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国际条约和公约(xiexiebang推荐)
第二十九章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国际条约和公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的保护
第一节 概述
(一)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条约、公约或协定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参加和签订的约定在参加国、签字国或成员国之间相互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双边或多边的国际条约、协定或公约。
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主要保护知识产权国际公约
(一)《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二)《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备案海牙协定》
(三)《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洛迦诺协定》
(四)《专利合作华盛顿条约》
(五)《专利国际分类斯德拉斯堡协定》
(六)《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达佩斯条约》
(七)《专利法条约》
第一节 概述
(二)(八)《国际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及其议定书
(九)《为商标注册目的而使用的商品与服务的国际分类尼斯协定》
(十)《商标注册条约》
(十一)《商标图形国际分类维也纳协定》
(十二)《商标法日内瓦条约》
该条约目的在于协调各国商标法的差异,使各国商标保护逐步达到统一。
(十三)《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十四)《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录制者与广播组织公约》
(十五)《保护录音制品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日内瓦公约》
第一节 概述
(三)(十六)《印刷字体的保护及其国际保存协定》(十七)《关于播送由人造卫星传播的载有节目信号公约》(十八)《避免对版权使用费收人重复征税多边公约》(十九)《视听作品国际登记条约》(二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二十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
(二十二)《制裁商品来源的虚假或欺骗性标志的马德里协定》(二十三)《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
(二十四)《保护植物新品种日内瓦公约》
(二十五)《科学发现的国际登记日内瓦条约》(二十六)《保护奥林匹克会徽内罗毕条约》(二十七)《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
第二节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的保护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健康
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及传统知识的保护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关系
1.《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之间的冲突问题。
(1)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认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具有先天性冲突。主要基于两个理由。
(2)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认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并无冲突,主要理由有三。
(3)以欧盟为代表的国家看法折中。
(二)传统知识的保护
(三)地理标志的保护问题
第三十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 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的知 识产权的内容 ◇第四节 知识产权的实施
◇第五节 知识产权的取得、维持及相关程序 ◇第六节 争端的防治和解决 ◇第七节 过渡性安排
◇第八节 机构安排和最后条款
第一节 概述
(一)一、概述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作为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后文件之一,于1994年4月15日由关贸总协定各成员签订。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出现的必然性
1、这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需求。
2、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3、其他已经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多边国际公约不能适应和满足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保护其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的要求。
第一节 概述
(二)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特点
1.该协议作为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各项协议和附件中的不可分离的一个文件,必须和其他关贸总协定的文件“一揽子”提交。如果有一个文件达不成协议,整个谈判便归于失败。
2.与以往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公约相比,该协议强调在各成员之间的相关法律制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规定有效和适当的方法,规定和执行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3.该协议规定了迅速和有效的争端解决程序,以多边方式防止和解决政府间的有关争端。4.该协议为发展中国家作出了过渡性安排,使其逐渐达到协议规定的保护标准。
5.随着现在的技术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现在已进入网络空间时代,该协议已明显地缺乏预见性。
第一节 概述
(三)三、知识产权的性质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保护范围
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依《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包括:(1)著作权和邻接权;
(2)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地标志和原产地名称);(3)工业品外观设计;
(4)发明专利;
(5)集成电路布图;
(6)未公开的信息(商业秘密)。
第一节 概述
(四)四、《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和其他知识产权保护公约的关系
1、《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巴黎公约》的关系
2、《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与《伯尔尼公约》的关系
3、《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与《罗马公约》的关系
4、《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与《关于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的关系
第二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基本原则
(一)一、国民待遇原则
二、最惠国待遇原则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最惠国待遇不适用下列例外:(1)由一般司法协助和法律执行的国际协定而产生,并非专为保护知识产权而设;(2)依《伯尔尼公约》(1971年文本)或《罗马公约》允许,不是根据国民待遇而是根据另一国家待遇而给予的具有互惠性质的双边规定而授予的;(3)关于本协议未规定的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者的权利的;(4)建立世贸组织协定生效前已经生效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协定中产生的,但以这项协定已经通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并且对其他成员的国民不构成任意的或无理歧视为限。
第二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基本原则
(二)三、权利用尽原则
四、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原则及保护措施相适应,防止滥用权利原则
五、最低保护标准原则
第三节 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的知识产权的内容
