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改革对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路径探究

时间:2019-05-13 18:1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群团改革对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路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群团改革对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路径探究》。

第一篇:群团改革对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路径探究

群团改革对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路径探究

摘 要: 当前一些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方式和教育管理的办法存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使得基层团组织活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基层团组织在团组织活力方面还有较大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如何按照党中央群团改革的要求以切实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与时俱进的重点改进方向之一。围绕团组织运行活力、工作开展活力和团员参与活力三方面,从理顺班团关系、完善工作制度、打造活动品牌三个维度入手通盘考虑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具备现实可行性。

关键词: 群团改革 高校基层团组织 活力

总书记在中央第一次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 [1]高校共青团作为群团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和增强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同时,理应着重解决团组织活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现、找到当前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方面存在的原因并寻找提升路径,本课题组采用网上问卷的形式,分别以江西农业大?W、江西师范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三所本科院校的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基层团委老师及学生团干部作为访谈对象,围绕组织运行活力、工作开展活力和团员参与活力三个大的方面设计了系列问题,以期把准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的脉。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共有434人,共收到有效问卷434份。调查对象主要是团员(含学生党员)、团干部和普通学生(群众),其中团员(含学生党员)占总人数的63.83%,团干部占总人数的30.88%,群众占总人数的5.3%。并对收集到的434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此外,课题组还对以上三所高校的5名基层团委老师和10名基层学生团干部围绕着高校基层团组织管理情况、基层团组织生活、基层团组织活动的影响力和活力等问题进行访谈,就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这对明确群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路径提供了较好的数据支持。

一、群团改革背景下一些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需要破解的几个难题

党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增强先进性的要求,对于高校基层团组织而言,提升活力即是增强先进性的很好体现。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是一项涵盖组织的运行活力、工作的开展活力和团员的参与活力在内的系统工程。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应该从以上三方面入手。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来看,高校基层团组织、团员青年及团干部总体情况较好。大多数团员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学生中得到较好的认可。团干部较能以身作则,带头发挥作用。基层团组织也能为同学提供较好的服务。但问卷反映出了一些制约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因素,如部分团员分不清班级与团支部,团组织对团员的教育和管理较松懈,团的组织生活较涣散,团组织开展的活动缺乏吸引力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些大学生团员对班级团支部认识模糊。

团支部作为团的基层的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直接面对和服务广大青年群众的基层组织,是全团工作的显示终端。作为承接共青团各项工作落地的高校基层团组织,其工作可以看作全团工作的一个缩影。只有基层团支部各项工作很好地得到了执行,全团工作的目标才能实现,团的各项工作才有生机勃勃的生命力。班级作为学校开展育人工作的基本教学单位,是学校管理的最基层组织,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培养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和特殊才能,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基层组织。在班级建制的基础上设立团支部是全国高校开展团的工作的通用模式,并已得到多年的实践认可。这一模式虽然便于管理,学生的认同度也高,与此同时,一些问题应运而生。比如,班团合一的学生干部序列下,学生团干部由于数量上不占优势,而出现团的干部弱于班级的学生事务干部的现象;此外,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出现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现象,班级概念大大淡化,团支部功能严重退化,青年学生很难把团支部与班级区分开来[2]。课题组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高校一些青年学生对团支部和班级“傻傻分不清楚”,37.1%的同学认为团支部和班级有区别但区别不大,近10%的同学认为不清楚团支部和班级是否存在差别和没用差别。此外,在被问及是否了解团支部工作制度时(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等),8.2%的同学完全不了解,27.8%的同学了解较少,34.7%的同学表示一般了解,23.5%的同学比较了解,仅有5.5%的同学非常了解。这也反映了当前青年大学生团员对于团支部认识上的浅薄。

(二)一些基层团组织对大学生团员的管理和教育偏于松懈、弱化。

对青年团员进行管理和教育是高校基层团支部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团支部建设,增强团组织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手段和途径开展好大学生团员教育是摆在高校基层团组织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强化基层团组织对大学生团员的管理和教育,尤其需要进行制度化、系统化的思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地碎片化进行。围绕三会二制一课制度、团支部培训、团员大会等基层团组织常用管理和教育手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如,从问卷调查结果中,26%的同学对三会两制一课了解较少,18.2%的同学完全不了解,38.7%的同学认为对团支部的三会两制一课一般了解。只有3.2%的同学非常了解和13.8%的同学了解较多。同样在问卷调查中,您是否参加过团支部召开的团员大会一问中,有44.9%的同学很少参加团支部召开的团员大会,16.3%的同学从未参加过(非个人原因),只有三分之一(33.4%)的同学参加过多次所在团支部召开的团员大会。在问及大学生团员是否参加所在的班级团支部组织开展的培训时,24.4%的同学参加过多次,13.3%只参加过1次,10.1%的同学参加过2次,另外10.1%的同学从未参加过(非个人原因),还有7.3%的同学因个人原因从未参加过。以上两点说明不少高校基层团支部未落实好团章关于做好大学生团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反映了当前高校基层团组织对于大学生团员的管理出现了松懈、弱化的问题,这对于基层团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一些基层团组织活动开展的数量下降,影响力不强,整体效果不佳。

