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金融创新(中)课程

时间:2019-05-13 19:1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型城镇化金融创新(中)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型城镇化金融创新(中)课程》。

第一篇:新型城镇化金融创新(中)课程

新型城镇化金融创新(中)课程

根据本讲,城投债的主管部门是()。(正确)

财政部

证监会

发改委

银监会

根据要求,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债务,累计发行额不得超过该项目总投资的()。(正确)

50% 60% 70% 80% 根据本讲,从200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共发行城投债总金额()亿。(正确)

12266.6 21366.6 2355.6 1267.6 根据本讲,“合理确定本期债券的票面利率”主要针对控制()。

经济周期风险

偿债风险

流动性风险

利率风险

根据本讲,城投债的三大优势不包括()。

融资成本低

偿还期限较长

融资规模较大

融资手续简便

根据本讲,城投债主管部门(),同时也是投资主管部门。

审批单位

国家发改委

政府

经济部门

根据本讲,为缓解近期银行贷款的还款压力,白银城投公司考虑发行还款期限()的城投债。

较长

较短

限定

适中

利率风险中,在()发生波动时,可能影响本期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收益水平。

市场利率

收益成本

投资成本

收益利率

根据本讲,()作为项目资本金,可以带动数倍资金投向城市建设。

经济债

企业债

投资债

利率债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相关产业政策的变动可能影响对企业的()。

经营活动和盈利能力

经营活动和投资能力

运营活动和经济统筹

经营活动和经济统筹

根据本讲,发债的风险包括()。(正确)

利率风险

偿债风险

流动性风险

经济周期风险

产业政策风险

补充:持续投融资风险

募投项目建设管理风险

根据本讲,偿债保障的内容包括()。

偿债组织保障

偿债制度保障

偿债资金保障

偿债主体保障

偿债债券担保

根据本讲,城投债发行标准包括()。

资产要求

发行总额要求

资金用途要求

净利润要求

以上都是

本课程着重介绍的新型城镇化投融资工具包括()。

发债

投资基金

银行贷款

资产证券化

公私伙伴关系

根据本讲,未来城投债的主攻方向是()。

低保补贴

保障性住房建设

环境治理

基础设施

民生

补充: 没有低保补贴

课件第12页

城投债是企业债的一种,()必须使用企业债券的模式。

债券的设计

债券的审批

债券的发行

债券的流通流通

债券的偿还

城投债的募集资金用途包括哪些?(正确)

保障房

基础设施

环境生态治理

文旅体农设施

政策支持

补充:课件13页

城投债的募集资金的用途中哪两项的发行只数总量的81%?()(正确)

保障房

基础设施

环境生态治理

文旅体农设施

政策支持

补充 :

课件14页

白银城投债成功关键包括哪些方面?()

不断增强发展实力

良好发展前景

投融资平台建设

企业债对甘肃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树立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良好形象

开辟新的投资渠道

统筹企业的经济运营

开辟企业的投资渠道

第二篇:新型城镇化金融创新(上)(80分)

新型城镇化金融创新(上)(80分)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对项目的认识要分两个层面,一个是物理的层面,另一个是()。A.化学层面 B.心理层面 C.功能层面 D.价值层面

2.根据本讲,回答“钱往哪里去,干什么用?”的是()。A.项目包 B.主体包 C.资本包 D.债务包

3.根据本讲,新城开发合作包中使用的案例是()。A.“鸟巢”项目 B.水立方 C.五棵松体育馆 D.世博园

4.根据本讲,城市开发的三个阶段不包括()。A.划城 B.造城 C.养城 D.拆城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根据本讲,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概中组成城市综合生命力的要件包括()。A.项目包 B.主体包 C.成本包 D.债务包

2.本讲介绍的城市基础设施特性分类中包涵()。A.通 B.供 C.保 D.防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本讲认为,“城市运营商”建设模式一方面解决了政府资金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正确 错误

2.根据本讲,城投信用等级对城市开发融资具有重要影响。正确 错误

3.根据本讲,市政公用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属于竞争性领域。正确 错误

4.在重庆“八大投”案例中,本讲认为,其资本金的来源具有单一化的特点。正确 错误

第三篇:新型城镇化创新三大路径

新型城镇化创新三大路径&八大模式

新型城镇化创新三大路径&八大模式2014-11-07 中国房地产城镇化联盟对于新型城镇化来说,产业发展是基础,也是带动就业聚集从而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前提。从产业发展方向和整合手段角度考虑,可将新型城镇化的创新发展概括为三大路径、八大模式。

