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风课堂】党内法规与规范性文件,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党风·课堂】党内法规与规范性文件,别再傻傻分不
清楚!
党小锋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加强制度建设,从顶层设计上持续推进,出台或修订了50多部党内法规,超过现行150多部的1/3。一系列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党内法规相继出台,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入快车道。
据统计,全党现行有效的党内法规有2000多部,其中中央党内法规有150多部,中央纪委和中央部门制定的有150多部,剩下的1700部都是省级党委制定的。与此同时,我们党还出台了一大批法规性质的规范性文件,为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现奠定基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党员干部在撰写文件材料与学习体会时对党内法规与规范性文件“傻傻分不清”,将一些不属于党内法规7种形式的通知、工作规范等也列在党内法规中。包括2013年9月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的《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2013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等等。
当前,要实现依规治党,必须不断健全完善党内法规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构建严格规范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那么,什么是党内法规?什么是规范性文件?党内法规的历史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
党内“立法法”《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明确规定了7种,分别是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其中,党章为统帅,在党章之下分为党的组织法规制度、领导法规制度、自身建设法规制度、监督保障法规制度。这是整个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按照中办法规局有关工作的计划、安排和部署规范下来的。按照层级不同,分别由基础主干法律为支撑,每个版块都有相应的条例,共同形成了党内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
规范性文件,是指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的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文件,包括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文件。
毛泽东同志最早使用“党内法规”的概念。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还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首次提出党内法规的概念。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同志作了《党规党法的报告》,这是党的领导人第一次使用“党规党法”的名称。1955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了我们对待党的法规应当秉持的态度,他说:“对其他的问题,符合党的原则的,比如正确的党内法规,这样一些言论、行动,当然要积极支持,打成一片。”
刘少奇同志在1945年5月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还用到“党的法规”的概念,指出“党章,党的法规,不仅是要规定党的基本原则,而且要根据这些原则规定党的组织之实际行动的方法,规定党的组织形式与党的内部生活的规则。”
邓小平同志关于党规党法的思想,充实和丰富了党内法规理论。1962年2月,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还有一个传统,就是有一套健全的党的生活制度,这些都是毛泽东同志一贯提倡的,是我们的党规党法”。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强调,“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这深刻揭示了党内法规的地位作用及党规与国法的关系。
1990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正式使用了党内法规这一名称。1992年,党的十四大修改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纪委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自此“党内法规”正式写入党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党的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党对党内法规的认识也日益深入。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要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2013年5月,党中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对党内法规制定的原则、方向、程序作出规定,提出了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推进,确保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对做好党内法规工作高度重视,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新形势下对于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新要求和新部署,体现了党内法规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时代创新的高度统一。一部部党内法规,既体现出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也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一分部署还要九分落实。如何让制度的约束作用充分发挥,让制度的刚性力量全面释放,则有赖于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多措并举抓落实、从严从实促执行。参考资料: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等
广东纪检期刊广东 党 风微信号:gdjjqk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保证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同党章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同宪法和法律相一致,维护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的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文件,包括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文件。
下列文件不属于备案范围:
(一)人事调整、内部机构设置、表彰决定方面的文件;
(二)请示、报告、会议活动通知、会议纪要、领导讲话、情况通报、工作要点、工作总结;
(三)机关内部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
(四)其他不具有普遍约束力、不可反复适用的文件。
第三条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第四条依照本规定应当备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由制定机关报送中央备案,联合发布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由主办机关报送中央备案。具体工作由制定机关或者主办机关所属负责法规工作的机构承担。
