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8:4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一篇: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秋季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甲型肝炎等。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比较复杂,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蝇均可单一地或交错地传播。临床上以突然起病,100%的病人有腹泻,腹泻为无痛性无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量多,初为黄水样,不久转为“米泔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腹泻后可出现喷射性呕吐,初为胃内容物,继而水样,米泔样,由于剧烈泻吐,体内大量液体及电解质丢失而出现脱水表现;轻者口渴,眼窝稍陷,唇舌干燥,重者烦躁不安,眼窝下陷,两颊深凹,精神呆滞,皮肤干而皱缩,失去弹性,声音嘶哑,四肢冰凉,体温下降,脉搏细弱,心音低钝,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抢救危及生命。病人脱水及时得到纠正后,大多数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少部分病人出现发热反应,目前霍乱大多症状较轻类似肠炎。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设置肠道门诊及时发现隔离病人,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对接触者需留观5天待连续3次大便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管理好水源、饮食,处理好粪便,消灭苍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保护易感人群: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可进行霍乱疫苗预防接种。

伤寒、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主要由污染的水、熟肉、蔬菜、瓜果、水产品等食品,以及污染的其他生活用品而传播。该病全年都有发病,高峰期为夏秋季,一般在6-10月份。在洪涝灾害的地区,饮用水源和食物被污染,出现持续高热、腹胀、转氨酶升高、脾肿大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

预防措施有:

⑴发现患者应及早隔离治疗,其排泄物及衣物等应彻底消毒。

⑵对带菌者(身体内携带病菌,但本人暂不发病)应早期发现,严格登记,认真处理。对高校、食堂、饮食行业、自来水厂、牛奶厂等工作人员以及伤寒恢复期病人均应作定期检查,如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并给于彻底治疗。

⑶ 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检疫。⑷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范:加强“三管一灭”(粪便管理、水源管理、饮食卫生管理和消灭苍蝇)。

⑸养成良好卫生与饮食习惯,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食物。

⑹易感人群可接种疫苗。

菌痢

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样大便。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疗效欠佳或慢性变多是因为未经正规治疗、未及时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预防方面消灭传染源是预防措施之一,除治愈患者外,必须对托幼、饮食业及自来水厂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带菌者,调离工作岗位并予以治疗。切实做好饮食卫生、水源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增强机体免疫力,中国正在试用口服菌痢活疫苗,以刺激肠道持续产生分泌型IgA,保护人体免受痢疾杆菌的侵袭。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以损害肝脏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以水、食物和日常生活密切接确传播为主,15岁以下儿童好发,病情一般以轻型的较多,有隐性感染带菌者,平均潜伏期为30天。感染后早期有明显的乏力、不思饮食、恶心、厌油腻、右上腹肝区不适及隐痛等症状,约一周后,有些病人出现小便呈茶色,眼白(巩膜)及皮肤发黄(医学上称黄疸)。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肝功能。但也有部分病人始终不会出现黄疸,因此,凡有肝炎早期症状者,特别是接确过甲肝病人又有以上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患了甲肝,主要靠休息和自身的恢复,同时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药治疗,切不可乱用药物,如用药不当,反可加重肝脏的损害,并要保持精神愉快,饮食要清淡,适当限制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没有得过甲型的人,特别是15岁以下儿童接种甲肝疫苗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方法。

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喷嚏、流涕、鼻塞。有时可见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治疗方面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可注射流感疫苗预防。

肺结核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爱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欲演欲烈。对肺结核应有正确的认识,目前肺结核有特效药物治疗,疗效十分满意。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了。应有乐观精神和积极态度,做到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完成规定的疗程,否则容易复发。儿童按时接种卡介苗,接种后可增加免疫能力,能避免被结核杆菌感染而患病。

虫媒传染病

常见虫媒传染病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将病人身上的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亦称日本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

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但主要的传染源是家畜,尤其是未经过流行季节的幼猪,近年来应用疫苗免疫幼猪,以减少猪群的病毒血症,从而控制人群中乙脑流行。防蚊和灭蚊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针对库蚊的杀灭。进行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

