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制度上保障人民法院工作体现人民性
司法制度的人民性要求人民法院要满足人民的司法需求。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人心,人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强化,人民对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期待。人民法院必须顺应民意,满足人民的司法需求。司法制度的人民性要求人民有机会充分参与司法活动。对于一些重大的司法制度改革,需要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把人民满不满意、答不答应、高不高兴作为评判司法制度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司法制度的人民性要求克服司法制度改革中的错误思想。有的人片面强调司法独立和法律效果,推崇西方司法制度,忽视了本身的国情民情以及法律传统,导致个别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水土不服,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社会效果不理想。司法制度的人民性要求司法制度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人民性展开,改革、完善那些不能充分体现人民性的司法制度,使其在符合人民性的轨道上运行。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民法院队伍素质。仅仅有好的制度还不够,好的制度只有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认真的贯彻和落实,才能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制度的贯彻落实关键在于人。因此,一支高素质的人民法院队伍是保障人民法院工作体现人民性的关键因素。人民法院应当以制度为抓手,把队伍建设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人民法官为人民”等活动,全面提升人民法院队伍的素质。一是人民法院要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使其在执法过程中有政治意识和大局观,不至于机械执法;二是人民法院要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使其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律意识,不至于违法办案;三是人民法院要提高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在执法过程中有公正意识,不至于失去中立性;四是人民法院要改进队伍的工作作风,使其在执法过程中有为民意识,心中常怀百姓,为民解忧,为民排难,不至于冷、硬、横、推。司法的人民性原则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完备的理论体系,精准把握司法人民性的内涵和要求,毫不动摇地全面贯彻落实司法人民性,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司法审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司法的人民性契合中国国情,呼应时代需要。当前,人民法院要实现好服务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法院自身的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并大力弘扬司法的人民性。首先,人民性是人民法院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最重要特征。一方面,这是由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所决定的。我国在国体上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体上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因此,一切社会制度在本质上都具有人民性;另一方面,我国法律的性质也决定了司法的人民性。我国法律是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定的程序将广大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结果,同时,广征民意的法律创制方式也充分体现和有效保障了法律的人民性,司法适用法律的过程就是将人民意志应用于案件裁判的过程。其次,坚持司法的人民性是继承和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推进人民司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至少在两个方面具有显著特征:一是在司法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强调走群众路线,把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运用于审判工作之中。二是在具体的审判制度上突出灵活多样、简便易行、方便群众、注重调解。当前,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能削弱,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不能蜕变,方便群众诉讼的工作方式不能抛弃,这是实现人民法院工作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淡化司法的人民性,必然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也必然使人民司法事业走向歧路和险途。第三,坚持司法的人民性是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必然要求。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就必须牢牢把握住司法的人民性这一关键,就必须大力弘扬司法为民宗旨,切实履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神圣职责,把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四,坚持司法的人民性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新要求新期待的必然要求。这些新要求新期待,归根结底就是要增强司法的人民性,实现司法为民。唯有不断在公正司法、高效司法、廉洁司法、便民司法上苦下功夫,方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方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情感认同,方能获得应有的司法权威。