一、新型城镇化创新三大路径

(一)工业聚集带动产城一体化工业的发展,能够带来大量的就业,促使农村剩余人口向城市转移,进而带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及生活配套的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我国的城镇化一直都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发展的,工业化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但我国原有的以工业为主导带动的城镇化模式,在促进城镇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布局不合理、环境污染、有产无城等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新型工业化来推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选择未来型持续成长产业,是新型城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正处于“稳增长、调结构”的发展阶段,能源重化工和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新型城镇化要想实现与工业化的协同发展,在产业选择上,应抢占产业先机与制高点,以低污染、高就业、高附加值、本地资源优化、产业集群化五个方面作为选择产业的标准,发展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战略型产业;第二,在产业发展上,要因地制宜。我国整体城镇化速度虽然发展很快,但极度不平衡,不同区域应区别对待。比如,对于一般中小城市以及中西部比较落后的区域来说,高科技产业因其人力资源限制,难于成为突破方向,而先在中东部发展起来的加工工业在这些区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作为城镇化的引擎;第三,进行产业有效聚集,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产城一体化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好产业选择、产业链整合发展模式、产业聚集模式、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与战略,并同时形成城市土地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规划、拆迁安置居住、新进人口居住、商业业态发展与商业地产开发、休闲度假地产开发等等,将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有机融入园区发展中,构建起产业运营与城市建设的统一蓝图。

(二)市场聚集带动产城一体化无论是因“城”而“市”还是因“市”而“城”,“市”即商品交易中心,都在城市的产生及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古代有因中欧之间的“丝绸之路”而形成的诸多特色城市,今有因商品贸易而获得发展动力的义乌模式、华南城模式等。随着国家政策“以内需消费为第一促进要素”的基本导向,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业态、加快释放消费红利,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而与消费密切相关的商贸市场必然也会成为城镇化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引擎力量。随着城市空间布局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升级,原来多分布于各城市市中心的商贸市场正在逐渐外迁至城市新区或城乡结合部,并在政府的引导下形成市场聚集区。市场聚集区在引导生产、搞活流通、聚集配套产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并不是单纯的商家聚集,还需要有居住区、学校、医院、银行、通信、超市等生活配套,来满足落户商家的各种需求;需要有餐饮、物流、旅游、宾馆等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形成了一个产城一体化的带动模式。

(三)逆城市化聚集带动就地城镇化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困难、工作压力大等一些“城市病”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以城市群的大规模形成为特征的逆城市化正在形成。在这些区域产生了一部分人回流到城郊、乡村等自然环境良好、适宜休闲居住的地区的现象,这就是“逆城市化聚集模式”。与“以生活、工作、居住为主体的长期居留型聚集的城镇化”相反,我国现阶段的逆城市化以短期流动为特征,是以养生、养老、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等消费活动为主,向非中心区、非大城市的旅游度假区、特色资源区、养老区、乡村卫星城区发展,这带动了旅游小镇和卫星城的发展,也形成了中国就地城镇化的重要创新方案和突破点。未来,随着我国收入的整体增长、消费趋势的变化以及健康老人人群的增长,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要充分利用逆城市化结构,把生产、工作和居住这种长期型的聚集和旅游、度假这种短期流动性的聚集结合起来。

二、新型城镇化创新八大模式在以上三种路径下,形成了八种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引擎模式。他们以产业方向或整合手段为主,实现产业聚集效应,带动产城一体化发展。第一,高新科技产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高新科技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范围很广,主要以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为主。信息产业分为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两种类型,发展速度非常快;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各国竞争的焦点,发展前景也十分乐观;新材料产业是最大的创新方向,在绿色建筑推广执行、环保治污工程上马,能源资源开发持续提升的推动下,发展机会极大。这一模式受限于知识、技术及人才的制约,一般适合于在知识与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实现大学研究机构及大型企业的聚集,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带动产城一体化发展。前几年的第一批高科技产业区,现在都已经向外扩张,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区域,完全和城市融为一体,比如北京的中关村。第二,加工工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基于中西部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水资源、能源、材料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在运输条件、市场条件、经济条件等方面的改善,在产业布局调整中,中西部面临着新的产业发展机遇,加工工业将进一步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并由此形成产业聚集的新机会,带动中西部的城镇化;第三,产业链整合带动的新型城镇化:产业链整合与产业结构升级密切关联,围绕市场聚集、运输便利、能源节省、原材料获取方便、人才聚集、配套集约等六个方面,进行以产业链为主线的延伸与整合,可以实现产业区的聚集效应与延伸发展,并由此带动产城一体化发展;第四,批发市场带动的新型城镇化:批发市场与城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一些小城镇,以本地特色产品为主的批发市场不但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名片,也成为了当地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国、各区域、各地区等不同层级、不同产品的批发市场,形成了多样化的市场聚集模式和聚集区效应,并进一步引导以生产为主的工业聚集以及以物流、金融、会展、旅游、文化等为主的服务业聚集,引导城市聚集效应;第五,物流产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物流产业与市场和交通是紧密结合的,物流产业本身就包括产品的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客户服务等环节,具备聚集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聚集效应,可以进一步整合商贸、餐饮、旅游、观光农业、金融、电子商务等产业,引导产业聚集与产城一体化发展;第六,综合商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商业本身正在成为聚集人气、聚集消费的核心,原来销售商品的购物中心,正逐渐走向包括购物、休闲、文化、教育、体育、健康等城市服务功能一体化的商业综合开发,转化为城市休闲消费客厅、城市休闲聚集场所以及游乐、文化、养生的聚集场所,成为城市新区的引擎,带动城市化聚集效应;第七,大健康产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对健康的注重,养生养老需求不断增加。以城市郊区、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区、疗养区为依托,以养生养老为主要功能,整合了医疗康复、疗养、美容、休闲度假、教育等多种产业的养老养生基地,形成了逆城市化聚集,并带动区域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第八,文化旅游产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旅游以人的搬运实现消费,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休闲度假为功能,通过旅游吸引核,将人和消费搬运到旅游目的地,通过消费的释放,以其强大的引擎效应和综合带动效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引导区域经济发展和就地城镇化的基础。