共青团的生命力在于开展活动,打造一批符合青年大学生喜好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并较好地开展下去,团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影响面越大,团的认可度就越高。共青团如果不搞活动,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42.17%的同学认为当前所在团支部活动开展的情况一般;11.75%的同学认为开展较少;5.3%的同学认为团支部几乎不开展活动;只有8.9%的同学认为所在团支部活动开展非常多。问题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活动开展的数量减少。问卷调查反馈,将近一半的同学(42.1%)反映所在的团支部活动开展不太多,31.8%的同学所在团支部活动开展比较多,11.7%的同学所在团支部活动开展较少,8.9%的同学所在团支部活动开展非常多,还有5.3%的同学所在团支部几乎不开展活动。二是活动缺乏吸引力、不符合现今青年大学生的兴趣点的问题。31.8%的同学认为活动吸引力不够,18.4%的同学认为团支部活动不符合兴趣,11.5%的同?W不知道有此活动,9.6%的同学认为参加团支部活动无意义,收获不大。三是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大、方式不当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对上级团组织一些重大活动知之甚少。在问卷中,当问及对上级团组织活动(如四进四信、我的中国梦、三走系列活动等)了解情况如何时,仅有7.14%的同学非常了解,18.43%的同学了解较多,近一半(46%)的同学认为一般了解,22.3%的同学了解较少,5.9%的同学完全不了解。如何顾及高校团员对于团组织活动的脾胃与喜好,采取为其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活动的影响面,进而有效开展团好组织活动,是需要充分考虑的要点。

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

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使之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作为群团组织中一员的高校基层团组织,因其所培养和引导的是代表中国未来发展强劲动力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这就敦促高校基层团组织依据党中央对于群团组织的要求,结合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从理顺班团关系、完善工作制度、打造活动品牌三个方面入手,打通高校基层团组织内部各组成要素的活力提升通道,切实巩固基层团组织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不失为可行性方向。

(一)加强班团合作,厘清班团职责,建立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

在高校的传统自然班级中,团支委与班委共同组成高校班级学生干部队伍。二者界限原本很好界定。团支部主导班级团支部建设、大学生团员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共青团最基层的单位,是团的各项工作推动执行的终端。班委则主要负责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大致可以称作是班级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关事务。团支部与班委分工协作,共同促进班集体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学生心目中班团不分的现象既有大学生团员意识薄弱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班团一体化建设的滞后。首要任务:一是建立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突出以团支部为核心的班团集体建设,发挥团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二是明确班团集体、班级团支部、班委的定位与职责。界定好班团集体建设是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开展,由各学院团委(总支)统筹指导,日常指导由班主任和学生带班党员共同负责。班级团支部是在学院团委(总支)的指导下,学院团委(总支)通过团支部书记例会等形式,加强对各团支部的联系和指导。班委是学生会在班级的基层组织,同时在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带班党员的指导下,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学院学生会可通过班长例会等形式,加强对班级的联系和指导。三是实行团支部副书记兼任班长制定。团支委的成员(团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可以同时兼任班委委员,根据工作需要,团支部可根据需要适当增设其他委员,如在支委中增加设置实践委员,负责支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创新创业工作;将班级中的文艺、体育工作整合,将班级文艺活动与体育活动的开展融合起来,设置文体委员。四是实行班团重要事务联席会议制度。在各类评优、评奖、人员推荐等重要班团事物,须经团支委、班委协商一致,征得班主任和代班党员同意后,由班级学生大会决定。五是建立并落实学生党员带班制度。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优良做法,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和能动作用,实施每个党员带一个班级制度,将带班学生党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管理队伍的重要补充,发挥其在班团思想建设引领、班级学风建设及个人成长学习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严格制度管团,促进精细管理,实现全过程规范管理。

落实“三会两制一课”是共青团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团要管团,从严治团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和自我教育、强化团员意识,增强基层团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也是高校对团员进行管理与教育的重要任务。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4]。习总书记关于管党治党的重要思想对于抓好团的组织建设也同样具备指导意义。当前,虽然团组织对团员的教育和管理有“三会两制一课”,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团员甚至团干部对“三会两制一课”却了解甚少,不少团员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过团的组织生活,高校团干部从未或者较少给团员上团课,对上团课有畏惧情绪。同时,团的组织生活也存在不规范,不严肃,走过场,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等现象。因此,要增强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和团组织的活力,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好“三会两制一课”,让全体团员熟知制度、敬畏制度并执行好制度,形成团员参与团组织生活的常态化局面。另一方面,要学会迎合学生的需求特点,适当改革团的组织生活方式,运用好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组织开展团的民主生活。团课可采用灵活的方式,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团课作为团组织的一项常规性重要工作。最后,严格要发挥团组织的表彰激励和纪律约束作用,按照稳妥、慎重的原则,及时处置不合格的团员。

(三)以活动促团,促进活动品牌化,实现项目化管理全贯穿。

开展团的活动是保持团组织旺盛生命力的源泉之一,这就需要团组织在开展团的活动过程中达到成体系、出精品、造品牌的目标。当前,虽然团的活动较多,团干部的工作压力不小,但在学生中未能产生较大的影响,未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未能形成团的品牌活动。高校共青团应注重对团的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促进“挑战杯”、“创青春”、“三下乡”、“三走”、“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等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着力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工作品牌,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工作活动[5]。增强活动影响力还需注重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文化引领。高校基层团组织还应根据青年需求,鼓励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自发组织有创意、符合青年需求、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运作模式上,可以推出青年文化项目,建立品牌化、项目化、事业化的工作模式。例如可以举办大型青年社团风尚节。通过各领域、各青年社团的项目和活动设计,展示青年时尚文化、时尚生活;满足青少年网络文化的需求,举办青少年电脑节,开展网上祭奠、网上植树、网上志愿服务等活动,切实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基本网络需求,促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巩固深化传统品牌文化,依托共青团网站,举办网络读书节,征文比赛活动;抓住春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契机,举办青年广场音乐节;加强共青团的文化建设,有效服务于青年的需求,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照顾青年的特点,有效地吸引凝聚青年[6]。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开创新形?菹碌车娜和殴ぷ餍戮置?[N].人民日报,2015-7-8.[2]潘洪涛.高校班级团支部活力量化考核体系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2):115-119.[3]共青团中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三会两制一课”实施细则[EB/OL].http://qnzz.youth.cn/qckc/201702/t20170213_9110448.htm,2017.2.13.[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702/c64093-28517655.html,2016.7.2.[5]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2017.3.20.[6]陈巍.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如何加强青年文化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5(13):265-266.基金项目:本文是团中央2017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重点课题“群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路径研究”(2017ZD098)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二篇:对地方性银行团组织活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签一份心理契约 铺一段成长之路

