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签订需进一步规范
部分电网企业特别是地县级电网企业对《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签订工作不够重视,存在合同过期、丢失,形式和内容与范本相差较大,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甚至无合同调度交易等现象。例如:广西大部分县级供电企业未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并网调度协议;广西兴安县供电公司在协议中出现“电费在第三个月付清”等条款;海南电网公司所属供电企业在与小水电签订的合同中,无功考核标准不符合当地政府部门有关规定;湖北省电力公司在与水电企业签定的合同中仍然规定超过计划的上网电量执行下调后的临时电价;江苏省仍在合同中约定购电量计划;贵州电网公司部分县级供电企业与小水电企业签订的《并网调度协议》中,存在变相扣减电量的条款;山西省电力公司在与风电企业签订的合同中要求其缴纳系统调峰补偿费。
(六)可再生能源相关电力企业信息披露和报送工作有待改进
部分省级电网企业存在披露信息不及时、不全面,未能每月向所在地电力监管机构报送上一月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上网电量、电价、电费结算以及电价附加收支等情况。部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也存在报送信息不主动、质量差等问题。有些省级电网企业未能按照要求将调度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电网设施建设规划报电力监管机构备案,部分电力调度机构未将保证可再生能源电量全额上网的具体操作细则报电力监管机构备案。
(七)可再生能源现行政策、法规、标准需进一步完善
《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配套法规和相关标准,但在执行过程中反映出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2006年1月1日前投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仍执行以前电价规定,部分企业上网电价偏低,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例如安徽芜湖绿洲环保有限公司的上网电价为415元/千千瓦时,接近于脱硫标杆电价。二是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滞后,半年或一年一次的配额交易周期过长,在电价附加存在资金缺口的省份,电网企业无法及时、足额支付本省补贴。三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入工程的补贴标准偏低,电网投资回收期较长,影响电网企业投资建设积极性。四是直接接入配电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其接入系统工程投资主体不够明确,容易引起厂网矛盾。五是生物质能发电缺乏可遵循的行业标准,在合同签订、单位能耗、排放、造价等方面只能参照火电标准,不能反映生物质发电特殊性、更好地维护生物质能发电企业利益。六是某些省市垃圾发电厂垃圾处理费标准偏低,部分垃圾发电得不到足够的成本补偿。七是与可再生能源法规不相符的相关规定尚待清理。
(八)可再生能源电量全额收购受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因素影响
一是受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电源分布结构特性以及用电负荷特性影响,负荷低谷时段,在火电最小开机方式下,可能出现电网无法承受突然增加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的状况,造成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受限。二是风力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大多具有反调节特性,大规模风电机组接入电网,给电网调峰、调频带来困难,加大了电网运行方式安排难度,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例如位于东北电网末端的蒙东等地,大量风电项目建设和集中接入,进一步增加了这些地区的电源外送压力,同时降低了电网稳定水平。三是风电和小水电多分布在偏远且网架相对薄弱地区,用电市场容量有限,调节手段和能力不足,在电量集中送出时,线路、变压器等电网设施经常出现过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供电可靠性。四是目前投产的风电机组大多不能进行有功、无功调节,缺乏低电压穿越等电网安全运行需要的基本功能,也没有功率预测系统,加之一些运行管理水平较低的风电和小水电并入电网,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威胁。
四、整改要求
电力企业要充分认识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相关法规、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力企业要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电价和附加政策
电力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和附加政策,做好电价附加征收、配额交易、电费和补贴结算等工作。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电网企业要按照电监会关于厂网电费结算的规定,签订《购售电合同》,不得自行变更上网电价,也不得通过变相改变上网电量、强行分摊线损等方式变相降低上网电价,要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批复的上网电价和《购售电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进行电费结算,不得擅自变更补贴标准,要按照国家批复的补贴标准及时进行补贴支付。电网企业要按照附加征收标准做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征收工作,要继续做好账户管理工作,按照批复的附加调配方案及时进行配额交易,完成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调配工作。
(二)电网企业要进一步做好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各项工作
电网企业要加强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间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相关联系机制。调度机构要制定科学合理、确保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的发电调度计划,制定有关调度操作规则,及时报电力监管机构备案。电网企业应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预测的准确性,优化各类机组负荷分配,合理安排设备检修,防止风力发电出力受限,尽量避免丰水期水电弃水。电网企业要尽快研究解决水电密集度较高地区在丰水期水电电量跨省(区)外送问题。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网损要严格按产权分界点界定,对于产权不明晰的部分,应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确定。电网企业特别是地、县供电企业要按照电监会《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电费结算暂行办法》以及《电网运行规则》等要求,参照有关示范文本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协商签订并严格执行《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规范并网及电费结算等行为。电网企业要抓紧研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应由电网企业负责运行和管理的可再生能源送出工程要尽快收购其资产并承担相应运行和维护职责。
(三)电网企业要科学规划电网,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电网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