(一)一、著作权与邻接权
(一)著作权
1.计算机软件和电影作品作者的出租权。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为计算机软件和电影作品的作者确立了出租权来加以保护。2.作品的保护期。
3.关于著作权的限制和例外。
(二)邻接权
1.表演者权。
2.录音制品制作者的权利。3.广播组织者的权利。4.邻接权保护期。
第三节 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的知识产权的内容
(二)二、商标权 1.商标的定义。
2.对于商标的注册条件,协议允许成员将申请注册的标志能否为视觉上显而易见,即以具有视觉显著性作为条件。3.《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15条第2款确认了《巴黎公约》作出的商标标识注册的例外条件的规定。
4.使用可以作为注册条件,但并不是必要条件。
5.商标表彰的商品或服务的性质与能否注册的条件无关,不得以其标识的商品或服务的性质为理由拒绝给予注册。6.每项商标注册均应公告,成员应提供合理机会以备他人就此提出异议和申请撤销。
第三节 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的知识产权的内容
(三)7.注册商标权。8.商标权的例外。9.商标权的保护期。10.商标的使用义务。
11.对商标权人的其他要求。12.商标的许可使用与转让。
第三节 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的知识产权的内容
(四)三、地理标志
1.定义。
2.关于地理标志,协议成员应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以防止导致公众对货物的来源产生误解;或导致公众混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拒绝商标注册或宣布注册无效。4.表面真实但蓄意误导的地理标志。
5.对葡萄酒和烈性酒地理标志的附加保护。6.地理标志保护的例外。
第三节 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的知识产权的内容
(五)四、工业品外观设计的保护
1.获得保护的条件。
2.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内容。3.工业品外观设计的保护期至少为10年。
第三节 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的知识产权的内容
(六)五、专利
1.专利授予的条件和对象。
2.成员也可以将下列发明排除在专利保护之外:(1)对人或动物的诊断、治疗和外科手术方法。(2)生物工艺产生的动植物新品种。3.专利权的内容
4.专利申请人的条件。5.专利权的限制。
6.专利权的强制许可使用。
7.专利的撤销与丧失的司法救济。8.专利的保护期。
9.侵犯方法专利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
第三节 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的知识产权的内容
(七)六、集成电路布图的保护
1.与《关于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的关系。2.保护权利的内容。
3.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强制许可使用。4.集成电路布图的保护期限:
(1)成员内国法规定以注册为保护条件的,保护期自提交申请之日起,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首次投入商业使用之日起10年。
(2)不以注册为获得保护条件的,则保护期限为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首次投入商业使用之日起10年。(3)成员还可以选择保护期自该布图设计创作之日起的15年。
第三节 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的知识产权的内容
(八)七、未披露信息的保护
1.在对《巴黎公约》(1967年文本)第10条项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有效防范的过程中,成员应对未公开的信息和按照呈送政府机构的数据提供保护。2.未披露信息获得保护的条件:(1)是秘密的。
(2)因其秘密而有商业价值;(3)已由其合法控制者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以保护秘密。
3.成员内国法如规定,批准销售利用新型化学物质制造的药品需要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交其经巨大努力取得的、未公开的实验数据为前提,该主管应采取措施保护这类数据以防止不正当的商业使用。
第三节 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的知识产权的内容
(九)八、控制许可使用合同中限制竞争的行为 1.许可使用中限制竞争行为的概念及种类。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列举了三种限制竞争的行为:(1)排他性的返授条件;
(2)阻止对知识产权有效性提出异议的条件;(3)强制性一揽子授予许可,强制性一揽子授予许可是指许可人将被许可人需要的技术和不需要的技术包括不利的“授予”,强迫被许可人一揽子接受,不得拒绝。
2.协商解决。
第四节 知识产权的实施
(一)一、一般义务
1.实施程序应公正,节约花费,期限合理。
2.适用的法律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并陈述理由。双方都有机会了解裁决依据的证据。
3.诉讼各方对终局的行政决定和初审司法判决有上诉权。
第四节 知识产权的实施
(二)二、民事、行政程序和救济 1.公平、合理的程序原则。
(1)各成员应当向权利人告知有关实施任何本协议项下的知识产权的民事程序。
(2)有关实施程序的各个事项和司法程序,被告有权及时获得详尽的书面通知,以此作为提起诉讼的基础。(3)诉讼各方得独立委托辩护人。
(4)关于证据和信息所有当事人均应承担支持其主张的举证责任(本协议规定,侵犯方法专利的举证责任倒置除外)。
2.关于司法救济。(1)临时禁令。(2)损害赔偿。(3)其他救济。(4)信息权。
第四节 知识产权的实施
(三)三、临时措施 1.目的。
(1)防止任何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发生,特别是在司法管辖下有商品进入流
通渠道,包括海关结关后立即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
(2)保护侵权指控的有关证据。
2.条件:(1)申请人申请。(2)依职权行为。3.临时措施的后果:
(1)临时措施实施后,有关当局应即通知所有利害关系人。
(2)如采取强制措施后在合理的期间内,20个或31个工作日,以长者为准,关于案件真相的诉讼未被提起,临时措施可基于被申诉人的要求撤销或终止生效。
(3)临时措施撤销后,如发现并未发生申请人主张的侵权行为,基于被申请人的请求,司法当局有权判令申请人给予补偿。
第四节 知识产权的实施
(四)四、与边境措施有关的特殊要求 : 1.关于海关停止放行。
2.申请。
3.申请人的担保。
4.中止放行的持续期限。
5.对进口商或商品所有者的补偿。6.检验及通知权。7.依职权的行动。8.对中止放行的救济。9.少量进口。
五、刑事程序
该协议规定,对侵犯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成员应当适用刑事程序处罚
第五节 知识产权的取得、维持及相关程序 1.合理的手续和程序。
2.知识产权的取得依权利的授权或注册的,成员应依取得权利的实质性条件,确立权利授予或注册的程序条件。3.服务商标申请注册适用优先权。4.程序和手续应节约费用,期限合理。5.司法判决为终局判决。
第六节 争端的防止和解决
一、争端的防止———透明度
1.有关本协议的标的(知识产权的效力、范围、取得、实施和防止滥用)的规定,应由成员的法律、法规、司法裁决和行政条例以官方语言加以颁布。
2.各成员应将一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通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以帮助理事会对本协议的实施加以审查。
3.应另一成员的请求,成员应提供与本协议有关的信息。4.各成员得对其认为那些公开之后会妨碍法律实施,或违背公共利益,或 有损于公营或私营的特定企业的商业利益和秘密信息,保守秘密。
二、争端的解决
第七节 过渡性安排
为了保持协议的广泛性,协议特别为发
展中国家作出过渡性安排的规定。
1.成员国依第65条第2、3、4款规定,在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生效之日起1 年内,无义务实施本协定的相关规定。2.除本条第3、4、5款规定外,发展中国家成员自第1款规定的实施之日起,得继续推迟4年实施本协议。
3.任何从中央计划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对其知识产权保护体制进行变革的股价,以及在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及其实施中存在特殊问题的国家,亦得享有第2款规定的推迟4年实施本协议的权利。
4.发展中国家尚未进行专利保护的产品,因实施本协议,应对该项产品予以专利保护的,该国得继续推迟5年给予该产品依本协议第五部分规定的产品专利的保护。
5.依本条第1、2、3、4款的规定,享有过渡期权利的成员,在此过渡期内
其相法律法规的任何变动不得与本协议相违背。
6.技术合作。
第八节 机构安排和最后条款
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项下的知识产权理事会的职责
第一,监管本协议的实施,特别是成员履行义务的情况,同时给予成员进行
有关知识产权事宜的磋商机会;第二,承担成员指定的责任或委托,在争端解决方面向成员提供帮助;第三,寻求建立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而进行的适当安排。
二、国际合作
三、协议的效力———对现有客体的保护
四、协定禁止保留
五、解释的原则
