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3 18:4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

第一篇:关于印发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

辽 宁 省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 会

文件

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辽发改财金〔2008〕898号

关于印发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

(2008年-2012年)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打造“诚信辽宁”,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我们编制了《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2008年-2012年)》,现印发给你们,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专项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实施,整体推进。

二零零八年十月七日

主题词:印发 信用 规划 通知 抄送:省内各信用服务机构 省发展改革委财金处拟文

2008年10月9日印发 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

(2008年-2012年)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6现代社会信用体系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它以有关的信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专业机构为主体,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加快建立我省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全省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启动民间资本的步伐;有利于改善金融生态坏境,促进企业发展,扩大社会消费,防范金融风险;更有利于打造“诚信辽宁”形象,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也有利于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秩序,培育新的信用文化,改善当前信用秩序,维护经济健康发展。对加快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国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文件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辽政发[2005]2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专项策划。

一、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回顾

1、诚信辽宁建设成为我省的战略性举措

辽宁省委、省政府对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工作高度重视。2005年,《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实施意见》(辽委发[2005]22号),提出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8月22日,省政府下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辽政发[2005]21号),明确了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同时,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由50个部门组成的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2006年,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为重点,塑造诚信辽宁”的战略部署。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整个信用资源,逐步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和企业信用奖惩机制,及时公布企业信用情况,使企业因守信而受益、因失信而受损,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努力打造‘诚信辽宁’”。

2、行业信用建设发展状况

全省的信用信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从整体上看,信用信息的归集与整理在各部门内部都已具雏形,并正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尤其以银行、工商、税务、公安、海关部门内部的信息系统最为 3 完善,充分体现了“金信”、“金税”、“金盾”、“金关”工程建设的优成果。但各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开放程度较低,部门间难以实现信息数据的有效共享。

3、征信体系逐步完善,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实施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2005年,我省启动了省级征信平台----辽宁省信用信息数据交换中心项目建设,目前,信用数据交换平台已经开始运行,具备信用征集、信用整合、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披露等多项服务功能。截止2008年6月底,系统入库设计198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9528户民政注册机构。征信平台已采集工商、税务、质监、民政、劳动、建设、海关、法院、环保、科技、教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中小企业、安监、财政、司法、人事、发改、交通等行业信用信息,数据通过比对和匹配,形成有效信用资源,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信用数据和相关服务。

各地区、各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日趋完善、省工商部门已建立全省范围内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发布了《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公布管理办法》,建立了系统内部四级联网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59万户企业、139万个体工商户的基本信用信息记录;省地税局形成系统内部四级联网的67.8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涉税信息;省国税局形成了系统内部四级联网的40万户企业和个体纳税人的涉税信息;省质 监局形成全省80万户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和户规模以上企业的基本信息数据;省建社厅形成涉及6000户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企业信用信息;沈阳海关,大连海关形成全省3.3万户进出口企业的信用信息;省科技厅形成全省1200多家独立科研机构、1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信息;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形成全省580户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1万多户药品和医疗期器械经营企业的信用信息;省中小企业厅形成11万件左右舍弃信用案件信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建立了全国信贷征信中心,企业信贷登记系统形成辽宁省45万户(贷款企业27万户)信息记录,设计企业贷款余额8570亿元。

个人信用信息整合取成效显著。省劳动厅形成14万用户企业900万职工个人的养老保险信息;省建设厅形成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400万人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贷款信息;省人事厅形成全省25万公务员、120万专业技术人员、1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1.2万中介机构执业人员档案信息,每年形成370万人次人才信息;省公安厅形成了全省4231万人口户籍基础数据,400万车辆、500万驾驶员信用信息;省财政厅形成全省40万会计从业人员、3600名注册会计师、400个会计事务机构的信用信息;省教育厅形成全省80万在校学生的信用信息记录;省司法厅形成全省4300家基层法律机构、278家法律鉴定机构、500多个律师事务所、5500名律师和900个公证员的信用信息;交通厅形成20多万运输业户、100万承运人员的信用信息;人民银行总行征信中 心个人征信系统形成我省2165万人户信息和605万个信贷信用信息,设计个人贷款余额1000亿元。

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启动。鞍山市作为我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试点城市,由市政府成立诚心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诚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信用信息管理中心、信息操作员四级组织体系;颁布了《鞍山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鞍山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和《鞍山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集目录》;已经实现对16个政府职能部门近4万用户企业信息数据征集,开展了全是企业信用评价活动。沈阳、锦州、盘锦、丹东等市也已开始启动征信体系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其他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前期工作陆续开展。

4、信用服务市场开始形成

全省信用服务行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信用服务市场需求不足,信用服务产品存在空缺,信用服务亟需规范。

目前,全省信用评估机构十余家,信用产品服务于2500家(次)企业,年均销售收入1000万元左右。我省形成了以政府出资本为主体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市场自发形成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截止2007年,全省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已达155家,从业人员近千人,担保资本金87.4亿元,累计提供了400多亿元的融资担 6 保服务。一个以政府出资担保机构主题,各类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的“一体两翼”的全省信用担保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5、信用法律法规建设开始起步

目前,全国尚未出台有关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所涉及内容散见于相关民法商法中。200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这是国家出台的首部信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从2005年起,省法制办、省发展改革委开始着手制定《辽宁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方法》、《辽宁省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2008年7月,省政府第220号令颁布《辽宁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作为我省首部信用规章,保障了全省信用体系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辽宁省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已进入省政府立法程序。

(二)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1、信用认识不足,缺乏社会诚信基础

由于特殊的历史进程,信用文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关系、信用关系和信用意识在全社会没有充分形成,社会整体的信用意识水平较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业伦理约束尚待加强。守信者得不到有效的激励,失信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社会诚信基础缺乏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2行业信用建设发展不均衡

随着全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省各级部门和行业信息化建设为行业信用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部分部门实现了本系统联网运营,基本实现了信息共享和政务协同。但有些部门或行为的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人力和物力投入有限,信息整合整体推进速度不快,不能完全满足信用信息征集、整合、更新和应用工作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3、市场供求双重不足,缺乏规范管理