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间歇性定时寒战、高热发作。

预防方面要管理传染源,及时发现疟疾病人,并进行登记、管理和追踪观察。对现症者要尽快控制,并予根治;对带虫者进行休止期治疗或抗复发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灭蚊措施除大面积应用灭蚊剂外,量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本病典型表现有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粘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如处理不当,病死率很高。对病人应实行“四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减少搬运。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本病年发病数逾已10万,已成为除病毒性肝炎外,危害最大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出血热尚无特异性病原疗法,发病后只能对症治疗,因此,预防尤为重要。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

其他秋季常见传染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急性传染病,本病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并可并有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损害等特点。临床上发病后即出现剧烈的异物感、眼痛及怕光流泪等症状,分泌物初起为浆液性,以后变为粘液性。一般于1~2天较严重,3~4天后逐渐减轻,7~10天后恢复正常。少数病例出现头痛、发热、鼻塞、喉痛等症状。

在流行期间,其主要措施为:①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实行分巾分盆;②公共卫生要对游泳池、浴室、理发店以及集体单位的浴池和洗脸池严加卫生管理;③隔离传染源,对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在本病流行期间,对于车站、码头,应加强检疫工作,严禁患者外流;④在没有肯定有效的抗病毒药前,不要乱用“预防性眼药水”,以兔交叉感染;⑤加强消毒工作 肠道病毒对热及干燥敏感,加热至60℃分钟即可灭活。采用干扰素点眼,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

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传播途径: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如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患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如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也可发生感染。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1)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在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晨间体检发现孩子、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要立即就诊。(2)杀灭病毒。患儿的粪便及其他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用肥皂、84消毒液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将衣被阳光暴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要强调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 保持个人卫生。

3.保护易感者,目前仍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来预防EV71的感染。

第二篇:传染病防治有关知识

 传染病防治有关知识

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共有3类37种。包括: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腺 炎、麻风病、风疹、急性出血性结摸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二、疫情报告责任人

各级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机构为责任疫情报告法定单位,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疫情报告程序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疾病预防防控制机构应当主动收集、分析、调查、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四、疫情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性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息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新堡民族中学总务处

第三篇:幼儿秋季传染病防治

幼儿秋季传染病防治

秋天来了,人们再也不用忍受高温天气了,但凉爽的秋季也是“多事之秋”,很多病毒在这个季节攻击人们的身体,特别是老人、小孩,这些弱势群体,因此,秋季儿童保健很关键,那秋季儿童该如何保健?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

一、强化营养

秋季是儿童机体逐渐恢复到良好的运作状态,食欲与消化功能自动调节到最佳水平的时候,是补偿夏季损失的良机,所以应强化营养供给,为孩子的生长加“油”。肉、蛋、奶等固不可少,多补充玉米、全麦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杂粮,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菠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花菜等。做到主食与副食、荤与素、粗与细、干与稀的合理搭配。同时也可补充富含铁和钙的营养品,促进营养的吸收。秋季儿童保健常识

二、多喝白开水

宝宝应该多喝白开水,不宜喝饮料。如果宝宝排斥白开水,可以试着喝些菊花茶、乌梅汤、金银花露等。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宝宝体内水分平衡。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

三、及时驱虫

专家认为秋天打虫效果最佳。从蛔虫的生活史看,虽然孩子一年四季均可遭受虫卵感染,但夏天机会最多。如吮手指,致使虫卵进入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最后变为虫定居于小肠。正值秋天,此时服用打虫药可将其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

四、防范腹泻

入秋后是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高峰期,又称秋季腹泻,主要累及3岁以下宝宝。妈妈一定要把住“入口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给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如果在幼儿园发现宝宝有腹泻症状,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处理好粪便.秋季儿童保健常识

五、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能耐寒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秋季对夏和冬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季节,是一个耐寒锻炼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增加机体的耐寒力,进而减少冬季易发的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脸、擦身、冲淋和游泳。冷水锻炼要循序渐进,先用与体温接近的水,然后逐渐降低水的温度。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冷水冲淋适合3岁以上的儿童,动作要迅速,浴后用干毛巾擦至皮肤轻度发红为止。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

