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跨地区经营的建筑企业纳税管理及税收筹划2.20
跨地区经营的建筑企业纳税管理及税收筹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日趋复杂,而我国建筑业税收政策不断调整,近两年来国家采用货币从紧政策,整个建筑行业既竞争非常激烈,又面临资金紧张。因此建筑企业更应加强内部税务管理、进行税收筹划、降低纳税成本、规避税务风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一、加强跨地区经营企业税收管理
1、设置纳税管理岗位
建筑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建筑工期长,流动性大,大部分企业必须跨地区经营才可能生存下去。各地区除了执行全国统一的税收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外,还有一些地方政策,所以造成各地税收政策不太统一,因此建筑企业应加强纳税管理。配备相应的纳税管理人员,负责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等工作,及时掌握国家税收政策,制定企业纳税筹划计划和工作方案。加强同各个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业务联系。争取政策指导和工作上的支持。
2、《外管证》的管理
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外出经营应开具《外出营业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简称外管证)。《外管证》是跨地区经营企业的一个重要文件。企业必须认真对待。否则可能会被课以重税。国税函[2010]156号文件规定,若没有按税法规定的时间、程序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以及开具的证明超过税法规定的有效期限的,或者没有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证明该项目部属于总机构或二级分支机构管理的证明文件的,应作为独立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其工程项目所得税由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结合当地实际就地征收。
所以建筑企业在机构所在地开具《外管证》后,持《外管证》、企业税务登记证副本、相关建筑项目的信息资料,到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
税务机关按照一项目一证件原则核发《外管证》。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应积极到机构所在地开具外管证,否则没有此证或此证期限过了,在项目所在地会被税务机关做为独立纳税人征收企业所得税。由此可看出,外管证对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的重要性。同时纳税人在工程项目结束后,持项目所在地返还的《外管证》到机构所地地税务机关核销。
3、项目报验登记管理、发票管理
报验登记包括总包在项目所在地的税务机关进行合同登记,然后各个分包单位也应登记在此工程合同项下。以便总承包人纳税时进行抵扣,差额纳税,而全额开具发票。项目同时建筑企业施工必须有一定的资质才能承接工程项目,而我国建筑法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同时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只有法人企业才能取得资质,所以很多项目只能以总公司的名义才能进行,所以要注意发票公司名称,以防由于公司名称不合格,而在企业所得税前不能扣除。
4、企业合同管理。
合同是履约的依据。所以应加强对合同管理、防范合同履约风险。财务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合同签订过程,认真研读合同条款,分析各条款内容,尤其是和财务有关的工程款项收付条款。
二、营业税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纳税筹划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目的是合企业财富最大化。在税收筹划过程中遵偱成本效益原则,充分研究各项法律、法规,把握法律法规的最新动态,时刻算好账,算细账,多思考、多探讨,才能真正做好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
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广泛复杂,具有所需要资金大,建设周期长,开发经营复杂等特点。因此根据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进行税收筹划就尤为重要。建筑企业的特殊性必然决定了其纳税问题的复杂多变和内税筹划的技巧运用的灵活多样,深刻理解并用足税收政策,合理减少应纳税额和降低税负,成功有效安全地规避掉巨额税款是对建筑企业进行筹划的特点。建筑企业税收筹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修订后的新营业税法体系、增值税法体系,企业所得税法体系规定的关于分包工程、材料设备价款,代购材料、混合销售等税收征收差异进行避税筹划。另一方面在不违背税法精神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节税筹划。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几种建筑企业税收筹划方法
利用不同税目的差异进行税收筹划
营业税按照9个税目分别制定税率,但是很多企业的经营行为并是完全按照这9个税目来划分的,企业的经营行业往往分属于几个不同的税目,或者某些行为的性质比较模糊,可以经过适当调整而在不同的之间转化,由于不同科目的税率存在一定差异,这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根据新《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三款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国税函【1995】156号文规定“工程承包公司承包的建筑安装业务,即由工程承包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的,不论其是否参与施工,均按”建筑业“科目征收营业税。工程承包公司不与建筑单位签订承包建筑安装合同,只是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业务,对工程承包公司此项目业务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由于建筑业营业税税率为3%,而服务业税率为5%。税负相差40%,这条规定给建筑工程承包公司提供了税收筹划的可能。例如:
A公司发包一建设工程,在工程承包公司B的协助下,施工单位C最后中标。于是A和C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总金额为1100万。B公司未与A公司签订承包合同,而只是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业务,C支付B服务费100万。根据税法规定B应纳营业税100*5%=5万。营业税属价内税,营业额包括所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对建筑业规定了分包扣除。同时根据国税函【1995】156号文件,如果B公司直接和A公司签订合同,合同额为1100万,然后B再将该工程分包给C,分包款1000万,这样筹划后,B应纳营业税(1100-100)*3%=3万,由此可看出,通过筹划后此业务B公司可少缴营业税5-3=2万元。需要注意的是纳税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注意合同内容与税法规定内容相符,同时也要注意工程相关的合同应避免单独签订服务合同,并注意总分包合同条款的完整性。
利用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新《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混合销售业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含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价款。这一规定为建筑安装企业在从事安装工程作业时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因为企业可以不将设备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产值。可由建设单位提供机器设备,建筑安装企业只负责安装,取得安装费收入,这样使得其营业额中不包含安装设备的价款,降低税基,从而达到税收筹划目标。
例:某市区安装企业M承包建设单位一传动设备安装工程,原计划安装企业提供设备并负责安装,工程总造价300万,其中设备260万,安装费40万,安装企业应纳营业税300*3%=9万,同时缴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9*10%=0.9万,合计纳税9.9万。但如果安装企业经过税收筹划后与建设方签订合同只负责安装业务,收安装费60万,设备由建设单位自行采购提供,则安装企业只需纳营业税60*3%=1.8万,缴纳城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1.8*10%=0.18,合计1.98万,由此可看出,通过税收筹划,节约税款9.9-1.98=7.92万元。
利用境外工程方式进行税收筹划
利用境外子公司也可以筹划。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1994】214号文件规定
选择使用劳务工人方法进行税收筹划
建筑公司使用大量劳务工人是众所周知的。随着国家对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以及对农民工人性化管理的加强,建筑公司在使用劳务工人方面存在许多风险(社保稽查、税务稽查等)如何使企业风险更小,成本更省?企业应进行必要的筹划。一般说来,建筑公司使用劳务工人有两种情况:
一是直接与劳务班组签订劳务合同,制作工资表发放工人工资。一是与施工劳务公司签订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合同,劳务款项支付给劳务公司,由劳务公司给工人发放工资。劳务公司向建筑公司开具劳务费发票人,建筑公司将此支出计入工程施工-人工费。
采取第一种方式对建筑公司而言,存在以下风险。
劳务工人与公司没有劳动合同关系,支付的工资,税务部门不会认可工资薪金。因此会涉及代扣劳务工人的个人所得税等税务风险。政府社保部门要求建筑公司为劳务工人缴纳社会保险,增加了企业经济负担。
所以我公司采用了第二种方法,这样对公司较为有利。既省去了代扣劳务工人个税的麻烦,回避了劳务工人缴纳社保的敏感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劳务费用的票据合规问题、还可以差额纳税。公司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的流转税时可抵减施工劳务公司提供的建筑业发票发票金额,差额纳税。
同时按照国税函【2006】493号规定,建筑安装企业将其承包的某一工程的纯劳务部分分包给若干个施工企业,由该建筑安装企业提供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并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施工劳务由施工企业的职工提供,施工企业按照其提供的工程量与该建筑安装企业统一结算价款。按照现行营业税的有关规定,施工企业提供的施工劳务属于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因此,对其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建筑业”税目税收营业税。建筑公司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的流转税时可抵减施工劳务公司提供的建筑业发票发票金额,差额纳税。
选择合同签订时缴纳印花税
一些地方税务机关为了方便税收的征管,按工程结算收入随征万分之三的印花税。按税法规定,印花税应按合同金额征收印花税,结算时增加结算价值不补缴印花税,结算时减少也不退还印花税。由于建筑企业根据预算中标价签订建筑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许多工程不能完全按照合同金额结算,常有增减变化,工程完工,实际收入往往会高于合同价款。但一般不再签订合同,而依据工程结算单进行。按税法规定,增加的这部分不再征收印花税,而如果地方税务机关按工程结算收入随票金额随征,应会增加印花税,无形增加了单位的税收负担。所以我司在日常工作中,工程一合同一签订,马上计算税款,在机构所在地缴纳印花税。这样给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提供的就是缴了印花税的合同,当地税务机关就不再开票随征了。
以上仅是一小部分税收政策的运用,就会为企业节约大量税款。而跨地区建筑企业税收政策较多,应多加利用。
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的项目由于金额巨大,所涉及的税种多,税额大,稍一筹划,就会节约许多税款,从而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经营活动复杂,税收政策较多,所以此类企业应加强纳税管理,积极进行纳税筹划,降低税负,从而起到节税的目的,使企业资金更为有效的利用。综上所述,跨地区经营企业应充分利用有利的税收条件,综合考虑经营活动性质、经营业务等,从实际出发,选用不同的税收筹划方式,以满足其健康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
摘要: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合理安排纳税行为,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增加企业利润、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筹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的目标。施工企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面临资金紧张,筹资困难,利润率低等压力,合理地进行税收筹划可有效缓解施工企业资金、利润方面的压力。
关键字:施工企业
税收
筹划