社会、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信用产品的需求已经开始不断增长,但目前信用产品的最大需求为金融机构。主动申请信用评级的企业较少,评级约束力弱,难以直接给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信用服务市场一方面中介机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不抢,亟待政府培育,另一方面中介组织缺乏监管,市场混乱,信用评级欺诈时有发生,有待于政府规范管理。

二、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而紧迫战略任务,要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积极试点,稳步推进。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建立起包括观念、制度、机构在内的全社会的信用体系。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社会诚信环境,确立信用秩序,构建信用文化,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法治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建立信贷征信机构与社会征信机构并存,服务格局特点、市场公平竞争、多层次的征信体系。改善信用环境,全面提高信用社会化水平,实现“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逐步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内控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全省社会信用体系。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省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塑造“诚信辽宁”形象,到2012年,逐步构建“一个保障、两个平台、三大体系”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即建立健全信用法规、信用制度和信用标准,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法规保障;建立信用基础平台,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服务与应用的技术支撑;建立信用监管平台,为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息查询、信用公示、信用管理等提供规范的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形成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使偷逃税款、恶意合同违约、拖欠债务、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行为的社会联防和制约惩戒机制初步完善,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使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企业 的信用管理水平和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使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基本确立

三、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为重点,塑造诚信辽宁,明确长远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工作重点,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对应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2、政府推动,培育市场

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协调各方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信用产品开发、流通、使用和信用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改善外部环境,促进竞争和创新。

3、完善法规、严格监管

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框架内,发挥法制对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引导、规范、调整和保障的作用,完善地方信用立法,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责任,依法规范信用服务行为和市场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实施步骤

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分阶段、有步骤的稳步推进。第一步:完善行业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

2008年,充分发挥行业和部门积极性,引导和推进部门和行业加 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各部门、各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形成行业信用信息记录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记录,提高监管水平,建成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基础平台,为信息的整合和共享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第二步:推动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机制 2009年,按照国务院17号文件的要求,在进一步完善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的同时,建成全省以组织机构代码和身份证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体制---辽宁省信用数据交换中心,并与全国其他省市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品显著提高;信用法律法规、信用制度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基本形成;信用管理服务行业,信用交易和信用消费水平的较大的发展;塑造“诚信辽宁”形象,改善全省投资环境,以信用体系推动经济发展。第三步:规范市场,实现信用服务领域多元化

2010—2011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机构,实现政府特许的、具有专业资质的各类信用机构从事信用调查、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等信用信息增值服务。进一步放开私营信用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鼓励良性竞争,实现信用服务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加快培育信用业市场,信用交易规模快速扩张,提高全省企业国内外融资能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全省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第四步:市场发展,初步建设全省社会信用体系 2012年,实现社会信用信息依法开发,在技术与标准上与国际接轨,政府建立的征信机构以信用服务机构可以依法进行增资扩股引入新的投资者。社会信用组织将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私营机构可进入各个层面的信用服务领域。信用主管部门承担规范市场秩序,监督信用中介机构的运营,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健康、有序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三、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的重点任务

综合国际信用体系建设中通用的公共征信系统和社会征信系统两种模式的各自优势、吸取国内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根据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际,力争经过五年时间的努力,使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初步建成,具体包括以下十个子系统:

(一)信用立法子系统

以制定和出台一系列完善配套的信用法规制度、改善辽宁省社会信用的法制环境、建立适合信用活动发展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目标,制定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个人信用信息管理、信用行业发展、征信服务机构设立及其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和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由省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并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备的信用法规体系。

(二)信用标准子系统

在借鉴国际信用标准化建设的先进方法和国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在保障信用信息共享互通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我省信用体系 建设需要的地方标准,提高信用信息的采集和流通效率,增强信用信息的通用性,开放性和可靠性,为信用信息共享和开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实现信用信息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

(三)公共征信子系统

通过整合分散在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资源,建立起全省统一的公共征信基础平台,包括全省数据交换中心,省数据交换平台纵向与14个市数据交换平台相连接,横向与省直各职能部门、相关行业数据库相连接,构筑全方位、多层次、条块结合、互为补充的全省公共征信服务网络系统。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服务和应用的技术支撑平台。建立信用服务管理系统,为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管理等提供规范的运行机制。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证券业、保险业及外汇管理的信用管理系统,加强金融部门的协调和合作,逐步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促进金融业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稳步推进金融业信用体系建设。

(四)政府信用管理子系统

又称为阳光政府工程,包括守信示范工程、公共信用信息开放工程、信用风险预警工程、信用行业监管工程四大任务。守信示范工程以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水平、建立起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创建诚信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围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务信息发布、建立行政决策的社会咨询机制、完善行政监察、问责、投诉等制度,清理不合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章条 款等方面发展。公共信用信息开放工程以建立各级政府、各部门公共信用信息公开制度和操作规章为目标,在保护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尽快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健全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信用风险预警工程以指标追踪、风险分析和风险处理位置要内容,对全社会出现的信用风险进行警示和处置机制。信用行业监管工程以建立行业和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体制为目标,按照行业监管职能对市场主体进行规范,对特许信用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运行、违规处罚和退出等方面进行监管。

(五)企业信用体系子系统

以同业征信为突破口,整合分散在政府部门、各行业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查询系统,引导、鼓励各类企业树立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以讲信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立企业信用风险预警、传递、管控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信用建设和行业守信自律。

(六)个人信用体系子系统

以建立运转高效的个人信用登记、评估、个人信用风险预警和管理制度为目标,以公安部门的人口综合管理系统和社保系统数据库为基础,以重点人群为突破口,逐步征集公务员、企业法人代表、个体工商户、律师、会计师、评估师、项目经理、新闻记者、导游等特种行业从业人员的个人信用记录以及各类高校学生的 信用记录,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和查询系统,加快全省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七)信用服务业子系统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信用信息、鼓励信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满足全社会的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省发展改革委对全省信用服务机构实行备案管理,各市政府指定的信用主管部门对信用服务机构要加强其经营活动和服务质量的监管,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及信用产品的公信度。培育信用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和市场加快发展,为我省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业务支撑。

