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东莞建筑垃圾资源处理可行性分析
标题:广东东莞建筑垃圾资源处理可行性分析 副标题:东莞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处理迫在眉睫
关键词:东莞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资源化处理,设备
描述:广东广州市,深圳市已经成功引进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设备,进行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工程,移动式破碎筛分站组成一条时产200吨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生产线,投资广东东莞建筑垃圾破碎站,时产500吨的固定式建筑垃圾破碎设备......正文:
东莞是广东省省辖市,是“广东四小虎”之一,号称“世界工厂”,是全国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位于珠江口东岸,东接惠州、南抵深圳、西挨广州、北达博罗县,四周共与广州、深圳和惠州的10个县级行政区接壤。
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拥有独特岭南文化。
东莞市建筑学会秘书长郑金伙,长期关注并推动东莞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从2008年开始,他就多次将之撰写为政协提案,并一度以此话题向东莞市主要领导“拍砖”,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今年“两会”上,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提案高达7件,提案被列入了今年市政协的重点提案。郑金伙说,2008年时,关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协委员只有他一人,6年后的今天一下增加了这么多,他已看到“胜利的曙光”。带头向市长“拍砖”
这份《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建议》的文章,其实是由10多名东莞建筑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联名写的,“市建筑学会高级工程师、秘书长郑金伙”的名字排在了第一个。
郑金伙说,东莞是国内为数极少的建设大市之一,近些年间,工业与民用建筑年度施工工作量在3000-4000万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建造房屋消耗的粘土砖、灰砂砖等小块砖,数量惊人;旧建筑拆迁形成的建筑垃圾量,同样惊人。同深圳、惠州等近邻城市一样,建筑垃圾分散堆积或建设集中处置消纳场,均不堪重负。同时,规模宏大的建材生产行业所需的砂、石以及工业废渣等资源,日趋短缺,特别是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所需大量灰渣等骨料资源告急,已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必须尽快寻找出路,而解决上述两大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
“这份建议其实在2008年3月就写好了,原本打算以专题调研的形式,直接呈送给市里主要领导,直到2009年才以网络问政的帖子发到网上”,郑金伙说,建议发出去之后,引起网友们高度关注。文章中不仅仅是建议,还把东莞与隔壁的深圳、惠州做了一些比较,直接揭露了“短板”。而揭短的名单中,都是一群高工、教授、总监、总工等级别的人物,于网络发声颇具权威。
其实,在“拍砖”前一年的“两会”上,郑金伙就以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了一份类似的提案,只不过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上天入地”搞调研
建筑垃圾主要是指工程新建、改扩建及危旧建筑物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废砖、废瓦、散落的砂浆和混泥土,此外还有少量的钢材、木材、玻璃、塑料、各种包装材料等。为了搞清楚东莞建筑垃圾的现状,郑金伙决定搞一番“上天入地”的调研。所谓上天,即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搞清楚整个面上的现状;入地,则是深入一线社区,查看具体的情况。
厚街是全球家具生产重镇,常年举办大型家具类展销会,搞展销就会有展位装修,撤展时肯定就会产生建筑垃圾。这些垃圾究竟是如何处理的?郑金伙从2008年就开始关注厚街各大展馆的垃圾处理。令他失望的是,厚街镇没有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点。“有一次到厚街一个社区调研,发现居委会门口都堆满了砖头、木材、玻璃渣,社区干部说,附近的展馆撤展时,有人偷偷倒来的。”郑金伙说,社区干部还告诉他,每年都要花几十万来清理这些建筑垃圾。这次调研对郑金伙触动很大,“我当时就感觉如何科学地处理建筑垃圾,已经成为我市生态环保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在东莞市住建局,郑金伙了解到,东莞近几年每年向建设主管部门申报房屋开工面积达1500-2000万平方米,同时还包括大量的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每新建1万平方米的建筑将产生的废弃砖头和水泥块等建筑垃圾约为600吨,估算2013年产生建筑垃圾超200万吨。
“实际上,东莞目前可供开发建设的用地已消耗90%以上,新开发建设用地占比不足10%。东莞未来的新城市建设将以 拆旧建新、三旧改造 为主,每拆除1平方米混泥土建筑将产生近1吨的建筑垃圾。”郑金伙说,通过相关部门2012年调查统计数据,部分拆迁公司拆除量约150万平方米左右,制造建筑垃圾超过100万吨,由此可见,每年东莞新增建筑垃圾超过300万吨。
同时,东莞又是一个建筑原材料资源匮乏的城市,建材生产行业所需的砂、石以及工业废渣等资源性产品日趋紧张并经常发生短缺现象。在郑金伙看来,东莞应尽快把建筑垃圾通过加工处理转化为建材行业的所需原料,“建筑垃圾资源化”尤为迫切,这同时也创造出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东莞化的新机遇。[建言] 建筑垃圾资源化可形成两个产业集群
2014年初,东莞今年“两会”上,郑金伙再次提交一份名为《关于以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契机,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及专用机械设备产业东莞化的建议》的提案,通过他多年的调研和积累,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经济社会效应、产业化前景以及具体思路进行了详细阐述。
郑金伙在提案中表示,按国际测算原则,每万吨垃圾填埋将占用土地1亩计算,建筑垃圾资源化可有效减少东莞每年用于建筑垃圾填埋需占用的耕地300亩。如果用建筑垃圾处理废料可生产1亿平方米标砖取代实心红砖,还可以免毁地165亩,每年合计节约465亩。
显然,建筑垃圾资源化,可有效缓解东莞建筑原材料不足。大部分资源和能源都从外面引进。郑金伙从东莞市混凝土协会相关人士处获悉,近几年在该协会备案的混凝土年使用量都超过1200万立方,砂石料综合用量超过1600万吨,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开始动工砂石料建材存在明显缺口。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之后,可将建筑垃圾有效转化为建筑用砂石等材料,以东莞市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并将其进行资源化利用为例,可节约石灰石、砂70万吨,节约水泥、石灰等胶泥材料10万吨以上,节约原煤2万吨以上。
对于产业化前景,郑金伙说,建筑垃圾资源化可形成两个产业集群,一个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另一个建筑垃圾资源化系列建材产品产业集群。
在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方面,随着环保产业发展,国内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在环保机械产品开发投入加大。郑州中意矿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生产制造技术,市场营销方面日趋成熟,已经在国内深圳,昆明。广州,杭州,南京,长沙,郑州,武汉,长春等一线城市和山西孝义,河南开封,安徽阜阳,江苏南通,浙江义乌,河北邯郸等二线城市广泛应用,并得到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
在资源化系列建材产品产业集群方面,建筑垃圾破碎处理材料可用于再生混凝土。砌筑砂浆、道路砖等产品及道路工程土方施工。可形成建筑垃圾回收处理、预拌混凝土、砂浆及环保建材一体化可循环利用绿色产业发展样板模式。
“因此,建筑垃圾资源化及产业东莞化不仅可以满足东莞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需要,更可围绕珠三角乃至全国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千亿产业”,郑金伙说。
五部门合力
利用可循环材料,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
东莞尚未有正规余泥渣土消纳场,五大部门合力推动余泥渣土资源化发展
今年共有7份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协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南都记者了解到,东莞城管局为此制定了《关于鲁修禄副市长领办市政协重点提案<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系列提案>的工作方案》,并在6月份举行了座谈会。目前,东莞5大部门正合力,对东莞全市的建筑余泥、渣土等进行全方位摸底调查,并正着手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推动余泥渣土资源化产业的发展。
在6月份的座谈中,包括住建、交通、经信、发改、城管等5家会办单位到场,各部门汇报了各自职能对余泥渣土资源化利用的相应措施和计划。
城管:尽快制定全市余泥渣土管理办法
据介绍,城管局为提高余泥渣土的管理水平,早就组织召开了《东莞市余泥渣土资源化综合利用专家研讨会》以及赴深圳、昆明等余泥渣土管理先进城市学习借鉴,并草拟了余泥渣土处理处置的工作方案。具体为: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余泥渣土管理制度。由于东莞余泥渣土资源化利用工作起步较晚,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明显落后并存在较大差距,将参考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尽快制定全市余泥渣土管理办法,运用政策、资金、价格、财税、金融、奖励等多种手段对从事余泥渣土资源化利用投资经营的企业给予支持。
对全市余泥渣土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尽快编制余泥渣土综合处理专项规划;如条件合适,以个别镇街作为试点,并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
住建:再生利用技术可行 推广成本是障碍
