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半月谈:弱化虚化边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刻不容缓
半月谈:弱化、虚化、边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刻不容
缓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不少短板,甚至出现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发展党员优亲厚友,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老弱病残严重,组织生活有名无实,甚至被黑恶势力把控,最终严重阻碍了组织力的提升。
2月4日-2月5日,《半月谈》连发多篇文章指出,农村党支部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更是引领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先锋队和主力军,面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清理整顿和“强本固基”刻不容缓。
而要做到这一点,既要把好基层党组织“入口关”,扎紧扎牢制度的篱笆,又要抓好“带头人”,在“村域”之外的更大范围内公开引智、引才,强化嵌入型村干部的“村民”意识。半月谈评论:基层党组织“入口关”岂容失守
最新一期《半月谈内部版》刊发的专题报道《有“形”无力的农村党支部》中披露,有的农村基层党支部发展党员优亲厚友,支部变成“自家后院”;有的支部将优秀人才拒之门外,却把文盲、地痞流氓、“村霸”发展入党;有的支部多年没有发展过党员,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严重,甚至连支部大会都开不起来,上述乱象让群众敢怒不敢言,甚至被诟病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这些乱象,无疑凸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亟待加强,基层组织力亟待提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从主观方面看,部分地方的村支书作为支部的带头人,在政治素养上不合格,行为做派上“一言堂”,权力观上出现偏差。要么背弃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专权、弄权、贪权;要么专门在“自己人”中发展党员以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宗族和小圈子私利;要么借口压力大、任务重、待遇低而干脆“撂挑子”;要么工作思维简单粗暴,“谁听话发展谁,谁的拳头大发展谁”。
从客观方面看,部分乡村凋敝、人才外流导致农村党员队伍老弱化或无人可发展,是个不争的事实。另外,基层组织制度缺乏刚性约束,管理制度缺乏科学细化,监督制度和党员权利流于形式,导致民主程序上随意性较大,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跟不上时代发展,党务公开和组织生活成了一本“糊涂账”。央视此前曝光的河北定州“最牛村主任”(右)
基层党组织“入口关”不能失守!
面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清理整顿和“强本固基”刻不容缓。
重中之重,是加强“县乡巡察”,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薄弱村党支部和村支书进行重点巡察,将违规发展的党员和少数村霸式的村干部坚决清除出队伍,防止“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再次,针对部分农村党员老弱化、流动性大以及人才紧缺等问题,应综合发力,探索“强村带弱村”、政策激励保障、创新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机制、创建返乡人才库等措施,让基层党组织活起来、动起来、强起来。弱化、虚化、边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清理整顿刻不容缓!
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第一位的功能,提升组织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建设的必然要求。针对农村党支部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处偏远的党支部面临的各种难题,应该怎么办?
乡村振兴了,选人问题才好办
河南某县委组织部长说,之所以出现基层组织力下降现象有三大原因:
其一是农村空心化。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人都外出了,导致无人可选,无人可用。这也是客观上造成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老化、弱化、宗族化的主要原因。
其二是村干部压力大待遇低。特别是近几年,脱贫攻坚任务重,要求严,一些村干部有厌倦情绪,还有些人撂挑子不干。个别村庄,别说选“双强”党员和村干部了,连班子都配不齐,而这恰恰又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
其三是干部走读现象严重。一些村干部自己就不在村里住,只有开会或上级检查时才回到村里。在一些偏远村庄,现在村里的工作主要靠上级选派的“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来支撑。这些人积极性较高,能力也强,但他们大多是“飞鸽”牌的,不是“永久”牌的。记者观点: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现在中央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十分重视,投入也很多。许多村党员活动室建起来了,设备买来了,活动场所也有了,但缺乏有能力、有水平的“带头人”。
不少干部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想真正实施到位,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想加强,人才是个大问题。
不然,思路有了,规划有了,资金有了,没有人来干,乡村依然没办法振兴。只有乡村振兴了,大家才愿意回农村发展和生活,那样选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关键还是抓好“带头人”
陕西省永寿县店头镇党委书记王高林:加强农村组织力建设,关键在于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
陕西省永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从强:近年来,永寿县注重从年富力强的村干部、热心村上事业的退休或退二线回乡居住干部、外出打工致富返乡人员、退伍军人、学校毕业未就业学生等“五类人”中发展党员,并择优选拔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成效明显。目前,全县有26名经济能人进入村级班子,其中7人已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陕西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曹武军:在解决好农村无人可供培养这一严峻问题的同时,对于那些个别村支书在发展党员时优亲厚友的问题一定要严肃追责。否则,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会大大降低,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记者观点:
在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中懂党务、精党务、善抓党务的干部严重不足。
在“村域”之外引智引才
基层干部建议:在一些基层组织薄弱却也后继无人的农村,在培养选拔党组织带头人时,可以尝试突破本村、本乡限制,拓宽选人视野,探索公选、公开招聘等方式,在“村域”之外的更大范围内公开引智、引才。
记者观点:
记者在山东潍坊、德州、济宁等多地调研了解到,如何真正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吸引到农村、扎根在农村,是各地普遍面临的困境之一。
目前,外来精英中的嵌入型村干部普遍存在定位模糊问题,许多人存在镀金想法,有的长期“走读”,有的大学生村官被长期“借调”到县乡机关。
