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侵权和伪劣商品价格认定规则

时间:2019-05-13 18:2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涉案侵权和伪劣商品价格认定规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涉案侵权和伪劣商品价格认定规则》。

第一篇:涉案侵权和伪劣商品价格认定规则

涉案侵权和伪劣商品价格认定规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价格认定行为,统一涉案侵权和伪劣商品价格认定操作方法和标准,保障价格认定结论的客观、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关于扣押追缴没收及收缴财物价格鉴定管理的补充通知》及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涉案侵权和伪劣商品价格认定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中涉及的侵权和伪劣商品的价格认定。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侵权商品”,是指未经知识产权(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所有人许可制造、储存、运输、销售的商品。

第四条 本规则所称“伪劣商品”,是指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商品。

第五条 本规则所称“同类合格商品”,是指与价格认定对象功能、用途、主要原料、销售渠道等方面相同或类似,且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商品。

第六条 侵权和伪劣商品已查明有标价或有实际销售价格的,原则上不进行价格认定。第七条 受理侵权和伪劣商品价格认定,应要求办案机关书面明确侵权和伪劣商品相关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

(一)明确价格认定对象为侵权商品或其被侵权商品、伪劣商品或其同类合格商品。

(二)明确价格认定所涉及案件的涉嫌罪名和案件性质。

(三)明确是否已经查明侵权和伪劣商品的标价或实际销售价格。

(四)明确侵权和伪劣商品的实物状况。

(五)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应明确被侵权商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并提供知识产权人、合法使用人、授权代理人或相关机构出具的证明侵权情况的证明材料。

(六)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应明确同类合格商品及其技术指标、所处市场区域等内容,并提供相关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七)价格认定需要明确的其他内容和提供的其他资料。办案机关未能提供相关资料或提供资料不全的,不予受理。第八条 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涉及的侵权商品,一般按被侵权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认定。

(一)侵权商品完全仿冒被侵权商品的,按被侵权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认定。

(二)侵权商品部分仿冒被侵权商品的,按与侵权商品最接近的被侵权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认定。

(三)侵权商品同时仿冒多种被侵权商品的,按其主要仿冒的被侵权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认定。

(四)被侵权人没有同类商品的,按侵权商品的同类合格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认定。

(五)被侵权商品在国内没有销售的,可参考国际市场价格或国内同类合格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认定。

第九条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中涉及的伪劣商品,一般按伪劣商品的同类合格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认定。

(一)“在产品中掺杂、掺假”的伪劣商品,按同类未掺杂、未掺假的合格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认定。

(二)“以假充真”的伪劣商品,按被冒充的相同或相近使用性能的合格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认定。

(三)“以次充好”的伪劣商品,按被冒充的同等级、同档次的合格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认定。

(四)“不合格产品”,按同类合格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认定。

第十条 在产品涉嫌侵权和伪劣商品的,按在产品已投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乘以被侵权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或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认定。

第十一条 办案机关要求认定侵权和伪劣商品及其在产品的实际价值,需书面予以说明。

第十二条 侵权和伪劣商品在处置过程中的价格认定。

(一)被侵权商品标识可以清除的,按标识清除后商品的市场价格认定。

(二)被侵权商品标识无法清除或清除成本明显不经济的,按市场回收价格认定。

(三)伪劣商品按实际价值认定。

(四)有关法律法规禁止回收再利用的,或即使清除被侵权商品标识后仍禁止销售流通的,不予认定。

第十三条 盗窃、抢劫、抢夺、贪污、贿赂等其他刑事案件涉及的侵权和伪劣商品,按侵权、伪劣商品的实际价值认定。

第十四条 在价格认定结论书中,价格认定机构应根据办案机关提供的资料以及实物勘验的情况,对侵权和伪劣商品的外观、标识、基本特征,或被侵权商品和同类合格商品的情况进行描述,并对价格认定结论所对应的价格认定目的、基准日期、价格定义、价格类型、所处市场区域等前提条件进行限定说明。

第十五条 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中的涉烟案件物品的价格认定,按照发改价证办[2013]104号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七条 本规则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则自2014年3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未认定为违纪所得的涉案款物应如何处理

未认定为违纪所得的涉案款物应如何处理

基本案情

张某,中共党员,某县原县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4年4月,张某以188万元的价格,用其侄儿段某的名义在某省会城市购买了面积为77.6平方米的商业用房一套。2005年在接受调查期间,张某向组织陈述其购房款全部属于违反规定收受的礼金,并书面表示将该房及其产生的收益全部上交组织。市监察局于2005年12月作出决定,将该商业用房予以收缴。在2006年1月违纪事实见面及处理期间,张某多次提出用于购房的188万元资金中有自己的合法收入和亲友的借款、馈赠,要求组织核实。经市监察局进一步调查,188万元中除70万元可认定为违纪所得外,其余部分无法认定为违纪所得。