第五,坚持司法的人民性是解决人民法院工作存在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要解决当前制约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广大干警的群众观念,立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切实从司法层面保障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从而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温暖,切实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强调和重申司法的人民性,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新时期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以诉讼形式进入法院,依法判处的案件案结事不了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些案件甚至因矛盾激化引发群体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等等。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反映了法院工作形势、工作任务、工作难点的变化,但从根源上看,反映了法官在思想理念、司法作风和廉洁方面仍存在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有从思想根源上正确认识司法权的本质或本源问题,即司法的人民性。
切实落实措施,确保人民监督司法。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否则容易被腐蚀。各项制度制定和执行的好与坏,都必须回到司法实践当中,回到人民群众当中去评判。司法有了人民的监督,就不会偏离人民性的轨道。因此,保障人民法院工作体现人民性,必须从制度上确保人民监督司法。一是人民法院应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客观、全面倾听人民的呼声,体察民情;二是人民法院应健全信访制度,耐心、细致做好来访群众的工作,让他们有个满意的结果;三是人民法院应做好审判公开工作,通过庭审公开,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措施,让司法活动透明化。
贯彻司法人民性要理念更新,制度推新,举措创新。,“三个至上”三位一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是建设人民司法制度的理念基础。也只有树立“三个至上”的法治理念,才能为司法人民性的实现奠定坚定的观念基础。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的法治进程刚刚开始,“三个至上”的理论精髓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在现代社会实践中,强调的是法治硬件系统的完备即法律制度的建设,而忽视了法治建设的另一方面即法治软件的构建,法治精神、情感的培养,忽视了社会公众主体对法律自觉性的认同和尊重。只有在权利本位思想存在并得以实现的情况下,社会才会发展。要把法治精神建设同市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治经济。法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激发了他们对法律的信仰、信心和尊重,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沃土。为人民司好法,必须努力做到“用心关注民生、悉心体察民情、耐心倾听民声、精心排解民忧”。要研究建立“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机制,为涉及赡养、抚养的纠纷案件、涉及住房、医疗、教育的纠纷案件、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纠纷案件、涉及劳动争议的纠纷案件、涉及农民工工资和劳动报酬的纠纷案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要进一步健全执行机制,强化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千方百计提高执行兑现率,使打赢官司且有执行条件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使逃避义务的当事人受到应有制裁。要更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不断改进完善司法救助制度,逐步拓宽救助领域,扩大救助范围,缓解当事人及其亲属的生活困难。要努力畅通涉诉信访渠道,高度关注群众诉求,切实解决群众信访中反映的问题。执行工作的过程要依靠人民群众参与支持。要注重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民事调解的重要作用,充分保护被害人权利。对于那些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或被害人对犯罪的发生有一定责任、被告人激于义愤等事出有因,或被告人具有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依法可不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尽全力地做好附带民事调解工作。
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是我国人民司法工作的瑰宝和精神财富。为了人民的司法为民新机制,尤其重视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司法大众化,力争将主题实践活动抓出声势、抓出特色、抓出实效。上饶法院首创的司法协理网络,赣州法院的便民诉讼网络,大余法院的法官挂点包片制度等,都是新时期法院探索建立的司法为民新机制,其扎根中国乡土社会,充分考虑了基层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实践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为及时化解消除涉诉上访隐患、监督办案法官公正规范文明办案,一方面让当事人息诉罢访,一方面杜绝法官违规违纪违法办案,丰城法院把回访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并狠抓制度落实。由审判监督庭与纪检监察室组成联合回访责任单位,把对案件的监督与对人的监督统一起来。使纪检监察工作的触角前移,变被动查处为主动防范,及时纠正遏制消除干警违规违纪违法办案的苗头。对回访工作实行流程管理,回访内容和目标明确,回访行为文明规范。广大法院干警应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达到深入基层化解矛盾、结对帮扶特殊群体、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联系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推进社会和谐的效果,全面展示全省人民法院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