因此,有必要强化嵌入型村干部的“村民”意识:
一是规定第一书记驻村期间,必须全身心投入村庄帮扶工作,不得走读;
二是规定大学生村官驻村期间不得借调,要让大学生村官树立“村里人”的意识。相关阅读:《有“形”无力的农村党支部》 半月谈 《半月谈内部版》2018年第2期,记者:陈晨 庞明广 王建 蔡馨逸 叶婧
缺合格党员,缺优秀人才,缺好带头人
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党心民心、不断落地生根,各地基层党组织坚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把党员入口关,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发展党员优亲厚友,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老弱病残严重,组织生活有名无实,甚至被黑恶势力把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有不少隐患。
而根源还在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优秀人才外流,以至于农村党支部建设中缺合格党员、缺优秀人才、缺好带头人。
入党门槛低,党员素质堪忧
有一些党员文化水平非常低,入党申请书都不会写,上台去读都读不通顺,字都能认错。有的抄网上的入党申请,甚至把名字地址都抄上去了。
“关系好”能入党。西部某省一个村的第一书记介绍,因区划调整,2016年7月,另一个行政村被并进本村。据他了解,在被并入的村中有一名党员,既不识字、又不讲理,喜欢惹是生非,群众基础很差,但当初因为他与村支书关系较好,就顺利入了党。
西部某省份驻村扶贫队一名队员对记者说:很多时候,支部书记和谁关系好,就让谁先入党;如果支书跟你玩得不好,他就会说今年名额不够,让你明年再写申请。
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就出现了很多素质不过关的党员。
我们帮扶的村寨有一名党员扎某(化名),今年30岁了,属于文盲,没读过书,在村子里也很懒散,不爱干活,在这个深度贫困村寨里都算是比较后进的年轻人。
党支部找他去带头参加劳动,他就直接提出:“我不当党员了,你们拿给某某某去当。”
“够蛮横”成优势
西部某县一名有7年党龄的农村党员邵某说,农村党员总体来说是好的,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们村有的党员就吃喝嫖赌,有的还是村里的地痞流氓。
这些人说不定在乡上说话比支书还管用,他想要入党,村支书都要给他点面子,没准还会给他弄个什么职务。
一些品质不好的人,有些村支书也愿意他们入党,因为他够蛮横,一些工作推动得起来。比如村里修路要占谁家的田,这家如果不愿意,他没准就会动手威胁,用比较野蛮粗暴的方式去开展工作。
“拉人头”凑任务。秦巴山区一个贫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说,由于村里大多是文化程度偏低的留守老人,没有合适的培养对象,他们村已经5年没有发展党员了。按照镇党委要求,去年需要发展一名年轻党员,恰好该村一名在外打工的大学毕业生暂时回村休整一段时间,村干部就立刻上门做工作,很快将之发展为预备党员。
“按照正常程序,应当是本人先写入党申请书,之后再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但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这些环节的时间只能压缩,连入党申请书的时间都是往前填的。”这位第一书记坦承,这类情况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并非个例。
“我在调研中也了解到,在个别地方,为了完成上级要求的发展年轻党员的任务,有村干部主动上门劝说年轻人入党,甚至给予其一定承诺和好处。”一位党建研究专家告诉记者。
“一言堂”先定调。西北某省一位农村党员透露,前些时候,该村党支部开会讨论接收一名预备党员,村支书先定下调子,但讨论的人选还不是入党积极分子。在无记名投票环节,有3名党员甚至没有领到表决票,“在村支书的坚持下,最终还是通过了。”
“现在我们开会讨论发展预备党员,连人都不认识,面都见不到,就是走走形式。”西南某省农村党员老叶说,“现在基层发展党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我觉得应该规范起来,开会时让积极分子都互相介绍一下,充分了解下情况。”支部小圈子,战斗堡垒变味
“自家后院”,发展党员优亲厚友。记者在北方某市城乡接合部一个村采访时了解到,该村原支书2014年因妨害公务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被开除党籍并被判处有期徒刑。
该村多位群众向记者透露,这位村支书在任10年的时间里,几乎把党支部变成了“自家后院”,大多在亲戚朋友和“自己人”中发展党员,俨然成了“党内个体户”。
如果一些党员“不听话”,其组织关系就被强迫转出该村。久而久之,该村党员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此人的亲属或亲信。
该村一位曾担任过村委会副主任的人说,为使一位亲信的儿子顺利入党,这位原村支书曾在村里策划了一起小小的火情,让人专门拍下亲信之子英勇救火的场景,以此作为“良好表现”,助其顺利入党。还有一个人在外开设赌局,因其父与原村支书关系密切而顺利入党。
“虽然原来的支书被判刑了,但当初他发展的党员都还在村里,影响还在。有的党员就没个党员的样子,更别提什么先锋模范作用了。我们是看在眼里、痛在心头!”有村民无奈表示。
西南某省一位农村党员老叶告诉记者,他们村有10名入党积极分子,其中一名老师大学毕业比较优秀,但开支部会议发展的是另外一名只有初中文凭、在村子附近当保安的普通年轻人。“他是支书家的侄子。”老叶说,当天晚上,支书召集全村党员开会,讨论选出一名预备党员,支书明说了就要大家选这个人。
“我就觉得很不公平,选上的人普普通通,有好几个入党积极分子都比他优秀。这几年发展党员要求很严格,但我们书记上任这四五年来不光发展了他侄子,还把他儿子也发展成了党员。”老叶说,在他家附近村子的党支部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党支部发展党员,书记会提前说让大家选谁,投票只是走走形式。
“武大郎开店”,优秀人才拒之门外
多位受访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在一些地方,有村支书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在发展党员时将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甚至凭个人好恶发展党员。
“有的村支书当得时间久了,眼界受限,产生了错误的观念‘你比我行,我就不发展你’,怕对自己形成挑战。”西部地区一位乡镇干部说。
据他介绍,该镇有一名群众日常表现很好,一心为乡亲们服务。在近年当地一起洪灾中,该群众曾跳入水中英勇抢险,在村民中威信很高。尽管这位群众写了多年入党申请书,但因为所在村的支书总是提反对意见,一直未能入党。
农村党员老叶说,之所以说一些基层党员素质差,一个原因就是村里优秀的人反而入党难。在村里面当干部要看家族的,谁家里人多,谁的票就多。基层党支部每三年换届一次,书记把家人拉进来做党员,投票选支委时候自己就得票多了。
部分村干部“黑恶化”操纵控制村两委。为保障山东农村“两委”换届顺利进行,山东省打黑办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地区黑恶霸痞势力违法犯罪特别是“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组织力量对全省8.29万个行政村和30.37万名“两委”成员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有违法犯罪前科的4240名村“两委”成员逐人建立台账,侦办村干部涉嫌黑恶霸痞犯罪案件57起,打击处理村干部47名,其中村书记16名,村主任29名。
2017年8月,黑龙江省纪委通报的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曙光村原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于福祥案令人反思。
于福祥把曙光村当作“自留地”和“独立王国”,大肆贪占公款,腐化堕落、极度奢靡,涉案金额达2亿多元。于福祥属于典型的“村霸”,横行乡里、欺压群众,2010年7月,纠集社会闲散人员20余人,将哈尔滨市农电局4名工人砍伤。
于福祥被审查期间,对抗组织审查,并恐吓威胁执纪审查人员。2017年6月,于福祥被开除党籍;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位熟悉情况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于福祥集人财物三权于一身,拉拢自己的亲朋好友入党,打击持不同意见者,组织生活形同虚设,民主决策也成了“一言堂”。