分歧意见

本案处理的焦点问题在于市监察局能否收缴张某用188万元购买的商业用房,对此有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市监察局根据张某本人的交代和其书面表示上交组织的意愿,对其用违纪所得购买的商业用房予以收缴是恰当的。主要理由:由于张某翻供的内容说法不一,其违纪问题涉及的时间跨度长,除能够核实其中70万元违纪款外,其余所收礼品(金)、亲友之间的借款、馈赠等问题难以查实。为不让违纪人员在经济上占便宜,应当按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收缴。

第二种意见认为,市监察局不能收缴张某用188万元购买的商业用房,应予返还。主要理由:组织调查仅能核实70万元是张某违纪所得,除此之外,未能查明余下118万元的来源。张某虽然开始时交代188万元均是其违纪所得,但在组织调查处理期间本人翻供,调查组未能对张某的翻供核实其真实性。在此情况下,调查组只能对经过核实的张某70万元违纪款予以收缴。另外,张某作为县委书记,是党的机关工作者,不属于行政监察对象,不能由行政监察机关进行调查处理。所以,市监察局对张某的财产进行收缴的决定超出了法律法规的授权,是一种越权行为。

分析意见

我们认为,第二种处理意见是正确的。分析如下:

被调查人主动交代后又翻悔的,不是主动交代,其交代的财物不能按主动上交组织处理。

纪检监察机关在办案中,被调查人主动交代违纪财物后因种种原因未能查实的情况比较普遍。处理时,关键是要被调查人主动交代,并且自愿上交组织的才能按主动上交处理。如果不是主动交代,或者即使是主动交代,被调查人不愿上交组织的,都必须进行查证属实后才能认定为违纪所得并依纪依法收缴,否则就是证据不足,不能认定为违纪所得。

被调查人主动交代违纪财物后又翻悔的,说明被调查人认为该财物不是违纪财物而是其合法财物。对此,组织应当进行核实,然后根据证据认定该财物是否属于违纪所得。

在被调查人不愿意将该财物上交组织时,组织按自愿上交进行处理显然违背当事人的意志,是一种强制行为,而该强制行为又建立在没有充分证据证实是违纪财物的基础上,是一种不正确的处理行为。因此,张某在调查时交代了用188万元违纪款购买了商业用房的问题后又翻供,组织在未能核实的情况下对该房予以收缴是错误的。

监察机关不能对非监察对象的违纪财物予以收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2条对监察对象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对于在党的机关工作的违纪党员只能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而不是行政监察机关进行调查处理。作为县委书记的张某是党的机关工作人员,不属于监察对象,不能由监察机关进行调查处理。市监察局对县委书记的违纪财物进行收缴超出了其职权范围。

未结案前,办案机关不能对涉案款物作出收缴决定。

《监察机关没收追缴和责令退赔财物办法》第2条规定:“监察机关经过检查、调查,依法应当对违纪违法所得的财物予以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依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查办案件涉案款物管理暂行规定》第23条规定:“涉案款物的处理意见报经本级纪委常委会(未设常委会的纪委会议)讨论决定后,案件审理部门应当及时以书面的形式通知案件检查部门和案件监督部门或者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案件检查部门应当商机关财物(保管)部门于收到通知后六十日内执行完毕。”据此,对违纪财物的收缴应当在案件结束时进行,即只能在结案时才能对违纪违法财物进行收缴。在结案前,对违纪事实和涉案款物未作出认定,此时对违纪违法款物进行收缴,会导致所收缴款物与最终认定的违纪事实和涉案金额产生出入,不仅会增加追缴和退还等不必要的工作量,而且会给纪检监察机关造成不良影响。案件结束前,只能对涉案款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在处理决定作出之前,市监察局作出对违纪款物的收缴决定,违反了办案程序。

鉴于上述情况,该市纪委研究决定,对张某违纪所得70万元予以收缴,因无证据证实188万元的购房款全部是违纪所得,且被调查人推翻了先前的陈述,不愿意主动上交,在张某退出70万元违纪款后,由市监察局将原先没收的该商业用房返还给张某本人。(沈炎)

第三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能否直接裁判涉案专利属于从属专利或者重复授权专利问题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能否直接裁判涉案专利属于从属专利或者重复授权专利问题的复函

(2004年12月6日 [2004]民三他字第9号)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云高法报[2004]91号《关于人民法院能否直接裁判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专利为从属专利等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根据所涉及案件的具体情况,答复如下:

人民法院审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时,无须在判决中直接认定当事人拥有或者实施的专利是否属于某项专利的从属专利,也不宜认定是否属于重复授权专利。但是,根据专利法规定的先申请原则,应当依法保护申请在先的专利。不论被控侵权物是否具有专利,只要原告的专利是在先申请的,则应根据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是否完全覆盖原告的专利权保护范围,判定被告是否构成专利侵权。在进行技术对比判定时,应当以申请在先的原告专利的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与被控侵权物的相应技术特征进行对比。被控侵权物包含了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的,或者被控侵权物的个别或某些技术特征虽然与权利要求记载的相应技术特征不相同,但依据等同原则属于与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相等同的技术特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控侵权物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被告构成专利侵权。

此复

下载涉案侵权和伪劣商品价格认定规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涉案侵权和伪劣商品价格认定规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