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肥工业大学教代会2014年校长工作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教代会2014年校长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5-01-06 字号:大中小
【打印】
深化改革 激发活力 科学发展 为建设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合肥工业大学第八届一次教代会暨第十六届一次工代会上的报告
校长 徐枞巍 2014年12月27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学校2014年工作,请审议。
一、2014年学校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全面落实整改措施
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按照“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要求,坚持“领导带头、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原则,围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梳理出整改内容20项、整改措施29条,提出制度建设8项、23条。整改任务层层分解到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大部(处室),逐项落实,并在全校范围集中开展“四风”专项整治工作,初见成效。同时,根据教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走访师生和召开部门协调会、督办会等多种形式,对学校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形成自查报告。开展了2000年至2014年以来的377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169份继续有效,93份需要修订,115份宣告废止、失效。为切实转变机关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经撤销、合并、保留,目前学校共有47个综合性管理机构。据民意调查,98%的群众对学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给予了“好”和“较好”的评价。
(二)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2014年,学校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立德树人,围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个方面出台改革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圆满完成2014年各类招生计划 2014年,我校各类本科生计划招生8000人,实际招生7990人。合肥校区计划招生5000人,实际招生4988人;宣城校区计划招生3000人,实际招生3002人。2014年合肥校区第一志愿录取率为97.92%(2013年为97.79%),宣城校区第一志愿录取率为97.87%(2013年为95.09%,2012年为76.22%),均有所提高。
2014年我校共录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577人。本科毕业于“211工程”以上院校的考生达到1268人,占总录取人数的49.19%;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比例提高到43.58%。2014年录取博士研究生190人,定向、委托培养攻读博士人数大幅减少。
2、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2014年,3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80个项目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实践)计划项目,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已在网上运行,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部教材获批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在第14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积极申报安徽省振兴计划项目,13个项目入围。学校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示范作用,大力支持,积极推广。
3、教育教学运行稳定有序
充分做好学校各类教学资源的调度、使用与管理,加强教学运行过程的监管,保证了日常教学的平稳运行,教学事故发生率下降。以试题库形式在小学期开设覆盖经、管、法、环保与生态等方面基础知识的网络课程,丰富小学期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小学期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各学院的积极性,小学期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学检查、同行评议等多种教学质量监控方法在保障教学质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4、启动2015版本、研培养方案的制订
依据学校“十二五”规划及社会需求,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梳理;以“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指南”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点,设计了2015版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原则、思路和框架结构,组织专家论证,有序向前推进。
5、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产学研合作为载体,新增了7家校外实习基地,目前校外实习基地总数已达到225家。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逐步减少演示型、验证型实验,增设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突出实践导向,结合科研生产、工程建设、社会实践等选题占毕业设计(论文)总数的81.09%,呈逐年上升态势。
6、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继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积极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014年,参加省部级、国家级和国际级大赛近百场,获奖等级、数量和人数均超过往年。如:在英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上,我校云电动赛车队以亚洲唯一参赛队伍获得总成绩第28名和燃油经济性单项比赛第四名的好成绩,同时获全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HfutEngine机器人足球代表队在巴西Pessoa举办的RoboCup2014世界杯上获得仿真3D组第7名、仿真2D组第12名的好成绩;在第八届中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三等奖各10个。
7、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前几年人才培养多样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新开设地质学创新实验班、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实验班、计算机与信息类创新实验班、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创新实验班等4个“英才计划”本硕连读创新班。积极推进已获批的11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优化教学计划,落实实践环节,做好试点工作。
8、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和认证工作
继续以本科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为重点加强本科专业建设,认真做好专业评估与认证分年度计划,积极组织落实。2014年,组织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2个本科专业申请参加2015年度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组织电子信息工程、车辆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机自动化等5个本科专业申请参加2015年度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组织对经济学、广告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等6个本科专业及材料力学、理论力学、高等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图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工程训练、工科化学等8门基础课进行了校内评估。通过组织评估与认证,形成了专业与课程建设新模式,巩固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的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9、积极做好国家公派留学生工作
认真做好公派研究生的校内遴选、培训等工作,共有29名研究生被“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超额完成计划。
10、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格物穷理”、“经世济人”、“江河广厦”、“精益求精”等一批具有学院特色的思想教育品牌项目。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实现升国旗仪式、重要纪念日等纪念活动常态化。发挥武晓妹、何恩情等优秀学生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筑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硅谷精英”和“人人空间”两个频道荣获年度“十佳共建频道”,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授予我校“十年特别贡献奖”。积极开展学风教育活动和“翰墨书韵”大学生读书活动。基本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勤、免、偿”八位一体、互为补充的资助工作格局,全年约7000人次参加校内勤工助学,拓展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并安排约3000人次参与。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截止目前,2014年本科生就业率为96.14%,研究生就业率为 95.04%,本科生考研率为28.17%。
(三)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提高学校科学研究水平
学校继续以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为重点,积极开拓科研资源,凝炼科研方向,促进科研团队建设。截至2014年12月11日,全校科研到账总经费3.0093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科研纵向到账研制经费1.5629亿元,横向到账经费1.4464亿元。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政策及管理的挚肘,预计科研经费比2013年将有大幅度下降,这也是近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9项,总经费7043万元,获批项目数排名第46位;获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专项1项,科技支撑计划1项,973课题前期专项1项,973课题滚动资助2项,863计划项目1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首次获批文化产业专项资金项目1项(资助额度为500万元),获批教育部项目17项、其他国家各部委7项;获批国防973项目1项,军口863计划项目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总装预研基金1项等。
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为排名第二的合作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1项主持,2项参与)、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及三等奖2项。梁樑教授荣获第四届管理科学奖(学术类)。获批各类授权专利241项,其中发明专利185项,软件著作权86项,实现专利技术转让转化8项。与2013年相比,获奖与获批知识产权数量均有所下降。
启动了有色金属材料与加工技术、新能源汽车、现代显示等三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社区服务与管理、先进钢结构与产业化等2个项目获批2014年度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积极以自主创新,满足国家重大需求,XXX数控机床、XXX导弹结构制造、生物质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新型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地下轨道交通信息控制及联锁、地源热泵技术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刘永胜、谢康、罗林保、曹树青、左如忠等团队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展示了原创性成果,学校在JCR1区、2区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数量显著提升;太赫兹技术、智能机器人、多媒体计算、数据挖掘与云计算、新型导航技术、高强度射频场及电磁兼容、接触与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及仪器、先进医疗仪器、多种功能材料、数控齿轮控制器技术、钢结构建筑与新建筑材料等新的研究方向已初见端倪,不断取得新进展;学校继续推进与众多央企、地方政府的产学研合作,以鲜明的科研特色获得合作单位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其中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合作在13所战略联盟大学中,超过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高校名列绩效评比第二名。通过“春华”、“秋实”计划的支持,培育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一些项目已具备产业化条件。
(四)加强学科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科整体实力
学校以学科目标管理、平台建设、创新学科研究方向、深化分层建设为抓手,致力于完善学科建设扶持政策,推动学科持续发展。
1、修订完善学科建设政策
根据教育部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制定了《合肥工业大学学科建设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分别从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年度建设成效等4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直接与学院绩效挂钩。引入竞争机制,突出建设效益观念,修订《合肥工业大学学科资源配置暂行办法》,现已提交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制订《合肥工业大学学科建设经费使用办法》,规范经费开支,建立健全学科建设问责制度。
2、加强学科建设项目立项与管理
按照学科规划和分层建设的要求,完善管理程序和流程,积极开展学科平台项目的遴选、论证、立项和管理。完成2个学院平台以及13个团队学科平台的论证、立项;开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立项建设的校内学科平台建设项目的检查、验收和效益评估。遴选出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3个一级学科申报并获批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
3、加强学位管理工作
