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开展产地检疫 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全面开展产地检疫 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核心提示:襄樊政发[2006]56号《襄樊市动物产地检疫管理实施办法》正式实施了。为认真贯彻落实,推动我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站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产地检疫管理科,负责全市动物产地检疫和市直产地检疫工...襄樊政发[2006]56号《襄樊市动物产地检疫管理实施办法》正式实施了。为认真贯彻落实,推动我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站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产地检疫管理科,负责全市动物产地检疫和市直产地检疫工作的协调与管理。产地检疫管理科成立后,抓住五个有利条件,针对三个不利因素,紧紧围绕推进养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抓调研,强宣传,细措施,重创新,优服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完善制度抓规范 明确目标抓落实
为落实《襄樊市动物产地检疫管理实施办法》,规范全市产地检疫工作,市站制定了《襄樊市产地检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我市产地检疫实行“一二三四”的工作模式,即:紧紧围绕推进养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这一目标;提供主动上门检疫服务与在报检点被动接受检疫两种检疫服务;强化市场、屠宰场、交易市场三个环节监督管理;实现产地检疫工作操作程序化、执法规范化、服务优质化、监督社会化。制定了《襄樊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考核办法》,4月17日,与各县(市、区)签定了2007年工作目标责任状。要求各县(市、区)树立全市产地检疫工作一盘棋思想,明确各自职责,实现检疫程序统一、监督执法统一、社会服务统一,真正形成联动,增强执法合力。
为规范检疫行为,市站制定了《申报点操作规范》、《产地检疫操作规范》、《申报点规章制度》、统一印制了养殖小区动物登记薄、申报点报检情况登记表、屠宰场进场生猪登记表、产检证明月统计表等多种表格。要求各地严格按照国标《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16549-1996)、农业部67号令、《湖北省动物检疫申报管理办法》以及《襄樊市动物产地检疫管理实施办法》进行规范操作,做好检疫记录。要求防检人员严格按照“十不准”、《防检人员行为规范》,规范自身言行,杜绝只收费不检疫,隔山开证等三乱现象发生。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3月19日,市站产检科与五办一乡协防员、委托产地检疫员签订了2007年产地检疫委托协议书。3月31日,与四乡镇产检工作负责人签定了2007年产地检疫责任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要求务必做到宣传到位,工作细致;务必做到规范开证,严格收费标准,禁止三乱现象发生。
二、抓调研建档案 突出源头管理
我市在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中实行养殖档案管理机制,坚持源头管理。
各地以春防为契机,充分发动防疫员对辖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养殖档案。要求防疫员在防疫注射时向养殖户免费发放《养殖登记薄》,如实填写生猪养殖过程中的防疫、治疗用药、进、出栏报检、日常消毒、淘汰病死处理等情况。市动物防疫监督站还将免费疫病监测、消毒药品供应等服务活动与监督管理挂钩,实现服务与执法对接,规范管理,促使货主主动报检。通过调查,市站产地检疫管理科已建立城区74个养猪大户的养殖档案,存栏生猪12095
头。
三、广泛深入宣传 赢得各方支持
为使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我市从4月下旬开始,大张旗鼓进行产地检疫宣传。通过组织宣传车、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咨询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在宣传中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基层,面向养殖户,面向经营者。一个多月宣传,全市共制作宣传展板13张,悬挂横幅180幅,发放宣传资料2.8万余份,制作《襄樊市动物产地检疫管理实施办法》录音磁带1盘、碟片5张。
4月初,市站产检科以走访摸底调查为契机,深入五办一乡养殖大户宣传《动物防疫法》、《襄樊市动物产地检疫管理实施办法》以及畜禽养殖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向农户宣传政策,宣传市站为促进养殖业发展将免费供应疫苗、免费提供疫病监测等服务。利用春防时机,发动防疫员进行广泛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服务卡、填写养殖档案。对各屠宰场、牲畜交易行,要求检疫员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书写墙标,耐心、细致宣传。