对地方性银行团组织活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一些地方涌现了一批地方性金融机构。地方性金融机构为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广纳社会人才,招用了一大批青年员工,为了更好的引导青年、凝聚青年、组织青年,而共青团组织作为团员青年之家、党的助手和接班人,能否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凝聚团员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服务发展大局,是各级团组织迫切需要研究、思考、解决的现实问题。银行共青团工作不能发挥“锦上添花”作用,变得“无事可做”的时候,如何围绕银行经营创新创效,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延伸工作手臂,强化共青团工作着力点成为了目前关系银行共青团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地方性银行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经营效益为银行的生命线。当前金融改革如火如荼,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银行每天都面临着残酷的优胜劣汰,利润和效益是关系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如何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行决策层日夜斟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银行效益,银行的一切工作均围绕生产经营工作来开展,共青团工作日益变得举重若轻,在某些情况下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在银行费用紧张时期,银行往往无力保障正常的活动经费,团费的收缴也十分困难,政治学习、“双岗”等青年活动也难以正常开展,这样一定程度上弱弱化了共青团组织的地位和工作力度。

青年需求为团干的“超能量”。随着农信社向银行的改革,银行面临着用工和效益的双重压力。为了降低成本,银行采取了强化工作职责、强调优质服务、提高专业素养,从而要求员工不断的学习和承担更多的工作,从而提升了员工自身素质和工资待遇。由于地方性银行规模等方面的局限,农信系统曾数年未进一人,银行人才年龄出现了断层,导致了新员工与老员工存在学历差距。由于青年员工拥有大学学历,一些年轻员工存在“老子天下第一”心态,从而导致了这些人自以为是,不融入组织,容易滋生与老员工对立情绪,不利于团结。团干部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质,传递“传帮带”和爱岗敬老的正能量,才能起到“润滑油”的作用。

团干职责的技能需全能化。银行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而银行的岗位也是综合型的,因此银行的共青团干部往往身兼数职,这样一方面给共青团工作带来许多便利,也使共青团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削弱。举办一次团的活动或落实某一项工作需要团干部全身心的投入和组织。有句俗话“共青团无权无钱,全凭嘴巴甜”。要组织活动,就需要每一个环节去疏通,这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团干部兼职过多,势必会影响活动的开展力度和效果。团委工作的方法呈多元化。共青团组织要针对新时期青年的特点来开展工作。但在过去,共青团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培养青年成长成才、丰富青年业余文化生活、陶冶青年情操,以及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过去共青团工作的一贯做法。但在新时期,一切以银行生产经营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也应贯彻到共青团工作中去,树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组织必须以经营的理念来考虑工作”的观念,做到工作有“谋略”,有策划。如何根据新时期青年人思维活跃、富于创新、意识超前和接受新事物快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带领青年在银行生产经营主战场纵横驰聘、建功立业,是当前共青团组织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强化共青团工作着力点的方法和途径

银行的属性决定着银行共青团工作的特点,就是围绕银行生产经营中心、主动发展大局,抓住银行需要、领导认可、青年欢迎的切入点,立足服务银行创新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落脚点,把握突出工作重点、务实求效创新的工作原则,寻求立意于“面”、着眼于“点”、贯穿于“线”的工作方法,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在银行的又好又快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与银行同发展、共成长。

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来推动共青团发展。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共青团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紧迫要求。只有创新才能抓住机遇,提高效率,争得主动,实现新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共青团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职能,继承和发扬共青团好的经验和传统,充分调动全行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的首创精神,坚持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实践载体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工作手段和载体,推动共青团事业发展。

开展丰富的团内活动和不断加强团的建设必须“两手抓”。我们要结合当前银行的重点建设任务多的新形势,通过开展丰富的项目活动,齐心协力完成好各项中心任务,同时也要把加强团的建设作为一项贯穿始终的任务来抓。在加强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要把打基础、建机制放在重要的位置,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团的基础更加扎实,机制更加完善,努力走出一条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的团建新模式。

共青团事业全面发展与突破进展重点工作相辅相成。在工作的推进中,要分清工作的主次和点面的关系,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全面推进。我们既要注重共青团事业的长远发展,更要集中全部力量狠抓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工程建设等一批重点品牌项目。

二、坚持让青年员工能够安心工作,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拿牌,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全行共青团良好发展态势的主要问题

围绕发展为中心,把握共青团的立足点。面对当今团员青年思想的多元化特点,一味坚持传统的说教灌输原则,容易造成青年的逆反心理,模糊是非曲直界限。要积极动员引导全行广大团干部在深刻学习领会“我的梦、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后,更要不断增强贯彻落实“我的梦、中国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用“自身发展的理想”指导共青团实践,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分析研究当代青年的思想动态,注重加强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进一步加强面向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创新并长期坚持青年形势任务教育的有效形式,善于运用青年熟悉的语言,采用青年易于接受的形式,在政治、思想、工作、生活诸多方面多关心、支持和帮助青年,突出青年特色,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激发青年投身和谐成铁建设的热情。

