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应对组工网络舆情 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
积极应对组工网络舆情
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
当前,正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互联网深刻地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彻底改变了人们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方式,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放大器。如何尽快适应网络化、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不断提升应对网络舆情、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着力营造良好的组工网络舆论环境,是当前组织部门面临的重要新课题和迫切新任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社会公信力,树立组织部门公道正派、清明廉洁的社会形象。
一、网络舆情及组工网络舆情的特点
网络舆情较之传统舆情,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多元性。传统的信息主要是借助纸质媒体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单向传输的。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直接地通过BBS、新闻跟贴和博客(blog)、微博(micro blog)等方式发布,而且信息受众可以即时予以回应,进行信息互享互动。如果说传统信息面对的是一个“点”或互不关联的多个“点”,而网络信息面对的是一个“场”。二是即时性。传统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指向明确,过程较长。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非常短暂,受众可以即时接收。因此热点信息的传播呈发散式、几何级数的增长,一旦扩散,很难遏止。三是宠杂性。通过传统的信息渠道传递的信息真实性较强。网络信息由于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显得宠大而复杂,既有基于事实的客观准确的信息,也有出于发泄情绪而散布的偏激、片面、失真的信息;既有积极健康的信息,也有消极低俗的信息。四是隐蔽性。传 1
统的信息,责任主体明确。互联网上信息,很难知道信息发布者的真实姓名和身份,经过网络反复转载过后,信息源头更难查找。
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与党员、干部、群众关系密切。组织工作的一些内容,容易成为网络关注的热点。组工网络舆情与其他网络舆情相比,又具有其鲜明的特征:一是更具敏感性。组织部门的工作内容,社会关注度高,在群众心目中,又具有一定的神秘性,组织部门的一举一动,都容易在网上引发猜测和议论。二是更具针对性。关于组织工作的网络舆论,往往由具体事例引发,针对性很强,褒贬分明,矛盾尖锐,如果延误应对时机,容易在更大范围内扩散。三是更具集中性。组工网络舆情,在时间上有明显的集中性。每当招录公务员、选拔调整干部、基层党组织换届、发展党员等工作集中开展时,往往就是网络舆情容易发生的时期。
二、灌南县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开展情况
组工网络舆情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在组工网络舆情应对方面,还没有现成的工作经验和成熟的工作机制可以借鉴运用。我们主动而为,积极探索,在组工网络舆情应对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初步形成了一种人人关注组工舆情的氛围。注重加强对组工干部应对组工舆情重要性的教育,9月4日,邀请省委办公厅副巡视员王兴亚来我县开设“现代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专题讲座,所有组工干部与全县600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学习,并购入《赢得互联网“大考”》一书作为组工干部读书活动自学教材。现在,部内基本形成了“人人都是组工网络舆情观察员、信息员”的认识,组工干部基本上都形成了上班后打开电脑上几大门户网站了解网络热点事件的习惯,并做到不传播散布空穴之风,不参与网上无聊话题讨论,对热点事件,必要 2
时能以组织干部高度的政治觉悟,公正鲜明地发表自己观点,正确引导舆论。
二是初步形成了一支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队伍。成立了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小组,组织部长负总责、分管部长抓落实,干监科、办公室、调研科抽出三名政治素质强、思想作风好、理论水平高、文字功底实的组工干部作为专职网络舆情信息员,负责发布组工信息、撰写网评文章、回应网络质询,并认真分析研究网络舆情的新动态,为领导决策参考提供合理化建议。其他科室组工干部和乡镇组织委员为兼职舆情信息员,关注舆情热点,及时进行汇报沟通。9月初,“人民网”上出现有关堆沟港换届选举问题的贴子以后,我们在第一时间掌握了信息,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后,对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了解释说明,事态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初步搭建了组工信息发布平台。紧跟网络发展形势,畅通党员群众诉求通道。开通了《灌南党建》网站,及时发布公务员招考、后备干部推荐、干部考察公示等不涉及保密内容、群众高度关注的信息。在网站上开设“部长信箱”,广泛收集广大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定期由专人进行分类处理,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此外,还开通了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和干部监督举报电话。今年上半年,通过“部长信箱”办理信访件4起,通过举报电话办理信访件10起,办结率达100%。
四是初步建立了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机制。建立了组工信息发布制度。对重要的不涉及保密事项的组织工作部署,及时在“灌南在线”、“灌南党建”上予以公开。在网上发布的信息,由职能科室负责起草,分管领导审核把关,电教中心统一发布,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立了舆情应对联动机制。加大与网民的互动,对网络舆论,积极地予 3
