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低碳乡村创建》试卷答案(95分)

时间:2019-05-13 18:2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文明与低碳乡村创建》试卷答案(95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文明与低碳乡村创建》试卷答案(95分)》。

第一篇:《生态文明与低碳乡村创建》试卷答案(95分)

《生态文明与低碳乡村创建》试卷答案(95分)

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地区内,生物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正确

错误

2、在农业经济时代,尽管很贫穷,人的精神依然相对充实。

正确

错误

3、低碳经济的本质:不是工业文明的简单延续,而是自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以来,又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

正确

错误

4、农业文明时代:天、地、人对立。

正确

错误

5、“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核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

正确

错误

6、低碳乡村创建要突出经济发展这个主题。

正确

错误

7、农业转型,就是为了解决生存与发展对立的危机。

正确

错误

8、新能源革命不会持续太久,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正确

错误

9、低碳的核心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正确

错误

10、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古代劳动人民独创了“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及“阴阳调和”等一系列朴素的系统生态观,形成了华夏文明。正确

错误

11、我国由于新能源分布相对均衡,在农村发展迅速,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有利于市场突破。

正确

错误

12、在我国城市比农村更具有利用新能源的优势。

正确

错误

13、市场最需求的东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创新。

正确

错误

14、新能源不单是解决用电的问题,还要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重新思考中国的农业布局问题。

正确

错误

15、农业工业化,使乡村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

正确

错误

16、本课内容中谈到社会类型,其中城市应当属于熟人社会稳定的类型。

正确

错误

17、乡村的作用除了传承与休闲外,还包括生发。

正确

错误

18、西部地区可以通过新能源开发高档农业和无机农业。

正确

错误

19、物质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

正确

错误

20、科技结构决定生产关系背后的生产力。

正确

错误

21、乡村特有的、自给自足的低能耗、低成本消费方式,是符合生态文明观的、有价值的消费方式。

正确

错误

22、贴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生活,使农民拥有了城市很难获得的有利于身心健康、怡情养心的生态环境财富。

正确

错误

23、低碳乡村是中国特色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

错误

24、新能源对生物能源的替代是对构成传统工业经济体系大厦根基的颠覆性重建。

正确

错误

25、中国应该从生态文明的高度,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和低碳建设。

正确

错误

26、生态文明再度复苏需要从城市开始。

正确

错误

27、乡村特有的熟人文化环 境和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乡土文化,不仅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医治工业文明病的最好解药。

正确

错误

28、乡村特有的、自给自足的低能耗、低成本消费方式,是符合生态文明观的、有价值的消费方式。

正确

错误

29、工业虽然解决了发展问题,却带来了生存的问题。

正确

错误

30、低碳技术和绿色低碳道路的选择,基于各国的发展,是一样的。

正确

错误

31、在新能源时代的可再生能源发生了变化,并带来了技术体系、产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方式等一系列的变化,产生了新的文明形态——()。

A生态发展

B生态文明

C生态结构

D生态经济

32、文化产业要发展,就要解决()问题。

A文化产业结构

B市场定位

C功能定位

D区域定位

33、据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4900万㎡,占世界年产量()左右。

A 60% B 70% C 80% D 90%

34、乡村的作用除了传承与休闲外,还包括()。

A生发

B创新冒险

C养育

D效率

35、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市场在农村

A 60% B 70% C 80% D 90%

36、西部地区可以通过新能源开发高档农业和()。

A传统农业

B有机农业

C无机农业

D工业

37、本课教师觉得浙江省应该以“温馨小镇”取代“精致小镇”,更多地挖掘乡村的()。

A能源

B经济

C科技

D文化内涵

38、据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为16800万㎡,占世界总量的(),每千人均占有量为123.5㎡。60%

A 60% B 70% C 80% D 90%

39、()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经济基础,它的载体是乡村。

A生态经济

B农耕经济

C生态文明

D生态结构

40、农业文明时代的“天人合一”,强调人应该去()

