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汇报
XXX县民族医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民族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我院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卫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循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医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加快发展为主线,质量、安全与和谐为主题,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管理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医院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开创医院工作的新局面。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如下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民族特色,民族内涵,加强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我院民族医药诊疗水平,带动全县民族医药工作的发展,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族医疗、预防和保健的需求,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原则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业务建设为中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业务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力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
尊重维护全体医院职工的根本利益,群策群力,通过业务建设来不断提高医院职工生活水平,力促医院业务建设和谐发展。
3、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的原则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找准重点,突出中医民族医药特色,努力走符合民族医发展规律的道路。
三、基本情况
1、我院现有卫生技术人员 xxx 人(含临时职工),占职工人数的14.9 %,副高职称 5人,中级职称10人,在职(含外聘、返聘)的名老中医2人,医院设有7个临床科室,5个医技科室,住院部病床xxx床,其中针灸推拿科、壮医科是(区级重点专科),2009年业务收入突破xx 万。2、2009年,全院各项医疗指标完成情况如下:中医疾病诊断符合率97.5%;病房中医治疗率达70.5%;门诊中医治疗率65.5%;病床使用率65%;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92.3%;治愈好转率95.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6%;甲级病案率达到85.5%。
3、截止2009年12月30日,中医科累计接诊门诊人次4885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的23%。
4、截止2009年12月30日,全院执业注册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人数10人,占全院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是27%。
四、发展目标
(一)到2015年,医院业务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
新建一憧业务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xxx 7000平方米 ──
开放床位 xxx 张 ──
人员配备 xxx 人
──
年诊疗人数
xxx 万人次 ──
年业务收入 xxx 万元 ──
病床使用率
% ──
中医药参与治疗率
% ──
2012年创建二级甲等民族医院
(二)五年内医疗指标要求
1、入出院诊断符合≥95%;手术前诊断符合率≥95%;
2、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3、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8%;
4、麻醉死亡率≤0.02%;
5、医院感染率≤8%;
6、甲级病历率≥95%;处方合格率≥97%;
7、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纠纷≤0.5/10万(门诊住院人次);
(三)主要任务
1、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
(1)、是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我院占地面积小,布局不够合理,扩增空间局限,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到2015年,我院要 克服一切困难,选定新地点新建一憧业务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7000平方米。按楼宇智能化、流程人性化、功能合理化的要求为病人提供舒适、快捷、高效的特殊检查医疗服务,保证有足够的业务用房,以满足病人的需求。
(2)、是床位设置。在原有90张床位的基础上增设60张,总计为150张床位。使之能满足我院中西医临床需要,根据疾病的变化和学科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科学调整,努力提高病床使用效益。
(3)、是人员配备。按照床位1:1.4计,150张床位总计人员配备为210人,在我院原有xxx人的基础上增加xxx人,其中:中医本科20人,护理20人,放射科医师3人,B超医师3人,检验3人,中医执业医师药逐年增加,到2010年达60%,西医学中医培训到100%。
(4)、是医疗设备配置。根据医院发展需要,每年从业务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设备,按国家中药管理局规定将中医方面设备备全,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新增双排螺旋CT一台、DR一台,四维彩超一台,C臂X光机一台,全自动生化仪一台,高配置救护车一台等设备,以适应医院发展及病人需求。
(5)、是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健全医院“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项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起有利于发挥中医民族医特色优势的医院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不断满足社会对中医民族医药的服务需求,重点突出:“名院、名科、名医”力将在2013年完成壮医、针灸推拿科的建设、技术推广项目。
(6)、是以《广西二级中医民族医院评审》为标准,创建二级甲等民族医院,做好以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重点的医院内涵建设。