新形势下的人民司法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面对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与日俱增的新要求、新期待,面对司法审判自身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人民法院只有进一步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坚持“人民法官为人民”,永葆法院工作的人民性,司法审判事业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人民法院既要尊重传统,又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赋予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新的时代内涵;不仅要在工作机制上增强司法的人民性,还要在审判执行各项具体工作中增强司法的人民性,让人民的司法散发出温暖的人性光芒。
第二篇:从制度上遏制“三公消费”的不正之风
山西省直事业单位面试技巧:从制度上遏制“三公消费”的不正之风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财政部昨天(6日)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元旦起实施。新规同时适用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也参照执行。
这次修订差旅费管理办法致力压缩差旅费相关支出,就出差审批管理、差旅费开支标准制定、财务报销和监督问责等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要求中央单位建立健全公务出差审批制度,从严控制出差人数和天数;严格差旅费预算管理,控制差旅费支出规模;严禁无实质内容、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严禁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
新规不再实行全国统一的差旅费标准,明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按照分地区、分级别、分项目的原则制定差旅费标准,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价格及消费水平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强调住宿费、机票支出等用公务卡结算,差旅费用由所在单位承担,不得向下级单位、企业或其他单位转嫁。
【中公教育专家点评】
差旅费是指工作人员临时到常驻地以外地区公务出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新修订的管理办法与此前颁布的相关规定相比,对于公务人员出差的内容、费用支出规模甚至出差天数及人数等都做了更加严格的把控,这是国家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给那些打着“开会”、“考察”、“学习”的幌子,到处旅游不正之风敲响了警钟。
至今,八项规定已经执行一年多,而且反对“四风”、严厉整治“三公消费”的口号越喊越亮,但“公款旅游”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屡禁不止。“公款出国”作为“三公消费”中的一大项,滋生出的“公费旅游”现象历来为群众所诟病,官员假借因公出差的名由,携亲带友,到处旅游,奢靡享乐甚至挥金如土,不仅严重损害了群众作为纳税人的权利,损害政府部门的形象,同时很大程度上了助长党政机关的腐败之风,造成公共财产的严重浪费。所以,《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中关于差旅费的严格把控、出差缘由的规定甚至是对出差天数、出差人数的管理,无疑给那些想钻制度漏洞的不法人员上了一道隐形的枷锁,并且此办法对于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进行变相旅游也做出了明文规定,这些内容对于促进国家文明、清正廉洁之风具有深远意义。
但是任何制度往往是出台比较容易,执行起来却很难,所以要真正实现该《办法》的效力,还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为后期的执行做好保驾护航,否则再好的制度也将是一纸空文。一方面,要发挥社会监督跟党内监督的作用,公开透明的监督平台是保证《办法》执行的关键,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并且这关乎到纳税人的切身利益,所以积极发挥社会公众对于办法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举报作用,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给予严厉的处罚。同时,政府官员之间也要做好相互监督,良好的党内监督同样能有效的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真正从认识上把好关,让他们真正做到为纳税人的每一分钱负责。
第三篇:人民法院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作情况汇报
人民法院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作情况汇报
人民法院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作情况汇报2007-02-18 09:42:5
5××市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工作情况的汇报
×
妇女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妇女作为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伟大力量,其发展水平和权益实现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保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是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院在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
益保障法》的工作中,党组高度重视,始终把维护妇女权益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并切实加大了工作力度,使维护妇女权益工作得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本情况
年我院审理民事案件件,其中涉及妇女儿童权益案件件,得到特别保护案件件,占总数的。受理刑事案件件,其中拐编妇女案件件,强迫卖淫嫖娼案件件,虐待妇女案件件。保护妇女案件件,占总数的。
一是设立了妇女维权席,聘请了九台市妇联及乡镇妇联干部名为法院人民陪审员,并为人民陪审员颁发了聘书。九台法庭设立了妇女维权合议庭,聘请市、乡妇联名妇女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年,我院聘请人民陪审参加审理有关妇女维权案件件,充分发挥了人民陪审员在审判工作中的维权作用,切实依法维
护和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