第五条中央办公厅承办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具体事务由中央办公厅法规工作机构办理。
依照本规定应当备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直接送中央办公厅法规工作机构。第六条报送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制定说明,并装订成册,一式3份,同时通过党内法规专网报送电子文本。
对于不报送或者不按时报送应当备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由中央办公厅责令其限期补报。
第七条中央办公厅对报送中央备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是否同党章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
(二)是否同宪法和法律不一致;
(三)是否同上位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四)是否与其他同位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相冲突;
(五)规定的内容是否明显不当;
(六)是否符合制定权限和程序。
第八条中央办公厅法规工作机构在办理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事宜时,需要报送机构说明有关情况的,报送机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予以说明。
第九条中央办公厅法规工作机构应当在收到报送备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后30日内完成备案审查。
第十条审查中发现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存在第七条所列问题的,中央办公厅法规工作机构经批准可以建议制定机关自行纠正,制定机关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处理并反馈处理情况,逾期不作出处理的,中央办公厅提出予以纠正或者撤销的建议,报请中央决定。
第十一条经审查符合备案条件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由中央办公厅法规工作机构存档备查,并及时将备案情况通报报送机构,同时公布已备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二条建立备案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对备案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对备案审查中发现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第十三条每年1月31日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应当将上一发布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目录,送中央办公厅法规工作机构备查。第十四条建立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与国家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
第十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应当依照本规定精神建立相应的备案制度,按照下备一级原则开展备案工作。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依照本规定精神建立本系统备案制度。
第十六条中央军事委员会及其总政治部依照本规定精神开展军队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
第十七条本规定由中央办公厅负责解释。第十八条本规定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宣布失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宣布失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目录(231)
2、关于调动派遣工会干部的规定(寅159,1950年3月8日)
5、中央关于整党的指示(辰33,1950年5月1日)
7、中央关于发展党的指示(辰565,1950年5月21日)
9、对我党党员高级干部治病请医之规定(午77,1950年9月4日)
11、关于在职干部学习问题(酉810,1950年10月17日)
21、关于青年团干部编制的规定(卯62,1951年4月4日)
26、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共产党员出国后党的生活与归国华侨党员的党籍问题的决定(申509,1951年10月4日)
27、中央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改造的指示(戊23,1951年11月12日)
30、关于处理贪污法办的共产党员的党籍的问题(子344,1952年1月29日)
31、关于对待三反运动中杯撤销或撤职查办的干部待遇问题的指示(丑460,1952年3月7日)
32、中央关于在三反运动中对党员犯有错误的处分规定(寅352,1952年3月7日)
34、中央关于提拨调整干部精简机构的指示(寅435,1952年3月29日)
35、关于干部交代和资产阶级的关系的指示(卯83,1952年
4月5日)
36、关于处理在三反斗争中受到行政处分的干部的指示(卯423,1952年4月24日)
37、关于在三反中对干部处分的批准手续(辰194,1952年5月11日)
38、中央关于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党建党工作的指示(辰284,1952年5月30日)
39、关于处理农村中富农成分的党员的党籍的规定(中辰404,1952年6月9日)
41、关于省以上党委设农村工作委员会的指示(巳351,1952年7月2日)
42、中央关于培养俄文干部指示(未29,1952年8月2日)
45、中央对中央机关参加抗美援朝干部问题的指示(未16,1952年8月22日)
49、关于加强合作社系统的干部的指示(戊152,1952年11月12日)
51、关于大行政区机构改编后有关人员编制几项决定(亥242,1952年12月17日)
52、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子43,1953年1月5日)
55、中央关于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的编制与训练经费问题复华东并告各局电(子43,1953年1月5日)
56、关于反官僚主义、反命令主义、反违法乱纪斗争中应注意事项(寅31,1953年3月4日)
59、中共中央关于解放区乡工作中“五多”问题的指示(寅391,1953年3月19日)
61、关于如何在县区乡进行新三反的问题(寅516,1953年3月25日)
62、中共中央关于在中央一级机关中具体执行“中央关于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斗争的指示”的决定(寅发573,1953年3月28日)
69、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厂矿干部调动的几项规定(未发55,1953年8月5日)
72、关于精简行政编制的通知(发戊12,1953年11月9日)73、中共中央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戊210,1953年11月24日)
74、中央转发东北局关于在基本建设部门建立政治机关与健全党的组织的几项规定(试行草案)(亥71,1953年12月8日)
75、关于修改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两项决议的通知(中发亥145,1953年12月11日)
7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亥158,1953年12月24日)
80、复关于对脱党分子党龄的计算办法(寅发52,1954年3月12日)
88、中共中央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中发亥89,1954年12月17日)
89、关于取消建党组织员的通知(中发子24,1955年1月5日)
90、关于审查干部工作上几个问题的答复(发子57,1955年1月8日)
93、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国营厂矿党委、行政干部的通知(中发丑108号,1955年2月20日)