(7)、是对西医人员制定确实可行的西医学习中医民族医的工作计划,三年内努力达到上级规定的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学时,2015年全体医生能够运用中医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8)、是推进创新机制。通过创新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完善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搞活用人机制,通过目标责任书,加强对科室的管理,以达到激励科室、促进医院发展的目标;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加强责任心,培养科学严谨的医疗作风,完善 二级质控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面质量管理,认真落实医疗规章制度,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积极探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法,创新人事、分配、人才激励机制;进行科技创新,通过有效激励机制支持开展科研、新技术、新项目;进行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稳定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稳定职工队伍,实现医院人、财、物及各种资源科学配置,以发挥最大效益。
2、努力扩大中医药服务范围和社会影响,发挥中医民族医药作用积极参与和扩大中医民族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以及预防保健服务中的作用,认真做好各项中医民族医药指标和任务的落实,增强中医民族医药服务功能。积极做好中医民族医药知识普及宣传,充分利用医院的庭院、大堂、走廊墙面、橱窗、候诊区、诊室、候药区、病房等区域及医院标识等,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我院内部的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住院部的大厅、走廊、护理站,办公区域等都有许多的装饰品,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尤其是一些医院发展史和成功病例的展示板,弘扬中医药历史和我院发展历程,同时也让患者更加了解我院的办院理念和中医药治疗的特色。还有宣传中医药文化和介绍治疗的特殊方法,主要是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常用中药的识别和功效、中药煎煮常识和我院特色治疗方法,进一步扩大和培育中医药需求市场,扩大中医民族医药的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中医民族医发展环境。
3、加快中医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和加强中医民族医药临床应用研究:
第一个五年规划,医院人才培养重点围绕中医民族医药人才和必须适应中医民族医药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医院继续教育制度,尤其是高层次中医民族医药人才的建设培养,为医院发展提供合格的中医药人才。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是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中医民族医药进修培训和自修学习,重点(培养针灸推拿科、壮医科人员)。
(2)、是遴选优秀中青年临床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3)、是认真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4)、是做好专科专病人才的建设培养.(5)、是加强中医民族医药临床应用研究,通过对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慢性病的中医民族医药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提高疗效,同时加强中医民族医药在临床疾病的诊治规范和疗效评价的研究。
五、总体目标
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按照医院等级评审验收新标准开展迎检工作,确保各项指标全面达到综合二级甲等医院标准;继续实施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落实各项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有计划地培养引进人才,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服务领域;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推进医院工作取得新的发展;继续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巩固地位;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经营理念、扩大外延服务、分配方案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态度进一步好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职工待遇进一步提高。全院业务收入增长20%,达到xxx万元。
六、工作重点
1、加强医疗质量建设。在认真贯彻基本医疗制度,基本诊疗规范、常规和标准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全面落实“管理年活动”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抓好学科配套设置和学科建设规划,有计划地培养引进人才,按照《中医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服务领域;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积极申报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推进医院工作取得新的发展。
3、提高运营效率。抓好开源节流工作,以培育新的技术服务为引擎,带动医院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医院运行成本,多渠道筹集建设发展资金,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
4、务实硬件设施,加强基础建设。
七、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医疗业务工作
1、是强化质量管理:主要工作任务一是抓好教育,要强化重点人员,重点科室的管理意识,提高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 岗位职责,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的自觉性。
2、是完善医疗安全防范机制,落实医疗不良事件预警和防范措施。建立医疗缺陷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处理医疗缺陷当事人和科室。
3、是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为重点,定期专题研究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工作,确立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点目标,组织开展经常性专项检查,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持续改进措施。
4、是充分发挥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的作用,强化科级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责,落实环节质量控制的各项措施。
5、是根据管理年考评标准和医院等级评审验收新标准,完善有关制度及相应考评体系。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对医师按照《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严格考核,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应急能力。
(二)、加强门急诊管理:加强专科科建设,对针灸推拿科、壮医科、妇产科、内儿科门诊严格实行规范管理。在努力改善门诊设施条件,优化服务流程,落实便民设施,增强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重点落实以下工作:
1、是加强急诊急救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
2、是落实首诊负责制,提高急诊科能力,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急诊会诊迅速到位。