以回应引导,在沟通中赢得理解与信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纪检、监察、信访等部门加强协作,共享网络舆情资源,共同做好网络有关信息的核实查处工作。在9月份村党组织集中换届期间,我们专门联合纪检监察部门成立了监督组,并指定专人关注换届选举期间的网络舆情,每天登录百度灌南吧不少于两次,每天在百度中进行关于换届选举的关键词搜索不少于两次,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及时查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期间,全县没有出现到市里上访现象。
三、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组工网络舆情应对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组织工作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还不够到位。有的同志认为不该管,认为了解网络舆情、应对网络舆情是其他部门的事,没有意识到在当前民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网络舆情空前活跃的形势下,组织部门在应对社会舆情、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党的威信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有的同志认为管不了,认为互联网是汪洋大海,应对网络舆情无从下手,防不胜防,投入很大,可能收效甚微,没有意识到,只要掌握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就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提高组织部门的美誉度和公信力,为各项组织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队伍还不够精干。应对网络舆情的队伍角色还不够丰富,缺少精细化的角色定位和分工,“观察员”、“值班员”多,“了望哨”、“分析师”少,不缺少关注的责任和热情,缺少对网络舆情的提前预判和理性分析。队伍培训跟进不够,还没有形成与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工作 4
理念和业务知识,还存在以“小米加步枪”打现代化战争的情况,以及“堵、捂、盖、删”等简单落后的应对方法。队伍架构还不够合理,还没有实现从组织部门内部到外部的有效延伸和有机整合。
三是措施还不够有效。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常态化建设不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应对预案,发生网络舆情,仓促上阵,匆忙应对,工作的被动性、随意性大,影响应对工作的实际效果。应对工作针对性不强,应对方法不够灵活丰富,还不能根据事件性质和群体特点的不同,制定科学、具体的应对方法。部门之间,沟通与交流不够充分,缺少演练与磨合,在协同应对中,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机制还不够健全。在组织保障、工作流程、责任追究、考核激励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机制,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地予以健全完善,逐步建立起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互联网具有虚拟、开放、互动等特点,它在传播信息方面非常高效、便捷,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应对组工网络舆情工作中,我们只有切实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队伍素养、改进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机制,才能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树立起组织部门形象,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提高思想认识,形成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新理念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李源潮同志指出:“作为组工干部,要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就要维护党在网上的威信;要维护组织部门在社会上的声誉,就要维护组织部门在网上的声誉;要提高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就要 5
提高干部在网上的公信度,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提高思想认识,更新工作理念,顺应网络社会对舆情应对的要求,增强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的主动性和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提高自身业务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对网络舆情规律、网络社会与组织工作的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学习与研究,充分认识组织工作在网络社会生态下受到的影响和制约,增强对网络舆情的敏感性,把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并形成与之相对的工作理念,夯实网络舆情应对的思想基础。
2、提升业务素养,打造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主力军
组建网络发言人、网络舆情评论员和信息员三支网络舆论应急队伍,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网络发言人负责应急事件正面信息的发布,信息员负责网上舆情的搜集上报,网络舆情评论员除履行信息员职责外,还负责发帖、跟帖、撰写发表网评文章。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制度,对网络发言人、网络舆情评论员和信息员的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同时,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社会不同阶层知名人士等不同群体中聘请觉悟高、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同志为网络舆情信息员,构建起以组工干部为纽带,党员干部为主体,社会各界齐参与的社会舆情采集工作体系,保证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群众思想动态。同时,把组织工作网络舆论应对问题作为教育培训专题课目,纳入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开设网络知识、网络公共危机应对技巧与策略等课程,邀请舆情分析、公共危机处理等方面专家定期对网络舆情应对干部开展培训,切实提高网络舆情应对队伍快速反应、及时应对、正确引导网上舆情的能力。