94、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归国华侨中马来亚共产党员党籍问题的通知(中发丑169,1955年2月20日)
97、中共中央关于对中、小学校教职员进行组织清理的指示(中发卯299号,1955年4月27日)
98、关于干部审查结论的批准手续的通知(中发辰144,1955年5月28日)
99、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省、市委书记处的决定(巳发56,1955年6月10日)
105、关于各省市委书记、副书记等以上主要负责干部审查问题的决定(中发未602,1955年8月22日)
106、中共中央关于各省(市)委书记省(市)长以上干部级别调整意见及级别调整的指示(中发申47号,1955年9月3日)
108、关于肃反运动中干部调动问题的通知(中发申163,1955年9月19日)
109、中共中央关于审干工作桶肃反斗争结合进行的指示(中发酉230号,1955年10月24日)
112、中央关于配备高等学校政治工作干部的指示(中发亥29,1955年12月14日)
11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资产阶级分子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中发亥302,1955年12月28日)
114、关于军队党组织参加所在地党的省代表大会的规定(中发子41,1956年1月5日)
116、中央关于制订干部工作规划的通知(中发丑54,1956年2月7日)
119、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关于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计划的报告(发卯140,1956年4月14日)
121、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关于发展党员的规划问题的报告和请示(发辰48,1956年5月8日)
125、中央批发劳动部党组“关于加强党组织对于劳动工资工作的经常领导的意见”(中发亥100,1956年12月20日)
127、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关于县、区、乡的组织形式和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中发【57】丑17号,1957年2月7日)
128、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关于处理党员干部历史上被捕被俘后所犯的各种错误的意见的报告(中发【57】丑70号,1957年2月21日)
133、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工作中三项组织措施的指示(中发【57】午48号,1957年7月20日)
144、中共中央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接受党员工作的通知(中发【57】亥17号,1957年12月10日)
150、中央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中发【58】124号,1958年2月28日)
160、中央同意中侨委党组关于归国侨党党员、团员的党、团籍处理的意见(中发【59】139,1959年2月7日)
161、中央关于降低国家机关三级以上党员干部工资标准的决定(中发【59】143,1959年2月7日)
162、中共中央关于坚决贯彻执行“各级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决定”的通知(中发【59】160,1959年2月12日)
166、中央书记处同意齐燕铭同志关于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问题的报告(中发【60】633,1960年8月1日)
167、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统战部“关于右派分子工作的几点意见的报告”(中发【60】754,1960年9月17日)
171、中央关于做好下放干部工作的通知(中发【60】998号,1960年11月28日)
178、中共中央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中发【61】592号,1961年9月15日)
179、中央关于处理资产阶级分子的党籍和工会会籍问题的批
示(中发【61】606号,1961年9月26日)
181、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中发【61】716号,1961年11月13日)
182、中央对“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报告”的批示(中发【61】742号,1961年11月26提)
189、中共中央关于加速进行党员、干部甄别工作的通知(中发【62】183号,1962年4月27日)
191、中央转发中央组织部“关于严格控制中央机关从地方调人和提拨干部的请示报告”(中发【62】240号,1962年5月19日)
193、中央关于调查部门干部问题的通知(中发【62】534号,1962年10月16日)
203、中央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恢复和健全司法行政机构的请示报告(中发【63】426号,1963年6月23日)
222、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四清运动中吸收新党员预备期问题的意见(中发【65】103号,1965年2月16日)
228、中央关于农村社教干部蹲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中发【65】709号,1965年12月8日)
230、中央关于高级干部离职审查批准程序的通知(中发【1976】25号,1976年12月13日)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全文)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
性文件备案规定(全文)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
第三条 党的中央组织制定的党内法规称为中央党内法规。下列事项应当由中央党内法规规定: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二)党的各级组织的产生、组成和职权;
(三)党员义务和权利方面的基本制度;
(四)党的各方面工作的基本制度;
(五)涉及党的重大问题的事项;
(六)其他应当由中央党内法规规定的事项。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就其职权范围内有关事项制定党内法规。
第四条 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
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党员义务和权利以及党的纪律等作出根本规定。
准则对全党政治生活、组织生活和全体党员行为作出基本规定。
条例对党的某一领域重要关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规定。
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对党的某一方面重要工作或者事项作出具体规定。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称为规则、规定、办法、细则。
第五条 党内法规的内容应当用条款形式表述,不同于一般不用条款形式表述的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规范性文件。
第六条 制定党内法规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制定党内法规的日常工作由中央书记处负责。
中央办公厅承担党内法规制定的统筹协调工作,其所属法规工作机构承办具体事务。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负责职权范围内的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其所属负责法规工作的机构承办具体事务。
第七条 制定党内法规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和党的建设实际出发;
(二)以党章为根本依据,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三)遵守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规定;
(四)符合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