二是通过审判工作,依法维护妇女人身财产及婚姻家庭合法权益。如我院在审理原告苑宝生与被告李艳红离婚一案中,由于双方在财产分割上,意见分岐较大,为了审理好此案,确实体现公正、公平、合法,切实依法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我院先后公开开庭三次,并在审理中聘请了人民陪审员为合议庭组成人员,在查明事实,双方当庭质证认证的基础上,依法将男女双方共有财产住宅楼判给女方所有,女方给付男方房屋折价款,体现了照顾女方和孩子。在女方处的共同存款万元,由于孩子身体不好,经常打针吃药,法院依法判处照顾女方和孩子万元。再如年,我院受理原告王文财与被告张淑华财产纠纷一案,二当事人已离婚,男方要求分割婚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请求住宅万元和存款款元各分得一半,通过公开审理,合议庭查明,请求住宅万元中,有债务万元,供孩子读书花费万元,但
证据不够充分。经过依法公开审理,合议庭认为,债务和花销的万元,虽然证据不够充分,但考虑女方领养孩子的现实,给予认定,其余万元财产平均分割每人分得万元,从照顾妇女儿童的角度出发,判决房屋归女方所有,房屋折价款及存款女方给男方退付万元。通过审判工作,我院切实把《妇女权益保障法》落到了实处,做到了依法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三是严把婚姻离婚案件审理关,依法维护社会的稳定。年,我院审理离婚案件件,其中判决离婚件,调解离婚件,调解率达%依法保障了妇女的婚姻自由和促进了辖区的社会稳定。如原告李桂芳女,诉被告李景军离婚一案,原、被告于年结婚,后因双方性格不合离婚,于年月日再次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一子,现年岁,原告以双方感情破裂为由要求与被告离婚。在审理过程中,经本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一原告与被告离婚;二婚生子由被告自行
抚养至其独立生活时止;三共同财产归被告所有;四各自的土地归各自耕种。依法保护了妇女的婚姻自由。同时在审理离婚案件中,我院坚持以调解为主,依法维护社会家庭的稳定,耐心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如在审理原告季某要求与张谋离婚案件中,原、被告双方都同意离婚,并且同意调解,但我院主审此案的合议庭成员,根据当事人言语表情,没有轻意即刻下达调解书,而是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走访,了解到原、被告离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一双爱子溺水身亡,使夫妻对生活失去了勇气和信心,随不断产生矛盾和纠纷,被告想离婚后就了去生命,甚至写好了遗书。为此,主审法官多次耐心的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并一次又一次的找到原告的婆母和被告的妹妹、妹夫一起做工作,最后终于以法官的耐心和热心,化解了矛盾,换回了原、被告重新树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使原、被告重归于好依法维护了家庭的稳定。
四是依法保护离婚案件中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在对土地承包权益的具体分割上,体现适当照顾女方的原则。对一般的口粮田、责任田等,根据夫妻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在征求村委会以及双方当事人意见的基础上,本着方便生产、方便生活,有利于经济发展、适当照顾女方的原则进行分割。对家庭承包的大面积土地项目,如水面、滩涂等,在征求发包方意见的基础上,本着以双方协商为主,有利于经营管理的原则进行分割。协商不成,又难以核价的,采用竞价的方式进行分割,出价高的取得承包权,并给予对方以合理的补偿。做到了切实依法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五是严厉打击暴力侵害及拐骗、买卖妇女和卖淫嫖娼违法犯罪行为。在刑事审判中,我院始终坚持“严打”的方针,严格按照《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切实维护和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如我院在审理公诉机关诉王守王守君、李景新拐卖妇女一案中,二被
告以打工为名,在山东省临邑县买一名河南省郑州市通许县妇女周某某,领回九台市莽卡乡住在被告王守王守君家,被告王守王守君多次将周某某奸淫,后又以元钱卖给九台市胡家乡罗古村村民么某赃款被分掉挥霍。根据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和法院开庭审理查明的事实及有关证据证明,二被告其行为已构成拐卖妇女罪,故依法判处王守王守君犯拐卖妇女罪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元。判处李景新犯拐卖妇女罪,有期徒刑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元。通过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严厉打击了罪犯,依法保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同时,扩大了法制宣传,取得了社会效果和法制效果。
二、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具体经验
一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是依法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依法从重从快惩处刑事犯罪分子,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是全面落实《妇女
权益保障法》的具体体现。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处理好家庭纠纷案件,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减少不安定因素,使当事人的纠纷在法院及时解决,是促进人民安定团结,保证辖区社会稳定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审判工作优势,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妇女法制意识,充分利用公开审理,公开宣判,开大庭,电视台《法制空间》等栏目就案讲法,以案说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妇女群众守法意识,使广大妇女群众增强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意识。
二是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是依法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监督措施。“公正与效率”是新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主题,我院坚持把监督机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聘请义务执法监督员,弥补法院监督机制的不足,通过聘请人民陪审员,直接参与案件的审理,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群众性、监督性等特点,推进审判公开,强化审判监督,扩