A统治

B感悟

C研究

D发现

41、新能源革命以()为基础。

A可再生能源

B生物能源

C矿石能源

D化学能源

42、整个社会最大的危机是()问题。

A污染

B生产

C稳定

D团结

43、高端奢侈产品利用()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A消费 ? B广告

C宣传

D营销

44、生态问题实质是()问题。

A发展

B创造

C历史

D社会公平

45、()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

A生态文明 B物质

C文化

D精神

46、()决定生产关系背后的生产力。

A能源形态

B科技结构

C科技能力

D科学水平

47、任何一种文明的建立,都是依靠喂养这种文明的()。

A能力

B能源

C资源

D环境

48、工业虽然解决了发展问题,却带来了()的问题。

A生产

B吃穿

C生存

D制造

49、文化具有可再生性,解决了现代的文明病——()。

A生活水平低质化

B生活方式转变无力

C改革动力缺失

D生活过度物质化

50、《京都协议》在解决环境问题上导入了()概念。

A经济

B科技

C文化

D历史

51、中国共产党第()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

A十五

B十六

C十七

D十八

52、()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

A生物链

B生态

C生态文明 D生态结构

53、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A生态发展

B生态文明

C环境治理

D生态治理

54、生态文明的基础是()。

A生态发展

B生态和谐

C环境治理

D生态经济

55、侗族的稻鱼鸭体系是一种()农业。

A智慧

B文化

C生态

D和谐

56、潘岳在“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认为,()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

A政治制度

B资本主义制度

C社会制度

D文化制度

57、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到来的时代称为“()”。

A知识经济时代

B科学技术时代

C社会发展时代

D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58、()将成为引领生态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A新能源

B生态经济

C生态文明

D社会发展

59、新能源对()的替代是对构成传统工业经济体系的大厦根基的颠覆性重建。

A生物能源

B化石能源

C核能

D太阳能

60、当代产业革命的变革其突破是以()的方式的变革为先导。

A科学文化水平

B劳动力素质

C社会资本

D技术进步

61、工业文明的产物包括以下哪些形态?()

A物质

B信息

C经济

D能量

62、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首次提出从哪几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遏制环境恶化

B生态经济

C生态文化

D体制机制创新

63、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除了宁夏北部,甘肃北部,还包括以下哪些地区?(A新疆南部

B青海西部

C西藏西部

D陕西北部

64、我国太阳能资源最贫乏的地区为以下哪些地区?()

A四川大部分地区

B河南

C贵州

D山西

65、以下选项中,有哪些属于本课老师的观点?()

A乡村旅游业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B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断根,是因为文化的种子保存在乡村。

C中国的小镇可以利用当地的能源,满足自身生活的需求。

D在三江源综合实验保护区的方案选择上,应该保护牧民原来的生活方式。

66、本课内容中,所谓的低碳生活,即为()的乡村幸福生活模式。

A贴近自然

B天人合一

C低碳化

D低成本

67、本课内容中,城市的文化特点包括哪些?()

A现代文化)

B关系契约化

C理性文化

D熟人情感

68、城市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为人们创造了()的条件。

A创新

B表达

C养育

D生发

69、在中国古代,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A用在城市,养在民间

B科举做官、发财经商在城市,修养生息在农村

C城市是源,农村是流

D农村是源,城市是流

70、我国的三大新能源技术包括以下哪些?()

A风能技术

B太阳能技术

C电动自行车

D沼气技术

71、生态经济发展的层面包括()。

A单一型生态经济

B结合型生态经济

C综合型生态经济

D复合型生态经济

72、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和谐共生为宗旨

A人与人

B人与自然

C人与社会

D社会与自然

73、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两种路径是()。

A外部治理

B内部整治

C低碳经济

D社会经济

74、《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指出国家实施()的能源发展战略。

A节约与开发并举

B把节约放在首位

C节约与利用相结合 D降低能耗

75、生态文明在刘惊铎的《生态体验论》中定义为从()之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反思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A自然生态

