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电计〔2016〕78号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支持和服务全省“十三五”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3 19:3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黔电计〔2016〕78号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支持和服务全省“十三五”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黔电计〔2016〕78号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支持和服务全省“十三五”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黔电计〔2016〕78号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支持和服务全省“十三五”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意见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文件

黔电计〔2016〕78号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支持和服务

全省“十三五”期易地扶贫 搬迁工程的实施意见

公司所属各供电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的总体工作部署,正确指导和帮助地方政府部门开展移民安置点红线内供配电设施规划建设,同步做好安置点外部配套电网项目规划建设与用电服务工作,积极支持和服务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根据2016年1月14日孙志刚省长在全省易地扶

贫搬迁工程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6年〕1号),特制订公司支持和服务全省“十三五”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配套电网建设和用电服务的重要意义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贵州省“十三五”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重大举措。积极做好帮助和指导移民安置点内部供配电设施建设,以及安置点外部配套电网项目规划建设和用电服务工作,是公司践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 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对确保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全省扶贫攻坚和同步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有序建设,及时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用电需求

以全省“十三五”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体规划为基础,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年度实施计划、建设规模、搬迁对象具体情况、安置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等为重要依据。结合各县区“十三五”配电网规划成果,统筹做好安置点内外供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方案的衔接,提前开展次年度安置点外部配套电网项目前期 — 2 —

和建设准备工作,根据安置点实施进度计划和内部供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适时开展外部配套电力项目建设,及时满足所在地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用电需要。

三、推行标准设计和典型方案应用,促进易地搬迁工程建设协调发展

以国家、南方电网公司对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的技术原则、规范和标准设计为基础,按照“经济适用、智能高效、绿色节能、结构合理、适度超前”的基本原则,认真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规划建设特点,因地制宜修订完善相应配套电网建设标准设计和典型建设方案,积极促进配套电网建设与周围环境建设相协调、与其他基础设施相协调,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体方案相协调,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发展对电力供应的需求。

四、加强政企合作,协调推进供电设施建设,及时解决搬迁入住用电需求

各供电局要加强与所在地政府、扶贫办、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管理单位协调联系,提前了解次年度安置点建设计划和搬迁移民具体情况,科学制订、上报安置点红线外配套电网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并根据安置点建设进度计划,及时启动项目前期和建设工作;及时修编配电网规划,确保规划项目库与项目前期库一致;积极配合地方政府部门开展安置点内部电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

作,正确指导安置点供电设施全过程建设、施工质量验收、用电报装等工作,及时解决搬迁入住用电需要。

五、明确投资建设管理界面,保障安置点建设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根据易地搬迁安置方式不同,安置点电力基础设施采取以下原则进行建设和维护管理:

(一)城镇安置。以购买存量保障房、商品房进行安置的,其保障房、商品房供电基础设施建设户外维护管理执行《贵州省新建住宅区供配电设施建设维护管理办法》(省政府150号令)相关投资和建设管理规定。

(二)产业园区、旅游服务区、农民新村等新建安置点进行安置方式。依据省政府下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安置点红线内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管理单位按照国家和南方电网公司现行的配电网建设技术原则、规范、标准等要求,组织开展安置点红线内供配电规划、设计、建设、验收、报装等工作;工程竣工后,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管理单位与由所在县供电局共同组织验收投运,并将建成的全部供电设施资产无偿移交所在地县供电局,由所在地供电局负责安置点全部供电设施投运移交后的日常维护、检修、大修、改造升级和用电服务工作。安置点红线外的 — 4 —

配套供电基础设施,由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项目由所在地县供电局负责组织开展规划、前期、建设、运行维护等管理工作。

(三)插花安置、投亲靠友等其他方式安置。由移民用户自行到新搬迁居住所在地供电服务机构进行用电申请报装,所在地供电服务机构应积极做好报装和用电服务,报装费用按照《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供电系统对外常规作业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黔发改收费〔2014〕1139号)执行。

(四)安置点供电设施建设基本原则。安置点规划选点尽可能靠近现有电网供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红线内的10kV线路、配变、低压线路、接户线、户表、集抄、入户开关等,均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范畴;红线外需新建10kV线路、开关、刀闸、计量、保护、通信等设施由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同步实施。零星安置点或小规模安置点(原则上为50户及以下),凡靠近现有的公用配变,满足低压供电半径,可采用新建0.4kV及以下线路接入供电,安置点红线内可不考虑新建10kV线路、配变,公用配变容量不能满足的由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投资更换或增容。

(五)各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在当年6月底之前,向安置点所在地县供电局提前提供次年度易地扶贫搬迁