4月23-25日,市站组织襄阳区、高新区动检站及市直所辖欧庙、卧龙、太平、竹条等四个乡镇兽医站12人,宣传车3辆,赴两个区、四个乡镇所辖乡镇申报点、农贸市场、屠宰场、牲畜交易行、养殖小区进行动物产地检疫巡回宣传。这次宣传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尤其是太平镇、卧龙镇镇委领导亲自陪同,取得了他们对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配合。此次宣传深入到了农户、农贸市场、各大型养殖户、屠宰场、牲畜交易行,使广大农民和养殖户了解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使他们能主动报检,接受监督与管理。
四、强化人员培训 提高队伍素质
抓好产地检疫工作关键在人,在于检疫人员的素质。为推进产地检疫开展,我市狠抓检疫人员培训工作。襄樊市动物防疫监督站于2007年4月28-29日举办产地检疫培训。组织所辖五办一乡、四个乡镇共47名防检员系统学习了动物产地检疫操作程序、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市场检疫操作程序、检疫票证填写规范与监督管理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各县(市、区)也积极开展人员培训,采用分散学与集中学的方式,系统学习相关内容。这次培训旨在提高城区防检人员业务素质和思想认识,规范了防检人员行为,要求防检人员严格按照“十不准”行为准则,依法执检,按程序检疫,确保检疫质量,为六月份全市动物产地检疫整体联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整体联动 稳步推进产检工作
一是工作专班开始运作。为使工作真正形成联动,由市站牵头,组织各县(市、区)动检站相关负责人成立产检工作监督专班,轮流对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二是形成产地检疫报检网络。按照方便群众、规范检疫、有利流通统一规划布局的原则,市站对五办一乡、四个乡镇、各县(市、区)实行定点、定人、定目标管理,在每个乡镇或人口居住集中的村组设立一个或几个报检点,开通报检电话。投资0.5万元完善报检点软、硬件建设。为协防员订购防疫服装,购买申报点必需的工作、生活物资,制作了横幅、招牌,公示了联系电话。各地也按照“五有”标准完善了报检点建设。
三是三个环节展开协作。各驻屠宰场、交易市场、市场检疫人员切实履行职责,严格实行查证验物。
(襄樊市动物防疫监督站产地检疫管理科供稿)
第二篇: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核心提示:黑山县位于辽宁省西部,辖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万亩,总人口63.8万,其中农业人口46.5万,是国家的商品粮基地县,也是辽宁省畜牧业较发达的县区之一。黑山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于2006...黑山县位于辽宁省西部,辖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万亩,总人口63.8万,其中农业人口46.5万,是国家的商品粮基地县,也是辽宁省畜牧业较发达的县区之一。
黑山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于2006年2月组建,下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检疫站、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县畜产品安全监督所等5个局直单位及11个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所。全系统共有职工280人,村防疫员310人。几年来,黑山县动监局以产地检疫工作为切入点,创新工作模式,相继召开了国家、省市多次产地检疫现场会,推广了产地检疫经验,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措施是:
一是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动物检疫网络。自省动监系统改革后,黑山县设立了县动物防疫监督所、县动物检疫站和11个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完善了村级防疫、检疫人员设置,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检疫网络,为开展产地检疫工作提供了组织和队伍保证。2007年,黑山县按照市动监局的部署,加大产地检疫工作力度,以方便群众、方便畜禽经营业户、利于检疫为原则,每个行政村设立1名协检员(经过考试、考核,发证上岗),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协检员名单和联系电话在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和检疫分站进行了公示。检疫分站工作人员主动为畜禽经营业户联系协检员,实行24小时检疫服务,随到随检。为了真正实现产地检疫到场、到户,黑山县实行产地检疫和外运检疫分离的方法。具体是区域所实施产地检疫,由其所聘用的协检员实施;县动检站实施外运检疫,在全县设立13个检疫分站,由县动检站聘用的检疫员实施。
二是规范管理,推动动物检疫整体工作。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印发了《黑山县动物防疫、检疫及监督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调整防疫、检疫收费标准的通知》和《黑山县动物卫生证章管理办法》等文件,并签定了县动监局与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县动监局和县直各单位,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和村防疫员,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目标管理和动物防疫监督行政执法责任的责任状。明确规定了防疫、检疫和监督人员的职责及责任追究,规范了防疫、检疫和监督人员的行为。