继续推行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盲审和终审抽查制度,严把研究生出口关,按时完成各类学位授予的组织工作,有效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五)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继续按照“三个超常规”的原则,贯彻引进人才与培养现有人才相结合的方针,推进人才高地建设,优化人才结构。
1、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工作
引进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1人、“黄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黄山青年学者”13人,引进具有海外背景的人才28人。1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入选安徽省“百人计划”。
2、继续实施师资队伍“三种经历”培养
遴选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27人、《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2人,学校公派出国留学人员5人、国内1年期进修访学11人。选派23名教学科研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英语集中培训;继续实施师资队伍硕士化、博士化工程,共有18人考取博士研究生,教师在职获硕士学位5人、获博士学位20人。
(六)构建内部治理体系,提高学校治理能力
学校积极筹划综合改革,通过改革构建内部治理体系,激发办学活力,提高管理水平。
1、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优化“大部制”管理,在“三定”的基础上,重新拟定机关各部门职责。完成《合肥工业大学章程》的修订,已上报教育部核准。根据《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着手修订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出台《合肥工业大学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细化改革的措施和行动计划。初步建立基于学术委员会的教授治学体系,界定学术权力行使界线,健全学术委员会组织设置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发挥理事会的咨询议事和监督职能。
2、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以“四位一体”为核心,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了《合肥工业大学关于“三定”工作的实施意见》、《合肥工业大学实验编制核定办法》、《合肥工业大学机关、直(附)属单位“三定”工作实施意见》、《合肥工业大学教师岗位管理办法》、《合肥工业大学教师基本职责》、《合肥工业大学机关、直(附)属单位编制数及岗位设置方案》等6个配套文件,初步实现“三定”,健全了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对现有教师的分类定岗,完成第三轮专业技术职务分级聘任,初步建立“能上能下、岗变薪变”的竞争激励机制。落实收入倍增计划,稳步提高教职工的收入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绩效津贴的动态调整机制。
3、进一步加强财务与资产管理
全年实现总收入17.24亿元,各类资产总额达到43.85亿元。财务信息公开、网上预约报账、国有资产信息化、公房管理信息化等财务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改善了财务服务。加强财务预算执行和监管力度,注重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务稽查、工程项目审计、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建设项目的立项论证等工作,提高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完成全校事业与企业资产的产权登记工作,初步厘清了产权关系。强化务实、高效、节俭意识,规范公文、会议、接待等流程,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4、进一步加强后勤规范化管理
通过物业管理服务社会化外包、机构重组、成本核算等办法,进一步规范后勤社会用工管理,净减少294人。饮食服务中心按新的经济分配政策,实行弹性工资,推进原材料统采统购,节约成本,确保饭菜价格稳定。
5、继续加强产业规范化管理
继续推进各类经营实体的目标责任管理,校办产业权益资产总额达9.78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23.48%),学校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达5.19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41.02%),预计向学校上缴1650万元(比上一年度增长10%)。
(七)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民生
1、加强基础设施和维修改造工作
完成了翡翠科教楼、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的结构工程。完成了产学研综合楼、合锻研究院研发楼、管理学院新学科楼等项目报批。完成了屯溪路校区雨污分流、主次干道沥青路面、屯溪路校区电增容和高压开闭所改造等工程。完成了三个校区教室中央空调安装工程。完成了11幢楼层的个人房屋产权证办理。
2、继续推进实验室达标行动
完成“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软硬件的采购,开展共享平台建设试点。以信息化建设构建实验室开放管理体系,推进实验室大范围开放。加大实验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全年新增仪器设备固定资产5866台件、总值8405.56万元。分析测试中心顺利通过现场考核,得到国家计量认证认可,并获得CMA证书。
3、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
完成一卡通专网建设、服务器的更新和虚拟化升级等工作,实现各综合业务系统(如开水炉,售电等系统)的互通互联改造,基本完成全校门禁系统建设。完成了数字资源虚拟化平台(二期)建设,有效增加了平台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更换了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共完成10门241课时精品课程的录制及近20学时实验室教学视频拍摄剪辑。经过数字化校园二期建设,全校数字化水平进入一个新阶段,被推荐为教育部示范高校。
(八)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提升学校影响力
1、国际(境外)合作交流取得新进展
接待国(境)外团组132个,接待来访专家、学者共计266人次。派出各类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139个,共计303人次;派遣105名本科生赴台交换学习。获批101项引智支持项目,包括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1项、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3项、“单位重点聘专项目”10项、教育部“海外名师项目”1项、常规外专引智项目86项。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拟定“双联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协议。招收中国政府国别奖学金外国留学生10人、中国政府专项奖学金—高校研究生项目外国留学生20人,招收、培养企业奖学金外国留学生33人,成功举办“第八届大学生徽文化研习营”活动。
2、产学研用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积极组织参加各种科技对接活动。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基础研究院、河南安阳、江苏句容、安徽芜湖、安徽省粮食局、简式国际汽车、华昌达智能装备公司、安徽海汇投资集团等政府、企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组织参加政府、企业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61次,征集、发布技术需求信息26次,累计1197项。积极推进广东研究院,合肥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建设。继续加强海南研究院、宣城研究院、常州研究院、温州研究院、湖州技术转移中心等驻外科研机构的目标管理。加强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全方位服务,在省科技厅评比中名列全省第一。
3、通过领导互访、部门交流、学生访学、科研合作、讲座授课、干部挂职、实验室与基地建设等多种形式,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北方民族大学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工作。
(九)宣城校区平稳运行
宣城校区的建设和发展得到安徽省、教育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分别对宣城校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积极配合宣城市政府,推进二期工程建设,保证了2014级3000名新生按期开学;二期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先后赴东北、西北、武汉、成都和香港等地组织高层次人才招聘,全年共录用98名教师(含辅导员),到岗的教师29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名。加强教学管理和学风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年组织并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30个,其中国家级竞赛8个、省级竞赛10个、校级竞赛12个;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三件作品获奖,两个团队获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引入竞争机制,注重校区后勤服务品牌化、专业化建设,后勤服务水平得到校区师生的广泛认可。
二、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4年是学校各项工作进展不够理想的一年,一些办学指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学校发展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制约学校发展的新旧矛盾交织,发展瓶颈越发突显,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思想观念滞后与精神懈怠在一定程度上并存,影响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与改革的“疲劳症”共存,观念性、习惯性、体制性、政策性障碍还没有破除,有些还以释放负能量被强化,急需形成新的共识。
二是高层次人才短缺,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理论功底和工程实践能力总体不足,学术团队建设不够规范,缺乏有效地引导和管理。
三是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创新力度不够,教学有序运行还存在薄弱环节,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不均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学风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学科专业定位不够明确,一些专业方向长期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体系创新不足,少数学科专业多年就业率不高。
四是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突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项目和团队为数可见;科研成果后备力量不足,培育力度不够,政策引导不到位;现行科研经费政策和科研管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科研积极性构成制约,影响一些重大项目的开展和产学研合作;学科交叉渗透开展得不普遍,跨学科的团队微乎其微;唯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被不当强化,弱化了与企业的合作和成果转化。
五是管理精细化不够,管理手段和方式相对落后,工作效率不高,节俭意识不够,还存在大量水、电、气、粮等浪费现象。成本核算不到位,一些项目支出成本攀升,一些制度不健全。
六是少数干部存在“一看二慢三通过”的工作取向,责任心不强,进取心不够,开拓精神欠缺,学校还缺少奖勤罚懒、褒优遏惰的制约手段和措施。
三、2015年学校工作思路
1、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按照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的要求,完成2015版教学计划。制定人才培养各教学环节的标准,加强人才培养全过程监控,切实改善教风考风学风。继续做好以专业认证与评估为重点的本科专业建设,建立基于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的专业进退流转制度。进一步打通本、研学生培养,实行双学位制度,执行好英才计划。
2、激发办学活力,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在“三定”的基础上,建立与类型、级别相匹配的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聘期考核和基本工作量标准。进一步精简和分流工勤人员,打通工勤岗位与管理岗位之间的流通机制。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考核评价机制,淡化年度考核,强化聘期考核,实现各类人员的进退流转机制。探索建立终身教师制度、学术休假制度、协议教师制度、青年教师职业规划培训制度。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遴选、培养制度和激励机制。根据重心下移、简政放权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机关职能部门岗位设置,精减、分流冗余人员。
3、建设科研团队,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以重大项目研发与成果转化为载体,汇聚高层次人才,采取更为灵活的用人政策,组建科研团队,建立行之有效的科研团队评价和考核机制。加强专职科研机构和驻外科研实体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管理制度,规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措施。改进和完善科研组织管理,提高为教师科研工作的服务水平。
4、提升管理效能,深化内部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大部制运行程序和协调机制,促进管理精细化。以学校章程为基础,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厘清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边界,促进教授治学。进一步推进后勤社会化。
5、优化资源配置,深化财务管理改革。建立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增强学院办学自主权,实现从“校办院”向“院办校”的模式转变。实行学院年度经费预算制度。建立学校资产管理明细,加强资产管理。完善财务各项成本核算,提高财务效益。
6、争先进位,深化学科建设管理改革。以获批国家级学科重点建设项目、参加周期性学科评估为依据,强化学科建设目标管理,建立校内学科资源进退流转的调整、竞争制度;拟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指南和行动计划,支持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理顺学科组织设置,健全学科责任人制度。
2015年,是学校“十二五”收官之年和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也是合肥工业大学校庆70周年,学校还将召开第八次党代会。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十大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坚持内涵式发展,深化综合改革,构建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推动科学发展,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第八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和校庆70周年!
第二篇: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普通初中2009-2010学第一次教代会
校长工作报告
申方田
各位代表:上午好!
