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新文广新局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打算初稿
永新县文广新局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
年工作打算(初稿)
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迈上了新台阶。现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6年工作总结
(一)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升温
1、文化区域互动再掀高潮。一是赴浏阳参加湘赣边界区域合作文化交流活动。与来自湘赣边的井冈山、莲花、上栗、铜鼓、万载、修水、永新、湘东、遂川、醴陵、平江、浏阳等12个县(市、区)的文化体育部门主要负责人就如何加强区域文体合作交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并共同签署了《湘赣边区域文化体育合作交流备忘录》。二是承办了第七届秋收起义纪念馆(地)协作会。来自湖北武汉革命博物馆、湖南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三省十馆的代表以及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代表共同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整合各地红色资源,扩大馆际交流,探讨创新形式,培养锻炼人才,共建联动机制,以形成合力,提升各馆水平,谋求共赢共荣。三是联合井冈山市、安仁县、茶陵县、桂东县、莲花县、攸县、炎陵县举办了第三届“罗霄放歌”湘赣边界文化惠民联袂巡演,来自湘赣两省四市九县的文艺工作者为广大群众送上了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我县国家级非遗项目永新小鼓参加了演出。四是联合举办了“湘赣鄂好声音”大赛。,通过近3个月的比赛,共举办了20余场比赛,吸引近400位选手参赛。最后我县“永新好声音”比赛前三名赴攸县参加总决赛。此次比赛规模之大、形式之新、参与面之广、反响之热烈是前所未有的。
2、文化惠民工程有序开展。一是扎实开展农村文化三下乡工作。组织创作编排了一批反映时代特征、贴近农村实际、富有生活情趣的文艺节目,以及通过图片展、电影播放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基层送戏下乡演出110场,送文化辅导下乡136场,送图书下乡39场,送电影下乡3680场,把文化送到群众中,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中,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二是切实做好“三区”文化人才支持工作。县文物局、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和县采茶剧团分别开展了文物保护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整理、地方文献征集、文艺辅导等乡镇帮扶工作。在省图书馆的帮扶下启动了永新县首部族谱类古籍复本制作工作;省画报社对我县文化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整理拍摄,拍摄、收集永新驺冈岭鞔鼓、红军斗笠等非遗项目的制作流程,并在《江西画报》上陆续予以刊发。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共计20次,培训专干1000余人次。三是加强乡镇文广站管理,统一制作了各站招牌,并完善了办公设施和生活设施。同时以中心机房为监控中心,为全县23个乡镇站安装了监控摄像头,进一步提升了各站的形象和财产安全。四是规范农家书屋管理。5月联合残联举办了“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给新增的书屋管理员办理了书屋管理工作证,6月份对各个农家书屋进行了监督检查。8月莲塘的半边书屋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授予了“书香之家”的光荣称号。
3、城乡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围绕春节、“学雷锋”月、世界读书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开展“中国吉祥文化展楹联展”、“榜样的力量”学习雷锋精神图片展、新书推荐展活动和“连艺芬芳-中华连环画史暨优秀获奖作品展”等阅读推广系列活动、“江西文化艺术节”摄影作品展、“欧洲美术馆藏品赏析”图片展、《保护永新文物 激活红色基因》、《永新古瓷片展》巡回展、第十一个全国文化遗产日庆祝等活动。二是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宣传法制、精准扶贫奔小康、农村环境整治等专题,以重大节假日为契机举办各种活动。举办“墨香庐陵”书法,写春联、送春联活动;举办庆“五一”文艺晚会、中秋民俗文化节;开展“两学一做”、“铸军魂、扬军威”、“共同的家园--中国自然保护区巡礼”、“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图片展。
4、特色文化品牌倍受欢迎。一是积极搭建覆盖城乡的群众文化活动大舞台,指导农民剧团节目编排并赴上级演出获多个奖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百姓大舞台”文化品牌。龙门镇农民剧团的舞蹈、小品和湘赣社区文艺队的“水兵舞”和女声独唱入选“庐陵百姓大舞台”;“永新三角班”入选吉安市“百姓大舞台”;由县文化馆创作的《老克的遗产》入选省“百姓大舞台”,并由江西电视台现场直播。二是每天晚上7-9点开放文化艺术中心广场健身大舞台;每周2次参与中心广场的“激情广场”和三湾广场的“红歌红舞大舞台”演出。
5、各级文化活动踊跃参加。一是永新小鼓《老K的遗产》赴湖南省常德市参加“紫菱杯”第二届全国“鼓书”观摩交流会并获奖。二是与县委宣传部一道,参加深圳世界文化博览会,展出永新书法作品和文化产品。三是《盾牌舞》、《永新小鼓》等节目参加央视七套《农广天地》栏目录制“千里共婵娟——中秋”系列活动。四是《盾牌舞》参加湘赣边区域合作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启动仪式暨“五彩湘赣边 相约浏阳河”文艺晚会演出,获群众好评;赴南昌参加江西旅游产业博览会旅游演艺评选展演活动获“十佳旅游演艺节目”。四是选送漆画作品参加第四届全国漆画作品展;选送美术书法作品参加第十一届江西少儿艺术节,其中曾毅弘的书法作品入选。五是永新盾牌舞、永新小鼓参加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展览活动。六是《永新三角班》参加江西省第三届农民工才艺大赛。选送《北京是我故乡》、《水兵舞》等歌舞参加2016年江西省首届“百姓大舞台”群众艺术节和“红色记忆,代代相传”——革命歌曲演唱邀请赛。
6、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一是做好受灾革命旧址抢修工作。对国保单位三湾士兵委员会旧址右边坍塌的厢房进行了全面抢修,同时,加强了旧址的周边环境改造,完善文物安防措施、复原陈列等;邀请了市林科所的专家对国保单位枫树坪出现病虫害的樟树出现的病理进行了诊断,并立即组织人员对枫树坪樟树进行救治,确保了文物的安全,枫树坪枯萎的树叶已重焕生机。二是做好三湾改编纪念馆陈列改版工作。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三湾改编纪念馆陈列形式设计深化设计工作。同时对原陈展大纲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修改,现已通过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并报中宣部评审。三是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验收工作,完成普查报告的编写。我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已通过省级整体验收,并按上级的有关精神和统一安排,组织人员完成了《永新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的编写工作。四是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完善了严格的文物安全工作机制与制度,成立了安全保卫机构和队伍。定期组织人员对我县内主要文物保护单位巡查。五是进一步加大基地与有关部队、军事院校、大中小学校、干部学院的合作和共建力度。截止目前,共接待社会各界观众近20万人次。