第四篇:开发性金融给力新型城镇化

国开行构建了一种新型的银政合作关系,核心就是将该行的融资优势和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有机结合,推动城镇化加快发展。图为在国开行支持下发生了质变的芜湖新貌(凯 旋摄)。

图为1998年以前的芜湖市容(图片来源:中国专题图片库)。

姓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凯 旋摄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国开行支持的内蒙古小额贷款,为当地百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57%,距离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

作为我国中长期投融资主力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多年来坚持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在支持城镇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探索出一条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路。本报今天刊发这篇报道,介绍国开行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做法和经验,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编 者

当前,“城镇化”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高频词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的道路,将城镇化视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载体之一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之一。新型城镇化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国家开发银行近日召开的工作会上传来消息,2013年该行将把50%以上的新增贷款投向城镇化及配套建设,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融资支持。这不禁让人对金融机构在我国城镇化浪潮中发挥的作用充满期待。

未来城镇化的主战场将转向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在这些地方推进城镇化,不仅缺资金,更缺吸引资金可持续进入的体制机制。国开行董事长陈元表示,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该行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可以发挥开发性金融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作用,主动建设市场、建设制度,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新模式

启动经济增长引擎

“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这句古诗描写的是安徽省芜湖市的秀美景色。位于长江南岸的芜湖市,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的膏腴之地。而这座城市与国开行支持城镇化发展的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

上世纪90年代末,与整个中国一样,芜湖也处于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起飞期,城市基础设施亟待推进。但由于城建类项目自身经济效益不明显,政府财力不足,资金紧张成为制约芜湖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1998年,国家开发银行与安徽省签署合作协议,构建了一种新型的银政合作关系,核心就是将国开行的融资优势和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有机结合,推动城镇化加快发展。这一思路率先在芜湖进行了实践。

1998年冬天,国开行与芜湖建设投资公司签订了10.8亿元十年期贷款协议,资金主要用于芜湖市公路建设、城市供水系统改善以及废物处理填埋场建设等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此后,这种合作方式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成为国开行支持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新模式。

国开行与芜湖的合作效果显著。该市通过短期内集中投入大量资金,直接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的建筑、建材、房地产、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芜湖建投也从成立初期总资产3.19亿元、单一从事政府指定项目的办事机构,发展成为一家总资产超650亿元、拥有奇瑞汽车、徽商银行等股权的多元化企业。

在国开行的支持下,芜湖市2012年财政收入337亿元,较1998年增长近18倍,财政人均可支配财力和建设财力大幅提高,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对此,时任芜湖市代市长、现任安徽省常务副省长詹夏来不无感慨地说:“国开行的贷款对当时的芜湖市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这笔贷款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后,芜湖的城市化、工业化甚至整体经济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国开行这一新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各相关方开创性地运用各自优势,充分挖掘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既提高了政府信用,也保证了国开行贷款成为优质资产。同时,构建了良性循环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培育了市场化的投融资平台载体,打通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通道,引领了商业银行等社会资金的积极介入,为持续、快速、高效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雄厚基础。