第三十一章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保护范围 ◇第三节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共同规则
第一节 概述
(一)一、现代,包括近代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立,基于这样几个基本信念: 1.个人权利的保护。
2.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成果的保护。
3.创造性劳动成果所有者,即知识产权人的权利保护与限制相结合。
二、《巴黎公约》的条款,依其规定的实体内容和在条约中的作用,可分为3类: 第一类条款,是有关调整各成员国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具有国际公法特征的条款。
第二类条款,为规定或许可成员国应当或可以作出关于工业产权保护的内国立法的规定和制度的条款。
第三类条款,为关于同盟成员国国民——私主体在条约项下与工业产权保护 有关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实体内容条款。
第一节 概述
(二)三、《巴黎公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知识产权(工业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巴黎公约》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巴黎公约》虽然是以保护专利、商标等工业产权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公约,但已经开始将智力成果创造者的人身权利纳入自己的保护范畴。
3.作为保护工业产权的国际公约,《巴黎公约》确立的法律制度既有实体规
范又有程序规范。4.《巴黎公约》确定的保护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第二节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保护范围
第一类是直接产生于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智力成果,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第二类是工商业经营活动中营业者长期使用的与其商誉有直接关系的标记性权利,第三类客体是将制止不正当竞争也作为受保护的一种权利,实际上即是以国际条约的方式,为缔约国设定一项在其境内规范商业行为,以便商人可以在公正的游戏规则之下进行“商业游戏”。 第三节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
(一)一、国民待遇原则
(一)《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国民待遇的主体意为:(1)离开其本国;(2)仍受其本国法律保护。
(二)关于国民待遇的内容,《巴黎公约》只作了原则的概括规定:
第一,是该国法律现在或今后“给予的便利”。
第二,是在权利人和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获得与该国国民所能获得的同等的法律救济。第三,鉴于不同的成员国工业产权法律保护的水平存在着差异。
第三节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
(二)二、优先权原则
(一)优先权的取得条件: 第一,其主体应是已经向一个公约成员国正式提出专利(包括发明、实用新
型和外观设计)和商标注册申请书,并可以享受同盟成员国的国民待遇的申请人。
第二,优先权的获得以已向同盟成员国提出“正式申请”为基础,第三,主张优先权的申请人应明示地提出主张并提供相关的说明文件,(二)优先权的效力:
第一,优先权作为一种对抗冲突申请的权利,只适用于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商标的申请。第二,优先权的时间效力。第三,优先权的排他效力。
第四,优先权受在先权利的限制。
第三节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
(三)(三)优先权的特点: 第一,优先权作为一种《巴黎公约》特别规定的权利,具有一定的实体权利的特征。
第二,优先权作为一种申请人在申请程序中所获得的权利,并不能产生根本的实体法上的后果,第三,优先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依权利人的意思改变,如分开使用。
此外,还允许在一个国家据以专利申请为基础产生的优先权提出实用新型申请,反之亦然。
(四)优先权制度的意义
第三节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
(四)三、专利商标权的独立保护原则
(一)商标专利权的独立保护原则的内容包括:
第一,商标专利权的获得在不同的成员国相互独立。第二,权利的消灭独立。
第三,权利保护的实体内容相互独立。第四,专利商标权保护的范围也相互独立。
(二)法律后果
第一,导致工业产权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第二,导致全世界范围内工业产权保护水平存在巨大差异。
第三,这种特点差异一旦累计到一定程度,会将知识产权保护这法律问题转化为经济问题,甚至政治外交问题等。
第三节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
(五)四、《巴黎公约》的最低保护标准原则
(一)《巴黎公约》的最低保护标准原则也和其他几个基本原则,构成公约保护工业产权链条上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巴黎公约》是通过设立对工业产权最低保护标准的方式来确定对工业产权保护的充分有效性。
第四节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共同规则
一、关于专利的共同规则
1.产品禁止流通但并不排斥该产品依法获得专利授权 2.专利权人进口专利产品不导致专利权失效
3.方法专利的保护及于直接依该方法获得的产品 4.强制实施许可,禁止权利人滥用专利权 5.国际交通工具使用专利权的临时豁免
二、关于商标的共同规则
1.已注册商标在其他同盟成员国享受与商标原籍国同等保护规则(同等保护规则)
2.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3.平行进口
第三十二章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第一节《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概述
◇第二节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的保护客体的范围 ◇第三节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对著作权的限制
◇第四节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对作者权利的保护期限及溯及力 ◇第五节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关于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规定
第一节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概述
(一)一、概述
(一)该公约在1886年诞生,当时参与签订的国家有10个,翌年,经其中8个国家批准,于1887年12月5日生效。后经多次修订,现在实施的是1971年的巴黎修订本。
(二)我国于1992年10月15日加入该公约,适用1971年文本。
(三)《伯尔尼公约》是一个对所有国家都开放的国际公约。它确定的对文学艺术 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的广泛保护构成了以后的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基本框架,《伯尔尼公约》甚至在超越了其成员国范围之外也得到适用。
第一节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概述
(二)二、《伯尔尼公约》的目的及保护对象
第一,公约的目的:保护作者就其作品所享有的著作权。
第二,公约的手段:以尽可能有效和统一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第三,公约的保护客体:著作权。
三、《伯尔尼公约》的基本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是《伯尔尼公约》的基本原则。
1.国民待遇原则的内容
2.国民待遇原则的适用范围(1)受保护的作者范围。
(2)作品发表地确定国民待遇原则的适用范围。(3)自动保护原则。(4)独立保护原则。(5)最低保护标准原则。(6)《伯尔尼公约》的互惠原则。
第二节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的保护客体的范围
一、著作人身权 1.署名权
2.保护作品完整权
二、著作财产权 1.翻译权 2.复制权
3.公开表演和现场直播表演权
4.广播权 5.公开朗读权 6.改编权
7.音乐、歌曲作者的录制权 8.摄制电影权
9.电影作品的作者权
第三节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对著作权的限制
一、某些特殊情形下的复制
二、对作品的有限的自由使用
1.公众得合法地引用公开合法获得的作品,包括以报摘的形式引用期刊和报纸刊载的文章。2.为教学目的使用。
3.复制报刊、广播等传播媒介登载或传输的时事性文章。4.为时事新闻的报道的目的使用作品。
三、强制许可使用
1.作者广播权的强制许可。2.音乐作品录制的强制许可。
第四节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对作者权利的保护期限及溯及力
(一)一、作者权保护期限的确定
(一)著作权法律制度的根本目的: 首先,保护作者就其创造性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其次,平衡作者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要确定著作权的保护期,则需综合考虑这两个目的。
(二)《伯尔尼公约》的保护期限:
1、著作财产权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
2、作者人身权至少保留到其死后财产权保护期届满。
第四节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对作者权利的保护期限及溯及力
(二)二、特殊作品的保护期
1.电影作品。保护到作品向公众提供之后50年,为公布的,保护到作品完成创作后50年。
2.匿名作者和匿名作品的保护期。保护到作品向公众提供后50年,若匿名作者在上述期间内公开身份,使用一般保护期;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
3.摄影作品和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期。由各成员国国内法规定,但至少应持续至该作品完成之日起的25年。
三、公约的溯及力
《伯尔尼公约》对著作权的高水平保护,还体现在其设定的公约具有溯及力这一特殊规则上。
第五节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关于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的规定
一、有权获得优惠待遇的国家
二、关于翻译权的优惠
三、关于翻译权的十年保留制
四、关于复制权的特别优惠
五、关于发展中国家翻译权、复制权特别优惠的共同规则
第三十三章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与表演和录音制品公约 ◇第一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的内容
◇第二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公约》
第一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的内容
(一)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与《伯尔尼公约》的关系:
(1)版权公约是《伯尔尼公约》第20条意义下的专门协定,并且,公约不与《伯尔尼公约》以外的条约有任何关联,亦不得损害依任何其他条约的任何权利和义务。
(2)版权公约的任何内容均不得减损缔约方相互之间依照《伯尔尼公约》已承担的现有义务。(3)《伯尔尼公约》系指《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971年7月24日的巴黎文本。(4)关于复制权,版权公约规定,《伯尔尼公约》第9条所规定的复制权及
其所允许的例外,完全适用于数字环境,尤其是以数字形式使用作品的情况。
第一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的内容
(二)2.版权保护的范围
版权公约规定,版权保护只及于表达,而不及于思想、过程、操作方法或数学概念本身。3.计算机程序
4.数据汇编(数据库)
5.发行权 版权公约项下的发行权是指:(1)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作者应享有授权通过销售或其他所有权转让形式向公众提供其作品原件和复制品的专有权。(2)对于在作品的原件或复制品经作者授权被首次销售或其他所有权转让之后适用版权公约本条第(1)款中权利的用尽所依据的条件(如有此种条件),本条约的任何内容均不得影响缔约各方确定该条件的自由。
第一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的内容
(三)6.出租权
出租权的适用对象包括(i)计算机程序(ii)电影作品
(iii)按缔约各方国内法的规定,以录音制品体现的作品的作者,应享有授权将其作品的原件或复制品向公众进行商业性出租的专有权。7.向公众传播的权利
8.摄影作品的保护期限
9.版权公约的限制与例外 10.著作权保护的技术措施
第一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的内容
(四)11.权力管理信息
12.关于条约适用的时限 13.关于权利的行使
(1)缔约各方承诺根据其法律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本条约的适用。
(2)缔约各方应确保依照其法律可以提供执法程序,以便能采取制止对本条约所涵盖权利的任何侵犯行为的有效行动,包括防止侵权的快速补救和为遏制进一步侵权的补救。另外,版权公约排除了对公约的任何内容进行保留的可能性。
第二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公约》
(一)一、表演者权 1.公约的独立性
(1)本条约的任何内容不影响缔约方相互之间依照于1961年10月26日在罗马签订的《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国际公约》已承担的现有义务。
(2)依本条约授予的保护不得触动或以任何方式影响对文学和艺术作品版权的保护。
(3)本条约不得与任何其他条约有任何关联,亦不得损害依任何其他条约的任何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公约》
(二)2.定义
下列为公约涉及的相关核心概念,公约在第2条中给出了其确定的定义:
“表演者” “录音制品” “录制”
“录音制品制作者” “发行” “广播”
“向公众传播”
第二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公约》
(三)3.公约保护的权利的受益人
4.国民待遇原则
5.表演者与人身相关的权利
6.表演者对其尚未录制的表演的财产权利
7.复制权 8.发行权
9.出租权
10.提供已录制表演的权利 第二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公约》
(四)二.录音制品制作者的权利 1.复制权 2.发行权
3.出租权
4.公约规定了提供录制品权
5.因广播和向公众传播获得报酬的权利 6.公约的限制与例外 7.保护期
8.关于技术措施 9.权利管理信息
第二篇:浅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浅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摘 要: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成立,以及1993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协议》的达成,确立了现今以TRIPS协定为核心、WTO与WIPO及其他国际组织相互支持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然而,这一体系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也不断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人权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一、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基本内涵
严格的说,“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并不是一个明确、独立,有自己特定内涵的法律概念,至少现在在我国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而仅是在学术研究中有相关探讨。一些学者尝试对这一概念下过定义,例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吴汉东教授认为,“所谓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概括的来说是指以多边国际条约为基本形式,政府间国际组织为协调机构,通过对各国国内知识产权法律进行协调而形成的相对统一的国际法律制度。”对于具体的概念,不同学者可能措辞不同,然而就其实际内涵来说,我们须认识到: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绝对不是指用本国法去保护依外国法产生的知识产权,它首先是指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或国家间双边条约的缔结,其次是指参加了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或缔结了知识产权双边条约的国家,如何以其“公”行为去履行自己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的义务。这也就要求一国国内法至少要达到国际条约的最低要求。
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理解上,许多人往往将其与知识产权的涉外保护相混淆,很多人不明白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与涉外保护有什么区别,在以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为主题进行讨论的情况下往往将其阐述为知识产权涉外保护的相关问题;而且,在现今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逐渐被划归国际公法范畴时,很多人表示不可理解,他们认为知识产权具有私权属性,不应由公法来调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观点,是因为这些人仍未搞清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要探讨的到底是什么问题,它与涉外保护到底有何区别。我们之所以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归于国际公法的范畴,是因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内涵在于:一国怎样依照它加入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要求,以其“国家”的地位调整其国内法,使之与公约相符合,从而使该国在用国内法从事知识产权的涉外保护时,不致违反国际公约。
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产生和发展