7、非遗工作有效推进。一是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补查,掌握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项目、新资料,并全部进行了归档整理。永新十年非遗成果专著《舞说——永新非遗,十年回眸》于12月由文献出版社正式全国发行。《永新民间文学集》全新修订本的编辑工作也已完成。二是积极申报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完成了《阿育塔的传说》的省级非遗项目和《永新凉粉》、《永新驺冈岭鞔鼓》市级非遗项目的申报材料;完成了申报国家级传承人1人,申报市级第三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三是巩固发展了“永新盾牌舞”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和“和子四珍”等县级基地。在龙门小学新建永新小鼓市级保护示范基地。四是联系和指导开展了“盾牌舞”、“永新小鼓”、“永新三角班”等非遗展演活动。以全国第11个非遗日为契机,展演了国家级非遗“永新小鼓”和省级非遗项目“永新三角班”,并通过讲座和图片展宣传非遗法,全年以各种形式“五入”活动达20次以上,丰富了群众节日生活的同时,使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得到了活态的形式展示、传承。
(二)广播电视工作不断进步
1、做好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围绕县委政府工作,抓住亮点,精心策划,主动出击,深入采访,加大内外宣传报道力度,传递好党和政府的声音。外宣方面:截至11月份,中央电视台采用稿件6条(其中头条1条),省电视台《江西新闻联播》用稿23条,省广播电台发稿8条,市电视台新闻联播用稿130条,市广播台用稿75条。内宣方面:一是深化主题宣传,形成强大舆论声势。策划开设了《关注》、《创新创业》、《永新警方》、《两学一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三个走在前列》、《学雷锋 献爱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永新人》、《百日整治》等多个栏目,既体现了区域内媒体宣传舆论导向作用,又充分展示我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栏目开播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开设了《贯彻落实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等系列经济报道。栏目内容全方位、多视角、大容量地反映我县企业如何从降低成本和优化发展环境两个方面着手,调整产业结构,注重企业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企业增效。二是关注民生,舆论监督有新突破。通过电视媒体的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认识到扶贫工作不仅是经济工程、民生工程,也是政治任务;开设专栏,全面宣传报道我县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路、举措和成效;同时,利用“永新视听”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扩大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集中力量挖掘我县脱贫攻坚的亮点和特色,向中央、省、市电视媒体推介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三是坚持三贴近,持续关注民生。发挥基层电视台优势,增强服务意识,开辟了《记者走基层》《记者关注》等子栏目,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架设了党委政府与群众和谐沟通的桥梁。
2、融合新媒体,探索电视传播力提升新路径。努力打造“电视平台为主,新媒体平台为辅”的多元化宣传模式。2016年年初,永新广播电视台逐步完善了网络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并成功上线,明确要以“做大做强广播电视台新媒体,打造永新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媒体”为目标来开展新媒体的工作。一是自办节目及时上传更新。微信公众号则综合三大栏目的精彩内容,在每天的推送消息中发布,以“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展现给广大用户,只要关注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让没有时间看电视用户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观看到永新电视台的各种节目。二是现场直播,电视魅力有新凸显。10月19日,我台整合全台的技术和装备力量,大胆尝试,精心组织,对“罗霄放歌”文艺演出活动和“永新好声音”比赛活动成功实现了电视与网络平台同时直播,这是我台历史上首次直播的文艺活动,也是我台第一次实现的电视和网络直播,直播关注度空前高涨,有效放大了电视传播的优势,彰显了电视的魅力。
3、发展广电事业,实现扶贫攻坚任务新突破。一是进一步健全农网公司各项制度,出台了农网公司管理办法,完成了农网公司人员工资改革,使农网公司人员收入待遇得到了提升,并实现了全员社保。二是打通了23个乡镇站的收费系统光纤,并配备专门的收费电脑,全面实现了“上门催缴”到“用户主动上门缴费”的转变,目前农村有线电视收费任务已完成88%。三是深入贯彻上级要求,全面完成广电扶贫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我局制定了《永新县文广新局文化广播电视工程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形成主要领导坐镇,分管领导各带一个小组,局机关和乡镇站人员全体动员局面,大力推进广播电视全覆盖工程。完成了芦溪中陂村、厚村,石桥日光村、烟阁湖塘村、长富村,高溪梅花村等有线电视未通达地区的光缆进村工作,安装用户60户。深入山区乡镇村组发放户户通设备,目前已完成户户通发放安装7000套。完成了沙市塘边村和才丰建新村、洲尾村光纤入户工作,安装光纤入户用户130户。完成了石桥、东里等乡镇网络改造光缆熔接工作,新增光机点82个。成全县2567户贫困户已全部安装有线电视,全县贫困村内5000户非贫困户有线电视安装工作也已全面完成。
(三)行业管理工作狠抓不懈