住建局则开展了《东莞市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对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节材优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住建部门同时也指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在技术性能上是可行的,但推广障碍在于成本较高,需要相关政策扶持。
发改:配合城管做好立项 推广新技术
发改局则表示,将积极与住建部门配合,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循环经济;配合市城管部门,积极做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立项和能评相关工作,积极推广应用建筑新技术,新工艺和余泥渣土循环再生产品。
经信:争取土地 宣传政策
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则介绍说,除宣传国家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自愿综合利用认定,享受免增值税优惠政策外,还将建立市级专项扶持政策,支持镇街建设再生自愿管理队伍和进行资金补贴。更为重要的是,将积极向市政府申请统筹解决东莞再生资源集中处理中心用地指标。
交通:分类回收 减少污染
东莞交通局表示,将采用多种手段抑制减少余泥渣土产生源头,优化交通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本身余泥渣土产出;规范相关施工单位余泥渣土处理行为,要求建设单位加强对施工单位在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余泥渣土等处置活动的力度,尽量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多种途径消纳余泥渣土,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余泥渣土综合利用产品;对余泥渣土分类消化回收,按分类性质分为废金属、废木料、废渣石等分别进行回收、处理、利用。
“四步走”战略
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上,东莞周边城市都已经走在了前面。为此,郑金伙在提案中建议东莞参照深圳、广州、杭州等市的做法,加快探索与尝试,并提出了“四步走”战略: 1 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试点工作。由东莞市建筑节能部门牵头组织社会资本进行探索与尝试,快速开展建筑垃圾处理与再生混凝土。砂浆及环保砖循环利用基地试点工作,促进建筑垃圾再生设备厂家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产业化发展。
尽快制订完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关联办法。严格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流向,引导约束相关单位,明确职责,从源头上杜绝建筑垃圾的随意排放,降低对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的破坏。加快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工作文件。3 设立专项基金和奖励制度。以本土企业为主体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引导本土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级工程机械研究中心等协同合作,推动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促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和工程机械成套设备的国产化、产业化、东莞化。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让全市镇街相关部门和公众都了解建筑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的利用、接纳意识。
声音
“ 今天的建筑垃圾再生处理,铸就明天城市的辉煌”---郑州中意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第二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日渐增多。在当今世界,大量的垃圾已成为城市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污染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据报道我国目前城市年产垃圾量约1亿3千万吨,并以7%~9%年递增速度增加。中国70%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如北京市日产垃圾在12000吨,市周围直径50米以上的垃圾山达5000多个。上海市日产垃圾14000吨,周边被3000多个垃圾厂包围。
如此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将对城市生态环境及周边的水体、大气、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造成垃圾中大量有用资源浪费。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可利用“财富”,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已愈来愈受到政府与公众的重视。
一、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面对全球各国城市生活垃圾的迅猛增长,各国均努力探索其处理新工艺、新方式,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等已较早提出并实施在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处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分类回收处理系统。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较差及受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主要以卫生填埋为主。
纵观全球和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目前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处理等技术和方法。
目前我国尚未有效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比较现有的几种垃圾处理方法有如下弊端:
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相继建成一批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为核心的层状结构作为防渗层的卫生填埋场,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其处理技术多么完善,至今仍存在以下问题:填埋法占用大量城市周边的宝贵土地,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被完全浪费,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垃圾填埋厂释 放的沼气等恶臭气体污染空气,滋生大量病毒和细菌。垃圾中的塑料、橡胶、电池里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需要80~150年才可能被降解稀释,对未来的环境遗患难以估量。
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我国在垃圾焚烧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不少进步,但仍处于摸索与研究的阶段。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情况并不理想,焚烧法由固体污染变成焚烧过程中的气体污染,焚烧中要消耗煤、油等助燃能源,浪费大量的可回收资源。焚烧发电装置一次性投资量大,我国燃煤发电的热电转换率仅达34%,由焚烧垃圾产生的热电转换率更低,因此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以至于我国投巨资修建的垃圾发电厂大多处于亏损运行状态。焚烧技术较为发达的瑞士,焚烧一吨垃圾的成本是112美元,这在中国是不可思义的事情。况且,中国还有垃圾中的土渣、建筑废渣、厨余有机物多,垃圾热值低等不利于焚烧发电的因素。
城市垃圾堆肥处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城市垃圾的成分日趋复杂,要得到理想的堆肥产品,除了需要传统的发酵过程外,必须设置复杂的分选、破碎过程,从而大大增加了堆肥处理费用。同时,由于城市垃圾中大量杂质和有毒有害化学成分的混入,使得堆肥产品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的价值大大降低,不妥当的处理还可能带来对土壤的污染和农作物的危害。堆肥法利用微生物菌群发酵的方式降解有机质,生产周期长(约1~3个月),占地面积大,在处理过程中排放恶臭、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垃圾有机质中的碳、氮等营养成份挥发损失高达40%,肥料品质不稳定。由于分拣不彻底导致肥料中的有害杂质和重金属含量高,造成农田二次污染,因此欧盟国家早在2000年起就禁止垃圾肥料应用在农田中。
由此可见,急需针对我国混合垃圾的特点,寻找垃圾处理的新工艺、新途径、新方法,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二、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介绍
该技术针对中国混合垃圾成分复杂的情况,经过十五年的研发取得的成就。该技术采用了最优化的垃圾分选工艺流程,其中的多功能垃圾破袋机、智能风控垃圾风选机含有多项专利技术,可使混合垃圾一次性分离率和塑料、金属、玻璃的首次回收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当日垃圾当日处理、封闭运行、自动分检、无二次污染、资源全部利用的资源化的处理目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简介
(分拣可回收的、提取重金属、将剩余有机质制成有机肥)
项目特点
1.全封闭、全自动、全清洁、全资源、全实时,多功能混合垃圾分选系统。2.处理过程全封闭运行,无废气、废液、废渣排放。可建在居民区中间。3.最优化的垃圾分选工艺流程可使混合垃圾一次性分离率和塑料、金属、玻璃的首次回收率达到95%以上。
4.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制成高效能有机氮能量肥料,废旧塑料再生制成颗粒,可燃烧物热解成可燃气体或重油,无机质废渣则制成多孔砖。5.当日垃圾当日处理,全程只需2-3小时。
6.垃圾处理完成后生成的终端产品肥料和塑料颗粒供不应求。7.占地面积是填埋法的十分之
一、焚烧法的六分之一。8.生产过程全程自动化控制。
9.所有垃圾全部循环利用,处理彻底,无剩余。
10.适用范围:处理历史囤积的垃圾,当日垃圾,按照需求日处理200-5000吨
已实施项目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厂 欢迎您随时参观考察!