2009年,我们坚持“社会放心、人民满意”的办学宗旨,坚持“让人人成才”办学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校园,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坚持三个“加强”,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思想建设。我们强化学习制度,加强学习,增强大家的政治辨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我们创新学习方法,做到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专题讲座与讨论汇报相结合,黑板广播宣传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
加强廉政教育,强化作风建设。我们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管理,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我们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
加强团结协作,强化组织建设。我们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领导与决策机制,强化学校的集体领导机制,不搞家长制,不搞一言堂。
二、强化三个“坚持”,确保学校运行有序有效
(一)、坚持依法治校,确保办学行为合法。2008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政策法规,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切实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2009年,学校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又补充完善了《普通初中岗位目标责任制》,修订了《普通初中教职工考核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学校管理由人治逐步过渡为制治,由定性管理到量化管理,规范了管理行为,提高了管理效益。
(二)坚持民主治校,确保办学行为规范。
1、严格学校师生监督。设立校长信箱,主动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加大校务公开力度。在基本建设、物资采购、评优晋级、招师招生、干部聘任等问题上严格按程序办事,征求群众意见,及时公示,增加透明度,充分地听取不同意见,接受师生及社会监督。
2、加强社会家长监督。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沟通感情,交流看法,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收费、招生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学校公开公示;学校的招生政策和收费标准及时公布,在校园内还制作公示牌,严格校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加强工作过程监督。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规定、违规处罚办法等,给相关人员吃好预防药,打好预防针;在工作进程中,学校实时监控,彻底“堵”杀”腐败因子。
三、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2009年,我们共派出十几名同志到潍坊市和本市学校考察学习;我们注重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及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引导青年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对青年教师给台子,压担子,让他们挑重担,挑大梁,促进他们快速成长。
2009年,韩艳波老师被评为青州市优秀教师,李国富、马群明获得镇优秀教师个人称号。
四、扭住中心,提升质量
(一)、突出三主题,凸现德育工作特色。
1、很抓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开展了“弯弯腰,净校园”文明卫生行动,设立了“卫生监督岗”、“文明礼仪岗”,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抓起,让全体学生耳闻目见进而心到手到,潜移默化提高学生文明意识,工作细致,卓有成效。
2、常抓学生的实践教育。我们举行升国旗仪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组织军事训练,加强国防意识教育;我们举办田径运动会,加强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教育;这些活动既活跃了校园文化,更锻炼、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扭住五抓手,提升教学工作质量。
1、抓常规重落实。重视教学常规建设,切实抓好教学工作,落实学科教学责任制,将教学常规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我们制订了《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依规办事,推门听课,专人查课,严格落实“备”、“教”、“批”、“辅”、“考”五个环节,对教师的常规教学实行月检制;抓好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以考促教。
2、抓规范重时效。课堂教学注重规范,学校专门印制了备课本、教师业务档案,教学环节有规范要求,对教学重点、难点、过程、作业设置、课后记、教学计划、总结、学情分析、学生成绩等均有详细记载,开展课堂教学时效研究,促进学校整体单位时间内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建立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过程规范为“导”、“授”、“问”、“结”、“评”五个环节,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
3、抓反思重均衡。每堂课结束,任课教师要有总结反思,要写教学后记。年级组、教务科定期组织教师、学生进行教和学的反思。每学期期中考试后进行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测评,结果与教师考核挂钩。
4、抓课改重理念。面对即将进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形势,我们积极应对,迅速启动新课程改革培训,组织各学科教师学习新课标,认识新教材,理解新方法,明确新要求,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课堂。
5、抓教研重提高。我们注重教研工作,以教研促进教学,以教研创新教学,大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组织骨干教师上教研课、示范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强调校本教研,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意识,提升教学研究的质量,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五、统筹兼顾,和谐发展
一年来,我们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学校品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绿化与美化工作,创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学校本着环境育人的原则,努力抓好校园建设,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开学以来,在申校长的领导下,学校对校园进行了全面整改,对教室全部更换了杨木屋架;在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利用甬路两侧看板、橱窗,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丰富活泼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并且于今年9月份成立了校园广播站,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空间。
今年是机遇之年、挑战之年,这一年,我们要继续埋头苦干,自加压力,锐意进取,促进学校稳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努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在职培训,加强教职工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培训、考核和培养,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落实与考核。
2、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要全面落实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强岗位考核工作,修订学校教职工考核细则,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岗位聘任与考核办法,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3、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校园规划。
4、继续做好共青团、工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卫生、计划生育、青少年科技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5、认真抓好2009年初中新生的招生工作。
新的一年,既有美好的机遇,也有不可回避的挑战。我们要永不自满,奋斗不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大家都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谢谢!
08年9月21日
第三篇: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学校建设和发展历史上新的起点年。学校按照“充实内涵、加强管理、注重质量、提升水平”的总体工作思路,突出“人才培养上质量、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上水平”的总体要求,做出了转移工作重心、加强内涵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启动了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实施计划,内涵建设初见成效,办学实力进一步提高,为创建高水平科技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办学规模稳步增长,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学科建设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平台得到新拓展
(四)科学研究再创佳绩,科研经费再攀新高
(五)人才带动战略初见成效,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六)加强学生教育管理,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七)对外合作取得新进展,双向交流渠道不断拓宽
(八)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抗震救灾奉献爱心
(九)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各学院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优异成绩,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全校上下团结奋斗、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在各个岗位和各项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学校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办学所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变化,学校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二是内涵建设任重道远,在国家级层面上的项目、成果、品牌还较少,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匮乏,在国家对高校评价的一些关键性指标上,与重点大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三是办学经费依然紧张,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教师的培养管理机制还有待于加强;五是办学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六是安全稳定工作的压力较大。
困难摆在面前,问题客观存在,需要我们理性分析,积极应对,扎实工作,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为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而不懈努力。
二、2010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学校发展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蕴含着重要的机遇。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继续蔓延,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经济发展也深受影响。经济形势的变化必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科研立项、经费争取和毕业生就业等工作将面临更多困难。环顾四周,各高校都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形势更加逼人。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抵御和应对危机的实力显著增强,全国上下共克时艰,对未来充满信心。国家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更加重视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今年省十一届二次人代会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优化高校学科建设,加强师资和教学管理,稳妥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增加经费拨款。这些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大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推动科学发展。
2010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
大精神,按照校二次党代会和二届六次全委会的部署,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应对内外部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的变化,准确把握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改革创新精神统筹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深化内涵建设,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自主创新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管理,关注民生,确保安全稳定,努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创建高水平科技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围绕2010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培养质量
(二)加强学科建设,搭建高层次平台,提升办学实力
(三)明确政策导向,凝聚团队力量,提升科研水平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办学基础
(五)加强教育管理,培养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就业
(六)做好中外办学,扩大交流合作,推进校园国际化
(七)搞好管理服务,实现和谐共进,加快发展步伐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师生员工,促进校园和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继续加强以科大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以优良的教风、学风、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校风建设。加强师德建设,规范学术道德,营造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坚持依法治校,推进民主办学。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坚持校领导联系学院制度,健全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认真落实教代会提案。深化校务公开,尊重和保障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注意倾听师生的意见,反映师生的愿望,解决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逐步提高收入水平。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完善医疗设施,关注师生身心健康,倡导全民健身。目前,学校办学资源比较紧缺,资金压力仍然较大,全校师生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校园。
加强安全保卫,创建平安校园。健全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加大技防投入,发挥监控系统的技防作用。加强校园秩序管理,做好重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加强治安联防,密切校地合作,营造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
各位代表:
回顾过去,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催人奋进。科大发展的美好画卷已徐徐展开,内涵建设的万里长征才刚刚起步。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事业和使命召唤着我们。做好2010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深化内涵建设,加快发展步伐,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建设高水平科技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狠抓内涵发展,精求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学校品牌建设
四届五次教代会暨第十七次工代会工作报告
2010年12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本届教代会做学校工作报告,请审议!