(八)行业与地区子系统

行业信用建设要突出重点、分批推进。在建设初期,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大信用监管力度,有限建设与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监督行业信用、建筑和房地产以及电信行业信用等。

地区信用体系的建设,采取试点城市先行的做法,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以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为试点、以点带面,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增强农民的信用观念教育,以农村合作组织信用建设为载体。在各县、乡(镇)建立以小额贷款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信用信息共享网,实现与公共征信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

(九)信用管理人才培训与认证子系统

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一大批信用管理人才,企业建立内部的信用管理制度,需要懂得企业信用管理的专业人才,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也需要懂信用管理的从业人员。要对全省现有的企业管理人员好信用中介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考试,提高企业信用管理和信用机构的从业水平。根据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为信用管理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从事信用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

(十)诚信宣传子系统

在全省范围内普及有关信用知识,强化广大公民的信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加大广播、电视、报刊和其他各种宣传媒体进行诚信道德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信用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作好我省社会信用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期先导性工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五、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织落实

省政府成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全省建设进程进行统一部署和宏观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开展全省信用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各方关系,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监督本规划的实施、中期评估及相关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列入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工作考核范围,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制定具体方案和工作措施,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职责,加强配合,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二)完善法规,制度保障

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一系列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在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立法的情况下,全省在信用立法方面坚持“急需先行、逐步完善”的做法,先制定和出台急需的信用法规,随着条件的逐步成熟,不断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健全完善的信用法规体系。这样既可以缩短信用立法过程,解决当前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立法空白的紧迫之需,又能承上启下,为今后建立更完善的信用法规提供经验、奠定基础。

(三)积极试点,稳步推进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史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必须大胆探索,积极试点,扎实推进,不断完善。鼓励和支持沈阳、大连、鞍山、锦州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进行地区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率先整合地方信用信息资源,建立与省信用数据交换中心相对接的征信网络平台,鼓励这些地区侧重对城市供水、供电、天然气、通信、土地和环保等公共事业性以及个人信息数据的征集,加快培育信用市场,逐步建立面向全社会的信用服务体系,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和必要的补充。

鼓励工商、税务、海关、民政。民政、劳动、质监、建设、公安、环保、交通等部门以及法院系统完善本行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鼓励和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担保试点;鼓励和支持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卫生、教育、物价、通信服务和房地产行业以及中介服务机构开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这些行业信用体系的建立能够产生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效应,有利于后期其他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面展开,加强与信贷征信系统和各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满足社会各领域的实际需要。

(四)政府推动 资金支持

征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征信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大,建设时间长,市场培育难,且涉及范围广、技术起点高、社会影响大。从国外的经验看,信用机构的盈利一般需要7-8年的时间,针对这种信用行业的特点,政府应该为信用行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建设初期各级政府要本着节约高效、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党政信息网络资源,投入必要的启动资金,推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

(五)培养信用市场,发展信用交易

为了促进信用市场的发展,各级政府要鼓励扩大信用产品使用范围,培育信用服务市场需求,支持信用服务市场发展,在政府投资、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企业上市、债券发行、年度检审等工作环节使用企业信用报告,在毕业生求职择业中提倡使用个人信用报告。支持信用行业协会配合政府开展信用公共服务,充分发行行业自律作用,鼓励企业扩大信用销售,鼓励个人进行信用消费,营造有利于信用卡流通、信用交易、信用担保、信用保险、保理与合法讨债等在内的信用服务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培育和扩大全社会的信用需求。

(六)逐步建立激励与惩戒机制

积极运用激励和惩戒手段,对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结合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加大依法公布失信企业“黑名单”的工作力度,对严重的失信行为,依法公布、曝光或给予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特别恶劣的,要坚决追究失信者法律责任,提高失信成本,让失信者在生活和经营中付出高昂的代价,支持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严厉打击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有效发挥法律和市场对失信行为的双重政治机构;积极促进东北区域信用合作,形成跨区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真正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同时,要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对信用优良的企业和个人,可在信贷、年检年审、资质审批、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方面,相应给予优先、便利或一定形式的奖励,以促进形成守信收益、失信受损的社会局面。

(七)加强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

成立信用行业从业人员的考试培训机构,组织信用行业从业人员的市场准入和资格认证工作,实行考培分离,培养信用从业人员。在省内有条件的高、中等学校中开辟信用管理课程,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一批硕士以上研究人员,为全省信用体系建设培养高层次的人才。通过职业教育和高效教育的双管齐下,从应用人才和学术人才两方面加强信信用理专业人才培养,以满足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长、短期的人才需求,形成有力的人才支撑。

(八)增强社会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社会道德培养是信用基石。要加大诚实守信的选产教育力度,培育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风尚,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使广大民众认识到信用的价值,珍惜和重视信用。深入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信用体系建设,要加强信用制度的普及教育,使信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屯、进家庭,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懂信用,讲信用”的风气,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篇:辽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

辽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它是以信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专业机构为主体,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加快建立全市社会信用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我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各项体制改革;有利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企业发展,扩大社会消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打造“信用辽阳”形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更好地吸引国内外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汇聚辽阳,提升辽阳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发[2010]1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和《辽阳市全面推动“信用辽阳”建设工作方案》(辽市委办发[2010]2号)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自2005年8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辽政发[2005]21号)下发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1.“信用辽阳”建设成为我市的战略举措。2008年9月,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辽市政发[2008]33号),标志着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式启动。2010年1月中共辽阳市委办公室、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辽阳市全面推动“信用辽阳”建设工作方案》(辽市委办发[2010]2号),明确了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标志着市委、市政府把“信用辽阳”的建设工作摆到重要日程上来,从战略高度来规划和打造“信用辽阳”。