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2017年11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农村地区黑恶霸痞势力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危害基层组织建设。
有的农村黑恶霸痞势力借助家族、宗派势力,操纵、控制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把持基层政权,侵吞集体财产,强占集体资源,为个人、家族牟取非法利益,有的横行乡里,欺压、迫害百姓,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党员老弱残,先锋模范难当
调研中记者发现,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后继无人、文化程度偏低、带动能力不强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
“有能力的人都在外面”。在北方某省一个乡镇,全镇28名村支书中50岁以上的就有24人,没有一名40岁以下的村支书。该镇一位村支书说,他们村29名党员中有13名流动党员,在村里的16名党员,老弱病残、行动不便者就有6人,平时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集体学习的不足10人。党员文化程度大多在初中以下,还有个别文盲。
“在家的党员里,绝大多数都不会上网,也不会用智能手机。村里只有我一个人能写材料。每次组织党员学习,大家都很认真,但毕竟大多数都是老龄党员,学完之后的带动效果比较有限。”这名村支书说,该村近两年来没有收到1份入党申请书,因为“有能力的人都在外面”。
“更多的是无人可发展”。多位从事组织工作的基层干部分析说,一些地方农村党支部出现的老化、边缘化、后继无人问题,与农村整体人口结构密切相关。
在不少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农村空壳化现象普遍,集体经济不振,对年轻人难有吸引力,留守在村里的普遍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
如此一来,党支部很难有发展对象,即使有优秀的人才向组织靠拢,因大多流动在外,党组织也难于考察。
“确实有个别村干部出于私心,担心权力和地位受到挑战,不愿意发展党员。但实事求是地说,农村基层组织老化、弱化,更多的是无人可发展。”西部一位乡镇干部这样认为。
西北某国贫县县委组织部干部介绍说,去年该县发展农村党员的工作重点是向3年以上没有发展过党员的村子倾斜,但全县还是有17个村发展不出党员,“因为确实没有合适的苗子。发展党员不能在矮子里拔将军,宁缺毋滥。”
记者调研发现,农村人才外流、村组干部年龄老化、年轻干部跟不上等问题,在一些落后地区更为明显,给农村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
东北的一位乡镇干部说,农村基层党建普遍面临老龄化,尤其是农村“两委”班子面临接班问题。选好村党组织带头人,是摆在县乡两级党委面前的突出问题。
开会人难齐,组织生活随意
记者在基层调查发现,有的地方过半党员不在县域境内,很难召开一次全体支部大会。
在北方的一个农业大县,一位村主任告诉记者,全村16名党员,居住在村里的有7名,其中还有2名不常住。一位镇党委书记说,镇内一个合并村,党员相对较多,现有党员74名,如今在县域境内的有36名,其他的都在外地,有的好几年不回来一次。
这些村的基层干部表示,过半党员在外地,很难组织召开一次支部大会,有的村相对好点还能召开支部大会,有的地方支部大会开不起来,组织生活会也不按时召开。
北方一农业县组织部干部介绍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减少,目前,全县农村党员1392人,常年在村里居住一半左右,不少在县域外,党员居住分散,导致农村党员组织生活难开展。
“开会都找不全人,这会咋开?”一位基层党员说。
第二篇:关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力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一百年目标”日益临近,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愈来愈大,重经济轻组织,重指标轻党建的现象越发严重。在这个特殊时期,加强党组织在国有企业发展建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有效解决党的建设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是国有企业在正确的道路上快速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当前国有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组织的作用“弱化”及地位“边缘化”。一是有的企业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比较突出,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二是少数同志不愿意做党务工作,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抓生产经营及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要求不高。三是有的企业党的组织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党组织的单独活动,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行政行为所代替,而支部活动则被干部职工活动所代替。四是有的企业对组织生活制度抓得不实,流于形式。不注重对党员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得一些党员对我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漠不关心,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宗旨意识淡薄。
(二)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虚化”。一些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完善,管理松懈,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好,个别支部存在着行政会、业务会与支部会兼顾开,支部大会不规范不严肃;在对党员管理结果的衡量上,往往把行政业务工作开展得好坏,作为评价全年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而对政治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等难以实施准确的评价考核;有的党务工作者从未经过系统的培训,缺乏必要的业务能力,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不愿管、不会管的现象,导致基层党建工作逐渐衰弱。
(三)党员先锋模范意识“淡化”。一些企业的党组织不注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致使个别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党员党性淡簿,日常工作中把自已等同于普通群众,只顾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观念;有的党员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得过且过,工作上不求进取,少数党员只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党费也要催缴,还有的甚至连党费也不愿意按规定标准缴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甚至腐化堕落,丧失了党员干部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二是部分党员干部不善于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因循守旧,致使工作停滞不前。三是极个别干部在任职期间千方百计在“权”上做文章,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二)组织制度不健全,机制管理不到位。一方面缺乏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基层组织制度,工作无章可循,随意性很大。有的虽有制度,但落实不好,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管理机制不配套,上级党组织对不履行职责和存在问题的基层党组织成员多是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经教育不改却又达不到党纪国法处理的束手无策。
