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吉县教育局充分运用内审成果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模版)
安吉县教育局充分运用内审成果 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
近年来,安吉县教育局遵循“依法审计,服务教育,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20字工作方针,在努力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和强化审计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一、注重审计过程,严把审计质量关
审计项目的质量,是审计成果运用的基础和关键。在进行每个审计项目时,教育局审计室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和要求,严把审计操作关,强调注重三个环节:一是前期充分做好审计调查,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按照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制订审计工作方案,审计方案详细、规范,审计的内容采取问题式;二是按照制定的审计方案,严格执行规范的审计流程和审计复核程序,重视审计结论的依据和证据,强化审计的质量控制;三是严把审计报告质量关,审计组出具的审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观点明确,评价恰当,建议可行,并由局纪委指定专人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进行评价。通过三个环节的严格把关,避免了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纰漏,有效地确保了审计质量。
二、建立内审联席会议制度,充分运用审计成果
为了进一步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督促对审计意见、建议的 落实,安吉县教育局于2010年年初建立了内审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主要由局分管领导、监察科、计财科、工会、会计核算中心、教育装备中心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对《审计报告》和《整改意见书》进行审查,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落实整改监督单位。
2010年9至11月,教育局监督审计室按例组织对25所学校和两个直属单位进行了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离任审计,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大大地增强了力度,不仅对被审计单位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全系统进行通报,提出整改意见,对部分责任人进行了通报批评,而且对未审计单位也都提出了自查整改要求,要求他们对照审计结果通报中列举的问题,逐一进行自查,发现问题的及时整改,并将自查整改情况报告教育局。教育局监察科对未审计单位的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责令及时整改,对存在问题较为严重的单位,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通过自查整改,一些可以自纠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2011年3至6月对17个单位的校(园)长进行的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比前一阶段审计发现的问题大大减少了。
三、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确保审计成果有效运用 一直以来,安吉县教育局始终把涉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作为衡量审计工作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为此他们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回头看”活动,不定期地组织审计回访组对每一项审计意见 和建议都进行跟踪监督和审计回访,发现对审计成果运用不重视、不认真进行整改,屡查屡犯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通过开展审计工作“回头看”活动,督促被审计单位全面落实整改措施,并且定期对各被审单位的整改情况和审计成果运用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估,使审计成果的运用更加有效。
浙江省安吉县教育局 袁优良
联系电话:***
第二篇: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做好审计监督工作
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做好审计监督工作
“大家要充分认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极端重要性,通过教育活动,进一步树牢群众观念,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进一步提高审计能力,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切实做好审计监督工作。”日前,江西省吉安县审计局局长罗凯在全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对扎实开展好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
3月13日,在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督导组的指导下,吉安县审计局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召开了全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会上,首先对局领导班子及成员、副主任以上科员进行了民主测评。接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龚全珍先进事迹报告会》专题电视片,进行龚全珍先进事迹教育。大家深受感动:龚全珍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要像她那样,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本色,践行党的宗旨,努力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然后,罗凯局长对开展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作了动员讲话,对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了具体安排;县委督导组组长刘淑珍传达了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精神,提出了有关要求。
动员会要求,要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和审计机关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实际,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加强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有关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积极顺应群众意愿,反映群众呼声,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上来,为吉安县审计创新发展,进一步发挥审计在推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教育实践活动在局机关全体党员中开展,重点是局领导班子和股级以上领导干部。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党员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确立。为此,强调达到四项目标任务:
一是进一步树牢群众观点。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审干民,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大力弘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和一线调查研究,走进群众了解民生,在走进基层、服务群众中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为民审计、审计为民,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工作作风和审计监督能力等方面问题。
二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关于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发扬奋发有为、敢为人先的作风,发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发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作风,发扬联系群众、亲民为民的作风,在全局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大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核心价值观教育力度,健全完善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制度规范,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
三是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切实增强局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带领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汇聚到干事创业上来,用到推动审计事业转型发展上来。不断激励局机关党员干部以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扎实过硬的作风素质、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四是进一步提高审计能力。把教育实践活动与深化审计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等工作结合起来,用审计事业发展成果检验活动成效,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促进,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着力在推进审计重点工作开展、提升监督水平上下功夫、求实效、作表率。大力加强能力培养,严格质量控制,落实审计整改,体现审计成果,以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精湛的审计技能赢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赢得人民群众的称赞。