电网企业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网规划,提出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电网设施建设规划、电网建设方案以及加强电网管理的意见;结合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对电网结构特性的分析,不断优化和完善电网结构,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上网发电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网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网架建设,切实做好可再生能源配套电网设施的建设维护工作,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并网安全性评价和新机组进入商业化运行工作,保证可再生能源项目及时上网发电。
(四)电力企业要加强信息披露和报送工作
电网企业应不断完善可再生能源相关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加强与发电企业沟通,及时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量、电价情况及未能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持续时间、估计电量、具体原因和改进措施等情况书面通知发电企业;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相关信息报送和备案制度,定期将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可再生能源配套电网规划及其滚动规划报监管机构备案;制定保证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上网的具体操作规则,并报电力监管机构备案。各省级电网企业要定期汇总所属各级电力调度机构直调可再生能源发电未能全额上网的情况、原因、改进措施等情况并报电力监管机构。省级电网企业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要于每月20日前向所在地电力监管机构报送上一月度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量、上网电价和电费结算情况,省级电网企业应当同时报送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支情况和配额交易情况。
(五)进一步做好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电网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技术指导,消除设备安全隐患。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要加强水情、风情等预测工作,及时提出发电计划申请,协调设备检修管理,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并网技术要求,严格遵守调度命令,配备必要的保护装置、自动化装置及通信装置,提高负荷预测及生产管理水平。
五、监管建议
(一)加强统一、科学规划,促进可再生能源协调、有序发展
应根据国家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做好各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与计划,制定同步、协调、可持续的可再生能源电源和电网发展规划,以更好满足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应充分发挥区域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上的优势,在编制省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时,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项目在一定时期的建设容量限制,科学布置可再生能源电源点。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审批体制,使可再生能源发电开发利用规范化,布局合理化,避免无序开发。
(二)进一步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价格、财税政策 全面分析总结近年来促进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发展的有关价格、税收和财政政策,巩固成果,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实现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进一步研究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对同一地区同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尽可能明确同等水平的价格,生物质能发电价格应根据近两年来物价水平变化情况适当提高,研究完善小水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进一步研究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和接入工程的补贴政策,改变现有补贴方式,确定统一的投资回收期,在回收期既定的情况下,制定接网费补贴标准;研究出台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和电费、补贴结算的税收优惠政策,明确减免比例和额度,大力扶持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秸秆和垃圾焚烧发电等产业的发展;研究出台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贴息政策,减少企业的财务费用;根据各地实际,分省、区出台垃圾补贴标准,适当提高垃圾补贴收入;研究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配额交易平台,按月度开展可再生能源附加收入的配额交易,加快附加补贴的支付。此外,对于2006年以前批准建设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以及小水电的接入工程,也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适当解决其电价和补贴问题,减轻电力企业的经营压力。
(三)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相关技术研究
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引导有关电力机构做好可再生能源相关运行技术研究工作:一是结合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深入研究电网内电源布局、网架结构以及不同电力系统可接纳可再生能源类型与规模问题,发挥资源在更大范围利用的优势;二是加强风电、小水电等季节性、间歇性较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之间关系等研究工作,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同时,尽可能保证可再生能源电量全额收购;三是研究编制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电网的相关技术导则,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系统及其继电保护、自动化、通信和能量计量装置等技术标准;四是引进国外先进风电运行经验和技术,加强对风能参数的预测工作,研究建立风能参数测评系统,研究解决风电场输出功率稳定和无功补偿问题,不断提高风电在电网中的运行水平;五是不断提高风电机组及风电场整体测试技术,研究风电场接入电网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分析评价技术,逐步建立风电场接入电网测试、评价和许可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相关规则规范的研究 研究制定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辅助政策,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一是研究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关标准;二是研究大规模风电场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提出在电网低谷时段对风电采取限制收购措施的有关规定;三是研究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配套电网工程建设,提出明确的电网投资建设主体,理清产权分界点和计量点,规范联网小水电的线损分摊办法;四是针对联网小水电倒送电量和力率考核问题,研究修订新的管理办法,解决当前各地混乱无序现象,促进小水电协调、可持续发展;五是加强电网输配电成本监管,科学核定电网建设成本,推进电网建设和改造工作,解决输电瓶颈问题;六是开展地方电网与主网间购售电价差异调研,逐步规范网间交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