一枝独秀不是春。1998年以后,该模式如星火燎原般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银行融资支持城建的标准“模板”,形成了金融财政良性互动、共同拉动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对此,陈元说,国开行将城投公司改造为规范的融资平台,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为破解我国城建融资难题,缓解城镇化发展资金瓶颈找到了突破口,形成了“银政双赢”的局面。

天津案例也值得一提。2003年,国开行与天津市签订了合同金额500亿元人民币的合作协议,主要用于市区快速路网、海河水域综合治理改造、环境绿化综合治理、地铁建设、土地资源收购整理等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这是当时我国金融机构中数额最大的单笔贷款。2006年,天津获得国开行大额贷款支持三年之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长70.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55%提高到81%,全市GDP增长1613亿元,增幅78.6%。

国开行与天津的此次合作,实现了两个“有机结合”:将无收益基础设施贷款还款来源与土地增值收益有机结合,将基础设施融资机制与“经营城市”理念有机结合。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戴相龙评价说,国开行支持的不是一个项目,一个行业,而是支持开发一个地区、一座城市。

天津案例的核心是把国际先进金融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建融资新模式,在我国城镇化建设提速的大潮中彰显了开发性金融的先锋、先导和先进性作用。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认为,开发性金融实现了政府组织优势与银行融资优势有机结合,积极建设市场和培育市场,探索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金融创新。

随着开发性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成熟,国开行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贡献大幅提升,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到2012年底,国开行城镇化贷款余额3.2万亿元,位居同业第一,占该行贷款余额的66%,不良贷款率低于0.3%。借力开发性金融,我国城镇化步伐大为加快,各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建设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规划先行

融资助力城乡一体化

“我们现在是按照科学规划来发展,决策更有底气了,目标也更清晰,这些居住区和农田的布局,都是经过仔细规划的。”四川省新津县兴义镇党委书记周敏兴致勃勃地介绍全镇的新貌:居民区一排排小楼整齐排列,附近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则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兴义镇是国开行与成都市推动村镇规划合作的五个试点镇之一,在该行3.4亿元承诺贷款支

持下,兴义镇有机生态农业小镇发展初具规模。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2013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城乡一体化,强调以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化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反过来,只有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才能保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规划先行”是开发性金融的原理之一,国开行将这一原理广泛运用到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中。2007年,成都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那时起,国开行抓住规划这个源头,深度介入成都的试点工作,助力成都以“城乡统筹、全域成都”的理念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该行与成都市密切合作,选择了包括新津县兴义镇在内的几个村镇为试点,按照“产业支撑、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安全适用、经济省地”的原则,在规划方面给予支持。经过两年的努力,双方总结制订了《成都市村镇规划技术导则》,以科学规划为成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打开了门路。

在“规划先行”的指导下,国开行与成都市签订《开发性金融支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合作备忘录》。双方以小城镇特别是远郊市县小城镇建设为重点,以新成立的成都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为平台,采用“统一评审、单项承诺、逐个签订合同”的模式,推动34个子项目统一融资、统一建设。国开行为这些项目累计发放贷款31.5亿元。目前,国开行贷款支持的农村新型社区全部竣工,覆盖成都市大部分区县,建筑面积超过250万平方米,支持7万多名农民入住新居,新增流转土地约6万余亩,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天府之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东部沿海的江苏省,国开行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同样稳步推进。为支持长江三角洲腹地的丹阳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该行对丹阳市政府融资平台丹阳投资集团进行扶植,通过信用建设构造均衡现金流,不断增强其活力和融资能力。在国开行的支持下,丹投集团总资产不断攀升,从成立初期账面资金仅有1万元,发展到资产近200亿元,由当初商业银行“不敢沾”变为金融机构的“座上宾”。丹投集团的发展,使得丹阳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投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些年,通过丹阳投资平台,开发性金融长期大额资金不断注入丹阳城建领域,同时引导多方资金共同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各个领域,丹阳市新市区、新市镇、新社区建设日新月异。丹阳与国开行的合作,已经成为开发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成功样本。

常熟市古里镇是江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名镇,也是国开行支持城乡一体化和小城镇建设的试点之地。围绕农民社区建设、农业现代化、古村落保护工程等项目,该行进一步深化与乡镇政府的合作,共同推动地方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如何调动城乡各种经济成分参与,寻找与银行融资的契合点,实现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小城镇建设,达到城乡一体化的目的,确实需要精心规划。国开行积极探索,构建了集“规划引领、融资推动、综合开发”于一体的小城镇融资新模式,通过引入民营企业和集体经济,打造股权结构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有效落实还款来源,实现了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新型小城镇发展的目标。为缩小城乡差距,结合江南文化名镇保护与建设的特色,该行重点支持了古里农业产业化、地方文化保护、农民