六、及时打预防针

秋天要打好预防针,以防范冬春季节的传染病,如流脑等。因为疫苗注射后至少也要一个月,体内才能产生抵抗传染病的抗体,故秋季不可忘了预防接种,漏掉者应及时补上。

专家提醒;要根据气候特点随时为孩子增减衣服,并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不能暴饮暴食。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不要因为天气变凉,而不开窗。少带小孩到繁华的、人多的地方去。如果幼儿园或家里有人得病了,应该把小孩与病人隔离开,减少他感染的机会。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季是流感、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脑、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儿童各个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对疾病往往防不胜防。以下是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供家长们参考:

1.流感

主要症状:症状是起病很急,除了很明显的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外,还伴有剧烈的头痛,幼儿怕冷、发热、咽喉痛、全身酸痛无力、眼结膜充血。有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情况。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部分患儿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如嗜睡、抽风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幼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还会引发中耳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2.腮腺炎

主要症状: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腮腺炎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6个唾液腺肿大。腮腺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3.麻疹

主要症状: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孩子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孩子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

预 防:

1.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

2.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室内外温差。

3.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要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膳食要合理,以保证身体得到足够的营养。

6.要多喝温开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

7.要调整好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防止身体过度疲劳。

幼儿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 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3、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4、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5、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6、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居家、教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幼儿园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第四篇: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范文]

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东沙河镇吉山小学李祥才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一、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 —— 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1.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夏秋季为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本病以夏秋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4、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1、防治 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不可食用。不喝生水。

2.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3.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二、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必要时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三、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1、虫媒传染病预防措施 :

这种传染病预防的最好措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子;注意居室灭蚊;如果不能保证彻底灭蚊,房间内则要有有效的防蚊设施,使用蚊帐。使用驱蚊剂,应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搽;外出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若在旅行期间或之后有任何高热或类似感冒病征等病的话,要尽快看医生治疗和接受血液检查,越早诊治越有效。

2、养成不挑食的习惯:习惯大食堂的饭菜,确实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同学不喜欢食堂的饭菜,可能就会选择其它的一些包装食品和快餐食品等。口味也许对了,但这些食品难以保证同学们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学校的饭菜可能不是每顿都那么可口,但是卫生、营养,有利于身体的成长,不要随便吃营养少、热量大的快餐食品,少吃零食等,因为经常吃零食会影响食欲,妨碍正餐的摄入量。另外还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有的同学喝饮料喝上了瘾,都不会喝水了,这样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

3、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住校学生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要勤洗澡、勤换内衣裤,床铺保持干燥整洁卫生。自己的毛巾、洗漱用具、碗筷、水杯等自己用,不要用别人的,也不要借给别人用。吃饭时不要碗筷不分你我,避免某些传染病的交叉感染。

根据气候变化适量增减衣物 秋季温差较大,气温变化幅度也增大,同学们容易患扁桃体炎等病症,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引发严重危害,因此要特别提防。每周日返校时应带够衣服,保证无论气温如何变化,同学们都有相应的服装,并能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以免病痛的“侵袭”

合理使用教室和寝室的空调及电风扇天气渐凉,应尽量减少室内空调和电风扇的使用,倡议开窗通风,增加室外空气的流通与交换,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氧含量,杜绝传染病的侵袭和蔓延,这样有利于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保障同学们健康生活。

2013.9

第五篇: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范文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库(共100题)

一、单选题(70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D)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甲类传染病有:(A)

A、霍乱、鼠疫B、麻疹、疟疾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D、乙脑、血吸虫病

3、传染病流行是指:(C)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4、病原携带者是指:(C)

A、接触病原体的人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B)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6、造成人群易感因素降低的是(C)

A、新生人口增加 B易感者的集中 C人工免疫 D新兵入伍

7、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A)

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8、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D)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9、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C)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0、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D)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A)A、≤3岁 B、3-5岁 C、5-7岁 D、7-12岁

11、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C)A、不属于法定传染病 B、甲类 C、乙类 D、丙类

12、关于流行性腮腺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A.经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很强 B.腮腺炎病毒仅存于人体中 C.婴儿没有先天性被动免疫 D.男性睾丸炎时可加用抗菌素