工程安置点建设方案、实施计划、用电信息,以便县供电局向地区供电局提前开展配套电网项目前期和建设准备工作。因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管理部门不能按要求提供安置点建设相关信息,导致配套项目不能及时列入电网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投资计划和开展工程建设,影响移民入住用电需求的,由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管理部门与所在地县供电局共同协商解决。

六、加强协调沟通,加大宣传力度,及时解决配套电网建设影响因素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主体为各级人民政府,各供电局要加强与地方各级政府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配套电网建设用地、拆迁、青苗赔偿、林木砍伐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大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建立和完善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协调工作机制,落实各级协调工作责任。及时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外部因素对进度的影响,保障工程按时顺利完成。

七、加强配套电网建成后的运行维护

各县供电局要认真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供电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协调沟通,积极配合、帮助、指导安置点内部供电设施规划建设,提前组织开展供电设施设备材料、施工质量、验收和测试工作,并提前做好资料档案移交和运行维 — 6 —

护管理工作准备。另一方面要提前安排安置点供电设施维护管理工作,提前安排运行人员熟悉供电设施建设方案、建立设备运行台账、用户台账和维护管理制度,保障安置点供电设施移交后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优质供电服务。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6月16日

抄送:尚春董事长、唐广学总经理、时蕴伟副总经理、石国玺副总工程师,省公司设备部、基建部、物资部、农电部、市场部、党建部。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贵州省扶贫办。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

2016年6月17日印发

第二篇:国家计委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

国家计委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 2005/07/15 根据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有关精神,针对扶贫工作的新形势,并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决定,利用国债资金在西部地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意义。

目前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中,相当一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生存的地方,需要通过易地搬迁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群众的脱贫和发展问题。同时,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通常表现为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难以改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另一方面,人们的活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持续性破坏。把这部分贫困人口搬迁出来,通过改善迁入地的生产条件,创造发展条件,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还可以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把扶贫工作和生态恢复建设更为密切地结合起来,对于从总体上减少贫困人口,促进“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试点工作的基本任务。

在西部地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是在新形势下探索新世纪扶贫工作新途径,也是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有益偿试。通过试点,在解决部分贫困群众脱贫和恢复改善迁出地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探索、总结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主要形式、基本特点、主要方法和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推广打好基础。

三、实施范围和投资渠道。

西部地区范围大、各地情况差别明显。为确保试点工作在不同条件下取得成效,在西南西北分别确定有一定代表性的省区开展试点,并在贫困地区确定迁出地的范围。考虑到试点省区的情况各有不同,具体的补助标准根据不同情况另行确定。试点工程所需资金由国家和地方共同负担。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搬迁群众可承担部分费用。国家安排的资金从国债资金中解决,地方资金由地方机动财力等渠道解决。其它方面的资金如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以工代赈资金等可以与之结合。

四、指导方针和主要原则。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新世纪扶贫工作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试点工作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指导方针。努力做好群众动员和政策配套等项工作,做到综合规划,统筹安排。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范围,主要是那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难以改善,投入资金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地区。这项工作的实施,要在有关省区的生态建设规划和扶贫规划的指导下,与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工程等各项治理措施相结合,努力实现减少贫困人口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

(二)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府引导和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是关键。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强调群众自愿,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严禁强迫命令。同时要抓好典型示范工作,搞好生产发展条件和生活设施的建设。要把安置群众能够“安居乐业”作为整个工作的核心来抓。

(三)坚持统筹安排、政策保障的原则。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户籍、土地、民族等多方面的问题,政策性强,操作复杂。因此,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除了做好工程建设方面的工作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在群众安置和土地调整等方面给予全面考虑,做到统筹安排,综合考虑。省区以下各级有关政府要针对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以确保顺利地组织群众搬迁。

(四)坚持先开发,后搬迁的原则。为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做到先开发,后搬迁,或搬迁与开发并举。要搞好迁入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注意提高安置地的人口承载能力,把重点放在与搬迁群众今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项目上,搞好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工程。要使群众在迁入地能够较好的自我发展,并使开发建设和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确保安置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五)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用一个模式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开展易地搬迁不搞统一模式,宜集中则集中安置、宜分散则分散安置,宜插花则插花安置。单个安置点的规模可大可小、安置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前提是要根据迁出、迁入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迁移和安置方案。

(六)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复杂,这项工作要根据国家财力的可能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逐步推行,不能一哄而起。

五、投资与计划管理。

国家补的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要全部用于与搬迁群众密切相关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必要的生活设施及社会事业等。不得用于征地和其它补偿性费用。属于生产经营范畴的建设项目,不得安排国债资金。对确需安排的这类项目,可由地方通过其它渠道或群众自筹的办法落实资金。