3、筑牢主流阵地,掌控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主动权
以打造新时期网络舆论主流阵地为落脚点,办活办好党建网站,并 6
加强与省市党建网的对接,切实增强党建网站对网民的吸引力、感染力,确保主流价值观在网络宣传上占据优势地位。加强和媒体的沟通,主动与主要网络媒体建立沟通渠道,确保正面的、权威的信息始终占据网络信息的主流。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增加工作透明度,对广泛关注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公务员招录等情况,从公告发布到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成绩公布、考察、录用等环节,都能在政府门户网和党建网上发布。开通网络推荐系统和满意度调查系统,更大程度地保障党员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听取党员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讲求方式方法,增强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实效性
加强对网络舆情应对方法的研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做到“快”、“强”、“灵”:“快”,面对涉及组织工作的突发网络舆情事件,不能听之任之、缺席失语,不拖延时间、消极对待,而是积极主动、迅速处理,用有说服力的事实和科学的方法积极应对,力争第一时间满足公众知情权,避免事件进一步扩大化、复杂化。“强”,网络舆论事件发生后,根据相关的工作规范和纪律,充分发挥工作机制的优势,汇聚有关部门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采取得当的措施,科学、合理应对网络舆情,扭转网络舆论的不良发展态势,使之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灵”,综合考虑公众在该舆情事件中的需求、利益,针对事件的不同性质和舆论主体的不同特点,灵活选择应对方法,既澄清事实,又讲究情理,力求在交流中求得理解,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讨论中凝聚人心。
5、健全体制机制,实现组工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常态化
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加强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能职责,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员,配齐配好所需的硬件设施;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组织系统外部工作资源的整 7
合,争取宣传、公安等相关部门在网络舆论应对利用特别是舆情热点搜集、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的协助与支持,实现预案联动、队伍联动、信息联动、物资联动“四个联动”,不断提升应急能力。建立网络舆情分析处理制度,不定期邀请相关领导与专家、老干部、不同阶层资深人员、知名人士等座谈、分析、评估,筛选最重要信息,提出对策措施,供领导决策参考。制定网络舆情搜集上报制度,通过编发网络舆情日志、舆情专报,对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类和梳理,做到日常舆情定期收集一周一报、紧急舆情随时搜集即时报告、重点舆情深度挖掘专题报告。建立完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预案,按敏感程度和影响大小,将舆情热点分为不同类别,分别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明确回应原则、工作流程、先期措施、善后处理等内容,把责任落实到人,舆情热点出现后,按照准确、及时、透明的原则,根据网络舆情类别和等级,及时启动应对预案。建立网络舆情应对考核制度,把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纳入组织工作考核范围,每次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结束后,要对应对流程、应对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对应对有力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表彰,对应对不力的单位或个人予以批评,并将评估结果转换为一定的量化积分,计入年度整体工作考核得分中,做到权责统一,奖惩分明。
第二篇:企业如何积极科学应对网络舆情
理论正文
企业如何积极科学应对网络舆情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正以超乎想像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日渐成为当前思想文化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同时,网络舆情也已随着微时代的迅速兴起,在群众中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当前形势下,如何积极科学应对网络舆情,使之转化为助推反腐倡廉工作的“正能量”,成为当前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一项崭新而又严峻的课题。
关键词:网络;微时代;舆情;反腐;企业
一、微时代中国企业网络舆情发展现状概述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规模现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64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占网民总数的74.5%,互联网普及率达42.1%;我国微博用户达3.09亿,其中手机微博用户达2.02亿,占微博用户的65.6%。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微博快速崛起,中国互联网发展已进入了全新的“微时代”。
(二)微时代网络舆情现状及特点。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着较强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言论观点。这些言论和观点主要在论坛、微博以及对新闻的跟帖、转帖实现并逐渐加强。微时代网络舆情表达方式更加快捷、信息更加多元,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微时代下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加之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网民发布的内容较为广泛,往往鱼目混杂。