1、加强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监管。一是规范市场管理,举办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规范网吧、电子阅览室的门牌、规模和标识牌;联合了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局、消防等多个部门对各类经营业主进行消防、安全生产大检查;审核验证经营许可证;依照法律法规严格审批新增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二是联合公安、质监、消防、安监等单位开展了“护苗2016”、“清源2016”“净网2016”“秋风2016”等专项行动。查处销售盗版书籍等案件4起,盗版、滛秽书刊600余册,盗版光盘530盘,永新县金太阳、金马、新星书店销售盗版《英才教程》一案,由于涉案数额较大,已移送县公安局进行立案侦查,同时也申请了省“扫黄打非”办对此案进行挂牌督办。三是开展了对书店、报刊、音像店、印刷厂的集中大检查,主要查处盗版书籍和非法政治性出版物;四是与邮政局、安监局、质监局等单位共同开展了书报刊市场整治工作并集中销毁非法出版物。四是在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在6月份组织了全县网吧进行了2016年“REC”电子竞技大赛。联合县新华书店开展了发放绿书签的宣传活动,邀请了童话女皇、魔法姐姐晓玲叮当走进永新实验小学开展公益讲座、进行“绿书签”发放活动,宣传“绿色阅读、支持正版”。五是对我县各单位正版软件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正版软件和正版杀毒软件使用率占96%,部分没有使用正版软件的单位现已基本全部使用了正版软件。
2、抓好广播电视播出管理。严格实行重大节日和非常时期由局班子成员轮流带班、机房24小时值班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了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播出事故。
二、存在问题
1、队伍力量薄弱。整个系统现有人员年龄层次呈老年化,面临专业技术人员断层、缺乏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局文化工作的开展。如:局机关近几年陆续退休调任人员多,新进人员少,青黄不接,日常工作难以开展,文化市场执法力量也非常薄弱;县图书馆缺少图书管理和网络管理专业人员;县文化馆缺少文学创作和音乐创作专业人员;县采茶剧团缺少艺术创作人员及演职人员。
2、乡镇文广站还未真正“站起来”。乡镇文广站的各项工作还有待转入正轨,当前要着重解决“文化专干”不能专干文化工作的问题,落实好人员、办公用房、经费、待遇等实际问题,理顺管理体制,使文化站真正发挥好作用。
3、文化事业发展的投入不足。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市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十分有限,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部分几乎完全靠中央及省里支持和补助,依赖性强,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
4、文化体制改革后的一些遗留问题未得到切实解决。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机构性质和编制未明确批复下来,相关经费也未落实到位。
三、2017年工作打算
1、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考核要求,举全局之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等工作,发挥部门优势,精心包装项目,跟进争资跑项工作,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2、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创新与充实《永新新闻》栏目;优化栏目组合、调整节目结构、开设新的版块,增加节目的吸引力;继续深入开展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动员采编人员深入一线贴地气,做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3、争取建设高清播出系统,增强广电媒体的制播数字化进程,努力实现主要频道全部高清制作播出。在积极配合推进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的同时,加快推进地方台地面电视全面实现数字传输覆盖,全面完成国家广电总局要求的地面电视向数字化转换。
4、加强广电事业建设。全面完成广电扶贫工作,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完成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工程;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范乡镇文广站管理,充分发挥乡镇文广站的职能作用;争取上级财力支持,在文化艺术中心配置数字放映设备,提高放映质量。
4、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保护、传承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新盾牌舞”和 “永新小鼓”,并积极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完善永新县红色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5、构建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推进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继续组织开展好农村文化三下乡活动,扶持广场文化和社区文化;抓好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长廊、农民业余剧团建设,挖掘、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打破传统图书馆模式,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全民阅读活动,打造阅读品牌。
6、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免费开放工作。做好第六批省保增补革命文物类项目申报工作,全面完成三湾改编纪念馆陈列改造工程,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职能。
7、创建平安文化广电、出版市场。充分整合市场监控资源,利用好监控平台技术,提升文化市场技术监管水平。重点抓好网吧市场、娱乐市场和音像出版市场的秩序整顿和规范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严厉打击色情、庸俗表演活动;清理收缴非法广播电视地面卫星接收设施。
8、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建设1-2个综合文化站,解决无址办公问题。
9、加强队伍建设,实施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工作。
第二篇:市文广新局2012年工作打算