3、是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三)、加快技术建设。首先要抓好检验科实验室建设,增加投入,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增加医疗技术服务的经济含量。二是做好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技术服务体系。三是强化对技术建设的管理力度。医院将拟定技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遴选鼓励技术建设项目清单,成立由院领导牵头的技术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并出台与重点学科建设相匹配的奖励政策。
(四)、提升护理质量:
1、是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坚持执行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质量可追溯机制,确保各项护理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2、是重点监督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对管理,定期对 护理缺陷、护理投诉进行归因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
3、是重点加强对新上岗护士、低年资护士的技术考核。制定出年度护理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和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采取各种措施认真组织落实。
4、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告知程序和沟通技巧,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5、是充分发挥临床护理人才的优势,提升护理队伍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五)、教学工作
(1)实施人才战略,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和年度计划,培养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加强医务人员临床进修学习,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和参观考察学习将逐年增加
(2)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举办全院性医疗新技术、新业务及临床科研动态研究继教学习或培训每月至少1次(含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培训、病历书写与规范管理培训),为医务人员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及资源。
(六)、行政后勤工作:
2010年行政后勤工作的重点是管理创新。主要有以下任务:
(1)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各职能科室要围绕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就强化管理、提高执行能力、节约和整合资源以及突破医院发展瓶颈等专题开展创新工作。建立和完善“职能科室年度工作报告”和“制度”等工作制度。
(2)继续落实平安医院创建任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完善个人保科室,科室保医院的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制。在重点关注医疗安全的同时,全面抓好药品、消防、设备、车辆和财物等安全工作。积极开展安全督导检查,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医院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总之,医院管理评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医院质量和安全服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应当长抓不懈。为此,我们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浓厚学习氛围,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法律法规、学习规章制度,学习诊疗规范,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综合 素质和技术水平。
2、进一步强化各项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责任制的落实,扎实搞好各项工作。
3、狠抓医疗服务质量,要继续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用优质服务来赢得患者的满意和社会的放心。
4、进一步加强中医专科建设,推广应用中医民族医适宜技术,发挥中医民族医特色和优势。
5、通过“创建二级优秀中医民族医院”为契机,把握标准,逐项落实、发现不足,及时改进,逐步完善,进一步促进两个效益明显增长,医院各项工作全面提高。
回首往昔,励精图治、革故鼎新;放眼今朝,硕果累累、杏林芬芳;展望未来,壮志雄心、豪情满怀!在上级部门领导正确指导下,富川县民族医这艘中医药界的航母,会在医院管理年的浪潮中继续乘风破浪,医院将继续秉承“继承、创新、求实、仁爱”的院训,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拼搏进取、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再续写新的篇章!
xx民族医院
2010年 1月20日
第二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汇报
兴国县中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上午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实施江西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与《关于实施江西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院结合调结构、控费用、保增长的新医改目标和医院“五大工程”发展战略,扎实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兴国县中医院是集医疗、急救、科教、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8万m,业务用房面积1.5万m。现有职工351人(编制内231人),其中卫技人员304人,占86.6%,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88人。国家中管局113工程培养人才2人,县级学科带头人6人。医院编制病床200张,实际开放347张,设有急诊科、内一科、内二科(肿瘤科)、外科、骨伤科、针灸科、肛肠皮肤科、眼科、妇科、产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12个一级临床科室,9个住院病区,急诊科、骨伤科、针灸科、眼科、中风病是江西省特色专科(病),肛肠科是江西省在建特色专科。医院拥有螺旋CT、全自动生化仪、彩超、DR、血液透析仪等大型设备,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十类30余种,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5个,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40余种。2014年门诊人次 13.5万,比2013年上升11.8%,住院人次14515人, 比2013年上升23.7%,业务总收入8702万元。今年1-4月,门诊人次 5112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5%;住院人次 4421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5%。
