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山头镇八里头村牛心杏基地简介2012

时间:2019-05-13 18:2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银山头镇八里头村牛心杏基地简介20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银山头镇八里头村牛心杏基地简介2012》。

第一篇:银山头镇八里头村牛心杏基地简介2012

银山镇八里头村牛心杏简介

为了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我县林果业发展步法,打造县域特色优势牛心杏产业,根据全县巩固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和牛心杏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在**镇***村***退耕还林工程区或实施毛杏嫁接牛心杏示范点工程建设,嫁接面积1700亩,嫁接株数****株。由于县、镇领导高度重视,党委、政府安排布署到位,群众思想认识高,嫁接人员组织充分,嫁接技术培训工作扎实,嫁接后期管理工作及时,并且苗木生长茁壮,抚育管理工作扎实,嫁接苗木现已开始发芽,预计2014年该区域牛心杏可大面积挂果,产量可达到3万公斤以上,实现收入**万元以上。

具体做法上:一是县林业局由一名副局长专抓,包乡林业技术人员亲自现场督促指导,进行技术培训,并及时配发嫁接工具30把,组织调供优良大杏接穗43000株。二是县乡村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及时召开群众大会,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动群众,组织专业嫁接队伍,由林业局聘请的一名嫁接技术员带队,抢抓嫁接的黄金季节,全天嫁接,保证了嫁接的进度。三是镇上统一购置了嫁接所需的嫁接棚膜、接蜡等必需品,对于培训后嫁接技术熟练的人员,由村干部统一带领,划定所嫁接的区域,造册登记,苗木成活后,按照实际嫁接的成活株数付给每株0.5元的报酬,从而保证了嫁接的质量。四是精心选用嫁穗,对于调配的接穗质

量差的一率不嫁接,芽不饱满的不嫁接,钻木没有处理到位的不嫁接,嫁接结合不紧密的不绑接棚膜,并由专来技术人员现场验收,保证了嫁接的成活率。五是加强了嫁接后的后期管理工作,及时进行抹牙、除草抚育工作。

主要特点是:一是选址合适,后续产业发展前景好。二是嫁接组织工作得力,嫁接区域面积大,嫁接株数多,三是群众思想发动充分,群众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培育热情高。四是技术培训工作到位,嫁接技术过硬,嫁接成活率高,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

第二篇:沱牌镇竹林村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简介

沱牌镇竹林村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简介

竹林村水产示范养殖基地距县城15公里,距集镇2公里,13个合作社,有农户545户,总人口1878人,实有耕地面积2500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57元。该村交通方便,省道205线覆盖全境,人民渠涪江河分别位于基地两侧,水资源充足有保障。

在县农办、水务局大力支持下,沱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跟踪协调服务,竹林村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于2011年3月开始建设,该项目以涪江水产公司为依托,并引进在外从事水产养殖多年的成功人士胥德强和丁锤、税国勇等共同开发。项目总投资1635万元,占地1000亩,重点建设聂家湾名优水产精养区、大湾“鱼、藕、鸭、稻”综合养殖区,核桃沟鳜鱼养殖区。

目前,聂家湾名优水产精品区面积500亩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建设标准鱼池25个,硬化作业便道和鱼池护坡2.5万平方米,移展广播电力杆线130根,投资500万元新建渔家乐一处,完善配套服务。

大湾“鱼、藕、鸭、稻”综合养殖区面积200亩,已完成投资330万元,建成标准藕田21个,硬化作业便道水系和护坡1万平方米,目前莲藕长势喜人,每亩可产6000斤左右,已全部落实销售,田间地头交货。莲藕取后,庚即关田蓄水养鱼。

核桃沟鳜鱼养殖区面积300亩,已完成投资305万元,建设标准鱼池11个,已养殖成鱼200亩、孵化鱼苗150亩,鱼苗主要销售德阳、汉中、中江等地,年收入可达100多万元。

在发展模式上,依托公司的资金技术,引导农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等方式,成立了竹源、柳塘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龙头带动、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的原则,实现农民增收、企业盈利的“双赢”目标。整个基地年产名优水产品2000吨,产值达到1500万元,实现利润36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900元。