关注工作和生活环境,占领青工心理最高点。要站在服务银行发展、服务青年成才的高度,认真研究分析金融行业新的特点和规律,找准团组织在“银行窗口行业”中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抓住提升青年员工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这条主线,有针对性地做好银行员工“防案控险”管理工作,努力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行之有效的以提高青工技术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力着力点的确保员工迅速成长的长效机制。大力加强青年专业知识和案防知识建设,用先进的企业文化、金融理念引导青年、激励青年,并结合地方性银行工作实际和青年特点力争抓出品牌工作。扩大金融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化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突出重点,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各级团支部内部管理,规范服务标准,提高专业素质,消除风险点,在银行业务发展的的链条中担负起重要的职责,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借助志愿者活动的载体,寻找文明建设的切入点。通过认真总结“送金融知识下乡”过程中青年志愿者招募、培训和服务工作的经验,健全完善志愿服务的活动机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在“春天行动”、“服务三农”、“金融服务月”等特殊时期和重点任务中,组织青年志愿者积极承担任务,切实发挥作用。针对青年关心的热点问题,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弘扬新风正气,鼓舞青年士气。充分利用内部刊物、短信、简报、微信等媒介,丰富宣传手段,占领新型阵地,不断扩大团组织舆论宣传的覆盖面。针对最美青工活动的建设,搞好对内对外新闻宣传,发挥青年专兼职宣传队伍的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工作,营造有利于寻找最美青工的舆论环境。

强化青年员工培养机制,确定人才建设的着力点。共青团组织落实“我的梦、中国梦”,就要围绕地方性银行对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通过在全行党委中全面推进“青年人才库”建设,熟悉掌握各级、各类青年人才,切实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动态管理和持续服务,促进青年素质和能力的有效提升,并积极向人事、团委等部门和行领导班子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注重创新创效,引导青年积极开展业务比武、银行献金点子、外出学习培训等活动,增强业务学习活动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把青年的智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继续深化青年岗位能手等各类青年典型的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团的宣传阵地在宣传优秀青年人才中的主导作用,努力营造鼓励青年干事业、支持青年成事业的良好氛围。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推进团委协调发展的核心点。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农村金融事业中,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组织保证体系,这是地方性银行共青团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以“我的梦、中国梦”为统领,把全面实现每个人的“我的梦”,才能统筹兼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扩大团组织对青年的组织覆盖、阵地覆盖和活动覆盖。要坚持以党建带动团建,发挥银行团建工作规范、严谨的传统优势,创新手段与措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我们正推广建立大团委的活动,逐级向下联系包保,行团委书记及委员分片区联系下属支行团支部,并督促支行团支部建立健全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广大团干部的作用,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加强对基层团的工作的指导,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到全体青年,切实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大力实施团支部品牌活动工程,指导团支部结合实际大胆开展工作,打造一两项符合团支部实情、有效发挥团支部作用、切实吸引团员青年的活动品牌,用品牌活动增强团支部的动员能力和自我运转能力,激发团支部的创造能力,为提高团组织的整体落实能力提供保障。

树立和落实“我的梦、中国梦”,我们将以更宽广的视野审视共青团工作,以更坚定的决心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以更开放的举措整合各类资源,以更灵活的手段创新工作方式,努力开创全行共青团工作新局面,号召银行为员工成长筑起一条光明大道,让每个人心中能够拥有一份安稳、有成就感的契约。

第三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现状及活力不足原因分析 主干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现状及活力不足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团员意识淡薄,缺乏归属感

图66显示,只有19%的团员青年认为自己每时每刻的团员意识都很强烈。很多高校的团员青年,在高中阶段及之前并没有体验过团员生活,也没有接受过团组织的教育,入团程序也相对形式化,对团员身份没有特殊的情感。而且高校的大学生基本都是团员身份,很难给人以优越感,团员的自豪感也会随之淡漠。使得很多高校大学生在参与基层团组织的活动时,组织归属感不强,难以发挥青年先锋的模范作用,从而造成了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力懈怠。

(二)基层团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高校共青团主要实行校、院系、团支部三级管理模式,其活力也逐层递减。校团委工作力度规模大,资源平台丰富,在学生中影响力较为广泛。院系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但基层团支部组织活动目的往往不明确,活动在学生中缺乏号召力,从而导致团支部组织建设活力明显不足。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

1.团支部活动内容单一枯燥。很多团支部容易将团员民主活动办成政治学习、理论研讨、形式汇报等,能够真正发挥教育功能,专业指引的活动少。以至于许多团员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从内心认为是形式大于实际效用,从而削减了学生参与团支部活动的积极性。表三显示,只有7.1%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术类和学风建设类活动,5.5%的选择了思想政治类。因此,学生更愿意参加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的实践活动,对相对枯燥的学术性,思想性教育缺乏兴趣。

2.团支部活动方式陈旧落后。青年人追求新颖,独特的活动形式,而团支部组织活动创新不足,基本上延续老一套的做法,活动方式也显得陈旧落后。偶尔开展的团日活动或团员大会等其他活动,很多时候只是思想教育的形式化,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从而导致青年团员参与活动活力缺失。很多团员参加完活动,只是觉得完成了一项任务,参加了一次评比,难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图33显示,学生们大多支持丰富文体活动类型、多些户外拓展并多与时政相结合,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教育。

(三)基层团组织职能定位不准确,团干部业务能力不够

高校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建制基层团组织,其工作重点不明确,与班委会工作有较多重复之处。且与班委会、学生社团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有形的工作相比,团支部的职能显得模糊甚至被边缘化。

同时,许多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团干部很少接受到团组织的系统教育,对团干部业务知识不熟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调查发现,虽然有近半数的指导老师对于班委与团支部的指导一样多。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35.9%的指导老师选择了“对班委的指导更多”,远远超过了选择“指导团支部更多”的9.4%。