联系人:陈美达 *** E-mail:cmd66688@hotmail.com
北京洲际环发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部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日渐增多。在当今世界,大量的垃圾已成为城市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污染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据报道我国目前城市年产垃圾量约1亿3千万吨,并以7%~9%年递增速度增加。中国70%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如北京市日产垃圾在12000吨,市周围直径50米以上的垃圾山达5000多个。上海市日产垃圾14000吨,周边被3000多个垃圾厂包围。
如此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将对城市生态环境及周边的水体、大气、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造成垃圾中大量有用资源浪费。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可利用“财富”,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已愈来愈受到政府与公众的重视。
一、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面对全球各国城市生活垃圾的迅猛增长,各国均努力探索其处理新工艺、新方式,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等已较早提出并实施在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处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分类回收处理系统。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较差及受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主要以卫生填埋为主。
纵观全球和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目前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处理等技术和方法。
目前我国尚未有效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比较现有的几种垃圾处理方法有如下弊端:
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相继建成一批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为核心的层状结构作为防渗层的卫生填埋场,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其处理技术多么完善,至今仍存在以下问题:填埋法占用大量城市周边的宝贵土地,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被完全浪费,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垃圾填埋厂释放的沼气等恶臭气体污染空气,滋生大量病毒和细菌。垃圾中的塑料、橡胶、电池里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需要80~150年才可能被降解稀释,对未来的环境遗患难以估量。
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我国在垃圾焚烧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不少进步,但仍处于摸索与研究的阶段。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情况并不理想,焚烧法由固体污染变成焚烧过程中的气体污染,焚烧中要消耗煤、油等助燃能源,浪费大量的可回收资源。焚烧发电装置一次性投资量大,我国燃煤发电的热电转换率仅达34%,由焚烧垃圾产生的热电转换率更低,因此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以至于我国投巨资修建的垃圾发电厂大多处于亏损运行状态。焚烧技术较为发达的瑞士,焚烧一吨垃圾的成本是112美元,这在中国是不可思义的事情。况且,中国还有垃圾中的土渣、建筑废渣、厨余有机物多,垃圾热值低等不利于焚烧发电的因素。
城市垃圾堆肥处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城市垃圾的成分日趋复杂,要得到理想的堆肥产品,除了需要传统的发酵过程外,必须设置复杂的分选、破碎过程,从而大大增加了堆肥处理费用。同时,由于城市垃圾中大量杂质和有毒有害化学成分的混入,使得堆肥产品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的价值大大降低,不妥当的处理还可能带来对土壤的污染和农作物的危害。堆肥法利用微生物菌群发酵的方式降解有机质,生产周期长(约1~3个月),占地面积大,在处理过程中排放恶臭、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垃圾有机质中的碳、氮等营养成份挥发损失高达40%,肥料品质不稳定。由于分拣不彻底导致肥料中的有害杂质和重金属含量高,造成农田二次污染,因此欧盟国家早在2000年起就禁止垃圾肥料应用在农田中。
由此可见,急需针对我国混合垃圾的特点,寻找垃圾处理的新工艺、新途径、新方法,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二、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介绍
该技术针对中国混合垃圾成分复杂的情况,经过十五年的研发取得的成就。该技术采用了最优化的垃圾分选工艺流程,其中的多功能垃圾破袋机、智能风控垃圾风选机含有多项专利技术,可使混合垃圾一次性分离率和塑料、金属、玻璃的首次回收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当日垃圾当日处理、封闭运行、自动分检、无二次污染、资源全部利用的资源化的处理目标。垃圾资源化技术工艺流程: 第一次分选工艺流程
混合垃圾→振动筛选机→多功能破袋机→磁选机→智能风选机→金属、电池、玻璃、塑料、纸张、土渣建筑废弃物、有机质。
第二次分选流程
重金属脱离回收
有机N复合肥的优点:
(1)以城乡生活垃圾、秸秆、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每亩地的使用成本比化肥减少15—20%的投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10%—300%。
(2)快速改良土壤,在干旱、严寒、高原、强紫外线、贫瘠、盐碱、重污染、低光照等贫瘠土壤条件下效果显著。
(3)无毒、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是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可靠保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4)具有极强的保水、抗旱、抗病虫害、抗逆、抗倒伏功能。(5)使农作物的成熟时间普遍提前15天左右。丰光牌高效能有机N肥已在山东莱芜、天津武清、陕西渭南等实验基地经过多年的实验获得成功。还原再生技术的特点:
全封闭、全自动、全清洁、全资源、全实时,多功能混合垃圾分选系统。◆快速:当天垃圾,当天处理,达到日产日清。
◆无害:全封闭作业,无有害气体、液体、废渣排放,消灭有害病菌,彻底杜绝二次污染。
◆无剩余:所有垃圾全部循环利用,处理彻底。
◆适应性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畜禽病尸、食品行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
◆占地面积小:是堆肥法的六分之一。◆运行费用低:是焚烧法的四分之一。◆清洁、高效的有机氮复合肥可替代当今化肥。
◆设备先进:针对中国的混合垃圾研制,功效显著,经久耐用。
◆经济效益好:所有的资源都回收利用,项目经济效益好、资金回收快。
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
(1)城市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得以处理,减少污染和各种有害病菌和毒素排放,节省土地资源,加快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2)若用15年的时间在每个县级以上城市建设一座有机氮肥厂,年产有机氮肥生态能有机肥可达4500万吨以上,这正是我国目前化肥的年总产量。即使替代化肥的1/3,也将节约巨量的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能源。同时也减少了一大空气污染源。
(3)大量地使用光能有机肥料,因使用化肥而板结和酸化的耕地将迅速得以改良和恢复,子孙后代也会有良田可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简介
(分拣可回收的、提取重金属、将剩余有机质制成有机肥)
项目特点
1.全封闭、全自动、全清洁、全资源、全实时,多功能混合垃圾分选系统。2.处理过程全封闭运行,无废气、废液、废渣排放。可建在居民区中间。3.最优化的垃圾分选工艺流程可使混合垃圾一次性分离率和塑料、金属、玻璃的首次回收率达到95%以上。
4.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制成高效能有机氮能量肥料,废旧塑料再生制成颗粒,可燃烧物热解成可燃气体或重油,无机质废渣则制成多孔砖。5.当日垃圾当日处理,全程只需2-3小时。
6.垃圾处理完成后生成的终端产品肥料和塑料颗粒供不应求。7.占地面积是填埋法的十分之
一、焚烧法的六分之一。8.生产过程全程自动化控制。
9.所有垃圾全部循环利用,处理彻底,无剩余。
10.适用范围:处理历史囤积的垃圾,当日垃圾,按照需求日处理200-5000吨
已实施项目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厂 欢迎您随时参观考察!