1873年奥地利邀请各国参加国际博览会,然而各国由于担心展览的技术可能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而拒绝参加,这就直接引发了各国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问题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发达国家逐渐开始互相承认各自的知识产权并达成了一些共同保护的协定。1883年2月,法国、比利时等11国在巴黎共同签署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并根据该公约成立了保护工业产权联盟,这一举措,开创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新纪元。此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多边条约不断涌现,诸如1886年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等,这些公约奠定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的基本框架,使知识产权逐渐进入国际保护时期。为了更有效地在国际上保护知识产权,管理、监督和执行各个公约,1967年7月14日,51个国家在斯德哥尔摩签订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并根据该公约将《巴黎公约》与《伯尔尼公约》原有的两个机构合并,成立一个政府间的国际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由此,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保护体系形成。
然而,以世界产权组织为中心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制,到20世纪末开始发生了动摇。这一方面是因为国际贸易的形式和内容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原本的保护体系本身也存在许多缺陷,诸如整体保护水平不高、义务主体不定、争端解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逐渐凸显。
7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以美国、欧共体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猛然发现,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为中心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并未能很好的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利益,而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利用他们的知识产权来创造自身的财富,这使得这些发达国家极其不满,他们跳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转而求助于关贸总协定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致力于将知识产权的保护纳入到关贸总协定的框架内,然而这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最终经过多年的斗争与妥协,谈判各方终于在1993年形成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协议》(Agreement on 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缩写TRIPS)。
三、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两点问题的探讨
(一)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发展中国家利益
既然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包含了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缔结这一内涵,那么这其中就少不了国家间利益的妥协。由于历史的因素,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在殖民时期,其内政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实际去发展;在取得了国家、民族的独立之后,往往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地,许多方面不得不屈从于发达国家的意志。在知识产权的发展上正是这样,发达国家为了其自身利益不断追求知识产权保护的高标准化,而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需求,无论在知识产权规则制定还是各种利益平衡上,发展中国家都处于“边缘化”的被动地位,他们只能呼吁,因为他们不具备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实力。
TRIPS协议的达成,标志着知识产权保护实体规则全球化的正式开始,保护标准已经提升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由于在经济实力和科技文化方面与发达国家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适用知识产权的国际统一标准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是“形式上平等”而“实质上不平等”。对于这些发展中国家无能为力,他们最终只是获得了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和贸易优惠。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也象征性得给予了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然而这些条款措词相当模糊,缺乏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因此,尽管这些条款可能确立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原则和宗旨以及权利和义务,但几乎所有这类法律条款都难以得到确实的执行。
(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人权保护
有人认为知识产权属于基本人权,所以谈知识产权与人权的冲突有些不太合适。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在全球诸多公共健康危机发生后,谁也无法否认现今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与人权保护制度之间确实存在一些难以调和之处,国际社会中的诸多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1998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召开了专家会议,讨论了知识产权与人权的关系问题。2000年8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促进和保护人权分会就“知识产权和人权”的冲突出台了一个解决方案,其中指出知识产权与人权之间“现实存在的或可能的冲突”包括:
1、妨碍使用知识产权制度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2、植物种植者对植物新品种享有权利的后果,以及对遗传改良生物授予专利给对食品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带来的影响;
3、“生物海盗(biopiracy)行为,即跨国公司掠夺社区尤其是土著社区对其自有的遗传和自然资源以及文化遗产的控制;
4、对获得专利药品的限制以及对享有健康权的冲击。2001年8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促进和保护人权分会就知识产权与人权、以及TRIPS协议对人权的冲击做了报告,指出由于TRIPS协议的实施并未充分地反映所有人权的基本性质和不可分割性,包括人人有权享有科学进步及其应用所带来的利益、健康权、食品权、自决权,因此TRIPS协议所体现的知识产权制度与国际人权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
由于知识产权法主要规定的是与科技等相关的无形财产权的问题,所以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很少涉及知识产权与其他法律领域的关系,同样,人权条约关注的是基本人权问题,未曾考虑到知识产权对人权的影响,所以在知识产权与人权现实冲突的今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现在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当知识产权的行使对人权造成损害时,两者谁应居于优先地位。大部分的WTO成员既是TRIPS协议的缔约方,同时也是国际人权条约的缔约方,根据善意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的国际法原则,WTO成员不能为了实施WTO协定所规定的义务就不履行其根据国际人权条约所承担的国际义务。而且国际人权法规则是对早已存在的各文明国家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的宣告,具有国际强行法的特征,所以当一个国家面临知识产权与人权的抉择时,人权应居于优先地位。
参考文献:
[1]郑成思。知识产权法(第三版)[M].法律出版社,2002,76.[2]万鄂湘,冯洁菡。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新发展[J].电子知识产权,2003,():61-62.