13、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D)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社会因素

14、狂犬病暴露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序可分为三级,下列哪些是错误的?(A)

A、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二级。

B、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一级。C、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为三级。D、皮肤破损被舔,但未出血为二级。

15、下列流感的预防措施中,错误的是(C)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对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16、狂犬病的临床表现有(D)

A、怕水、怕光、怕声“三怕”症状 B、流涎 C、肌肉痉挛 D以上全是

17、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最主要传染源是(C)A.家属 B.红背鼠 C.黑线姬鼠 D.豚鼠

18、甲类传染病有:(A)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19、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种类有(D)A、35种 B、37种 C、38种 D39种

14、流行性感冒属于(C)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2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D)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B、接触传播 D、蚊虫叮咬传播

2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采取下列措施哪像是错误的(B)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进行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2、病原携带者是指(C)A.恢复期的传染病病人 B、急性期传染病病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除病原体的人

23、乙肝的主要传染病途径有(C)

A、经血传播,围产期母婴传播 B、性传播和密切接触 C、以上均包括

24、医疗机构应该实行传染病的(A)制度 A、预检、分诊 B、分诊、消毒 C、预检、隔离 D、消毒、隔离

25、传染病的爆发是指(C)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种多例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种同一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同一种多例传染病 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26、当Hl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之为(B)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27、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A)毒。

A、免疫系统 B、神经系统 C、骨酪系统 D、肌肉系统

28、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D)。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29、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B)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30、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C)的病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31、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32、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D)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33、以下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B)

A.握手、拥抱、共用牙刷B.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 C.吃饭、共用剃须刀

34、下面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有害因素的是(D)A.生物性 B.化学性 C.物理性 D.社会性

35、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B)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36、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是:出现 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A)

A 发热、皮疹 B 发热、头痛 C 皮疹、乏力 D 发热、乏力

37、风疹的控制措施中,病人隔离期是以出疹第1天起至出疹 天,有合并症者延长至第 天(D)

A 10,20 B 5,15 C 10,15 D 5,10

38、水痘应急接种应在发现疫情后 C 天内完成,接种率≥95% A 5 B 10 C 3 D 7

39、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公斤体重 A 计算。A 40IU∕kg B 10IU∕kg C 20IU∕kg D 30IU∕kg 40、甲型、戊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时应采取的措施 D A.及时发现病人、尽快隔离、及时报告,密切注意疫情动态,疫点消毒

B.流行病学调查

C.甲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可接种普通免疫球蛋白,对周围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 D.以上全对

41、流感样病例标本采集完成后应保存在 B A.常温 B.4℃ C.-20℃ D.-70℃

42、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是指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 A 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A.2例及以上 B.3例及以上 C.4例及以上 D.5例及以上

43、典型霍乱大便的特点为: B A.血水样便 B.米泔水样便 C.脓血便 D.果酱样便

44、鼠疫主要以(B)为媒介而传播。A.蚊虫 B.鼠蚤 C.昆虫 D.家禽

45、菌痢的流行特点不包括 B A 多见于温带、亚热带地区 B 全年皆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C一般呈散发

D 雨量和气温与疾病的流行有关

46、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疫苗是(A)。

A 卡介苗 B 百白破疫苗 C脊灰疫苗 D IPV疫苗

47、《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规定多少岁以下儿童需要报告家长姓名?(C)

A 15岁 B 10岁 C 14岁 D 7岁

48、出血热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D)A 0℃以下 B 常温保存 C 8℃以上 D 2-8℃

49、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D)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50、被犬咬伤面部,此时对伤口最好的处理办法是(D)A伤口已经缝合不必处理 B仅对伤口表面进行碘酒消毒 C对伤口进行冲洗后缝合 D 对伤口进行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51、在何处见到皮疹后,表示麻疹出齐了(D)

A 前胸 B 后背 C 四肢 D手掌、足底

52、霍乱是(A)

A、甲类传染病;B、乙类传染病;C、丙类传染病;D、自然疫源性疾病。

53、以下哪项化验结果对诊断乙型肝炎病人意义不大(C)A、HBeAg 阳性 B、HBV-DNA阳性 C、HBcAb 阳性 D、HBsAg 阳性

54、麻疹的出疹顺序是(B)