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承揽到施工任务,施工企业相互压低报价、垫资施工的现象非常普遍,致使企业资金紧张,缩小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应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税收筹划水平来缓解压力,扩大利润空间。本文试从纳税筹划方面浅谈一些观点。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采用使纳税人的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施工企业的纳税金额很大,这样就加大了施工企业的建筑成本,同时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理签订施工合同,有效筹划营业税
签订不同的合同会影响企业的税负水平,举例说明签订合同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在工程施工中,某项工程的土石方工程需要拥有大型挖掘机、装卸机的施工单位完成。该工程由施工企业A承揽后又将土石方工程转由机械租赁B公司承接。如双方合同约定租赁台班费总价200万元。因为施工企业A与租赁公司B签订的是分包合同而不是租赁合同,那么应纳营业税就是200*3%=6万元。如果双方签订的是租赁合同,适应税率为5%,应纳营业税就为10万元。签订租赁合同的印花税为合同金额的千分之一:200万*0.1%=0.2万元,签订分包合同则使用万分之三的税率:200万*0.03%=0.06万元,有此可见,节约营业税:10-6=4万,印花税:0.2-0.06=0.14万,如再加上营业税金附加,节约的税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应尽量不签甲供料合同,营业税法规定:建筑安装企业承包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无论是包工包料工程还是包工不包料工程,均应按包工包料工程以收取的料工费全额为营业额。甲供料合同不仅施工企业得不到应得的取费,因为施工预算间接费取费标准是按照直接费的一定比例计算的,甲供料合同中甲方供应材料价值没有记入工程直接费,降低了取费基数,致使按照直接费取费的计划利润、营业税及附加等取费低于预算标准,还有可能使施工企业多缴纳营业税及附加。
二、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进行所得税筹划。
施工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时应采用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不应采用高于税法的年限。这样,可以及时将折旧费用计入成本,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施工企业A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施工任务,决定采购一项大型的机械设备。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是15年,但是计入固定资产的时候,该项设备的折旧年限是10年。这样,可以及时将折旧费用进入成本,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不仅可以缩短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收期,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将收回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也取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另外取得固定资产要及时提取折旧,税法及会计制度均规定,当月增加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施工企业普遍采用项目管理,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的安全、工期、质量、效益负责,项目经理出于自己项目效益的考虑,推迟固定资产的入账时间,影响固资折旧的及时提取,虚增当期利润、增加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数及企业的现金流出。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对项目财务管理的检查,使购置的固定资产及时入账,避免企业放弃折旧费用对应纳税所得额的抵扣效应。
三、规范分包管理,做好税收抵减项目
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总承包方应当就承包合同的履行向建设单位承担合法的责任,同时要就分包的工程向建设单位负责;分包方则就其施工的工程向总承包方负责,并与总承包方一起向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为了维护国家权益,简化征收手续,有利税收征管,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建筑安装业实行分转包形式的,除了总承包方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方价款后的余额计算缴纳营业税以外,分转包方提供建筑工程劳务所取得的收入,分包方必须就其完成的分包额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具体征管措施上采取以总承包方为扣缴义务人,在与分包方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以与分包方结算的工程价款为依据计算并代扣代缴应纳的税款,按规定开具代扣代收税款凭证,分包方以此作为其完税凭证。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扣缴义务是法定义务,如果总承包方人不履行法定义务导致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按《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对其进行处罚。对总承包方来说,其建筑工程营业税的申报纳税一方面必须对自行参与施工部分的工程价款计缴税款,另一方面还必须对分包方履行扣缴义务进行代扣代缴税款的申报;对分包方来说,也必须对当期取得的分包工程价款申报营业税,并以从总承包方取得的代扣代缴税款凭证作为当期应缴税款的抵减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财务人员对分包工程纳税义务的认识可能有偏差,甚至施工企业劳务发生地与机构所在地的税务机关采取的征管措施也不尽一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总承包方不提供相关凭证或分包方不接受代扣代缴等行为,从而导致会计核算不准确和纳税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屡屡发生。
四、个人所得税筹划
利用计税依据及税率的税收筹划。个人所得税中对工资等项目均有一定的起征点,并且是累进税率,纳税人应尽量避免一次取得大额收入,在合法的前提下节税。举例说明:
王某为某企业的财务科员,月工资收入2500元,企业季度奖给其4500元。此处可以3个月时间做一下比较。若王某在12月份一次性领取4500元奖金,那么王某12月、1月、2月应纳个人所得税分别为(现准予扣除费用标准为3500元/月):
12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为(2500+4500-3500)×10%-105=245(元)。