2、直接性。通过微博、论坛、新闻点评和网站等,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尤其是手机网民的增加,使得舆情发布、传播更加方便快捷。
3、互动性。网络事件之所以能成为舆论焦点,就在于网络本身开放式的环境,让大范围、大规模网民能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从而快速推动网络事件白热化,给应对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4、突发性。透过众多网络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舆情发生之初并不起眼,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然而却在短时间内在一定范围形成巨大舆论力量,引发网络舆情危机。
(三)中国企业网络舆情现状
最近,一份名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境内企业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中国企业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大多不合格”——这样的结论显然是不太乐观。
实际上,即便是没有这份榜单的出炉,联系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影响力大、危害性强的企业危机事件,从康师傅的“水源门”、章光101的“致癌门”到王老吉的“添加门”,再到中石化的“天价吊灯”事件、温州“移动门”等,我们的企业家们也应该认识到,网络舆情监测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急需补上的重要一课。只不过,这一记由权威媒体敲响的警钟,听起来要更加振聋发聩。
二、微时代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三不”导致网络舆情应对积极性不高,即思想认识不够、敏感意识不强、主动意识不足。首先,对网络舆情工作认识不够,将舆情信息工作与纪检监察其他业务工作相分离,就办信而办信,就查案而查案,对可能引发的网络热点缺乏足够认识,对网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缺乏预判能力。其次,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研究分析少、工作部署少、检查落实少,往往事件在网上热炒,形成社会热点、焦点话题了,才去应对。
(二)“三少”导致网络舆情应对系统性不强,即缺少监控技术、缺少引导机制、缺少应对预案。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网络涉腐舆情大多仍采取传统的办案程序,按常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处理手段上不能适应微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
(三)“三无”导致网络舆情应对专业化不足,即没有专门机构、没有专职人员、没有专项资金。首先,没有专门机构。目前我国各地区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大多由纪委内设部分科室协同“兼职”负责,从实际效果来看,往往缺少统一部署、统一调配,在网络舆情的研判处置上会出现滞后推诿现象,不利于“网络情绪”的及时回应和疏导。专门机构缺乏从另一个方面也导致舆情监测处置专职人员缺乏。纪检监察机关网络舆情工作基本上都是兼职,大多都以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主,把网络舆情工作作为“副业”,加之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从而导致网络舆情工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再次,没有专项经费。网络舆情工作在大多数地区往往流于形式,尤其是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在经费支出中几乎没有列出用于网络舆情的开支。
三、关于如何科学应对处置网络涉腐舆情的建议
在安全工作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即任何严重事故都是有征兆的,如果能够尽早地发现这些征兆,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解读,就有可能防患于未然。中国企业要增强网络舆情应对的能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测”这个问题,只有在掌握了应对网络上可能出现的负面舆论的主动权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企业在面对互联网上浩瀚如海的信息时,如何才能随时掌握舆论风向,做到未雨绸缪呢?云南易美公关顾问机构认为,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企业必须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而不是应对突发性危机的临时举措,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在由网络发端、或是在平面媒体报道后经由网络大量转载而爆发的企业危机越来越多的Web2.0时代,危机的出现已经成为企业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劫难。有效的常规网络舆情监测,将成为企业抵御危机侵害、减少危机所带来的损失的企业危机管理重要工作之一。
就现状来看,拥有长期公关合作伙伴的大企业,可以把日常的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交给专业的公关公司负责执行。但是众多没有聘请公关代理公司,危机抵御能力又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具体执行方面难度很大。对此,易美公关的建议是,企业可以指派一名专人进行此项工作,这样既可节约财力,又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企业内部负责进行网络舆论监测的人员,必须拥有传媒业或公关业的从业背景,掌握百度、Google等主流搜索引擎的运用技巧,并且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能够对所监测信息的倾向性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判断,这是确保网络舆论监控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二)锁定网络舆论监控的主要渠道,力求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迅速获得与企业相关的舆论信息。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目前的网站数量已经接近300万个,如何从这浩瀚如海洋般的网络世界中,快速获取与企业自身密切相关的舆论信息呢?
