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防震减灾条例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5号
《浙江省防震减灾条例》已于2014年5月28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4年5月28日
浙江省防震减灾条例
(2014年5月28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活动。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完善防震减灾工作责任制,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防震减灾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增长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以及发展和改革、城乡规划、建设、财政、民政、卫生计生、公安、水利、交通运输、国土资源、教育、海洋与渔业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做好抗震设防、应急处置、应急救援演练、信息报送、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工作,并明确相应的兼职人员。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
—1—
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由本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承担。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引导、规范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参与地震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参加抗震救灾志愿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提高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经费投入,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防震减灾科学技术。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上一级防震减灾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防震减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防震减灾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规划相互衔接。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震监测预测工作,完善地震监测系统、烈度速报系统,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和水平。
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为社会提供服务。
第八条 全省地震监测台网由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级地震监测台网(站)组成,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
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级地震监测台网(站)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经费,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列入财政预算。
第九条 大型水库、核电站、跨海跨江特大桥梁、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或者强震动监测设施。
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强震动监测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保证建设质量。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强震动监测设施的运行、管理由建设单位或者管理单位负责,并接受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指导。
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强震动监测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向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实时传输监测数据。
第十条 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海事管理机构建立海域地震信息通报制度。
海域地震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同
—2—
级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和当地海事管理机构通报情况。
第十一条 一次性齐发爆破用药相当于四千千克梯恩梯炸药当量以上的爆破作业,爆破单位应当在实施爆破作业四十八小时前,将爆破地点、时间以及用药量书面报告爆破作业实施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单位和个人观测到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登记、组织调查核实,并及时予以回复。
第十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意见由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程序统一发布。
新闻媒体刊登、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应当以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意见为准,并注明发布主体。
第十四条 设区的市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所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地震断层活动性探测工作,并将探测结果书面通报同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发现地质断层的,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同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地震断层活动性探测结果,在城乡规划中明确建设工程的避让措施或者工程性防御措施。乡村公共设施项目和统一规划建设的村民住宅的选址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
第十五条 下列区域所在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必要的经费和技术力量,组织制定地震小区划图:
(一)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城市、镇规划区;
(二)位于地震活动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区域内的城市、镇规划区;
(三)需要开发利用但现有地震资料无法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海岛、海域等区域。
第十六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下列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一)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3—
(二)特大桥梁,长度大于一千米的隧道,大型、特大型火车站,一级汽车客运站,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输机场,五万吨级以上港口工程(码头、泊位等);
(三)大型水库的大坝和城市上游的一级挡水坝,装机容量一百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三十万千瓦以上的水电厂及其变电站,五百千伏以上的枢纽变电站;
(四)省、设区的市广播电视中心主体工程,总发射功率大于二百千瓦的广播电视发射塔,通信枢纽的程控机主楼、应急通信指挥用房;
(五)大中城市主要供电、供水、供气、输油管(网)的调度控制工程,三级以上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省、设区的市急救中心、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六)大型海洋平台,五万吨级以上大型船坞项目;
(七)高度超过一百米的建筑工程,一千二百座以上影剧院、会堂,四万座以上体育场,六千座以上体育馆,属于超限建筑且单体面积超过三万平方米的商场、会展中心;
(八)大型化工厂和炼油厂、重要贮油贮气工程、大型长线输油输气管道输送设施等易燃、易爆、有剧毒物质的建设工程;
(九)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
第十七条 不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按照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者地震小区划图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其中,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院、机场、车站、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大型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当地建筑抗震设防要求的基础上提高一档进行抗震设防。