1月份未达到扣除费标准应纳个人所得税为零。
2月份同一月份。
这样,王某3个月共缴纳个人所得税245元。如果王某在12月份、1月份、3月份分三次领取季度奖金,那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12月份应纳所得税为(2500+1500-3500)×3%-0=15(元)。
1月份、2月份所纳个税同12月份一样均为15元。
3个月共纳税款45元,这样,通过筹划后王某可以共少缴个人所得税税款200元。此例通过将收入均衡摊入各月的做法使适用税率档次降低,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企业也可利用公积金进行税收筹划。按照公积金有关文件规定,职工个人与其所在单位,各依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同一比例,按月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个人每月缴存额等于职工每月工资总额乘以个人缴存率,单位每月缴存额等于该职工每月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存率,两笔资金全部存入个人账户,归职工个人所有。举例说明:某公司目前住房公积金单位和个人的缴存比例都是11%。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每月住房公积金缴存额可从工资总额中作税前扣除,免纳个人所得税。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利用住房公积金进行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具体做法是: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下,提高公积金计提比例,减少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从而提高职工的实际收入水平。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也有可能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比如:在施工过程不能按规定取得发票、以收据代替发票、取得不规范的发票等,税务机关可能将其认定为白条而要求企业调增应纳税所的额。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并不能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还应该以系统的观点来精心安排,妥善筹划,将筹划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降低企业的整体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盈利,减少当期的现金流出,缓解企业的现金压力,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第三篇: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征收管理操作指引
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征收管理
操作指引(纳税人版)
1.征管归属确定
总机构:2009年起新增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其总机构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20号)的基本规定确定的原则划分征管归属;
分支机构:2009年起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新设立的分支机构,其企业所得税的征管部门均与总机构企业所得税征管部门相一致。
★视同独立法人管理的挂靠、加盟类分支机构仍按上述原则确定征管归属。
2.税务登记
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的总机构或分支机构,在办理税务登记时除需提供税务登记的基本资料外,还需视不同情况分别提供以下资料:
1、总机构、分支机构均需填报《2008版汇总纳税信息维护表》(一式二联)。其中一联交由主管税务机关;一联纳税人留存。
2、若为二级分支机构,则需报送由总机构出具的二级分支机构的有效证明,具体来说,包括:
(1)总机构出具的书面情况说明,内容包括该二级分支机构的身份说明、总机构将进行统一计算、汇总清算及出具分配表的说明;
(2)其它支持证明的材料:包括与该分支机构直接相关的总机构拨款证明、总分机构协议或合同、公司章程、管理制度等任意一种(如果无上述资料或虽有相关资料但无法表明与该分支机构有关的,则不需提供)。
3、若为三级分支机构,则需报送:其二级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由其二级分支机构出具的书面情况说明,内容包括该三级分支机构的身份说明、并入二级分支机构统一计算、集中预缴的说明。
4、如分支机构不能提供上述资料的,则由分支机构出具书面情况说明,对其无法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二级及二级以下分支机构身份的情况作出说明,该分支机构视同独立纳税人计算并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如总机构下辖的分支机构均为挂靠、加盟类分支机构,总机构无法出具分配表的,应由总机构出具书面情况说明,该总机构视同独立纳税人计算并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3.征收方式鉴定
实行跨地区汇总纳税的总、分机构均须按查账征收方式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视同独立法人管理的挂靠、加盟类分支机构可根据其实际情况确定征收方式,符合核定征收条件的,可以提出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申请。
4.预缴申报
总机构统一计算包括企业所属各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场所在内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并在总机构与各分支机构之间进行分摊。
总机构预缴申报:需要提交当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分配表》。按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的50%预缴,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9行和18-20行。其中25%就地入库,填报18行;25%预缴入中央国库,填报19行。应分配给分支机构的50%税额填报20行。
分支机构预缴申报:需要提交当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和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分配表》。按分配表显示的分配比例和分配数额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22行。
★新设立分支机构在设立次年的上半年,由于其上上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三个因素的相关数据无法获得而未分配税金(包括分配税额为0或总机构未出具分配表的情况),该分支机构可进行零申报。这种情况下若总机构未出具分配表,分支机构进行预缴申报时可不必提供分配表。