(五)有利于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六)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七)维护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八)注重简明实用,防止繁琐重复。
第二章 规划与计划
第八条 制定党内法规应当统筹进行,科学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和计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逐步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第九条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由中央办公厅对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提出的制定建议进行汇总,并广泛征求意见后拟订,经中央书记处办公会议讨论,报中央审定。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计划,由中央办公厅对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每年年底前提出的下一制定建议进行汇总后拟订,报中央审批。
第十条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提出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建议,应当包括党内法规名称、制定必要性、报送时间、起草单位等。
第十一条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以根据职权和实际需要,编制本系统、本地区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和计划。
第十二条 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和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三章 起草
第十三条 中央党内法规按其内容一般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起草,综合性党内法规由中央办公厅协调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有关部门起草或者成立专门起草小组起草。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由其自行组织起草。
第十四条 党内法规草案一般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名称;
(二)制定目的和依据;
(三)适用范围;
(四)具体规范;
(五)解释机关;
(六)施行日期。
第十五条 党内法规应当方向正确,内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准确、规范、简洁,具有可操作性。
第十六条 起草党内法规,应当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实际情况,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经验,充分了解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调查研究可以吸收相关专家学者参加或者委托专门机构开展。
第十七条 起草党内法规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就涉及其他部门和单位工作范围的事项,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商一致。经协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当在报送党内法规草案时对有关情况作出说明。
第十八条 起草党内法规,应当与现行党内法规相衔接。对同一事项,如果需要作出与现行党内法规不一致的规定,应当在草案中作出废止或者如何适用现行党内法规的规定,并在报送草案时说明情况和理由。
第十九条 党内法规草案形成后,应当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范围根据党内法规草案的具体内容确定,必要时在全党范围内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应当注意听取党代表大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党内法规草案,应当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征求意见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也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网上征询等形式。
第二十条 起草部门和单位向审议批准机关报送党内法规草案,应当同时报送草案制定说明。制定说明应当包括制定党内法规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征求意见情况、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商情况等。
第四章 审批与发布
第二十一条 审议批准机关收到党内法规草案后,交由所属负责法规工作的机构进行审核。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一)是否同党章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
(二)是否同宪法和法律不一致;
(三)是否同上位党内法规相抵触;
(四)是否与其他同位党内法规对同一事项的规定相冲突;
(五)是否就涉及的重大政策措施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商;
(六)是否符合制定权限和程序。
对存在问题的党内法规草案,审核机构经批准可以向起草部门和单位提出修改意见。如起草部门和单位不采纳修改意见,审核机构可以向审议批准机关提出修改、缓办或者退回的建议。
第二十二条 党内法规的审议批准,按照下列职权进行:
(一)涉及党的中央组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产生、组成和职权的党内法规,以及涉及党的重大问题的党内法规,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二)涉及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产生、组成和职权的党内法规,涉及党员义务和权利方面基本制度的党内法规,以及涉及党的各方面工作基本制度的党内法规,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或者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批准;
(三)应当由中央发布的其他党内法规,根据情况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批准,或者按规定程序报送批准;
(四)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发布的党内法规,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审议批准;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发布的党内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审议批准。
第二十三条 经审议批准的党内法规草案,由负责法规工作的机构核文后按规定程序报请发布。
党内法规一般采用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文件、中央各部门文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文件、党委办公厅文件的形式发布。
党内法规经批准后一般应当公开发布。
第二十四条 实际工作迫切需要但还不够成熟的党内法规,可先试行,在实践中完善后重新发布。
第五章 适用与解释
第二十五条 党章在党内法规中具有最高效力,其他任何党内法规都不得同党章相抵触。
中央党内法规的效力高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的效力。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不得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制定的党内法规相抵触。