而且,从工作量上看,绝大多数的团支部工作都是由团支书来承担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一般只起辅助作用或根本不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团支书工作压力大,热情衰退。在接受访谈时,有团支书表示:“开展团支部活动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定什么样的主题,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同学们愿不愿参加„„”。

(四)基层团组织凝聚力不断弱化

目前,高校的很多共青团工作都由院系分团委来主持完成,大型的共青团活动也一般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实施,而真正落实到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往往都是类似于团费收缴、团情统计等琐碎的缺乏活力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提升团员青年的参与热情,战斗力也被大大减弱。

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往往不能紧扣学生们的关注点,如学习、生活、就业等贴身利益。而基层团干部则有他们的难处:其实每一位团干部都曾想创新活动形式,通过活动为青年服务,但是由于基层的团干部人微言轻,触及到实际问题时往往说了不算,协调不成。这样一来,共青团的凝聚力肯定有所散失。

另外,随着年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习、社团活动、工作的压力,时间的冲突,使学生们都聚集在一起参与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支部成员间的熟悉度降低也会削减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进而降低了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五)基层共青团组织开展活动延续性不强,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以南通大学为例,各基层团支部团干部年龄较轻,每年换届一次,转岗较快,工作容易造成短期效应。往往上一届领导班子启动了一个活动,而下一届没有跟进,到了实质性的阶段又缺少各方的支持关注,活动总结时就开始虚报材料。共青团开展各项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基层共青团组织的组织活力,这样一来,造成了不少团员青年对共青团活动的不信任,也让不少参与者失去了继续参与的热情和信心。这就反映出了基层共青团组织在创新活动形式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活动的持续性和品牌效应,一年一个新活动、新提法,忽视了活动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力,造成了青年人被动参与的现实。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明确团组织的基本职能

共青团组织承担着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利益四项基本职能。同时,注重同一组织不同层级间的具体职能和任务也有所区别的客观事实,通过对政策的争取、活动阵地的共享、职能的合理分配,实现团组织工作的基础建设。通过选拔、培训、任用、考核等一系列程序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对团干部的系统教育,提高团干部的业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有效增加青年参与团活动的机会,扩大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使团组织立足于青年感兴趣的团活动载体,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在具体行动中加强团组织建设。

(二)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团组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青年团员的归属感,必须以学风建设与思想引领为核心,借助共青团和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注重早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同时,积极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素质拓展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建设,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发并控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三)善于利用新媒体,提高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动的质量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与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规模和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涌现的微信、PU平台、QQ、微博、志愿者打卡器等多种新媒体平台,为基层团组织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组织和宣传载体,可以更快更广地提高关注度,扩大影响力。

当代青年思想开放,富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团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满足青年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继承“仪式教育为主线,团日活动为载体,新型团校为阵地”的优良传统,同时善于利用各大新媒体平台,对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优化和创新,以具体工作的活力带动团组织活力建设。

(四)建立健全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制度,规范基层团组的管理

基层团组织的良好运转,离不开标准化的制度规范和管理。具体可以通过制定每开展工作的内容和时间安排、评优细则、主题团日活动制度等来加以规范。同时,构建科学的团组织活力考评体系。基层团组织的奖励机制不仅可以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进而提高对基层团组织的认同度,而且能更有效地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激发集体荣誉感,增强凝聚力。通过对各基层团支部和分团委的考核,定期评出示范团队,调动和鼓励团队积极性;针对团员个人的考核,对团员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加强培养先进团员,在推优入党及各类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

(五)全方位整合资源,重视资源的再利用

高校团组织要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全方位地整合管理、人力、信息、技术和场所物质资源,同时开拓对资源广度和深度的利用,变有限为无限。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与社会、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切磋,创建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与校团委、院系分团委、基层团支部等各级基层团组织与团员青年个体间的交流,化被动为主动。

同时,注重资源的再利用,特别是对共青团工作档案的再利用。领导班子转岗之际不仅要强调对有形资源,如书面材料、信息资料的传承,同时还要加强对无形资源,如经验教训、信息技术、活动特色等的分析。重视活动对团员青年的影响力,发展活动的延续性,打造精品活动,塑造品牌效应。

第四篇: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组织建设影响和对策研究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中国农村的又一重大改革。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武汉市蔡甸区位于武汉西南部,地处江汉平原东端,南依长江,北托汉水,现辖个11街(场)、乡镇,地域面积1105.72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其中第一产业人口占76.07%的农业大区。税费改革在蔡甸涉及面广,影响大。随着这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遇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新时期实现大发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组织应该认真思考和着手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蔡甸区税费改革实践为例,分析此项改革带来的影响,并相应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一、蔡甸区农村基层团的工作中的新问题党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充分地体现了党对农村、农民的关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减轻、规范、稳定”,主要内容是“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项调整、两项改革”。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之一,“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切实做到减人减支”也就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基层团的工作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减庙”给“团的活动开展”带来挑战。撤消职能退化的机构,合并职能交叉的机构,缩小设置偏大的机构,等等,这些措施直接导致原来团组织的撤销或者合并。团组织被撤销或合并后,其原来所网络联系的团员青年要么游离于组织之外,要么处于团的工作边缘,致使团的活动覆盖面缩小,凝聚力减弱,活动开展难。另外一些街乡镇行政管理区域扩大之后,由于编制的限制,镇级团委职数基本保持不变,加上历史延革和群众生活习惯的影响,目前在一个乡镇存在多个中心区域,这就使得团的工作调度难度增大,具体说就是“找人难,开会难,集中活动组织难、信息交流慢”。虽然日益发达的交通和通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三难一慢”但是仍然给团的各项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