注意:当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小型微利企业的二级分支机构:当新设立的分支机构、上认定为小型微利企业的汇总纳税企业的二级分支机构(需提供上总机构小型微利企业备案证明为依据)当不需就地预缴,但需办理纳税申报,纳税申报按该分支机构分配比例为零的情形处理,进行零申报,不提供分配表。
★以上资料需盖企业公章。
5.汇算清缴
总机构在终了后5个月内,应依照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汇总纳税企业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各分支机构不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总机构汇算清缴报送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类)》及其附表;
2、财务报表;
3、备案事项相关资料;
4、总机构及分支机构基本情况、分支机构征税方式、分支机构的预缴税情况(具体为由总机构填报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分配表》,并在分配表下方注明“分支机构分配税款已按规定进行预缴”或“XX分支机构分配税款未按规定进行预缴”);
5、委托中介机构代理纳税申报的,报送中介机构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
6、涉及关联方业务往来的,同时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
7、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分支机构汇算清缴报送资料:分支机构不进行汇算清缴,但需在汇算清缴结束后一个月内将本级及以下分支机构的营业收支情况和总机构将其纳入汇算清缴的情况报送主管税务机关。该项具体资料为:(1)书面情况说明,列出二级分支机构及下辖三级及以下分支机构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三因素情况和成本费用情况,如该二级分支机构为非独立核算单位,则由总机构出具书面说明注明其营业收支情况;(2)总机构当年申报表主表复印件;(3)总机构按当所属期填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分配表》复印件。
6.分支机构注销操作
分支机构办理注销时需提交总机构出具的书面情况说明,包括分支机构撤销的情况说明,及其当年剩余期限内应分摊的企业所得税款将由总机构缴入中央国库的说明。办理注销当季由于无法取得分配表,可进行零申报。
★分支机构办理注销不需进行清算。
7.总机构具有独立生产经营职能部门的处理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我市总机构设立的具有独立生产经营职能、且其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与管理职能部门分开核算的部门,可视同一个分支机构,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企业可提供以下资料申请:总机构提供的书面情况说明,内容包括:总机构各部门设置情况说明;视同分支机构的部门其独立生产经营职能的情况说明;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与管理职能部门分开核算的情况说明。以及总机构的法人(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8.资产损失税前扣除
总机构的各项资产损失,由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并出具证明,由总机构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二级及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的各项资产损失,由其二级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并出具证明后,再由总机构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第四篇:建筑企业的纳税筹划
建筑企业的纳税筹划
2014-03-27 13:30:57 来源:中华财会网我要评论字号T | T
如何实施建筑企业纳税筹划,是当今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本文中,笔者拟对我国现行纳税筹划的特征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建筑企业税收筹划思路和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方法。
一、纳税筹划的特征1.合法性
纳税筹划最核心的特征是合法性,合法性也是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的区别特征。合法性是指纳税筹划是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税务筹划。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当存在许多纳税筹划方案时,纳税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水平选择最优的方案,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税负。
2.筹划性
筹划性是指事前计划、安排、设计项目。纳税人一般会先考虑税款,然后考虑筹资、投资、分配利润等经济活动。这样,企业必须事前进行纳税筹划。如果一项经济活动已经完全发生,相关的应纳税额已经确定,这样就不能进行纳税筹划了。纳税行为是在企业实际发生应税行为后,例如,企业发生生产经营活动后,才会承担相应的税费。这也说明,纳税筹划必须在实际发生应税行为前,这样的纳税筹划才有意义。
3.效益性
效益性是纳税筹划的根本目的,效益性分为两种表现形式:其一,为目前利益,即获得较大的净现金流量;其二,为长远利益,即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目前利益是长远利益的表现,计算目前利益时,不仅要考虑各种方案在经营过程中的显性收入和显性成本,而且还要考虑机会成本和筹划成本。而长远利益则为税务筹划取得利益应着眼于纳税人资本总收益的长期稳定地增长,而不是着眼于个别税种的高低,甚至也不能仅仅着眼于纳税人总体税负的轻重。这是因为,在纳税人的经营计划或财务计划中,纳税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投资和经营决策时,除了考虑税收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其他多种因素,权衡轻重、趋利避害,以达到总体长期的收益最大化。
4、专业性
专业性是指纳税筹划具有很强的专业特征,需要财务管理、法学、税收学等学科的综合,而且从事纳税筹划的人员应该具有专业的知识。现实生活中,一般是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这些专业机构进行纳税筹划,进行纳税筹划的人员一般具有专业资格。
二、建筑企业税收筹划分析思路1.缩小企业的税基
缩小企业的税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应纳税额。例如,在法律法规容许的范围内,实现企业收入最小化的同时,一并实现各种成本费用最大化。这样,可以缩小建筑企业的税