第三篇: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5.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对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既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又是开展国际间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环境和条件之一。它将促进科技工作者有更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使科技投入获得应有的回报,促进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国际合作的发展使各国法律制度在大方向上日益趋同,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步纳入有关国际协议的框架之下,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合作。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在国际技术交易过程中会涉及技术的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问题,这些就是知识产权在国际上保护的问题。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界定主要看它有没有跨国性。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重要性,首先,对于一国的经济有重要的作用,特别那些高新科技,核心技术,通常国家都会限制它交易的。其次,对于企业来说,他可以排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国外被侵犯。对知识产权进行国际保护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基础,如果你的权利不受保护,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话,就不能将你和他人区分,不能体现你的优势,也就会很容易的丧失已有的市场
第四篇: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最新趋势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最新趋势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资源。在当代,知识产权也已成为一个战略问题,在国家和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正在向全球一体化的统一实体法方向发展,并逐步取代关税等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贸易壁垒。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保护范围不断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探讨我国知识产权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Ⅰ.国际
一.国际知识产权的总体发展趋势
美国华盛顿大学刘江彬教授认为,过去的一年内,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国际上发生了数件大事,这些事件对将来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将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可以归结为下列的十件大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于1993年8月正式签订;关税 贸易总协定(GATT)于1993年年底达成包括知识产权的多种协议;中国大陆与台湾均大幅度地修订了知识产权相关法规;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专利侵权官司初审败诉,赔偿一亿 二千万美元;美日开放市场谈判破裂,美国恢复超级301条款;台湾于1993年被列入特别301条款“优先观察”名单;中国与美国因知识产权问题展开谈判;美国为了符合关税贸易总协定 的有关规定,酝酿修改相关法规;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侵害问题日渐严重;国际科技公司收取知识产权权利金的要求日渐普遍。
刘江彬教授认为,以上这些事件,多数与亚洲地区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从长远看,这些事件对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的影响正面多于反面。亚洲国家若能顺应其发展趋势,因势利导,提出因应对策,则会在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方面更加得心应手,并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刘
江彬教授认为,最近的将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关税贸易总协定可能会成为主要战场
由于关税贸易总协定,于1993年底达成了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多种协议,这样就把关贸总协定与知识产权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此次协议中拟成立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确保协议的执行。因此,可以预见,将来关贸总协定(GATT)可能成为各国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纠纷最主要的解决场所之一。但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否能达到成立目的,目前尚言之过早。
2.美国301条款的影响仍然存在
美国法律界对于GATT达成协议后,美国是否能再使用301条款尚有不同的看法,大部 分学者持否定态度,但仍有不少学者持肯定态度。持肯定说的学者并非完全站在法理的立场,而是站在务实的立场,他们认为特别301条款效力宏大,美国政府和企业对它的效果非常满 意;持否定说的学者认为,301条款也并不完全符合一般国际法的常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301条款的影响会依然存在。3.保护电脑软件应探索新的方式
目前从国际上看,以著作权法保护电脑软件,已暴露出不少破绽,许多软件也无法符合专利新颖性的要件,以专利法保护软件也非全然可行。因此,许多学者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产业界也正在千方百计想办法,以其他方式寻求保护,预计美国将会在年底前提出有关研究报告。
4.海峡两岸知识产权法会更加接近
近几年来,海峡两岸修正法律及制定新法,其中部分主要内容还是根据与美国方面知识产权的协议。例如,两岸专利法为保护农化品、药品、植物新品种、回溯保护等等问题;著作权法则为合理使用、保护期限、租赁权、软件保护等问题。可以预见的是,海峡两岸经过国际上的压力及自己内部的修正和调整,知识产权法律的内容会更加接近;又因为法院的判决需与国际上的判例符合,则更进一步促成在立法与司法两方面互相保护对方的知识产权。无形中,把两岸知识产权制度的距离拉近,使两者更能相容,更接近国际上的水平。
5.美国的产业界更加关注中国的司法制度 美国产业界和政府,他们大都了解这几年中国大陆立法的努力,也了解大陆已建立了知 识产权的专业法庭。他们诉求的重点是在法律的有效执行,特别是电脑软件等著作权产品侵 害问题的解决。大陆方面法律界人士要求美国产业界不要以政治手段施加压力,而应通过正 常的司法程序寻求救济。美国产业界采取的方向将会是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美国政府的压 力,另一方面通过法院提出诉讼,控告政府或私人的厂商。向大陆法院提出诉讼的美国厂商,希望建立有效的判例,并试验大陆法院的司法能力,是否能在判决中获得类似美国法院的结果。第一批法院的判决非常重要,美国的产业界正在关注着大陆的司法制度。
6.对新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会更加积极
目前,美国产业界和学术界最常见的有关知识产权的研讨会,不外乎生物工程、软件保 护、技术转移等。前两个课题与最热门的科技关系密切。例如,医学、药学、遗传工程、通讯网络、资讯产业、电子计算机等。除了因为这些科技高新且复杂外,也是获利机会最大的项目。因此,政府及产业都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知识产权的数量也会大量增加。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知识产权问题,特别是有关生物工程的专利和电脑的法律保护问题,对科技、法律、管理等方面造成相当困扰。又因为竞争激烈,再加上利益所在,各方人马无不全力以赴,并希望通过技术转移回收研究、开发经费。目前,除了产业界外,政府的实验室,大学及研究机构,对技术转移问题都非常重视,也因此获得了相当的效果。将来,任何国家或私人企业,若能充分掌握高科技知识产权的计划、制造、管理、运用和转移,则无异掌握了科技发展的权柄,可以主导科技发展的方向及兴衰的命运。