B类生态

C内生态

D外生态

76、生态经济的基本特征()。

A科学性

B时间性

C空间性

D效率性

77、GDP高增长以()为代价。

A污染

B消费

C能耗

D生产

78、传统能源具有的特点是()。

A非均衡存在B跨距离运输

C存在巨大的运输成本

D均衡存在79、工业文明病包括()。

A GDP中毒

B 空气中毒

C食物中毒

D精神中毒

80、低碳生态产业中除了生态有机农业外,还包括()。

A乡村旅游业

B乡村手工业

C乡村农副产品加工业

D乡村新能源产业

第二篇:生态文明与低碳生活

生态文明与低碳生活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即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越来越明显,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温室效应的出现、水污染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忽视了环境保护。事实上,只有科学的发展才能不断解决人类所面对的问题。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社会的发展,将人类推进到了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折的时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还面临着工业化和生态化的双重任务,但未雨绸缪,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应,在生活层面,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已成为每个公民在建设生态文明时代义不容辞的环保责任。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利用又同时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而具有几个鲜明的特征: 首先生态文明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人与自然作为地球的共同成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生态保护意识逐渐成为了大众文化。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从以前的“征服自然”“改变自然为人类服务”,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自然,恢复生态”转变。

其次从目标看,生态文明的目标是推动社会走向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随着环境污染侵害事件的逐年上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此外,基于目前世界人口众多,生活物资稀缺的现状,我们深知生态文明是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发达国家上百年出现的污染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集中出现。因此,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双重任务和巨大压力,既要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又要坚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恢复。这决定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低碳生活的概念

2009年末,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旋风让“低碳”一词席卷全国。一时间,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住宅等名词不绝于耳,低碳成为时尚生活方式的新标签。

低碳,英文为 low carbon 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如今低碳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进中国,不少低碳网站开始流行一种有趣的计算个

[2]人排碳量的特殊计算器,如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的低碳计算器,以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不但可以计算出日常生活的碳排放量,还能显示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住房结构以及新型科技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还要减少开车。低碳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 但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前提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尽其所能的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 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低碳是提倡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消耗的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保证人类在地球上长期舒适安逸地生活和发展。

三、低碳生活与生态文明

(1)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前提和基础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在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中,始终贯穿着人类与环境这一基本矛盾。生态环境问题也并非是人类进人工业社会之后才出现的,而是古已有之,只是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形式不同,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只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大工业生产方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而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生态危机、资源面临枯竭等问题,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行为的合理性在更深的层次上作出反思和批判,这就是低碳生活观提出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文明的提出要求我们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

低碳生活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低碳生活是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它通过个人适度减低碳排放量来达到集体总和碳排放的减少,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2)生态文明是低碳生活的目的和归属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目前,“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就目前而言,我国虽尚未确立明确的“低碳生活”的法规、条例,但种种社会发展理念却在实实在在地践行着“低碳”原则。比如说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立足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针对发展实践中的一系列新课题,全面分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新矛盾而提出来的,它内在就包含了“低碳”原则,更包含了生态文明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在党的正式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文明”的高度。

“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低碳生活”的最终归属,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人的协调和人与自我的协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环境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在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的升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对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低碳生活”、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他们之间的融合,必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

三、低碳生活应做到哪些

(1)增强环保意识

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

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2)养成低碳习惯

从若干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洗脸、洗去含油污的餐具、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天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还可以擦洗玻璃,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玻璃清洁剂

3.用过的面膜纸可以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浸泡过后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还可以用来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晒干后可吸异味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电力。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10.夏天开空调前,应先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自然更换,开电风扇让室内先降温,开空调后调至室温25~26°之间(最好26°以上),用小风,这样既省电也低碳

11.用过的塑料瓶,把它洗干净后可用来盛各种液体物质(也可以盛放一些豆类)12.食物废料、残渣,可以用作肥料用 还有一些不容易注意的几点:

1.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替代电子闹钟。

2.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

3.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手机充电插头。4.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少些。

5.尽量少看电视。建议多看书,既节电,又可以增长知识。

6.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公园等适合跑步的空气清新的地方中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

7.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食品之间留10毫米以上的空隙。

8.用剩的小块肥皂香皂,收集起来装在不能穿的小丝袜中,可以接着用。9.尽量在出行时选择步行或骑脚踏车,即低碳,又健康。不开汽车而改骑自行车或步行。10.少坐飞机,飞机从停机坪上升到空中所排出的二氧化碳等于3600台汽车的排放量。11.少买不必要的衣服。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如果全国每年有2500万人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节能约6.2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第三篇:低碳生活与生态文明