第十八条 依法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投资主管部门应当将其出具的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项目受理通知书或者备案文件同时抄送同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抄送文件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告知建设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依法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投资主管部门在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核准项目申请报告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中未包含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的,不予批准或者核准;属于备案项目的,有关部门在审查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当
—4—
审查初步设计文件中是否包含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并按照规定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不得指定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
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设区的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并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的指导和监督。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服务价格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公开服务收费标准,并在公开承诺或者合同约定的服务时限内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第二十一条 扩建、改建、装修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时,不得擅自改变主体结构,不得破坏抗震设施与减震、隔震装置。
第二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工程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组织建设、城乡规划、地震等部门,对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院、机场、车站、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大型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开展抗震设防普查;发现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责令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及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乡村公共设施、村民住宅抗震设防的管理,支持、引导乡村公共设施、村民住宅依法开展抗震设防。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抗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制定村民住宅建设技术规范,建设示范工程,加强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开展地震环境和场地条件勘察,提供地震环境、建房选址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编制农村住宅抗震设计图集和施工技术指南,并向建房村民免费提供。
第二十四条 新建乡村公共设施、统一建设的村民住宅、地震重点监视
—5—
防御区内的村民住宅,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引导农村村民对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已有自建房屋进行抗震加固。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乡村公共设施,由市、县人民政府统筹安排抗震加固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利用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统筹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当完善配套的交通、供电、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并具备安全避险、医疗救护、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院、机场、车站、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大型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应急疏散通道。
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疏散通道应当采用统一标志,并在显著位置予以标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定期组织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地震灾害能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内容。
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地震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和应急、自救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扩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覆盖面。
每年5月12日所在周为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组织建立地震灾情实时获取系统和地震救援数据库,提高抗震救灾指挥决策能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电力和通信保障体
—6—
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法制定地震应急预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督促、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制定、适时修订地震应急预案。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震事件新闻发布制度,按照国务院规定对地震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等信息实行统一管理,并准确、及时向社会发布。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散布地震谣言。发生地震谣传、误传事件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予以澄清,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
第三十二条 地震灾害发生后,地震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地震灾害级别,组织有关部门立即启动相应地震应急预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将地震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等信息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三条 地震灾害发生后,地震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地震灾区实际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受灾群众过渡性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第三十四条 地震灾害发生后,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会同财政、发展和改革、建设、国土资源、水利、民政、交通运输、物价等部门开展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工作。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结果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工程建设抗震设防要求、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资金、物资使用等情况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三款规定,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强震动监测设施的管理单位未按规定实时传输监测数据的,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爆破单位未按规定报告的,由