(三)理论学习不系统,综合素质不到位。有的党务干部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掌握不多,不懂其所在岗位相关的工作程序,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有的对有关政策理解片面,把握不准,断章取义;有的对如何依法履行职责不清楚,凭经验和主观臆断开展工作;个别干部自律意识差,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差;有的干部宗旨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利己思想严重,甚至违法违纪,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四)联系群众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到位。企业的党组织由于整天忙于生产经营和事务性工作,往往容易忽视与职工及工作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在倾听意见建议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深入生产一线与基层职工面对面的机会较少,调查研究的细致程度和准确性不够,在分析基层党组织在企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中时,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强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紧跟“从严治党”步伐,创新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一是深刻认识企业党建工作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要树立发展为第一要务的观念,要明确党建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发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到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上、难点上,放到机关作风的改进上,体现在各项业务工作的落实上,形成与业务工作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双赢”局面,充分发挥好党建工作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二是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要充分认识“从严治党”的必要性,不断强化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党务干部的重要职责,建立一支“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党员干部队伍,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亲合力与感召力;要坚持“虚工实做”,以党建工作实效去推动业务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健全党建工作机制。要坚持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党组织主要领导同志要负起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把党建作为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定期研究;其他党组领导同志也要按“一岗双责”的要求,积极支持和配合做好分管联系单位的党建工作,形成党建与经济、业务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机制。二是建立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及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地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提高服务企业发展和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三是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进性;要把对党员的管理与实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要继续实行党员示范区、党员示范岗等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
(三)深化“从严治党”认识,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要克服和纠正重经济,轻党建的错误思想,摆正党务与生产经营的关系。要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担负起企业发展的政治责任,要按照“聚精会神抓党建”的要求,用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抓好党建工作,要把党建工作同行政、业务、经济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落实;二是要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实行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努力构建党组织的领导带头抓党建,行政领导重视支持抓党建,党务工作者自觉主动抓党建,从上到下层层抓党建的新局面;三是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建设。要配齐党务干部,尤其要把那些思想好、能力强、对党建工作热心的同志选拔上来,要做好对党务干部的培训工作,使其逐步成为党务干部的行家里手;四是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党的支部是党的基层管理组织,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最主要的就要按照党章的规定使支部活动经常开展起来,通过支部活动把每个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抓起来,把党员的力量凝聚起来,只有这样党要管党的责任才能落到实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强化“从严治党”措施,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新变化。一是抓制度完善。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切实提高“三会一课”特别是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的程序和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级党组织要加强指导,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二是抓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标,以“四讲四有”、“四个合格”为标准,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要突出抓好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好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同时,对党员队伍的管理从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坚持以制度为保障,以家庭和社会监督为防线,建立起单位、家庭、社会管理和监督的“互动机制”,要加大对党员的考核力度,对党性不强或存在的某些问题的党员,各支部要做好帮教工作,找他们谈心,指出问题,提高他们的党员意识。对于不称职的党员,要及时给予严肃处理,以提高党的纯洁性和威信。三是抓好党员的能力建设。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通过每一级党的组织和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能力来体现,作为基层党组织要着力提高党员的技能,开展“岗位练兵”“传、帮、带”等活动,把岗位能手、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营造党员干部带头学技能,带领大家学技能的氛围,以此来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机关党支部防范和解决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研究材料
