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康扶贫政策培训试题
济源市邵原卫生院健康扶贫培训试题
姓名: 分数:
填空题(每空2分)
第一部分 开通健康扶贫绿色通道
1、实行首诊负责制,提供“一站式”服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患者(简称贫困患者)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和健康服务卡,在市镇两级医疗机构看病可享受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缴费、优先取药。
2、参保贫困患者在市内医院、市外即时结算医院住院的,可在医院结算窗口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患者不用出院就可以完成所有医疗费用报销手续。在市外无法直补的定点医院,根据贫困患者的个人意愿,可交本村乡村医生(或家庭签约服务团队成员)代为办理。
3、市镇两级医疗机构开通健康扶贫绿色通道,开设健康扶贫优先窗口和健康扶贫优质病房。
4、贫困患者在本辖区镇卫生院住院时,可免费接送。
5、市镇医疗机构均实施“先看病、后付费”制度,贫困患者住院时凭身份证、医保卡和健康服务卡免收住院押金。
第二部分、贫困患者门诊慢性病证办理
6、开通便捷通道,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等37种慢性病的贫困患者,可随时申请、随时认定。
第三部分、医疗费用临时救助
7、对象范围:因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和个人,以及其他属于疾病应急救助范围的对象。
8、救助标准:对于参保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一次性住院治疗费用,经各种补偿后,个人负担部分超过10000元的(不含),按照50%的比例予以救助,个人负担部分超过20000元的(不含),按照60%的比例予以救助。每人每年累计享受金额不超过20000元。
9、对于参保贫困患者因罹患重大疾病,一次性住院治疗费用经各种补偿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自理部分超过30000元的(不含),按照30%的比例予以救助,自理部分超过40000元的(不含),按照40%的比例予以救助。每人每年累计享受金额不超过20000元。
10、对于白血病、肝肾等脏器移植者,按照上述标准救助后,支付大额医疗费用仍然有巨大困难的,由市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召集相关成员单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研究确定救助标准。
第四部分“两提高一兜底”报销政策
11、两提高:对于取得慢性病证的参保贫困患者,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75%。对超出省限额标准的肾透析贫困患者,其超出限额的医疗费用按70%的比例进行报销。
12、一兜底:参保贫困患者在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为200元,在基本医疗保险(95%报销比例)、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之后实行兜底政策。
第五部分、大病保险报销政策
13、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居民在一个保险年度内住院(含多次住院,含门诊慢性病、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只负担一次大病保险起付线,大病起付线为1.5万元,实行分段报销比例,报销比例为:1.5万元—5万元(含5万元)支付50%,5万元—10万元(含10万元)支付60%,10万元以上支付70%,2017年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为40万元。在市内医院、市外即时结算医院就医的,在医院直接报销;市外非即时结算医院就医的,出院后在市人社局行政服务大厅14号窗口报销。
第六部分、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全省)政策
14、全市贫困患者、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困境儿童患病产生的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按照如下标准报销:起付线为3000元,起付线以上分段按比例报销:3000—5000元(含5000元)报销30%;5000—10000元(含10000元)报销40%;10000—15000元(含15000元)报销50%;15000—50000元(含50000元)报销80%,50000元以上报销90%,不设封顶线。
第七部分、重特大疾病医疗报销政策
15、重特大疾病病种:将儿童白血病等33个住院病种和终末期肾病等10个门诊病种纳入我市第一批重特大疾病保障范围。治疗重特大疾病发生的医疗费用不设起付标准。市级、省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为80%、65%。门诊病种由基本医疗统筹基金按比例支付,其中门诊腹膜透析支付比例为85%,其他门诊病种支付比例为80%;统筹基金的支付金额不得超过限额标准。
第八部分、健康扶贫免费服务项目
16、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患者建立“一人一档一册”,由各镇卫生院每年对本辖区贫困患者提供一次免费体检。
17、建立市级医院巡诊机制,每两周由院领导带队,到对口帮扶镇辖区进行一次巡回诊疗。
18、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放健康服务包。
19、开展20项免费检查、服务项目,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健康教育项目等。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村贫困人口不定期免费开展健康义诊巡诊服务,加强健康教育,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的好病、少生病”。
第二篇:健康扶贫政策
健康扶贫政策
一、享受健康扶贫政策贫困人口
享受健康扶贫政策的范围为2016在册贫困户(2016年当年已脱贫和年末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7-2020年新增贫困人口、返贫人口,稳定脱贫户不列入享受范围。享受对象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数据为准。
