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夏农村信用社新闻:宁夏农合机构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宁夏农村信用社新闻:宁夏农合机构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导读】宁夏农村信用社考试交流群:252657527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宁夏银监局的政策引领和监管指导下,黄河农村商业银行认真履行行业职责,以控风险、强服务、重指导为抓手,指导监督县市联社(农商...宁夏农村信用社考试交流群:252657527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宁夏银监局的政策引领和监管指导下,黄河农村商业银行认真履行行业职责,以“控风险、强服务、重指导”为抓手,指导监督县市联社(农商行)在确保法人主体不变和自主独立依法经营的前提下,切实履行风险防控第一责任,为其提供人员培训、IT服务、产品支持、资金结算等服务,有力推进了县市联社(农商行)各项业务依法合规经营和稳健发展。
一、完善持股管理模式,提升县市联社(农商行)公司治理水平
黄河农商行以资本为纽带,积极履行对全区19家县市联社(农商行)的管理职能。一是委派董(理)事参与风险管理决策。作为县市联社(农商行)第一大股东,向各机构提名并派出副行长、部门负责人担任董(理)事,参与其董(理)事会决策,有效传导持续审慎健康发展的经营理念。二是强化对县市联社(农商行)的分类管理。按照中国银监会关于《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及县(市)联社监管工作意见》的批复,分类实施股权管理模式。三是对重要会议提案进行合规性审核。依据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对县市联社(农商行)董(理)事会、股东(社员)代表大会会议提案进行会前审核,确保其内容合规、程序合法,指导县市联社(农商行)规范公司治理。四是加强日常业务风险监测。按照业务条线,定期对各机构业务经营风险进行监测分析,对发现新增大额不良贷款、业务违规、交易异常等重要风险问题,及时提示经营风险,督促整改。五是不断完善绩效评价办法。2014年下发了《黄河农商行被投资机构综合经营目标考核实施办法》,设置经营效益、资产质量、结构调整、服务发展和内部管理五大项指标,引导各机构在保质增效的同时,坚决守住风险底线,夯实稳健发展基础。
二、规范信贷管理,提升县市联社(农商行)信用风险防控水平
针对部分县市联社(农商行)保证担保贷款占比高、跨机构授信等现象,黄河农商行积极履行职责,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投资机构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信贷工作的通知》等8个指导性文件,对贷款投向、担保方式、集团客户统一授信、表外业务以及不良贷款管理等进行了有效规范。一是严格控制跨机构多头授信。按照授信主体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统一的原则,建设推广评级授信系统,对客户生产经营、发展前景、技术水平等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确定客户评级、授信和贷款利率,加强对集团关联客户授信的管理,切实防控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和过度担保风险。二是加强贷款担保管理。下发《关于加强贷款担保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贷款抵押担保管理,严格贷款保证担保管理,化解担保链(圈)风险。三是加强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业务管理。根据宁夏银监局要求,下发《关更多公务员试信息请点击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wt.mc_id=bk9894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于加强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机构将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敞口额度与实收资本金之比控制在2.5倍以内,要求各机构新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不得出现垫款。四是加强集团性关联客户管理。下发《关于加强集团性关联客户信贷管理的意见》,建立完善集团性关联客户主办行(社)管理制和联席会议制,加强日常信贷业务中的调查、审查、审批等环节的管理。
三、强化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县市联社(农商行)操作风险防控水平
从2009年11月第二代核心系统上线以来,黄河农商行陆续建成了70个系统,现有系统已经覆盖了大部分业务运作及管理要求,全区农合机构资金汇划、财务审批、信贷审批全部实现科技化。2012年以来,在各县市联社(农商行)全面推广应用事中风险预警系统后,风险防范实现了由“人防”向“机防”的转变。今年6月份,审计系统顺利上线,可实现通过定制化的模型规则,深度分析被投资机构业务数据,具备风险识别、分析和监控管理等手段,实现了非现场审计、现场审计、内控评价等功能为一体。
四、指导开展压力测试,提升县市联社(农商行)流动性风险防控水平
黄河农商行运用IT技术实现流动性风险系统管理和实时预警,对流动性风险进行持续计量和监控,确保及时满足季节性、周期性、趋势性的流动性需求。定期对各县市联社(农商行)资金头寸和流动性风险进行监测。下发了《关于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石嘴山地区三家农合机构每半月开展一次流动性压力测试,并及时报告压力测试情况。
五、加强案件防控治理,提升县市联社(农商行)案件风险防控水平
组织成立了黄河农商行和县市联社两级案件防控领导小组,确定了以黄河农商行董事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案件防控治理责任主体,由其分别与行长、监事长以及各县市联社(农商行)理(董)事长签订了案件防控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书,把案件防控责任明确到部门、岗位和个人,建立了从部署落实到监督追究的案件防控立体网络。严格落实对各县市联社(农商行)核心高管人员的离任审计,组织对机构业务开展专项检查,对问题督导落实整改。2008年以来,全区农合机构连续实现无案件的防控目标。
截至2014年6月末,全区农合机构存款余额834亿元,是2008年末的4.1倍;各项贷款余额678亿元,是2008年末的3.3倍,其中涉农贷款余额461亿元,是2008年末的3倍;不良贷款率3.73%,较2008年末下降7.27个百分点。2013年全区农合机构净利润22.8亿元,是2008年的4.4倍。
更多公务员试信息请点击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wt.mc_id=bk9894
第二篇:宁夏电力公司提升农电工作信息化水平
宁夏电力公司提升农电工作信息化水平
2011-10-2010:35中国信息产业网官方微博