机关党支部防范和解决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研究材料
机关党支部是机关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战斗堡垒,是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市直机关工委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面向多个省、市、县、乡机关人员召开近X个座谈会、发放X余份随机问卷调查表等方式,对防范和解决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存在问题和表现
1.一些机关党支部弱化问题及表现。机关党支部弱化通常是指机关党支部软弱涣散、战斗堡垒作用变弱。党的十八大以来,机关党支部建设成效明显,绝大多数机关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但从更高标准衡量,也确有一些机关党支部存在弱化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履行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不到位,支部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强等。调查统计,X%的机关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其他人员认为党支部弱化问题明显、比较明显和非常明显,X%的机关人员认为所在党支部的组织无威信问题确实存在、比较突出和有时存在。
2.一些机关党支部虚化问题及表现。机关党支部虚化一般可以理解为党支部建设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不落实、政治功能不强等。其主要表现是机关党支部没有把“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从严管党治党等规定和要求落实到行动中,机关党支部活动和工作疲于应付、流于形式,管党治党宽松软,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服务中心和建设队伍、组织要求和党员需求相脱节等。调查统计,调查对象认为机关党支部虚化问题非常明显、比较明显、明显的为X%,认为不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活动切实存在、比较突出、有时存在的为46.7%。
3.一些机关党支部边缘化问题及表现。机关党支部边缘化通常是指党支部靠近边缘、处于不重要地位、从严治党缺位等。其主要表现是忽视党支部建设,支部一班人党务知识缺乏、投入支部工作精力少,党支部组织力、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战斗力下降等。调查统计,合计X%的调查对象认为机关党支部边缘化问题明显、比较明显或非常明显,机关党员和群众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是找领导解决(占X%)、第二是找朋友解决(占X%)、第三才是找支部解决(占X%)。
成因分析和界定
1.部门党委(党组)和主要领导不重视。调查统计,53.8%的调查对象认为有的部门党委(党组)和主要领导不够重视机关党支部建设。而部门党委
(党组)
和主要领导不重视机关党支部建设的原因主要是
:X%的调查对象认为本部门任务重、头绪多、人手少、没有精力抓
;X%的调查对象认为部门党委(党组)和主要领导没有认识到机关党支部建设重要性;X%的调查对象认为机关党支部建设抓不抓、抓得好不好无关紧要或者没有不好的后果
;X%的调查对象认为部门党委(党组)和主要领导不重视机关党建工作
;X%的调查对象认为对机关党支部建设考核不科学、不严格,考核结果好与不好都一样;分别有X%的调查对象认为机关党建责任制不落实和有的领导干部感到抓机关党支部建设难出显绩。
2.机关党支部班子成员履行职责不到位。调查统计,X%的调查对象指出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的原因是党支部一班人投入支部工作精力少。分析其原因,排在前X位的依次是支部书记业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对机关党支部工作重要性不清楚、当不当机关党支部书记与自己进步没关系。机关党支部委员不能全面履行支部委员职责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业务工作任务重、支部委员为兼职、做好做不好支部工作没关系、所在单位不重视机关党建工作和支部委员责权利不一致、职责不明确、不会做支部工作等。
3.机关党员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调查统计,分别有X%、X%的调查对象指出造成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的原因是党员对支部活动少兴趣和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表率作用差,认为党员领导干部有时参加或经常不参加党支部活动的占X%,感到机关党员参加所在党支部活动少兴趣甚至没兴趣的占X%,认为机关党员党的意识和先锋模范意识不强甚至弱化的占X%,认为机关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的占X%。
4.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长效机制不健全。研究认为,源于长效机制因素,导致一些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机关党支部没地位、设置不合理,激励机制、科学考评制度、机关党支部标准化管理体系没有形成等。根据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认为机关党支部急需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的占X%,认为难点是“没有机关党建科学化标准”的占X%,认为加强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性建设和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是“完善体制机制”的占X%。
破解路径和对策
1.党员领导干部重视机关党支部建设。实践证明,领导重视对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至关重要。党委(党组)书记要重视防范和解决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亲自抓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性建设。党委(党组)其他班子成员要按照分工,完善和落实职责范围内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的“一岗双责”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机关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发挥示范表率引领作用。调查统计,X%的机关人员希望主要领导切实重视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的防范和解决问题,X%的调查对象希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起表率示范引领作用,X%的机关人员希望把抓机关党支部建设情况列入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述职考核内容。
