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界戴廉:医院服务增量供给的意识形态障碍已扫清

时间:2019-05-13 18:4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健康界戴廉:医院服务增量供给的意识形态障碍已扫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健康界戴廉:医院服务增量供给的意识形态障碍已扫清》。

第一篇:健康界戴廉:医院服务增量供给的意识形态障碍已扫清

健康界戴廉:医院服务增量供给的意识形态障碍已扫清

时间:2014年07月28日 11:33:28 来源:投资中国网

     评论 喜欢+2 打印 收藏 分享

2014年7月24日,“投中集团2014年股权投资行业主题沙龙——医药健康专场”在北京举行。本次沙龙邀请了来自各大PE机构、产业投资机构、优秀医疗企业等机构的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推动企业与PE机构之间的互动,实现资源与经验共享。健康界传媒执行总编戴廉出席本次沙龙并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戴廉:谢谢大家,我刚才听大家讲,收获非常多,我是做媒体的,这十多年一直以第三方观察者的角度看我们这个医疗行业,我分享一下我的观察。

对于投资医院这个问题,我们看到,方向已经非常明确。首先,很重要一点是,医疗供给必须引入社会资本,这方面意识形态的障碍已经扫清了。我曾经跟踪过上一轮的医改,上一轮医改中,2000年出台了城镇医疗机构改革方案以及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办法,当时宿迁、新乡一系列的地方进行了医院集体改制,掀起了上一轮民营化的浪潮。但是这一轮浪潮在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市场化导致医改不成功”的报告后中止了。当然,那一波民营化浪潮中的确出现了不少问题。由此,从2005年到2009年可以说是民营医院投资的寒冬。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这之后的两年时间则是一个摇摆阶段,到底在医疗服务的供给方面走政府路线还是走市场路线,争论仍然在继续。从那两年的一些政策安排来看,在医疗服务的供给方面,相对偏政府路线。

但是,从2011年年底李克强总理在《求是》发表的文章,到2012年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再到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这个意识形态的障碍,就是在医疗服务供给问题上,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摇摆已经不存在了。非常确定的是,下一步,尤其在医疗服务增量方面,应该是会走市场化路线,引入各类资本。

支持这个判断的另一个论据是,各个地方的财政状况。最近,北京市医管局封国生局长分享了一个数据,北京地区三级医院建设资金总需求是410个亿,其中市属医院规划建设项目投资总额需要约210亿,但是这其中北京市财政所能负担的比例非常小。我一直跟踪医疗行业,很清楚记得2011年北京的医改方案出台的时候,政府曾经非常骄傲地对市民说,北京多家三甲医院都会在北京周边建分院或扩建,但现在据我了解的情况,仅仅靠财政来负担这些扩建是非常吃力的。现在很多大医院也很着急,医院非常需要做这样的建设,但资金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看到,意识形态的障碍小了,医疗需求确确实实存在,医院融资有需求,公众对医疗服务供给有需求,如何满足这些需求,这其中机会也诞生了。问题就是如何满足这个机会。

我觉得,在现有体制下,仍然需要有很多创新。刚刚大家提到了资本进入医疗供给市场的几个途径和障碍。首先是新建医院。这方面,为什么大家不愿意新建医院,因为新建医院的土地、税收尤其是人才都是非常大的成本,所以新建医院有障碍。其次,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做公立医院改制,因为改制有很大的政策风险,有稳维的压力,也有很多利益冲突,有一些非常微小很本地化的事件会影响改制成败。

但是,就像大家刚刚都认同的,一家医院的核心资源是医疗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这两方面的人才目前都集中在现有的医疗服务存量资源也就是公立医院里面。所以,对各路资本来说,如何进入医疗服务市场,其实可能有第三条道路,也就是多种形式的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对于PPP,现在提的特别多的是混合所有制,但目前来看非营利性医院做混合所有制在法理上有困难。事实上,用PPP模式让社会资本进入公立机构,这里形式很多,不一定都涉及到产权。比如BOT、OT、托管模式,这些在现有公立医院框架下我觉得都可以探索。我们和一些院长聊的时候,也发现,大家一方面希望扩建,一方面又苦于资金不足,他们也希望能有一些创新的模式,既符合现有法律规定,符合医院目标,又能让资金进来。