—7—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依法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
(二)迟报、谎报、瞒报地震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情况的;
(三)侵占、截留、挪用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或者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物资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同时废止。
—8—
第二篇: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
自从四川地区发生了8级的大地震,人心惶惶,不过大家没有束手待毙,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支援这就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怎样防震减灾。如果地震来了,要怎样躲避?还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首先,如果地震来了,我们要怎样躲避?我有5种可能:
1、如果在教室里,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在课桌底下,注意保护头部。
2、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
3、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等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员撤离现场。
4、如果在商场发生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体。
5、如果在公共汽车里发生地震,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其次,就是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如果地震来之前,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蜜蜂会惊飞;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会到处窜跑;老鼠们会急急忙忙地搬家。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让我们记住这些防震减灾的知识,并且好好练习,让灾难远离我们,让我们这个世界永远平安、幸福!
第三篇:防震减灾报道
多措并举,切实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员工防震减灾意识,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5月12日上午,***应急小分队成员在**对周边群众进行集中宣传。通过悬挂条幅、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宣传活动。
在积极组织人员对群众进行宣传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在辖区内开展了地震应急实战演练,包括**及**30余人。大家按照预定疏散路线,快速而有效的撤离到应急避难场所,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此次演练,初步取得以下成效:一是让大家初步了解地震应急指挥的基本程序;二是**应急指挥部对突发地震事件的应变能力;三是让大家学会快速分析、处理地震应急的方式方法;四是提高了员工地震应急的快速反应能力。
今后,***将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员工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保障广大员工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四篇: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一、地震知识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4万多次。早在公元前23世纪,我国尧舜时代就已记载到发生在山西现称薄州的地震。2.我国目前仍处在20世纪地震活动第5个活跃期,直至本世纪初。3.给人类以生命环境的地球内部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壳又分成许多板块,如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板块等六大板块,以及许多次级板块。
4.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板块的飘移、互相碰撞,使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大量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5.按成因,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和人为因素的地震(如水库地震、核爆地震等)。其中构造地震对人类危害最大,因为它是地球内部地质构造变动导致岩石断裂而引起的地震。
6.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点叫震中,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7.地震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距地表70公里内的地震叫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内的地震叫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叫深源地震。其中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
8.地震时,震源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波是由纵波和横波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上下颠动,衰减也快,一般在震中附近才能感觉到。横波传播速度慢,左右摇晃,振幅大,作用时间长,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作用的主要是横波。
9.凭感觉人们可以判断地震的远近。先感觉到上下颠动明显,后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则为近震,此时震中就在附近,应立即避震;先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上下颠动不明显,则为远震,此时不必惊慌。
10.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叫震级,释放能量越大,震级也就越大。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的地震是8.9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智利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洲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边界近海中及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增发生8.9级地震。
1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例如:1979年7月9日溧阳发生的6级地震,波及宜兴,对宜兴来说,这是地震震级也是6级。12.地震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叫地震三要素。
13.地震级大小可分为:(1)微震:即2.8级以下的地震叫微震,人无明显感觉;(2)有感地震:2.8-4.5级以上的地震,人有感觉;(3)破坏性地震:一般4.5级以上的地震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地震叫破坏性地震;(4)中强地震:4.5-6.9级的地震;(5)强烈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破坏性大,影响面大的地震。14.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距离震中不同的地方烈度也不同,同一距离上的烈度也会不同。烈度与震级大小、震中远近、震源深浅、地质条件、地表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有关。地震烈度共分1-12度。1-2度:人无感觉;3度:人有感觉;4-5度:人有感觉,门窗作响,器物翻倒;6度:地面行人行走不稳,房屋裂缝,造成破坏性地震;7-8度:人站立不稳,大部分房屋倒塌破坏,烟囱断裂;9-10度:房屋建筑物严重破坏,铁轨变形,地表多处裂缝;11-12度:房屋普遍倒塌,地面严重变形,山体滑坡,造成巨大灾害。一般一次6级地震,震中烈度达8度,人站立不稳,大部分房屋破坏倒塌,烟囱断裂,框架建筑及新式砖房等受到严重破坏。
15.地震带:就是地震成串发生的地带。世界上有2条最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
二、地震灾害:
16.地震灾害对人类危害很大,可分为:(1)直接灾害:即直接由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工程设施的破坏而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2)次生灾害:由直接灾害派生而引起的火灾、水灾、有毒污染、煤气管道爆炸、海啸、瘟疫等造成的灾害,也叫二次灾害。次生灾害中最严重的是火灾。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火灾是1739年银川8级大地震烧了5天5夜。(3)广义灾害(也叫三次灾害):由次生灾害如因防震抗震体制不健全、指挥系统失灵造成社会恐慌而加深地震灾害的灾害。
17.地震灾害的大小与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位置、持续时间、人口密度、工程建筑基础和质量等因素有关。
18.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之一,是因为:(1)我国大陆处于两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包围之中,境内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2)是大陆板块内部地震,震源浅、频率高,强大度,分布广;(3)人口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4)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差,成灾率高。
19.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特大地震,例如:(1)1303年,山西洪桐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20万人;(2)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83万人:其中瘟疫和饥荒死亡60万人,堪称世界之最;(3)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万人;(4)1966年3月,刑台6.8级和7.3级大地震,死亡8000多人,受伤3万多人,经济损失10亿元;(5)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仅十几秒钟时间,就把100多万人口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人,这是建国以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为现代地震史上之最。为了不使人们忘记这次地震的惨痛教训,我国政府把这次唐山地震日-7月28日定为全国人民的地震纪念日。(6)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400多颗2万吨级原子弹的威力,死亡近3000人,受伤11300多人,震坏房屋11万多户,32万人无家可归,余震2万多次,经济损失118亿美元。成为20世纪罕见的大地震。20.我省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因为(1)属于中强地震地质构造区;(2)人口稠密;(3)经济发达。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将会造成不可低估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例如(1)1979年7月9日,溧阳市上兴、上沛发生6级地震,死亡46人,受伤2965人,损坏房屋40余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45亿元。为了不忘血的历史教训,江苏省人民政府把这次溧阳地震日-7月9日定为全省人民的地震纪念日。(2)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5.14级地震,损坏房屋10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成为我国5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次。
21.宜兴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31次地震。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二次地震是:(1)1974年4月22日受溧阳5.5级地震的波及;(2)1979年7月9日溧阳6级地震的波及,全市有强烈震感,并使我市21个公社,262个生产大队遭受震灾,死伤25人,震坏房屋4460多间,经济损失1亿元。因此,我市是属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的地区。
三、防震减灾:
22.地震灾害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但可以通过科学的监测预报和防御措施来减轻。我国防震减灾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综合防御体系,也就是要做好(1)地震监测预报;(2)地震灾害预防;(3)地震应急;(4)震后救灾与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
23.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1)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2)次生灾害。
24.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造成巨大伤亡和经济损失,除了震级大,是直下型地震外,其根本原因是房屋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极差。
25.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措施是:(1)对旧有建筑物抗震加固;(2)对新建建筑物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设防,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
26.建筑物抗震设防的核心是:减轻地震力和提高房屋整体抗震性能。具体要抓好选址、设计和施工三个环节。
27.民房建筑不要把地基选在地质不好的地方,如疏松的沙、泽、坡地和河边等。不要砌空斗墙,要进行抗震设防,并保证施工质量。不能野蛮装修,如拆除承重墙等,以免破坏房屋整体结构,影响房屋整体的抗震性能。
28.生命线工程是指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关系的工程。包括(1)交通: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道路、地铁等;(2)通讯工程:包括电报、电话、传真、邮政等;(3)供电工程:包括电站、电厂、电力枢纽、电网等;(4)供水工程:水源井、水库、排水和配水管道等;(5)粮食工程:粮库、油库、副食供应等;(6)供气:煤气设施等;(7)卫生工程:(8)消防工程等。
29.防震减灾以生命线工程为重点是因为:生命线工程是城市命脉,是人民生存的重要保障,某一环节或局部的破坏失控,都将导致整个城市功能的丧失和瘫痪。
30.我国未来十年防震减灾的目标是: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
四、预测预报:
31.我国早在汉朝时代公元132年,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并在公元138年记录到了陕西大地震。
32.地震的预测预报是通过与地震有密切关系的震前异常现象即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现象来监督预报的,这是我国当前地震预测预报的基本途径。
33.地震宏观异常是指人们能觉察到的震前异常现象,如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下水位大幅升降、井水发浑发泡翻花变味或枯竭、动物异常等。
34.地震微观异常,是指人们不易觉察到的震前异常。如地壳变形、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变化、电磁、电阻、重力变化等。
35.动物异常表现为惊恐不安、狂叫狂奔、发呆不食、突然改变生活习性等。这是因为动物的某些器官灵敏,震前物理场、化学场的变化,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而刺激动物器官,使其行为异常的缘故。
36.震前地面动物异常:动物异常大多出现在震前1-2天之内,震前几小时更为集中。表现为:(1)狂燥不安:狂吠、哭泣、嗅地、扒地、乱抓乱咬、乱跑外逃,猪羊不进圈,猫刁小猫搬家,牛马驴脱缰逃跑;(2)忧郁:反应迟钝、呆滞、不进食、不怕人等。
37.震前穴居动物异常:是指冬眠的蛇、蚯蚓等大量出洞,或被冻死地面;老鼠活动反常,成群结对搬家等。
38.震前鱼类异常:成群的鱼翻腾打漩狂游,或漂游水面,鱼肚朝天翻白或大量死亡。39.飞行动物异常:鸽、笼鸟、家禽(鸡、鸭)惊飞、惊叫,不进巢,笼鸟撞,不进食,不进窝;呆滞无神,改变栖息方式(如鸡不进窝上树栖息等)。
40.动物异常的识别:(1)动物异常种类不是少数几种,一般常见动物都有异常反映;(2)异常的反映量大;(3)时间上具有相对集中出现的高潮期;(4)地区上具有相对分布的密集区。
41.地声、地光是地震来临的一种信号,是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报。大多数在震前几秒钟至几分钟出现。
42.地震预报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四种。时间上分别为10年内、1-2年内、3个月内和10天内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预报。目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成功预报了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4级、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等,拯救了10万人的生命和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