市文广新局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2012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围绕加快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战略目标,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具体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青岛文化中心规划建设,争取今年开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工作,强化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的管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按照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剧场标准对人民会堂和青岛大学剧场等进行演出功能完善改造。推进区(市)级文化中心建设,提升镇(街道)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基层文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继续办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全市创建一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活动室示范点,打造更加完善的“15分钟文化圈”,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高品质的文化服务。确保年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合格。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活动方式,整合活动资源,继续举办青岛市群众文化艺术节,组织举办青岛市群众文艺创作汇演。重点办好欢乐青岛周周演广场文化活动。组织举办好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节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大节庆和传统纪念日期间的文化活动,继续“文化大讲堂”、“市民走进博物馆”、“市民小剧场”和“小小莫扎特”等文化活动品牌。
二、着力抓好文艺精品创作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围绕迎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抓好“十艺节”立项剧目创作和演出、群文作品打磨提高和专业美术作品的创作,年内完成立项剧目演出150场。设立政府“精品工程”奖,协调指导全市精品创作,加强影视剧策划创作,力争推出一批宣传青岛、提升青岛形象的精品力作。办好第十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和首届全国指挥比赛,举办2012年青岛音乐节和国际大师班。大力实施文化惠民举措,继续组织专业院团、国内外优秀表演团体,进行为期全年、定时定点、较低票价的“欢乐青岛大舞台”演出。进一步扩大向低收入家庭和生活困难群众发放惠民卡数量及范围,提高惠民演出质量,扩大文化惠民演出的影响,深入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送服务”为内容的文化下乡活动,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组织开展迎世园会系列文化活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全年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50项以上。
三、着力抓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2012年实施大项目带动、骨干企业带动、科技带动、品牌带动和开放带动五大战略,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贯彻落实《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制定《青岛市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大文化产业招商,争取年内新增文化创意产业项目40个以上,力争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建设青岛版权交易中心和青岛动漫创意服务中心。积极争创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推进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重点文化企业信贷项目数和贷款余额比2011年有明显增长。
着力促进文化市场繁荣。继续规范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能。严格实行网吧、歌舞、游艺娱乐场所许可公示制度,推进网吧连锁化改造,培育演艺品牌,推出一批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阳光娱乐项目。同时,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文化市场标准体系建设。
四、着力抓好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工作
以争创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为契机,进一步增强新闻出版整体实力。开展国家印刷示范企业的创建,争取1-3家入选国家级示范印刷企业。组织好2012年青岛全民读书月活动和2012“书香青岛”优秀图书惠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通过向全社会征集标志性雕塑和对全民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等形式,进一步营造全社会热爱读书、鼓励读书的浓厚氛围。继续组织适用图书编辑出版,开展适用图书进书屋、进万家活动。巩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成果,推进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参与制定三网融合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对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的指导,确保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5万场,完成“一月一村一场电影”的目标。确保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效果和政府补贴资金的落实到位,推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确保2012年实现每个县级城市至少有1座数字影院的目标。
五、着力抓好文化遗产保护
实施“海洋寻迹”工程,争取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加强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合作,开展青岛沿海水下文物调查。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历史街区的整治改造,加强齐长城资源调查和保护,启动琅琊古城、古港、古台遗址课题性考古勘探。完成八大关近代建筑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启动即墨故城、六曲山墓群和青岛德国建筑群保护规划的编制。推进小提琴馆博物馆建设。积极组织鱼山街区申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力争实现新的突破。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不断推出博物馆服务品牌和陈列展览精品工程,营造各界参与关注博物馆事业的社会氛围,体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生的基本理念。
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和传承人扶持工程,研究制定《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组织文化遗产日活动和“非遗进校园”活动。
