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贷风险调研
刍议农发行信贷风险成因及控制对策
随着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完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性贷款急剧增加,其信贷风险的形成,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弄清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找出控制对策,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杜绝新增不良贷款,提高农发行信贷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
下面,笔者试就农发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及控制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信贷风险形成原因:
1、政策性风险。农发行是唯一的政策性支农银行,其客户、信贷产品都是围绕着支持“三农”而设计的,对国家经济政策依赖性很强,一旦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客户因无力承受政策性变化带来的后果,其风险就会转化为农发行不良贷款。如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后,国有粮食企业承担粮食供应任务,当粮价上涨时,为完成政策性任务,农发行也必须按市场价支持企业购进高价粮食,当供应粮价格高于国家补助款时,地方财政又不愿拿钱补贴,致使向退耕户供应粮食政策改为发放现金政策,政策的变化使粮食企业购进的粮食无法顺价销售,其价格亏损直接形成了农发行的不良贷款。农发行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在农业这一块,而农业是弱质产业,围绕农业开展经营的企业一直都是保本微利,抗风险的能力很低,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不利于企业变化时,都会给农发行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
2、行政干预风险。当前,各地都形成了“民营化”为主体的改革改制热潮,在这一轮改制过程中,为了安置离退岗职工,当地政府都采取了鼓励企业出售房地产,筹集资金来卖断职工工龄的政策,但是,贷款企业的房地产基本上在农发行设定有它项权利,为达到顺利处理房地产的目的,地方政府就采取行政干预方法,将土地出让金全部用于改制或者象征性地留一点用于偿还贷款;授意房产局或土管局不办理房地产它项权利登记,或者在它项权利登记到期后不再延期,使农发行债务悬空。另外,地方政府利用农发行在争揽财政存款、优质项目贷款等方面还需要协调与支持的情况,迫使农发行也干了不少违背自身意愿的事,放弃了某些权利,或者施加压力让农发行发放一些救济性和安抚性的贷款,其结果是预期效益与最终效益发生较大偏差,影响了农发行信贷资金效益的发挥,甚至出现贷款回收困难,直接形成了农发行信贷风险。
3、信息风险。农发行发展商业性贷款,起步晚,贷款对象单一,在项目选择上比其它商业银行存在较大的劣势,特别是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农发行难以从根本上把握贷款对象的真实情况。一是农发行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现在信贷人员在贷前调查时,主要依赖借款人自己提供的信息和资料,现有技术和条件决定了信贷人员难以与借款人股东、供应商、客户及企业主管部门和其他贷款行的进行沟通,造成第一手调查资料不全面,从而留下信贷风险的隐患。二是农发行获取的信息有利于贷款对象。有的客户,虽然按照农发行的要求提供了各类信息资料,但信息资料是对企业有利,虽然手续合规,但不足以维护农发行权益,信贷风险实际已潜伏其中。三是农发行对信息是否虚假难以做出判断,有的企业为骗取贷款,提供虚假的信息误导贷前调查的准确性,其表现形式往往是故意夸大财务指标,使农发行信贷人员用通常的分析方法很难做出正确判断。如果将企业提供的信息资料作为发放贷款的依据,就很难保证信贷资产不发生风险。
4、操作风险。农发行现有的贷款从立项调查开始,办理抵押担保手续,上报审查审批,到最终签订合同发放贷款,要经过许多步骤和环节,涉及的许多法律规定和内部规章制度,稍有不慎,就将出现操作风险,给信贷资产埋下风险的隐患。如忽视第二还款来源引发的风险,信贷人员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重点放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市场前景及资金归行、分割收贷收息等方面,比较容易忽视对第二还款来源的调查,特别是担保人的担保资格、抵押物变现损失等,对此调查把握不好,当第一还款来源受阻时,贷款就很难如期收回;在办理贷款时,由于登记在先,办贷在后,因此,办理登记贷款的合同往往会提前于贷款期限,如果信贷人员操作不慎,就会发生贷款抵押登记期限已过,而贷款期限还未到期的情况,造成抵押担保合同失效,从而形成信贷风险。
5、素质风险。农发行过去长期承担的是粮棉油收购贷款的供应和管理,管理方式主要是封闭运行,面对日益开放的商业信贷业务,其经营管理素质低下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主要表现在:一些贷前调查流于形式,缺乏认真和谨慎的态度,对项目评估缺乏深度了解,甚至一些项目贷款评估就是在客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补充有关还款内容而形成的,评估报告的科学性、客观性大打折扣。再如对客户风险的评估重视不够,一些信贷人员简单认为只要贷款办理财产抵押登记后,信贷风险防范措施就算到位了,不重视对客户风险预警信号的收集、分析,更没有对客户的还款意愿进行深入了解,这些都将成为信贷风险的成因。同时,农发行现有的贷款调查、贷款管理、贷款决策以及贷款责任的承担,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不重视贷款条件的落实,贷后管理工作不到位,不重视客户还款能力的变化,对担保措施监管不力等等还普遍存在。据调查,因农发行自身管理素质低下而形成的信贷风险不在少数。