2.逐步完善组织机构。2008年9月,市政府已明确市发改委和市信息中心为我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府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并成立了辽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框架基本搭建。2010年3月,市政府印发的《辽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明确在市发改委内部增设信用管理科,负责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综合管理工作。市政府机构改革后,小组成员变化较大,为了更好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0年5月,市编办下发了《关于调整辽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辽市编发[2010]37号),在原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新增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为小组成员单位。调整后的市社会信用体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市直47个部门组成。

3.初步建立征信平台。2007年11月,由市信息中心组织实施的辽阳诚信信息平台一期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了市发改委的批复。2010年8月,省发改委对辽阳市信用数据交换中心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批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信用数据交换平台;企业信用数据库、个人信用数据库、数据备份库;“信用辽阳”网站。总投资226万元。市信息中心多次去省内外考察平台建设情况,完善建设方案,利用市信息中心现有机房进行改造建设。对机房的安全级别和保密性进行升级,购置了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屏蔽机柜等设备以及诚信信息平台系统软件,目前部分设备已经完成安装调试,可以与省信用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交换。

4.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征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征信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大,建设时间长,市场培育难,社会影响大,需要政府为信用行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008-2010年间,省财力先后两次安排资金合计100万元,市财力两次安排资金合计130万元,总计资金达到230万元用于征信平台的建设。

5.征信工作有序开展。从2009-2010年,我市先后开展了4次征信活动。到质监、劳动保障、物价、电业、环保、烟草专卖、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科技局、交通局、国税、地税、工商、住建委、供暖公司、供热公司、煤气公司等20家单位征集信用信息,着重征集诚信信息和不良信息以及部分基本信息,共征集信用数据14.2万条。

6.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清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加强政府守信工程建设,树立政府信用形象,2009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下决心率先解决政府自身失信问题,集中整治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和债务拖欠。我市按照省要求,摸清了全市政府直接贷款、担保贷款和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等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的底数,研究制定了清收工作方案,采取各种方式,认真清理国有企业呆帐、坏账等历史遗留问题,配合金融机构依法采取各类有效方式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化解不良贷款风险,解决抵债资产处置难问题。2010年,我市基本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清理任务。

7.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初步确立。按照省政府的部署,2010年,市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开展了辽宁省诚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我市9家企业入选2010年辽宁省诚信示范企业,受到省政府命名表彰。我市入选企业的数量仅次于沈阳、大连、鞍山,位列全省中小城市之首。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等18个部门专门为诚信示范企业制定了24条优惠政策,对诚信示范企业进行鼓励和奖励;全省2010年曝光了15起典型失信案件,其中1起案件涉及我市企业。在曝光后得到执行。通过曝光对全社会失信行为起到威慑和惩戒作用。

8.培育公民诚信意识和信用人才。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使广大民众认识到信用的价值,珍惜和重视信用。特别是市信息中心建设了“信用辽阳”网站(试运行),开辟信用公示专栏。采取“守信公示”和“失信曝光”的形式,鼓励诚实守信行为,加大失信成本,使广大民众认识到信用的价值,珍惜和重视信用,公民的诚信意识得到加强。我市先后两次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省信用管理师培训和考试,6人获得辽宁省信用管理师证书。

9.信用产品开始应用。2007年市十四届人大代表和十二届政协委员换届选举、2008年公开选拔200名副县级后备干部、2009年确定优秀人大代表人选时,通过人民银行个人基础数据库,核查相关人员是否存在拖欠银行债务行为,作为选举、提拔、评优的重要参考条件;从2010年6月1日始,我市在省重点项目招标投标领域使用信用报告制度。

(二)“十一五”时期辽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信用文化尚未形成。西方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已百余年,而我市才刚起步。由于缺乏特殊的历史进程,信用文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关系、信用关系和信用意识在全社会没有充分形成,社会整体的信用意识水平较低,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

2.信用信息平台尚不完善。市级信用信息平台正在建设,有待完善。县级平台尚未建立。部门和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人力和物力投入不足,信息整合整体推进速度不快。信用数据的征集还停留在有什么就用什么,不能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不能完全满足信用信息征集、整合、更新和应用工作的要求。

3.信用市场有待建立。信用服务市场供求双重不足。一方面机构规模普遍偏小,专业人才匮乏。另一方面,社会普遍缺乏使用信用产品的理念,除非有强制性规定,一般企业和个人不主动接受信用服务。另外,信用服务市场规模有限。截止“十一五”期末,在省发改委审核备案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已达23家,我市暂时还没有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我市仅有6人取得信用管理职业资格证书,且都分布在机关和事业单位。

4.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信用信息有待整合。目前,人民银行掌握金融类信息,地方政府掌握非金融类信息。二者没有实现有效整合,征信基础平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十二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来看,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由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信用危机,直至波及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体现出美国征信服务体系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信用危机对全球金融的重大影响,引起了各国监管当局的重视,纷纷加大了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强了对征信服务机构、人员、业务流程和惩戒机制等方面的监管。美国政府从利益冲突、信息披露、内部管理以及商业惯例等方面对征信服务机构进行规范,并根据最新制定的法规要求进行重新注册管理。欧盟也提出旨在建立“信用评级机构新规则”,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提案,建议征信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登记注册,以获得经营许可,并由各成员国监管部门负责监管,从而结束了征信服务机构长期游离于欧盟金融监管体系之外的局面。

从国内来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发[2010]17号)提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国市场法规和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区)开展了本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专门成立了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已经完成或正在建设地方联合征信数据交换平台,20个省区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或相关规划。各地级市先后出台了80余部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征信行业规范相关的地方性法规。

但是,各地区、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是缺少法律支持和保障。信用行业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公民个人隐私和国家机密,属于特许经营行业,需要明确的法律规范,但我国除一些地区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外,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尚属空白;二是部门职责分工还不够明确,影响了工作的统一推进和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的信息未能有效整合和共享;四是全社会信用意识淡薄,信用交易发展滞后;五是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失信成本低、失信代价小,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良性发展。