低碳生活与生态文明

摘要:“低碳生活”是主张人们通过减少碳排放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达到生态文明的一种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文明是“低碳生活”的目的和归属。

关键词:低碳生活

生态文明

持续发展

一、低碳概念及其形成背景 2009年末,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旋风让“低碳”一词席卷全国。一时间,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住宅等名词不绝于耳,低碳成为时尚生活方式的新标签。

所谓低碳(Low-carbon),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也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主张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的一种理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1] 工业文明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产出”的资源消耗型,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是奢移浪费型。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的资料显示,工业污染是导致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即使在发达国家,工业生产过程中只有一部分原材料和能源转化为最终产品,其余则转化成了废渣、废气、废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原因,这种转化效率更低,因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更大。污染意味着一部分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这实际上也是资源的一种浪费。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正面临着来自能源、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巨大挑战,逐渐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瓶颈。与此同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不断恶化,世界人口激增,造成人口膨胀,大工业对自然资源造成了空气、海洋、土地、水源的严重污染,资源面临枯竭,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的破坏、物种的消失、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异常、海平面上升,地面下沉以及地球灾害频繁发生等等.对人类的生存条件产生严重危害,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欧州各发达国家紧随其后,陆续推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在亚洲,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低碳”成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前提和基础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在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中,始终贯穿着人类与环境这一基本矛盾。生态环境问题也并非是人类进人工业社会之后才出现的,而是古已有之,只是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形式不同,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只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大工业生产方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而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生态危机、资源面临枯竭等问题,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行为的合理性在更深的层次上作出反思和批判,这就是低碳生活观提出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文明的提出要求我们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

低碳生活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低碳生活是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它通过个人适度减低碳排放量来达到集体总和碳排放的减少,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

三、生态文明是低碳生活的目的和归属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目前,“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就目前而言,我国虽尚未确立明确的“低碳生活”的法规、条例,但种种社会发展理念却在实实在在地践行着“低碳”原则。比如说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立足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针对发展实践中的一系列新课题,全面分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新矛盾而提出来的,它内在就包含了“低碳”原则,更包含了生态文明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在党的正式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文明”的高度。

“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低碳生活”的最终归属,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人的协调和人与自我的协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环境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在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的升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对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低碳生活”、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他们之间的融合,必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年14卷 [2]傅德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杭州日报》2009年5月29日6版 [3]曾珠,《关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未来思考[J]》,《经济透视》2008年4期

第四篇:生态文明低碳生活

生态文明低碳生活

生态文明低碳生活在我们周围环绕,大自然给予了我们美丽的环境,而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去保护这篇大自然,而在无畏地浪费。

人类的发展史越来越快,而我们提倡的“低碳生活”却几乎没有人理睬,而在一直破坏它的本质。人类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大自然的绿色又在哪儿呢?

我们应该知道地球是唯一一个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但随着人类的破坏,再过几百年后我们应该去哪儿生存呢?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我们应该少用一次性物品;出门不用塑料袋,自备环保袋;把洗拖把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洗米、洗菜之类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浇菜;不随意扔垃圾,要把来及进行分类。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家里尽量备用无磷产品„„其实我们能为环保做的事情有许多,只是看你平常在不在意。让我们做好环保,为环保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环保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共同为环保出一份力,你出一些,我出一些,她出一些,相信吧,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好,让我们拥有这样的环境而自豪吧!让我们为这大自然共创美好的明天,一起来为大自然母亲贡献力量吧!

我们为这大自然也许字献出了单薄之力,但全世界都能这样做的话,我们的明天将会跟美好!相信吧,美好的明天将会来到!让我们手拉着手一起迎接崭新的一天吧!加油!一起来吧!