六、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推进市直文艺院团改革,组建青岛演艺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青岛交响乐团内部管理,增强发展活力。继续深化文化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加强绩效评估考核,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实施文化名家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扶持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在全市文化系统开展“三个一批”(一批文化学术带头人、一批中青年文化艺术人才、一批文化能人和文化传承人)评选活动。加强文化系统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重点是强化基层文化干部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推进文化干部全员培训,不断提升文化干部队伍的思想境界和从业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锐意进取的文化人才队伍。
第三篇:县文广新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最终版)
县文广新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
打算
2018年,县文广新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结合中央及省、市、县关于文化惠民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积极引导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市场繁荣有序,全县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加快实现xx“两个率先”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2018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
按照“十有”标准完成全县65个贫困村文化室及64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投资500余万元建设具有应急广播功能的村级广播室700个,实现县乡村应急广播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贫困户收听收看本地广播电视节目项目建设,为2.7万余户贫困家庭输送了电视信号,极大满足贫困群众接收本地时政宣传、信息服务的需要;完成省定“户户通”民生工程任务1923户,2018年4681户退出贫困户100%实现“有广播听”“有电视看”。对全县65个贫困村文化室补充更新图书32300 余册。全年机关干部职工多次深入帮扶的彭店乡长星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确保“脱贫不返贫”。
(二)持续用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宣传学习,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保障法》
《图书馆法》的热潮。全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以及文化活动广场、博物馆、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常年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并错时延时开放,免费开放率100%。免费放映农村公益电影8628场,观影人数25.9万人次;放映爱教电影626场,实现学校全覆盖,观影学生人数达到26万人次。完成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县图书馆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持续抓好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相关工作;县图书馆、文化馆已具备数字资源2.2TB,具备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在文化信息共享和图书借阅上实施“一站式”“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完成有线电视全业务网络改造项目、多网融合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项目、本地电视节目覆盖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入库5020万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亿元,向上级争取各类资金2300万元;全年新谋划包装储备行业项目7个,10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彰显特色,群众文化精彩不断
以元旦、春节、端午等节假日为契机,举办了“正月初一大拜年”“春节七天乐”“正月十五闹元宵”等主题节庆文化活动15场,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组织开展“梨花大舞台”等群众品牌文化活动和“世界读书日暨畅游书海·书香xx”“xx县第十四届梨花节”“xx县第四届猕猴桃采摘节”等品牌活动30场。开展送戏曲(文化)下乡活动进学校、进乡镇、进贫困村、进留守儿童之家等慰问(下乡)活动240场,送戏曲进校园20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大餐
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了群众享受文化的权利。
(四)围绕主题,文艺创作喜获丰收
牢牢把握精品力作的创作规律,潜力静气,围绕党的十九大、建党97周年和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组织创作了一批颇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舞蹈、歌曲、戏曲曲艺节目和美术书法作品。创编《梨乡喜雨》《妹是麦子遍山黄》等舞蹈节目10个;创作《回眸》《放船台》等歌曲20首;创编《致富明灯》《懒汉脱贫》等戏曲曲艺节目5个;创作油画《扶贫路上》、国画《槐花三月香》等美术书法作品10件。其中,歌曲《青山情》获得“村歌十年”全国村歌大赛金奖;戏曲舞蹈《梨乡喜雨》、民俗舞蹈《妹是麦子遍山黄》分别荣获四川省第十届“金秋杯”中老年舞蹈展演金奖、银奖,同时获得了创作奖、编导工作奖、优秀表演奖和组织奖;美术作品国画《槐花三月香》参加了四川省七地市“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巡展”;县文化馆选送的舞蹈《跳倮倮》《俏花旦》参加广元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广场舞大赛均荣获一等奖。
(五)管服结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市场健康稳定 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全面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完成“扫黄打非”2018年“净网”“清源”“秋风”“护苗”“固边”五大专项行动,认真做好行政审批工作,全力实施全县“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全年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0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6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700