2.联系机关实际优化设置机关党支部。研究认为,从有利于提升机关党支部组织力、突出机关党支部政治功能、全面履行党章赋予机关党支部职责等实际出发,优化机关党支部设置,对于防范和解决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十分重要。调查统计,X%的调查对象建议通过合理设置机关党支部、让机关党支部有地位等务实措施,防范和解决所在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X%的调查对象建议按照处(科)室设置机关党支部,X%的调查对象建议支部人数不超过X人或X人左右。调研发现,目前党员人数不足X人、没有设立支部委员会、没有划分党小组的机关党支部在一些地方还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缺乏组织基础。实践中,党员人数多的机关处(科)室应单独成立党支部,党员人数少的,应按照地域相邻、业务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与其他机关处(科)室建立联合机关党支部,且机关党支部党员人数一般以不超过X人为宜。
3.切实选好配强机关党支部班子成员。调查显示,半数左右的机关人员建议以选好支部书记、委员来防范和解决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并有X%的调查对象认为选好机关党支部书记对解决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重要和非常重要。参与调查的机关人员还从防范和解决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的角度出发,对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开出了“秘方”。
4.不断加强机关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要有效防范和根本解决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就要不断加强机关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查统计,X%的调查对象认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对解决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重要和非常重要。目前应采取严把入口、强化教育、严格管理、疏通出口的配套举措,采取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稳妥有序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等精准配套对策,保持机关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为科学防范和有效解决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奠定坚实的党员队伍基础。
5.构建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长效机制。以提升机关党支部组织力为重点,以加强机关党支部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全面落实党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主线,以加强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目标,依规依法构建科学防范和根本解决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的长效机制,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机关党支部建设领域的体现和运用。要构建机关党支部标准化管理机制,创建以“党建+”为内涵的“互联网+标准体系”机关党支部标准化模式,促进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的有效防范和根本解决。要构建机关党支部多维度的激励机制,把科学防范和有效解决机关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的效果与“两优一先”评选、选拔任用干部等直接挂钩,充分调动包括机关党支部一班人在内的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构建机关党支部抓落实长效机制,督促机关党支部全面落实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切实把机关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四篇:论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的成因
论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的成因
王军洋 杨书房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现象的成因共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基层党组织的边缘化、地方化、家族化和派性化,边缘化和地方化主要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制度变迁(村民自治和村支书的民主推选)所引起,而家族化和派性化主要由于农村“权力的文化网络”因素所造成,所以对虚化现象的治理应该从实现加强党的领导同农村各项制度及“权力的文化网络”的对接开始。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力的文化网络;虚化;制度;利益
一、虚化现象概述
所谓虚化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指由于农村中其他组织或势力的影响致使基层党组织弱化甚至不能正常运转及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的现象,因为此种情况有违于《党章》——组织制度中“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规定,故而可以称之为组织虚化;其二是指农村基层党组织由于被其他组织或势力通过各种途径竞争侵入甚至实质控制致使自身空壳化而难以发挥领导作用的现象,此种情况违于《党章》对于基层组织基本任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和“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定,实质上是空壳化的基层党组织在功能上的缺位,故而又可以称之为功能虚化。
虚化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恶化了党组织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另一方面也因致使党的基层组织涣散而削弱了党在农村中的组织力量,从而严重制约了“执政党: 我国公共管理的当然主体”[1]在农村中领导作用的发挥以及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实现。因此,当前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应当首先加强党的领导并治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虚化,而对于虚化现象的治理又应以探讨现象的原因为始。
二、虚化现象成因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虚化现象主要是由于在改革开放之后所出现的一系列的体制性因素和非体制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然,具体而言主要是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农村村民自治分别从经济上和政治生激活了早已沉寂多年的农村利益观念,并在此利益观念的驱动之下实现了或正在实现着农村政治格局的重组,地方性、家族性和派性势力纷纷登上农村政治舞台,不断挤压和渗透着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空间。
第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边缘化