初一:孤独1寂寞

第五篇: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环境保护

——周林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运用科学方法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人与自然同行、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理念价值形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活动中,让我们联想到绿色环境,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民消极的对待自然,不是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的能动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使之更 1 好的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思想上,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政策上,应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抓紧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采取总体制度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到位的办法,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在发展布局上,遵循自然规律,开展全国生态 功能区划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进一步优化重化工业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在措施上,应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包括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等。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核心要求是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和单位都要补偿环境损失。

在行动上,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 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保护环境。一是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二是加强部门协作。环境保护部门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设计部”,其他有关部门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共同建设者。要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体制。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四是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决策机制。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的监控、预警技术体系,带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理性借鉴其它地区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五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搭建平台,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六是加强基层社会单元的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 作为社区、村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环保工作,使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

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普及和发展的基础,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个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发开,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全球气候对经济发展的挑战中,我们感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其实生态文明与低碳经济相互依存,互为转化。发展低碳经济基本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降解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把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最小的程度。从而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低碳方式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全球性变革。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的综合高效利 用,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以及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环节。如能源的使用、饮食的安全卫生、房屋的材料装饰、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垃圾处理等。

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其一是有效投资,拉动效应。能过发展新能源产业自身的大规模投资,可以创造产业值带动就业;其二是清洁能源供给效应,能源供给效应是新能源可以为其它产业提供替代性能源,弥补可能出现的能源供应缺口,使能源可持续发展;其三是科技进步效应,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整体技术创新,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第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第三,开征碳税和推行碳 交易被认为是有效的经济政策手段,应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第四,先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作为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

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

包括;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环境保护它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这个层面属于宏观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能、进行调控,才能够解决。

第二: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

第三:对地球生物的保护,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别、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生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

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环境保护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以低碳城市建设为契机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 建设,一方面,要以生态文明作为基本理论,指导低碳城市建设。要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以生态文明丰富、成熟的理论,不断完善低碳建设理念,使低碳建设在思想上、理论层面上逐步趋于完善。另一方面,要将低碳城市建设作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契机。通过城市低碳经济建设,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方式转变,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把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通过以低碳为主题的城市建设,使生态文明在理论上更丰富和完善,在实践上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在做好试点的同时,以更快的速度向全国推广。通过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同时,通过我们的努力,探索出一条发展中国家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形成系统的理论,丰富的经验,各具特色的低碳城市样本。今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阳光岛、健康岛。所喊的口号是;建设绿色生态文明,无污染、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去维护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当前重要的事情。

下载《生态文明与低碳乡村创建》试卷答案(95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文明与低碳乡村创建》试卷答案(95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明创建、低碳出行”-简报

    【2017】第6期 遵义市第四初级中学 2017年9月15日 文明创建 低碳出行为了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低碳经济培训》试卷答案

    2013人《低碳经济培训教程》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B3、D4、A5、C6、D7、A8、A9、C 10、A 二、多选题: 1、BDE2、BC3、BDE4、ACD5、CE6、ABCDE 7、BCE8、ABC9、ABE10、BDE 三、判断题: 1、√2、×3、√ 4、√5......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试卷与答案(5篇)

    1、何年何月,中国正式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6月 2、2007年的联合国开发署“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加拿大在1990年人均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多少吨以上B、16 3、......

    生态文明,低碳理念走进校园讲演稿

    “生态文明,低碳理念走进校园”讲演稿 开阳县宅吉乡中心小学四(1)班 刘佳林 同学们,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公需科目考试《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满分答案-[范文]

    2014重庆市其他类公需科目 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 1、2013年11月9日到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 2、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把贯彻落实......

    《低碳经济》继续教育18套试卷及答案

    《低碳经济》继续教育 第一套 1、只有,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 C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 D 可再生能源不包括 A 循环经济最广泛的参......

    生态文明与生态保护区经济发展90分试卷答案

    生态文明与生态保护区经济发展 试卷 90分答案1-10、 错误的有2、5、6、9、10,其余全对; 11-20、错误的有12、13、15、16、17、20,其余全对; 21-30、错误的有21、23、26,其余全对......

    2015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试卷和答案[五篇]

    2015年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公需科目 广西的制糖业做到了把甘蔗从头到尾“吃干榨尽”,实现了( C)。 A. 固体废弃物较多排放 B. 固体废弃物多排放 C. 固体废弃物零排放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