一、2010年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2010年是我校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党中央、自治区和湖北省党政领导多次来校检查指导工作,对学校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州市党政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也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2010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来校视察工作,看望慰问我校师生,振奋人心,领导关怀春风拂面,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师生的士气。在这一年中,我们抓住机遇,赢得挑战,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办学理念,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教育的现代化为导向,在更深实践层次上加大改革力度,紧紧抓住办学特色,在更高工作平台上推进教育创新,用一连串的辉煌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式的发展:
1、“争先创优”深入推进,党建工作蓬勃发展 2010年,我校继续深入开展党员“争先创优”活动,党员承诺挂牌上墙,接受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学生的监督,捐资助学、义务辅导学生等实实在在的事情在全体党员中蔚然成风。2010年我校成立党建办,专司学校党建工作。11月,我校借创建博乐市“五好基层党组织”为契机和平台,不断完善学校党总支的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学校风气,推进学校发展。
2、教学工作成绩显著,课程改革有力推进
(1)高考成绩取得新的辉煌,过程管理渐成规范
2010年学校高考成绩又创历史新高,重点本科上线率达35.18%,大学升学率达97.87%,周倜等三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所有类型考生成绩、所有学科成绩全州(含农五师)全部领先。办学成绩受到社会高度评价。
2010年下半年,我校开始强化了教育教学管理,注重学生常规教育的落实和实效,狠抓教学过程监控,建立课堂教学督察值班巡查反馈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的督察力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三大工程”启动顺利,教师培训扎实有力
2010年教师节前,我校顺利启动教师队伍建设“三大工程”(即名师工程、新秀工程、薪火工程),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始创校内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评选工程,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2010年教研处分别组织了高级教师示范课、新进教师汇报课及各种教学比武等教研切磋活动。从2010年起,我校突出强化新聘教师的培训工作,我们对2010年新聘教师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岗前培训活动,邀请学校领导、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职能部门领导对新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教育。10月15日,我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退休返聘的特级教师刘难白为全校年轻老师进行了一场“创新思维培养”的专题讲座。按照新课改“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结合我校前两年课改的经验,2010年高考后,我校对最后一批进入新课改的教师进行了系统扎实的培训。
(3)招生工作细致有效,学生信息管理电子化
面临校名更换及招生规模扩大的新形势,从2010年5月初,即以教务处为核心调配人员开始招生宣传工作,高考后,我校采用多种形式宣传优异的高考成绩:喜报贴到城市的各个街道、各个乡镇集市;办学成绩频见电视、报纸;校内张榜公布高考录取情况;邀请考入北大的学子做经验交流……到位的高考成绩宣传为今年招生工作的奠定了良好基础。中考前,招生工作队走到各生源学校,进班演讲、散发招生简章、接受学生咨询;招生期间(包括暑假的每个工作日),教务处坚持专人值班、专人值守电话,接受家长与考生的咨询。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今年的招生形势一片大好。2010年我校共招收新生1078名,其中民族学生247名,高分成绩的学生明显增加,生源结构更趋合理。
根据办学规模扩大的形式要求,教务处、政教处及时建立健全学生电子信息库,电子学籍、心理体质特异生库等全面建立,动态管理。宿舍管理也逐步走向电子化。
(4)、课程改革一路领先,课改活力尽情绽放
校本课程开发日趋成熟。2010年春,学校正式启动校本课程开发和开设。通过遴选,目前,我校开发了67门校本课程,根据教师申报的校本课程,编印了选课指导手册和校本课程教材。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开设了51门校本课程,其中思维培养、桥牌、手工编织、武术、跆拳道、影视鉴赏等已成为学生们的“热门”课程,学生走班上课已从好奇走向学习习惯,在校本选修上更多理性的思考。
学校正拟聘社会知名人士和行业专家来校讲座和开设校本课程,例如聘请博乐市摄影协会主席周加林来校开设摄影课程等等。
课改成果名列前茅。2010年年底,我校以较好的成绩,被评为“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并被选为先进代表介绍经验。
我校充分发挥课改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论文评比中积极展示,成绩骄人:在全州课改大讨论活动中,9个学科全部获得一等奖;雷玉波老师在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比赛中获得自治区一等奖;王新惠老师获得自治区高中生物说课比赛一等奖;陶莉老师在自治区历史录像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杨军老师在自治区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三年来我校共 10位教师在自治区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26名教师在自治州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间切磋研究蔚然成风,课堂教学逐渐成熟,教学研究落在实处,教师备课全面周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有许多老师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后反思,课后小结已摆脱了传统教学时只注重结果反馈,发展为学生反映,自我认识,情感表现,过程得失等方面,不少教师课后反思结集付梓。
课间活动生机勃勃。早间晨跑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大课间操增加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舞蹈——欢乐的那达慕;下午大课间,拔河、跳绳、踢毽子、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舞蹈等体育活动天天进行:校园无处不洋溢着青春活力。师生科研形成常规。学校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大力开展新课程教学研讨,2010年举行了高级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公开课、湖北教师示范课(与二中老师校级交流课)、新进教师研讨课以及教学比武活动等形式,促使大家交流共享研究成果,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能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科研落实在细微之处。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后记和反思,优秀教学反思、论文等集结出册,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改论文的评比和交流,2010年我校教师在不同刊物发表论文44人次。学校多次组织老师外出学习及参加比赛,2010年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共计217人次。
研究性学习一直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亮点。为延续优良传统,不断丰富我校科技教育成果,学校承担了自治区级的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通过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所有学科中,仅高一年级一个学期中,学生选择的研究课题近100个,内容涉及开设的所有学科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组织和开展科普活动,同时还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学生外出科普考察活动,参加学生达300余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校积极响应自治区教科所关于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号召,认真开展课题研究。申报的涉及10个学科的各种课题中,共11个获批准立项(其中7个自治区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2010年10月,各课题已顺利结题。我校积极申报各级各项德育课题研究,根据我校德育特色,目前,我校正在开展教育内涵发展行动研究项目《全寄宿制示范高中学生的自主、自律、自理及群体关系研究》(自治州课题),还有《全寄宿制高中管理模式研究》(校级课题)及其相关子课题研究。
3、特色教育渐成气候,品牌意识渐入人心
我校在新课改中,积极搭建以科技创新、特长培养和心理教育为特色的学生发展平台,促进学生全面优质发展,树立学校品牌。
科技创新教育蔚然成风。2010年,我校学生利用节假日走出校园、走上社会开展调研和实践活动,并整理调查数据撰写研究性报告。学校将100余名科技爱好者组建成创新思维团队”。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野外科学考察。有26名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目前,参与科普活动师生人数占全校师生总人数的86%。作为自治区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我校充分发挥科学普及和科技推广的作用,近年来我校参观交流的团队近50个,参观者逾32000人次。科技辅导员受邀到外地讲学、作报告和经验交流近百场次。
艺术特长培养首开先河。2010年初,学校首开艺术特色班,比照湖北省优质高中艺术特长生培养模式进行管理,美术、音乐等艺术特长生有了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和学习。“我来到19班(艺术特长班),就是奔着理想而来的,这里是我们历练和展示才华的芳苑,在这里我们有了更清晰、更自信的奋斗方向。”艺术特长生于玲同学如是说。艺术节中,校园美术展、精彩的才艺展示等等彰显了艺术特长生的实力和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大放异彩。我校在博州地区率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003年成立心理健康领导小组,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知心小屋”)。现配备两名专职心理教师,开展心理专题系列讲座,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及心理健康小课题研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尤其是为毕业班学生举办个别心理咨询、团体的心理辅导。每月一节心理健康课,进入学生校本选课单,每年心理教师接待当面咨询、电话咨询和来函咨询的学生和家长达1000多次。有心理困惑,找心理教师已成习惯。2010年,我校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开展了青春期讲座和家长心理讲座。假“示范高中复评”“德育示范校复验”为契机,不断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条件,充实“知心小屋”,新建“心理活动教室”,进一步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11月10日,学校邀请校外专家举行了一场“感恩我们在行动”大型演讲报告会,受到较好效果。另外,我校的篮球队等体育特色也得以继续发展,正在根据新校区的特点制定新的目标和训练规划。2010年博州中学生篮球赛获得一名、自治区“大光华杯”中学生篮球赛中获第九名。2010年10月获得自治州田径运动会第一名。获得2010年全国射箭重点学校锦标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4、学生活动精彩纷呈,自我管理探索有力
(1)主题教育深入人心
在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中,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各班出民族团结教育黑板报;学《条例》知识竞赛;与七中、五中等民族兄弟学校联谊活动篮球赛等,去少数民族同学家了解民俗风情、体验生活、帮助打扫卫生等。通过活动,在学校里师生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我校对师生开展了 “四个认同”专题教育,学校利用校会、军训、班会对师生进行“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教育,提高了师生反分裂反渗透意识、能力,使广大师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臶鲜明,从师生的心得体会中不难看出广大师生的反分裂反渗透意识、能力的不断增强
我校在校园各醒目处张贴有民族团结、四个认同、诚信教育、各类法规等宣传版面,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网络、板报、橱窗、阅报栏等宣传媒体构筑校园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阵地,学校特设有德育教育宣传栏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营造了健康向上,活跃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还注重对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树立榜样,引领风气。最近,我校大力宣传我校获得自治州首届民族团结好少年候选人的张玉(高三1班)和阿依努尔•海拉西(高一10班)。2010年11月,我校梁继鲁老师被评为自治州民族团结先进工作者。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品牌。学校将每年五月定为“红五月爱国歌曲”大合唱月;今年我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歌曲大家唱活动,全体师生在革命歌曲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每周六晚自习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电影,使学生从视觉到心灵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洗礼。
政教处团委依托历史教研组、语文教研组、体育组开展了爱国知识竞赛、爱国主题征文比赛、爱国拔河比赛等活动。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制订了《博乐市高级中学华师一附中博乐分校升降国旗制度》并从3月1日起开始每天升降国旗,由国旗班的学生每天做好升降国旗记录;全体学生每天高唱《歌唱祖国》、高唱《国歌》。每天下午上课前5分钟,各年级各班开展唱红歌活动。