大法制宣传,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司法公正性,切实做到《妇女权益保障法》在法院的进一步贯彻实施,使广大妇女更加了解法院,更加懂得怎样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同时增强了广大妇女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进一步促进了辖区的社会稳定。
三是处理好农村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是切实维护妇女权益的重要体现。首先要提高对维护离婚妇女土地承包权益重要性的认识,土地承包权是农村妇女的一项最基本、最切身的经济权利,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妇女结婚、离婚后,其责任田、口粮田、宅基地等,应当受到保障。因此,法院在审理农村离婚案件分割财产过程中,无论是调解还是判决,都应该处理好当事人家庭土地承包问题。
三、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婚姻基础不牢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婚外情、第三者插足、非法姘居等现象的存在,使那些原本婚姻质量较差、家庭基础不稳固的家庭更容易发生暴力行为,一些当事人文化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导致家庭暴力。许多妇女由于缺乏法律观念,自我保护的意识差,受“家丑不可外扬”思想的影响,在受到权益被侵害后,往往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不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致使侵害妇女权益案件呈上升趋势。
二是我国现行法律尚无配套的比较完善的预防、制止家庭暴力的措施。在立法上,由于保护家庭成员人身权利、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散于各个法律之中,有的规定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
三是在法制宣传和教育方面开展得不够广泛和深入。许多公民没有意识到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或者犯罪行为,而社会舆论对此也采取宽容态度而未能给予舆论谴责,对施暴者没有威慑作用。
四是当事人自我依法保护观念不
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暴力侵害妇女、儿童、老人等家庭成员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人,可予以行政处罚或民事制裁;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有些当事人不能及时自诉,不能及时请求依法保护,导致造成严重的后果。
××五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较夫妻其它共同财产的分割涉及面广、周期长,法院审理难度较大,而且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较原则,有个别法官怕影响办案效率和质量,审理时往往回避对土地承包权益的处理。
四、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法院刑事执法力度。建国以来,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了禁止虐待妇女的内容,《妇女权益保障法》再次重申:禁止歧视、虐待、残害妇女。为有效遏止侵害妇女权益案件的上升,在刑事审判方面,应根据情节轻重,依法加大究追与处罚力度。
二是全面提高妇女素质,是预防和制止妇女权益受到伤害的有效途径。一要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二要提高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三要增强妇女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加强对妇女权益的保护,法院在依法公正审理各类侵害妇女权益案件的同时,应继续坚持,聘请人民陪审员参加有关案件的审理;设立专门审理侵犯妇女权益案件的法庭或者合议庭等等。只有运用法律、行政、教育和管理等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有效防范和制止侵害妇女行为,才能依法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中国税务报:纳税服务文化建设需从理念与制度上突破
中国税务报:纳税服务文化建设需从理念与制度上突破
【发布日期】:2012年02月01日【来源】:中国税务报
首届中国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议日前在北京大学召开。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张树学在会上表示,纳税服务文化作为税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不小突破。他指出,新时期纳税服务文化建设的范畴应拓展到办税服务厅之外,延伸至税务部门的工作思路以及税收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纳税服务文化建设的层次也需不断丰富,除政府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外,包括中介在内的社会资源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会代表、专家分析后认为,在当前文化建设被提高到特定战略高度以及各界呼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情况下,提出纳税服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赵为民表示,税务部门是支持国家与社会发展、调节利益关系、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门,在税务部门征管行为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价值观。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纳税服务的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纳税文化”和“用税文化”:在“纳税文化”方面,需要促成建设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自觉主动纳税的文化氛围;在“用税文化”方面,则意味着依法透明用税,高效服务纳税人。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两者良性互动,共同促进纳税服务文化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纳税服务文化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1997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深化税收改革的方案》,首次提出“纳税服务”的概念,提出“规范办税场所”;2003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纳税服务的通知》,将纳税服务工作拓展到整个税务机关工作,涵盖“征管查”各个环节;2004年,开通了纳税服务热线“12366”;2008年,正式成立纳税服务司,这是专门为管理对象成立的国家行政机构;2009年9月,印发了《全国税务系统2010年~2012年纳税工作规划》,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征纳双方平等地位的观念;2009年12月,《纳税人权利与义务》发布;2011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十二五”时期纳税服务工作规划》。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税务部门的纳税服务工作正经历着从理念到操作各方面的提升与渗透。