在这里我们并不推荐企业购买由非专业的公关公司所提供的舆情监测报告,原因在于这些所谓的舆情报告通常情况下仅仅是对信息的堆砌,缺乏基于公关顾问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之上的、对相关网络信息的分析与趋势预测。
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借助百度、Google、奇虎等搜索引擎,以及行业网站、专业网站等渠道完成舆论信息的搜集工作。
对于大部分的非专业人士而言,对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仅限于网页搜索,得到的信息纷繁芜杂,对于危机管理工作中的舆情监测而言,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太实用。实际上,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的功能非常强大,在舆论监测上,可以通过使用新闻搜索、博客搜索、视频搜索等细项,对特定时间内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而奇虎则主要适用于论坛信息的搜索。在众多搜索功能的充分使用下,通过有效关键词的设定,与企业相关的网络舆论信息基本上能够一览无余。
对于行业类网站及专业性网站的舆论监测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掌握行业信息动态、竞争对手动态,以及相关意见领袖(如行业专家、网站编辑等)对企业或行业的看法及态度。值得一提的是,在对相关意见领袖言论进行监测的基础上,通过与这些人进行积极的联系与沟通,能够有效增强企业把控舆论风向或是扭转负面舆论的能力。
第三,细分网络舆情监测的信息内容,对相关舆论分门别类进行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的分类标准及数量进行适时的调整。
对于身处于危机四伏的Web2.0时代的企业而言,可能引发负面舆论的信息内容可以说是种类繁多。抵制家乐福事件最初的理由是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期间遭到干扰,有人通过网络论坛、聊天工具等号召抵制法国品牌,可怜的家乐福莫名其妙地成为了自己国家的代表;康师傅“水源门”危机的发生,来自于网络论坛中一篇网友发表的帖子,内容是揭秘康师傅杭州生产基地;王老吉“添加门”危机的源头,是号称品牌策划人的叶征潮所发表的有关饮用王老吉得了胃溃疡的博客文章;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由于媒体舆论和网民舆论在信息的权威性、扩散性等众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企业的常规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中,可以将媒体舆论和网民舆论分为两个大块的内容分别进行监测。除了需要将企业名称加上产品质量、服务品质、经营业绩等常规因素作为关键词之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舆论进行更多的分类监测,比如金融危机影响下所带来的企业人事变动、劳资纠纷等等。在“艳照门”事件引发众多企业发生代言人危机、王老吉事件引发的凉茶行业信任危机之后,企业对危机连锁反应带来的威胁也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即不仅要将舆论监测的信息范围对准企业自身的经营行为,同时还必须将包括竞争对手信息在内的行业信息等纳入到舆论监测的范围之中,以防受到危机的波及。
从近几年的企业危机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背后都有网络媒体的推动,甚至是直接由网络引发。突发性的危机事件,总是让众多身陷其中的企业感到猝不及防,被卷入负面信息旋涡之中的企业,总会显得手忙脚乱,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错漏百出,为人诟病。与此同时,遭受危机侵袭的企业,将会被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及负面舆论所重创。
种种迹象表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除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意识、强化市场推广之外,树立更强的危机意识,通过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增强自身抵御危机侵害的能力,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急需补上的重要一课。
张强 潞城市烟草专卖局 办公室内勤
***
第三篇: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
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
俗话说,“跟着组织部,天天有进步”。这句话虽然有些调侃,但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组织部门在广大干部职工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作为“管干部的干部”和“管党员的党员”,面对这种敬畏,组工干部要与时俱进地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使党的组织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同时对组工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理念、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组工干部必须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四个必须”、“两个满意”的重要批示,“要用面向世界的眼光来认识组织工作;要用服务全局的眼光来谋划组织工作;要用历史进步的眼光来研究组织工作;要用创新发展的眼光来推进组织工作”,自觉做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领先,行为上表率,作风上过硬,让组织工作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为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使组织工作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
一、组工干部应具备的党性标准和能力素质要求
第一是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忠诚于党和人民。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讲政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必须时时处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每一项任务、每一项工作中去。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加强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文
1件精神的学习,加强对本职工作业务知识的学习,关心时事大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
第二是具有公道正派的理念,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对己清
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十六字要求对组工干部坚持公道正派要求的精辟概括,十六字要求抓住了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根本,为组工干部树立公道正派新形象制定了标准,明确了方向。组工干部要有公道正派的职业道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做到要求别人遵守的自己先遵守,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提倡的自己先提倡,要求别人管好的自己先管好,要求别人不干的自己先不干,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发扬讲奉献、诽原则的优良传统,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自身修养,在廉洁从政上起表率作用。带头严守“法律、党纪、道德”三条防线,善于把握自己,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在任何时候都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本色,管得住小节,保持优