余家,排查消除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消防安全隐患15处,发放禁噪通告书80余份,清理“地摊游商”7个,责令整改13家次。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录入事项700余条,“两法衔接”平台录入案件30件。文化部平台录入日常检查700余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300余人次。文网卫士发生8次报警,处理8次。全年版权登记340件。
(六)强化措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明显
全年不定期开展文物法律法规宣传讲解、文物知识讲座、文保单位宣传,免费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开展文保单位全覆盖安全检查2次、执法巡查4次,发现并整改隐患23起,发现行政违法行为1起,立案查处1起。完成了中共川陕省xx县委旧址、川陕省xx县苏维埃旧址和寻乐书岩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县博物馆展陈规划工作。完成了中土观音寺、江家大院维修保护方案设计,江家大院设计方案已通过省文物局专家评审并批复。完成了革命文物遴选确定及名录编报工作。省川剧院加强了对我县戏曲事业发展的扶持,开展了系列讲座和演出活动,并将xx定为戏曲传承基地。积极开展了“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成功申报2018—2020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xx灯戏)之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相对滞后
农村文化事业需要丰富的文化活动来促进发展、推动繁荣,要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机制,围绕城镇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广泛组织举办民间文艺调演、乡村文化节、农民读书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要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乡镇和社区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
(二)各类文艺协会、学会和民间文艺人才的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
要进一步增加文艺协会、学会投入,加大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力度,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强激励扶持,充分激发文化从业者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加强对民间演艺团体的规范、监管和指导,促进民间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三)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还需加强
按照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要加强文化干部、文化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指导培训,提高服务能力,突破困扰县乡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文化单位的指导作用,举办培训班,加强对群众文化工作尤其是民间演艺队伍的指导、引导和监管,尽力提高演艺水平,促进民间演艺市场健康发展。
三、2019年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及省、市、县重要会议内容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文化惠民扶贫为抓手,大力实施“2344”发展方略,为实现全县“两个率先”目标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加快xx高质量发展、建设全面小康和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建设幸福美丽新xx的宏伟目标,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支持鼓励群众文化活动,加强优秀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和川北文化强县。
(三)工作重点
1.扎实推进文化扶贫和文化惠民工程,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积极推进村级文化室、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全面完成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和应急广播平台建设任务,提高广电有线网络覆盖水平,认真开展公益电影放映和送戏曲(文化)下乡等流动文化服务,满足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等基本文化需求。
2.基本建成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事业兴盛繁荣
全面提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硬件配备和服务能力,扎实推进乡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实施“高清四川·智慧广电”和“视听乡村”“书香xx·全民阅读”等项目,加快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和“数字化xx”建设进程,不断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途径、方法和手段,努力建设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3.大力推动文艺繁荣,讲好xx故事
做好“梨花节”“猕猴桃采摘节”两张文化名片,支持鼓励乡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特色文化品牌。扶持引导民间文艺力量成长,表彰奖励优秀文艺作品,提升文艺创作水平和质量,引进高质量剧目展演,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满足xx文化不同个性化需求,建设川北文化高地。4.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梨乡文脉
加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对道教文化及川北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推进寻乐书岩、黄猫垭战斗遗址申国保工作,加强县城古城墙、云台山、大获城等历史遗址、遗迹保护,推进传统村落、乡土建筑保护工作,建设县博物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5.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文化产业
依托优秀文化资源,加大项目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文化娱乐、影视制作、创意设计、文化展演等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2019年经济“开门红”工作安排