联系人:陈美达 *** E-mail:cmd66688@hotmail.com
北京洲际环发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部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日渐增多。在当今世界,大量的垃圾已成为城市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污染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据报道我国目前城市年产垃圾量约1亿3千万吨,并以7%~9%年递增速度增加。中国70%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如北京市日产垃圾在12000吨,市周围直径50米以上的垃圾山达5000多个。上海市日产垃圾14000吨,周边被3000多个垃圾厂包围。
如此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将对城市生态环境及周边的水体、大气、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造成垃圾中大量有用资源浪费。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可利用“财富”,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已愈来愈受到政府与公众的重视。
一、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面对全球各国城市生活垃圾的迅猛增长,各国均努力探索其处理新工艺、新方式,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等已较早提出并实施在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处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分类回收处理系统。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较差及受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主要以卫生填埋为主。
纵观全球和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目前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处理等技术和方法。
目前我国尚未有效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比较现有的几种垃圾处理方法有如下弊端:
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相继建成一批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为核心的层状结构作为防渗层的卫生填埋场,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其处理技术多么完善,至今仍存在以下问题:填埋法占用大量城市周边的宝贵土地,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被完全浪费,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垃圾填埋厂释放的沼气等恶臭气体污染空气,滋生大量病毒和细菌。垃圾中的塑料、橡胶、电池里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需要80~150年才可能被降解稀释,对未来的环境遗患难以估量。
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我国在垃圾焚烧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不少进步,但仍处于摸索与研究的阶段。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情况并不理想,焚烧法由固体污染变成焚烧过程中的气体污染,焚烧中要消耗煤、油等助燃能源,浪费大量的可回收资源。焚烧发电装置一次性投资量大,我国燃煤发电的热电转换率仅达34%,由焚烧垃圾产生的热电转换率更低,因此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以至于我国投巨资修建的垃圾发电厂大多处于亏损运行状态。焚烧技术较为发达的瑞士,焚烧一吨垃圾的成本是112美元,这在中国是不可思义的事情。况且,中国还有垃圾中的土渣、建筑废渣、厨余有机物多,垃圾热值低等不利于焚烧发电的因素。
城市垃圾堆肥处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城市垃圾的成分日趋复杂,要得到理想的堆肥产品,除了需要传统的发酵过程外,必须设置复杂的分选、破碎过程,从而大大增加了堆肥处理费用。同时,由于城市垃圾中大量杂质和有毒有害化学成分的混入,使得堆肥产品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的价值大大降低,不妥当的处理还可能带来对土壤的污染和农作物的危害。堆肥法利用微生物菌群发酵的方式降解有机质,生产周期长(约1~3个月),占地面积大,在处理过程中排放恶臭、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垃圾有机质中的碳、氮等营养成份挥发损失高达40%,肥料品质不稳定。由于分拣不彻底导致肥料中的有害杂质和重金属含量高,造成农田二次污染,因此欧盟国家早在2000年起就禁止垃圾肥料应用在农田中。
由此可见,急需针对我国混合垃圾的特点,寻找垃圾处理的新工艺、新途径、新方法,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二、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介绍
该技术针对中国混合垃圾成分复杂的情况,经过十五年的研发取得的成就。该技术采用了最优化的垃圾分选工艺流程,其中的多功能垃圾破袋机、智能风控垃圾风选机含有多项专利技术,可使混合垃圾一次性分离率和塑料、金属、玻璃的首次回收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当日垃圾当日处理、封闭运行、自动分检、无二次污染、资源全部利用的资源化的处理目标。垃圾资源化技术工艺流程: 第一次分选工艺流程
混合垃圾→振动筛选机→多功能破袋机→磁选机→智能风选机→金属、电池、玻璃、塑料、纸张、土渣建筑废弃物、有机质。
第二次分选流程
重金属脱离回收
有机N复合肥的优点:
(1)以城乡生活垃圾、秸秆、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每亩地的使用成本比化肥减少15—20%的投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10%—300%。
(2)快速改良土壤,在干旱、严寒、高原、强紫外线、贫瘠、盐碱、重污染、低光照等贫瘠土壤条件下效果显著。
(3)无毒、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是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可靠保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4)具有极强的保水、抗旱、抗病虫害、抗逆、抗倒伏功能。(5)使农作物的成熟时间普遍提前15天左右。丰光牌高效能有机N肥已在山东莱芜、天津武清、陕西渭南等实验基地经过多年的实验获得成功。还原再生技术的特点:
全封闭、全自动、全清洁、全资源、全实时,多功能混合垃圾分选系统。◆快速:当天垃圾,当天处理,达到日产日清。
◆无害:全封闭作业,无有害气体、液体、废渣排放,消灭有害病菌,彻底杜绝二次污染。
◆无剩余:所有垃圾全部循环利用,处理彻底。
◆适应性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畜禽病尸、食品行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
◆占地面积小:是堆肥法的六分之一。◆运行费用低:是焚烧法的四分之一。◆清洁、高效的有机氮复合肥可替代当今化肥。
◆设备先进:针对中国的混合垃圾研制,功效显著,经久耐用。
◆经济效益好:所有的资源都回收利用,项目经济效益好、资金回收快。
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
(1)城市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得以处理,减少污染和各种有害病菌和毒素排放,节省土地资源,加快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2)若用15年的时间在每个县级以上城市建设一座有机氮肥厂,年产有机氮肥生态能有机肥可达4500万吨以上,这正是我国目前化肥的年总产量。即使替代化肥的1/3,也将节约巨量的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能源。同时也减少了一大空气污染源。
(3)大量地使用光能有机肥料,因使用化肥而板结和酸化的耕地将迅速得以改良和恢复,子孙后代也会有良田可守。
(4)有机氮肥不仅能提供沙漠改良所需要的大量有机质,还有极强的吸水保水功能,更与其它营养型肥料不同的是,它能把太阳能量转化成改变沙漠结构的动力,因而具有全世界最好的治沙效果。如果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和各种农业废弃物的治沙转移,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5)有机氮肥不仅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又能恢复天然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从而保护了食品安全,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加强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脯农业的理想,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6)肥技术和光能肥料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与技术配套的设备制造业、产品销售和技术培训服务等可以发展成巨大的新生产业。对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增加绿色GDP都有重要意义。
(7)环保无国界,中国解决好了自己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有助于营造负责任的大形象,强化我国的软实力,并由此推进环保领域的全球合作。
政策支持
1、建设部规定垃圾处理项目可以有25—30年的特许经营权,在此特许经营权期限内,企业可垄断经营。
2、政府以划拨方式提供项目用地。
3、政府每吨垃圾给予35元—150元的处理费用补偿。
4、利用垃圾中可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如肥料和再生塑料的销售减免税收。
5、水、电消耗按成本价计算。
6、在建设期政府提供国债资金和环保专项资金支持。
7、鼓励银行资金参与支持。
第三篇:建筑垃圾资源化
建筑垃圾管理对策和管理体系建立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提出总结了建筑垃圾源头管理、建筑垃圾分类和建筑垃圾分类运输管理对策,并从多方面设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体系。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对策;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目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最突出的是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消费将进一步加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差距较大!建筑垃圾资源化程度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大量的建筑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年排放量已超过4亿吨,其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年排放量均在3000万吨以上。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
1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对比 1.1美国
美国作为西方发达的工业大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领域起步较早,在政策法规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情况的体系。1980年制定《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1965 年制定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法)经过1976、1980、1984、1988、1996年5次修订,完善了包括信息公开、报告、资源再生、再生示范、科技发展、循环标准、经济刺激与使用优先、职业保护、公民诉讼等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法律制度 1.2德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1978年“蓝色天使”计划后制定了废物处理法》等.1994年制定了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的《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1994年制定了 《垃圾法》和 《联邦水土保持与旧废弃物法令》,1999年制定了《社区垃圾合乎环保放置及垃圾处理场令》,2002年制定了包括推进循环经济在内的《持续推动生态税改革法》等。此外欧洲的一些有关废物循环利用的指令,也对德国产生直接约束力。1.3日本