2、“减人”给“团干部配备”带来挑战。《湖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的减人目标为“压缩财政供养人员30%”。结合税费改革,蔡甸区将18个街、乡镇合并为12个,对农技站、农机站、水利站、林业站、水产站等11个区直部门直属收费事业性单位,采取在区上改革分流后,再下放到街乡镇管理。同时,在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大力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区共减少各类行政事业性机构261个,减少财政供养人员757人,减少财政支出929万元。通过减事、减人、减支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农村基层组织经济上的压力。但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精简机构和人员并未实现“减人增效”的效果,相反降低了工作效率。一些身兼多职的乡、村干部变成了看起来身负多责其实难以负责,养成了工作拖拉、疲于应付的不良作风。如此一来,设立专职团支部书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大多都由村“两委”中的年轻成员兼任,有的村根本找不出合适的团支部书记人选。另外,由于机构改革之前区级人事调动冻结,进入渠道关闭,也给现阶段的团干部配备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3、“减支”给“团的经费筹措”带来挑战。税费改革将原有的20多种税费减少到了现有的4种税费,即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和“一事一议”费。后者主要用于地方公益事业,且需多数村民同意后才能收取。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加上沉重的化债任务,乡村两级财力现已十分困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活动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行政拨付的基层团组织,经费筹措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总的来看,税费改革之所以会对农村基层团的工作带来以上这些挑战,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农村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团的工作重视不够,团干部配备和待遇不能到位;二是近年来农业比较效益太低,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相对以前有所降低;三是农村部分基层团干思想保守,工作方式过于行政化,对团的工作思考不够,创新不够;四是农村团的工作内容较为单一,贴近农村青年实际需求不够,服务不够。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当农村税费改革开始实施时,基层团的工作整体上缺乏灵活性、缺少主动性,一下子不能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无法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便暂时陷入了困境。

二、蔡甸基层团的工作中的新机遇针对上述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的工作带来的影响,面对新形势下团的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的工作的新机遇。一是中心城镇的迅猛发展为实施区域建团创造了有利条件。进入新世纪,蔡甸依据武汉经济发展圈层布局构想,抓住武汉市区向长江、汉江及京珠、沪蓉国道沿线方向拓展的机遇,不断完善城镇规划体系。从1998年开始,组织指导完成了全区11个街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蔡甸新城、奓山、常福、军山4个重点城镇总体规划已上报市人民政府待批。小城镇规划及中心村庄规划稳步推进。全区14个小城镇、334个村庄建设规划已基本完成。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项专业规划不断深化,构筑新型城镇体系。使蔡甸新城、奓山等中心城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流动人口数量、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和第三产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集中程度较改革前有了明显提高。这一转变,为在中心城镇开展以社区建团、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分散流动青年建团和外来务工青年建团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建团奠定了人员基础,并为区域型团组织开展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便利。二是经济园区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为团的工作资源增加了新的增长点。狠抓园区建设,打造优良载体,着力培植“六大功能区”{蔡甸沌口小区、常福发展区、洪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军山商贸园和姚家山民营经济发展区},是我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一贯坚持的工作重点。目前我们先后建立了蔡甸沌口小区团工委和洪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团工委,其它功能区的建团工作也有一定的进展。由于在工作中注重将团的活动与园区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团的组织优势、人员优势和智力优势为企业服务,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团的工作在园区建设中的地位,也为园区团组织创造了丰富的工作资源,初步形成了滚动发展的良性

循环。三是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基层团干部高度专职化成为可能。乡镇团干部将从过去的以包村、包片为主,税改后转为以围绕中心抓好团的工作为主,真正实现“专职专用”。这种转变,一方面使乡镇团干部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主业”中去,另一方面“党建带团建”也使团的工作在乡镇目标考核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便于党委和上级团委加强管理。

三、进一步加强蔡甸农村基层团的工作的新对策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村税费改革是当前农村各项改革中的一项重点。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青年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不断地发生变化,农村团的工作必然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各级团组织有责任站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高度,拿出创新的勇气来考虑农村团的工作,寻找新的对策。

1、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基层团的工作环境。“党建带团建”一直是我们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新形势下,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团组织要从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使全区基层党组织普遍将基层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大批班子建设好、队伍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阵地建设好的“五四红旗团委”,使整个基层团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以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为中心,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基层团组织是全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计划经济时代留存下来的按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建团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基层团建方式必须主动适应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不同特点,按新的经济成分、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生产建制的调整变化和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团的组织;必须主动适应青年流向多无、流量多变和流速加快的新特点,动态设置团的组置,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主动、纵横交叉的网络型建团模式。总的来说,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往往也就是农村青年聚集点。所以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要把目光首先投向农业产业化中涌现出来的龙头企业或青年星火带头人创办的致富基地。如此既可填补团建空白点,又可加强对团员青年的管理,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并能有效促进所在经济组织整体素质的提高,效益的增长。

3、以吸纳青年能人进班子为重点,创新团干选拔体制。农村基层团组织要不拘一格用人才。除严格按“四个必须”的条件配备团委书记外,还应把农村青年中的各类能人选进团委班子。可以采取海选的方式,以村级团组织为首批试点,从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兴业致富领头人、青年企业家中选拔适合人选担任团支部书记,提高村团支部书记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如此一方面是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导,可以充实乡镇后备干部队伍,一方面又是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农村团员青年。