二、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强化对国家经济政策的研究,建立政策预警机制。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事先都有一定的征兆,如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政策发生变化之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就出现了粮价持续上涨,价格已远远高于国家补助标准的情况。因此,农发行要加强对国家经济政策的研究,及时、准确地把握国家经济、金融产业政策变化的趋势,结合实际情况,对信贷业务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评估,提高政策应变能力,有条件的可成立政策研究办公室,专门评估国家政策变化对农发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制定政策性业务风险识别标准。农发行的基层行也要设立政策风险评估委员会,抽调各部门有责任心、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优秀干部参与,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和信贷业务发展的特点,经常性地对政策性业务实施标准化、流程化的风险管理,以降低政策性风险转化为农发行信贷风险的可能。
(二)强化以法治贷意识,努力化解行政干预的负面影响。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是农发行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农发行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地方政府,而要化解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强化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用依法行政、依法治贷的方法对抗行政干预。对涉及农发行权益的房地产抵押,我们要依据《担保法》、《合同法》及有关司法解释,据理力争,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还是能够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对地方政府要求支持的项目,农发行要坚持信贷原则,依制度规定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地分析论证,办理合法有效的抵押担保手续,或者要求有政府背景的信用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做好农发行信贷风险的转移和化解工作,确保农发行发放的每一笔贷款不因地方政府的干预而发生信贷风险。
(三)强化贷前调查和信用评定工作,确保信息详实可靠。掌握真实、有效的第一手信息资料,是信贷投放科学决策的基础,因此,农发行必须在贷款发放前克服困难,采取措施掌握第一手资料:一是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收集信息资料。如利用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通过他们的有效运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自行收集资料。要求信贷管理人员深入第一线,与借款人的股东、供应商、客户及企业主管进行充分地接洽和沟通,收集资料。三是充分利用征信系统收集资料。目前,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和工商管理局征信系统均已开通,农发行可利用这些渠道查询企业的资料。四是通过分析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先辨别真伪,去伪存真,利用其真实的信息资料,做好贷款调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确保农发行的贷款决策所依据的信息资料都是真实有效的,以降低决策风险。
(四)加强信贷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操作技能。针对农发行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应采取积极对策,通过加大信贷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来防止在实际工作可能出现操作风险,在具体的实践中,农发行要经常性地举办的信贷业务培训班,讲授法律、经济、信贷管理等综合知识。每当信贷业务发生变化时,先召集业务素质精良的干部,研究开展这项业务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做为信贷警示,提示信贷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应避免出现操作差错;还可以采取派遣信贷人员到其它商业银行学习的方法,来解决农发行自身因不熟悉法律等知识而导致的操作风险。此外,农发行可收集本系统内因操作不当而形成信贷风险的案例,让身边发生的事情来教育身边的人,以警示后人,杜绝因操作不慎而形成的信贷风险。
(五)建立复合型人才促进机制,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农发行信贷人员承担着信贷资产管理的责任,其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发行的经营效益,因此,建立信贷队伍复合型人才促进机制就显得尤为必要。首先,要强化信贷队伍建设,从源头上注重信贷队伍的素质,严把进人关,将具备管理技能、有责任心的职工选拔进入信贷队伍;其次,要督促信贷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水平,确保每一个信贷人员都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再次,采取严格的奖励考核制度,根据信贷人员付出贡献的大小,可在薪酬上给予倾斜,严格考核,对于多次考核不合格或者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的人,劝其退出信贷队伍。通过建立激励政策,严格的考核政策、以及退出政策,确保信贷队伍综合素质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安全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安全调研
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安全调研报告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小额信贷业务的现状
1、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撤离县及县以下基层机构,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寥寥无几。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从县域基层以下撤退,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也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与农业农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的风险表现
1、道德风险:
与其他贷款不同,小额信贷以其“无需提供贷款抵押”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扶贫功能,降低了抵押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成本。但其缺陷是农信社对“无需提供贷款抵押”要承担一定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从农村信贷机构方面看,有的农村信贷机构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对信贷人员行为的管制和激励机制,有的农村信贷机构人员素质低下,不能很好地处理小额信贷资金发放和收回过程中的调查、计划、决策、信息处理和风险管理工作,这是导致道德风险的重要原因。从农户方面看,由于受小额信贷无抵押的影响,农户产生依赖思想。一部分农民习惯性地认为,小额信贷是扶贫贷款,是“救济款”,是不需要偿还的或不要利息的政府贴息贷款,还款意识薄弱,抱着能拖就拖的心理。有少数农户从贷款一开始就无还贷念头,存在恶意拖欠行为。由于居住集中,有些农民会
效仿自己的邻居、亲朋好友恶意拖欠贷款,甚至不理解主动还贷的行为。还有个别农户把借来的小额信用贷款转手放高利贷以牟取不法利益。有的借用信用证、身份证,冒名借用小额信用贷款。有的“凑零为整”,最终使贷款集中于一家一户。种种情况说明由农户所引发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
2、利率因素:
国际上成功小额贷款的存贷差要高达8%-15%左右。在中国,由于不需要建立新的金融组织来发放小额信贷,加之贷款的方式也较国外简便,因此,成本可能比国外同类贷款低一些,但可能也需要5%-7%左右的利差。在目前农村信用社资金成本在%左右的情况下,贷款利率在8%-10%左右才能使项目自负盈亏。而从实际执行结果看,我国绝大多数小额信贷项目执行的都是低利率政策,都没有从财务自立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一个合理的利率水平。在低利率的情况下,借贷者可能不注重贷款使
用的效率,从而导致了高违约。另外,如果利率定得太低,虽对农户有利,却易被非农户或其它部门分割抢占,引发各种腐败现象。这样,真正需要低息扶贫贷款的农户却得不到贷款,而那些富裕农户、工商业者和政府干部反而能得到贷款。他们在获得贷款后往往并不运用于生产经营,按市场利率或灰色市场的高利率转手贷出就能获利。结果造成在低利率政策条件下,社会各阶层都会出来争夺这份资源,往往使贷款难以到达真正的贫困者手中,也使借款者难以产生精心经营的压力和动力。
3、信用评定制度不健全
小额信贷理论认为,农信社贷款对象应是具有一定还款能力和还款愿望的中低收入阶层,我国目前对还款能力和还款愿望的评价是以农户信用等级高低为标准的。因此,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准确度与真实度成为决定还贷率高低的重要环节。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用档案资料不够准确及时,评级带有盲目
性;信用评价受多方干扰与影响,如村干部照顾关系评级,带有明显的偏向性,虚报数据和信用等级;评级缺乏复审,呈单一性。信用等级不准确,贷款额度核定不科学,甚至可能造成不够条件获得贷款的人也借此获得贷款。一些地方政府、村委会在协助农信社工作的过程中,认为信用的评定是一件有责无利的份外之事,还有些地方为了获得“信用村”的荣誉称号,在信用评定工作中不严格把关,这给小额信贷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三、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1、建立和完善小额信贷的激励机制
一是对农户的激励。信用社可根据农户信用等级状况和还款情况,建立动态的数据资料库,对按时还款的农户给予更优惠的服务。二是改变农信社对信贷员的单一激励机制,即由单一的负激励转变为正负激励机制并举。三是对信
用社的激励。人民银行对收贷率高的信用社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如在分配制度上给予更大的灵活性,在再贷款的安排上给予更优惠的条件等。
2、确定合理的小额信贷利率
要让参与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赢利,这是这些金融机构愿意扩大并持续提供小额信贷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渐深入,银行商业化的程度提高,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如果农村信用社在小额信贷项目中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又得不到有关部门的补助,那么目前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小额信贷工作就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更大规模地深入发展下去。要使参与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赚钱,国际经验证明最关键的因素是利率的高低。小额信贷与银行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因此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
3、建立有效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
农户个人信用是信用社发放小额
信用贷款的依据,是控制信用社贷款风险的基本要求。第一,要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统一操作规范,提高信用评级的层次和质量,整体推进农村的信用环境建设。第二,要加强与村委的联系,村委会是信用社与农户之间建立信贷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当资金紧缺时可以帮助农户和信用社建立信贷联系,为农户和信用社取得“双赢”的效果做出贡献。由于村“两委”比农信社信贷员更了解本村农户人品、经营能力、经济收入状况、信誉状况等等,他们参与信用户评定和授信额度核定,能有效防范不知情放贷风险。同时,由于信用户评定和授信额度由农信社、村“两委”和村民代表等集体核定,并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在操作程序上可以有效地防范信贷过程中的内部道德风险和信息不清。第三,要加大信用等级评价的硬件投入,健全资料档案,逐项认证审查核实,并且对农户的信用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农户资料要真实、全面、准确
地反映农户实际情况。第四,要明确评级责任。农户的基本状况及信用反映等由村组干部负责审查把关,并签字负责,信用等级初评由信贷员负责,避免因不负责。
第三篇:信贷风险自查报告
XX银行贷款风险自查报告