三、“十二五”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整合各类信用信息资源、实现信用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完善法制和信用制度为保障,以政府信用建设、金融信用建设和司法环境建设为重点,建立与现代市场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信用环境,确立信用秩序,构建信用文化,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基本构建“一个支撑、两个保障、两个平台、三大体系”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即以弘扬信用文化为支撑;以法律法规和失信惩戒为保障;构筑信用体系的信用信息基础平台和服务平台;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全社会基本形成文明守信的良好风尚,初步建立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投资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中小企业、县域经济融资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2011年,基本建成辽阳市信用信息基础平台和服务平台。

2012年,初步实现信用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部分信用数据实时更新。

2013年,信用产品在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2014年,初步建立与经济生活各环节密切相关的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

2015年,信用制度全面规范,信用服务健康发展,信用意识显著增强,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三)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形成合力。各级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发挥政府在宣传引导、政策协调、标准制定、市场监管等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五年内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并加以推进。

3.重点突破,培育市场。在政府行政、金融服务、司法环境等方面强化信用建设,树立“信用辽阳”形象。发挥市场在信用产品开发、流通、使用和信用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改善外部环境,促进竞争和创新。

4.加强监管,强化应用。采取政府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在政府的行政行为中率先应用信用信息,对信用产品的使用做出制度性安排。逐步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

四、“十二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打造阳光政府,推进政府信用建设

加强政府守信示范工程建设,树立政府信用形象。一是率先解决政府自身失信问题,集中整治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和债务拖欠,与金融机构联手,清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银行不良贷款和保险机构应收账款,进一步加强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化建设;二是巩固完善政府政务公开制度,提高行政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坚持依法行政尤其是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三是加强完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评议考核和投诉制度,将公务员诚信状况列为干部任用、评优的重要内容,塑造政府诚信形象。

(二)加快企业信用建设

各级政府监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推进在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纳税、信贷、食品药品安全、物价、环保、建设、房产、交通、卫生医疗、教育、商业、会计等方面增强信用意识。深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与银行的长期信用合作关系,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

(三)开展个人信用建设

适时启动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建设工作,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管理系统。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分征后整合、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思路,完善个人消费信用机制,探索个人信用体系运行模式,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多数城镇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全方位构建区域性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形成企业到个人的社会信用联防体系,依法征集和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征集和披露个人信用信息,属公益事业,应不以赢利为目的。

(四)维护金融安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加强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长期合作。政府部门、央行驻我市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和各类金融机构要开展联合治理行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支持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尊重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帮助银行清收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协调配合金融机构清理国有企业遗留的拖欠银行贷款问题,支持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严厉打击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制售假保单等行为。支持金融机构整合金融类信用信息,建立包括信贷、证券、保险等信用信息在内的金融数据库,逐步完善金融业征信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企业贷款中使用非金融信息资源,全面评估企业信用状况,有效化解金融风险,逐步形成非金融类信用信息与金融类信用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五)推动司法环境建设,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依照司法公开原则,实行审务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出台各部类案件质量标准和案件流程管理办法与细则,制定错案、瑕疵案件责任追究办法,保证司法公正、公平。法院要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提高判决执行率、降低案件改判率,着力解决案件调解与判决执行难问题,推进执行案件信息公开。检察院、公安系统要继续推进“阳光办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司法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执行案件信息查询制度,并与银行、工商、税务、监察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和对不守信者的威慑机制。

(六)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企业和重点人群信用信息全部纳入信用信息征集交换系统,并依法进行披露和查询等服务。构建县(市)区信用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市和县(市)区之间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全面整合政府政务监管信用信息等全社会非金融信用信息,建立以身份证号为统一标识的公务员及重点人群信用档案。逐步实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全覆盖。依法推动部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部分行业、部门的信用数据实现实时更新,保证信用数据全面、及时、准确、公正。开通“信用辽阳”网站,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十二五”期末,实现政府和人民银行及省市信用信息数据平台之间的交换与共享,为全社会提供信息完整、功能齐全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七)培育信用市场,实现信用服务领域多元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我市信用服务机构,实现政府特许的、具有专业资质的各类信用机构从事信用调查、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等信用信息增值服务。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开展信用制度建设创新工作,研究制定和出台信用产品使用的管理办法、制度和规定,并带头使用信用产品。积极引导各行业扩大信用需求,发展信用交易,扩大信用经济规模,鼓励私营服务机构的发展和良性竞争,实现信用服务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要大力发展征信服务业,鼓励发展以信用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管理咨询、商账催收为主要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业,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性、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到“十二五”期末,争取在我市培育1-2家信用服务机构。

(八)发展信用交易,建立奖惩联动机制

扩大信用信息的应用范围。在行政许可、资质认定、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政府投资安排以及债券发行、企业上市、股权投资等环节,以及公务员的录用、干部任用、评优等领域适时建立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制度。积极引导各行业扩大信用需求、发展信用交易,扩大信用经济规模。鼓励与表彰守信行为,对信用优良的企业和个人,在信贷、工商注册、税收等方面,依法给予优先、便利或一定形式的奖励。限制和制裁失信行为,对有严重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设定准入限制。各行政部门要应用信用信息提升本部门、本行业监管能力,在加强自身诚信形象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与表彰守信行为,限制和制裁失信行为。通过公共媒体加大依法披露失信行为和黑名单力度,提高失信成本,促进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社会环境。

(九)加强信用监管,增强中介执业操守

培育信用服务机构,规范信用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加快培养和引进信用专业人才。强化对信用服务机构经营活动和服务质量的监督与管理,规范其执业行为,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公信度。严格中介机构市场准入;制定和完善中介机构诚信评价标准,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日常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力度,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及信用产品的公信度;建立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日常监管、违规处罚和退出机制,严厉打击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行为。“十二五”期末,使中介机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信用度明显提高,中介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十)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诚信良好氛围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广大公民的信用意识和道德水平。宣传文化部门要把信用文化宣传作为一项长期重点任务。组织市内各类宣传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方式,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影响力。借助“信用辽阳”网站这一平台,开辟专栏、专题节目,强化广大公民的信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其它各种宣传媒体,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普及有关信用知识;广泛宣传我市入选2010年辽宁省诚信示范企业,树立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重信守诺的良好氛围。加大我市诚信教育建设力度,在全市教育系统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诚实守信”普及教育活动,在教职工开展诚信师德教育。要将信用专业人才列入我市“急需人才”目录,培养更多高层次信用人才。到“十二五”期末,全社会基本形成文明守信的良好风气,知信守信观念得到加强。