4、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标,创新基层团的工作活动内容和方式。基层团组的工作方式要让青年接受,活动方式要受青年欢迎,必须切实改变传统的行政命令式工作方式为新型的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作用的工作方式,加强与各类农村青年协会的合作,把工作做到具体的人和事上,真正赢得青年信赖。要根据农村生产实际、青年发展需求,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上灵活考虑,走业余、务实、多样的活动发展道路,依靠活动内在的吸引力来增强团组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调查表明,农村青年的第一愿望是致富,为此要重点做好青年致富工程的服务工作,加大青年科技培训力度,扩大培训面,并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资金、政策和市场信息,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的增效增收,为稳定农村青年,稳定农村社会作出实际贡献。

5、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加强村级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青年大量外流,村级团组织的地位、作用逐渐弱化,村内“组织找不到人”,村外“人找不到组织”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共青团工作发展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应当果断摒弃基层团组织职能“小而全”的传统思路,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村级团组织的职能定位在对团员青年的日常管理,特别是团籍管理上,并以此为中心搞好村级团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重点是要抓好“四个规范化”:一是组织设置规范化。根据《团章》要求,凡是在册团员人数达到规定数额的村庄,必须建立团组织,努力消除农村团组织的“空白点”。对于部分基层组织瘫痪、工作难度较大的村庄,团建工作可结合各镇(街道)党委开展的整顿后进村工作一并进行。二是干部配备规范化。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强化村级团干部配备,把一些德才兼备,文化层次较高的优秀青年党团员,选拔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并且尽可能地使团支部书记进入村“两委”。三是制度建设规范化。着重建立健全团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团的组织生活正常化和团籍管理“封闭运行”两项工作。特别是对初中毕业未能升学的团员,要严格组织关系接转手续,搞好集中移交、集中办理,杜绝“档案随身带”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团员流失。四是工作考核规范化。要尝试建立农村团的建设“双重四关”考核机制。“双重”就是按照党建带团建的思路,实行上级团组织和同级党组织双重考核。“四关”即把好目标关,制定好党团考核和团内考核的目标,形成考核意见;把好签状关,对工作目标进一步量化细化,制定出工作目标责任状和合同书,层层签订;把好考核关,按照考核意见和责任状,对团的工作进行考核,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把好兑现关,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将考核结果与政策兑现相衔接,搞好奖优罚劣。

第五篇: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组织建设影响和对策研究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中国农村的又一重大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组织建设影响和对策研究。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武汉市蔡甸区位于武汉西南部,地处江汉平原东端,南依长江,北托汉水,现辖个11街(场)、乡镇,地域面积1105.72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其中第一产业人口占76.07%的农业大区。税费改革在蔡甸涉及面广,影响大。随着这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遇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新时期实现大发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组织应该认真思考和着手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蔡甸区税费改革实践为例,分析此项改革带来的影响,并相应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一、蔡甸区农村基层团的工作中的新问题党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充分地体现了党对农村、农民的关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减轻、规范、稳定”,主要内容是“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项调整、两项改革”。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之一,“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切实做到减人减支”也就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基层团的工作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减庙”给“团的活动开展”带来挑战。撤消职能退化的机构,合并职能交叉的机构,缩小设置偏大的机构,等等,这些措施直接导致原来团组织的撤销或者合并。团组织被撤销或合并后,其原来所网络联系的团员青年要么游离于组织之外,要么处于团的工作边缘,致使团的活动覆盖面缩小,凝聚力减弱,活动开展难。另外一些街乡镇行政管理区域扩大之后,由于编制的限制,镇级团委职数基本保持不变,加上历史延革和群众生活习惯的影响,目前在一个乡镇存在多个中心区域,这就使得团的工作调度难度增大,具体说就是“找人难,开会难,集中活动组织难、信息交流慢”。虽然日益发达的交通和通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三难一慢”但是仍然给团的各项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

2、“减人”给“团干部配备”带来挑战。《湖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的减人目标为“压缩财政供养人员30%”。结合税费改革,蔡甸区将18个街、乡镇合并为12个,对农技站、农机站、水利站、林业站、水产站等11个区直部门直属收费事业性单位,采取在区上改革分流后,再下放到街乡镇管理。同时,在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大力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区共减少各类行政事业性机构261个,减少财政供养人员757人,减少财政支出929万元。通过减事、减人、减支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农村基层组织经济上的压力。但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精简机构和人员并未实现“减人增效”的效果,相反降低了工作效率。一些身兼多职的乡、村干部变成了看起来身负多责其实难以负责,养成了工作拖拉、疲于应付的不良作风。如此一来,设立专职团支部书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大多都由村“两委”中的年轻成员兼任,有的村根本找不出合适的团支部书记人选。另外,由于机构改革之前区级人事调动冻结,进入渠道关闭,也给现阶段的团干部配备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3、“减支”给“团的经费筹措”带来挑战。税费改革将原有的20多种税费减少到了现有的4种税费,即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和“一事一议”费。后者主要用于地方公益事业,且需多数村民同意后才能收取。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加上沉重的化债任务,乡村两级财力现已十分困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活动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行政拨付的基层团组织,经费筹措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总的来看,税费改革之所以会对农村基层团的工作带来以上这些挑战,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农村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团的工作重视不够,团干部配备和待遇不能到位;二是近年来农业比较效益太低,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相对以前有所降低;三是农村部分基层团干思想保守,工作方式过于行政化,对团的工作思考不够,创新不够;四是农村团的工作内容较为单一,贴近农村青年实际需求不够,服务不够。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当农村税费改革开始实施时,基层团的工作整体上缺乏灵活性、缺少主动性,一下子不能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无法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便暂时陷入了困境。