10月17日,经过三方专家从系统架构、功能开发、技术路线、第三方评估、项目建设管理等全方位检验后,“SG186”工程宁夏农电业务应用系统项目通过验收,即将为宁夏农电工作全面实现信息化提供“服务”。
宁夏公司是国网公司第一批“SG186”工程农电业务应用建设单位。该项目在“SG186”工程统一规划下,通过对农电数据标准、信息化建设规范以及公司农电管理模式的研究,建设以机会任务管理为重点、业务流程管控为核心的农电全业务管理系统,将有效解决当前农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宁夏电力公司农电信息化水平。该系统功能包括生产管理、安全管理、供电所标准化管理、农电工管理、维管费管理、供电所物资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等部分,具有以工作任务为重点的农电全业务系统、四级农电全业务流程管理、实现与ERP集成、农电标准化作业管理四大特点,实现了对农电业务的“三全四化”管理。
该项目自2008年7月在公司启动,2009年9月完成公司试点县供电企业上线工作。经过一年的上线试运行,截止2011年10月,系统应用范围已经覆盖全区6个地市、24个县级供电局及219个供电所,总计用户数3600多人。
项目的成功验收和系统的推广应用,标志着宁夏农电业务应用系统达到了国网公司 “SG186”工程的系统功能要求、满足了宁夏农电业务的工作需求、实现了宁夏电力公司农电核心业务全面信息化。
第三篇:六大因素制约农合机构数据质量提升
六大因素制约农合机构数据质量提升
近期,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对辖区农村合作机构贯彻落实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六大因素制约农合机构数据质量提升。一、六大制约因素
(一)高管层经营理念粗放。农合机构高管层普遍对数据质量重要性认识不足,经营管理中存在“重指标数据,轻数据质量提升”的粗放经营理念。突出表现为高管层没有将数据质量管理的总体规划、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纳入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特别是《良好标准》实施后,对此项工作讨论研究较少,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没有从制度、组织、人员等方面进行安排布置,导致监管统计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人员不充足、投入不到位,直接制约着数据质量的提升。
(二)统计制度不健全。农合机构在监管统计方面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内容宽泛、原则粗放、可操作性差,更新完善不及时等问题,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导致内部职能部门在日常报表数据采集、汇总、上报中的职责分工不清,报表质量的内部制约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无据可依,数据质量缺少制度保证,影响数据质量的提升。
(三)数据标准体系缺失。目前,农合机构数据标准化工作正处于推动和实施阶段,现有的数据平台可以实现数据的汇总和存储,但没有统一的数据规范和数据标准以及信息标准化规划,系统之间不能实现有效数据对接,基础系统可扩展性较差,各个 1 系统间共享程度较低,未来扩展空间及接口相对较少,对新业务、新产品和监管新要求的支持存在欠缺,无法实现数据按主题分类和清洗转换,难以保证各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指标口径的统一。同时,由于当前数据自动化采集率较低,信贷系统与客户系统、票据系统与核心系统、资金系统与核心系统之间均存在跨系统的数据信息不一致问题。
(四)科技保障水平低。农合机构科技化水平普遍较低,现行的会计综合核算及信贷管理系统功能滞后,对监管统计报表各项数据的提取、汇总、生成、校验方面普遍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的现实,在使用中不能充分满足监管统计需要。特别是“803”自动取数系统不能实现跨期校验,且部分报表不能实现外部信息导入功能,在统计报表升级变更时,“803”自动取数系统复杂的校验关系不能及时得到技术支持,严重制约数据质量的提升。据统计,目前在农合机构向有关部门所报送的120张统计报表中,自动采集率只达到30%。
(五)统计团队基础薄弱。当前农合机构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各行、社普遍没有设立单独的统计部门,多数机构统计业务归并到业务管理部。由于没有独立的统计部门,统计团队建设相对较为薄弱,普遍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统计人员配备不足,人员流动快,现有人员只能应付日常统计工作,特别是基层单位统计人员均为兼职人员,不能较好的保证统计工作质量;二是没有专门针对非现场监管统计报表进行系统的培训,致使专、兼职统计人员对监管统计指标理解不透,缺乏逻辑性校验关系知识等,从 2 而影响数据质量;三是没有制定明确的统计岗位薪酬水平或激励机制,不能为监管统计人员职业成长创造良好的通道。
(六)监督制约机制缺位。一是没有建立对覆盖全科目各相关业务部门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的绩效考核、评价和通报机制,对于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未能予以通报,没有形成良好的约束激励机制促进数据质量的提升。二是归口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偏重统计数据的采集,对监管统计数据日常监控、数据源质量、监督检查方面的管理还比较欠缺。三是内部合规部门对监管统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的针对性检查很少,造成监管统计工作常期处于监督肓区。
二、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对数据质量重要性认识。高管层要切实转变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对监管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数据质量管理战略规划和目标,完善机制和流程,有效落实各环节责任,从根本上转变过去“重各项指标完成,轻统计分析运用”的理念,改变“有人做,没人管”或“有人管,没制度”的现象,为数据质量的提升提供内在动力。
(二)修订完善统计制度。各机构应在全面排查自身统计管理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根据银监会《良好标准》要求,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对现行统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完善,增强归口管理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的横向和条线数据质量管控体制和机制建设,确保制度先行于业务发展,用制度规范统计行为,确保数据质量不断提升。