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末就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以促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和利用,1970年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1977年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1991年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1991年制定1997年修订了《再循环法),1994年制定了《推进废弃物对政策行动计划》,1998年制定了 《建设再循环指导方针》和《推进建筑副产物正确处理纲要》,2000年制定了《建筑工程用资材再资源化》、《由国家来推进采购环保产品》和《促进再生资源利用法等有关法律,2001年制定了 《推进形成循环型社基本法》、《改进废弃物处理法》、《促进废弃物处理指定设施配备》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2002年制定了《建筑再利用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理法》等。1.4韩国
2003年颁布了《建设废弃物再生促进法》,2005年、2006年经历了两次修订,其4—7条明确规定了国家、政府、订购者、排放者及建筑垃圾处理商的义务;第21条规定了建设垃圾处理企业的设施、设备、技术能力、资本及占地面积及规模等许可标准;第35条规定制定循环骨料的品质标准及设计施工指南;第36、37条规定了循环骨料的品质认证要求及取消规定;第38条规定了义务使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工程范围和使用量;第63—66条详细规定了违反该法不同事项下的罚则。2007年开始每5年建立再生计划,确定了提高再生骨料建设现场实际再生率、建设废弃物产生减量化、建设废弃物妥善处理三大推进政策,当年建筑垃圾再生率即达到90.7%。1.5我国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将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21世纪议程,并将清洁生产作为21世纪议程优先发展的领域。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大会号召,于1992年制定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提出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技术起点要高,尽量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1995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要求产生垃圾的部门必须交纳垃圾处理费,但没有涉及到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问题。1995年颁布并于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把建筑垃圾处理纳入到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保障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原建设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制定发布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国家经贸委以国经贸资源[2001]624号颁布了《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的通知》,鼓励资源综合利用。2007年9月原建设部印发的《绿色施工导则》中提到,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大力发展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技术。我国内各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也针对建筑垃圾处理处置的相关环节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政策法规。2基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建筑垃圾源头管理对策制定
源头控制即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减量第一要从工程设计、材料选用等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数量;第二要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组织和监管,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返工、维修、加固甚至重建工作;第三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料尽可能直接在施工现场利用,减少转移的建筑垃圾量;第四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扩大使用标准化的预制构配件、全面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等;最后要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倡导整体浇筑、整体脱模,以减少施工期间建筑垃圾的产生。
对于建筑垃圾的管理,发达地区或国家采取的都是“建筑垃圾源头削减战略”。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不断改善施工工艺。要想从根本上堵住建筑垃圾的源头,建议有关部门首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产生的建筑垃圾作一次普查,以确定建筑垃圾的产出量,从而制定建筑垃圾产出标准。以此为基准,对超出此基准数量的企业,政府应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处罚,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有关部门应抓紧开展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国家和建筑施工企业应投入资金,立项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深入研究与开发;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中,对每万m2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数量状况,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定量定性综合调查统计,依此制订相应的建筑垃圾允许产生数量和排放数量标准,并将其作为衡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这样建筑垃圾大量产生的源头才有可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通过经济性手段进行建筑垃圾源头管理。(1)深入开展建筑垃圾处置“保证金”制度建筑垃圾处置保证金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建筑工程开工前向有关部门交纳建筑垃圾处置保证金,发放建筑工程许可证。工程结束后、合格证颁发之前,通过相应的建筑垃圾处理完结审核标准,决定最初交纳建筑垃圾处置保证金的返还问题,从而确保建筑垃圾生产者按规定进行建筑垃圾管理工作。这项制度在国外发达国家应用较多,(2)完善建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施行已有多年,虽在建筑垃圾处置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最重要的就是建筑垃圾处理的取费标准问题。若建筑垃圾处理取费标准过低,建筑垃圾生产者就会倾向于将建筑垃圾外运处置而不利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目前多个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取费标准不一,有的是按照新建面积和拆除面积标准进行一次性取费,如襄樊市新建建筑收费标准为 5 元/m2,拆除建筑收费标准为 6 元/m2;有的是按照建筑垃圾重量取费,如:宁波市北仑区建筑垃圾处置收费标准为 5 元/t(不含运输费)。由于,建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表现出很强的技术性、政策性和操作性,因此,需要具体分析收费依据,从而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目前的建筑垃圾处理收费所得基本上不能满足建筑垃圾回收、运输和资源化利用生产的运行费用、建筑垃圾处置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设备费用等。另外,在建筑垃圾处理收费中也应适当考虑因建筑垃圾排放而造成的环境损失收费。因此,各地建筑垃圾主管部门应适时召开关于建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研讨会,共同探讨本地区合理的建筑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取费流程、取费使用等问题。除此之外,为了便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中体现对建筑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的鼓励,如:混合建筑垃圾的收集价格要远高于分类的建筑垃圾,从而刺激建筑垃圾源头分类收集。(3)通过税收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源头管理。不少发达国家己将征收垃圾税作为一种减少废物产生、提高废物综合利用的经济激励手段之一。我国在建筑垃圾处理收费的基础上,也可以适当地考虑实行建筑垃圾填埋税及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税收减免或奖励。其中,建筑垃圾填埋税可有利于促进建筑垃圾从填埋场分流,例如:丹麦税法规定对焚烧或填埋的建筑垃圾实行逐年增税计划,迫使人们主动探索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1987–1993 年间,丹麦因征收建筑垃圾税使建筑垃圾产量减少64%。目前,丹麦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已提高到 90%左右!此外,可适当提高资源税率,促使建筑业生产偏向采用高强度、高性能的再生材料,从而降低对天然建材的需求量。对开展建筑垃圾再利用或采用再生建材施工的企业,可在税收上予以优惠或鼓励。例如:在2001 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中对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实行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税。基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垃圾分类和建筑垃圾分类运输管理对策制定
推行源头分类收集和建筑垃圾集中处置制度源头分类就是要求产生建筑垃圾的施工单位在现场按垃圾成分的不同进行分类,对能现场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就地消化,对不可利用的垃圾运送到指定地点。从源头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加对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建议对未分类的建筑垃圾的回收费用远高于已分类的建筑垃圾的回收费用,从而促使施工单位从源头就重视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
建筑垃圾是否被分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垃圾的利用价值和处理成本,建筑垃圾按源头分类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它的利用空间。拆除后可以分开堆放,施工过程中也可以在现场放置不同的垃圾桶以区分。渣土管理部门应该对混合排放建筑垃圾的企业采取高收费,对已分类处理的企业采取低收费,促使排放单位采取分类措施。