按照省联行、银监局对案件防控与冶理要求,为了彻底排查整治贷款信用领域案件问题,最大限度防止外部骗贷类案件发生,进一步改善银行业信贷领域状况,依据《XX》号文件的提示,我行成立自查小组对本辖区内贷款进行风险排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信贷风险领导小组,负责信用行信贷风险自查组织、推进和落实等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二、信贷风险排查情况
(一)排查前期准备工作:
截止排查XX年 X月XX 日,我行各项贷款XX笔,余额XXXX万元,五级分类全为正常类贷款,其中助学贷款共XX笔,金额共计XX万元;抵押农户贷款XX笔,金额共计XXX万元;抵押农村工商业贷款X笔,金额共计XXX万元。
(二)排查内容:
领导小组以我行XX年 X月XX日各项贷款余额为基数,应核对XX笔,金额XX万元;已核对XX笔,金额XX万元;核对率达100%。通过认真排查,排查结果如下:(1)我行无编造虚假理由骗取贷款案件,贷款用途全部真实,我行贷款全部采用受托支付方式,最大程度上避免虚假理由骗贷案件的发生。
(2)我行无使用虚假合同骗取贷款案件,发放贷款时我行信贷人员认真审查经济合同内容,并没有发现伪造、变造或者无效的经济合同;
(3)我行无使用虚假证明文件骗取贷款案件,贷款发放时我行全部做到进行与公安系统联网核查本人身份证件,其他证明文件也都经过认真审核,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4)我行无利用担保骗取贷款案件,我行发放贷款时,全部严格按照程序审核抵质押物及担保人担保条件,没有使用虚假的产权凭证或存单、票据办理抵质押骗取贷款或者通过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等情况的发生。
(5)我行无通过空壳公司申请贷款案件。
三、排查认定:
此次排查共调阅了XXXX年X月份到XXXX年X月份信贷档案共XXX份,确认我行并没有骗贷类案件的发生。
第四篇:农村信贷风险(范文)
浅谈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
2008年11月28日 10点48分来源:中国农村金融网作者:陈保平查贵琴
关键词:
【本文摘要】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是多年以来各种矛盾积累结果,它既有政策因素,社会因素问题,但也有内部管理上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贷款虽面向“三农”,但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农户贷款不仅用于农业生产方面,有很大一部分贷款用于自办小企业,发展服务业,经济发达地区有的用于外出经商。信贷业务的发展对农信社贷款风险防范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防范化解不良贷款,降低信贷风险,是确保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的关键。现就农信社贷款风险防范的措施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以下论述。
一、健全内控制度提高管理人素质 强化信贷管理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是多年以来各种矛盾积累结果,它既有政策因素,社会因素问题,但也有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要提高农村信用社风险贷款的防范能力,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在确保国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体系和事后监督协调运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抑制内部违规行为,要在已构筑的风险防范监控防线上再加强一线信贷人员在信贷投放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要不断强化信贷员和信贷会计及事后监督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作用,完善信贷操作的合规合法情况,把信贷风险控制在原始的萌芽之中。信用社的高级管理人员是信用社的灵魂。只有业务精良的高级管理人员,才会发挥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号召力,督促下属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提高农信社风险贷款的防范化解能力。
二、强化风险管理,切实落实贷款的“三性”,即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强调贷款的安全性
农村信用社要加强风险管理,在各种风险中应始终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安全经营,提高资产质量。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信用社资产质量有较大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贷款投向多元化,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变化,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出口型企业的经营状况。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从严的货币政策,使大量小企业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生产难以继为,甚至面临倒闭。农村信用社对此类小企业贷款同样面临难以收回的地步,信贷资产风险增大。因此在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拓展中,应注重风险管理,首先是贷款投向上应该分散风险,行业上不能过于集中,“鸡蛋”永远不能放在一个篮子上;其次在借款个体上,贷款不能垒大户,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借名(户)贷款,累加了信贷风险;再次要根据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同当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发展有特色的金融产品,把资金投向特色农业、林业及个体经济发展中去,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在小额贷款、短期贷款方面做足文章,发挥农信社小银行的作用。
三、规范贷款操作程序与会计处理完善档案管理 从源头防范风险
