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

时间:2019-05-13 18:3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

第一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

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2002]1103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

你局《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税额是否可以抵扣问题的请示》(桂国税发〔2002〕288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对于企业由于资产评估减值而发生流动资产损失,如果流动资产未丢失或损坏,只是由于市场发生变化,价格降低,价值量减少,则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二篇: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之间相互提供贷款担保发生担保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

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之间相互提供贷款担保发生

担保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企业之间相互提供贷款担保发生担保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1272号,以下简称《批复》)明确了关于企业对外提供担保而发生的担保损失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明确了允许税前扣除的担保损失应是“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担保”。

那么,如何理解“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担保”呢?

《批复》规定,“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担保”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与本企业投资、融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担保。

同时《批复》还规定,根据合同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等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企业之间签订贷款互保合同,相互提供的贷款担保,与企业的融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签订贷款互保合同的一方(担保企业)为另一方(被担保企业)提供的贷款担保,在被担保企业为担保企业所提供的贷款担保总额之内(含)的部分,应认为与其本身应纳税收入有关。也就是说,“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担保”除了企业对外提供的与本企业投资、融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担保外;在被担保企业为担保企业所提供的贷款担保总额之内(含)的部分,也应认为与其本身应纳税收入有关,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无关的贷款担保”等不得扣除。

根据《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对外提供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担保,因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而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经清查和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比照本办法坏账损失进行管理。企业为其他独立纳税人提供的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无关的贷款担保等,因被担保方还不清贷款而由该担保人承担的本息等,不得申报扣除。

按照本《批复》规定,上述担保企业为被担保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因承担担保连带责任所发生的损失,在被担保企业为担保企业所提供的贷款担保总额之内(含)的部分,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第四十七条的相关规定进行税前扣除,超过被担保企业为担保企业所提供的贷款担保总额的部分,不得扣除。

也就是说,企业为其他独立纳税人提供的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无关的贷款担保,或者超过被担保企业为担保企业所提供的贷款担保总额的部分,均不得税前扣除。

第三篇:企业改制中国有土地资产处置的相干问题

一、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方式比较

根据我国在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的有关法律规定,企业改制时可以采取的处置方式有以下五种:

1、国有土地出让

原使用划拨土地的企业可通过补办出让手续,向政府交纳出让金后,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

这种土地资产处置方式的优点是: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和作价入股,即对土地使用权享有处置权,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对其进行融资、产权运作,而且国家有与企业之间产权清晰,企业对土地享有完整的法人财产权。缺点是:出让金数额巨大,会形成对企业沉重的资金负担。由于大多数国有企业负债率偏高,无力支付巨额出让金,导致许多地方政府大幅度削减出让金,这必然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得土地市场混乱,给土地资产管理留下后遗症。适用范围是:经济实力雄厚、占地面积小或改变用途、被拍卖等规定必须进行出让的企业行为。

2、国有土地租赁

国有土地租赁,是指土地使用者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签订一定年限的土地租赁合同,并支付租金的行为。土地租赁合同经出租方同意后可以转让,改变原合同规定的使用条件,应当重新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和转让土地租赁合同应办理土地登记和变更登记手续。租赁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可以依法抵押,抵押权实现时,土地租赁合同同时转让。

这种土地资产处置方式的优点是:企业资金负担大大减轻,国家与企业之间产权清晰,租金进入企业成本,并可适时调整租金,保证国家收益,也可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缺点是:企业对土地使用权没有以转让方式处置的权利,不得于充分发挥土地资产功能,不利于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适用范围是:长期负债过重、经营亏损、占地面积大,无能力一次支付出让金的企业。

3、作价出资(入股)

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是指国家以一定年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作为出资投入改组后的新设企业,该土地使用权由新设企业持有,可以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中关于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规定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形成的国家股股权,按照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由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国有股权持股单位统一持有。

这种土地资产处置的优点是:企业不需交纳出让金或租金,资金压力减轻。缺点是:国家与企业共担风险,国家股持股人不明,不便管理,影响国有股的切实实现。土地资产总额巨大,会大大改变企业产权结构,使企业效益降低,影响其他股东的积极性。适用范围是:

占地面积大、经营效益好、竞争能力强、有开发前途或政策上需扶持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企业。

4、保留划拨用地企业改革涉及的土地使用权,经批准可以采取保留划拨方式处置:A、继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原土地用途不发生改变的,但改造或改组为公司制企业的除外;B、国有兼并国有企业或非国有企业以及国有企业合并,兼并或合并后的企业是国有工业生产企业的;C、在国有企业兼并、合并中被兼并的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合并中的一方属于濒临破产的企业;D、国有企业改造或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的。其中B、C、D项保留划拨用地方式的期限不超过5年。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国有企业兼并和松散型企业集团的土地资产处置,但如土地发生转让、改变用途等行为则必须纳入出让轨道。因此,这只是一种暂时、过渡的方式,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不是发展方向。