在动员会后,该局干部职工结合思想实际和本职工作,掀起了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论群众路线》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以及中央报刊、网站有关重要文章的热潮,正以学习促工作,学习、工作两不误,教育实践活动扎实起步、深入展开。
(作者单位:吉安县审计局)
第三篇:切实加强审计监督 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
刘家义:切实加强审计监督 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刘家义(审计署审计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认真贯彻执行《规定》,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健全完善责任制、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战略任务。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干部管理和监督制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内监督制约机制。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建立,把组织监督、纪检监督和审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为监督和考核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使党内监督制度更加完善,监督手段更加有效。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干部管理监督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要研究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先行试点,逐步推行。温家宝总理强调,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应该成为一项制度,这也是对国家负责、对干部爱护的一种体现。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两个《暂行规定》),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监督制度全面推开。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将经济责任审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国目前有97%的省(自治区、直辖市)、93%的市(地、州、盟)和91%的县(市、区、旗),设立了由纪检、组织、审计、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各级审计机关每年投入经济责任审计的力量占40%以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干部管理和监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1998年以来,审计机关对41万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各级党委、干部管理、纪检监察部门参考审计结果,依法依规依纪对4%的人员给予免职、降职、撤职和其他处分。同时,一大批正确履行经济责任、工作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因审计结果反映较好而受到肯定、表扬和提拔使用。
二、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责任审计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和尽责情况为重点,以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对领导干部进行审计和评价。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对重点部门、关键领域和重点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一方面有利于给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促进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可以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依法行使权力、有效履行职责。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领导干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思考、规划和部署经济工作,避免“越位”、“缺位”和“错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逐步得到深化。在检查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的同时,更加关注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守有关经
济法律法规、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等。为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审计机关坚持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整改、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相结合,坚持用制度化建设促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经营,并针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据统计,1998年以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由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造成的违规违纪和损失浪费问题金额684亿多元,向各级党政领导提交各类报告和信息40多万篇。
三、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措施。从近年来揭露出的腐败案件看,一些领导干部违法乱纪问题大量发生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在融资贷款、土地批租、项目审批、工程发包、国企产权股权转让等方面搞权钱交易。综合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都与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少数领导干部没有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职责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对这些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不力,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促进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严肃财经法纪,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98年以来,经济责任审计查出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及侵吞国有资产等个人经济问题金额20多亿元,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7200人。
《规定》的颁布实施,就是要适应反腐倡廉斗争的新形势,按照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能作用,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同时,通过深入分析违法违纪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查找制度上和管理上的漏洞,着眼防范,强化监督,健全制度,促进更好地从机制上、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四、《规定》的颁布施行,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尚无先例可循,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1999年,审计机关以承包经营兑现公证审计、厂长经理离任审计为核心,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尝试和初步探索,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是1999年至2006年,两个《暂行规定》颁布后,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审计普遍开展,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审计全面开展,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三阶段是2006年到现在,经济责任审计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地厅级及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审计得到广泛开展,省部长审计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并有序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审计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在制度机制、技术方法、效果效能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规定》在总结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都是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界定了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内容、评价、报告和结果运用等方面。