(2)校园学生活动整合有力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各方面素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学校整合了学生活动,使学生活动系列化、主体性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作文比赛等学科成就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平台,一任学生自由健康成长。同时,在这种活动整合之中,逐渐形成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品牌。增强了德育活动实效性。
(3)社会实践拓展阵地
广泛开辟社会实践基地。2010年,为了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我校在城区和周边农村建立了稳定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基地。为了保证我校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工作顺利的实施,根据我校学生居住的分布特点特将以下场所设定为我校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基地:
社会实践基地有博乐市周边农村(乌镇、达镇、贝乡、八十六团等)、博州气象局、博州糖厂、艾比湖湿地、博乐河、博尔塔拉纪念园、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温泉北倪养殖基地等;
社区服务基地有博乐市城区四个办事处所辖各社区、博乐市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校园精神文明监督岗、环赛里木湖自行车赛、那达慕大会等;
按新课改的要求我校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均有体现。
2010年暑假,我校学子深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仅高二年级上交实践报告、图片100余份;2010年9月21日-10月10日,学校顺利完成了捡棉花社会实践。
拓展校内实践空间。我校积极开辟阵地,在校内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精神文明监督岗,卫生责任区,学校周边环境的清扫,各种文体活动、家长会等大型活动的志愿者等等都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成长。我们认为寝室、食堂就是一个社区,我们将逐步渗透,让学生参与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的管理之中,正在策划学生进食堂体验和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活动。
5、以评促建凝聚人心,办学环境不断优化
2010年下半年,学校先后顺利通过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复评工作和自治区级德育示范校复验工作,以评促建,以复评凝聚人心,以复评振奋精神,以复评促进发展,学校各项工作得以全面推进和发展。
二期工程进展顺利。2010年下半年开工的学校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湖北省对口援助4500万进行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目前,3号学生公寓楼已经建成投入使用,4号学生公寓楼、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学生浴室、开水房等正在建设之中,明年秋季全部可以投入使用。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进一步改善。另外,学校为一线教师配臵教学用笔记本电脑提供了每人2000元的补贴,方便教学。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基本成型。搬入新校区后,学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新校区校园文化从基本空白到基本成型,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环境建设上,校园绿化、文化石、主题橱窗、励志宣传标语、报栏等等全部到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反映在楼道、办公室、宿舍、展板的诸多细微之处,力求为教职工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的文化氛围。随着新校的进一步建设,随着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必然会有新的发展和飞跃。
校园文化日益厚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继承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学生科技创新展厅和旧仪器博物馆是我校校园文化的两大特色和亮点。另一方面力求创新,完善学校校徽、校训、校歌等一系列文化标识,弘扬“励志笃学,成人成器”的校训和“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华师一附中精神。开始构建“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发展教育”模式,确立“建设全疆一流、国内知名、现代化、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全寄宿制示范高中”的办学战略目标。
在细节上,学校打造了一个个特色平台体现学校文化:集体蒙古舞彰显民族特色、学生社团展示学生风采,中午静校制度,新闻播报等等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6、年级活力日渐凸显,全寄宿制日臻完善
2010年,学校继续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和推进年级负责制,使年级组成为学校管理的基层单位,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效益四位一体的工作实体。年级主任负责制“是校长负责制”的进一步完善,是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的一种探索,它有利于体现民主管理,减少管理中间环节,保证管理渠道畅通,培养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效率。“年级主任负责制”体现年级主任责权统一原则,实施年级长权力与责任目标挂钩。年级组倡导实施的“周周清”考试,“每周一星”“五好班级”评选等品牌已成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年级学生分会的建立和有效运作更加凸显了学生的自我管理。
2010年,学校全寄宿制高中管理模式逐渐完善,走向成熟。在住宿管理上强化服务意识,实行“家庭式”管理;在进餐管理上实行“自助餐式”服务;每周三向全体家长开放校园,在“双休日”的安排上实行一月回家一次,其余三周安排在学校里组织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图书馆、微机室每天固定时间向学生开放,食堂一楼安装投影仪和音响设备,为周末留宿学生播放电影或电视节目。
为了使全寄宿制管理更加规范,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明晰了各岗位职责,新编印了《学生德育手册》《学校制度汇编》。
7、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教工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经常利用各种会议和专题活动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学期开展一次消防安全讲座,举行一次全体学生的消防演习(分教学区消防演习和宿舍区消防演习)。学校坚持安全常规例行检查,发现隐患,即时排除。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校舍设施安全、大型活动安全、卫生防疫、体育运动安全等等,从各方面把安全工作抓实抓细。一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2010年11月,我校被授予首批自治区消防安全示范学校。体育活动佳音频传。3月5日上午,我校5名女教师参加了市教育工会举办的“我健康,我快乐”花样踢毽子比赛;3月18日下午,我校工会、妇委会联合举办了教职员工趣味徒步定向越野比赛,共有52人参加,参加此次活动的年龄最大的55岁,年级最小的20岁出头。高三年级代表队夺得桂冠,行政代表队第二,三四名分别是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代表队;3月18日我校教职员工第二届“红烛杯”乒乓球比赛拉开帷幕,最终,三名援博教师分获前三名。5月1日,我校获得博乐市乒乓球比赛团体第一名。5月1 1日,学校鄂博教师举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12月初,学校组织了教职工冬季长跑活动。
爱心捐助情深意浓。在2010年,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热心参加爱心捐款捐物活动同构和谐社会。3月8日参加“爱心一元捐“活动,共捐款1233.70元;4月7日,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1960元;5月21日为”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捐款1625.5元;8月19日,向甘肃舟曲灾区捐款11000元;学校党员在“七一”期间“党员互助金”捐款3150元;来校援博的湖北教师2010共计捐款20000余元。
巾帼杏坛铺就华章,2010年我校妇女工作得到全国妇联的高度认可,通过层层选拨,我校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8、家校联系取得突破,宣传工作再上台阶 为了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校的素质教育推进的情况,让家长了解新课程,2010年开始,每周三设立了家长开放日;开通了家校互动平台,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
学校每学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对家长进行培训,2010年9月学校依据自治区2号文件征订了《家长手册》,使家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了新思路、新发展;家长学校培训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对不同年级的家长培训内容不同,突出了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为了保证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效性,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认真选聘授课教师,保证了上课的质量;每学期开展不少于5课时的家长培训。
2010年3月,学校校办印发第一期《校务动态》,目前已经编印七期,动态反应学校方方面面情况,梳理总结学校工作,宣传好人好事,通过此平台与师生沟通,向上级领导汇报学校发展。2010年9月,学校网站建成,网络宣传工作正式介入学校的发展,目前,网站内容日益丰富,网站的建成更及时地传递了信息,同时,为促进无纸化办公奠定了基础。
2010年,学校外宣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博尔塔拉报》共刊出我校相关的新闻报道30余篇;博尔塔拉电视台、博乐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我校重大活动,学校迎“德检“制作的专题片在博乐电视台播出,受到观众一致好评;《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新疆日报》等中央自治区省级媒体也多次报道我校的发展情况。2010年11月底,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来我校对学校发展及湖北援疆模式进行专题采访,团委主办,学生自办的校园刊物《超越梦想》深受学生喜爱,展现了我校学子的风采和能力。
另外,我校还采用高考喜报、主题展板等形式宣传学校的办学成绩和发展成果。
一、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反思
1、迎接两个自治区级验收的反思
通过对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复评和自治区德育示范校复验工作的反思,我们深感学校管理尚需进一步优化。(1)迎检折射出我校在规范办学、依法治校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
(2)迎检暴露的问题说明,我校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和教师队伍管理)在某些领域和环节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松”、“软”、“散”、“乱”现象。在构建严谨有序的校园秩序、整洁文明的校园环境、全员育人的教育机制、动态高效的用人机制和主动完善的教辅后勤服务机制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3)迎检成本太高,平时相关工作的积累和梳理不够。
2、学生行为养成尚需进一步探索
学生规范训导,学法指导、生活指导和全寄宿制学习、生活节律的调控尚需规范化,系统化。
3、新课改力度和效度不够
以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教学改革,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校本培训,教科研的实践尚需继续深化。
4、特色办学有待进一步凸显
我校科技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艺术特长班等办学特色,尚需进一步彰显。
三、2011年工作要点
下面我首先就学校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作几点探讨:
1、“发展”和“发展观”的理解
“发展”是一个动人的字眼,诱人遐思,催人奋进。那么,究竟什么是“发展”?严格地讲,发展是指事物在规模、结构、程度和性质等方面发生的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过程。没有从旧到新不是发展,没有从低到高也算不上发展。对发展的看法,就是发展观;我国从2003年起,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教育事业,就形成了科学教育发展观。
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教育要优先发展,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核心是育人为本,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全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看,精求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着力打造办学品牌是新形势下任何一所学校的科学发展之路。
2、内涵发展是我校发展必须跨越的阶段
当前,我校已经基本完成了以办学规模扩大,办学硬件改善为标志的外延发展,我们必须坚定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之路,以增强我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增加办学品牌的“资产”。内涵发展是注重教育适应性,以及结构与资源的优化的发展。要实现内涵发展,就是要研究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研究学生发展的新特点。在对这些新要求和新特点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改革的新措施,优化教育的结构与资源,以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学生的发展。
具体到我校发展现状而言,学校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时期:学校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办学品牌正在深入人心……但冷静分析,我们的影响力主要源于一流的硬件建设与湖北援疆的推动,学校的品牌主要靠高考成绩孤立强撑,可以说我们的发展正处在高原期,要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后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主要的精力都应放在建设和强化内涵发展体系上。