贷款操作程序是指贷款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各项环节,是保证贷款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合规合法性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建立信贷关系、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贷后检查监督、贷款收回、贷款展期、逾期处理、信贷制裁等环节。在信用社实际工作中,建立信贷关系十分重要,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为农户发放“贷款证”,评定信用等级,就是建立信贷关系的体现,然而农户以外的贷款,农村信用社却往往忽略了建立信贷关系的环节,有时误认为建立信贷关系就是接受了借款人的借款申请,其实建立信贷关系是指对贷款对象的初步资格审查,并根据初步的资格审查确定信贷关系的确定、变更或中止,是黄金客户建立的基础。在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等环节中,则应注意各种书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合法性。在贷后检查监督环节,农村信用社也很少重视和使用这一重要风险防范措施,认为贷款发放了,只要借款人按时结息还款就行,对怎么用、如何经营管理缺乏有效检查监督,如果借款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企业在陷入困境前信用社不能及时发现,必将会给信用社造成部分或全部损失,给贷款风险埋下极大的隐患。农信社信贷员要特别重视和遵循贷款操作程序,加强贷后管理,以确保贷款安全,从源头防范贷款风险。信贷人员与信贷会计要在帐务处理上达成共识,密切配合,堵塞一切可能产生风险的漏洞。
四、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合格的信贷队伍
人才是金融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信贷业务中,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信贷队伍建设,要培养人才又要引进人才。加强信贷人员对各种国家经济法规的学习,尤其是对《合同法》和《担保法》的学习。加强职业教育,要培养其运用金融、会计、法律等综合知识能力,更主要是强化其职业道德。一个农信社的信贷资产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信贷人员素质高低,由于信贷人员的失职,造成贷款难以收回,形成贷款呆帐、死账,导致信用社经营困难的事例在农信社中时有发生,这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信贷人员应该抵制各种诱惑,视信用社的资金是自有资金,对不该、不能发放的贷款,杜绝发放。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担保制度,不能流于形式,这样从贷款的始点彻底杜绝信贷资产发生风险。
五、加强新增贷款的管理增强信贷员风险责任
首先加强信贷人员管理,强化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法规意识。信贷员要严格要求贷款户提供真实完整的信贷档案。完整的信贷档案有助于农信社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管理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助于保障信用社资金安全,防范风险的产生。信贷档案包括:借款申请书、借款人担保人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法人委托书、担保人书面担保书、贷前调查报告、借款合同、贷款审批报告、抵质押物凭证和清单、信贷员承诺书、贷后检查报告、展期申请书、展期协议及担保人同意展期证明、贷款催收通知书等资料。贷款档案的真实、完整、合规、有效性也是保证贷款安全和防范风险形成的有效措施。
其次建立贷款管理与风险防范奖惩机制。对贷款营销额大,且贷款到期收回率达到100%的信贷员可按一定比例的贷款营销额进行奖励,对到期贷款回收率低于95%的信贷
员,按逾期贷款的一定比例进行处罚,增强防范风险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降低信贷风险,需要农信社健全信贷制度,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注重借款人资信状况及偿还能力。更主要是建立健全合格的信贷队伍,“严贷、重管”是农信社信贷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第五篇:信贷风险自查报告
信贷风险自查报告(精选多篇)信贷风险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正文第一篇:信贷风险自查报告
xx银行贷款风险自查报告
按照省联行、银监局对案件防控与冶理要求,为了彻底排查整治贷款信用领域案件问题,最大限度防止外部骗贷类案件发生,进一步改善银行业信贷领域状况,依据《xx》号文件的提示,我行成立自查小组对本辖区内贷款进行风险排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信贷风险领导小组,负责信用行信贷风险自查组织、推进和落实等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二、信贷风险排查情况
(一)排查前期准备工作:
截止排查xx年 x月xx 日,我行各项贷款xx笔,余额xxxx万元,五级分类全为正常类贷款,其中助学贷款共xx笔,金额共计xx万元;抵押农户贷款xx笔,金额共计xxx万元;抵押农村工商业贷款x笔,金额共计xxx万元。
(二)排查内容:
领导小组以我行xx年 x月xx日各项贷款余额为基数,应核对xx笔,金额xx万元;已核对xx笔,金额xx万元;核对率达100%。通过认真排查,排查结果如下:
(1)我行无编造虚假理由骗取贷款案件,贷款用途全部真实,我行贷款全部采用受托支付方式,最大程度上避免虚假理由骗贷案件的发生。
(2)我行无使用虚假合同骗取贷款案件,发放贷款时我行信贷人员认真审查经济合同内容,并没有发现伪造、变造或者无效的经济合同;(3)我行无使用虚假证明文件骗取贷款案件,贷款发放时我行全部做到进行与公安系统联网核查本人身份证件,其他证明文件也都经过认真审核,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4)我行无利用担保骗取贷款案件,我行发放贷款时,全部严格按照程序审核抵质押物及担保人担保条件,没有使用虚假的产权凭证或存单、票据办理抵质押骗取贷款或者通过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等情况的发生。
(5)我行无通过空壳公司申请贷款案件。
三、排查认定:
此次排查共调阅了xxxx年x月份到xxxx年x月份信贷档案共xxx份,确认我行并没有骗贷类案件的发生。
第二篇:小企业信贷业务合规与信用风险自查情况报告
小企业信贷业务合规与信用风险自查情况报告