基,最终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2.企业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
在法律法规的规定下,除了少数税种实行单一的税率外,大部分税种有着不同的税率,这样给纳税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使纳税筹划有显著的效果。
3.合理归属企业所得
在处理企业收入时,可以通过分摊、增加或减少收入、支出、损益等项目进行,但前提是正确、合理地预测收入、支出、损益的发生,以了解建筑企业获取利益的趋势,做出合理、科学、可行的安排,让企业享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效果。
4.企业整体延缓纳税期限
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延缓建筑企业的纳税时间,可以享受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而言,延缓的时间越长,建筑企业享受的利益越大。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期时,延缓纳税时间的效果更加显著。
5.利用税负转嫁方式降低企业税负水平
税负转嫁涉及到课税商品价格的构成问题,税负转嫁存在于经济交易之中,通过价格变动来实现。而企业投资关系复杂,交易来往频繁,为税负转嫁到企业之外创造了条件。
三、建筑企业纳税筹划的相关策略1.营业税的筹划策略
要积极利用工程承包合同进行纳税筹划。根据是否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可以将营业税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税目,即服务业和建筑业。根据营业税相关规定,建筑企业的总承包人如果将部分工程分包或转包给其他施工单位,营业额为总承包款项减去分包或转包给其他施工单位的款项后的余额。工程承包企业承包建筑安装部分工程,如果工程承包企业与施工企业签订了相关的工程承包合同,无论工程承包企业是否参与具体的施工,都按照“建筑业”税目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如果工程承包企业没有与施工企业签订了相关的工程承包合同,无论工程承包企业是否参与具体的施工,都按照“服务业”税目5%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建筑工程承包企业可以通过工程承包合同进行纳税筹划,而且纳税筹划空间较大,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可以使企业适用低税率。
2.土地增值税的筹划策略
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非常重要税种之一是土地增值税,对土地增值税进行纳税筹划受到房地产企业的普遍关注。土地增值税一方面具有较高的税率,税负较重;另一方面,土地增值税为超率累进税率,各个级别的税收差别较大,因此土地增值税具有广阔的纳税筹划空间。对于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为:根据土地增值税自身税种的特点,控制增值额,使建筑企业适用于低税率或免税。土地增值税税率为四级超率累进税率,税率从30%到60%不等。增值额越高,则使用越高的税率,税负较重。根据税法规定,纳税人出售普通标准住宅时,如果增值额没有超过20%,可以免征建筑企业的土地增值税。因此,在对建筑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控制增值额,使用较低的税率,这样可以减轻土地增值税的税负。合理控制
增值额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减少销售额,二是增加可扣除项目。从表现上看,这些做法会减少企业当期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其实不然。这样做得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少交或免交土地增值税,如果增值率略高于两级税率档次交界的增值率,通过适当减少销售收入或者增加可扣除项目,可以减少增值额,降低土地增值税的适用税率,从而减少土地增值税税负;另一方面是通过低价格优势在激烈的销售中获得市场,同时提高了房屋质量、改善了房屋的配套设施等。这种情况如果把握得好,不一定减少企业的利润,可能反而还会增加企业的收益。税法规定,开发费用的扣除比例不得超过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金额总和的10%,而各省、市在10%之内确定了不同的比例,纳税人要注意把握。
3.房产税的筹划策略
对于房产税的计算方式有两种:一是从价计税,二是从租计税。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房屋的租金普遍较高,但如果房屋是以前建立的,则账面价值会较低,这样使得在两种计税情况下房产税的税负不相同,存在从价计税税负轻以及从租计税税负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有些已经修建很多年的旧房屋,其账面价值非常低,但由于位于黄金地段,现在房屋的市场价格是其账面价格的几百倍,其房屋租金收入也远远高于账面价值。将房屋进行出租会比将房屋进行自营要缴纳更多的税款,那如何将房屋进行出租改为将房屋进行自营以避免过重的税负?如果企业以自己的名义领取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将房屋承租人招聘为经营人,将房屋出租行为变为自办工厂或商场再承包出去,收取承包收入,那么原有的房产就可以按从价计征方法征收房产税,这样可以避免较高的房屋租金和较高的房产税,也合理避免了流转环节营业税及其附加税,从而可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4.建筑企业所得税的筹划策略
关于各项准备金的纳税筹划。及时、灵活地计提各项准备金,从而增加计税前的可扣除金额。目前税法没有具体规定各项准备金的扣除比例,在这样的前提下,具体准备金的方法也有多种,采用不同的计提准备金的方法,列支的费用不同,对所得税的影响也不同。方法包括直接转销法、备低法。
关于存货计价方式的纳税筹划。在计价存货发出成本的过程中,一般通过对营业成本的影响来影响企业的应纳税额。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以及移动平均法等等。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影响企业的应纳税额。在价格稳定或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应纳税额的影响较小,纳税筹划的空间有限。但在价格不稳定或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应纳税额的影响较大,纳税筹划的空间宽广。
关于成本费用分摊的纳税筹划。选择不同的费用分摊方式会影响每的费用摊销额。费用摊销的方法包括平均摊销法、不规则摊销法以及实际计入法等。在获利的,应该加大费用的摊销;在亏损的,应该考虑税前弥补的程度,使得费用摊销让企业支付最低的税负。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应选择能避免成本费用的抵税作用与优惠政策相抵消的分摊方法。