3、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
一所学校进行内涵发展体系建设,不可能每个方面都做得极其优良,不能平均用力,难于全面开花,突出课堂教学改革这个核心是明智之举。因为,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有了课堂的成功,才会有教学的成功,学生的成功,教师的成功和学校的成功,也才有了学校品牌的确定。正所谓“得课堂者得品牌”。对学生而言,课堂生活是其学校生活,乃至其整个人生的最基本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课堂对学生具有个性生命价值,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到有效开掘,才能有真正的课堂生活,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学校的品牌的持久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只有课堂的成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只有课堂的特色,才是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只有课堂成功了,才会有高素质,好成绩,才会有名教师,名学生。只有课堂成功了,学校才有可能拥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社会美誉度和家长满意度,真正获得了这些,学校才真正拥有了高品位的持久的品牌影响力。这就是“得课堂者得品牌”的原因之所在。
那么,我校“得了课堂”没有?校内外多次评估说明,我们的课堂离“有效”、“高质”、“富有生命活力”等标准还有较大差距。要想建立持久的学校品牌,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志在必得。
怎么改呢?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兖州一中等课改名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式。我们要基于地方、学校实际,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处理好质量与改革的关系,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博采众长,积极稳妥地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探索,并不断反思完善,逐步建立起“华师一附中博乐分校范式”。其具体操作,正是这次教代会要重点讨论的话题。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形成几点共识:
(1)改才有出路,变才可能出特色,学校品牌才能真正立起来,教师的改变才可能有学生的改变,自觉增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步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突破思维定势,树立新的管理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我们的管理除了履行维护学校高效运转的行政服务功能外,还应在课堂教学指导、教师业务研修、专业化发展的支持帮助上花大力气。我们应树立“为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幸福奠基”的全面的质量观;树立“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树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观。并以此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
(3)将改革和质量统一起来,把握住改革关键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目前的标准看,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学习成绩与升学率的提高,但课改并不排斥两者的提高,反之高升学率应该是真正有效教革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要将改革和质量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效率,控制投入,力求最大产出,加强各种类型教学,教学各个环节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让学生在快乐、自主、合作中学习,既收获学习的成功,更体验和享受学习的乐趣。(4)允许多种尝试,但坚决排除各种借口和惰性的干扰,让脚踏实地的优质的有效的可能会走弯路的改革实践成为学校的导向和全体教师的共鸣。
仅以课程资源专业知识库(课程标准具体化、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增强课程味,建立校本试题库……)的建立,就可以看出课改给予老师那怕是有经验的“老”教师的巨大冲击和挑战。
(5)“走出去,请进来,潜下心,俯下身”,先学习后创造,先“临帖”后“破帖”,以逐步构建校本化的有效课堂教学范式。我们首先要吃透课改名校改的精神实质:以生为本,关注生命;解放学生,相信学生;开放课堂,科学调控;交流互动,教学相长;讲效率,轻负担,高质量。其次,驻地式、全程化、全方位地现场体验、感悟,研究透一两所课改名校的高效课堂实况,以此结合我校实际,制订行动方案。
总之,这次教代会就是要集思广益,深入探讨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方向,统一思想寻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聚精会神谋划强化内内涵发展的措施途径和机制。
2011年工作指导思想:根据“全教会”、《全国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新疆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州市领导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坚持用科学教育发展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勇敢面对学校发展特别是新课改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出路,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2011年工作目标:使学校“运行稳态化、常态优良化”更加成熟,形成长效机制;明晰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和路经,以脚踏实地的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为主线,深化课程改革,继续推进管理改革和创新,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全面构建和强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机制和体系。
(一)建立“两化”长效机制
巩固复评复验迎检成果,着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管理团队,使学校“运行稳态化、常态优良化”形成长效机制,让向常规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成为全校的共同行为准则。
(二)明晰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立足学校实际,按照科学教育发展观,全教会精神,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审视过去,诊断现状,谋划未来,明晰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定位的内涵,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掘和彰显办学特色与优势,进一步探索扩大学校品牌影响力的途径和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设计学校的发展规划,包括思想道德建设,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文化建设,教学设施设备完善等方面。
(三)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线,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强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机制和体系。
1、以能力建设为突破口,按照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确保为教书育人服务,继续推进管理改革和创新。
(1)进一步探索党总支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规范党政职责,深度挖掘职能部门的工作潜能,提高管理效能。
(2)进一步深化年级负责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激发年级执行、改革的活力;
(3)以完善目标管理方案为载体,改进教师,中层干部及学校领导班子综合考评方法,强化政策导向,优化激励机制;
(4)创立,规范和推进阳光办事流程。
2、以德育为核心,牢固确立“以育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解决寄宿制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建设的实效。
(1)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助理班主任制度;(2)有效利用班会、活动、纪念重大节假日等途径,切实按“常态优良化”的要求落实好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各种主题教育,专题教育及常规教育要求。
(3)完善和推进学生宿舍的功能设施配套,规范宿舍管理;(4)完善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机构、机制;(5)加强德育科研,每个班主任都应有关于全寄宿制行为规范训导、生活指导、学法指导、学习生活节律调控等方面的校级以上的德育科研小课题,通过研究使“自砺”教育模式有较成熟的积累;
(6)从自治区课题立项和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两方面,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建设。
3、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在我校教育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优青、骨干、名师,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向社会展示了为人师表的良好精神风貌,为学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很多家长和学生就是被这些优秀代表召唤到学校来的。今后,学校要更大力度地表彰和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努力在全校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增强全体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政治学习、业务交流、教学比武、文化体育等活动,增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自我意识,打牢从教的思想基础,提高从教兴趣,大力倡导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风气;提供相互交流,共同学习、评比提高的平台;创造机会,提供舞台,让青年教师展示青春风采。切实推进“老带新”工程,扎实做好“传、帮、带”工作,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如积极寻求教师编制或引进教师的绿色通道,从情感、事业、待遇各方面留住优秀青年教师长期在校从教。(3)加强教师培训。以国家、自治区、州教师培训为引领,以继续教育培训为常规,以校本培训为重点,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搭建项目培训受训教师在校内交流的平台,扩大专项培训成果,造就一大批视野开阔的学科、班主任、管理领军人物。
(4)完善考核机制。以2011年新课改首届高考为契机,完善校内教师考核奖励管理制度,形成教师考核长效机制。(5)实施高端学历培育工程。从全国数据(在全国149.33万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达2.81%)来看,从“建名校、育名生、培名师、创名牌”的一流学校发展规律来看,我校必须扩大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的人数。
为此,学校将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著名高校的在职研究生培训,并在学费支持、职称晋升、职务提拔等方面给予倾斜,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4、以加强培训和科研为手段,以增强教学有效性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线,深化新课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1)加大对高三复习的指导,真正实现科学、有效、人文备考,通过保生存为谋发展创造环境和空间。(2)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大力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无论实验与否,切实解决课堂控制能力的全面提升,坚决杜绝上课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的现象,坚决杜绝学生上课无顾忌睡觉的现象;无论实验与否,切实解决增强训练针对性,有效性的问题;积极开展研讨主题明确的课堂教学新方式展示课活动,备课组定期(每周至少有一节)开展听课(观课)、说课、评课活动,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外出观摩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必须上汇报课,发挥好引领作用;鼓励高一高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申请实验新教学方式(教代会后)。原则上每个年级每个层次至少一个班级。加强实验班实验过程的管理与监控。认真做好对比分析和成功经验推广工作,力争2011年秋季前总结出导向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在2011年适当时候推广到全校;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务、教研)、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经常进班听课、研讨、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每个中层以上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所有学科要借助率先实验的班级各学科教学进行课题研究,教研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本年级本学科课题研究,组织成立课题组,做好经验总结与归纳,靠集体智慧解决困难和问题,为下一步全校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推进奠定基础;从2011年春季开始,加大校本专业知识库的建设(教学反思集,校本试题库,校本教材、校本课堂导学案);有计划的开展主题明确的学法指导的研讨、交流活动。
5、明确分类教育的实验目标,确立分层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各展所长的特色发展路径。
(1)从2011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开始,在课程安排等方面进行分类教育的探索;
(2)分别制订并实施科技创新教育,体育、艺术特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方案;