(三)强化统计基础建设。各机构应成立独立的统计部门,足额配备统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统计人员微机操作、政策理论、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培训, 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为数据质量上台阶奠定人才基础。
(四)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各项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的准确填报离不开科技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支持。各机构应加大科技资金、人员投入,不断升级改造现行的会计综合核算及信贷管理系统,提高报表指标自动化提取率,实现表内、表间校验和预警提示等功能,在业务属性和技术属性层面上实现信息标准化,为数据质量上台阶提供技术支特。
(五)加大数据质量检查力度。各机构应加快建立数据采集、编制、加工、报送的全流程管理和日常监控机制,切实履行业务条线数据源信息复核责任,确保数据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建立全面、有效的数据质量管理考核体系,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考核评价职能,确保其对分支机构和相关业务部门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
第四篇: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农网智能化水平(蓬莱公司典型发言)
依靠科技进步 实现创新发展 全面提升农网智能化水平
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和烟台供电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蓬莱市供电公司深入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两个转变”,以提升农网智能化水平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坚强可靠的新型农网,以科技进步带动了企业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2009年,公司完成购电量13.18亿千瓦时,综合线损率完成4.63%,供电可靠率完成99.913%,综合电压合格率完成99.4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科技进步先进县供电企业标准要求。2009年,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农网科技进步现场会的典型参观现场,公司的科技进步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下面,把我公司科技进步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大投入,打造坚强电网
“十一五”期间,蓬莱电网累计投资3.24亿元,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和改造110千伏线路2条,35千伏线路4条。科技进步累计投入资金8992万元,完成 农网科技项目38项,为提升农网智能化水平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强的基础。目前,蓬莱境内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10座,35千伏变电站12座,变电总容量780.4兆伏安。所有变电站均实现了“五遥”功能,做到了无人值班;实现了双电源供电,双主变运行,备用电源自动投切,满足N-1运行要求;主变有载调压率、节能型主变及配电变压器比率、变电站微机保护率、10千伏及以上开关无油化率均达到100%,城区10千伏线路绝缘化率达到76.58%。主网通过市内的220千伏汤邱站、220千伏沈余站、110千伏北福线、110千伏虎燕线和东海热电厂5处电源点,11条110千伏线路向蓬莱电网供电。蓬莱电网形成了以220千伏为龙头,110千伏为骨干,10千伏环网供电的电网格局,建成了设备先进、安全可靠、节能高效、调度灵活的县域电网。
二、推广应用“四新”技术,不断提升农网科技含量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部署,我们认真研究国网公司“农网科技进步支撑框架”内容,注重与自身需求的结合,加大农网“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一)配网自动化实现大范围实用。蓬莱配网自动化建设始于1996年,累计投资达2.68亿元,全市121条10千伏线路已有98条实现配电自动化,占总数的80.9%,城区 10千伏主干线路全部实现配网自动化。配网自动化建设从城区到郊区,从乡镇到农村,在县级供电企业率先实现了配网自动化的大范围实 用。在主干线路加装分段负荷开关,分支线路安装具备一次重合闸功能的真空断路器;通过广泛使用具有备自投功能的环网柜和主站DA软件,在电网故障时可自动实现网络重构。配网自动化系统实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故障点快速定位、缩小停电范围并及时恢复非故障区电力供应等功能不断完善,促进了供电可靠性的持续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广泛开展带电作业,2009年实施带电作业374次,提高供电可靠率0.032个百分点。开展了状态检修试点工作,对110千伏主变、开关进行状态评估,在保证检修质量的同时,减少了重复停电次数。全市城镇、农村线路中压用户供电可靠率从2001年的99.890%、99.741%提高到目前的99.981%、99.880%。公司配网建设管理经验得到国网公司认可,参与了国网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典型应用模式》、《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典型设计规范》两个企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
(二)开展了全网电压无功优化试点建设。与中国电科院合作,开发应用全网电压无功优化及管理系统,实现了区域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变电站无功自动投切装置安装率、投运率均达到100%,全面改善和提高了电压质量。目前,变电站各电压等级母线及10千伏线路功率因数均达到0.98以上。
(三)电网运行实现实时监控。公司所属的变电站全部安装投运了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建成了第三代调配一体化主站系统,在实现“五遥”功能的基础上,拓展了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配网故障自动判断、自动隔离等高级应用功能,电网调度 更加科学、灵活,配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安装投运了变电站图像监控和综合事故预警系统,实现了变电站的实时监控和事故的超前预防。开发应用了分布式光纤测温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高压开关柜各开关节点的运行温度,做到事故隐患的主动控制和事前控制。