生活社区化等项目。目前,国开行已授信4.6亿元、发放2.2亿元支持古里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古里成为苏南地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践的典型案例。

改善民生

实现“人的城镇化”

一提到城镇化,许多人会联想到这样的场景:林立的高楼,平整的沥青路面,完善的基础设施,蓬勃发展的产业等等。诚然,这些硬件条件是城镇化不可或缺的,但中国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远远不止这些。城镇化必然带来人的集聚,人的集聚也必然产生各种民生问题。搞好民生建设,正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城镇化不能这边高楼,那边棚户。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从辽宁抚顺市区往东南方向驱车十几分钟,就会看到一大片黄白相间的楼房。这片叫做莫地沟的居民区看上去与普通小区没有什么区别,但这里的居民却有着不一样的心情。小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说:“莫地沟原先是一片棚户区,棚改前,为了取暖,整天要扒火炕里的积灰,要么就是打煤坯,指缝和手纹总是黑的,咋洗也洗不干净。”

对于老工业基地辽宁而言,像莫地沟这样建在城市边缘、矿区、厂区的低矮棚户区,一直是地方政府心中的痛。虽然多年来不断改造,但直到2004年底,辽宁仍有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848万平方米,有近160万人住在几十年前遗留下来的棚户区里,预计需投入改造资金达187亿元。棚户区问题处理不好,势必阻碍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

由于棚户区大多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像辽宁抚顺、本溪、阜新等地的棚户区甚至位于采煤沉陷区,土地开发价值低,很难吸引商业信贷资金进入,“缺钱”成为各地政府解决棚户区问题的最大障碍。“政府热点,雪中送炭”,是开发性金融的重要内容。国开行充分发挥中长期投融资的优势,以辽宁棚改为突破口,逐步走出了一条支持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新路。

2005年初春,一场彻底改变棚户区面貌的“一号工程”在辽宁省各地拉开了帷幕,尘封多年的棚改梦想开始绽放。这年3月,国开行发放首笔30亿元贷款,给辽宁棚户区改造注入了启动资金,开启了我国银行业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先河。在各方的大力配合下,辽宁的棚户区以每天1万平方米的速度迅速消失,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仅在莫地沟地区,就动迁棚户区居民1487户,建新楼106栋,安置回迁居民6000多户、1.6万余人。到2006年底,辽宁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改提前一年结束,全省11个城市约120万棚户区居民从低矮破败的棚户房迁入宽敞明亮的新楼房,百姓纷纷盛赞这项民心工程。同时,棚户区改造项目盘活了城市土地资源,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形象。

“辽宁棚改体现了开发性金融的高能量,其关键在于把不具备贷款条件的项目,变成具备贷款条件的项目,打通融资瓶颈,构造一种可持续的业务模式,最终引领商业资金、社会资金共同进入。”国开行辽宁分行有关人士表示,“通过我们几年的运作,不仅棚改进行顺利,回收贷款也很顺利,政府有足够的资金提前偿还贷款,一个公益性项目带来了增值收益,土地被盘活、商业价值显现出来。”

辽宁棚户区改造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开发性金融在支持“人的城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套特色鲜明的棚改融资模式也在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目前,国开行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经扩展到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一排排配套齐全的高楼替代了原来的矮工棚、烂土屋,一批批低收入群众陆续告别了棚户区,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在这场关乎数百万居民切身利益的浩大工程中,国开行的社会责任感和融资模式发挥了关键作用。

也正是从棚改起步,国开行开启了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之路。“我们运用开发性方法,创新融资模式,不断将支持领域扩展到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及棚户区改造等5大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国开行评审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12年底,该行累计发放贷款6744亿元,支持包括棚户区改造在内的各类中低收入住房建设,惠及2316万名中低收入群众,市场份额超过整个金融业半壁江山。国开行已经成为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力银行。

要“安居”,更要“乐业”。就业,关乎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没有稳定的就业,就谈不上城镇化,谈不上城乡一体化。近年来,在支持城市居民创业、再就业等方面,国开行也做出了有益探索。

“国开行是下岗职工的金融后盾。”这是陕西省白水县仓颉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人杨民侠念念不忘的一句话。几年前,从原单位下岗的杨民侠在国开行创业促就业小额贷款的支持下,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

在四川,国开行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社区金融,融资支持社区弱势群体创业、就业,目前覆盖面日益扩大,受益者遍及四川省8个市(区、县)。许多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和军转干部迸发出巨大的创业热情,开起了一家家花店、茶馆、冷饮店,通过勤劳的双手改善了生活,改变了命运。截至2012年底,国开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9万亿元,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187万户,创造就业岗位近500万个。