(3)规范校园艺术节,开好运动会,筹办科技节、心理健康教育周等校园系列活动。
(4)逐步加强冰上运动学校和射箭重点学校项目的建设。
6、以完善二期基建项目为契机,增强校园整体功能,办学条件更加优化。
(1)确保二期基建已定项目如期高标准峻工;
(2)完成园林小品的建设,对舞蹈功能教室、学术报告厅、校史陈列馆的装修,电子显示屏的安装等配套项目。
7、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1)完成校史的编辑编印工作;(2)总结提炼博乐市高级中学精神;(3)继续加强宣传工作。
8、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后勤工作,提升保障能力。
(1)建立学生、教工对食堂测评机制;(2)解决教职员工(含湖北教师)就餐问题;(3)新购两辆校车;
(4)明晰后勤部门与基建工程方的责任,提高维修响应速度
9、按照围绕中心抓好党、工、妇、团、综、安、计、信等工作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式,全面促进学校党建,安全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展望学校未来的发展,仍然有着一种紧迫感,可谓重任在肩,任重道远,有许多工作仍然需要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志们进一步努力。学校的前途和命运离不开我们开拓性的工作和努力进取的精神。我们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前行中每一个阶段都没有忽视老师们忘我的奉献,老一辈教师们的创业与探索,新一代教师们的务实与创新,是全体教职员工用无私的奉献不断续写着学校的历史。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优点。这些一个一个的优点,是老师们个人的财富,更是我们学校的财富。这些优点汇集在一起,将形成我们事业无往不胜的力量。我们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当每个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之时,就是学校顺利发展之日,当每个教职工的工作都富有成效之时,就一定是学校走向辉煌的开始。
各位代表,让我们以新疆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为契机,以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为载体,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狠抓内涵发展,精求教育质量,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品牌建设,为把学校办得更好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大会园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五篇: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提升发展内涵 再创学校辉煌
——校长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阳光和煦,万象更新的美好季节,坝墙子学校工会第三届教工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我代表学校党政班子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领导及来宾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0年学校工作整体回顾
2010年,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校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一道,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局2010年工作安排为指南,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勤奋学习,忘我工作,团结奋进,不断创新,坚持“提素质,树形象;优服务,创一流;保安全,促和谐”的工作思路,抓住“教育质量年”契机,不断加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力度,脚踏实地地创建“绿色、特色、开放、法制、平安、和谐优质校园”,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学校的进步令人瞩目。2010年学校被评为辽宁省环境友好型学校、辽宁省雷锋号、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盘锦市大课间操评比示范校、盘山县先进学校、盘山县校长目标管理考核第一名。
下面,我从七个方面作以汇报。
(一)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不动摇。一所学校,归根到底靠教育教学的质量说话,要用教育教学质量回馈家长、回报社会,发展学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靠的是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靠的是学校全体教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齐心协力、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工作。所以,把提高师资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把教学常规管理和重点强化结合起来,两手抓,两促进。
坚持做好 教师月考核工作,狠抓教学中备、批、辅、留、考五大环节,月考核、月公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开展摸底听课,岗位练兵,教学大赛,学科知识的竞赛、玩教具、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比教学技能,比教学效果,不断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今年4月28日,我校组织了全校师生参加的玩教具、课件制作大赛,并为获奖师生颁发了物质奖励。11月20开展了覆盖全校的传统课和现代课教学大赛,24位教师参赛,教龄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24年,小学部武红慧老师获得现代课第一名,杨素彬老师摘得传统课金牌。
本学年以九年毕业班备考为龙头,狠抓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教育教学系统工程的建设。由于受到了三年前(07年)择校热潮的冲击,本届毕业班共转出32名学生,当年前10学生只剩下2名,初中部所剩生源素质总体下降。为了在今年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多次召开初中部领导会,初三任课教师会,学生家长会。依据多次考试成绩,把一高、二高、职专升学指标分配到班级,做到心里有数,目标明确。初中部的领导深入初三教学一线,指挥靠前,及时出台指导意见,竭尽全力为初三教学提供有利条件,为初三四个班全部安装了多媒体设 备。教师们扎实的做好优等生,临界生的培优工作,确保初三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中考报名率、参考率及升学率都达到了上级下达的指标,参加中考前30%的学生总成绩名列全县16所中学中第8位。
同时,以中考成绩为实例,剖析得失,为逐步完善“九年系统工程”提供研究依据,强化“培优扶困”工作,要从小学抓起的办学思想,突出重点,狠抓“三、六、九年段”教学,使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无障碍衔接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达到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整体谋化校园环境建设,突出重点,各有特色。我校的三栋教学楼,分别建于1987年、2005年、2009年,可以说三栋教学楼代表的是我校校园建设的起步、发展,提高三个阶段,在教学楼厅廊布置、细节建设方面与创建绿色、特色、和谐优质校园相结合,做到了整体谋化,突出特点。投资8950元用于更新各种材质展示板254平方米,6300元用于购进各种花木、盆景130盆,960元用于购买96块脚踏垫,6400元用于订做26个卫生保洁柜。老楼以绿色、环保为重点,突出绿化、美化、人文关怀;新楼以大气长远、主题教育为特色,突出书香、艺术的氛围;校园内绿地以精心化管理为手段,突出长势茁壮,和谐布局总体要求;墙壁展板、文化长廊内容追踪校园热点,常换常新,突出便捷高效的教育功能。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师生达到“向真”境界,使学生在环境的浸润中明白人生真理,科学真理;帮助师生达到“向善”的境界,使师生具有“厚德载物”之心;帮助师生达到“向美”的境界,引导师生具有“爱美、赏美、创美”的文雅情怀。
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别具一格的厅廊布置,温馨舒适的室内设计,亲切和谐的笑脸,层次分明的状元榜,美妙悦耳的铃声,形成了我们学校整体的校园环境文化特色,受到了市县教育部门领导的认可。盘锦市“校园文化细节建设”现场会于2010年4月8日在我校召开,学校全方位展示受到与会200多位各校校长和各局领导的好评。11月28日迎接了省“环境友好型学校”检查验收,被省专家组陈主任评价为此次在盘锦检查效果就好的学校,并表态我校已经通过验收。
(三)加强德育工作和校风建设,提素质,树形象
学校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而人才以德为先,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才,必须首先要求教育者具有高尚的道德风范。
1、做好班主任队伍有效管理,优化班主任队伍,努力建设一支乐于奉献、务实创新的班主任团队。小学部利用并校契机,从36人中择优选聘了26位担任班主任工作;初中部大胆启用新人,更换了4位班主任。坚持让这些责任强、求上进、肯钻研、业务精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36位班主任中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21岁,职务最高的是副校长,他们一直坚持早7:10,中午12:20到校。确保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2、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德育职能,探索任课教师德育联席工作方法。“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科任教师只负责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这样的认识误区越来越广泛,科任教师长期重智轻德的结 果是在学生中成为了某个学科的教书匠,更以“地理老师”“劳技老师”„„相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单纯传授知识、追求学科教学质量难上加难,形成恶性循环,面对这些实际,学校采取责任调整的方法,聘任每一位科任教师为副班主任,同时担任值周长工作,负责班级管理日常考核。特别是自4月10日起,所有科任教师3人一组同一名值班领导早、中、晚在校门前和校警协警一起站岗值班,有力地保障和维护了学生安全。
3、做好德育的细胞建设。始终坚持德育工作不图“大而全”只求“细而实”的原则,切实做好“文明班级”“三好学生”“德育标兵”的评选,结合学部班级实际,做好班级、年组、学部三个层次的状元评选工作。
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学校长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狠抓大课间活动,孙晓明辞职后,学校立足实际,内部挖潜,抽调有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组织能力强、教师口碑好的小学部副主任吴继才同志主抓大课间工作,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新增两位体育教师。在音乐教师的配合下,新设计的大课间活动得到了迅速落实。12月3日顺利通过盘锦市大课间示范校评比,成为市级大课间活动示范校。其中的哑铃操更是风靡全校,唱响了“全员参与、形成特色”的主旋律。同时,积极开展兴趣活动,继中小学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组建并按时开展活动外,开展了多棋并举兴趣活动,低年组以跳棋为主,高年组以五子棋为主,中学以象棋为主,益智健脑、陶冶情趣,奏响了“培养兴趣、创建特 色”的优美和弦。
5、抓养成教育,加强班级日常量化评比的管理工作。评比结果与先进班级、师德标兵、学魏标兵、优秀教师的评选及班主任津贴挂钩。
6、做好少先队、共青团建设工作。初中部于2010年5月召开 新团员入队仪式。小学部于六月一日开展了大型文艺汇演和师生扶贫对子捐赠活动。中小学部分别在十一期间开展了文艺汇演,师生同台演出,共同抒发爱国情、报国志。
7、做好三结合教育。组织家长来校听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领导讲课,聘请法制副校长派出所指导员刘长明同志到校为中学生上法制教育课。本学期各年级至少召开了家长会一次。
本学期学校德育教育和管理理念得到了领导、老师们的支持和认可。精细的管理得到落实。学校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师生形象、精神面貌得到了较大改进,受到了上级领导、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
(四)、依托校本培训,科研培师兴校
坚持“校本研训、名师提高、新教师培养”三个层面、三位一体的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作。
通过校本培训这个大课堂,把全体教师都动员起来,按纳进去,归纳管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立项作为校本研训课题,包括教材使用方面、学生辅导方面、教学设备使用方面、提高学困生方法方面等。来源实践,不设门槛,所有教师都可能 面临这些问题,所有教师都可参与,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学期小学部设立了六项校本课题,初中部设立了四项校本课题,使全体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改进,探索提高。
同时一如既往地做好“名师提高”工作。我校共有市县学科带头人11人,其中王利才、刘亚芹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武红慧、张志也是市县及有声望的学科尖子。每学期,学校都会安排他们上教学观摩课、展示课,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上一级的各种评优活动,不惜财力安排他们参加省市级培训,不断的给他们加担子,建平台,创机会,千方百计地发挥他们的示范辅射作用,激发他们的向上热情,促使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做教育教学的先锋队,排头兵。本学期,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共在校内外做课18节。
抓住下学期教育局牵头的和名校结对子活动的时机,派出200余人次到名校参加教学活动,回校后及时反馈学习所得,上汇报课、写学习体会。
针对我们坝墙子学校教师年龄老化,数量不足的实际,我们特别珍惜教育局每年为我们分配的新教师。2010年春季,教育局为我们中小学各分配了一名新教师,他们上班第一天,我就抽时间和他们谈话,讲期望,讲任务,讲提供的帮助。使两名教师欣然接受班主任工作和教学任务。两部教导主任亲自辅导,指导备课、批改,跟踪听课,使两位新教师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班级管理,教学水平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今年9月,我校有分来两名中学教师。学校为他们安排了一对一的指导教师,使他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其中的丁鹤平同志10月底参加全县中学物理说课大赛,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五)学校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学校安全工作是开展各种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面对今年学校周边安全的严重形式,我们把校园安全、校车安全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科学部署,狠抓落实。做好“四个结合”:安全工作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与教学成规管理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与排查整改相结合;达到“四字要求”:强调一个“严”字,注重一个“实”字,坚持一个“恒”字,讲究一个“活”字。在做好内部管理的同时,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在镇党委书记、镇长的亲自部署下,学校安全工作得到派出所、综合办的大力协助,张文宝所长亲自到校指挥干警站岗值勤,增强了校园安全防范的实力。镇政府投资为学校装备了全套监控设备。