有关省区的试点方案经国家计委批准并下达计划后,省区计委要按批准的方案将投资分解到具体项目上。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基建程序的要求,按照项目进行管理。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政策协调。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要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由有关省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要做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政策配套、资金到位。国家计委负责审核省区的实施方案并及时下达计划,提出政策上的指导意见;省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研究制定本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省区计委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国家计委的指导下,做好有关政策建议、组织协调及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等工作。

(二)做好各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工程建设的规划和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安排群众的住房建设,群众的生产发展条件,各项生产生活和社会事业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建设工程都要严格按照基建程序的有关要求,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按有关规定履行论证和审批手续;二是围绕贫困群众的搬迁和安置工作,研究制定本地区的组织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为各项配套政策及相关的措施,包括安置用地划拨政策、调整政策、户籍迁移政策、子女入学政策等。并对安置规模、制定目标、确认对象和项目建设方案等作必要的说明。

(三)鼓励和倡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建设新家园,创造新生活。各级政府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实事求是地确定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不搞“包下来”的政策。

七、有关省区在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中,要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总结有关经验教训。有关省区计委接到国家计划后,要在每季度初将上季度的有关情况报国家计委。上报的情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计划执行方面的情况,包括资金到位、工程进度等;二是群众搬迁和安置方面的情况,包括政策到位、群众情绪等;三是迁出地的生态恢复的情况。

二○○一年九月

第三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

甘政办发[2011]10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意见》(甘发[2010]1号)确定,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经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意义

我省是全国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大部分贫困人口只有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和发展问题。同时,贫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通常表现为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积极稳妥地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对解决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方针、目标和总体思路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指导方针,按照一年建设,两年搬迁,三年稳定,四至五年发展,六年后致富的目标,积极稳妥地开展,并通过有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产业开发和项目带动等措施,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涉及到工程建设、群众搬迁、政策协调等多方面问题,在总体思路上要注意处理好“五个关系”并做到“四个结合”。

五个关系是:处理好迁出区与安臵区的关系,既要加强迁出区和安臵区各级政府及部门的紧密合作,又要协调好迁移群众与安臵区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处理好自愿迁出与组织领导的关系,在坚持群众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处理好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既要多渠道争取国家的投入,又要动员、引导搬迁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与培育支柱产业的关系,既要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脱贫,又要积极引导走产业化开发的路子;处理好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态建设的关系,迁出区和安臵区都要制定生态建设方案,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四个结合是:要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培育区域支柱产业和 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组织引导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安臵区产业开发和结构调整,发挥区位优势,创造条件增加收入;要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撤乡并镇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乡镇的聚集效应,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其他项目建设相结合,积极引导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农村“六小工程”、国土整治、基层政权建设、教育、卫生等项目资金,在管理渠道不变、资金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共同用于试点工程建设,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要将国家补助与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参与住房、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使群众既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又珍惜劳动所得,既有建设新家园的动力,又能获得扶持和赈济。

三、搬迁对象及迁出、安臵方式

(一)搬迁对象。

1.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群众;

2.生活在水源涵养林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位臵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牧民;

3.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需要避险搬迁的群众。

(二)迁出方式。根据我省实际,确定采取整体迁出和部分迁出两种方式。试点阶段要以整村、整社搬迁为主,做到实施一个项目,解决一方人脱贫,改善一方生态环境,安 臵好一方群众。同时要注意处理好整体迁出和群众自愿的关系,通过宣传动员、示范带动等方式,解决部分群众的思想顾虑。

(三)安臵方式。安臵点环境容量许可、水土资源平衡,能满足安臵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同时要有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试点阶段主要采取建点、建基地集中安臵方式。建点安臵人数在200—300人之间,建基地安臵原则上每个基地人数在300人以上。

(四)安臵模式。

1.从山梁沟壑区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向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川水地及塬台地建点集中安臵。建设任务主要是改造、改良部分中低产田或草场,改善群众的生活设施条件和部分基础设施条件。

2.依托工程建基地安臵。主要是依托中小型水利工程,通过合法开发荒地或利用农场闲臵地安臵搬迁群众。

3.依托县城、小城镇、中心村安臵。主要是在靠近县城、小城镇及中心村地带建点安臵。搬迁农户在每人保证一定口粮田的基础上,主要依托城镇的信息、技术、市场等优势,通过从事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等增加收入。

4.分散安臵。主要是把群众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村庄分散安臵,并调整部分耕地承包给搬迁农户。试点阶段我省暂不考虑分散安臵方式。

四、计划管理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要按照国家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管理。

(一)计划上报及项目审批。

1.有关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要根据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资金安排的原则、使用范围、建设内容和本地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设规划,编制本县市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经县市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上报市州发展改革部门,并附项目的单项工程设计、搬迁人员名册及相关附图。