良作风,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办事,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
第三是树立以身作则榜样,在行动上保持先进性。组工干部必
须把“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把组织部门真正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使组织工作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和根本目标,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要善于捕捉事物的真相,抓住事物的关键点,辨别事物的真伪。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要谦
虚谨慎、平等待人,关心爱护广大党员、干部,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进一步增强组织部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用组工干部良好的形象赢得广大党员、干部的信赖。在接待群众、服务党员干部等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一张笑脸相迎、一句亲切问候、一张板凳让坐、一杯热茶相递、一副热心肠办事、一个满意答复、一句慢走相送”“七个一”标准,切实做到“有求必应、热情周到、尽责服务”,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使到组织部门办事的党员干部、群众有一种亲切感,把组织部门当“娘家”,有空愿到“娘家”走,有话愿对“娘家”讲,有难愿请“娘家”帮,使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党委联系党员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使组工干部真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知心朋友。
二、提高组工干部的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的途径
第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做勤奋学习的表率。学习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组工干部必须要更加重视和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顺应时代发展,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在不断学习中增强本领,做到学以修身、学以明志、学以增智、学以致用,要把学习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来对待。必须加强和改进学习方式,做到“一周学一篇文、一月读一本书、一季撰一篇稿、半年听一讲堂、一年一总结”,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书本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要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检查和体会交流的措施,合理安排时间,使学习不盲目、不随意、针对性强。通过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切实提高组工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抓职业教育,切实提高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抓业务学习的深化,切实提高组工干部
组织业务能力;抓知识的拓展和更新,切实提高组工干部知识水平;抓能力培养,不断优化组工干部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使组工干部成为“业务通”、“活字典”。
第二是加强调研探索,做推动工作创新的表率。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理论产生于实践。要大兴调研风,建立组工干部分片区挂钩联系基层制度,改进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自觉深入基层,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提高调研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树立组织部门求真务实的形象,提升组织工作的总体水平。要坚持和深化统筹协调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和本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推进组织工作,使组织工作的成果彰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坚持在改革的大局中推进组织工作,努力构筑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扫除障碍;坚持在发展的大局中推进组织工作,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既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又切实把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坚持在稳定的大局中推进组织工作,大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整合资源,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使党的工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使党的声音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组织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第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做严于律己的表率。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制度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征的制度,对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运作,提高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要求全体干部要以胡锦涛同志关于“四个必须”、“两个满意”的要求为指导,巩固和深化“树组工干部形象”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坚持公道正派方面存在的问题,把从严治部的要求落到实处,用实际行动树立和维护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各项制度从根本上得到落实从而发挥应有作用;注意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已建立的制度,不仅要提出执行的要求,还要跟踪检查执行、落实的情况。如有制度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应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制度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制度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和开放度。要抓好党务公开工作,公布组织部的机构职能职责、主要办事程序、有关工作流程、有关工作标准等,并及时更新各有关项目内容,不断提高制度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和开放度,有效落实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制度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四是加强部风建设,做热情服务的表率。