加强对检疫员、经纪人培训,提高检疫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增强法制观念,掌握执法办案程序,熟练检疫业务技术,提高经纪人的法律意识。同时,黑山县实行了监督力量下沉,共下派7名年纪轻、工作能力强的同志任乡镇所所长,全县每个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由县监督所派驻1名监督员,并委托了防疫监督权利,同时也签定了违约责任书。全县设立3个监督科,2个补检组,11个监督小组,划分责任区、明确工作职责,实行目标管理。重点开展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屠宰检疫监督工作。加强对贩运动物及动物产品经纪人和货主的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处理。为全面推进全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优化产地检疫模式。黑山县于2007年率先在全省实行“乡镇所+村协检员”的检疫模式,这一新的产地检疫模式在全省各地得到普遍推广和深化。“以乡镇动监所为中心,以村协检员为实施主体,协检员在乡镇人员的管理下具体实施产地检疫工作,以乡镇所分管该区域的检疫员的名义出具产地检疫证明的做法使产地检疫真正做到了临栏。于2008年又在这一新模式中融入检疫申报制,在县监督所的统一规划下设立检疫申报点,有的申报点设在村兽医室,有的设协检员的家中,有的设在饲养密集区或经纪人密集区。同时,对申报点建设的标准、申报检疫的程序等又做出了相应规定,成功的将检疫申报制融入这一新模式中。这一新模式也给广大养殖者申报检疫带来极大的便利。
四是规范产地检疫操作。通过“规范产地检疫申报材料”和“规范产地检疫操作程序”,将查验《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报告》制度引入规模饲养场产地检疫工作,规定《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报告》必须是近6个月内,县以上疫控中心最后一次的监测报告。同时,又进一步明确产地检疫时核查动物来源,用以验证《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报告》的全面性、可靠性。上述两项查验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产地检疫工作质量,而且极大的促进了疫病监测工作、外引动物监管工作、例行性监督检查等工作的实施,成功地利用产地检疫作用促进和保障监督等其他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检疫、监督联动的良好格局。
五是主动出击,广泛收集防疫信息。深入贯彻落实例行性监督检查制度,饲养量定期核查比对制度、有奖举报制度等是 “预防性、常态化管理”监督理念的具体体现。黑山县将上述措施做了进一步发挥,将预测动物出栏时间结合在例行性检查和饲养量定期核查比对等工作中,按预测的出栏时间主动上门实施检疫,不仅体现了执法与服务并行,也给工作带来了主动。
产地检疫工作成功开展也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黑山县连续四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达到了以检促免的目的,同时,也保证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2009年末,全县生猪、牛、羊、禽饲养量为281万头、43万头、71万只、3500万只,肉蛋奶产量47万吨。畜牧业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0%。黑山县被省局列为生猪优势区域优势县、蛋鸡产业重点县、肉牛产业重点县。畜牧业已经成为黑山县农村经济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呈现出规范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发展势头强劲。全县实现了重大动物疫病零控制,畜产品安全事件零发生、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的三大指标。
通过四年多的工作实践体会到,产地检疫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是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需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做到分工合作,分工不分家。必要时还要借助公安司法部门的密切配合,更要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即要管好饲养户、经营户和经纪人,又要管好系统内部人员,常抓不懈,全面推进动物防疫工作上质量、上水平,保证动物卫生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为促进县域经济繁荣,保证畜禽产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产地检疫总结
产地检疫半年工作总结
生成时间:2009-07-08 发布时间:2009-07-08 信息索取号:013-40309001 点击次数:1881
产地检疫工作总结
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产地检疫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我们全体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根本任务。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对于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护人民群众食肉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所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09年产地检疫工作,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半年来共检疫猪5689头,牛526头,羊36390头,鸡25025只,其它361只,现将前半年产地检疫工作展开情况总结如下:
一、周密部署,确保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
产地检疫由于数量零散、交通不便、群众接受难等因素影响,一直是我们检疫工作中的难点。为促使这项工作更加深入的开展,我所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外县、市区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了《长武县产地检疫实施方案》,全面部署今年产地检疫各项事宜。同时,积极与农业局联系,取得局领导的大力支持。由任局长主持,在农业局会议室召开了产地检疫座谈会,充分征求各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制定出台了《长武县产地检疫实施办法》,并以该办法为依据,进一步制定下发了《长武县农业局关于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通知》及《长武县关于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通告》。这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为我县产地检疫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广泛宣传,提高公众产地检疫知晓率。
今年,我所把《动物防疫法》宣传作为产地检疫有序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使宣传工作不流于形式,我所确定了以畜禽交易市场和屠宰场为主的重点宣传场地,以规模养殖场(户)、牲畜经纪人、运输户为重点的宣传对象,集中2个月时间通过电视、录音、传单等形式面向社会进行了深入人心的宣传。并在全县5个畜禽交易市场、11个乡镇、174个行政村张贴了产地检疫通告和宣传资料。半年来,累计出动宣传车辆30余次,散发宣传资料3000余份,张贴产地检疫通告200余张。通过为期2个月的大力宣传,使群众充分认识到了产地检疫的重要性,主动报检的多了,逃避检疫的少了;凭证交易运输的多了,无证经营的少了。
三、调查摸底,准确掌握畜禽存栏现状。
按《实施方案》安排,从4月份开始,我所进入了调查摸底阶段。调查摸底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准确掌握各乡镇、各养殖场(户)畜禽存栏与分布,才能科学合理设置报检点,才能及时开展产地检疫,杜绝逃避检疫现象发生。我所县境内检疫组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一次地毯式调查摸底行动,详细准确地掌握了我县畜禽存栏及分布情况,为报检点设置及检疫员配备提供了科学依据。截止5月底全县存栏生猪7.22万头,牛0.86万头,羊5.27万只,鸡4.02万只,并与33个规模养殖场签定了产地检疫协议。
四、设立报检点,健全基层检疫队伍。
按照《长武县产地检疫实施办法》规定,我所在全县设立了11个基层报检点,每个报检点配备2-3名检疫人员,承担本行政区域内产地检疫任务,有集市的乡镇同时承担上市活畜及肉品的检疫。明确了检疫员的劳动报酬(按检疫收入的40%予以兑现)。报检点设置完成后,我所首先对各检疫员就法律法规和检疫知识技能进行了学习培训,随后为各报检点统一制作了公示台,为检疫人员及时发放检疫票据,并配备了必要的检疫用具。在我所监督指导下,各报检点工作均进展顺利。五、三管齐下,共同推进产地检疫报检制。报检制是产地检疫的基本制度,但是由于养殖场(户)一则对报检缺乏认识,二则怕承担检疫费用,致使报检制度难以落实。为进一步提高产地检疫覆盖率,我所加大了对交易、运输、屠宰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在乡村道路上增设执法人员,加大了对无证运输违法行为地打击力度;在活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加派执法人员,严格查验、回收检疫证明。对未经检疫的牲畜,一律加倍收费;对未经检疫货主又不同意补检的一律不得进场,有力地促使了报检制度的落实。
六、存在的问题
1、群众报检点意识不强,报检制度尚未完全落实。
《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但是广大养殖户尤其是散养户对产地检疫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检与不检并不影响自身利益,还可节省检疫费用,因此心里上存在侥幸,主动报检者为数不多。
2、没有与产地检疫相匹配的交通工具和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由于产地检疫是到养殖场、点实施的检疫,路途遥远、量大、面广,且牲畜出售机动性强,随报随检情况较多。过去一人一车(自行车)一器(听诊器)一计(体温表)的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型势下产地检疫工作之所需。
3、对基层情况不够了解,对养殖户情况不熟悉。
目前,我所与规模养殖场已签订了产地检疫协议并定期深入养殖场、点执行监管任务,但是和散养户联系不密切,有些散养户时有时无,致使检疫人员难以准确掌握其饲养数量、品种、出售等情况。
七、改进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产地检疫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抓好落实。
2、加强宣传。采取广播、电视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产地检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养殖户树立疫情大于风险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主动配合我所检疫人员落实报检制度。