2.市州发展改革部门要根据各县市区上报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经过审查、筛选并与同级相关部门衔接后,编制本市州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议计划,经市州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与相关附件一并上报省发展改革委。

3.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对各市州上报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议计划进行筛选、审查和论证后审批,并编制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议计划,报请省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计划下达。省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计划,编制并下达全省易地 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资金和项目建设计划。

1.国家计划下达后,省上在30个工作日内将计划下达到各市州;各市州发展改革部门在省上计划下达后15个工作日内全额下达到各县市区,并抄送省发展改革委备案;各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在市州计划下达后15个工作日内将计划下达到项目实施单位,并抄送市州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2.在接到省上下达计划后,市州发展改革部门受省发展改革委委托,对实施方案中单项工程进行审批,批复文件报省发展改革委备案。

3.市州及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要严格按照省上下达的计划执行,未经省发展改革委批准,不得擅自调整或变更计划。并在每季度初将上季度的有关情况报省发展改革委。上报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到位、工程进度等计划执行情况;政策到位、群众情绪等群众搬迁和安臵情况;迁出地的生态恢复情况。

五、资金管理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设资金包括国家下达的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

按照国家要求,试点工程国家补助标准分为两类:对跨县市区、跨乡镇、跨村搬迁,需要新增土地且安臵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的搬迁群众,按人均5000元标准补助;对就近搬迁,原有生产设施大部分可以继续利用,但基础设施需要改造完善的搬迁群众,根据建设任务按人均3500—4500元标准补助;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均为行政村内就近搬迁,按人均3500元标准补助。国家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搬迁群众基本生产条件及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卫生所、群众住房以及“两基”攻坚和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无法安排的学校等。其中,住房建设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合理的建设标准和补助标准。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设资金由财政部门按照计划及时拨付。具体按照国债资金的管理要求,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严禁挤占、挪用,并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足额拨付。

六、政策措施

(一)土地政策。凡用于移民安臵的土地,属国有荒山荒地的,由安臵区政府无偿划拨;属集体土地的,按实际可利用面积和相关政策规定,给予一定的土地补偿费,费用由当地政府承担,也可用国有土地臵换并办理相关手续;对原有农户耕地进行调整的,要在确保原有农户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在原有农户自愿的前提下,依法进行调整并办理相关手续;由公司牵头进行开发的土地,搬迁农户入住后,公司应对农户的生产给予指导,提供相关服务。土地使用主要采取农户承包形式,承包期按安臵区原有农户的现行政策执行,并完善土地承包合同手续。要参照安臵区人均耕地和户均宅基地标准统一规划安排好搬迁人口的生产和生活用地。迁出区原有的土地,原则上归集体所有,用于退耕还林或荒山绿化等。

(二)税费政策。易地扶贫搬迁安臵的农户和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安臵、从事农业开发的企业,享受国家和省上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接受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占职工总数60%以上的企业(农场),比照安臵城镇待业人员的有关优惠政策执行;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办理土地、户籍等手续,除按规定适当收取工本费外,一律不得收取其他费用;有关县市区教育部门在确定国家免费教科书发放、贫困地区义务教学助学金时,要优先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安臵区的中小学贫困学生,并适当减免学杂费。

(三)户籍政策。搬迁农户在安臵区享有永久居住权。安臵区公安机关按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办理搬迁农户在安臵区的迁移落户手续。

七、组织管理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易地扶贫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生态恢复和保护的重要措施。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将有效恢复迁出区生态环境,改善安臵区基础设施,为搬迁群众创造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 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预期目标。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抓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协调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各地要建立市州领导协调、县市区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移民到村、责任到户、搬迁到人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易地扶贫搬迁属县市区内安臵的,由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属跨县市区安臵的,由有关市州政府协调,县市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各县市区政府要明确主要负责人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第一责任人,成立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规划的制定、重大事项和有关政策的协调,并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方案的落实、技术方案的执行和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和严格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宣传、组织实施、计划管理、资金监督、政策兑现、技术服务和检查验收等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三)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各市州及县市区在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中,要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程序,建立科学的工程建设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四)部门扶持,县级整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涉 及多项工程建设,国家补助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省级配套资金有限,加之市州及县市区的配套资金压力较大。因此,承担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县市区要以项目为支撑,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由市、县两级政府发挥统筹和整合作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按各自业务范围做好实施方案中单项工程和项目的对口上报争取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纳入议事日程和职责范围,在安排项目和资金时,尽量向安臵区倾斜,保证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五)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各地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要及时研究解决搬迁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承担搬迁任务的市州及县市区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四月十三日

下载黔电计〔2016〕78号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支持和服务全省“十三五”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黔电计〔2016〕78号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支持和服务全省“十三五”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