A、颈部、颜面部、耳后、胸干、四肢、手掌、足底

B、耳后、颈部、颜面部、躯干、四肢、手掌、足底 C、颜面部、耳后、颈部、四肢、躯干、手掌、足底 D、耳后、颈部、颜面部、四肢、躯干、手掌、足底

55、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三痛(A)A、头痛、腰痛、眼眶痛 B、头痛、腰痛、四肢痛 C、头痛、腹痛、腰痛 D、头痛、咽痛、眼眶痛

56、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播途径是(B)

A.接种疫苗 B.鼠害C.搞好个人卫生 D.搞好食品卫生

57、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经过(A)A、患病动物咬伤所致

B、呼吸道传播 C、针刺伤引起

D、生锈铁钉扎伤引起

58、关于对狂犬病疑似病人的伤口处理,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B)

A、用酒精及碘酒消毒; B、缝合、包扎;

C、伤口局部注射一半剂量的抗血清; D、如有感染可做预防破伤风治疗。

59、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C)

A、猪 B、乙型脑炎病人 C、蚊 D、禽类 60、流行性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感染所致,多发于(A)A、夏秋季流行

B、冬春季流行

C、一年四季均可流行

D、春、秋季流行

6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人的病情和预后与哪项无关(D)A.体温; B.昏迷程度; C.抽搐程度; D.外周血白细胞数量。62、诊断细菌性痢疾要求大便显微镜检查符合(C)A有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多于15/HP; C.白细胞多于15/HP,有少量红细胞; D.白细胞可少于于15/HP,但必须有红细胞。63、细菌性痢疾是由(D)

A.大肠杆菌引起 B.志贺菌属引 C.粪链球菌引起 D.空肠弯曲菌引起

64、结核分枝杆菌(B)

A、只侵犯肺部 B、可侵犯各个脏器 C、抗感染治疗有效 D、对氧气要求不高 65、关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论述,哪项是不正确的(D)A、皮试液的浓度应是5个国际单位PPD/0.1ml;

B、皮肤硬结直径虽<20mm,但有水疱或坏死可判为强阳性反应;

C、强阳性反应或新近阴转阳的病人可进行抗结核治疗; D、PPD阴性可除外结核病。

6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皮肤的阳性体征是(C)A.玫瑰疹; B.黄疸; C.淤点和淤班; D.结节性红斑。67、腮腺炎的传染期是(C)

A.腮腺肿大期间 B.发烧期间

C.腮腺肿大前7日至后9日内 D.腮腺消肿前均有传染性 6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于什么时间开始实施的?(A)

A 2004 年12 月1日 B 2004年8月7日 C 1992年7月1日 D 2006年1月1日

69、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决定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限的依据是。(A)A疾病的传染期 潜伏期 B 潜伏期 疾病的传染期 C 窗口期 潜伏期 D疾病的传染期 窗口期 70、关于传染病临床分期描述不正确的是(D)A潜伏期的长短通常与病原体的数量成反比。

B每一个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一个范围(最短、最长),并呈常态分布,是检疫工作观察、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C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流行时往往呈暴发。

D多数情况下,细菌性传染病的潜伏期较病毒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长。

二、多选题(共30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分为四类,分别用什么颜色作为预警标志(ABCD)

A 蓝 B 橙 C 红 D 黄 E 绿

2、《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规定需要2小时报告的传染病有哪些?(ACDE)

A鼠疫 B 艾滋病 C肺炭疽 D非典型肺炎 E霍乱

3、霍乱病人、疑似霍乱病人及带菌者要(ABCD)A、立即就地住院。

B、进行单室严密隔离。

C、治疗症状消失后,无大便培养条件者,则自发病日起,住院隔离不得少于7天。

D、慢性带菌者大便培养连续7天阴性可解除隔离。

4、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史(ABC)

A、有性乱史

B、静脉注射毒品

C、既往有使用血制品史

D、有针灸疾病史

5、下列病毒性肝炎的说法是不正确的(ABD)A、甲、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播。B、乙、丙、丁型肝炎通过血液、体液传播。