第二十六条 同一机关制定的党内法规,一般规定与特别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旧的规定与新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第二十七条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制定的党内法规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提请中央处理。
第二十八条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发布的党内法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央责令改正或者予以撤销:
(一)同党章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的;
(二)同宪法和法律不一致的;
(三)同中央党内法规相抵触的。
第二十九条 中央党内法规解释工作,由其规定的解释机关负责。本条例施行前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未明确规定解释机关的,由中央办公厅请示中央后承办。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由其自行解释。
党内法规的解释同党内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第六章 备案、清理与评估
第三十条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报送中央备案,备案工作由中央办公厅承办。具体备案办法由中央办公厅另行规定。
第三十一条 党内法规制定机关应当适时对党内法规进行清理,并根据清理情况及时对相关党内法规作出修改、废止等相应处理。
第三十二条 党内法规制定机关、起草部门和单位可以根据职权对党内法规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开展评估。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党内法规的修改、废止,适用本条例。
党章的修改适用党章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 中央军事委员会及其总政治部依照本条例的基本精神制定军队党内法规。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由中央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0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同时废止。(完)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保证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同党章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同宪法和法律相一致,维护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的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文件,包括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文件。
下列文件不属于备案范围:
(一)人事调整、内部机构设置、表彰决定方面的文件;
(二)请示、报告、会议活动通知、会议纪要、领导讲话、情况通报、工作要点、工作总结;
(三)机关内部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
(四)其他不具有普遍约束力、不可反复适用的文件。
第三条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第四条依照本规定应当备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由制定机关报送中央备案,联合发布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由主办机关报送中央备案。具体工作由制定机关或者主办机关所属负责法规工作的机构承担。
第五条中央办公厅承办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具体事务由中央办公厅法规工作机构办理。
依照本规定应当备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直接送中央办公厅法规工作机构。
第六条报送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制定说明,并装订成册,一式3份,同时通过党内法规专网报送电子文本。
对于不报送或者不按时报送应当备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由中央办公厅责令其限期补报。
第七条中央办公厅对报送中央备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是否同党章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
(二)是否同宪法和法律不一致;
(三)是否同上位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四)是否与其他同位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相冲突;
(五)规定的内容是否明显不当;
(六)是否符合制定权限和程序。
第八条中央办公厅法规工作机构在办理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事宜时,需要报送机构说明有关情况的,报送机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予以说明。
第九条中央办公厅法规工作机构应当在收到报送备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后30日内完成备案审查。
第十条审查中发现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存在第七条所列问题的,中央办公厅法规工作机构经批准可以建议制定机关自行纠正,制定机关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处理并反馈处理情况,逾期不作出处理的,中央办公厅提出予以纠正或者撤销的建议,报请中央决定。
第十一条经审查符合备案条件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由中央办公厅法规工作机构存档备查,并及时将备案情况通报报送机构,同时公布已备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第十二条建立备案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对备案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对备案审查中发现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第十三条每年1月31日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应当将上一发布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目录,送中央办公厅法规工作机构备查。
第十四条建立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与国家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
第十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应当依照本规定精神建立相应的备案制度,按照下备一级原则开展备案工作。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依照本规定精神建立本系统备案制度。
第十六条中央军事委员会及其总政治部依照本规定精神开展军队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中央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完)
第五篇:【法规标题】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关于重新发布《关于加强房屋租赁管理费的通知》等9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关于重新发布《关于加强房屋租赁管理费的通知》等9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发布部门】 深圳市其他机构 【批准部门】 【批准日期】