“但纳税服务的内涵还不仅于此,这些都还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纳税服务文化建设。”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指出,在新时期,纳税服务文化建设的内涵也要有新拓展,纳税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对纳税人办税提供方便的层面,而需要上升到理念层面,从工作思路的制定、税收政策的出台,都需要贯彻纳税服务文化。朱青认为,在制度设计、政策设定的阶段就必须建立纳税服务文化建设的意识,从纳税人出发,维护纳税人权益。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樊勇指出,当前,纳税人对纳税服务需求逐渐多样化,与之相适应的纳税服务也应呈现多样的发展。他认为纳税服务应该具有层次,一部分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另一部分由社会团体、中介机构提供。
中税国研自动答疑软件技术研究院总裁唐育义表示,近几年,税务中介机构发展迅速,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已成为纳税服务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一员。与此同时,中介的发展也得到政府的支持。据介绍,在《全国税务系统2010年~2012年纳税工作规划》中,提出运用中介力量开展纳税服务工作;《“十二五”时期纳税服务工作规划》也提出要“拓展纳税服务资源”。
“十二五”时期,纳税服务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纳税服务工作的手段、对象也将呈现新的特点。张树学强调,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税务部门将大力支持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同时,切实加强
税务部门文化建设,加强税务干部培养,在机制上突破纳税服务理念,推动税收事业科学发展。
第五篇:个十百千万亿--从跳动的字符看XXX年劳动保障工作的发展
个 十 百 千 万 亿
——从跳动的字符看XXX年劳动保障工作的发展
XXXX年XXX劳动保障工作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上下联动、改革创新”的思路,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使各项劳动保障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同比去年净增就业再就业XXXX个人。全年新增安置城镇劳动力就业XXXX人,再就业安置XXXX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XXX%,分别完成市局下达新增安置城镇劳动力XXX人和再就业安置XXX人的XXX%和XXX%;组织各种力量开展就业培训XXX人次,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转业转岗培训XXX人次,其中XXX人就业,培训就业率达XXX%,并推荐XXX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向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XXX份,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XXX人次,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XXX人次,完成市局下达再就业安置XXX人(其中4050人员XXX人)的XXX%和XXX%。
“两个确保”继续巩固,仅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就达XXX余万元。确保了重新认定的XXX名下岗职工基
本生活费的按时足额发放,共发放基本生活费XXX万元,代缴各项社会保险XXX万元,其中XXX人解除劳动合同出中心进入失业保障;同时,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并全部实行社会化管理和发放。
劳动执法力度加大,追讨民工工资近百万,劳动用工管理进一步规范。先后组织开展了以“两个确保”和清欠民工工资为重点的执法大检查,共为XXX人追讨民工工资XXX万元,并对XXXXXXX户企业进行了年检,开展专项执法大检查4次,受检单位129户次,涉及职工XXX人次,发整改指令书XXX份,责令整改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共计XXX户人次,清退童工XXX人,责令补缴社会保险费XXX万元,责令依法签订劳动合同XXX份次,取缔非法职业中介行为XXX起,受理劳动监察投诉案件XXX起,全部在时效期内结案,结案率为100%;共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XXX起,涉及劳动者XXX人,全部在时效期内结案,合格率为100%,优秀案件率为XXX%。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保基金征缴首次逾千万。坚持和完善“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体制,全面启动了教师医疗保险和事业单位的失业保险,全年征缴社保基金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千万大关,达XXXX万
元,其中征缴养老保险基金XXXX万元,医疗保险金XXXX万元,失业保险金XXXX万元,工伤保险基金XXX万元,生育保险基金XXX万元,同比去年XXX万增长XXX%。
劳动输出取得新的突破,创劳务收入XXX亿元。XXX年先后三次赴广东、江苏、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并通过扎实工和的加强引导、采取“一厅式”办公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各类征件手续,发放维权手册,积极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全年劳务输出总数为XXXX人,其中有组织输出XXXX人,同比上年增长XXXX%,有组织输出同比增长XXXX%,创劳务经济XXXX亿元,劳务收入撑起了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