关于期间费用的纳税筹划。在对期间费用进行筹划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合理分配管理费用中广告费用和业务招待费用,合理筹划企业筹建期和经营期间的财务费用,如何发挥利息的杠杆作用等等,避免出现由于分配不合理导致税负增加的现象。
第五篇:浅谈企业税收筹划
浅谈企业税收筹划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为了达到价值最大化,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税收筹划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如何实现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当今企业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内涵,原则,分类,特点等来浅谈企业税收筹划。
关键词:税收筹划;避税;节税;效益最大化
税收筹划的英文是tax planning,翻译成中文可以成为税收计划、税收安排、税务规划、纳税筹划或税收筹划等。税收把一部分经济资源由私人部门转到公共部门,改变了市场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一方面为政府部门筹集了税收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征与不征、征多征少来实现政府调节经济的功能,因此政府的税收政策的这种差异必然要对市场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的纳税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纳税多少成为企业和个人进行各种决策所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税收筹划就是从市场经济主体企业或个人角度来间就在合法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地纳税。
一、税收筹划的内涵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一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事先合理地安排其经营、投资和财务活动,将其纳税义务筹划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适当的形式发生,从而实现其税后收益最大化或者谋取某种税后利益行为的总称。[1]
对于企业而言,税收筹划是其整个经营管理计划的不可割分的一部分,而且税收筹划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追求税负最小化,纳税人如果纯粹为了追求税负最小化,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从事任何活动,从而不用交任何税,税负为零,当然最小,但也没有利润,这显然不符合税收筹划的本意。因此,企业税收筹划的目的正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一样,当然是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而不仅仅是纳税最小化。税收筹划有时也称为税收成本管理,企业上缴的各项税收无论是直接税还是间接税,最终都要用企业的利润来上缴,税收减少了企业的利润也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若企业能通过精心的税收筹划安排来降低税收负担,则企业的竞争力也可以得到大大提高。
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仅指符合税法立法精神的安排,那么实际上主要是指税收优惠政策的使用。税收筹划是国家税收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它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而是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的措施和桥梁。比如,我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了配合这一战略任务实施,对西部投资的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实行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是时候,继续保留了这一优惠税率,那么东部地区的企业在权衡人力资源成本和税收优惠政策之后,决定将东部地区设立 1 [3]的工厂迁移到西部地区,从而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那么这种战略性迁移的筹划安排不仅符合税法条款,而且也符合税法的立法精神。
二、税收筹划的特点
从税收筹划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税收筹划至少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前瞻性。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纳税义务还没有发生以前,预先对其经营活动所做的计划、安排,从而使其自身税负最优化,因而它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台湾学者把税收筹划成为租税规划,用“规划”可能更确切些,体现了其战略性。战略性包含全面性和长久性两层含义:全面性指纳税人把税收放在其整个经营计划中来考察,对其所有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安排;长久性指税收筹划立足于现在,着眼于将来,税收筹划不仅要针对现行税法进行筹划,而且还要在方法、策略上留有灵活机动余地,以对付未来税收政策可能的变化。合法性。税收筹划的合法性不仅是指符合税法条文上的要求,而且要符合税法的立法精神的要求。税收筹划并非利用法律的漏洞,卫视顺应法律精神,利用税法中又腐案税收优惠、税收激励等税式支出条款来进行筹划。[1]
三、税收筹划的条件、基本原则、分类
(一)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依法治税;企业管理人员的节税意识;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健全、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税收、会计、财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二)基本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是企业任何活动都应遵循的原则,税收筹划也一样,税收筹划的成本包括设计筹划方案、查找法律依据、聘请税务顾问、聘请中介机构等而发生的费用,收益主要是去的的节税利益,只有在其收益大于成本的条件下才能展开,否则得不偿失。
2、时效性原则,税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国家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税收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出台,同时也会对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规、规章做出修订、补充、废止,这就导致不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税收筹划方案,任何一个筹划方法或方案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企业每年的经营状况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必须及时地去修订原有的税收筹划方案,以适应企业变化了的内外部条件。