所谓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的边缘化主要是指随着农村村民自治的实施和不断推进,自治机构——村委会由于自身的民主属性逐步赢得村民认同并成为农村权力中心,而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却不断受到侵蚀并被边缘化的现象。农村村民自治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历史的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之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责任制大大解放并扩大了农村村民以户为单位的私人权利空间,得到经营自主权的农民的关注点也在瞬息之间完全转向了各自家庭的利益范围,使得农村的经济格局逐步演化为了分散且自利的原子状态,“非集体化之后,在政治参与、公共物品分配、文化、道德价值等方面······公共生活都大大衰退”[2]。从人民公社时代的完全公共空间通过责任制的媒介一夜之间转入到完全私人空间的村民在经历了短暂的自主权狂欢之后,逐步发现没有公共空间的农村使得自身逐渐“缺乏关联”,进而“无法达成社区内部经济的协作,比如公共公益事业无法组织起来”[3],而当时客观存在的农村党组织和村长设置由于自身的派出机构属性及由此带来的自上而下特征,使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认同危机,所以一个新的代表农村公共空间的组织的成立就成为了农村的共同需要。
此时于全国推行的村民自治恰好迎合了村民的需要为农村村民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组织的机会,借此东风,村民在经济上的积极性得以转化为政治上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了村民选举的公共事务中来,这样农村的公共空间就以村委会为主要载体得以重建,村委会也由于成为村民主要的利益诉求和表达渠道而获得了更多的政治认同,自然也成为了农村中与村民联系最为密切的公共组织。在作为熟人社会的农村中,联系可以衍生出权力资源,村委会与村民的较多联系也就可以演化为村委会自身的权威存在,在农村中权威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既然村委会拿去了更多,那么自然“农村权力核心正在逐渐由村党支部向村委会转移”[4],而权力核心转移了之后,被边缘化就成为了必然。
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方化
所谓基层党组织的的地方化主要是指随着地方(主要是农村)利益的日益实体化,基层党组织逐渐受其影响进而被同化成为地方利益代言人与上级党组织相互博弈以竞取地方利益的现象。我国农村是一个纯粹的熟人社会,在这个熟人社会中存在与运作的基层党组织成员的来源也具有完全的本地属性,也就是说党员是带着各种直接的农村社会联系入党的,而在熟人社会中这种社会联系往往又和各种本地利益交织在一起甚至密不可分,而这种本地利益倾向又很难通过简单的入党培训和一些先进性教育运动所消弭掉的。党的方针政策经过带着浓重本地利益取向的农村基层党员的执行之后其效果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很大影响,虽然说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当这种根本利益在表现为具体的形式时,各种类型的差别甚至是冲突还是难免的,当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面对这种差别甚至是冲突时,对上级党组织“选择性政策执行”[5]以维护本地利益将很可能成为更多人的现实选择。由于同在本村的地缘优势,基层党员的本地利益与其他村民的利益将会有更多的共通性,也就意味着他们的“选择性政策执行”会赢得更多村民的支持,这就使得党员本地利益倾向经过其他村民认同之后扩大化为一种农村“公共利益”,一旦这种狭隘 “公共利益”形成,整个基层党组织的取向将不得不受其影响,因为相当甚至多数党员利益与该“公共利益”是交叉甚至是重叠的,如此以来,整个基层党组织而不仅仅是党员个人将作为地方(农村)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与上级党组织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相互博弈以竞取更多地方利益。
如果说上述这种基层党员本地利益倾向经过其他村民共同性认同得以扩大为村“公共利益”,继而反向同化基层党组织并最终引起基层党组织地方化的现象属于一种偶然的话,那么一种新的党内基层制度就将这种偶然强化为了一种趋势,它就是农村党支书的民主推选制度。党支书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将该职位的合法化源泉由上级党组织下移到了基层党组织普通党员,而作为经济人的普通党员在选举党支书时,首先考虑的将必然是自身及本地利益的最大化,那么任何一个欲当选或连任党支书的党员就必须把自己塑造为党员以及其他村民及本地利益的代言人,更大范围的党组织意见将不得不成为次要考虑。所以,党支书的民主推选制度客观上实现了前段述及的“党员本地利益——农村公共利益”过程的合法化,实质上,这种合法化也就是对基层党组织地方化过程的实现与强化。
第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家族化
所谓基层党组织的家族化是指随着农村家族观念与家族势力的复兴,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中的权力核心逐渐为家族所渗透甚至是控制,党组织也因此不同程度地违背自身宗旨沦为了农村家族利益实现工具的现象。家族现象作为中国农村“权力的文化网络”[6]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这种“悠久”客观上使得家族观念在国民心中获得了广泛而深入的认同,使得家族观念在农村更加根深蒂固、难以动摇。虽然曾经在农村实行的集体化一度使得“宗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来自国家政权的强有力的冲击”[7],但这并没有完全消灭有着强大生命力的家族观念,事实证明,农村集体化仅仅是促成了家族观念在一定阶段内的“潜伏”而已。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为结束“潜伏”提供了第一个历史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责任制促使农村从新回复到了分散的小农经济状态,解除了集体化条件下的集体保障功能,但分散的小农很快便显示了自身在抵御各种形式农村风险方面的脆弱无力,因此重新寻求一种集体保障便成为了村民的共同需要,而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决定不可能再回复到旧式的人民公社式的集体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家族再度成为了承担农村集体保障的当然载体。
家族保障之于公社保障的一个基本区别便是家族保障是一种在没有外在政治压迫条件下的村民自愿行为,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公共认同,是一个类似于会员制利益集团的实体化组织,它的逐利性和排外性促使其主动地为家族内成员寻求各种资源以维护和谋求更多利益。但是农村资源的稀缺性和多元化的家族格局决定了“家族寻求各种资源谋求更多利益”的行为将势必演变为一场激烈的农村家族竞争,竞争的结果直接取决于各个家族在农村中所处的地位,这种地位除了直接体现在家族人数上以外,更重要的是谁可以掌握农村中的权力组织,首选当然是处于农村权力中心地位的基层党组织。这样这场激烈的农村家族竞争就演变为了各家族对基层党组织的激烈争夺,而基层党组织成员的本地属性客观上又为这种争夺提供了可能性,每一个家族都会通过各种手段将族人“植入”党组织,而一旦某一个家族或家族联盟成员达到了党组织成员的多数,那么它就可以通过“民主化”(基层党组织选举)的手段将家族意志升华为党组织意志,这样家族就可以党组织意志的名义维护和谋取自身利益了,客观上这也完成了基层党组织的家族化过程。
第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派性化