五、“十二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织落实

建立市县两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设专门领导机构主管该项工作,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制定本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负责辖区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各成员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认真制定具体方案和工作措施,切实担负起本部门的责任,加强配合,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立辽阳市信用协会,发动群团力量,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工作。

(二)明确责任,加强督查考核

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要将信用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一把手亲自抓,明确责任领导,确定工作部门,建立责任制度。将“信用辽阳”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内容,督促市直相关部门和两县(市)根据“信用辽阳”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和责任,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在全市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信用辽宁”建设成效突出的地区、部门和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

(三)资金支持,确保及时足额到位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作用。对于信用信息征集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的各县区、重点部门、重点机构的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属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投资建设,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同时,安排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市、县区财政部门要保障信用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费用支出,确保全省社会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四)构建平台,为信用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是构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有效实施信用信息监管和实现社会信用信息依法公开的重要保障。2011年,建成并完善市级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各部门、各县(市)区、各行业、各领域要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建立相应的信用信息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信用信息数据平台之间的交换与共享,形成政府、企业、个人信用监控网络,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五)法制保障,完善信用规范体系

《辽宁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和《辽阳市全面推动“信用辽阳”建设工作方案》是我市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十二五”期间,适时出台我市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等具体办法,加快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服务行业的标准化,建立信用信息平台运行系统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信用规范体系,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法制保障。

第三篇:社会信用体系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苏人社发〔2010〕252号

关于开展创建省级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活动的通知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信用办:

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立与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和促进企业建立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劳资双赢、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根据《江苏省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的实施意见》(苏劳社„2005‟29号)的有关精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信用办决定开展创建省级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创建对象

江苏省境内的各类企业。

二、创建标准

省级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是指严格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动保障信用评价优良、在全省范围内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企业。应符合以下基本标准:

(一)全面遵守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保障职工合法劳动权益。

1.保障劳动者公平就业权利,无就业歧视行为; 2.无使用童工、收取押金、扣押证件等违法行为; 3.与所有职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并建立职工名册;

4.依法制订劳动规章制度;

5.依法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支付经济补偿; 6.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和加班工资,无克扣和无故拖欠行为;

7.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为职工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履行法定义务;

8.遵守国家关于工作时间、加班加点和休息休假的各项规定,依法实施带薪年休假制度;

9.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无损害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行为;

10.遵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组织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11.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劳动保护措施和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权利,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1.建立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工会履行民主管理职责的权利; 2.结合本企业经济效益状况,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科学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支付保障机制;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3.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等制度;

4.定期开展集体协商,依法订立集体合同并全面履行集体合同;

5.有职工活动场所,经常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活跃和关怀职工业余生活;

(三)劳资矛盾协调有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1.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及时合理地处理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2.建立健全劳动争议、纠纷调解组织和制度,依法及时调处劳动争议和纠纷。

3.建立健全劳资双方交流平台,提供心理疏导,职工反映意见渠道畅通;

(四)近两年来未发生以下行为:

1.发生重大伤亡和职业危害事故; 2.违法使用童工;

3.发生职工集体上访、罢工等重大突发性群体事件,4.本有举报投诉,经查实确有违法行为。

三、组织领导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省级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江苏省劳动监察总队。省、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信用管理部门根据管辖规定组织辖区内企业开展创建活动,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具体实施培育、认定和管理工作。

四、名额分配

各市按规定名额向省创建小组推荐,经省创建小组审核后确定公布名单。2010年具体名额为:南京、无锡、苏州15家,徐州、常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10家,宿迁5家。

五、创建步骤

创建活动开展时间为2010年7月20日-12月30日,并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培育自评。7月20日-10月10日,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信用管理部门在前2年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定为A级以及获得市级以上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的企业中确定培育对象,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用人单位至少3次,对照创建标准,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活动。确定初步培育合格的用人单位,并要求其对照标准进行自评。

(二)申报。10月11日~10月21日,由自评合格单位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送申请材料。

(三)评定。10月22日~11月10日,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信用管理部门组成评定小组进行实地检查考评。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单位负责提供和审核与本业务相关的单位参评信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提供有关单位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情况;劳动关系部门负责提供企业建立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工时安排等情况;职业技能开发部门负责提供企业执行职业资格、职业培训情况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对有关部门(单位)提供的情况进行综合,并结合在执法检查中采集的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信息,提出初评意见,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拟定本级管辖范围内省级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名单,并填写《省级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推荐表》(附件1),由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信用管理部门统一报送省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公示。11月11日~12月20日,省创建领导小组对各市推荐企业将组织实地抽查,将拟评定为江苏省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的名单通过“诚信江苏”网、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网站、人力资源有形市场和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15天。

(五)公布。12月21日-12月31日,经公示无异议的,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省信用办授予“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称号,并颁发证书或牌匾,同时通过“诚信江苏”网、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站、人力资源有形市场和其他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布诚信示范企业名单予以表彰。

六、奖惩措施

(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省级诚信示范企业采取以下激励措施: 1.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诚信示范企业,在无举报投诉情况下,2年内免予对其进行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社会保险稽核。

2.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根据职责范围,优先推荐诚信示范企业及其经营者、负责人为各类评先、评优活动的候选对象。

(二)各级信用管理部门对省级诚信示范企业采取以下激励措施:

1.将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作为企业的良好信用信息,组织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录入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

2.在信用管理部门组织发布的各类信用评级标准中,对获得劳动保障诚信示范的企业予以加分;

3.优先安排示范企业参加信用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诚信创建和信用培训等活动;