22二、多措并举,全面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好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基础。首先,我院加大中医诊疗设备资金投入,近两年,投入200余万元购进毫米波治疗仪、中频电疗仪、干涉波疼痛治疗仪、微波治疗仪、中药熏蒸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等一批较大型中医诊疗设备,为开展中医药诊疗新项目奠定基础;其次,我院重视中药房建设,在业务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调整了中药房的设置,让中药房使用面积符合要求且布置更为科学合理,在药品配备上应临床需要增加了抗肿瘤类中药饮片,配备中药饮片种类增加10%以上,达680多种;添置了3台新煎药机,专人负责煎药服务方便患者;另外,我院在现有条件下,改建、增设病区病房,全力满足群众就诊需要,目前开放病房增至347张,大大改善就医环境和广大患者就医体验;同时,我院随医疗业务的增长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院内血库和ICU室正在筹建中,为此我院综合服务能力和后继保障能力将大幅提升。
2、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中医药管理现代化
我院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投入220余万元采购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软硬件,完善门诊收费挂号、住院结算、药房药库管理、医生护士工作站、功能科排队叫号系统。规范了收费管理、费用查询、日清单,药品管理,住院患者管理。系统功能涵盖了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并与医保系统互通,实现即时结报。同时,建立健全远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础设施,2013年,我院拨付专项资金20余万元,用于开通远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平台,为中医药人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保障。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我院从加强人才配备、人才培养方面来打造中医药人才队伍。我们不等不靠,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进中医人才。一是抓住统一招聘机会,尽量招到中医类别人员,将中医药方向作为基本要求;二是到各乡镇物色中医人才,争取县卫生局出面调入;三是招聘合同工,根据各科室中医人才需要自主寻找合同工。从2013年至今我院引进了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医人才1名,招聘本科学历人才15人。
在加强人才配备的同时,医院十分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了全院学习培训制度,每年制定学习培训计划,有全院系统化培训、科内业务学习、请上级专家来院指导、外出短期培训和进修学习、师承培养等多种形式,2013-2014年,派出270余人次外出短期培训,选送50多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同时,我院设立人才培养基金,提取年业务总收入的2%专项列支,2014年基金提取达108万元,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近3年我院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科研课题完成 3 项,引进中医药新技术项目 10余项。
4、全面开展学科建设活动,打造专科优势品牌
学科建设是医院的生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今年是我院的“学科建设年”,把特色专科(专病)打造成优势品牌,促进医院快速发展,我院在巩固好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急诊科、中风专病等现有省级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学科优势的同时,落实好省级基层特色专科—肛肠科的建设,不断完善发展创新肿瘤内科、脾胃病科、风湿病科、外科(微创)、糖尿病等专科建设。达到每个学科有1-2名学科带头人,有2-3名技术骨干,确保“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医院即将出台学科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各科继续完善学科建设方案,按验收考评,预算100万元经费用于奖励学科建设取得优异成绩的科室和个人。
5、积极开展对口支援,指导基层中医药发展
作为全县中医药龙头单位,为促进基层中医药发展,我院成立了中医基层指导科,积极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和对口支援工作。近3年来共开展了5批共600多人次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了15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技术。免费接受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培训,同时,我院每年下派6名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在乡镇卫生院坐诊、指导门诊、查房、手术、开展学术讲座、免费培训专业人员,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和中医药服务能力。
6、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我院是省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根据国家《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确定了医院的宗旨、发展战略、院训、院徽、院歌,在2010年全省组织评比中,我院院徽、院歌均获得了二等奖。2014年我院定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年”,按照“忠诚、精业、厚德、仁爱”的院训和“中国梦、国医情、健康行”的要求,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仁、和、精、诚”的价值理念,积极唱响中医药文化主旋律,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让人们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增强医院的发展潜力,力争把我院建成“中医品牌显著,服务能力突出、科室管理规范、基础设施完善、百姓满意放心”的示范医院。
同时,我院每月开展 “科室之星”、“红旗科室”评选活动,树榜样、评标兵,形式了后进赶先进,先进帮后进的良好赶超氛围。为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我院开展“服务家乡人”活动,所有住院患者均有同乡职工对接帮扶,全面了解患者实际困难帮助解决、了解对我院诊疗服务意见加以改进、回访出院后身体状况带去问候。体贴入微的服务,形成了医患一家人的良好局面。
三、不足之处
各位领导、专家,虽然我院通过努力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工作是全面系统的工程,对照标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如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中医药人才相对短缺、医院整体环境布局受条件限制等。希望各位领导、专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我们一定会虚心接受、理性对待、持续改进,并以此次督查评估为新的起点,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扎实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懈奋斗!
谢谢!