合规经营是办理信贷业务的基本要求,信用风险管理是确保我行信贷资产安全的有力保证。为此,我们所有的信贷经营活动都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信贷政策和监管制度要求。近日,?分行根据总行《关于开展小企业业务合规风险及信用风险检查的通知》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辖内全面开展了小企业信贷业务专项自查。现就我行自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市分行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自查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副行长任组长、?风险主管参与指导,小企业中心、风险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认真梳理?年以来的各项信贷业务风险点、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严格按照总行“通知”要求和相关业务制度规定逐户、逐个风险点进行认真排查。本次共检查了?年1月至今?笔信贷业务,金额共?万元,检查覆盖率达100%。针对检查出现的问题,我行采取了“不放过”的原则,明确责任,逐一落实核查、整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要求“风险隐患不查清不放过、原因分析不透彻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消除风险隐患,进一步提高了信贷经营管理水平。
二、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
问题描述: 整改措施:
三、下一步措施。
通过本次自查,信贷人员的合规意识得到了增强;屡查屡犯的顽症得到了整治;信贷基础管理的薄弱环节得到了消除;风险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了促进小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快速发展,下一步我行将采取以下措施:
1、强化业务培训。信贷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客户经理的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才能适应小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的管理要求。为此我行将强化培训,重点培训信贷业务知识、宏观政策、信贷政策和财务分析技术,进一步提高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理的能力。同时加强对信贷人员业务交流,使每一位客户经理都能“明政策、知产品、用制度”,实现小企业工厂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经营、动态化监控、精细化管理。
2、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贯彻总行颁布的《员工职业操作守则》,积极促进信贷人员依法办事、合规操作,使合规理念贯穿于业务经营活动始终,渗透到业务操作各个环节。只有不断加强信贷人员的责任意识,才能不断提高我行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3、培育合规文化。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基本要求,也是防范金融案件的前提条件,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也是保障自己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培育合规文化,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制度执行意识、尽职履责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营造时时合规、事事合规的良好氛围。
4、加强贷后管理。针对小企业规模小、资金流动性变化快的特点,在贷后管理中要更加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严格贷款“三查”制度,严格抵押担保手续,严格小企业准入和退出制度。强化动态监控与管理。如发现风险信息,立即预警,并及时采取防范、化解措施,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第三篇:房地产信贷风险的调查报告
房地产信贷风险的调查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简称为“359文件”)。该文件从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住房消费贷款、商业用房购房贷款、房地产信贷征信及房地产贷款监测和风险防范工作等方面对国内房地产信贷管理做了新规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359号文件”,央行与银监会在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和部分商业银行意见的基础上,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补充通知》。对于452号文件,其重点是对银行信贷“第二套住房”作了详细清楚的规定。如一是以借款人家庭为单位认定房贷次数;二是已利用银行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家庭,在借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可比照首套自住房贷款政策执行,否则其余已利用银行贷款购买住房的家庭,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均应按第二套房贷政策执行;三是已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的家庭,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时,也以第二套房贷政执行;四是强调,凡发现填报虚假信息、提供虚假证明的,所有商业银行都不得受理其信贷申请。而这两个文件的基本精神就是目前房地产市场所认为的“房贷新政”。对于目前的房贷新政,市场最为关心的是“第二套住房”,关心的是不同的人对第二套住