【发文字号】深规土[2002]336号
【发布日期】2002.09.29 【实施日期】2002.09.29 【时效性】部分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类别】 税费征管
【文件代码】16817395 *注:本篇法规中“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关于欠地价款商品房项目由深圳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监管楼款并代理销售的管理办法”、“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物业估价管理的通知”已被《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关于废止<关于住宅小区(大厦)业主管理委员会注册登记的通知>等26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9年4月29日 实施日期:2009年4月29日)废止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关于重新发布《关于加强房屋
租赁管理费的通知》等9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2002年9月29日 深规土[2002]336号)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修订和重新发布市政府及各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深府办[2001]98号)的要求,我局对原深圳市规划国土局2000年12月31日以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对需要继续执行的规范性文件作了必要的技术性修改。现决定将《关于加强房屋租赁管理费的通知》等9件规范性文件重新发布。原深圳市规划国土局2000年12月31日以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本次未重新发布的,今后不再执行。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房屋租赁管理费的通知
(1993年4月26日 深规土字[1993]142号)市、区租赁办: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房屋租赁条例》的规定要求,为确保房屋租赁管理费的正确使用,现就有关房屋租赁管理费的管理事项通知如下:
一、房屋租赁管理费属行政事业性收费,只能用于房屋租赁市场的管理(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办公费用、业务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等),不得挪作他用。
二、原给各协作部门按一定比例划拨的协作款项一律取消,但因工作需要邀请有关部门及个人协助或参与房屋租赁市场管理的,所需费用可予列支。
三、房屋租赁管理费一律按月租金总额2%,由区属各租赁所按租金的币种收取,并开具由财政局统一印制的《深圳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房屋租赁管理费收据》,收取的管理费全部存入区财政局指定的帐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区财政局按租赁管理费总额的10%,于每季度的下一个月10日前上交市财政局,总额的30%每月拨还租赁所,租赁所在合理开支范围内费用不够时,由区办统筹解决。注1(注1:此条原文为:
三、房屋租赁管理费一律按月租金总额的2%,由区属各租赁所按租金的币种收取,并开具《深圳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房屋租赁管理费收据》,将收取的管理费全部存入区租赁办指定的帐号。区租赁办按租赁管理费总额20%于每季度的下一个月10日前上交市租赁办,总额的30%每月拨还租赁所,租赁所在合理开支范围内费用不够时,由区办统筹解决。)
四、(此条废止)注2(注2:此条原文为:
四、凡按原收费标准收取房屋租赁管理费,预收超过5月1日的,从该日起,高于2%的部分可作预收房屋租赁管理费处理。)
五、(此条废止)注3(注3:此条原文为:
五、房屋租赁管理所所长有权审批1000元以内的正常业务开支,超过1000元以上的须报区租赁办审批。各办、所若购置车辆、住房等固定资产须报市租赁办审批。)
六、各房屋租赁管理所必须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设立独立的帐号,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以保证房屋租赁管理费的专款专用。
各级租赁管理部门发现挪用租赁管理费行为的,按《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处罚。
七、各区租赁办必须建立财务报表制度,并于每季度下一个月10日前报送市租赁办。
以上规定,请各级租赁管理部门执行。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关于颁发新《房地产证》的通知
(1994年12月5日 深规土[1994]576号)各有关单位、房地产业主: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登记条例》第五条、深府[1993]283号第十一条的规定,我局决定自1995年1月1日起颁发新版《房地产证》,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新《房地产证》采用密纹纸及软皮封面、封底,在第2页“登记机关”栏中加盖《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房地产证专用章》钢印方始有效。
二、新《房地产证》采用红皮及绿皮两种版本。红皮本记载市场商品房地产,绿皮本记载非市场商品房地产。
三、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地产,颁发绿皮《房地产证》:
(一)以行政划拨方式获得的土地使用权;
(二)在行政划拨的土地上建成的房地产;
(三)通过协议方式并按协议地价标准支付地价款的土地使用权(以协议方式按市场地价标准支付地价款的除外);
(四)在缴付协议地价款的土地上建成的房地产;
(五)获得减免地价的土地使用权;
(六)在减免地价的土地上建成的房地产;
(七)准成本商品房;
(八)按“房改”取得的全成本(建筑费用加室外工程配套费用)商品房;
(九)微利商品住宅;
(十)农村居民私人住宅;
(十一)房地产登记机关确认的其它非市场商品房地产。
四、凡绿皮本《房地产证》记载的房地产,一律不得买卖。需抵押或出租的,应经我局依法批准,并办理相应手续。抵押的,须由抵押权人先作出书面承诺,同意在处分抵押物前先垫交地价款。出租的,需按租金的6%向房屋租赁管理部门交费,抵作地价款。
五、原已颁发的硬皮《房地产证》仍然有效,可继续使用,在产权变动时换领新证。
六、新版《房地产证》每本收工本费8元。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物业估价管理的通知
(1995年4月7日 深规土[1995]169号)市局产权处、各分局产权科:
为了加强物业估价管理,规范物业估价行为,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物业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经局研究决定:未经我局批准的评估机构不得从事房地产评估工作;未经市物业估价所核准的物业估价报告书不具法律效力。向国家专业银行提供抵押担保的物业估价报告书未经市物业估价所审核确认的不得进行抵押登记。
特此通知。
附件:
第一批评估单位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深圳国际房地产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2.深圳广厦房地产交易评估所
3.深圳正涛物业咨询有限公司
4.深圳中建置业有限公司
5.中国地产(深圳)咨询公司
6.深圳裕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7.深圳艺发物业咨询公司
8.深圳熊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9.深圳新安联房地产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10.深圳特力房地产交易所
11.深圳四海房地产交易所
12.深圳深华仑估价师行
13.世联房地产咨询服务(深圳)有限公司
14.梁振英测量师(深圳)事务所