《规定》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基础,必将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学习、大力宣传、深刻领会《规定》的精神实质,扎扎实实地贯彻执行,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紧密协作配合,深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要着力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关注制度、机制性问题,关注普遍性、苗头性问题,关注民生及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更要积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育人功能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育人展开的。高校图书馆具有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料传播与推广的作用,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服务部门。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1.影响高校图书馆发挥育人功能的制约因素
1.1高校图书馆对育人功能认识不够。很多高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普遍认为图书馆无非就是借借还还的简单工作。工作人员文化层次低,工作热情不高,态度马虎。这种先入之见的表情很快影响了学生,使得学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偏见。甚至有关领导也对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在流通部一线的工作人员,产生一种人多杂乱的错觉。不了解图书馆工作中对人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导致图书馆在高校建设中定位不准,基础不牢,很难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2队伍结构不合理,服务意识不强。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决定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在工作实际中,图书馆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忽视了本身具有的育人功能,因而在高校图书馆馆员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导致整体管理水平偏低。图书馆馆员对自身工作的价值认识不足,对读者不热情,遇到棘手的问题则回避。图书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相当部分馆员服务意识落后,进而影响了读者良好公德意识的养成,严重制约了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发挥。
1.3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从学生浏览内容的情况来看,以娱乐为目的的上网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很多学生电子文献检索知识和技能较差,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含量认识不足,电子阅览室的功能了解不够,信息获取的能力较低,信息意识不强,把电子阅览室当成“网吧”,没有多少人真正是通过网络资源,利用图书馆的优势,获取所需信息资料。因此,高校很难通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达到教育的目的。
2.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的途径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得到高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支持,其具有潜在和隐性的教育作用。图书馆承担着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全方位服务的重要职责。提高领导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不断发展和学校招生规模逐年递增,使得图书馆年购书量随之递增,图书馆设备得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工作人员得到合理的补充。同时,改变高校师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偏见,改变无偿、坐等服务的观念,树立能者生存、自立自强、竞争发展的新思维,提高高校的教学科研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不再是借借还还的馆藏文献,而是通过网络信息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提供一流服务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是实现图书馆文化素质育人功能的前提。图书馆员必须爱岗敬业,关心读者,勇于创新。这就要求馆员充实图书馆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熟悉馆藏结构和网络资源分布状况。利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根据读者不同的信息需求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服务。
2.3优化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积极探索育人途径。加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图书馆得天独厚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全体师生了解和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以及掌握最新科研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时,不仅要注重图书资料的基础建设,提高藏书质量,而且要重视并开展好文献资源建设。优化采编结构,还要实现文献资料载体多样化。高校图书馆在开展计算机检索服务、馆藏书目辅导、情报咨询检索服务的同时,利用馆藏文献资料和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及时了解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获取最全面和最有价值的文献信息知识,并通过分析总结,摒弃发扬,形成独特见解。帮助读者对各种文献信息进行严肃高超的思考和研究,提高分析鉴赏能力和识别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读者的文化道德素质。因此,图书馆要依照学校办学需要和师生读者要求,形成自己的文献资源结构和特色。
2.4优化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图书馆是学生经常活动、相对集中的文明场所。为了创造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图书馆通过自身环境的营造,周围环境优美宜人,建筑造型典雅大方,突出文化氛围。书架陈列,桌椅摆设,要整洁美观,对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起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营造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的文化环境。树立和发展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激发人们的创造才智。总之,优化环境育人,不但突出了其学术性、服务性、教育性,而且不断吸引了读者,培养了读者刻苦钻研、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促使其在浓厚的阅读活动中提高了自学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2.5推动教学改革,促进知识更新。图书馆是教学和科研质量的保证体系,它既是提供教学改革和科研信息的保证,又是提供教学改革方案设计的咨询保证和了解最新科研前沿信息的重要手段,还是授课、讲座、学校交流的场所。因此,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图书馆,将促使高校重组教学信息,重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借助图书馆所拥有的丰富的网络、电子型文献,为教学改革、教学现代化提供便利条件,从而带动课程建程、专业调整、教材建设、学科建设、实验课内容与手段的变革,这些既有利于教学改革,又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知识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总之,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机构,以其特有的资源信息和服务环境优势发挥重要的教育职能。因此,图书馆馆员要以读者需要为出发点,坚持以育人为本,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更充分地发挥图书馆的育人职能。
参考文献:
[1]彭泽华.论高校图书馆物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2):66-67.[2]宫占凤.论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优势互补的切入点[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3(3):3-5.[3]殷长庆.利用高校图书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育人职能[J].当代图书包馆,2009(2):36-37.[4]王芳.浅谈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J].琼州大学学报,2004(6):95-96.