建立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建筑垃圾处置的源头管理是搞好建筑垃圾资源化关键,所以应尽快建立一套严格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来落实“谁产生谁负责”原则。其方法是产生建筑垃圾责任方,首先向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建筑垃圾排放书面申请,经核准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然后凭此再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或拆迁许可证。没有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工程开工手续。同时,还应将《建筑垃圾密闭运输方案》提交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备案,明确监管部门和责任,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制度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外运处理的监控工作。对建设、拆迁工地实行 24 小时监控,凡发生私拉乱倒的,查找源头,重点处罚;对审核批准外运的建筑垃圾监管可以实行专业运输与审核管制,即:由专业的运输公司承运,管理部门对运输车辆统一车体,统一标志,统一管理,统一收费。建设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持渣土管理部门核发的处置证向运输单位办理建筑垃圾托运手续,运输单位和个人(含自有车辆的单位)不得承运未经渣土管理部门核准处置的建筑垃圾。运输建筑垃圾时,运输车辆应当随车船携带处置证,接受渣土管理部门的检查。运输车辆的运输路线应当按渣土管理部门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运输路线运输。目前,南京市出台的《南京市城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管理规定》中就明确了建筑垃圾承运监管部门的职责,规定了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准入与退出的相应条件及流程,为建筑垃圾的运输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渣土管理部门应委托专门的垃圾清运公司运输建筑垃圾,以便统一管理,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不得私自安排车辆偷运偷倒,违者从重处罚。运输过程中应按规定线路和时间行驶,车辆采取覆盖措施,不得扬尘遗撒。我国目前的建筑垃圾处理费用偏低,很难起到抑制建筑垃圾的产生的作用,可提高建筑垃圾填埋处理的费用,鼓励排放单位尽量现场回收利用或者是运往回收处理企业处理。
只有建立完善的建筑垃圾收集、运输监管制度才能保证建筑垃圾能够进入到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中,进行有效处理和再生利用。4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体系设计
把全过程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视为对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有着重要影响的若干个主要阶段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体系。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体系中法制保障体系的原则。(1)全过程控制原则。完善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法制应当在建筑垃圾的产生、回收、资源化利用及最终处置的各个生命周期环节上,体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管理控制标准和要求。(2)受益者补偿原则在建筑垃圾资源化法制完善过程中,不仅要有针对性的行政强制干预力度,制订统一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规则和标准。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为会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因此,法律制度的制定者要对建筑垃圾资源利用行为主体方面的“利益外溢”问题,予以重视和解决。否则,就会使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为主体失去继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3)利益平衡原则。预计在短期内,新建筑垃圾资源化法制的实施可能会增加建筑垃圾生产企业的经济负担,损害他们当前利益,但是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应该重视长远利益,兼顾当前利益;重视公共利益,兼顾个体利益。
4.1建筑设计阶段的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
面向绿色建材的建筑材料选择设计。目前,我国建筑业生产大量采用混凝土、砖、瓦、砂浆等传统的、性能低下的建筑材料,其产生的建筑垃圾重量比高达 70%。与这些传统建材相比,使用绿色建材不仅可以节约其材料生产中所用的天然原料,减少建材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能耗,同时在工程使用中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不损害人体健康,建筑拆除时绿色建材也可以再循环、再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4.2发展建筑结构的装配设计
多年来,现浇式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类型一直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占据较大比重并以此成为较为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从结构力学方面,建筑现浇式结构具有整体稳定性好、抗震性好等优点,但其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是相当可观的。
现场制备结构所需混凝土或砂浆混凝土、砂浆等建材资源浪费严重,建材在使用或存放中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消耗,增加建筑施工垃圾量采用工厂生产的预制标准、通用的建筑构配件或预制组件,如预制板、梁、柱等节省建材资源,建材损耗小,消除建材现场二次切割产生的废料,减少建筑施工垃圾量现场浇筑混凝土构件的手工化、湿作业较多建筑施工现场比较零乱,不符合清洁施工的要求,建筑垃圾现场收集率不高施工设计中机械化作业、干作业较多 4.3考虑建筑未来拆除的设计
目前,各种建筑结构体系设计均偏重结构安全性方面考虑,极少考虑到建筑未来拆除状况,而当建筑面临拆除时,则多采用破坏性拆除,以致于形成大量难以现场再利用的旧建筑拆除垃圾。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有必要考虑引入利于建筑未来拆除的设计理念。设想一种像毛衣那样,当拔出一根线就一下子破坏了的整体结构,在有效使用期届满之后能够迅速解体,进行再生循环。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盛行的今天,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延长混凝土构件寿命与建筑构件再生循环二者相互兼容的总体寿命设计及其相关技术。例如混合结构形式就可以较好的体现这一技术要求,该结构一般采用现场整体灌筑方式,工厂预制结构构件,如柱体是钢筋混凝土构件,梁体是新型增强混凝土构件,现场构件配装的结合部在现场施工,如结合部由钢制接头做成,这样建筑拆除解体时就比较容易,利于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可以看到,提出建筑结构设计阶段考虑未来拆除状况,实际上是要促进建材的闭合环路循环,并在这个循环中减少建筑垃圾产量。
4.4建筑施工阶段的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
实际上,建筑施工垃圾的原始状态就是各种建筑材料,由于各类原因造成的建材浪费、损耗便形成大量的建筑施工垃圾,这些原因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材的现场系列管理方法不当。建材采购、运储以及剩余建材的后期处理等系列管理不当,都会不同程度地导致建筑施工垃圾的产生,材料采购 订购错误(错订、多订等),发货、运货错误,材料运输与储存 运输损坏(工地内外),储存方法不当造成材料损坏建筑材料剩余,使用过程产生材料加工剩余物,由于要求不明确造成的材料过剩。另一方面是现场施工的协调与沟通不足,施工技术水平低下。目前,我国现场施工管理比较粗放,责任边界不明,各专业承包商之间缺乏必要沟通与协调,各自为政、频繁返工现象颇为多见。在此情况下,建材浪费、损耗现象在所难免。据资料显示,因此种原因产生的废砖石约占 80~85%,大块废木料约占 85~90%,废石膏灰胶纸夹板约占 90%。另外,由于施工人员素质低下、技能欠缺、施工机械化程度不高等低级的施工水平盛行,也会导致严重的建材浪费。例如:由于施工人员技术不高,现浇结构在粉刷之前常要对局部构件作凿除和修补处理,同时在人工粉刷过程中形成落地灰,也约占到混凝土和砂浆废料量的 60~70%。4.5建筑拆除阶段的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
在整个建筑业生产过程中,建筑拆除阶段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建筑拆除意味着新建建筑经过一定使用寿命期限之后面临的一种处理方式,同时旧建筑的拆除也是未来新建建筑的开始。因此,从这一点来看,要实现旧建筑拆除垃圾的减量化大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尽量避免旧建筑拆除,积极进行旧建筑的“资源化”再利用;二是改进传统的建筑拆除技术,使原有的旧建筑拆除方式由“拆毁”向“解构”转变。4.6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体系的其他措施--适当提高建筑垃圾处置费用
建筑垃圾从产生源头到最终消纳场所,不但要缴纳一定的消纳费,还涉及到建筑垃圾运输费用的问题。由于消纳场所大多设在郊区,离市区较远,而目前运输费用不高导致很多从事垃圾运输的单位获利少,乱扔乱倒现象不可避免地时有发生;另外消纳场收取的消纳费也远远不能满足其日常运行及维护的要求。5 结束语
但迄今为止,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相关工作相对滞后,由此给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种种不利的影响。虽然从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些些政策法规,但这些都相对零散,缺乏整体性,未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无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应尽快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体系。
参考资料:
[1]李颖.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J].学术论坛,2011,249(10):131-133.[2] 吴胜利.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处理法律制度的完善[J].建筑科学,2008,24(10):4-7.[3] 李小卉.城市建筑垃圾分类及治理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8):120-124.[4] 李南.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经验及借鉴[J].环境卫生工程,2011,19(4):61-62.[5] 周文娟.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对策 [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2(6):41-44.[6] 冷发光.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建筑技术,2009,40(08):741-744.[7] 杜婷.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J].环境卫生工程,2009,17(1):33-35.[8] 刘国才.论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J].中国城市经济,2010,(09):284-285.[9] 蒲云辉.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对我国的启示[J].施工技术,2012,41(376):43-45.
第四篇:建筑垃圾资源化
目录
建筑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2
1研究背景:..........................................................................................................2 2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的意义:................................................................................2 3中国建筑垃圾的利用状况....................................................................................3 4国外建筑资垃圾的利用状况................................................................................4
美国................................................................................................................4 日本................................................................................................................4 德国................................................................................................................5
建筑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