2013年8月1日

第三篇:对坡镇中心村渔业养殖基地情况简介

对坡镇中心村中华鲟养殖基地情况介绍

一、镇情简介

对坡镇位于毕节市北部,距市区29公里,平均海拨1450米,全镇辖13个村115个村民组,全镇总面积92.75平方公里,居住着7081户人家,33446人。对坡镇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度12.9℃,年降水量922毫米,以沔鱼河为主的水域面积达16.72公顷。毕杨公路(704县道)经何官屯镇后贯穿对坡镇全境,出林口至四川沪州;东面通过矿山公路与八寨镇接壤;南面柏油路与田坝桥镇相连;对法公路是西出口,连通云南省镇雄县黑树镇;北与大银镇毗邻。境内资源较为丰富,大理石、无烟煤、磁铁矿等藏量丰富,是毕节市优质烤烟基地之一,素有“绿色仓库”、“养殖大镇”、“四腮鱼之乡”的美誉。

二、基地简介

对坡镇中心村地处对坡镇以南4公里处,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520户2860人,耕地面积2493亩。

对坡镇水产养殖历史悠久,但一直是传统的天然放养,粗放性经营,科学技术水平不高,效益低。为使对坡镇沔鱼河流水域充分得到开发利用,对坡镇政府拓宽渠道,以优惠的政策促进招商引资,引进投资520万余元于2008年建成中心村中华鲟养殖基地。

基地占地50余亩,其中养殖面积13亩,主要从事中华鲟的选育、制种、繁育、养殖,并已获得成功。基地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沔鱼河水资源条件,有较完善的水产养殖基础设施,采用的养殖技术较先进;基地周围无工业、生活、噪音等污染,空气清新、交通便利、设施配套、环境整洁优雅; 1

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前景极为广阔,是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阳光产业,能很好地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市场分析

对坡镇中心村中华鲟养殖已初具规模,已投放的30000尾中华鲟明年5月可打入市场,预计可创收500万元。除去固定资产投资、人工费用和其它养殖成本,每年可创利175万元。通过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激发了周围农户对中华鲟的养殖兴趣,提高了群众渔业发展的积极性。发展水产养殖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维护农村稳定,为促进对坡镇水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为今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工作措施

一是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发展人工养殖可减少自然资源的猎捕,有效地保护野生渔类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办法,积极推动水面资源流转,吸引各类业主投入发展新兴水产养殖业。

二是积极探索发展模式。争取政策上支持、市场上放开、管理上搞活,发展“公司+基地+养殖户”的模式,走“联合经营、统一办证、分级管理、规范运作”的路子,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使特色产业既符合法律要求,又带动小户发展壮大。

三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政府协调贷款,支持特色养殖繁育等全方位的开发,推进全镇水产业向深度、广度发展。加大技术支持力度,聘请地区水产站作为业务骨干,搞好技术指导,同时,镇农业服务中心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强技术推

广培训和信息交流,为基地的正常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指导,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养殖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四是加强河流水体管理。政府组织畜牧、水利、林业、工商、派出所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通过发布公告,强化宣传,加强河道巡逻和督查,保障水资源合理开发,严厉打击渔业“三害”,加大渔业污染事件的处理力度,为全镇渔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保驾护航。真正实现在发展中加强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

五是扩大水产良种覆盖。在调整、改造、配套现有水产良种场基础上,积极引进培育优良品种,建立多品种、多规格良种供应体系,提高良种覆盖率。

五、下步打算

该养殖基地的成功开发,有效地改良了对坡镇产业发展的结构,推动了水产养殖的发展,促进对坡镇水产养殖业走上产业化发展的轨道,是一个极具发展潜质的基地。

在下步规划中,我们将继续把基地发展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建设以垂钓、观赏、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业,培育和发展规模较大的休闲渔业基地。基地也将在进一步引进新品种、推行科学养殖上下功夫,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品牌,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中心村水产养殖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形成水产养殖良性循环新态势。养殖基地产业链形成后,积极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园区等现代农村经济运行新模式,带动我镇农村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马街镇感恩村爱国教育基地简介(共)