15.深圳市君亦置业有限公司
16.深圳合络房地产建设测估有限公司
17.深圳国银建筑物业事务所
18.深圳市丰和房地产交易评估有限公司
19.深圳市方兴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深圳市房地产交易中心
21.深圳东和房地产交易所
22.深圳程绵物业代理有限公司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房屋租赁管理的规定
(1995年7月13日 深规土[1995]355号)市房屋租赁管理办公室: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深圳经济特区房屋租赁条例》,促进我市房屋租赁市场规范发展,现对管理工作中遇到的若干新问题,作出如下规定,请遵照执行。注1(注1:此段原文为: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深圳经济特区房屋租赁条例》,管好我市房屋租赁市场,现对管理工作中遇到的若干新问题,作出如下规定,请遵照执行。)
一、关于行政划拔、减免地价款土地的鉴别
(一)凡提供的《房地产证》在“土地来源”一栏中注明“划拨”或“减地价”、“免地价”字样的:或《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注明了只能自用不得参与房地产经营或房地产不得进入市场的,均属行政划拨、减免地价款土地。
(二)凡原农村村民的宅基地均属行政划拨的土地。
(三)凡提供“红线图”及《建筑许可证》,且能同时提供按市场价格“补地价款发票”及《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则不属行政划拨、减免地价款土地。
凡属行政划拨、减免地价款的土地上的房屋出租,均应按月租金6%补交地价款。租赁所将收缴的地价汇入区办帐号后,由区办直接汇入市土地开发基金帐号。
二、关于房屋用途的核定
(一)租赁部门在办理合同登记时,应严格按照《房地产证》或《建筑规划许可证》(或《建筑许可证》)上登记的用途来填写用途。
(二)对于《房地产证》与《建筑规划许可证》所登记用途不一致的,以《房地产证》为准。
(三)对于《房地产证》中同时存在土地用途与房屋租赁且不一致的,以房屋用途为准。
(四)国土局开具的土地使用费发票中注明的用途,不是最终批准用途,不能作为确定用途的依据。注2(注2:此条原文为:
二、关于“承包、承租”、“合作”、“合资”企业是否有房屋租赁关系的鉴别
(一)涉及房屋的“承包、承租”企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承包、承租方以发包方、发租方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凡符合以上条件的“承包、承租”企业无须办理房屋租赁手续;否则,一律视为以“承包、承租”名义隐瞒的房屋租赁行为。
(二)涉及房屋的“合作”、“合资”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以房产折资入股的“合作”、“合资”企业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产权属合作或合资企业所有);房屋所有人与企业之间应是一种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关系。
凡不符合以上条件的,房屋所有人不参与企业经营,只以收取保底利润为条件的,一律视为房屋租赁行为。)
三、关于改变功能房屋出租的问题
对此应严格按我局《依法行政手册》及相关文件规定执行,即须同时提供我局同意改变功能的批文、补交地价款发票及重新签订的土地使用合同书,才能办理合同登记。注3(注3:此条原文为:
三、关于改变用途的房屋出租
(一)对未经市规划国土部门审批而改变用途的房屋,不予发放《房屋租赁许可证》,已出租的按非法出租处理。
(二)对经市规划国土部门批准改变用途的,必须提供批准文件及补交地价款的收款收据复印件,方可办理《房屋租赁许可证》及租赁登记手续;
(三)租赁期间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的,一经发现,吊销《房屋租赁许可证》,按非法出租处理。)
四、(此条废止)注4(注4:此条原文为:
四、对未经市规划国土部门审批的合作兴建的房屋出租,《房屋租赁许可证》只允许核发给土地使用者,并须将情况反馈到我局房屋租赁出租管理办公室。)
五、(此条废止)注5(注5:此条原文为:
五、银行抵押贷款的房屋出租,需经抵押银行同意并出具书面证明后,方可办理《房屋租赁许可证》及租赁登记手续。)
六、(此条废止)注6(注6:此条原文为:
六、《房屋租赁合同书》的有效期不得超过《房屋租赁许可证》的有效期。《房屋租赁许可证》的有效期不得超过土地使用年限。对临时建筑物或临时改变用途的,《房屋租赁许可证》的有效期不得超过批准文件规定的年限。)
七、(此条废止)注7(注7:此条原文为:
七、无《房地产证》或无法提供证明其产权有效证明材料的房屋出租问题的处理:
(一)1982年1月3日(不含3日)以前动工兴建的私人房屋,可凭居委会(村委)证明批准其出租。
(二)1982年1月3日以后动工兴建的私人房屋,一律不予发放《房屋租赁许可证》。
(三)对街道两旁未经批准的临时建筑、合法建筑物上未经批准的改扩建部分及其他违法建筑(包括承租人已领取《营业执照》的),一律不予发放《房屋租赁许可证》,已出租的,视为非法出租。)
八、关于房屋租赁管理费的收取
(一)收费时间从房屋租赁合同生效之日起计算。
(二)房屋租赁管理费原则上按月收取,如经业主要求,可按季、半年、年收取管理费,但不能强制业主按季、半年、年或跨预收。
(三)管理费滞纳金起始时间的计算:按月交纳的必须在当月十日前交纳管理费;按季、半年、年交纳的应在当季、半年、年的头一个月十日前交纳管理费,否则按迟延交纳房屋租凭管理费处理。滞纳金计算时间为:当月十日(或头一个月十日)至交费时间止。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关于多功能
用地使用年限问题的复函
(1996年10月30日 深规土[1995]629号)福田分局:
你分局关于多功能用地使用年限问题的请示收悉。根据有关方针政策,经研究认为,对于同宗土地具有多种使用功能且最高使用年限不一的用地,原则上以主体建筑物的性质和主要规划功能来确定使用年限。具体原则如下:
一、同宗土地只能有一种土地使用年限。
二、规划功能为综合性的用地,以大比例的用地来确定使用年限。
三、规划功能为某主体及其配套,无论配套建筑比例大小,均以主体建筑的性质来确定土地使用年限。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深圳市建设局、深圳市公安消防局关于加强建筑
装饰装修工程报建及竣工验收管理的通知
(1996年10月14日 深规土[1996]423号)各建设、装饰装修设计、施工单位:
为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1995年8月7日建设部第46号令),加强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管理,凡在深圳市范围内对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住宅除外)进行涉及拆改主体结构和明显加大荷载的装饰装修均应到深圳市规划国土部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的报建,到公安消防部门进行消防审核,到建设主管部门申领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许可证及办理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现明确报建程序如下:注1(注1:此段原文为:为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1995年8月7日建设部第46号令),加强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管理,凡在深圳市范围内对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住宅除外)进行装饰装修均应到深圳市规划国土部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的报建,到公安消防部门进行消防审核,到建设主管部门申领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许可证及办理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现明确报建程序如下:)
一、凡涉及拆改主体结构和明显加大荷载的装饰装修工程均应向深圳市规划国土部门申报装修方案,并领取方案批复意见书。注2(注2:此条原文为:
一、凡装饰装修工程均应向深圳市规划国土部门申报装修方案,并领取方案批复意见书。)
二、持装饰装修方案批复意见书(如改变原建筑物、构筑物使用功能应附送市规划国土局改变功能的有关批文)到公安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申报。
三、持公安消防部门的审核文件和其它有关文件向深圳市规划国土部门进行装饰装修施工图报建并领取《装饰装修工程许可证》。