二、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各级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2018-2020年上述范围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由省财政按每人每年45元补贴,市财政按每人每年45元补贴,县区财政补贴标准由各县区自行确定,补贴后剩余部分由贫困人口自己数纳,农村特困人员和未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农村低保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继续由民政部门按照陕政办发[2016]31号等文件规定执行。
三、省市县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线降到3000元。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8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合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障、医疗救助后,报销比例不低于80%,达不到80%的继续由民政给予兜底补差,不得全额报销。所有明确纳入基本医保(新农合)报销范围的诊疗、药品、耗材、检查、检验等项目所产生的费用,均为合规费用。全市定点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出现非合规费用,二级医院非合规费用不得超过5%,三级医院非合规费用不得超过8%,非合规费用超出上述比例部分均由医院承担。
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政策
免除镇村门诊看病一般诊疗费(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药事服务费),57种慢性病门诊免费发放基本药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报销免起付线。
五、市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免交住院押金。
执行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以县为主、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要求,落实以县为主的大病救治责任,严控贫困人口随意到省市大医院就诊,对不符合分级诊疗程序的贫困患者,不得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及兜底保障政策。
第三篇:健康扶贫政策要点
健康扶贫政策要点
1、贫困人口全员参保:贫困群众100%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用由县财政承担。
2、贫困群众县域内住院报账政策:取消贫困群众县域内住院报销起付线。县域内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控制在10%以内,贫困群众自付不得超过住院总费用的10%,超额部分由所住医疗机构给予减免。
3、贫困群众县域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住院不缴纳住院预付款,只需与医疗机构签定就诊和结算协议,诊疗后由定点医疗机构与医保、民政医疗救助等经办机构直接结算,贫困患者出院时付清个人自付费用。
4、贫困群众大病保险报销标准:大病保险起付标准12000元,按累计合规医疗费用高低分段累进支付,具体分段及支付比例为:1.2万元-3万元(含3万元,下同)报销50%、3-6万元报销60%、6-10万元报销70%、10万元以上报销80%。
5、特殊门诊补助:对符合政策规定的11种慢性疾病,按确定治疗方案在乡镇卫生院实施,门诊实际发生费用按90%报销,全年累计不超过6000元。
6、可在门诊治疗的重大疾病按住院费用报销:对符合政策规定的21种可在门诊治疗的重大疾病,在最高报销限额内按住院费用报销。
7、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在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患有慢特重大疾病需要门诊维持治疗的未能纳入报销的合规门诊费用;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个人支付的控制在10%以内政策范围外的住院费用和经批准转入异地就医未能完全报销的住院费用;上述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后符合相关规定的予以救助;门诊救助扣起付线600元,报销90%,封顶线为每户自然内不超过5000元;县域内住院救助不扣起付线,报销100%,封顶线为每人次不超过5000元;县域外住院救助不扣起付线,报销60%,封顶线为每户自然内不超过5000元。县域内住院救助为“一站式”出院及时结算,特殊门诊和经批准转县域外住院救助为申请审批后30日内打卡支付到人。特殊情况需突破封顶线的,必须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不得超过个人支付总额,原则上不超过20000元,统一按季度打卡支付。
8、免费健康体检: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7-64周岁人群在脱贫期间将免费接受1次健康体检,体检人口包含2014年以来已脱贫未体检人口,覆盖率达100%。
9、健康扶贫五大行动: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行动、贫困地区卫生人才培植行动、贫困地区生育秩序整治行动。
10、健康扶贫“三个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大病集中救治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
11、健康教育“五进五讲”活动:进村庄、进学校、进家庭、进夜校、进电视广播;讲卫生习惯、讲疾病预防、讲看病就医、讲减免政策、讲自我保健。
12、健康扶贫“三减三健”行动: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13、有达标卫生院:(1)每干服务口设0.0-1.2张床位;(2)
无床位的乡镇卫生院建筑面积200-300平方米/院,1-20张床位的300-1100平方米/院,21-99张床位的1200-4000平方米/院。
14、有卫生室:(1)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
(2)至少有1名合格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或巡回医生。
第四篇:2019健康扶贫主要政策(通俗)
2019年健康扶贫主要政策(通俗版)
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可享受十余项不给钱的政策
一是县内购买最低档医保和大病保险不给钱
(指标解释: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含大病保险>,由财政部门按最低档次缴费标准给予全额代缴)
二是在县内所有医院住院不交押金、报账不跑路