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等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一流的队伍,树立一流的形象,创造一流的业绩。组工干部必须模范遵守“六个必须”和“八个严禁”要求,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工作中要经常换位思考,多体谅基层和群众的困难,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坚持高效快捷“立即办”;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坚持迎难而上“主动办”;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坚持深入实际“上门办”;对一些条件暂不具备,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坚持创新思维“变通办”;对一些涉及面较广、政策性较强的问题,坚持不遮不掩“公开办”,做到不让上级部署的工作在“我”手里延误、不让传递的信息在“我”手里中断、不让应当及时办理的文件在“我”手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和事故在“我”这里发生、不让不良风气在“我”这里出现、不让来机关办事和反映问题的人员在“我”这里受到冷遇、不让违法违规的事在“我”身上发生、不让机关每一位同志掉队“八个不让”。
第四篇:如何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
如何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
李桂雄
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以后,组织系统围绕“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目标,掀起了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高潮。在多年的组织工作岗位上,我深深体会到,不管是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还是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最终的落脚点在“提高组织工作的群众满意度”上。如何提高群众满意度?我想,关键是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是前提。只有让群众参与了我们的组织工作,群众才知道我们组织部门是干什么的、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干得怎么样,这是群众满意的前提。这几年,我们围绕群众最关注的干部工作,在干部初始提名、竞争性选拔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创新,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全方位、全过程地了解干部选拔工作。
其次,提高群众的知晓度是基础。群众参与了,并不表示群众就知晓了。因为在参与的过程中,还涉及是否有效参与的问题。对此,我部建立的“肇庆组织工作网”等载体,通过网络搭建了一系列让群众更广泛、更有效地了解知晓肇庆组织工作的平台。第三,提高群众的认可度是关键。群众要满意,认可是关键。这种认可,不仅对组织部门、组织工作要认可,而且还要对我们选的干部、配的班子、建的组织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要认可。这
几年,我们探索实施的社区结对共建民情联系机制、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十百千万”“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活动”等举措,不仅强化了党的基层基础,也赢得了人民群众和上级党委的高度认可。
第四,提高群众的信任度是保证。这种信任,我想,主要是对组工干部的信任。如果群众对组工干部都缺乏信任了,那么对组织工作也就不可能信任、不可能满意。近年来,我们开展的“岗位大练兵、业务大培训、专题大调研、干部大访谈”等举措,就是为了把组工干部打造成最能讲党性、最能重品行、最能作表率的队伍。
总的来讲,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缺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群众对我们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就会打折扣。所以,我们要自觉地总结、把握、运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围绕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这个目标,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全面提高组织工作的群众满意度。
第五篇:抓好网络宣传 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
抓好网络宣传 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
一是立足透,破除神秘感,找准组织工作宣传的兴奋点
长期以来,干部群众都觉得组织工作尤其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都
以保密为由遮遮掩掩,所以呢有必要以“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宣传起”为方向,掀起“去纱行动”,主动揭开组织工作的神秘面纱,解决好了两个问题:一是揭开面纱看到什么。“群众想知道的,就是我们致力宣传的”,不仅宣传组织工作的重点亮点,而且宣传组织工作中的敏感问题、重点问题;不仅宣传面上的工作,而且对重要工作、重要典型、重要案例进行深度宣传,“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不仅宣传常规性的组织工作,而且宣传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干部人事工作。我县去年公开提名和公开推荐领导干部以及常委会、全委会票决干部,都全程录像和电视播放,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二是什么方式揭开面纱。“坚持第一时间说话”,及时发布和介绍党务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不能等也不能拖。同时,通过群众积极参与,如:普通群众、组织工作监督员旁听县委常委会、测评干部公信度并公布结果等方式,实现了群众与干部选拔任用的零距离接触。
二是立足广,消除真空点,找准组织工作宣传的主阵地 一是争取媒体扩大影响面。一方面积极协调本县媒体,加大宣传
二是是运用网络抢占制高点。我们利用容县政府网、容县党建力度。在电视台、电台及时播发刊登组织工作宣传及动态。1
网、人事人才网以及本地几个比较大的BBS论坛,及时组织力量发布最新的工作信息,比如我们公推直选容西乡党委班子的信息,就多渠道进行发布,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三是分类宣传提高满意度。在群众中制造“亮点”,利用横幅、板报、刊物、岩报、展板、开会通报等形式大力宣传,让群众加深对组织工作的了解和认同度。
三是立足于“准”,找好发力点,做好正面宣传引导。每个月确定2-3个换届工作重点进行宣传。目前,围绕在换届工作中要讲党性、严格换届纪律“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五个一律”等撰写网评文章39篇。3月中旬还将围绕换届工作开展一次网络发言人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努力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
四是立足于“快”,抢占控制点,做好舆情应对。群众关心的都是热点,如果出现了负面的舆情,应该第一时间去应对,抓紧调查,抓紧核实,抓紧定性和发布信息
五是立足“恒”,实施“常态行动”,找准组织工作宣传的生命点
要坚持长期宣传,不能半途而废,避免人家认为是作秀。注重整合系统内外资源,构建组织工作宣传的长效机制,永葆组织工作宣传勃勃生机。我们现在在组织系统内部基本上构建了部统一领导部署,各业务股室分工负责、乡镇组织委员和县直政工干部参与、其他宣传部门协同的网宣体系。在今年的全县网络宣传工作会议上,都对有关组织工作的网宣工作进行了部署和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