除了住房和就业,国开行还大力支持了医疗、环保、助学、“三农”、应急贷款等民生领域。“增强国力,改善民生”,肩负这一使命的国开行在解千万百姓民生之忧的同时,无形中促进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夯实“软基础”,让“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这一理念一步步变为现实。(来源:中国专题图片库)。)

(责任编辑:芥末苗)

第五篇:新型城镇化)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河北省地处环京津、沿渤海的独特区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冀中南地区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域,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成为河北乃至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城镇化统计监测,我省城镇化率将在“十二五”期间跨越50%的历史关口,这是向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迈进的重要标志,必将伴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在结构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把握住城镇化蕴含的发展机遇,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各种挑战。

2003年以来,我省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特别是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现代城市魅力初步显现,居民生活环境大为改善,201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4.5%。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城镇化水平不高,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带动力不足,城镇体系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不完善,人口实质性转移相对滞后,城镇外规模延扩张过快,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城镇功能不完善、特色不突出,聚集优质要素的能力不强,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大城市交通拥堵、公共服务短缺等“城市病”凸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的必由之路,切实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位置。要深刻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注重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聚集优质要素、强化精细管理,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奋斗目标,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产业和人口聚集为核心,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构建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的空间新格局,着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聚集优质产业、强化精细管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加快转变城镇建设方式,推进城市精明增长和有机更新,努力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加快户籍制度配套改革,促进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2、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

3、产城互动、聚集发展。坚持用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加快优质产业、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聚集。把城市布局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劳动密集、基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

4、突出重点、梯次发展。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扶持壮大中等城市,加快县城扩容升级步伐,建设高标准的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有重点的培育特色重点镇,打造沿海城镇发展增长极。

5、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围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提高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城市建设。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初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城镇体系,全面实现城镇建设上水平目标任务。

1、城镇化率快速提高。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1.5%,年均增长1.4个百分点。

2、城镇规模结构趋于合理。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2个(石家庄、唐山),20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2个(邯郸、保定),10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4个(廊坊、张家口、秦皇岛、沧州),5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6个(邢台、承德、衡水、任丘、迁安、定州),武安、遵化、辛集、霸州等城市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

3、城镇环境质量全面提升。设区城市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10天以上,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设区市全部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所有县级市和60%的县城进入省级园林县城行列。

4、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建成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其中设区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0%以上。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达到90%,基本建成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5、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27.6万套,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以上。完成40万户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35万人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

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6%左右,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中小城市规模和实力明显壮大,小城镇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城乡结构和城镇空间结构调整迈出重大步伐。

三、构筑区域协调的空间格局

(四)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构建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沿海城市带“两群一带”空间新格局。

培育以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市为支撑,以京津、京唐、京石、京张、京承、京沧等高速公路为区域轴线的环首都城市群。在规划、政策、功能、产业和设施等方面与京津实施对接。把环京津地区打造成为经济发达、城市繁荣、生态良好的高地。积极整合环首都地区城镇资源,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培育和打造新区、县城扩容升级为重点,推进首都新机场临空产业区以及京东、京南、京北新区和白沟新城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设施完备、宜居宜业的中小城市群。培育以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市为支撑,以京

九、京广、石黄、邯黄等交通复合轴为区域发展轴线的冀中南城市群。强力推进石家庄正定新区、临空港产业园区、东部新城,以及邯郸冀南新区、衡水滨湖新区、邢台新区,将冀中南地区发展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服务外包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成区域性物流、旅游、商贸流通、科教文化和金融服务中心。培育以唐山、秦皇岛、沧州市为支撑,以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为龙头,以京秦、石黄、秦沧等交通复合轴为区域发展轴线的沿海城市带。提升唐山、秦皇岛、沧州城市功能,统筹推进沿海新区新城建设,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航运与铁路、公路、机场协调配套发展,形成港口、产业、港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经济增长极,加速优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和腹地纵深,推动港口、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新型城市。