(指标解释: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结算”、出院时“一站式”报销)
三是在县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
(指标解释:基层医疗机构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四是在县内所有医院住院免收院内会诊费
(指标解释:在县内医院住院期间医院组织多科室专家会诊不收费,但远程会诊按相关规定收费)
五是在定点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做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不给钱
(指标解释:十免四补助中免费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
六是在定点的县人民医院接受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和抗结核一线药物治疗免费
(指标解释:十免四补助中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和抗结核一线药物治疗)
七是免费提供十四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八是免费提供巡回医疗服务
(指标解释:免费为贫困户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提供健康咨询、义诊等医疗服务)
九是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
十是在县内所有医院住院分娩不给钱
(指标解释:贫困孕产妇在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全免费,确需跨县域转诊救治的危急重症贫困孕产妇同等享受县域内贫困孕产妇住院全免费政策)
十一是脱贫攻坚期内每人体检1次免费
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享受的三项健康扶贫补助政策
一是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实际支付控制在9.5%左右)
(指标解释: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保报销—大病补充保险—倾斜支付—医疗救助—财政兜底资金”流程报销,出院时直接与医院结算,个人自付部分控制在费用总额的10%以内)
二是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实际支付控制在9.5%左右)
(指标解释:经医保部门认定为28种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的贫困患者,于认定次月开始享受报销待遇。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慢性病门诊费用,凭患者本人社保卡实行即时结算;未能即时结算的,凭参保发票、处方笺<或检查单>及诊治医疗机构发票至户口所在地的定点医疗机构报销)
三是县外住院医疗费用予以比例救助
(指标解释:贫困人口对按规定<双向转诊>异地就医产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医疗救助之后,可按程序申请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按比例给予救助,每户每年救助总额不超过50000元)。申请程序:本人申请→村级初审→乡(镇)复审→县级部门审核→公示→打卡发放。
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逃费的后果
因患者逃费无法办理出院手续,计算机系统会显现该人员在住院中,若再次住院,无法输入新的住院信息,只有补交上次欠费并办理出院手续,才能输入新的信息办理再次住院并接受诊治。这样会延误患者诊治时间,同时还会影响个人征信。
2019年最新健康扶贫政策解读(上)
一、“八项优惠政策”
减少群众医疗开支
1、医保及救助政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每人缴费220元,已由政府给予补助200元。贫困群众在我市第一人民医院、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二十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住院,将根据先医保后救助的原则,依次由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中原农险健康险及医疗救助进行报销,实际报销比达到90%左右。
2、提高贫困人员住院报销比例。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在汝州市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免去住院起付线,报销比例提高10%。
3、大病保险。大病保险起付线为0.75万元,合规自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0.75万元-5万元(含5万元)报销80%,5万元-10万元(含10万元)报销85%,10万元以上报销95%,最高支付限额40万元。
4、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由政府按每人每年110元标准出资,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购买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个人不需要缴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再由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按一定比例进行再次报销。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起付线为3000元。3000—5000元(含)报销30%;5000—10000元(含)报销40%;10000—15000(含)报销50%;15000—50000元(含)报销80%;50000元以上报销90%,不设封顶线。
5、中原农险。由政府出资为贫困人口购买医疗补充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报销后合规部分1000元以下50%报销,1000元以上100%报销;人身意外保额从5000元到10万元分段补偿,附加医疗保险保额从2000元到2万元分段补偿。
6、民政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中,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按以下比例和限额给予救助:
(1)对城乡低保对象按救助限额内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在市级以上医院及外地医院就诊的患者救助限额不低于30%的救助比例。最高救助限额为1万元。