4.在省社会信用体系相关财政资金项目申请时,对示范企业予以优先考虑。

(三)省级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的期限为2年,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信用管理部门应当确定专人为诚信示范企业提供定点联系和服务,2年期满后按照评定标准进行复核,复核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整改后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取消称号。

(四)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当即取消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称号并予以公布: 1.发生集体上访、罢工等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或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

2.克扣或无故拖欠职工工资,或者瞒报、漏报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或人数的;

3.存在其他严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被查实的;

4、被省市其他相关部门查实的严重失信行为,且有信息归集至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中。

七、工作要求

1.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信用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将其摆上重要位置。要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和本地实际,迅速研究制定本地开展创建活动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序时进度,落实工作责任。要按照创建标准,严格把关,好中选优,积极开展创建培育工作。

2.要加强创建活动的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宣传开展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效,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建环境和氛围,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创建活动。

3.各省辖市在11月10日前将拟推荐名单报省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附《省级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推荐表》、近2年书面审查材料、单位申报材料、培育创建材料和检查考评材料。

第四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石龙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京山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关于落实《京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为推进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将我镇201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和2015年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要点做如下汇报:

一、主要做法

重点围绕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与应用,协助建设以政务诚信为先导、信用制度为保障的征信系统为主体、诚信文化宣传教育为支撑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按照社会信用体系的构成和工作重点,着力推进以下六项主要任务:

(一)推进信用制度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以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信用信息的共享和披露、信用监督和奖惩、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监管等主要工作和关键环节为重点,建立起守信激励制度与机制,让信用变得有价值,从而为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推进行业和部门信用建设。推进有关行业和部门依托现有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系统,重点围绕市场准入、信贷、纳税、合同履行、产品和工程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人事管理等领域。依法依规对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整合和应用,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加强对行业协会、促进行业信用建设和守信自律。建成全镇统一的农户信用信息库,实行“一户一档”的农户信用信息库提高农民信用意识。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建立完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推行企业、重点涉信人群、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公开承诺制度。

(三)推进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政府内部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全面整合有关行业和部门所记录的社会成员信用信息,建立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实现行业和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推动行业、部门和镇广泛应用信用信息,实现对守信行为和失信行为的联奖联惩,强化对失信行为的威慑与制约。

(四)加强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监管。推动政府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经营规范、认知度高的专业信用服务机构,加强对信用服务市场的全面监管,形成群众投诉举报收集工作机制。以信用服务机构为监管重点,制定信用服务机构基本行为准则,规范信用服务机构运作。

(五)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示范带头和引领推动作用。加大政府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的力度,构建权利阳光运行机制。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建立完善守信践诺机制。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建立完善政府绩效考评制度。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完善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建设勤政廉洁、守法守信、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

(六)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识。加强诚信宣传,褒扬诚实守信,揭露作假失信行为。注重文化引领,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期京山精神。面向全社会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加强专业信用教育和应用研究,提高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和信用认知水平,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强化协调配合,2 及时研究、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加强领导。成立了石龙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部署和指导全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各专项工作安排,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统筹协调小组实行联络员制度;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所涉及的重要环节和重点领域,对应部门职能,推进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的征信建设和信用监管工作。

(二)加强舆论宣传。要采取多种措施、利用各种手段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督查考核。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查和考核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列入工作考核,努力推进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重点做好试点单位的督促工作,建立起考核机制。

三、工作机构和职责分工

(一)成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领导小组。组

长: 江诗文(武装部长)副 组 长: 张光文(经发办主任)

成员:党政办、纪检监察办、综治办、宣传办、组织人事办、经贸办、社会事务办、农业办、计生办、派出所、财政所、人力资源中心、建设分局、工商所、司法所、食品药品监督站、广电站等负责人。

责:统筹协调全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组织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专项工作的实施,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督促协调各成员单位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推进相关工作。

统筹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日常工作。统筹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经发办,由江诗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 3 室工作人员从专责小组牵头单位各抽调一名,作为专职工作人员。

(二)成立工作任务专责小组。

根据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任务和工作安排,统筹协调小组下设5个专责小组,合力推进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专责小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制定本小组具体工作方案,细化职责任务,推进相关工作。

1、综合规划专责小组

牵头单位:镇经发办、镇财政所

成员单位:由牵头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

工作职责:组织编制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在推进公共联合征信系统与银行信贷征信系统实现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信用服务机构培育、信用信息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及其创新的政策建议。

2、信用法制建设专责小组

牵头单位:镇党政办

成员单位:由牵头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

工作职责:组织研究起草《石龙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制定规范石龙镇社会信用体系的规范性文件,组织修订和起草规范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公开和应用等行为的规范性文件。研究起草政府部门征信管理和考核办法,建立政府部门征信考核和奖惩机制。组织起草石龙镇信用服务业管理办法,规范对信用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管。

3、社会组织信用建设专责小组

牵头单位:镇社会事务办

成员单位:由牵头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

工作职责: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建立完善各自的社会组织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信用档案,并及时向公共联合征信系统提供和更新社会组织信用信息。探索实行社会组织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完善社会 4 组织信用公示、警示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内部信用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推行社会组织守信公开承诺制度。

4、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专责小组

牵头单位:镇党政办

成员单位:由牵头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

工作职责:牵头配合市电子政务办推广应用征信系统。利用现有党政外网搭建政府内部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推广应用公共信用信息统一对外发布查询平台。整合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并依法向社会公开披露。推进公共联合征信系统与银行信贷征信系统等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维护公共联合征信系统的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公共数据库等系统安全。

5、政务诚信建设专责小组

牵头单位:镇纪检监察办、镇组织人事办

成员单位:由牵头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

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会商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推进依法行政,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推进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的证物诚信建设。加大政府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力度,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并加强监督检查。推动政府部门实施服务承诺制度,建立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信用评估制度,推进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健全行政监督体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做好政府性债务统计、风险评估及预警、存量债务化解、将政府性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等工作。严格公务员考核考评制度,逐步将公务员诚信状况列为干部考核、任用、评优的重要内容,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强化领导责任,建立失信案例统计调查制度,对政府失信行为以及高发地区建立信用风险预警和警示惩戒制度。