3、风险防范原则。税收筹划方案的成功与否最终必须得到税务部门的税收检查的确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好风险防范的准备措施,要能拿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其税收筹划方案的合法性。这些证据包括合同、原始凭证、发票、账簿、银行记录等,同时也要收集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以避免税收筹划风险的发生。
(三)分类:
1、按税种进行分类,税收筹划可以分为增值税筹划、营业税筹划、消费税筹划、企业所得税筹划、个人所得税筹划、其他税种筹划等。按税类划分,税收又可分成流转税筹划、所得税筹划、财产税筹划、资源税筹划和行为税筹划等。
2、按地域范围划,税收筹划可以分为国内税收筹划和国际税收筹划。国内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本国税收法规下对其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筹划;国际税收筹划是指跨国纳税人从事跨过活动时所进行的筹划。
3、按纳税人来划分,税收筹划可分为个人或家庭税收筹划和企业税收筹划。企业税收筹划还可以从经营的角度来考虑,按照企业的经营流程来分类,如可以分为企业设立决策的税收筹划、企业经营觉得的税收筹划、企业财务决策的税收筹划、企业投资决策的税收筹划、企业注销清算的税收筹划等。
四、企业税收筹划的一般方法
税收筹划的方法很多,而且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交叉并存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方法:[2]
调整成本法。是指通过对企业成本的合理调整,抵减收益、减少应税所得额以减轻企业税负的节税方法。成本的调整应根据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适当处理,决不能乱摊成本,乱计费用。
折旧计算法。提取折旧是对企业固定资产予以补偿的基本途径,没有折旧提取,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都不可能实现。由于折旧要计入成本,因此,折旧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利润的高低,从而影响纳税。通常,采用加速折旧法可推迟纳税。
费用列支法。企业应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列支费用,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尽可能的缩小税基,达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
收入控制法。是通过对收入的合理控制,相应的减少所得,减轻或拖延纳税义务以减轻企业税负的节税方法。这里必须明确,收入控制是根据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的合理财务技术处理。
五、税收筹划同避税和节税的关系
讨论税收筹划时总是和避税分不开,避税是一个容易同税收筹划相混淆的概念。避税一般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缺陷、空白特例、含糊之处或其他不足之处,做出适当的财务安排,在不违反税收法规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规避税负的行为。
避税尽管符合税法条款的规定,但是却违背了税法的立法意图。举例来说,某国出台了遗产税,但是对直系亲属之间财产赠与行为尽管符合税法规定,少缴了遗产税,但是却违背了税法的立法意图,因此,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仅仅开征遗产税而不同时征收赠与税。再举例,1696年,英国用“窗户税”取代了詹姆斯二世统治期间开征的“壁炉税”,“窗户税”按照房屋窗户数量的多少大小征收,税额随窗户的的增加而增加,而英国纳税人为了避税则尽量少开窗户,少开窗户可以少缴税,这就是避税行为。尽管我们说避税是合法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避税也往往是指处于合法和违法之间的灰色区域,因为,没有哪个国家会宽容纳税人肆意的影响大税法权威性的避税行为,世界各国税法都会控制相应的反避税条款,因此避税的合法性就收到了反避税规则变化的制约。所以,避税方法和策略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动中,纳税人总在不断地寻求税收制度的缺陷或漏洞,而税务机关总是在发现了漏洞和缺陷之后马上加以弥补,这就使得避税的合法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数,合法避税和非法逃税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税收筹划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交易活动既符合税法条文要求,也符合税法立法精神的要去;而避税却是以完全合法的方式来利用税法中和某些事实中的某些含糊的地方。法律的含糊性来源于法律条文本身的含糊之处或对某个时间在运用时的含糊性;事实含糊性源于事实本身不太清楚,如税务机关在转让定价中就纳税人是否执行了独立竞争价格常会和纳税人之间发生争议。税收筹划并不完全等同于避税,它是排除利用法律漏洞违背税法立法意图的避税方法。
节税也是一个容易同税收筹划相混淆的概念。在某种意义上讲,节税同税收筹划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税收筹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节税利益,但二者并不是完全是这种关系,尤其是企业战略性税收筹划,获取节税利益只是影响企业战略性决策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因素,因为企业战略性税收筹划的目的不仅是节税,而且是追求税后收益最大化或者谋取其他方面的利益。
总之,税收筹划是一门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安排其自身活动,减小税负,增大税后收益或谋取其他税后利益的艺术。企业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税收筹划来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初旺.税收筹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7.[2]萨利·琼斯.高级税收战略:第四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2
[3]刘佳.税收优惠政策对破产重整的法律调整及优化进路[J].税务与经
济.2014.(2)
浅谈企业税收筹划
班级:110514
学号:20112254
姓名:张诗宇
指导教师:李中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