房的不同理解,从而以不同的方式来消解这一次的“房贷新政”,就如2015年央行发布的121号文件一样(即2015年央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正因为,121号文件的消解,从而导致2015-2015年各家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信贷的快速扩张。而这种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不仅导致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炒作盛行、房价快速上涨,而且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今年美国次按危机爆发之后,中央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早几年宽松的银行信贷政策的风险性。这就是央行和银监会359号文件出台的背景。
对于359号文件的理解,市场开始没有把重心放在房贷新政的核心上,而对“第二套住房”含义,不同的人或机构做出对自己有利解释,从而引起了对“第二套住房”解释严重分歧。由于对第二套住房解释的分歧,早些时候也有人认为,这次房贷新政也会由于对第二套住房的不同解释而消解掉。但是,当时我就撰文指出,这次房贷新政的核心是改变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让房地产市场成为一个自住房的市场,因为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全体人民的住房水平,也是降低国内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所在;而改变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的根本就是限制房地产市场投资及鼓励房地产自住消费,遏制房地产的投资等。因此,相关的职能部门对第二套住房的重新界定或出台界定细则势在必行。这就有了如452号文件的出台。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次“房贷新政”,一方面重申了121号文件的全部内容,即全面加强了对房
地产银行信贷每一个环节的严格管理。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本金的比重、开发楼盘预售准入、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市场准入、房地产信贷资金的管理等。另一方面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的信贷问题有新的规定(即房贷新政加入许多新内容),如禁止转按揭、加按揭,第二套住房银行信贷的市场准入界定等。也就是说,这次房贷新政,并非仅是对贷款购买的第二套住房界定,而是一个职能部门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全面的信贷管理政策。
对于这个房贷新政,其核心或实质就是通过新的信贷政策来调整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让国内房地产市场成为一个自住为主导的市场而不是一个房地产投资为主导的市场。因为,早几年特别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为什么能够在短期内快速飚升?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为什么会不断地吹大?最为重要的就是国内房地产发展模式偏差,就在于国内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投资者为主导市场。在这样的房地产发展模式下,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者在政府房地产政策的隐性担保下,借助于银行信贷的低成本及金融杠杆的便利性,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并在短期内推高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因此,改变以前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即如果能够让国内以投资炒作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转变为个人自住需求为主导的市场,那么国内房地产不仅能够改善国内全体人民的住房福利水平,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是国内房地产市场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第四篇:信贷业务自查报告
*****支行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2015年银监局对我市行信贷业务的专项治理工作。我行信贷人员积极开展学习讨论,充分了解了本次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认识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危害性,并根据自身情况展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与总体评价
1、通过自查我行全体信贷人员都能够合规操作、顾全大局,不为眼前利益所动,站在我行与客户的角度去想问题、做工作。
2、不计较个人得失,办理信贷业务时恪守原则,不怕吃苦,勇于奉献。
3、能够加强自身爱岗敬业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自觉接受广大客户监督,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一名合格的信贷人员。
2、恪守规章制度
能够按照国家金融法令,有关法规制度和我行信贷管理条例,具体办理信贷的相关业务,严格遵守信贷员“八不准”和“十严禁”。在办理信贷业务的过程中,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无违规放贷行为。对于调查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也认真分析加以讨论,尽可能规避风险。对于贷后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及时加以关注,防控不良。
二、自查发现存在的问题
1、学习信贷业务不够深入,因我行为新开办信贷业务网点,信贷员均为新培训上岗员工,实践经验不足,在信贷业务的发展和产品的认知方面不够深入,对客户的风险把控能力不足。
2、工作还不够积极主动,有时候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3、工作缺乏创新,按部就班;许多工作只是照着别人学,不去钻研,不去研究,不去归纳,办事凭主观。
三、案例分析
1、我行自查为****,自发放贷款以来,客户还款意愿良好且还款正常,贷款确实用于经营,不存在借新还旧、以贷还贷、重组等延迟风险暴露的情况,信贷员严格按规章制度发放贷款,无违规操作行为。
2、经自查,客户经营情况稳定,资产状况良好,抵押物变现能力强,有按期偿还我行个商贷款的能力,授信额度保持不变,不存在贷款分类偏差的现象。