1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背景: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城镇化持续推进的关键时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住需求提升,房屋改进和建设活动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4 年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 124.98 亿m2,房屋竣工面积 42.34亿 m2。国家住建部张坦贤博士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对建筑施工材料耗损的粗略统计发现,在建成 1 万m2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废砖块和水泥块等垃圾为 500-600t。
另外,有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 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旧建筑拆除过程中建筑垃圾产出系数为 906.7-1335.5kg/ m2,保守取值 1.0t/ m2。因此,工程新建量、改建量、扩建量以及拆除量的不停增加,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1],i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构成极大威胁。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2]ii。堆放、填埋及焚烧是主要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土地占用量大,污染大气、土壤、地下水等严重。同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主,资源浪费严重。有数据显示,城市垃圾约 1.5 亿 t/年,“可再生资源”代价高达 250 亿元。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占国家总能耗的 47%,建筑垃圾占社会垃圾总量的 45%。建筑资源的有限性、环境污染性与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相矛盾。寻求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模式的研究是形势所需。
2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的意义:
我国建筑垃圾存量大,年产生量近20 亿 t,再生利用率不足 5%。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各大城市的建筑垃圾年产量基本在 1000 万t以上,中、小型城市的年产量也在 100 万
t 左右。建筑垃圾资源化模式研究是建设宜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建筑垃圾产生量、资源环境影响分析,提高人们资源化处置意识,实现源头的减量化;通过构建湖北省建筑动态物质流模型,基于湖北省数据对不同的建筑垃圾循环模式比较,提出湖北省最佳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模式,也为其它地区垃圾处置提供借鉴;通过建筑垃圾最大化循环利用,有利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绿色发展。
3中国建筑垃圾的利用状况
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在部分大城市进行废混凝土和废砖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建筑垃圾的管理和研究开始较晚。近年来,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规模和建筑垃圾的增长与土地资源的减少呈正相关,促使地方政府、相关科学研究院、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相关内容与技术进行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1]。1992 年以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秦皇岛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同济大学等对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以及建筑垃圾再利用途径、技术进行研究。1997 年“建筑废渣综合利用”成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同时,国家出台了与建筑垃圾管理相关的政策和技术规范,如 1996年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2003 年的《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规定》(修订稿)、2006 年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2008 年的《再生节能建筑材料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近年来颁布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 134-2009)、《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25176-2010)、《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2010)和《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2011)等。
国内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技术、标准规范、处理设备、产品质量、使用示范等环节的相关研究日趋成熟。“十五”时期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再生骨料的强化技术,提出了再生骨料颗粒整形强化技术。“十一五”时期研发了地震
灾区建筑垃圾的再生混凝土制品生产技术和示范生产线,并建成一座节能抗震示范办公楼。其次,开展地震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建成了汇集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产业链生产工艺的 2 个建筑垃圾资源化示范生产基地,制定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品质、配制混凝土标准以及应用技术指南。另外,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进行研究开发。“十二五”时期,开展研究固体废弃物本地化再生建材利用成套技术,研发了可将建筑垃圾完全分离的固定式建筑废弃物整体处理系统。
我国目前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理和利用方式是生产环保型砖;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通过添加水泥、粉煤灰等辅料,生产多种建筑产品和道路建设产品;利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等。
4国外建筑资垃圾的利用状况 美国
美国 1915 年率先开展废旧沥青再利用研究。同时规定工业废弃物的处理由生产企业负责(《超级基金法》),并创立了建筑垃圾运输准入制度、建筑垃圾处理行政许可制度等促进建筑垃圾充分资源化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5]。确iii定了综合利用、分级处理、法律规范以及“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管理方式,实现了建筑垃圾的高利用率。据有关资料,美国建筑垃圾产生量约 3.25 亿 t/年,分拣、加工后再生利用的约占 70%,剩余 30%进行有效填埋,综合利用率达 100%。
日本
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日本的构造原料价格比欧洲都要高。因此日本人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比如港埠设施,以及其他改造工程的基础设施配件,都可以利用再循环的石料,代替相当数量的自然采石场砾石材料。
1977 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1991 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日本对于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重新利用;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适当予以处理。iv
德国
德国政府也制定了详细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与处理方面的法规、标准与规范。1998 年,提出《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应用指南》,使再生混凝土大量应用于公路路面工程,混凝土的再利用率达到 80%以上[6]v。政府的积极参与是德国建筑垃圾高处理率的重要原因,制定较高的建筑垃圾收费标准以及较低的再生建材价格,维护了垃圾处理企业的经济利益,保证了再生建材的市场竞争力[7]。vi其次,大规模建筑垃圾综合加工厂遍及德国各地区。总之,德国主要是依靠其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先进的垃圾处理设施实现较高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
5结论
我国关于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和规范不健全,缺少针对建筑垃圾处置全过程的规范,缺少配套的建筑垃圾管理利用责任制度,关于建筑垃圾及其循环利用方面的规范较少。仍以建
筑垃圾对环境影响的评估、管理现状、利用状况、大城市建筑垃圾的产生特征、垃圾处理场选址和建筑垃圾产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为主;未能。。。
再生混凝土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废弃混凝土的出路问题,既能减轻废弃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又能节省天然骨料资源,缓解骨料供求矛盾,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发展绿色混凝土的主要途径之一。再生混凝土在我国推广应用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也十分需要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再生混凝土结构进行更深入和更系统的研究。通过加强立法,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制定再生混凝土推广应用的强制性措施。国内外对再生混凝土材料性能和结构行为的研究成果已初步表明,合理设计的再生混凝土结构能够达到普通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要求,其应用于土木工程中是可行和安全的。
参考文献:
i张小娟.国内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ii黄万千.城市建筑弃土消纳场布局规划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大众科技,2011,07:103-105.iiiPollet V, Loutz S, Fontaine R.Blocsde Maconnerie a Base de Granulats Recycles [J].Braxelles, CSTC-magazine, 1997(2):12-19.iv蒲云辉,唐嘉陵.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对我国的启示[J].施工技术,2012,41(376):43-45.vGuntran Zanker.Recycled materials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 fields of application,development tendencies and quality assurance[J].Betonwerk.Fertigteil Fechnik,1999,(4):50-55.vi隋玉武.德国建筑垃圾高回收率原因简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12):38-41.
第五篇:建筑垃圾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建筑垃圾制砖节能环保科技投资项目投 资 人:地 址:邮政编码:联 系 人:电 话:传 真:申报日期:
建筑垃圾可行性分析报告
目前,建筑垃圾已经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公害,形成了二次污染,影响了城乡面貌,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为变建筑垃圾为宝,走循环经济之路,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相关产业政策和政府相关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我们拟投资兴建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环保免烧循环再生砖”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建筑垃圾制砖环保科技投资项目
(二)项目申请人:
拟成立企业:青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拟投资总额:2000万人民币
(三)项目选址
二、立项的目的和意义