(五)继续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强化石家庄、唐山两大省域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在全省城镇化发展中起领跑作用。石家庄市加快正定新区和鹿泉、藁城、栾城组团一体化建设,向现代化、国际化迈进。唐山市整合中心城区与丰润、丰南、古冶、开平等资源,打造东北亚地区的合作窗口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承德市统筹滦平县、承德县、滦平县和隆化县发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张家口市整合宣化区、下花园区、万全县城、宣化县及周边建制镇资源,建设京冀晋蒙交界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秦皇岛市整合昌黎县、抚宁县资源,着力打造北戴河生态示范新区,建设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滨海旅游宜居城市。廊坊市整合固安县、永清县资源,统筹推进首都新机场临空产业区建设,打造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城市。保定市构建“一城三星一淀”的大都市发展格局。沧州市整合青县、沧县资源,建设环渤海地区重要工业城市。衡水市整合中心城区和冀州资源,建设生态宜居的北方湖城。邢台市整合沙河、南和、任县、内丘、邢台县资源,成为冀中南地区重要增长点。邯郸市整合峰峰矿区、磁县、永年县、邯郸县、成安县、肥乡县资源,着力打造冀南新区,建设冀晋鲁豫四省接壤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六)扶持壮大中等城市。把发展中等城市和培育新兴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完善城镇体系的切入点,优先培育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级市和县城,以活力宜居为导向,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中等城市。迁安、三河、霸州、涿州—高碑店、任丘、黄骅、定州、辛集、武安等县级市要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尽快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怀来、平泉、遵化、涞源、新乐、宁晋、清河、涉县、魏县等县(市)要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中等城市。

(七)加快县城扩容升级。其他县城要按照高标准小城市进行规划,以城镇改造建设为抓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促进产业和人口聚集。发挥县城的组织管理职能,着力构建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培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成为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纽带。

四、增强产业聚集的发展动力

(八)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环京津沿渤海优势,加快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冀中南经济区建设。各级城镇要坚持“错位发展”,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依托产业特色确定城市主体功能。坚持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把产业聚集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促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镇集中。中心城市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利用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九)调整城镇产业结构。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实施工业立市、强省战略。加快城市用地布局调整,中心城市要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引导中心城区发展金融保险、商业商务、总部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将资源性产业、加工产业向城郊和小城镇转移。依托城市集群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支点,在全省尽快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相互协调的区域产业格局。

(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基础,实施县域经济“腾飞计划”,突出抓好“三十强”和“三十弱”,实施分类指导,激发内在活力。引导各地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与农业生产相衔接的加工业、面向农村和农民的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各县(市)要积极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加强产业聚集区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五、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十一)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加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港群方向发展,着力打造沿海快速交通走廊。构建以石家庄为中心,唐山、北戴河、邯郸等为支点的干线、支线相结合的航空网络。以北京、石家庄为核心,打造京津冀快速城际交通圈。按照方便、快捷、高效的原则,合理布置主干道和快速路,增加支路网密度,建设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快速、大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

(十二)搞好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完善设施建设标准,建立适应人口和产业聚集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基础设施扩容、升级和改造,重点做好架空线路入地、集中供热、管道燃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对街道路面及附属设施进行达标改造。按照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原则,完善城市供水、排水、电力、燃气、污水、垃圾处理、公园绿地和信息网络等市政公用设施,保护城市水源地,加强城市节水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

(十三)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政府主导的投入机制,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完善城镇公共设施服务网络。科学规划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功能完备、风格多样、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设施。按标准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有条件的设区城市重点建设综合性高教区。大中城市要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加快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十四)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加大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老旧城市管网改造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城乡建设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立防洪安保体系,完善城镇防洪预警机制,加快雨水管道和机排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加强城市消防、人防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建立社会公共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多层次的预警和救援体系,制定应对极端事件的紧急预案。

六、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十五)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二氧化硫、机动车尾气和烟尘、粉尘、扬尘等防治力度,在中心城市实施PM2.5环境监测。加快城市中心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步伐,对污染严重的违法排污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抓好园林城市创建,大幅度增加城市绿量,实施主城区绿化、城市周边绿化和交通干线沿线绿化工程,县城以上城市中心区都要建设综合性公园。在城市组团之间以及城市之间建设生态绿地、区域性森林生态廊道、河流生态廊道、交通绿色通道等多样化复合型生态系统。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城市河道环境整治,结合雨水和再生水利用,规划建设城中湖、滨水公园等城市水系工程。

(十六)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新技术。推进建筑、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实行供热计量改革,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严格按照节能标准设计和建设。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深入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发展太阳能、地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节水器具。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禁止新建违规项目。积极采用环保型公交设备,建立智能化的调度指挥系统,提高公交管理水平。倡导绿色交通出行,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十七)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实施文物保护抢救工程,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保护。严格制定和实施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修缮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抢修濒危历史建筑,整治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环境,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古树名木普查鉴定、登记挂牌工作,对古树名木进行分级保护。开展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对于违规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和企业,要限期拆除搬迁,恢复山体植被和原生态的景区环境。