(一)重点工作
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完成2019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向上级积极争取项目资金500万元目标任务。
(二)主要举措
一是主动作为,进一步理清思路,充分拟定项目实施计划,不断加大对项目投资工作的协调力度和项目的争取落实力度。二是破解要素难题,争取资金投入,确保招商引资项目早实施、早投产,强化帮办服务,及时落实土地指标,力促项目早开工、快推进。三是加强项目实施管理,明确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及时了解、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好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投资工作目标任务。
第四篇:文广新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
文广新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X市文广新局关心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树立品牌、打造亮点、彰显特色、服务惠民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一、2015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心筹备,全力确保第二届“西河书会”成功举办
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中国河间西河书会”品牌,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2015年10月18日至21日,在光明戏院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河间西河书会。刘兰芳、赵连甲、王印权、李金斗、李建华、籍薇、杨妤婕等国家级的曲艺家们莅会并指导。同时来自京津冀鲁晋等地的五十余名曲艺家齐聚河间并进行了惠民演出。书会的举办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了西河大鼓艺术,打造传统文化品牌,提升了河间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河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书会期间,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文化报、河北日报等20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深入挖掘,扎实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
1、《河间歌诗》影像资料制作及出版《河间大鼓鼓谱》一书。我局组织人员下乡搜集、整理河间歌诗、河间大鼓鼓谱资料,目前,歌诗资料已搜集完成,正在进行细节修改;《河间大鼓鼓谱》资料已搜集、整理170套大鼓鼓谱,已完成校版、配图和写序工作,正在进行样书设计。以上两项工作于11月底前完成。
2、普查、盘清我市文化资源家底,分级分类建立资源名录、资源数据库网站。组织人员对我市出土文物、现有馆藏典籍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资源名录。
3、争取承办下一届国际毛诗研讨会。我局积极与中国诗经学会沟通联系,研究相关事宜,争取承办下一届国际毛诗研讨会。
4、争创“中国曲艺之乡”。一是积极向中国曲协、省曲协跑办申报“中国曲艺之乡”有关事宜,二是组织专业人员提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待上级通知下达后,全力做好“中国曲艺之乡”申报工作。
(三)加强执法,切实做好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工作
1、结合省、市“扫黄打非”工作,陆续开展清源2015、净网2015、秋风2015等一系列专项活动。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621人次,检查印刷企业79家次,检查复制企业96家次,检查书店83家次,收缴出版物80000页半成品。
2、强化文化市场安全责任。组织文化经营户召开安全生产培训会议5次,并在平时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户,及时责令整改,确保了2015年以来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3、加大文化经营单位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采取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方式,加强对网吧、娱乐场所、旅游市场、广播影视、印刷企业的监管,坚决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确保了全市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积极跑争,全面做好文化旅游和文物保护工作
1、积极做好文化旅游工作。一是为通博园博物馆、河间府署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为我市旅游业助力,目前项目资金已到位11万元,全部拨付到项目单位。二是全力跑争河北省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已定景和镇石灰屯为“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村”,已完成申报工作,正等待省批复。三是为省文化产业示范企业明尚德公司申请了2015年国家旅游发展基金补助项目,正等待批复。
2、加强文物保护管理。一是积极组织人员,搜集整理相关材料,拟将卧佛堂镇大朱村贺龙指挥部旧址、孙际昌墓申报为XX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是为更好地发挥纪念馆教育基地的功能,对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纪念馆进行完善,增加白求恩大夫蜡像一组、残疾人通道及真武庙护栏、移动卫生间以及加固主体屋顶防水设施。三是配合市国土局完成了全国地情普查工作。四是组织人员开展了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对我市共计1100余件文物登记造册,目前已上传至XX市文物局。五是做好各级文保单位的日常监管工作,确保文物安全。
(五)狠抓落实,强力推进文化惠民工作
1、结合“牵手京津冀·欢乐进万家”活动,组织文艺骨干力量30余人赴兴村乡、留古寺镇、行别营乡、卧佛堂镇等地进行慰问演出1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2、组织国家级西河大鼓传承人张领娣参加了中央六套《远方的家》专题节目的录制;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并先后组织声乐、书法、绘画、曲艺讲师到二实验、三实验小学进行讲学培训;为提高演唱水平,组织西河大鼓人员参加京津冀举办的西河大鼓培训班。
3、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站点建设资金307.5万元,目前,全市615个行政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站点都已开通。