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市每年产生建筑垃圾约2300万吨,占到垃圾总量的60%以上,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进行填海作业,但由于填海工程作业面日趋紧缩,建筑垃圾呈现出批量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的状况,耗用了大量的土地。建筑垃圾填埋过的地方,永久不能复耕,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耕地、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如何处理和排放建筑垃圾
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我市城乡拆迁和重建的任务将急剧加大,建筑垃圾的处理成为全市人民关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四方区有一家同类企业,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远远不能满足建筑垃圾处理需要。以建筑垃圾制砖为切入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是推动建材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建材产业在循环经济的道路上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节能、节地、利废的建筑垃圾制砖项目,不仅可以解决大部分建筑垃圾的出路问题,而且对节约能源消耗,实现资源再利用,创建环保生态型城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将产生积极作用。
三、项目的技术基础
建筑垃圾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自20世纪70年代起,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台了建筑垃圾处理有关法律法规,就此问题进行了科技研发并实现了建筑垃圾的再利用。21世纪后,建筑垃圾问题引起了我国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苏、浙江、上海、河北等地先后就建筑垃圾问题出台了有关地方法规,并研发成功了“建筑垃圾制砖”等技术并投入生产。目前,建筑垃圾制砖项目已经作为极具生命力的产业,将在我国逐渐兴起。(我市今年也将就建筑垃圾问题出台地方法规)
建筑垃圾制砖是以水泥、破碎筛分后的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材料,掺加少量砂和粉煤灰生产建筑垃圾标准砖。粉煤灰作为细骨料的同时有胶凝的作用,可替代部分水泥。该产品适用于大楼的各个部位,重量轻、节能,又便于粉刷,还解决了以往砖的强度不够等系列问题,真正起到了环保节能要求。也可以制作成各种道路美化绿化用砖。并且,整个制作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水,有效缓解了建筑垃圾占用耕地的问题,为城市节约了大量的土地和能源。具有节能利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属绿色建材产品。
该工业项目通过对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料等材料进行筛选、破碎、搅拌、成型养护等工序后,生产的建筑墙体砖具有强度高、自重轻、耐久性好、外型尺寸标准以及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等特点,产品通过公共建筑节能计算标准,经质量检验,符合抗压强度MV8级要求,达到混凝土多孔砖的标准要求。
四、建筑垃圾制砖的生产流程和特征
(一)生产流程
建筑垃圾收集—破碎及筛分—计量及配料—搅拌—坯体成型—切割加工EPS板—产品整体复合—太阳能养护—产品堆码—检验出厂
(二)主要特征
建筑垃圾制砖的独特性是其它任何墙体砖没有的,用先进的科学配方,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凝固剂及微量化学添加剂,使粒度、温度、混和程度用先进的设备工艺强化处理,达到最佳可塑状态,后经高压压制成型,使砖体迅速硬化,砖的实用性好,砌墙时不用浸泡,外观整齐。
它与传统的红砖生产相比具有以下几项特点:
1、利废、节土、节能
2、原材料来源极其广泛
3、保护了生态环境
4、强度高不怕水抗风化、耐腐蚀、抗冻融
五、建筑垃圾制砖主要产品
1、标砖
标砖具有轻质高强、耐久性良好的特点,是一种替代实心黏土砖的新型墙体材料。原材料经配料、计量、搅拌、震动加压成型、自然养护(蒸汽养护)等工序而成。是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利用建筑垃圾、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生产,属于循环利用的低碳产业。一般分为:空心砖和多孔砖两种。
(1)技术参数:
A、国标规格:240×115×53(53)“其它异型规格可按用户要求尺寸定作”。
B、重量:2.5— 3kg/块,由于原料不同,重量稍有差别。C、抗压强度:7.25Mpa—19.6 Mpa D、采用二级组合破碎系列移动破碎站碎石、筛分成套设备生产的石料加工质量达到GB14685-2001标准。
配备制砂设备生产的机制砂达到GB14686-2001标准。(2)产品用途:
主要用于基础工程的砌筑、市政工程中的管井、管沟、挡土坡
(3)产品检测标准:
GB/T21144-2007,GB/T4111-1997,GB/T21144-2007,Q/ZXHW01-2010
2、盲道砖
盲道砖实行人性化设计,产品触觉感细微而明显,并具备耐强腐蚀,耐损耗和寿命长达百年等特征。质地优良,表面釉色美观,色泽鲜艳,视觉冲击力强,符合盲道砖的基础功能,并且釉色永不脱落。具有环保美观、耐磨性好、高防滑、弹性优越、吸引好、阻燃、抗灼伤、便于清洁的特征,目前广泛适用于室内或室外及各种公共场所。既满足公共场所需求,同时也美化城市道路。
产品规格: 600×600×20mm 600×600×25mm 按照国际残联的有关标准制造,质量检测全部通过国家安检。
3、草坪砖 广场砖(1)草坪砖
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而制成的,产品坚固轻便,且便于安装。其优异的质量和简洁的设计造就了完美的环保绿色系列产品。每平方的承重可达200吨,完全满足停车行走的要求,是水泥植草砖的完美替代产品。植草格将植草区域变为可承重表面,适用于停车场、人行道、出入通道、消防通道、高尔夫球
道、屋顶花园和斜坡,固坡护堤。
产品规格:260×260×70mm 产品用途:主要用于停车场、绿化带建设 产品检测标准:NY/Y1253-2006 技术指标要求:平均强度11.5MPa 磨坑长度<27.1mm 抗冻性(强度损失率)<4.0%(2)广场砖
建筑垃圾砖取代传统粘土实心砖作为砌体材料,净化了环境,节约了能源,保护了土地资源,是一种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品,从而使建筑业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广场砖属于耐磨砖的一种,主要用于广场、行道等大面积范围的地方。其砖体色彩简单,砖面体积小,多采用凹凸面的形式。具有防滑、耐磨、修补方便的特点。
产品规格:250×110×60mm 产品用途:主要用于人行道路建设 产品检测标准:JC/T446-2000 技术指标要求:平均强度39.2MPa 磨坑长度<26.8mm 抗冻性(强度损失率)<8.9%
六、项目建设方案、规模、地点、期限
该项目拟在青岛市城阳区远离居民集聚地的 亩工业用
地,按照现代化厂房规划标准,建设国内一流的产业园区,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基地内生产车间、办公楼、科技研发中心、员工宿舍等一应俱全,整体规模达到现代化生产要求。
整个建设共分三个阶段:一是选址购地审批阶段,预计需要三个月;二是工业园区建设阶段,预计需要三个月;三是购置设备投产阶段,预计半年内形成初步生产规模。
七、设备、原材料情况
生产建筑垃圾制砖主要需用高压高强压砖机、灰沙蒸压砖生产线。具体地讲主要有多功能砌块机、加气混凝土成套模框、模底板、蒸养车、浇注机、彩色水泥瓦机、轻质隔墙板机、球磨机等。利用粉煤灰、河沙、石粉、矿尾渣、建筑垃圾、工业废渣、水渣、炉渣、石渣、煤矸石等为原材料,经配比可生产标准砖、空心砌块。
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设备是郑州中意的建筑垃圾破碎、制砖联合生产线(包括水泥仓、螺旋输送器、水泥秤、配料机、搅拌机、砌块成型机、液泵站、输送带、送板机、送砖机、电脑控制柜、磨具、自动码砖机、转运叉车等等)
八、项目投资估算
(一)项目总投资: 万元。
(二)固定资产投资
1、土地费用:约需 万元;
2、土建工程、装修装饰:约需400万元;
3、设备、预备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约需500万元。
(三)流动资金:300万元。
九、项目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可上缴利税300万元/年,年可节约标准煤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00吨,节约资源可达30万吨,消纳固体废物30万吨,至少节约土地200亩,延长垃圾排放用地使用期约20年。
1、提供就业岗位;
2、有利于提高建材行业和群众的环保意识;
3、有利于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二)环境效益。
1、制作过程中,无需烧煤加温,不产生任何污水与烟雾,可完全消化我市的建筑垃圾,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
2、每年节省取土约300万立方米、耕地2000亩、建筑垃圾堆放占地2000亩、标准煤16万吨,而且可减少废毒气体气排放二氧化硫4000吨、二氧化碳6000吨,一氧化碳等废气1200吨,减少固体垃圾排放15万吨。
3、生产过程中要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减少了粉煤灰的排放量。
4、可消化处置建筑垃圾,减少建筑垃圾露天堆放或填埋对周围的土壤和大气产生的污染。
(三)经济效益
项目一次性固定投资需 万元。每块砖的生产成本0.14元,销售价每块0.16元,按年生产量8亿块计算,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年利润1600万元,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十、衍生产业——石料生产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由于建筑垃圾含有大量石料,一部分垃圾还可以分离为混凝土搅拌使用的石料,成为该项目的衍生产业。
(一)投资估算
1.翻斗车 辆,送料拉料 万元 2.铲车 辆,上料装车 万元 3.PE750×160破碎机 台 万元 4.皮带输送机1×15米 万元 5.其他费用(流动资金)万元 总计投资总额 万元
(二)财务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每立方米石子80元(当地现行价)每天生产200立方×80=16000元 每月产值为16000×30天=480000元 每年产值为16000×300天=4800000元
除去30%自己消耗,尚有70%支援其他建设项目同时带来
很好的经济效益。
十一、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建筑垃圾制砖既节地、节水、节煤,又环境洁、空气洁、生产洁,而且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重要途径。据匡算,同样生产1.5亿块标准砖,建筑垃圾制砖与以往生产粘土砖相比,每年可以节省取土约24万立方米(深2米),节约占用耕地约180亩,节约建筑垃圾堆放占地160亩(深4米),消纳粉煤灰约4万吨,节约标准煤约1.5万吨,减少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约360吨。综上所述,建筑垃圾制砖项目实施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生态环境效益良好,如能得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并在实施中加强技术指导,该项目前景广阔。
附件:
关于建筑垃圾制砖项目政策咨询情况的备忘录
为全面掌握了解建筑垃圾制砖项目的审批立项程序和相关政策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们详细咨询了青岛市发改委、青岛市建委等部门的主管领导,现将了解的情况备忘如下:
一、项目审批立项
此项目在发改委立项审批,由发改委协调建委、环保局、城管局、财政局、税务局等部门。
二、立项的意义
在青岛市立项,能够被全市确立为标杆企业、龙头企业,得到市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成为同行业的旗舰,为今后上升台阶(如上市、扩张等)打基础。
同时,能够享受到更大的优惠政策和支持力度。
成为青岛市重点企业,甚至于成为市领导联系点,各级领导频繁到企业指导参观,容易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接触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三、政策支持(除办理审批外,还可以帮助办理)
1、税收优惠:给予企业各种税收的减免;
2、挂牌支持:全市将在7区5市各设立1处建筑垃圾处理点,垃圾必须拉到指定地点,并支付一定垃圾处理费,该项目符合标准的话,将为企业解决原材料难题,并有固定经济效益;
3、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一定的扶持资金或专项减息和免息贷款;
4、基金扶持:作为环保科技项目,争取青岛市、城阳区两级科委、科协每年的研发资金。
四、原材料问题
建筑垃圾制定到位,极易解决,对于其他原材料,由于企业上马后高调开业、市级领导莅临指导,作为市级重点扶持企业,青岛市必须保证其良性运转,以便于接待其他省市的参观,各级领导将作为重点议题,制定原材料的循环利用问题。
五、审批流程
1、项目申请人提出申请
2、项目申请人提供土地许可证、环保评估
3、市发改委考察出具能源评估
4、市建委确定建筑垃圾处理许可
5、市环保局审批环保项目许可
6、市发改委颁发经营许可证
7、市工商局颁发营业执照
8、市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
9、市发改委协同财政、税务下发减免批文和资金扶持条款
10、市科技局办理科技扶持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