我的另一个观察是,近期从公立医院内部看,他们向市场靠拢的愿望也是非常强烈的,就在这个月,北大肿瘤医院和北大医药合作成立肿瘤连锁集团,希望能够通过这家集团来托管收购一些肿瘤科室或肿瘤医院,目前会主要针对京津冀地区,因为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大的政策背景。这个肿瘤连锁集团,利用的其实就是北大肿瘤医院自身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两大核心优势。和北大肿瘤医院类似,还有一些三甲医院也已经开始,在全国布局类似的专科连锁医院管理公司。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企业医院集团的一些新动向。企业医院在上一轮改革有过改制,比如中石化进行全员股份制的改造。最近中航工业下面中航资产成立了中航医疗集团,第一期是将集团旗下12家医疗机构形成一个集团,未来会引入资本化运作,推行集团采购,同时希望输出技术和管理。

总的来说,从当前医疗存量资源的角度来看,公立医院一方面有很强的融资动力,另一方面有向外进行技术和管理输出的动力。

其实公立医院的技术和管理输出上,潜能很大。这方面,宿迁市人民医院就是个很好的案例。大家都知道,宿迁医改走的是全盘改制路线,我自己在宿迁做过几次调研,其中宿迁市人民医院的改制是比较成功。当时金陵药业以资金入股,同时向医院输出现代企业管理,南京鼓楼医院用品牌和技术入股,输出了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团队,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宿迁医院的业绩非常好。当然,这其中也有可能是占了新农合的光,因为新农合带来了医疗需求的整体扩容。

总之,我个人认为,这种利用公立医院存量来做增量,将存量资源的核心优势,复制到更多的增量上面是一条可取的道路。在这里,我们也很乐见大家能找到一个创新的合作模式。

提到医疗服务投资,我想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医疗服务业的外延很广,远远不止是投资医院。比如刚刚曾总说到他们除了做医疗投资之外,也做教育和研究。所以,我们说医疗服务业中的投资机会,也应该包括这个产业链中大量的机会。我觉得大家在这个产业链里面,不一定局限在做特别重的投资医院,可以找到相对轻的投资标的。

今天下半场的主题是移动医疗,我也简单分享一下我的观察。刚才李鑫在说到,现在移动医疗噱头很多,移动医疗的一个障碍是医生是不流动,这一点我是很认同的。我们如果把移动医疗分成是移动健康和移动医疗,只看移动医疗的话,会发现,它的最大障碍是难以形成医疗服务的闭环。阻碍这个闭环形成的一个障碍,就是医生资源不流动。目前我们的一些移动医疗案例更多是轻医疗,或者说偏重健康的。

另外一个障碍是支付体系。我今年年初去了荷兰,一款技术上很成熟的针对心衰病人的移动监测产品,推行了三年非常不成功,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技术的推行会改变医生和医院的收入结构。在这三年里,推广这个产品的机构说服了荷兰大大小小的医保公司,为这个产品买单,保险公司接受了,因为对保险公司来说,这项服务的确比面对面就诊便宜,但是即便这样,医院和医生动力仍然不足。如果说荷兰这个例子是反面的,那么美国则是一个比较正面的例子。美国奥巴马医改中,降低费用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目前在这种控费压力之下,有很多医院比较青睐创新,他们对移动医疗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因为,当现有的服务成为成本的时候,医院会愿意去接受这些能够降低成本的方式。所以,医保支付方式、医保控费的压力也会成为移动医疗到底能不能真正深入到医疗内部的很重要的一点。

下载健康界戴廉:医院服务增量供给的意识形态障碍已扫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健康界戴廉:医院服务增量供给的意识形态障碍已扫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