2015年工作要点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诚信政府。政府信用在社会中具有示范效应,进一步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促进政府部门加快转变职能,提高政府信用程度。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一要加强政务公开。全面实行政府部门公共信息向社会公众开放,实行政府决策公示制、预告制和通报制,通过决策听证会、专家咨询会、电子政务网等途径,不断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二要廉洁高效。要结合我县正在进行的“转变作风抓落实年”活动,要坚持作风建设与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促进”,扎实推进“转变作风抓落实年”活动,全镇干部职工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取信于民;要清正廉明,高效务实,方便百姓,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三要强化行政责任。加大权力监督、司法监督及民主监督力度,加强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失信违约行为的查处工作,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

(二)加强全民诚信教育,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意识。要结合全镇远程教育活动,在全镇大张旗鼓地开展“诚信石龙”系列教育活动,并把它作为我镇今年改善投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整合信用资源,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加快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并按照建设主体的不同,建立起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体的政务信息披露系统;以行业协会或企业为主体的同业自律信用系统;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市场信用服务系统,最终形成以政府、行业、中介机构为基础,实现信用信息的联合征集、专业评估和信用公示的社会信用体系。

第五篇: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搞好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本文作者从我国信用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信用体系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比较困难的原因

(1)信用法律法规缺失。信用如果没有法律作为保障就很难有效实现,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金融有关立法非金融有关立法失信惩罚机制)是社会信用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社会征信体系方面的法律框架和系列法规,对信用信息征集、使用和管理的权利与义务没有作出法律规定,这使得整个征信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监管部门责任不明确,领导不统一,协调不一致,建设不到位。

(2)信用管理部门分散。目前,全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没有制订一套全国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缺乏对各领域,各地区信用信息整合的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没有形成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对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信息整合的合力,存在着多头建设的问题。

(3)信用标准规范模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对各地的信用评级的统一化本身就带有不公平性,怎样把握才能恰到好处,这更增加了统一标准的难度。

(4)信息发布共享障碍。政府信用信息封闭,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微观经济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我国征信行业没有建立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内普遍缺乏自律机制,各个行业各行其是,行业自律程度松紧不一,中介业务标准程度不一。此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等等原因都导致了信息共享的障碍。

(5)失信惩戒机制薄弱。支撑社会信用体系正常运作的经济政策法规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失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信用体系缺乏会导致各个方面出现问题

(1)从企业来说,信用缺失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与企业间诚信水平低甚至诚信失常,会使交易过程中契约的有效性时刻面临挑战,让快捷现代化的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

受到限制,阻碍贸易的扩大,企业发展的路子越来越窄。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守诚信规范,损害的只能是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从金融环境来说,信用缺失加大了金融风险。

(3)从社会来说,信用缺失使道德失范,影响社会稳定,对社会道德体系形成强大冲击,还会加剧社会分配不公,影响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4)信用缺失使经济秩序混乱。在信用机制不健全及相关法律缺位的环境下,必然会有一些人不遵守市场规则,不讲信用,并因此获得更多的利益。此种现象一旦成风,则会导致企业的恶性竞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从而使社会信用整体水平下降,造成一种很难治愈的社会创伤。社会的经济秩序必然会陷入混乱之中,经济活动主体也就无疑要步入畸形发展的道路。

(5)信用缺失导致相应制度的扭曲。信用缺失往往影响到整个社会相关制度的正常运作(银行的借贷制度商业的交往习惯法律制度的构建政府行政管理的运作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受到影响),整个社会制度是基于信用而构建的,一旦信用被打破,则原有的平衡必然陷入混乱,相应的制度就会出现扭曲,我们反思今天的制度构建往往最后会追根溯源至诚信这一最基本的话题。

二、着力建设我国的信用体系,促进社会快速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失信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证的社会信用的三维制度模式

(1)将道德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主体的行为准则首先应是讲信用,无论是法人主体或公民个人,都应树立守信的公众形象,树立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社会意识。

(2)以产权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市场主体没有独立的财产,就没有真正的能力讲信用;市场主体没有独立的财产,也就没有动力讲信誉、守信用;市场主体没有独立的财产,也没有内在的压力守信用;市场主体对其财产权没有信心,就必然产生不讲信用的短期行为;市场机制不完善使市场主体没有外在的约束,讲信誉、守信用就缺乏感召力。因此,要彻底解决我国的信用问题,最根本的措施只能是进行产权改革,使我国的微观经济主体成为真

正拥有独立财产的所有者或产权主体。

(3)以法律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保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以比较完备的行政管理规定的形式颁布,尽早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奠定制度框架;抓紧研究,出台与社会信用直接相关的基本法。此外应注意政府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巨大作用

(1)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制度与规则要靠政府。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与规则的核心形式是相关的立法和执法。法律法规起草的主体,是政府授权的有关政府机构和部门,通过大量的立法调研起草法律草案,并依据相关的规定进入立法程序。

(2)政府在促进并实施征信数据的开放,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做出努力。在我国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实施对相关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开放。

(3)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信用信息开放的同时,政府还需考虑旨在为社会提供相关信息的电子政务建设,信息集中的政府部门(如工商局、质检局)应整合内部信息资源,实现公开开放的数据的上网,推动电子政务。

(4)加强对信用管理行业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政府是很重要一个角色。

(5)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失信者的成本。

下载关于印发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 设 的 若 干 意 见国办发〔2007〕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

    如何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范文合集

    我国应如何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具有记忆功能,能够保存失信者的记录;社会信用体系具有......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有效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制度之一。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经济快速发展,非人格化交易越来越频繁......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建设诚信政府,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注重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经济发展,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原因 (1)市场经济的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的基本精神,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也会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最终五篇)

    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辽政发[2005]21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关于印发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信用体系

    关于印发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辽食药监市发[2010]80号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进一步推动我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现将《......

    电子政务与社会信用体系

    2004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研讨会 电子政务与社会信用体系 金诚国际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裴永刚 当前,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深化等重大问题,基于信息网络发展的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