3、密切与基层兽医站及防疫人员的联系。
基层防疫人员每年开展两次春秋防疫,常年进行适时补针,对各养殖户情况了如指掌,加强和基层防疫人员的联系,互通信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进一步推行产地检疫签约式管理模式。通过与规模养殖场签订产地检疫报检协议,带动周边散养户树立产地检疫报检意识。与牲畜经纪人签定产地检疫助检协议,协助我所共同完成产地检疫工作。
5、加大对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和运输环节的监管力度。查处一批不执行牲畜凭产地检疫证明交易、运输、屠宰的违法行为,并予以严惩,使一些心存侥幸的人望而止步。
总而言之,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人员的辛勤付出,产地检疫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上级部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再添措施、再鼓干劲,保质保量完成产地检疫工作任务,确保我县人民食肉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长武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二00九年六月十八日
第四篇:浅淡我县开展产地检疫的工作思路.
浅淡我县开展产地检疫的工作思路
核心提示: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畜禽及其动物产品在离开饲养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也就是我们通常驻机构说的到场、到户、到指定地点的检疫,是动物检疫监督的重要环节之和第一道关口。产地检疫是防止染疫动物及其...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畜禽及其动物产品在离开饲养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也就是我们通常驻机构说的到场、到户、到指定地点的检疫,是动物检疫监督的重要环节之和第一道关口。产地检疫是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措施。产地检疫能够及时发现病源,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扩散,对疫情传播起着屏障作用。所以加强产地检疫工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动物及产品的流通,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保障消费者吃上“放心肉”的首要环节。本人就我县检疫的工作谈几点看法,供同仁参考。
1、宣传、强化认识 《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是开展产地检疫的法律依据,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横幅、编印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产地检疫的宣传要做到“四个面向”,面向政府和领导,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面向有关部门,取得部门对开展产地检疫的配合志协作;面向养殖者、经营者,使其学法、知法、守法、主动报检自觉接受监督与管理;面向社会,使产地检疫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一个政府重视,群众理解,社会各界支持的有利于产地检疫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2、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是《动物防疫法》正确全面实施的根本保证。县局、站应完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动物检疫执法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学习使检疫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的实际操作技能,规范检疫票证的正确填写及应有和;熟练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从而提高动物检疫员的检疫水平,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检疫。参照《动物防疫法》、《畜、禽产地检疫技术规范》等相关法规,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检疫员的职责、工作程序、工作纪律等做出明确规定,违者罚款反者给予经济处罚或者行政处分。对服务意识强,规范化实施检疫,遵守管理的优秀检疫员年终给予奖励。每月定期召开全县动物检疫员进行检疫员工作会议,各检疫员汇报工作情况,县上组织对检疫员进行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检疫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技能。
3、加强村级防疫协助员管理,提高福利待遇 在充分基层乡镇分站执法力量外,还要真正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协助员的待遇,确保误工费及时以放到每一名级动物防疫协助员手中,调动他们动物防疫工作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将他们全部纳入动物检疫协助员队伍,加强对他们的培训、考核和管理,让他们负责开展本村出栏动物的报检工作。村级防疫、检疫协助员每村1-2人,队伍庞大,他们通过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结七村动物饲养情况了如指撑。依靠他们做好七村出栏动物的报检工作,能够有效地防止逃避检疫现象发生。从而提高出栏动物产在检疫率。