3、信贷员整理档案过程中由于马虎粗心,同一抵押物下的合同号书写错误,部分资料未按银监局的规范要求整理。自查出的问题已按要求及时整改,做到档案的规范、整洁。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此为鉴,认真做好信贷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四、下一步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
在以后的信贷工作中,我要兢兢业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思想上不能有任何的懈怠,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通过这次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剖析,我的思想受到了洗礼,得到了净化,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做好每一件事,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信贷员。
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始终坚持抓信贷业务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二是进一步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警惕各种腐败思想的侵蚀。三是坚持按章办事,努力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把制度落实到实处。在发展贷款业务的同时,防控好贷款的不良和逾期。
新建南路支行
2015年3月28日
第五篇:阳光信贷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乌苏市农村信用联社:
为贯彻落实银监会关于加强银行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有关精神,我社组织员工认真的学习了“阳光信贷”。同时认真开展自查工作,明确了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必要性。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社组织员工认真学习“阳光信贷工程”的实施细则,在学习”阳光信贷“不仅简化了贷款手续,提升了贷款的透明度还优化了贷款内外部环境。通过开放办贷,还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客户对自己在贷款过程中的责、权、利进一步了解,还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也实现了农信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实现信贷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在实施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下开展业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客户和行业利益。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完善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内控文化建设,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加强自我约束,实现自我管理,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提高我社公平对待消费者意识,规范我社服务工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认真开展我社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我社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我社良好的社会形象,共同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组织员工对照检查,反思自身,恪守规章制度,严谨作风。在规范化服务标准的具体学习措施上下功夫。为确保达标,我社制订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完成了相应的学习。我社在有关利率、汇率、开展中间业务、有关帐户和现金管理等各项工作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以资本金管理为核心的约束机制。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制定积极可行的防范措施,及时、准确、充分地披露报告等信息,真实反映利润及不良资产状况。我社在员工业务办理中,严把服务工作质量关,要求员工规范行为举止,按照服务工作质量要求和规范化操作规程办理各项业务,做到快捷准确,把差错率降到最低。并要求员工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着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遵守商业道德。
三、我社在自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一是学习不够深入,员工在学习中缺乏全面性。二是部分员工在文优服务方面对待顾客不够积极主动。
四、针对问题,制定对策。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培育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具有时代特征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全面形成体现我自治区农村信用社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业务学习,规范业务核算,锻造一支高水平的员工队伍。严格检查制度,增强贷款诚信保障,杜绝违规不良贷款。创新组织结构,整治信用社环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控制度,全面构建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具有信合特
色的企业文化品牌。并对消费者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工作上,普及银行业务知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本网更多文章:
信贷会计自查报告
银行信贷自查报告
银行信贷自查报告
原创:信贷自查报告
信贷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