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新趋势
现代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主要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国际贸易体制为框架,推行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二是以执行机制与多边争端机制为后盾,推行高效益的知识产权保护。1.新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出现
在WTO框架下,西方发达国家就知识产权问题,一向奉行“要么接受,要么走开”的原则,以实现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一体化。但事实上,发达国家仍在试图达成新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以提高保护标准。今年7月,欧盟委员会已正式采用《反假冒贸易协定》,受到欧洲公司的热烈欢迎。该协定旨在加大全球打击假冒和盗版行为力度,谋求建立新的打击全球假冒盗版的国际知识产权执法框架,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强化执法实践。虽然中国没有参加到该协定中,但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纳入其中,显然是该协定的重要目标之一。事实上,即使不参与,中国产业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于该协定之外。因此,面对这类新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中国政府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团结其他发展中国家,努力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2.双边协定与单边主义的复活
WTO《2011年世界贸易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WTO成员已签署了300多个双边和地区自由贸易协定,有评论认为,众多双边、多边协定有削弱WTO规则之势.这种双边协定和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产生,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形成了“超Trips条款”、“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从1995年WTO取代关贸总协定后,截至今年3月,在WTO框架下磋商的争端中,涉及知识产权的争端不到10%,这一过低比例并非因为知识产权争端少,而是因为大多数的国际知识产权纠纷选择了双边协定或地区自由贸易协定来解决。吴汉东指出,双边协定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更倾向于延长期限、增加内容和强化执法。这种倾向在单边制裁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比如著名的美国“337调查”和“特别301报告”。全球化必将带来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一体化,因此必须在面对现实的同时保持警觉。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发展中国家在被动接受、合作博弈与战略筹谋之间,仍然存在相当大的运作空间。
3.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的兴起近年来,以别样视角看待知识产权问题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发展中国家正通过各种渠道,在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公共健康和知识共享等领域寻求符合自身利益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对此,国际人权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已展开行动,纷纷提出:通过对部分药品专利实施强制许可以解决公共健康危机;以维基百科、远程教学等非财产权方式促进知识在全球共享;在生物技术专利与遗传资源问题上达成互惠等切实可行的制度设计。
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继续主导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但各种国际组织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格局是有益的、健康的,中国可以在其中发挥与其地位相匹配的作用。
三、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执行问题
美国华盛顿大学亚洲法研究所所长Haley教授认为,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日益强调其在全球的经济利益。为此,美国同其他国家进行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中,把如何在海外充分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持有者的权利提到了一个非常优先的地位,并且十分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执行问题。
Haley教授认为,在当今的国际社会里法律是有领土性的,即便是由条约所确定的国际 规则也赖于主权国家的法律实施,法律实施就意味着国家强制。要保证对专利以及其它的知 识产权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一般而言,国家强制机制必须是灵活的、有效的、普遍适用的。
无论强制的方法究竟是刑事制裁还是民事救济和禁止性补救亦或任何形式的行政控制或上述方式的任何形式的结合,国家应能够在必要时通过对人身加以强制来保障法律的遵守。这意味着国家应有能力识别并制止侵权,没收侵权商品,并施加法律所规定的任何惩罚。Halev教授还认为,在上述应满足的先决条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识别侵权,在商标侵权和版权侵权以及其他一些单从侵权物品的表面形态即能证明在侵权的案件中,侵权识别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即便如此,国家还应能够获得有关信息并对侵权物品的所有主要销售市场实行监督。在专利侵权中,特别是在涉及零部件和生产工艺的专利侵权中,要想使法律得到有效的实施,国家应具备广泛的调查权利以确认其侵权,例如,应有权进入工厂,搜查办公室,没收有关记录和档案等。因此,任何知识产权要想有效地执行,需要政府有广泛的资源来控制和监督经济活动。这也意味着,对知识产权提供充分保护,要求有相应的新的管理和监督资源,或者将现存的资源从一个管理地区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能力。
除此之外,知识产权的有效执行还需要发展和完善司法职业队伍,它是提供有效司法救济的必要前提。要建立有效的司法机制也决非易事,司法系统要有效地运转,法官就必须享有为实施法律规则所必须之地位和控制权。同时,也必须保障法官受到法律规则的约束。总之,知识产权的有效执行要求国家政治上应服从一个独立的权威性的司法机构,或者一个由不受政治影响的公务员为主导的司法机构,由这个机构来实施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
四.关于平行进口问题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Wegner教授认为,平行进口问题是关贸 总协定中尚未解决的一个有争议的领域,也是中国目前立法实践中的空白。平行进口指的是 一国未被授权的进口商从外国的知识产权所有者手中购得商品并未经批准输入本国,而该知 识产权此前已在本国受到了法律保护。平行进口存在的条件是商品在一国的零售价高于在另 一国的批发价,两者的价格差有可能导致平行进口。对于是否允许平行进口,应按照商标权、专利权和版权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
对于受商标保护的商品,通常规则是拥有同一商标的相同商品情况不允许平行进口。在 美国,这一规则是由Weilceramics案所确立的,它规定只要所销的是有真正标识的真正商 品,即使没有得到商标所有者的同意,也是允许进口的。但也有例外的情况,不允许平行进口的例外情况之一,是以同一商标在不同国家出售的商品之间存在着实质和外观上的差异。如在SHIELD肥皂案和PERUGING巧克力案中,同一商标的商品质量是不同的,因而法院禁止平行进口,其出发点是基于商标的属地性原则;不允许平行进口的另一例外情况,是同一商标在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所有权。例如,ROLEX手表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在美国和瑞士的商标分别为两个不同的公司拥有,因而平行进口是被禁止的。欧洲国家和日本所采纳的原则与美国有所不同,欧洲国家允许作为欧洲内部商品自由流动出现的平行进口,而日 本则无条件地允许真正商品的平行进口。