4、推行家禽户口管理,确保免疫密度 首先推行牲畜免疫标识制度,在人密集的乡镇实行防检相结合,经检促防,分片包干。防检员不但要扎实做好春秋防疫、疫病普查而且还要在《家禽户口及防疫注射登记卡》上按禽主姓名、动物种类、存栏数、出栏数等内容进行登记,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登记卡一式两份,由畜主核对无误签字后,一份交户主核保存,一份由防疫员保存。家畜户口的变动,凡农户新增加猪、牛、羊等动物,应报告防检员,由防检员完成防疫注射并办理登记手册,农户出售家畜时,凭卡向所负责管辖的防检员报检,防检员根据家畜的防疫情况,临床健康状况出具产地检疫证明,并按规定收取检疫费。家畜病死时,农户应报告防检员,防检员查明死因,采取相应措施,对病死动物及排泄物按规程无害化处理,同时注销家畜户口。
5、建立严格监督管理机制 产地检疫规范化必须靠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来保证。所以,各地牧业管理部门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一要研究制定监督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监督所(或监督机构)的依法监督作用。组织和指派监督员采取分组监督,划区监督,重点监督,巡查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对屠宰企业,检疫人员,动物防疫证章标识等进行全面地,严格地监督。二要研究制定防检监执法人员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主管领导部门的行政管理作用。严厉查处违章违纪的执法人员,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为产地检疫的规范化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6、加强毗邻区域联防联检 畜禽的收购运输范围广,有时会涉及到几个县(市),给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加强毗邻县(市)间的联防联检是搞好产地检疫工作的必要措施。要定期开好联检会议,相互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统一检疫操作程序,统一管理制度和处罚手段,以防止或减少因收费管理,处罚不一致而带来的检疫漏洞和推诿扯皮现象,加大查处违反兽医卫生法规案件的力度。
第五篇:马鞍山市农委关于全面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通告
马鞍山市农委关于全面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通告
马农文[2009]164号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根据省农委《关于开展动物产地检疫推进年活动的通知》(皖农牧〔2009〕66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市农委向全市广大畜禽养殖、畜禽及其产品经营单位(户)通告如下:
一、建立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安徽省动物产地检疫实施办法》的规定,家畜家禽及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动物在出栏、上市、运输、屠宰前,畜主应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设立的“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申报检疫,经动物检疫人员到场(户)检疫合格,取得《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栏、上市、运输、销售。
二、规范市场畜禽经营交易行为。凡本地进入批发和零售场所的畜禽必须持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外地调入的畜禽,须持有《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及《非疫区证明》,并自觉接受动物检疫人员的检疫查验,经检疫查验合格并获取《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的,方可进入市场交易。
三、产地检疫报检方法及要求:畜禽饲养单位(户)的畜禽因种用、上市或调运离开产地前,要向设立在本乡镇的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报告,提出检疫申请。
1、申请方式:到点申请、电话申请、书面申请;
2、申请时间:
(1)供屠宰或育肥的动物提前3天;(2)种用、乳用或役用动物提前15天;
(3)特殊情况需要出售、调运或携带的动物可随报随检。
四、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市及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将对全市畜禽养殖场、畜禽屠宰和批发场所进行执法检查。对未经检疫进入销售、运输、屠宰等环节的违法行为,除依法实施补检外,依据《动物防疫法》的规定,予以处罚。对不依法申报产地检疫的养殖场(户),除依法查处外,将取消各类农业项目申报资格。
五、本通告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马鞍山市农业委员会
二○○九年六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