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产家:场景和服务财富管理的两大主题
资产家:场景和服务财富管理的两大主题
在过去的一年,互联网金融持续火爆,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移动金融成为科技金融发展主流,不仅深化了投资服务、拓宽了投资渠道,成为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争相抢占的高地。作为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品牌的信和大金融,不仅在网络PC端推出了亲民,安全有品质的财富管理服务,在移动端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表现,资产投资和财富管理规模明显加速。
财富管理成为社会共识
不管你是投资菜鸟还是投资的行家里手,亦或是长期从事财富管理的投资专家,当今社会财富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的共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国民财富迅速扩张,尤其是中产阶层队伍的扩张,财富管理需求最为强烈。在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双引擎驱动下,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逐年扩大。中国中产阶层人数从90年代为零到如今的2.25亿人。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值保持年均1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中国居民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达到200万亿,高净值客户家庭会达到388万户。
而随着中国消费的升级,消费者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挑剔,普遍性的市场增长时代逐渐走向尽头,健康、家庭和体验并重的生活方式成为新的趋势。
一方面中产阶层在财富保持稳定情况下,消费升级加快,另一方面在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势头放缓、房地产和股市等传统投资市场相对萎靡的背景下,新中产难以在公开市场中找到好的资产标的物,恐慌也在不断蔓延。与此同时,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感、财富缩水的焦虑等等,让中产阶层在投资理财上显得更加谨慎保守。此外现实中,新中产阶层打理投资的时间有限,真能了解投资知识并掌握技巧的人不多。因此通过第三方财富投资管理机构实现稳定的财富增长就成为一个共识。比如资产家。
场景和服务两大主题
财富管理时代,话说生财有道、理财有招,当前我们常见的投资方式有大致以下五种,第一,银行储蓄,优势是资金相对安全,劣势是收益低、周期长。第二,银行的理财产品,优势是收益比储蓄利息高,劣势是并非保本理财。第三,“余额宝”之类的产品,优势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流动性好,劣势收益一再下滑已经无法保证高收益。第四,股票,优势在于收益较储蓄高,劣势风险大,不建议无股票知识的人入手。第五,互联网金融,优势是门槛低、,投资模式、期限灵活,劣势是平台较多,一定要选择大品牌。以资产家为例,资产家是上融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管理团队均有十年以上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从业背景,拥有丰富的金融和风险管理经验。目前,资产家已经上线银行存管系统,并与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汇诚信用深度合作,更严格筛选优质合作伙伴,充分运用大数据风控模型,结合平台专业的投研和技术团队,持续推进业务、风控、投研、技术创新,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战略架构,为广大个人、企业用户提供了透明、专业、高效的投资顾问服务。“资产家”APP集合了信和大金融“魔投”与“资产+”两大产品线。其中,“魔投”针对移动互联时代的普通投资者,提供三种类型的投资计划,投资门槛低,模式灵活,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设置财富增值计划。
另外一个就是场景问题,随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场景成为一个关键的环节。首先是规模场景。聚焦到“大资管”,现在仅聚集的社会资产数量就有130万亿元,甚至更大的规模,而且涉及到所有的金融产业。在这个场景之下,一方面金融科技扑面而来,利用线上和新技术手法将社会财富聚集管理,提供一些特殊的过去在金融场景提供不了的金融服务,例如P2P、现金贷、微理财等等。另一方面,有的定义为财富管理,而有的则被新的政策取缔,禁止等等。
第二个场景是“穿透借道场景”。从资管行业的历史看,人们一直推崇“新的金融”,因为它获利比较高。而当市场中出现一种获利较高的新金融资管模式以后,所有其他社会资本、社会财富都向高的那个场景去流动,会想尽一切办法穿透到这种渠道当中,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穿透借道的市场氛围。融合创新是发展之路
行稳,大金融的变局中自有心裁。创新,行业乱象的激流中静观自省。相融,新时代新站位中共享共赢。资产家认为,在强竞争格局之下,各大平台也面临巨大压力,而融合创新则成为主要出路。
资产家APP的“资产+”以重点服务中产阶级、高净值人群和富裕家庭,提供一系列大类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方案。通过与全国知名的资产管理机构、大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金融机构合作,将传统金融资产,如信托及收益权、融资租赁收益权、保理收益权等优质项目,通过APP同高净值客户进行对接,并提供产品评估、投资研究等财富管理服务。
第二篇:银都财富:2018年资产管理行业怎么走?
http://www.xiexiebang.com/
银都财富:2018年资产管理行业怎么走?
银都财富:2018年资产管理行业怎么走?