四、持《装饰装修工程许可证》到深圳市建设主管部门申请《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许可证》。
五、装饰装修工程完工后,向建设主管部门申请竣工验收。由深圳市建设主管部门、深圳市规划国土部门、深圳市公安消防部门分别对装饰装修施工图报建内容、工程质量、消防进行验收。合格后,由深圳市建设主管部门签发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
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报建程序进行报建,装饰装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及验收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对于未办理报建的装饰装修工程,有关主管部门不得为建设单位办理招标、投标手续和发放许可证,不给予各项验收。设计、施工单位不得承接该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业务。凡违反本通知者,有关主管部门将依法给予严肃处理。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转发省国土厅关于
实行测绘任务登记管理制度的通知
(1996年11月26日 深规土[1996]552号)
在深各测绘单位:注1(注1:原主送单位为:宝安、龙岗分局,测绘大队,在深各测绘单位:)
为加强测绘管理,最近省国土厅以“粤国土(测地)字[1996]147号”文下发了《关于实行测绘任务登记管理制度的通知》,现将文件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实际,就贯彻该通知精神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在我市作业的测绘单位,应按规定在我局测绘地籍处办理测绘任务登记,领取《测绘任务登记证》。注2(注2:此条原文为:
一、已在我市注册登记的测绘单位,凭《深圳测绘队伍注册登记证》在我市办理测绘任务登记。)
二、凡由我局下达的测绘任务,不再办理登记手续。注3(注3:此条原文为:
二、凡由我局下达的测绘任务,无须办理登记手续,其余任务按本通知规定的登记范围和限额在我局测绘产权处办理测绘任务登记。属宝安、龙岗区规范的测绘任务,可在分局测绘中队办理任务登记手续,然后由分局测绘中队每季度一次将登记情况上报市局测绘产权处。)
三、我局测绘资料管理部门,应凭《测绘任务登记证》给测量单位提供必要的测绘资料。注4(注4:此条原文为:
三、我局测绘资料管理部门,应凭测绘任务登记表,给测量单位提供必要的测绘资料。)
四、(此条废止)注5(注5:此条原文为:
四、对在我市进行测绘任务登记的测绘单位,收取测绘管理费,收费标准按广东省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执行。)
五、需进行测绘任务登记的测量工程范围为:5″级以上平面控制测量和等外水准以上测量;0.5平方公里以上1:500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1平方公里以上小于或等于1:1000比例尺地形工程测量;编制的各种专题地图和宣传地图;航空摄影测量;市政工程测量;海洋测量;境外组织或个人在我市独立进行的或中外合作的测绘项目;市属重点工程的测绘任务。
六、不按规定进行测绘任务登记的队伍,我局将依法处罚。注6(注6:此条原文为:
六、不按规定进行测绘任务登记的队伍,我局将注销其注册登记证。)
附:关于实行测绘任务登记管理制度的通知(粤国土[测地]字[1996]147号)(略)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关于实行
《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城市设计指引》的通知
(1997年3月14日 深规土[1997]122号)各处室、各分局、局直属各单位、各管理所:
为提高深圳市城市环境质量,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确保城市设计的贯彻和管理,现对全市范围内详细蓝图和建筑设计规定如下:
一、凡是根据《深圳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投标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为设计方案招投标的,及城市重点地段的建设项目,除须根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划设计要点执行外,还须根据《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城市设计指引》的内容进行设计。《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城市设计指引》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同时申领;
二、《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城市设计指引》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城市总体规划或法定图则阶段的城市设计指导原则,一部分为对建筑形态、群体关系、环境设计等其他城市设计内容的指导建议;
三、所有上述建设项目须对《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城市设计指引》提出的原则和建议予以落实,在相关阶段的设计中需对各项内容作出规定和设计,并与设计图纸同时报审;不相适的需提出正当理由。
四、上述建设项目根据《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城市设计指引》在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完成下列成果:
(一)文字部分:
1.区域城市文脉、结构与形态;
2.周边建筑物类型、风格与形态;
3.与城市环境协调的方式。
(二)分析图纸:
1.人流、车流交通分析图:
2.城市轮廓线与街景分析图;
3.公共空间与城市广场分析图;
4.彩色透视与灯光效果图;
5.三维环境分析图。
(三)室外环境图纸:
1.室外绿化(含树种、植被)设计;
2.公共空间与城市广场设计;
3.室外铺地设计;
4.广告与橱窗设计;
5.建筑小品设计;
6.周边道路设施的设计或建议。
五、本通知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关于欠地价款商品房项目由深圳市房地产交易
中心监管楼款并代理销售的管理办法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 1997年5月20日
深规土[1997]231号)
为进一步搞活深圳市房地产市场,促进商品房销售,缓解企业资金困难,根据深府[1997]107号《第十五次用地审定会会议纪要》及局办公会议纪要精神,房地产开发企业已具备预售条件但交清地价款有困难者,经我局批准,可先进入市场销售,但需以售楼款抵交地价款。此类项目由我局委托深圳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监管楼款并代理销售。具体管理办法如下:
一、经市局批准后,开发公司(合作建房项目合作各方)到交易中心签订监管代理协议,并由交易中心到市局市场处办理预售手续并领取《预售许可证》。《预售许可证》原件、复印件均存放交易中心。
二、地价款付清前,整个项目的全部楼盘均由交易中心监管代理。
三、商品房买卖合同统一由交易中心发放,各分局不得发放。商品房买卖合同统一在交易中心签订,并加盖交易中心公章。
四、监管代理期限内所有售楼款均须进入监管帐户,监管帐户银行预留的印鉴,由交易中心出具公章,开发公司出具私章。售楼款由交易中心按60%的比例扣留以缴纳地价款,剩余部分返回开发公司用作工程款。
五、地价款付清前,楼盘销售工作主要由交易中心进行。交易中心与开发公司商讨后,交易中心制定销售计划并根据市场行情及地政处测算市场地价时的预计售价等确定楼盘价格。开发公司向交易中心支付该项目预计销售总额的0.8%作为广告宣传推广费用。
六、交易中心监管代理的楼盘,交易中心自行销售的,开发公司向交易中心支付售楼款的1.5%的监管代理费;开发公司自己联系客户的,开发公司向交易中心支付售楼款的1.0%的监管代理费。
七、地价款付清后,开发公司可领回《预售许可证》自行销售。
无开发经营权的,经批准进入市场的项目,全部由交易中心监管代理。
八、若开发公司违反本管理办法规定条款,我局将视情况给予开发公司停止年审、登报公告非法买卖、登报公告中止房地产开发经营权和不予办理房地产证等处理。
九、龙岗区、宝安区欠地价款商品房项目由两区交易中心监管楼款代理销售,并参照本办法执行。
十、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本管理办法公布前发生的项目参照本管理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