第五篇:审计署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
审计署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 审政研发〔2016〕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署机关各单位、各特派员办事处、各派出审计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于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意义。为了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审计机关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一)组织深入学习。各级审计机关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率先垂范,先学一步,带动全体审计人员深入学、反复学、及时学、持续学。认真组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在审计系统开展“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大讨论,积极采取中心组学习、集中培训、理论研讨、形势报告、党课教育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各级审计机关要原原本本地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报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刻领会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基于我国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深刻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深刻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解决我国调结构、转方式进程中的主要矛盾、根本问题和发展短板的着力点,深刻领会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深刻领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重点任务是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三)切实统一思想和行动。通过学习,使全体审计干部切实理解和把握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及精神实质,及时掌握改革的新精神新进展,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央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做到认识到位、行动自觉、步调一致。
二、自觉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各级审计机关要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转变思想观念,转换思维方式,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不能以新出台的制度规定去衡量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生搬硬套或机械地使用不符合改革发展要求的旧制度规定来衡量当前的创新事项,还要适时总结经验,推动有关方面建立容错机制。
(一)坚持客观求实。要严格遵循宪法和基本法律法规,以是否符合中央决定精神和重大改革方向作为审计定性判断的标准,把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审慎作出结论和处理。
(二)坚持问题导向。要严肃查处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违纪违法、重大履职不到位、重大损失浪费、重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毁损、重大风险隐患等问题,对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权钱交易、骗取财政资金、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违法犯罪问题,要始终坚持“零容忍”,坚决查处。
(三)坚持鼓励创新。要注重保护改革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对突破原有制度或规定,但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有利于调结构、补短板、化解产能过剩,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质增效,有利于化解房地产库存,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和提高资金绩效的创新举措,要坚决支持鼓励,积极促进规范和完善,大力推动形成新的制度规范。
(四)坚持推动改革。要关注影响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对制约和阻碍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制约和阻碍结构性改革推进,制约和阻碍创新创业、激发活力,制约和阻碍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制约和阻碍转型升级、提高绩效等体制机制性问题,要及时反映,大力推动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
三、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推动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各级审计机关要自觉服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开展工作,将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重中之重,着力促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进改善宏观调控和调整产业结构,着力促进保障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重点关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落实,以及创业创新、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电子商务、节能环保等领域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和效果,促进政令畅通。
(二)加强公共资金绩效审计,不仅要监督检查预决算管理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关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贯彻落实情况,更要关注财政支出绩效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坚决查处以“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等为借口导致资金长期闲置问题,促进整合专项、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高绩效。
(三)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审计力度,密切关注政府债务、银行信贷、企业投资负债、资本市场运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加强对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的审计,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做强主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四)加强对扶贫、卫生、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重点监督检查政策执行、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情况,更加关注相关领域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关注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服务的公平合理分配,促进国家惠民富民政策的落实,推动共享发展。
(五)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各项审计中都要关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政策落实情况,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
(六)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全面推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依法依纪反映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问题,促进依法行政。
(七)加大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审计力度,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加强对腐败案件发生规律的剖析,推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促进廉政建设。
(八)加大对体制机制性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力度,根据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及时跟踪检查有关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修订完善情况,促进及时建立健全与新政策新要求相适应的新办法、新规则;对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政策落实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推动及时清理完善;对改革推进中出现的政策措施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及时反映、提出建议,促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四、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审计方式方法。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各级审计机关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始终保持审计工作活力,激发审计工作创造力,着力提高审计效率。
(一)加强经验总结和研究分析。要全面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查找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审计方式和判断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问题,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整改措施和路径,立行立改、创新提高。
(二)加强工作谋划和统筹。要细化明确各项审计和各个审计项目的思路、重点、方法、成果,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和审计方案,及时作出系统规划、部署,并督促、指导落实到位。
(三)加强审计资源整合。要破除审计机关之间和审计机关各部门之间狭隘的“地盘”意识,横向纵向全方位推进审计工作高度融合,探索矩阵式沟通协调,推进扁平化业务管理,重要事项按规定及时报告,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四)完善审计业务评价考核体系。要将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创新改革成效作为评价审计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五、转变作风,提升审计能力。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各级审计机关要始终坚持以品格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从严管理审计队伍,转变作风,提升审计能力。
(一)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将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标准,建立落实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能上能下机制。
(二)不断提升审计能力。要大兴读书之风,大兴深入思考之风,大兴善于总结实践之风,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大交流和轮岗力度,使审计人员具备过硬的基本功,敢于和善于审计,既能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又善于推动体制机制制度完善。
(三)坚持依法文明审计。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既要无私无畏、敢于碰硬、勇于担当,又要谦虚谨慎、审慎客观、文明规范。
(四)严格审计质量控制。要讲究方法、严格程序,坚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和有关方面意见,使审计结论更公允,让审计人员更有公信力。审计署
2016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