5、授权经营管理

国家根据需要,可以一定年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后授权给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控股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国有独资公司和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授权经营,由国家土地管理局审批,并发给国有土地使用权经营管理授权书,被授权的国家控股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国有独资公司和集团公司凭授权书,可以向其直属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以作价出资(入股)或租赁等方式配置土地,企业应持土地使用权经营管理授权书和有关文件,按规定办理变更土地登记手续。

这种土地资产处置方式的优点是:企业没有资金负担,企业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等,并可通过联营、入股、置换和重组等形成盘活存量土地资产。缺点是:土地使用权实际上是在空转,国家土地资产收益暂时未得到体现,需等到土地使用权进入实转后才行;另外,需合理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适用范围是:国有大型集团公司等。

二、土地资产处置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思考

在企业改制的实践中碰到的土地资产问题主要有:

(一)土地使用权租赁处置中的问题

1、租赁土地使用权的产权问题

以往对土地权利的认识是:租赁土地使用权不要转租、抵押等。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深入、年租制的推行,对租赁土地使用权新的认识是:在出租方(国家)同意的情况下,租赁土地使用权可以转租、抵押,并且租赁土地使用的租期可以在不起过法定出让最高年限下自由商定。过去把出让土地使用权对应于土地权利束中的地上权,因此现在的租赁土地使用权实质是相对于出让土地使用权的“限制性地上权”,是有偿土地使用的一种方式。

2、租赁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确定问题

以前的企业改制土地资产处置的方式比较单一,但随着在企业改制中土地年租制的推行,租赁土地使用权租金问题的确定日益受到改制企业的关注。目前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土地评估机构对涉及改制的企业用地评估的熟地价,按一定的土地还原利率、签定的土地租赁年期折算土地租金。这种租金确定的办法存在一些问题;其一,企业改制时涉及的划拨用地当初取得土地的方式有两种:有偿划拨(支付补偿、安置费用)和无偿划拨。如果企业当初是通过有偿划拨得到的土地使用权,那么在折算土地租金时采用熟地地价有重复计算土地重置取得费部分。其二,土地熟地价格包括土地重置取得费、土地开发费等,如果企业当初在取得划拨土地时宗地外的一些基础设施是由企业自身投资开发的,那么在折算土地租金时采用熟地地价有重复计算土地开发费部分。

因此,在企业改制中采用土地使用权租赁的处置方式时不能一刀切:采用熟地地价折算土地租金。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测算确定折算租金的基数,通常企业在获得土地时一般都支付了补偿安置费用和宗地基础设施开发费,因此,从有利0企业改制的角度出发,可以统一采取以土地出让金为基数折算土地的年租金。

3、其他涉及租赁的问题

在许多企业改制时,为了方便改制,改制企业采用租用第三方产(房屋或土地,土地一般是划拨地)方式,避开土地处置问题。如有些公司在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中载明公司所有房产、厂房均为租赁非发起人产。

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土地必须是有偿使用(出让、租赁或入股到企业中)的,才可以出租(租赁土地使用权在国家同意下出可以转租)。规范租赁第三方产的办法是对实行划拨土地证实行年检可以有效地控制非法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

(二)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处置中的问题

1、国有股权的持股人的国有收益分配的问题

“国有股权的持股入人国有收益分配”是从采用土地资产入股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一直未取得统一意见的问题。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给很多改制企业的土地资产批复都把国有股的持股人确认给了改制企业的主管上级(企业或行业性总公司)。这种处置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持有土地资产股份的公司(原先改制企业的上级企业或行业性总公司)在自身改制时土地资产处置存在难度。其二,土地收益原本属于地方收益,一旦把持股人确认为改制企业的主管上级,地方收益必然减少,影响企业与属地政府的关系,在实践中就存在着许多改制企业拿不到土地使用证的情况。

因此,在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折股的股权持有人应为地主方人民政府,并有地方人民政府的代理人(土地管理部门监管),收益属于地方财政。

2、折股问题

目前企业改制采用作价入股的方式通常用土地熟地地价折股的方法。这样存在着与确定土地租金同样的问题是:在采用作价入股时是以熟地地价折算的合理性问题。根据土地价值二元论的观点:土地价值包括土地资源价值和固化在土地上的资产价值。而大部分企业所占土地上固化的资产价值都是由于企业在取得土地之后自身不断投入改造的结果。因此在作价折股时应该以土地资源价值折入公司股本。为了保证企业改制土地资产处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可能采用以土地出让金为土地股权的折算基础。