C、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是判断重症肝炎的重要指标。D、乙肝小三阳者不需要治疗。

6、关于病毒性肝炎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BCD)A、一般会发展成慢性

B、多由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C、水源或食品污染易引起暴发流行 D、病毒性肝炎发生率高,对健康危害严重

7、麻疹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BCD)A、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B、发病前2日至皮疹出现第5日为隔离期,伴有呼吸道并发症延长到10天。C、麻疹病人可在医院或家中隔离。D、麻疹接触着检疫观察21天。

8、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毛细血管损伤,主要表现在(ABC)

A、充血 B、出血 C、血浆外渗 D、以上全不是

9、被病犬咬伤后应做下列处理是正确的(BCD)A、及时止血、清创缝合,避免感染。

B、用肥皂水或清洁剂反复清洗伤口,继而大量清水冲洗。C、犬咬伤口不必积极缝合,必须缝合时也要稀疏缝合,以利引流。

D、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疫苗。

10、中毒性痢疾(ABC)

A、多见于2-7岁的儿童

B、成人也有发病 C、起病急,病势凶险

D、腹痛、呕吐为首发症状

11、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结核的可能性(ABCD)A、低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 B、发热咳嗽近3周 C、PPD皮试阳性或强阳性 D、一般抗感染治疗无效

12、手足口病的十五字预防方针是什么(ABCDE)A常洗手 B勤开窗(通风)C喝开水 D食熟食 E晒衣被

13、流脑特征临床表现是(A D)

A、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

B、皮疹大小一致 C、分布均匀

D、暴发型的皮疹,瘀斑可迅速扩大成片

14、流行性脑膜炎下列说法哪项正确。(AD)A、流脑是细菌感染,可用抗菌素治疗。B、流脑是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C、脑脊液检查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D、流脑经呼吸道传播,患者和携带者都可成为传染源。

15、下列哪些属于疫情报告人。(ABCD)

A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 B个体开业医生 C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 D乡村医生

16、简述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甲类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为2小时,其它乙丙类传染病为24小时)

17、下列哪些属于法定传染病乙类。(B C)A手足口病 B 流行性出血热 C艾滋病 D 风疹

18、艾滋病的传染源主要是谁(A)

A患者 B动物 C 无症状携带者 D 医务人员

19、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有那些?(ABC)

A霍乱 B脊髓灰质炎 C艾滋病 D乙肝 20、传染病流行具备的三个环节是什么(ACD)A传染源 B 社会环境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21、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痛”是指什么?(ABD)A头痛 B腰痛 C腹痛 D眼眶痛

22、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ABC)

A经血传播 B性接触传播 C垂直传播 D呼吸道传播

23、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需要接种完成的疫苗是(BD)A手足口病疫苗 B乙肝疫苗 C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和

24、传染病预防控制(干预)三大措施是什么(ABC)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5、在疟疾流行区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工作,提高“三热”病人血检率。“三热”病人是指什么(ABD)

A临床初诊为疟疾的病人 B临床初诊为疑似疟疾的病人 C感冒引起发热的病人 D感觉身体先冷后热的病人

26、目前引起国内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最主要的有哪两种(BC)

A 埃可病毒 B EV71 C Cox-A16 D EV41

27、典型手足口病主要表现在那些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ABCD)

A手 B足 C口 D臀

28、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会经过哪几个期?(ABCDE)A发热期 B低血压休克期 C少尿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29、传染病最常见的症状与体征有(ABCD)A发热 B 发疹 C毒血症状 D单核吞噬系统反应 30、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其主要措施包括(AC)

A隔离 B 宣教 C消毒 D疫苗注射

下载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染病防治知识考试题(2015

    传染病防治知识考试题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 A.1989年2月21日 ; 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等2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三字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 1、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授课内容: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

    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夏季是各类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及早做好夏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关于召开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进一步加 强公共卫生工作,保障人体健康,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 保证传染病发生时不出现漏......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一、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传染病是一种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由带原者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染给别人,或经由动物或昆虫传染给人的疾病。传染病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