4、扎实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6918场次,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积极开展群众阅读活动。一是在瀛海公园广场组织开展了以“全民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读者达到2000余人,取得了较好地效果。二是为进一步扩大图书藏量,拟购买价值8105元的图书及2台电子书借阅机,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读书需求。三是组织开展走进曙光小学等地的“图书漂流活动”,受到了一致好评。
同时,完成瀛州水系公园瀛台及诗经公园文化布展设计及府衙回迁安置房交接工作;完成了我市申请千年XX县有关书籍20万字的编写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领导和重要客商的接待任务,组织人员在光明戏院慰问演出12场,收到良好效果。
第五篇: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围绕打造“文化之城”建设的目标要求,努力把握文化工作的方向和着力点,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传统文化抓基础
(一)编辑《文化志》
组织召开《文化志》编纂筹备会,邀请我市文化名人顾恒敬、刘清脆等人参加,成立编委会,搭建框架,分题撰写。建立扁鹊、韩婴、八大家文化专题组,召开了扁鹊文化座谈会、韩婴诗经文化传承座谈会,撰写了《关于进一步弘扬扁鹊文化的报告》、《韩婴籍贯简析》等理论文章,目前目录框架已确定。7月17日,XX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周爱民对我市挖掘研究韩婴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继续深入挖掘研究。
(二)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启动鄚州古城遗址、古州古城遗址、高郭城遗址、鄚州庙遗址4处遗址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华油任四井、七里庄商代遗址、思贤乾隆行宫遗址等7处遗址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落实了文物巡查制度,定期对文物遗址进行巡查。
(三)制作文物资源分布图
对原有的文物分布图进行了修订,并新增了黄子华烈士墓、乾隆行宫等遗址十馀处。现在已经进入第三次修改稿,即将完成。
(四)启动文物征集工作
为做好博物馆前期准备工作,提前启动文物征集工作。共印发、张贴文物征集公告1000份,并在电视台滚动播出。目前已征集部分石碑、石刻及其他文物。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工作
对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搜集整理工作,采取分包责任区和重点项目的形式,搜集到更全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已挖掘整理出42个项目,准备11月提出申请市政府公布我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次是组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的编辑整理工作,目前《辛安庄音乐会》一书初稿基本完成,正在联系出版社编辑和设计人员。
(六)文化大讲堂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以来我局已举办12期文化大讲堂,以此推动“文化之城”建设。内容包括摄影基础知识讲座、广场舞教练员培训、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传统文化易经知识和身心健康讲座,在社会各界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二、两馆建设抓质量
针对“两馆”的布展设计,先后前往国家、省、市及兄弟县市博物馆、图书馆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联系了北京优展、清华美院、金大陆、河北宇东、北京远大等多家设计公司做了框架性设计;邀请了省博物馆原馆长谷同伟、XX市博物馆原馆长魏兰香、省图书馆原主任方殿河等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了调研指导。在此基础上,按照实际、实用的原则,结合有关规范要求和我市馆藏情况,确定了“两馆”的陈展和布展定位。
三、文化形象抓提升
(一)实施“文化”标注工程
搜集整理有关文化遗存的资料,对已整理的13处遗存进行筛选、确定,在相应地点做好标注点,并标注在图上,完成历史文化遗存的标注工作,成为研究文化的一个平面。
(二)设置一碑两牌
对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规范标识,设置一碑两牌,完善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一碑即按照国家标准设立的保护标志,两个牌即是介绍牌和保护牌,起到介绍和警示作用,更好的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创新运用互联网+,在各介绍牌上设置二维码,通过扫码可立即获得该文物保护单位的详细信息。
(三)举办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
以群众文化艺术节传统品牌活动为载体,先后举办了开幕式晚会、“抗战印象”主题征文活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革命母亲”摄影展、“文明相伴舞动”广场舞大赛、路雨年师生画展、“书香·全民阅读”、闭幕式晚会等规模群众文化活动40余场,参与群众达数十万人次。
(四)开展“文化助力美丽乡村”活动
1.开展广场舞、戏曲辅导。针对全市沿淀乡村开办“唱响核心价值观,百姓共跳健康舞”培训班,组织戏曲工作者对有一定基础的淀边村戏曲爱好者进行辅导;开展下基层文艺联谊活动2次。
2.组织广场舞比赛。联合有关单位,在沿淀边乡村安排助力“美丽乡村”广场舞大赛1场,活跃淀乡群众文化生活。
3.夯实基层阵地建设。对沿淀美丽乡村每村配发图书200册,各类公共文化物资共计20万元。
4.开展送文艺演出进乡村。组织全市文化志愿者、文艺爱好者等各类热心于公益文化事业的人员为沿淀乡村开展“手拉手”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10次。
四、城市推介抓品牌
(一)举办《寻找悦之声》歌手大赛
为推动我市“文化之城”建设,弘扬扁鹊、石油、白洋淀等文化品牌,丰富油地文化娱乐生活,打造油地娱乐文化新亮点,挖掘文艺人才,推出精品力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特举办首届2015《寻找悦之声》全民歌手大赛。
本次大赛从导演到主创,从评委到设备,从舞台到乐队,都在国内顶尖。大赛全程由专业的制作团队策划运营,主创人员曾多次担任央视及各大卫视众多大型节目的导演职务;采用“制播分离”的模式与腾讯网和我市媒体合作播出;明星评委阵容强大;国内各大综艺节目现场乐队和国内顶级媒体全程热播;采用的灯光舞台效果为全国顶级灯光制作。大赛在社会取得了强烈的反响,共报名3152人,他们从省内乃至全国各个地方汇聚到河北,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也为文化贴上崭新的标签。
(二)拍摄《文化系列节目》
为充分展示地方文化,传播地域文化精萃,深入挖掘全市文艺名家,我局组织人员、设备拍摄了《文化系列节目》,第一辑《宝奎说戏》1-7集已录制完成,并在优酷网、土豆网、腾讯视频三个国内一线网络平台播放。目前正在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进行视频整理,采取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文化元素,彰显文化魅力。接下来拟对马合意等文化名人进行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