二0一五年六月六日
第三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王家镇卫生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总结
为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召开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动员工作会。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于年初改建门诊楼用房200平米,集中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中医诊断室、中医康复科、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室、针刀埋线室等。重新规范中医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标识标牌及宣传栏。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中医康复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临床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我院开展“治未病”服务,将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
“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使用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门诊、病房全部使用电子处方及电子病历。
三、加强中药饮片管理及使用
我院严格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全部由正规渠道购进,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鼓励使用中草药,医院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医生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今年引进中医药人才1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3人参加网络医博士培训。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为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我院在医院走廊、过道、诊室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治未病”等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
六、加强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院作为边远山区基层卫生院,承担了全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村医生培训任务。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培训。规范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中医药技术资源及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配置仍然不足,中药房、中药库房等科室设置不妥,使中医科室的设置及业务的开展明显受限。
(二)中医科业务收入统计仍然未分开单列,使中医药服务量被掩盖,离标准的要求差距比较大。
(三)软件质量较差,特别是中医医疗文件(如处方、门诊登记、病案等)书写合格率偏低。
(四)相关医疗活动记录不全,直接影响中医服务量的体现。
八、下一步工作设想及意见建议
(一)不断加大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设备,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修。使中医科成为我院特色科室、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二)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县卫计局及县劳动人事部门的支持,补充中医专科人才。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2017年12月30日
第四篇:2016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2016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6年底,以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目标
1、加强中医科、中药房建设达到国家、市级标准。100%的村卫生室均能提供5种以上中医药服务。
2、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3、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4、我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5、设置中医科、中药房,达到《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要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要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鼓励以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要在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设备设施配置、人员配备与培训、中医药服务提供等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列为一级指标,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5%。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要加强基本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中医重点专科。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巡回医疗、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要开展中医药人员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配齐配强中医药人员。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在每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医药人员应占一定比例。
要重视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要努力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要认真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在职称评定、培训学习、工资待遇等方面制定向基层中医药人员倾斜的激励措施。
(四)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要在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基础上,积极创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要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以及“2016-2016年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允许基层西医人员经过系统培训考核后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要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的监测工作。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诊疗中心创建活动。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全国、市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验收。继续推进市中医药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创建活动。新建一批市级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实施市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和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和中药房达标建设活动,推进中医示范科室的创建活动。妇幼保健建立健全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积极推广中医妇儿适宜技术。
(六)推动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要加强中医“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建设,大力培养和提高中医药和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加强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对0-36个月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到45%以上。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我院举办中医专科
要制定并实施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我院开设中医专科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价格、医保、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
(八)依法加强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要强化中医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中药使用管理,要对所有辖区内村卫生机构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加强中药质量监管,要严格规范中药饮片采购程序,要求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
(九)推进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
要全面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活动,组织开展“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不少于10场,直接受益群众不少于1000人次,组织中医药服务“六进”活动各不少于2次,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力争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普及80%以上行政村、80%以上家庭。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紧密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节、养生节、膏方节等活动,创作不少于1种面向基层群众的优秀中医药文化作品。
三、组织实施
(一)部署启动(2016年1-3月)
1、制定下发《2016年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2016年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考核标准》,并予以部署。
(二)具体实施(2016年4-9月)
1、按照《2016年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和制定的实施细则要求,扎实开展提升工程的动员部署,努力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2、按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提升工程中各项工作任务。
3、对提升工程实施动态监控,随时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好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和目标完成。
4、要及时报送本地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活动和工作进展情况。
(三)评估验收(2016年10月)
要加强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在2016年10月20日前完成对辖区提升工程的自查,同时将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书面总结、自查评分表等材料于2016年10月30日前报院办公室抽查的准备。
(四)工作总结(2016年11-12月)
2016年11月组织对各提升工程工作进行考评。2016年年底将各地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考评结果予以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负责提升工程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工作。各中医药业务指导,承担卫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要认真实施提升工程,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要组建专门领导班子,领导、协调项目推进工作,要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并定期收集、上报实施进展情况。
(二)规范管理,严格考核
要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定期对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不按要求的实施项,要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
(三)宣传引导,示范推广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主动引导,广泛宣传提升工程有关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要调动各方参与提升工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中医药人员主力军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搜集项目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经验,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交流。
第五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将前段时间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方面
1、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农合报 销范围。
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二、加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今年6月,开通了国家中管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本院职工及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可以收看中管局视频会议和参加专业知识技能视屏培训(每周二下午)。
2、加强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老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中医院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3、进一步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工作:指派3名中医药人员到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医疗与技术培训,根据需要,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
三、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科室正在逐步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等中医技术服务;效果显著。2013年诊治患者400余人。
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我院现有门诊中药房50平米,中药品种360余种,中药饮片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层层把关,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晾晒炮制等记录,保证了药品质量,加强了中药房规范化建设。
五、中医预防保健工作逐步开展
根据《广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要求,对65岁老年人,0-3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乙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中医健康教育。
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中医“治未病”项目。针对咳嗽、哮喘、体质虚弱的患者,在三伏天开展“三伏贴”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