(三)保留划拨方式的思考

对于特殊的国有企业改制(以上已有论述)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可以短期内采用保留划拨的形式。划拨土地只能自用。那么划拨土地使用权在市场中能不能形成交换价值?能不能实现这个价值呢?答案是肯的。目前市场中很多企事业单位利用自己的划拨土地使用权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开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拥有划拨和土地使用权的一方一般都会要求得到开发物业近一半的价值,这也足见划拨土地使用权的价值。

划拨土地使用权其实是一种“优先发展权”,谁拥有它就有了在这块土地上搞开发的优先权利。这个权利 有价值的,并且可以在市场中得到实现。因此在企业改制中土地管理部门应慎重采用保留划拨土地的处置方式。从规范土地市场的角度出发,土地管理部门应该对辖区内的土地编制划拨土地使用权目录。

(四)其他问题

1、企业改制中非经营性土地资产的处置问题

在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许多的国有老企业通常拥有大量的职工住房用地,这对企业改制的土地资产处置带来的新问题,有偿使用权这些土地没有必要(大量是职工住宅用地),也没有可能(企业交不起这些土地的出让金)。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在母体公司下再成立一个三产服务公司,管理企业改制剥离下来的非经营性资产(包括土地资产)。这种处置的方式其实是一种过渡性办法,不彻底。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指导这些资产直接推向市场。

2、改制中涉及军队土地资产的问题

企业改制中涉及军队地产的应作好军队产与地方产的划转工作,这涉及军队与地方土地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改制时土地资产处置比较复杂。

3、改制中涉及企业股权的问题

几家股东(或发起人)各自以自已的部分股权或其中某几个股东(或发起人)用自己一部分股权按照法律成立公司时,目前在土地资产处置方面还是一个空白,亟待解决。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持股制度

摘要: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是股东人数有最高数额的限制,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在组织与经营上具有非公开性。职工参与公司管理有多种理论基础和欧洲、美日两种立

法模式,其中美日的职工持股参与模式比较适合中国。中国的职工持股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历过较大挫折。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职工持股制度除了追求公平和效率以外,还有利于加强对公司的监督,有利于公司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职工持股制度具有社会制度、法律政策和实践探索等优势。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持股制度除了具有职工持股制度的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股权行使主体为特定组织、股份购买和流转受到较大限制、职工持股会常受经营管理层控制等专有特点。中国法学界对职工持股制度少有热情,源于向职工配送股份的违法性、国家的明令制止和停止、地方立法的冲突和混乱。中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持股制度必须依法规范运作,立法上可以借鉴美国《统一商法典》模式。

第四篇:关于企业之间相互提供贷款担保发生担保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

关于企业之间相互提供贷款担保发生担保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2007〕1272号

成文日期:2007-12-18

字体:【大】【中】【小】

深圳市地方税务局:

你局《关于企业对外提供担保而发生的担保损失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请示》(深地税发〔2006〕691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对外提供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担保,因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而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经清查和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比照本办法坏账损失进行管理。企业为其他独立纳税人提供的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无关的贷款担保等,因被担保方还不清贷款而由该担保人承担的本息等,不得申报扣除。”其中,“与本身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担保”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与本企业投资、融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担保。

根据合同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等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企业之间签订贷款互保合同,相互提供的贷款担保,与企业的融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签订贷款互保合同的一方(担保企业)为另一方(被担保企业)提供的贷款担保,在被担保企业为担保企业所提供的贷款担保总额之内(含)的部分,应认为与其本身应纳税收入有关。

上述担保企业为被担保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因承担担保连带责任所发生的损失,在被担保企业为担保企业所提供的贷款担保总额之内(含)的部分,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第四十七条的相关规定进行税前扣除,超过被担保企业为担保企业所提供的贷款担保总额的部分,不得扣除。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第五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的量化资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的量化资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税种:个人所得税发布时间: 2000-04-20文件类型:规范性文件发文单位: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状态:全文有效点击数:66

苏地税发[2000]043号

各省辖市局及苏州工业园区地方税务局,常熟市地方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税务稽查局:

现将国税发[2000]6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的量化资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补充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我省按规定对中小企业经营者奖励的股份以及科技人员用专利技术入股的股份,其变现前、后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参照《通知》的规定执行。

相关法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的量化资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0]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允许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可以交有关资产量化给职工个人。为了支持企业改组改制的顺利进行,对于企业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个人取得量化资产的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现明确如下:

一、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仅作为分红依据,不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待个人将股份转让时,就其转让收入额,减除个人取得该股份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支出和合理转让费用后的余额,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三、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企业量化资产参与企业分配而获得的股息、红利、应按“利息、股息、红利”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下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