马街镇感恩村爱国主义教育

示范基地简介

感恩村(原蒿坪村)地处马街镇东南方,距镇政府2公里,属半山干旱地区。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69户341人,党员12名。耕地面积226亩,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花椒产业和劳务输转。

“5.12”特大地震给感恩村群众财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灾情发生后,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下,在区委、区政府、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村坚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打破户界,异地整村重建。农户住宅规划设计为砖混结构二层,采用前宅后院布置形式,配套厨房,每户占地129.6平方米。目前,69户群众已全部完成重建任务,并搬入新居,16间350平方米村级组织活动室已投入使用,硬化村内巷道7880平方米,硬化活动中心院面1750平方米,修建村内排水渠1210米,完成了自来水入户和农网改造工程,新修并硬化公路2公里,新建便民桥一座。

三年来,感恩村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主题,挖掘潜力,积极创建,着力建设“五基并举”模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点;即以党校教育为基础,利用村级远程教育网络和教育书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教育。二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为基础。结合灾后居民住房重建,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对广大党员和群众进行爱我家乡、建设家乡,教育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三是以感恩教育为基础,以感恩文化为主题,通过弘扬感恩文化,践行感恩责任,培育感恩意识,建立长效机制,以保持感恩常态化,也因此在2008年11月该村广大群众自发向武都区民政局申请将村名改为“感恩村”,以表达永远铭记党和 1

政府的亲切关怀,世代牢记社会各界支援抗震救灾和帮助灾后重建的无限恩情,并在2010年8月8日舟曲县特大泥石流发生后,自发组织向灾区人民捐资,共捐款6500元,以全村广大群众的实际行动表达了感恩村人民感恩祖国、回馈社会的拳拳之心。四是以结合各项活动开展为基础,村党支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以及“创先争优”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村上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认真开展“学先进、创五好”、“感恩奋发、富民强村、回馈社会”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并在各项基层党建活动中有步骤、分梯次的组织广大群众外出参观宕昌哈达铺革命教育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在春节期间组织筹办社火,并邀请老年大学书画界名人来村开展书画联谊活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为全区社会各界献上了一台文化大餐。五是以重点支柱产业发展为基础,采用“支部+协会”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并经常性的组织产业能手、能人大户特别是产业发展一线的青年参观马街下南山万亩花椒基地、马街花椒博物馆、武都区花椒节主展馆等产业基地及产业文化聚集点,让他们感受到蓬勃发展的经济态势,从而激发广大群众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感恩村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个阵地,积极发挥优势,对全村广大人民群众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学习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传统,倡导文明新风,以爱国主义教育促村风文明,为经济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凉州户镇东凉州户村特色作物辣椒基地建设情况简介

凉州户镇东凉州户村特色作物辣椒基地建设情况简介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区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今年以来,东凉州户村按照镇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凉州户镇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建设的总体要求,全村上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有力地保证了示范园区的顺利建设,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东凉州户村特色作物辣椒基地示范点是今年全镇重点建设项目凉州户镇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村在种植小辣椒方面有悠久的历史,自然条件、地缘条件都非常适宜辣椒生产,而且农户的种植经验丰富,如今发展辣椒产业是我们强抓机遇,占领市场的有利时机,农户也将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该示范点玛南公路贯穿其中,北与北疆铁路相连,东毗邻吕家庄村,示范总面积3000亩,其中:核心区面积500亩,辐射面积1500亩。从二垄至八垄226户人。主要种植作物辣椒,以玛纳斯县万兴辣椒合作社为基础,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引进推广种植辣椒美国甜椒、红龙3号等,通过集中、连片、规模经营,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每亩地可收获干椒收鲜椒3500公斤,每公斤按收购价1.0元计算,可达产值3500元,除去成本,每亩纯收入2300元,经济效益可观。也为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育高效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和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引进更新更优的品种,为使将来能形成小辣椒产业基地打好基础。

下载银山头镇八里头村牛心杏基地简介2012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银山头镇八里头村牛心杏基地简介201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