基层党组织的派性化之于家族化是有着诸多区别,其一就在于派性参加主体来源广泛,具有跨家族的特点,但这并不能就此得出农村派性是以家族为参加主体的结论,派性参加者只是家族成员的一种个别化行为;其二,不像农村家族那样以血缘为纽带有一个内部相对较为完整和稳定的结构,农村派性由于没有自己较为可靠的组织建构基础,所以也难以形成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更多的是一种以利益为基础的暂时的“保护人——被保护人”模式,模式之中充斥着“忠诚——利益”的交换,由于利益本身所具有的高变动性特点,导致派性内部不稳定性和随意性也非常大;其三,由于派性的上述特点导致其不需要像家族那样考虑到一些村庄公共利益,因为他们随着利益诉求的变化随时都可以解体并重新组合,所以难以促使他们为其行为负责,显然这将导致派性组织在利益诉求上的狭隘性甚至是非法性和不负责任,因为“利益无疑是派系的最终诉求和终极定位”[8]。可以想象,具备这样特点的派性组织在农村一旦展开自己的利益诉求那将是不折手段的追逐一切可以追逐的利益,尤其是掌控农村资源分配权力的农村政治权力,说到底仍然是竞逐村党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因为党组织居于领导地位,所以派性组织更倾向于竞取党支书职位)的问题,近年来各地“两委”选举中不断出现的暴力事件和派性组织拉票事件突出反映了派性组织对于占据农村正式组织的高度积极性,因为占据正式的组织职位就意味着派性组织得以披上合法的外衣,派性利益也得以“合法化”为党组织意志,这样派性组织便可以以党组织的名义来谋求自身更多的狭隘甚至是非法利益。客观上而言,这种党组织意志的被同化实质上也就是基层党组织的派性化。因为派性组织目标的狭隘性甚至是非法性特点,使得基层党组织派性化有着比家族化、地方化和边缘化更为可怕的后果,它所造成的将不仅仅是党组织功能虚化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它将严重恶化党组织的形象,侵蚀党的执政基础。
三、结语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的四种表现(边缘化、地方化、家族化和派性化)中,前两种是由于农村的制度变迁引起的——村民自治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党组织的边缘化以及村支书的党内民主推选促成了党组织的地方化,也就是说是体制因素造成了基层党组织的边缘化和地方化,所以对于这一类虚化现象(组织虚化,即组织仍然运行但难以有效发挥应有作用)的治理更宜于从体制上着手,这倒不是说应该取消村民自治和党内民主推选,毕竟民主化是当今社会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而是说如何实现加强党的领导同村民自治和党内民主推选的制度对接应成为治理此类虚化现象的重要议题;后两种显然是体制外因素所造成的,家族现象和派性现象在农村自古有之,已经是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自然现象并成为农村“权力的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决策者在研究基层党组织问题时始终有着超脱于农村“权力的文化网络”之外神圣化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倾向,即把农村基层党组织视为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外物,殊不知在农村中权力及其合法性最为根本的来源是农村自生的“权力的文化网络”而不是党内科层组织,忽视了这一点就必然使得基层党组织因无法获致真正的合法性而被农村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因素所侵蚀、同化甚至是控制并使得自身趋于空壳化,即功能虚化(组织未必弱化,但发挥的作用却非党组织应有的功能),所以对于此类虚化现象的治理最为关键的不是如何去“控制”农村的社会文化生活(事实上也无法控制)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基层党组织与农村自生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对接的问题,如何将党组织权威的合法性真正建构在“权力的文化网络”之上的问题,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使得基层党组织以主体地位吸纳农村“权力的文化网络”来建构自身稳定的领导权威而有效避免自身的功能虚化。
参考文献:
[1]张劲松、金太军:执政党: 我国公共管理的当然主体[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1): 59-63
[2] [美]阎云翔著,龚晓夏译:私人生活的变革[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35
[3] 贺雪峰:关于村庄权力扩展性的讨论[J].云南社会科学,2006,(6): 36-41
[4] 邱新有:一强余弱宗族村的治理(三)[A],肖唐镖等著:村治中的宗族[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380
[5] [美]欧博文、李连江著,唐海华译:中国乡村中的选择性政策执行[EB/OL].[2007.7.22],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964
[6] [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5
[7] 金太军、施从美: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263
[8] 孙琼欢、卢福营: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的派系竞争[J].中国农村观察,2000,(3): 69-72 作者简介:1王军洋(1987—),男,山东菏泽人,汉族,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问题与基层政治;2杨书房(1987—),湖北黄冈人,女,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
第五篇:官舟镇“三措施”整顿帮扶村级党组织建设,切实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
官舟镇“三措施”整顿帮扶村党组织
切实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
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暨“四帮四促”活动,为切实加强红星、灯塔、三角等重点帮扶村党组织的建设工作,促进重点帮扶村尽快走出发展困境,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官舟镇采取“三措施”切实抓好重点帮扶村的整顿建设工作。
开展班子谈心交心,加强村党支部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凝聚力。该镇党委分成三个工作组深入红星、灯塔、三角三村,召开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整顿建设会议,针对三角矛盾问题较为突出及涣散的特点,从摆正心态、统一思想、加强团结、密切与群众的联系等方面,对该村支部班子加强了教育和引导;针对红星村村务管理不规范的突出问题,从定目标、定责任,开展支部班子集体承诺践诺活动,提升村支部班子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带头遵守党纪政纪,维护班子整体形象,加强村支部班子作风建设,重树村党支部为民爱民服务于民形象;针对灯塔村村民素质不高,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突出问题,工作组从执行上级“两加一推”政策情况入手,对该村完成村级重大公益事业的建设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严格对村支部班子的绩效管理。
调整充实班子队伍,加强村党支部班子的组织建设,提高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帮扶村党组织红星村、灯塔村、三角党支部班子的调整充实。按照班子特点,分别选派政治思想好,协调能力强的镇、村干部充实调整到村班子中来。进一步明确班子内部分工,在村党组织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制度,着重加强班子成员间的协调合作,增强齐心团结的民主议事氛围。
理顺思路找准路子,提高村党支部班子的发展意识,提高创新力。镇党委要求重点帮扶村党支部进组入户召开群众会,结合镇党委中心工作和落户本村的重大项目,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拟定本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镇党建办拟定结对帮扶单位,对重点帮扶村进行结对帮扶,帮助理顺村级发展思路,紧紧抓住“两园三线四带”产业规划建设思路和326国道改道建设、青山220千伏变网电站建设、大桥牛羊肉食品加工项目建设、车站建设及河道治理等各项机遇,助推村级经济发展。(党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