(十八)塑造城镇风貌特色。开展城镇风貌特色规划,构建风貌特色空间总体框架,明确重要景观区域、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的风貌控制要求,对重要建筑、公园绿地、环境艺术设施等景观要素进行系统改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优秀传统建筑保护,实施旧城有机更新,逐步恢复城镇历史风貌。抓好城市标志、风貌建筑、城市雕塑等有形文化建设,丰富文化内涵。整治提升河湖水系,搞好生态护砌和沿岸绿化,打造环境宜人的都市风光带。

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十九)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城乡一体客运网络,促进农村通信全面升级。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健全新农保、新农合和农村低保制度,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二十)大力实施“幸福乡村计划”。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规范运作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危旧房改造。大力开展村庄容貌环境整治,加强村庄道路、供水、排水、路灯、绿地等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编制和完善中心村规划,有序推进周边村庄向中心村集中。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二十一)培育特色重点镇。把特色重点镇建设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对重点镇的扶持力度,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培育一批工业型、旅游型、商贸型、交通型、历史文化型小城镇。

八、健全新型城镇化保障机制

(二十二)加强城乡规划指导和空间管制。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修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加强城乡空间管制,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加强对重要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保护。划定“蓝线、绿线、紫线、黄线”,加强对城市水系、公共绿地、基本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合理确定城市增长边界,防止无序蔓延。按照城市多核发展、紧凑空间形态和土地混合用途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综合体建设,疏解中心城区职能。(二十三)推行精细化城市管理。实行建管并重、综合治理,以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核心,加快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开展“治脏、治乱、治堵”活动,整治影响市容市貌的重点因素和重点环节。整合市政公用、交通管理、园林环卫、环境保护等部门行政资源,推行相对集中的综合管理模式。落实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政策措施,赋予区、街更多管理权限,并确保费随事转、人随事走。加强数字规划、数字城管和数字住房等系统的融合对接,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管理模式。

(二十四)建立城乡统筹的管理体制。有步骤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解决市县同城、区县同城问题,适当扩大中心镇的管理范围,在设市城市、县政府驻地镇实行镇改街和村改居。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逐步使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市和农村各得其所。建立城乡一体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二十五)拓宽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采取市政债券、企业债券、增资扩股、上市融资、信托计划等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规范和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管理机制,强化资本注入和资产整合,努力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健全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强化政府监管。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市政公用事业稳步发展的价格机制,足额征收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新建建筑全面推行按供热量计量收费,建立规范的居住区物业管理收费制度。(二十六)加强新型城镇化工作组织领导。省政府成立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市)要明确专门机构,给予必要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建立科学、全面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纳入各地各部门目标考核,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适时举办多层次新型城镇化培训班,开展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工作,每年出版《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将出(图)2010-05-21 02:14:00 来源: 山东商报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向记者透露,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今年出台。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历经7年之久,但一直迟迟没有推出。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认为,历经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

无论是从产业部门或是工业行业的区位上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具有优势的部门与行业的覆盖面与涉及的领域都是非常全面的。其体系完整的程度是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

与此同时,伴随沿海地区的空间推移和新经济增长极的出现,京津冀区域发展空间结构也得以完善。

其一,滨海地区加大开发力度,逐步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日益隆起的地带;其二,唐山、石家庄、廊坊3市市域经济的发展成就突出,张家口、秦皇岛、保定等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也有显著增强,这些经济中心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河北拖累区域经济的忧虑也有所缓解。”上述官员表示。

尽管如此,京津冀都市圈总体的产业尤其是工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该官员指出:一,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人均GDP较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有较大差距;二,在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京津冀都市圈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远远落后于另两个三角洲都市圈地区。

此外,由于缺乏一个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京津冀经济圈内的“同构化”竞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京津冀经济圈内,北京的汽车产业实际上已经和天津汽车业出现同类竞争。

据透露,在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中,京津冀三地各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

北京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为主。同时,北京发挥大学、科研机构、人才密集的优势,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产业,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逐步转移低端制造业。

而天津在现有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定位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

河北8市定位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牧业,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远非纸面上来的容易。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高明告诉记者:“北京市三地之间的经济、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存在诸多的问题。”

下载新型城镇化金融创新(中)课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型城镇化金融创新(中)课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大英百科全书)。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论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性 农机121班 何炳桥 1201140134 摘要: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当下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这一判断是就其现实意义而言的,而......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应该以人为本城镇化是现代化最基本的战略支撑所在,是最强的内需潜力所在,也是当前最大的红利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

    新型城镇化-文章

    跟随新型城镇化步伐,由速度优先转向协调可持续经营 ----地方投融资平台未来转型方向初探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强力推进,地方投融资平台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发展浪潮,数量与规......

    解析新型城镇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解析新型城镇化 解析新型城镇化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我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

    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集约、智能、绿色、低碳 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到底应该遵循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大全]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一般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