2018年,严监管将成为资管领域的发展主题之一,包括资管产品增税、统一资管新规实施以及配套细则等等。如果说2012年所谓的大资管时代启航,大家大干快上,那么2016年开始则是对过去过度金融自由化的清算,现在已进入规范的、统一监管的资管时代。资管新规目前只是在重大领域监管实现了一致,这或许只是开始,未来将更加深化,最终需要建立资管领域统一的上位法。过去,每次出台新监管法规,市场都能在很短时间内做出的绕监管方式,目前这种情况越来越难,主要在于监管政策一致性更强,监管套利无法存在;监管部门对于市场行为的反应速度会更快。
通道业务逐步消失,资管行业虚胖规模挤水分
2016年,监管部门开始加强去通道监管,这方面最明显的就是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资管,以一对一产品为例,基金子公司该类资产规模在2016年4季度开始出现绝对规模的下滑,而券商则是在2017年2季度,而这些通道需求最终大部分都回流到了信托公司,这也是自2016年四季度信托公司业务规模加快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监管政策只会迟到,不会不来,2017年的12月,银监会祭出银信新规,其实这个规定本身新意不大,倒是监管部门官员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会深深触动你的内心,但是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从这一点看,证券系统监管还是很明智的,早就告诫不要贪图通道业务那点小钱。2018年去通道业务在添信托行业这一员猛将,包括资管新规都将会对通道业务产生制约,所以觉悟高的机构都开始承诺存续银信通道不新增了,按照银信业务规模不新增、其他资管嵌套业务受到眼监管下降5%-10%,那么2018年整个信托规模增速可能出现首次绝对规模的下降,预计增速约为-3%。
市场格局再变,胜者为王
2018年,监管部门两大监管思路将会进一步重塑资管市场格局。一是基本统一资管行业主要业务规则。统一资管新规实施的最大影响就是将各个资管业务的基本模式逐步统一,游戏规则的改变必将影响整个市场格局。二是降低属于不同分业监管领域的业务交叉。分业监管很难适应混业经营的快速发展趋势,监管部门必然逐步降低现有业务复杂性,不断切断相互交叉的可能路径,逐渐限制已有业务的扩展范围,诸如证监会会更加限制非标业务。但是不管怎样,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然而,http://www.xiexiebang.com/
钱还在那,总需要出口,最大的问题是你怎么去吸引资金流向自己,而不是在充当资金流向过程中的一个通道而已。
总之,2018年,新监管环境下,除了做到合规经营,还需要做到利用规则改变的有利时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解决新监管形势下资管业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争取更有力的市场地位,成为真正的资管王者。2018年,更看好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的良好发展态势。
资金端向2017年看齐,钱从哪来仍是个问题
预计,2018年,货币政策仍维持中性审慎的基调,经济增长质量是更为重要的政策目标,政府提高了宏观经济增速波动的容忍度,在基本面维持平衡的过程中,制约资金面的关键因素仍是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这也意味着货币市场利率中枢继续相对稳定,上半年CPI仍会处于较高水平,加之国际货币政策继续深入退出,导致货币政策放松可能性较低。
而2018年下半年则是资管统一监管新规实施,如果依然按照现有的政策思路实施,那么存续资管产品整顿可能需要一定宽松货币政策配合,降低金融市场过度波动的风险。总体看,2018年,货币政策依然保持中性稳健基调,保持资金面不紧不松,金融市场利率继续维持2017年水平,或者小幅上升,加强长期利率价格信号,促进金融机构、企业去杠杆。预计,2018年央行调整基准利率的概率很小,但是有可能继续跟随美国隐形加息,提升幅度可能在10BP左右。当然,目前央行加大预期引导,创新金融工具,不希望金融市场过度恐慌,但也不会容忍金融机构继续加杠杆或者流动性环境过分宽松。
2018年,去杠杆仍是重要宏观经济调控主题,与其相伴随的可能就是信用风险暴露,诸如民企、部分房企、个别地方政府平台、部分地方国有企业、个别偿债能力不强的上市公司在债权类资管产品、信用债、信贷等领域出现信用风险的概率会有所提升,因此投资也需要防雷。
刚性兑付在资管行业有着很深的印记,银行理财、信托投资等等比比皆是。2018年,打破刚兑会更进一步,在长时间累积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于资管机构和投资者都将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
而对于投资债权信托、其他债权资管计划呢?对于仅本着刚性兑付的投资者而言,尤其是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养老的,这部分人群会逐步退出此类产品投资,转向风险性更低的投资产品,或者投资更加审慎了。对于已经不再依赖刚性兑付预期的那部分投资者,http://www.xiexiebang.com/
打破刚性兑付对其影响不大,其未来投资考虑要看项目质量、要看历史业绩、要看管理能力、要看发行机构市场信誉。同时,没有了发行机构的信用做背书,今后固定收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利率定价需要更加贴近项目信用质量,有可能风险溢价有所上升。
总体看,中国当前非标化资管产品仍以简单粗暴贷款为主,技术含量并不高,未来有被银行、资本市场取代的趋势,而真正具有专业技术的PE、房地产投资基金等会继续存活下去。国际上资管产品也是以标准化产品为绝对主导,不过具有非标准化特性的另类资管产品则有小幅上升大趋势。我国资管产品结构也会逐步趋向国际,不过非标资管业务并不会消失,未来会更加趋向精品化、专业化、专注化,而且也可能主要围绕部分中长期资金机构,诸如保险、企业年金等开展,以及少部分高净值投资者。
金融科技与资管机构并不是对立面而存在的,资管机构可以更好的利用金融科技所能够实现的高效、便捷服务于自身业务发展。2018年,金融机构与IT企业会更加深入促进金融科技在资管领域的应用和拓展,占有更加有利的市场地位;同时,随着金融科技更加深入的应用,相关监管政策也会逐步到位,有效加强金融科技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总之,2018年,围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外资管机构会在更加便利的金融业开放大背景下寻求更多发展和业务机遇。
文章来源:快车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