(四)农村用电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低压台区,采用非晶态合金变压器、线路全绝缘化、分区分片供电设计,推广应用集配变远程监测、故障远程监控、远程集中抄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低压多功能综合配电柜,提高了电网智能化水平,降低了运行维护费用。目前,全市已建成新农村电气化镇8个,新农村电气化村164个。
三、依托SG186一体化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我们以“SG186”工程农电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农电“SG186”工程试点推广单位,我们严格贯彻集团公司“四统一”的工作原则,逐步构筑由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企业门户五个部分组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完成了OA、安全生产管理、地理信息、营销技术支持、调度自动化等主要业务系统的应用集成。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建成了覆盖所有部门、车间以及供电所的光纤通讯网络,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桌面”,保证了省、市、县三级数据交互及时、畅通。2009年,为确保电网信息系统安全,满足新的供电业务需求,我 们投资195.4万元,在全省率先建设了带宽60兆的无线专网,信号覆盖了全市95%的区域。网络支持固定、便携以及全移动模式下的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传输速率和安全性有了质的飞跃。光纤通信和无线专网的建成,为电网运行和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通讯保障。
二是集中整合变电站能量采集系统、大客户专变用电管理系统、公用配变监测系统和小区低压集中抄表系统,通过无线专网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实现了用电信息统一采集、管理和数据共享,全面提升了营销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目前,负荷监控终端安装率达到85.35%,可监控负荷占全市用电总负荷的91.3%。
三是通过95598客户服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调配自动化系统的联网和互动,实现了报修客户的快速定位,准确掌握客户及电网运行的相关信息,提高了服务效率。以无线专网提供技术支持的应急通信系统可在应急指挥中心、客户服务调度中心及工作现场实现语音、视频的实时互动传输,提高了电力应急抢险的反应速度和安全管理水平。
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奠定基础
我们坚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通过与高校合作以及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方式,加大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公司现有职工457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5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职工266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58.2%。通过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 不断提高,公司先后有6人被集团公司评为112优秀人才。积极鼓励员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2009年,公司有两项QC成果获得烟台供电公司三等奖。“光纤及GPRS在电力通讯中的应用”、“两种配网模式可靠性研究”获得烟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FTU与环网柜电源备自投应用”获得烟台市青年创新创效成果一等奖。“蓬莱电网新型配网自动化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年共有20篇论文在国家公开发行的行业刊物上发表。
加快科技进步,实现创新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线专网建成后,减少了光缆投资300多万元,每年节约公网租赁费100多万元。配网自动化的大范围实用,使城镇和农村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分别由2001年的9.64小时和22.78小时,下降到2009年的1.66小时和10.51小时。通过无功优化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电能质量,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已经成为蓬莱市招商引资的一大特色。2009年,公司实现利税581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24.05万元。不仅首批跨入全国一流县供电企业行列,还先后荣获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农电技术进步示范单位、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示范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同业对标综合管理标杆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10年在全市行风测评中荣获第一名。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们在科技进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差距。我们决心以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县供电企业 为契机,按照此次会议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进行深入地再组织,再发动,以更大的魄力,更强的措施,把科技进步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为全面提升农网智能化水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