43.国家依法保护地震监测预报设施和监测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
44.地震预报是政府行为。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发布权限为省级人民政府,其他任何部门、单位、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消息。
五、地震谣言识别:
45.地震谣传是指没有确切信息来源和毫无科学根据的迅速传播有关地震将要发生的消息。46.一般地震谣言的特征是:(1)将地震三要素(发震时间、地点、震级)说得十分具体,时间精确到某日、某时、某分、某秒,震级精确到几点几级(但目前科学水平还没有能够达到如此准确的预报水平)。(2)谎称是某电台、某专家发布的地震消息。
47.要善于识别地震谣传:(1)掌握地震谣传的特征;(2)判别地震消息的来源;(3)掌握我国地震信息发布的权限。要正确对待地震谣传:(1)不信谣,不传谣;(2)用防震减灾知识消除恐惧心理;(3)用地震预报法规约束自己;(4)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和询问。
六、避震自救:
48.震前出现地光、地声和初震现象到房屋倒塌这段时间约10-20秒钟,是自然预警时间,利用自然预警时间就近避震可减少人员伤亡。49.震明应急防护原则:伏而待定、就近避震,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伏而待定,就近避震”,就是地震时迅速躲到能够避免或减轻地震伤害的地方。
50.在平房避震时:要果断,就近避震,紧急外出不往返。若在门口,室外无危房、窄巷或障碍物等,应立即跑出室外,且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烟囱、水塔、变压器、石化、煤气及大桥下。
51.居民楼里避震:不可慌乱跑出房门或跳楼逃生,应就近避震,躲在小开间厨房、卫生间、储藏室或内墙墙角外、坚实家俱下和床底下。因这些地方抗震力强。
52.在商店和影剧院避震时:在商店和影剧院门口的人,可立即跑出大门到安全地方;在商店里应就近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坚实的柜台或大件商品旁(避开商品陈列橱);在影剧院里,应就近躲在排椅下,前排可躲在舞台旁,且不可拥护出商店门和剧院门。震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53.在学校避震:(1)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冷静果断;(2)震时让学生迅速躲到课桌下或讲台旁,且忌乱跑乱挤出教室门和跳楼逃生;(3)平时要结合教学讲述防震减灾知识;(4)震前要安排好撤离路线和转移场地;(5)震后指挥学生有序撤离。
54.地震被压埋人员自救:(1)用衣服捂住鼻子防止灰尘窒息;(2)挣脱手脚,用砖、木支撑可能倒塌的物体,扩大空间,设法逃离险境,并向有光和空气的地方转移;(3)无力脱险时,保存体力,不要乱喊乱叫,听到有救援人员声音时,敲击发声求救。
七、法规知识:
5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江泽民主席签署,于1997年12月29日公布,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56.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57.减轻地震灾害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5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防震设防要求。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5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或者不按照抗震设计施工的行为,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60.在震后救灾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6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
第五篇:防震减灾演讲稿
防震减灾,爱护生命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汾河中学的柴荣,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防震减灾,爱护生命!
地震是一种使人类文明毁于瞬间的巨大天灾。它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还不能准确地预报出它将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有办法减轻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使地震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这就是今天我要说的“防震减灾”。
为提高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降低震灾损失。现将有关地震和减灾的常识介绍如下:
一、发现或地震的预兆:
动物异常:动物行为异常大体有三种: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地声与地光:地声多数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但也有出现在震前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地光: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火样光、柱状光等;颜色多呈红、白、紫、橙等色。
二、如何防震减灾:
地震来了怎么办?抓住时机,利用预警时间紧急避震。大地震的发生虽然十分突然,但在大地强烈震动之前,仍能出现一些人们能够感觉到的有关现象。据统计,预警时间可达十几秒,少数可达20秒以上,在20秒以内的占83%,平均预警时间为13.6秒。地震时,人们如果能抓住预警时机就会有生的希望。
1、在不同环境下紧急避震的要点:如果你在室内,地震时不能滞留在床上,不能站在房间中央;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窗户边;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因为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应立即躲在牢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牢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外墙边或窗边去,也不要到楼梯口,更不要去乘电梯。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如果你正在学校上课,就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震时千万不能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如果教室是楼房,一定要记住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当你在操场或室外时,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2、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时,就地蹲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等地震过后,听从服务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吊灯、广告牌等悬挂物。
3、如果你在户外,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如楼房,特别是玻璃幕墙的建筑、高烟囱、水塔等。注意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广告牌等。注意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墙等。
4、如果你在野外,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场地,选择开阔、稳定地方就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避开河边、湖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变压器、高压线及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或危险品仓库,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
三、如何自救:
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埋压不能自行脱险时,一定要沉住气。先试着把双手从压埋物中抽出来,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这时你要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如果暂时不能脱险,就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哭喊,勉强行动,尽量闭目休息,维持生命。同时还要与外界联系,当听到人声时用石块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呼救信号,耐心等待救援。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只要你掌握了以上知识,灾难面前,胜利永远属于我们!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指导教师
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