(六)、关心教师生活,提倡管理民主。
作为校长,我十分重视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倡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并协同工会关心教师生活。本学期,克服苦难多方筹措资金,投资4万多元为全校164名教职工购买了统一的校服,为学校 10 名教师争取镇政府扶贫资金每人300元。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利用社会赞助款为教师谋福利。
(七)、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上学期,我校领导班子人员指数缺编,班子的组成残缺不全。面对现状,我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理论学习,深入思考,谋划学校改革与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不怕苦,不 怕累。另一方面对班子成员严格要求,要求所有成员勤政高效。布置任务,一竿子到底,谁出事,谁负责。同时,大胆使用年轻干部,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带动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下学期,教育局为我们配齐了班子成员,我们更是如鱼得水,团结进取,朝气蓬勃,带领全校教职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良性发展。
工作中重点抓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强化组织领导,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积极推行校务公开,深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收费行为。我们按照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设立了收费公示栏,把上级文件规定的收费标准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公示,避免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严格规范财务管理。
总之,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教育局年工作布置,以管理为本,以发展为目的,较好的完成了本学年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学校各项工作得到良性发展。
二、2011年工作打算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抢抓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教育局新学期工作意见为指针,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上下同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坚持依法治校,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狠抓校园文化建设,扎实常规管理,强化教学研究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学校德育、教学质量、特色建设等工作,使他们相辅相成。努力做到 “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全力打造学校品牌,提高学校声誉,让我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具体工作措施:
(一)以学习为抓手,着力打造素质优良的教师群体。
1、抓好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与政策理论水平。本要充分安排好每周三的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习时事政治,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有关新机制的政策内容等教育法制法规,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方式。规范教师文明用语和禁忌用语,做到依法执教、文明从教、科学施教。
2、抓实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与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强烈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从关注生命、关注学生发展的高度去看待和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在每学期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月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周至少精读一篇与自己任教学科相关的专业文章。与此同时,写好相关的学习笔记与读书心得。为此,教导处要主动做好教师教学的指导工作,做好每月的检查交流工作。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使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与教学观、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争做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
3、抓实教师的师德师风与职业道德建设。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以心育人。大力弘扬爱心献给学生、本领献给岗位、责任心献给事业的现代教师精 神。在校园内,倡导顾大局、讲奉献、讲团结协作、讲敬业创新的精神。日常工作中,时时处处以教育局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自律,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和努力方向,不断地完善自我,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感召同伴,反对斤斤计较,反对以小我为中心。在社会上,我们每位教师都要严于律己,都要自觉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教育上的举措,宣传我们的教师与学校,把我们好的一面展示给社会,树立教师的新形象。为真正实现具有特色、内涵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行为,按规定开齐开足所有课程。
2、加强对常规课的检查、指导与管理。提倡听随堂课、听推门课,鼓励同事间的教学相长。所有行政人员都必须完成一定量(每周1—2节)的听课任务,听后必须主动和有关教师进行交流,以达到学习、交流、提高的目的。
3、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并以此来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各教研组必须制订出相关的计划,每周应安排1—2节的典型课例供大家观摩与研究。同时学校将聘请有关专家作讲座、做示范、作辅导;加强校际间的横向交流,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在教科研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竞赛和评比,并力争优良的成绩。努力打造学校的精品课堂、精品课例。
5、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五认真”,优化教学行为。向“管理”要质量,向“常规”要质量,向“认真”要质量。
6、继续开展课堂教学大赛活动,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以养成教育为重点,提高学生素养,形成良好品质。
1、以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目标,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注重德育的常规管理,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于学校日常管理中,见之于每个教师的一言一行中,确立事事体现着德育,处处蕴涵着德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2、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基础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特别注重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要扎扎实实学习、宣传、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把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落实在道德建设和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中。每天的值日行政人员和红领巾值日岗要认真做好检查和监督工作,让学校的校风变为师生的习惯行动,树立好学生形象。
3、以团支部、少先队活动为立足点,不断丰富和拓展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学校各中队要认真按大队部的要求,组织做好常规性的教育活动,讲究活动的效果。学校也将重点组织好学雷锋活动月、纪念“五四”系列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充实活动内涵,丰富学生生活,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4、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育人功 能。适时召开学生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利用家长学校大力开展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工作。
5、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建立相关的学习培训制度,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加强德育的科研工作,举办好1—2次的班级管理研讨会。
6、继续深入开展爱心工程。进一步做好贫困生、特殊生的帮助指导工作,使社会弱势群体中的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受到保障,提高学校教育的社会公信度。
(四)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提升内涵,优质发展。
1、加强宣传,加强学习,提高对教育科研工作的认识。教导处要积极宣传教科研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积极向教师传递教科研信息,认真指导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2、扎扎实实做好已立项的市、县、校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充实学校内涵,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校将在时间、人力、物力上给予保障。
3、真正让教育科研走进课堂,走进教师的生活。构建校本化、人本化的教科研机制,做到工作研究化、课题问题化、研究过程化。同时,要降低研究的门槛,使课题来源于教学实际,面向课堂教学,关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认识到:问题给予了我们研究并成长的空间,而教科研是解决问题最有效、最捷径的办法,而问题的解决就是进步,就是成长。要通过教育科研的开展改 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师的行为,促进教师去学习。
4、扎实校本培训,搞好远程教育,培育良好的研究环境。要充分发挥学校已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影响带动更多的教师成长起来。本学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必须为本教研组上好一节示范课,做好一次不少于一个学时的讲座要让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教科研活动的参与者、研究者、实践者与受益者。
5、积极支持教师参与与本岗位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各类教科研论文竞赛,向各类刊物投稿。积极完善并实施《坝墙子学校教师奖惩条例》。
(五)加强学校特色管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1、不断建立并完善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适应时代要求的学校管理制度,贯彻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的思想,注重管理体现人文情怀的思想。真正使管理以人为本,为师生的发展服务。
2、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好学校常规管理值日制度,领导值岗制度。科学、客观、公正地做好周文明班级的评比工作。使我们的管理成为一种引领,成为一种激励,成为一种动力。
3、挖掘特色内涵,形成本校特色。举行完善哑铃操,增加内容,再创特色。完善“多棋并举”活动,做好计划,细致实施,争取早见成效。希望全校师生献计献策,发挥特长,充分构想,寻找我校发展新特色,为我校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六)以服务为宗旨,踏踏实实做好学校的后勤工作。
1、树立服务意识,增强个人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后勤人员要以校为家,乐于吃苦,甘于奉献。要时时绷紧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这根弦,把教师、学生、家长满意不满意当作衡量自己工作的一把尺子。
2、树立忧患意识,明确责任,扎实开展服务工作。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工作实效。总务部门要规范和细化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要加强对水、电、办公用品的管理和学校物品采购、发放、保管等环节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采购,专人负责保管,专人负责发放;所需物品的添置实行“申报、审批、采购、再审批”的流程,避免堆积与流失。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的学年,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抓住教育发展转型的新的历史机遇,规范办学,深化改革。在县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蓄势而发,乘势而上,用我们的良心、责任、本领打造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坝墙子学校,使坝墙子学校呈现出一幅“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师跑起来,学校特起来,社会笑起来”的美好景象!
坝墙子学校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