二、蔡甸基层团的工作中的新机遇针对上述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的工作带来的影响,面对新形势下团的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的工作的新机遇。一是中心城镇的迅猛发展为实施区域建团创造了有利条件。进入新世纪,蔡甸依据武汉经济发展圈层布局构想,抓住武汉市区向长江、汉江及京珠、沪蓉国道沿线方向拓展的机遇,不断完善城镇规划体系。从1998年开始,组织指导完成了全区11个街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蔡甸新城、奓山、常福、军山4个重点城镇总体规划已上报市人民政府待批。小城镇规划及中心村庄规划稳步推进。全区14个小城镇、334个村庄建设规划已基本完成。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项专业规划不断深化,构筑新型城镇体系。使蔡甸新城、奓山等中心城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流动人口数量、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和第三产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集中程度较改革前有了明显提高。这一转变,为在中心城镇开展以社区建团、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分散流动青年建团和外来务工青年建团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建团奠定了人员基础,并为区域型团组织开展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便利。二是经济园区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为团的工作资源增加了新的增长点。狠抓园区建设,打造优良载体,着力培植“六大功能区”{蔡甸沌口小区、常福发展区、洪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军山商贸园和姚家山民营经济发展区},是我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一贯坚持的工作重点,调查报告《农村税费改革对基层团组织建设影响和对策研究》。目前我们先后建立了蔡甸沌口小区团工委和洪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团工委,其它功能区的建团工作也有一定的进展。由于在工作中注重将团的活动与园区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团的组织优势、人员优势和智力优势为企业服务,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团的工作在园区建设中的地位,也为园区团组织创造了丰富的工作资源,初步形成了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基层团干部高度专职化成为可能。乡镇团干部将从过去的以包村、包片为主,税改后转为以围绕中心抓好团的工作为主,真正实现“专职专用”。这种转变,一方面使乡镇团干部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主业”中去,另一方面“党建带团建”也使团的工作在乡镇目标考核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便于党委和上级团委加强管理。

三、进一步加强蔡甸农村基层团的工作的新对策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村税费改革是当前农村各项改革中的一项重点。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青年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不断地发生变化,农村团的工作必然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各级团组织有责任站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高度,拿出创新的勇气来考虑农村团的工作,寻找新的对策。

1、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基层团的工作环境。“党建带团建”一直是我们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新形势下,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团组织要从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使全区基层党组织普遍将基层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大批班子建设好、队伍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阵地建设好的“五四红旗团委”,使整个基层团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以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为中心,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基层团组织是全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计划经济时代留存下来的按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建团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基层团建方式必须主动适应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不同特点,按新的经济成分、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生产建制的调整变化和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团的组织;必须主动适应青年流向多无、流量多变和流速加快的新特点,动态设置团的组置,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主动、纵横交叉的网络型建团模式。总的来说,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往往也就是农村青年聚集点。所以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要把目光首先投向农业产业化中涌现出来的龙头企业或青年星火带头人创办的致富基地。如此既可填补团建空白点,又可加强对团员青年的管理,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并能有效促进所在经济组织整体素质的提高,效益的增长。

3、以吸纳青年能人进班子为重点,创新团干选拔体制。农村基层团组织要不拘一格用人才。除严格按“四个必须”的条件配备团委书记外,还应把农村青年中的各类能人选进团委班子。可以采取海选的方式,以村级团组织为首批试点,从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兴业致富领头人、青年企业家中选拔适合人选担任团支部书记,提高村团支部书记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如此一方面是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导,可以充实乡镇后备干部队伍,一方面又是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农村团员青年。

4、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标,创新基层团的工作活动内容和方式。基层团组的工作方式要让青年接受,活动方式要受青年欢迎,必须切实改变传统的行政命令式工作方式为新型的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作用的工作方式,加强与各类农村青年协会的合作,把工作做到具体的人和事上,真正赢得青年信赖。要根据农村生产实际、青年发展需求,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上灵活考虑,走业余、务实、多样的活动发展道路,依靠活动内在的吸引力来增强团组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调查表明,农村青年的第一愿望是致富,为此要重点做好青年致富工程的服务工作,加大青年科技培训力度,扩大培训面,并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资金、政策和市场信息,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的增效增收,为稳定农村青年,稳定农村社会作出实际贡献。

5、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加强村级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青年大量外流,村级团组织的地位、作用逐渐弱化,村内“组织找不到人”,村外“人找不到组织”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共青团工作发展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应当果断摒弃基层团组织职能“小而全”的传统思路,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村级团组织的职能定位在对团员青年的日常管理,特别是团籍管理上,并以此为中心搞好村级团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重点是要抓好“四个规范化”:一是组织设置规范化。根据《团章》要求,凡是在册团员人数达到规定数额的村庄,必须建立团组织,努力消除农村团组织的“空白点”。对于部分基层组织瘫痪、工作难度较大的村庄,团建工作可结合各镇(街道)党委开展的整顿后进村工作一并进行。二是干部配备规范化。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强化村级团干部配备,把一些德才兼备,文化层次较高的优秀青年党团员,选拔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并且尽可能地使团支部书记进入村“两委”。三是制度建设规范化。着重建立健全团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团的组织生活正常化和团籍管理“封闭运行”两项工作。特别是对初中毕业未能升学的团员,要严格组织关系接转手续,搞好集中移交、集中办理,杜绝“档案随身带”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团员流失。四是工作考核规范化。要尝试建立农村团的建设“双重四关”考核机制。“双重”就是按照党建带团建的思路,实行上级团组织和同级党组织双重考核。“四关”即把好目标关,制定好党团考核和团内考核的目标,形成考核意见;把好签状关,对工作目标进一步量化细化,制定出工作目标责任状和合同书,层层签订;把好考核关,按照考核意见和责任状,对团的工作进行考核,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把好兑现关,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将考核结果与政策兑现相衔接,搞好奖优罚劣。

下载群团改革对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路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群团改革对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路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