(2)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救助限额内不低于80%的比例给予救助,集中供养特困供养人员按救助限额内不低于90%的比例给予救助,市级以上医院及外地医院就诊的患者救助限额不低于50%的救助比例,最高救助限额为1万元。
7、大病集中救治。罹患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急性心肌梗死、白内障、尘肺、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唇腭裂、尿道下裂等21种大病的贫困群众,可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得到专业、规范、优质的治疗。
8、提高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门诊慢性病病种增加到30种,门诊重特大疾病病种增加到27种。对患有慢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不设起付线,门诊慢性病和门诊重特大疾病提高报销比例,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20%,提高至85%。
二、五项优惠措施
减少困难群众就诊负担
1、贫困人员在市直定点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住院时,享受“先看病、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入院时无需缴纳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疗,医院只收存社会保障卡和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或鉴定相关协议。出院时,患者在一站式结算窗口结清个人应承担的费用后,医疗机构及时归还患者提交的相关证件。
2、建立贫困户就诊绿色通道、设置爱心病房。贫困户住院免费提供一条毛巾、一个脸盆、一个水杯、一块肥皂生活必备用品。
3、对患有慢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开通慢性病申报“绿色通道”,简化申报流程。由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组织辖区内患有重症慢性病的贫困群众到第一人民医院、人民医院、中医院进行免费鉴定,如被认定为重症慢性病的贫困患者,可在申请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取药。患有重症慢性病的贫困群众如自行到三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免费鉴定时,导诊工作人员将全程陪同办理。
4、将贫困人口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每年为贫困人口体检一次,进行不少于4次的随访服务。
5、贫困群众住院可享受“两免五优先”政策:贫困患者在我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时可享受免收门诊诊查费、免收救护车接诊费,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取药、优先住院,优先双向转诊。
三、市一院健康扶贫就医流程图
市一院健康扶贫贫困群众住院就医流程图
首诊负责识别贫困户身份
住院窗口办理入院登记,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
安排入住爱心病房,接受病区治疗
持结算资料到“一站式结算窗口”办理结算手续
出院
市一院健康扶贫贫困群众门诊就医流程图
门门诊科室就诊(识别贫困户)
↓
门门诊收费处缴费(免诊查费)
到
相关门诊科室检查、治疗、取药(享受优先服务)
离离院
第五篇:健康扶贫政策须知
于都县健康扶贫政策问题须知
三免四减半:贫困群众出院结算时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注射手续费、换药手续费,减半收住院时“三大常规”检查费(血液、大便、小便常规检查费),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护理费。
健康扶贫:通过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来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省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一是城乡基本医保补偿。由财政为贫困群众统一购买城乡基本医保,实行“先住院、后付费”,可报费用不设起付线。二是大病保险特殊政策。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报账起付线由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1800元降为6000元,报账比例提高10%。三是疾病商业补充保险。市、县财政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按260元/人的标准购买商业补充保险,对自付费用进行第三次补偿,不设起付线,按照目录内90%,目录外75%予以报销,最高补偿可达25万元。四是开展民政医疗救助。把贫困人口分一般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等类别,按照一般贫困户补偿50%,低保贫困户补偿50%-70%,五保贫困户补偿100%的标准予以救助,年封顶线3万元。
十五种重大疾病专项救治:对贫困群众中患有(食道癌、胃癌、直肠癌、结肠癌、肺癌、耐多药肺结核、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及地中海贫血)15种重大疾病对象进行专项救治,定点医院是于都县人民医院,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卫生计生委窗口办理审批,县级报账比例可达到98%以上,市级报账比例可达到97%以上。
10种重大疾病免费救治:针对贫困对象(白内障、唇腭裂、少儿白血病、少儿先天性心脏病、尿毒症、重性精神病、乳腺癌、宫颈癌、儿童重度耳聋、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进行免费救治,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卫生计生委窗口办理审批
扶贫病床和病房: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手持“贫困户一本通”即可在县域内任何一家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先诊疗、后付费”,走绿色通道,安排入住扶贫病房和爱心病床,诊疗“一卡通”、出院一站式结算等服务,实现便捷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