对于专利权的保护,欧洲、日本和美国均建立在属地性原则基础上,但也存在着根本的区别。美国和日本严格地运用属地性原则,以防止专利商品平行进口。美国还保留着这样的法律,去某国销售的专利商品,如果不符合美国专利法,则永远不允许输入美国并在美国销售。而欧洲国家之间则存在着不受专利权限制的商品自由流动。
对于版权的保护,美国法律规定,根据限定国家的许可证,在国外制造的制品未经授权而进口是不允许的。法院在审理中涉及到首次销售理论和进口权之间的关系,在一些案例的判决中仅给予在美国合法制造和销售的制品以首次销售以保护,根据许可证在国外制造的制品进口到美国时则构成侵权。
中国目前很少有关平行进口的国内立法实践,这是因为中国拥有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因 而,目前行平进口所获得的差价,还不能刺激外国制造的商品以平行进口的方式在中国转售。
对中国来说,目前保护平行进口的政策主要是理论性的。
五.医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最新发展趋势
日本2008年专利申请公开/公布量和授权量,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利申请公开/公布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7870件和9255件,较上年均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11.7%和29.0%。
欧洲专利局公布的2008年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在专利申请技术领域,2008年,向欧洲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最为活跃的领域为医学技术领域,占总量的11.6%。有机化学(同比增长1.4%)增幅较缓,生物和遗传工程(同比下降0.9%)增幅略有下降。医药领域虽然对专利的依存度高,但是专利申请量和获得授权的数量并不多。2008年获得美国专利授权量居前十家公司:IBM(4,186件)、三星(3,515件)、佳能(2,114件)、微软(2,030件)、英特尔(1,776件)、松下(1,745件)、东芝(1,609件)、富士通(1,494件)、索尼(1,485件)和惠普(1,424件)。专利授权量居前10位的企业中,美国公司只有4个,日本公司则占5个。前十名中没有一家是医药企业。
各国有关医药领域知识产权的政策变化:
欧盟:自由贸易协议中的知识产权强硬规定将危及贫穷国家获取药品。在与印度、哥伦比亚、秘鲁及一些东南亚国家进行的自由贸易谈判中,欧盟官员多次建议应让药品制造商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获取应得利益,并认为在授权进行仿制药生产之前,上述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应被长期阻止使用专利药品的相关数据。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建议,在秘鲁和哥伦比亚,此类专利可申请最高11年的“数据排他期”。与此同时,在与印度及东南亚10国进行的自由贸易谈判中,欧盟委员会同样加入了类似处于“数据排他期”的知识产权内容,但并未明确期限。
Ⅱ.国内
一.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较晚,只有20多年的历史。通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与Trips协议要求基本一致的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并制定了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条例。虽然中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构成了框架性的当代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国在知识产权法律的实体权利保护方面与WTO的要求基本相当,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总体状况还存在着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以及与面临的国际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法律体系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以单行法的形式出现,各知识产权单行法由不同的部门分别起草。各单行法律的内容、手段等不够统一、协调,缺乏法典化的统一安排和规范,导致对有些对象重叠调整、规范冲突,而对有些问题却又出现调整空白,甚至对于同一种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不同的单行法判决的侵权赔偿数额也可能会有惊人的差异。
2.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首要原因。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拥有知识产权量少,易发生侵权或被他人侵权的现象。在我国,大多数人并没有把知识产权真正作为财产权来看待,甚至很多企业都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他们很
少将知识产权作为财产权来对待,只重视有形资产的积累与保护,忽视了专利、商标、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
3.忽视对国内驰名商标的扶植与保护
在大力保护国外驰名商标时,我们却忽视了对国内驰名商标的扶植与保护,造成国内大量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近些年,贽国商标国外抢注案件每年不下百起,涉及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多个行业。国外抢注者通过商标抢注或进行商标倒卖,或以侵权之名索赔,或索取高额转让费,更有甚者利用商标抢注,让中国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二、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宏观上,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够到位,执法环境不乐观。
(1)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起步晚,发展程度不够高。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种隐性的过程,蕴涵着先进生产力,因此需要法律制度的保护。我国是世界上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却是发展最快的国家,这种小步快跑的发展方式,必然带来了体系的不完善,一切都还有待在实践中检验。
(2)配套立法不全面,与国际法律接轨不协调。没有知识产权的立法,就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就没有法律赋予当事人的知识产权。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来看,我国的立法注重保护成果和给予激励与奖励,却缺失了相应的辅佐制度。还需对一些中国相对薄弱的环节或产业进行保护使其良性发展。在与国际法律接轨方面,虽然我国已加入《巴黎公约》并有完善的专利法,但是反垄断法的缺失使中国部分产业损失严重。例如DVD事件中,从实质上看,是由于我国反垄断法的缺失,致使在专利费用方面吃了大亏。
(3)司法环境不乐观,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在法律已经确立该项权利的前提下,执行法律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司法保护力度不够,不法分子挂羊头卖狗肉,违法成本低而企业维权成本却相当高。同时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政府部门出于地方税收考虑,对违法企业睁只眼闭只眼,企业被发现侵权后就销声匿迹,而后更名从操就业,让受侵权的企业无可奈何。
2.微观上,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实施脱节。
在新形式下,作为高技术企业,纷纷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然而在战略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成了一句空话。
(1)企业研发风险大,现金流吃紧,资金链不稳固。知识产权保护的先决条件是要有科技创新成果,没有成果,保护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高技术企业每年必须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并且这种投入还必须是长时间、连续不断的、大笔的投入;而且投入之后,产出多少、何时产出也是未知数。这种巨大的风险,考验着企业的决策,最终影响到投入的产出。据调查,很多企业现时发展面临的困难集中起来就是资金紧张,资金不足导致科研所需的人员、设备、技术投入不够,技术研发风险很大。
(2)企业研究开发模式与管理模式不够成熟。诚然现在高技术企业已经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并设有相应的研发部门和管理部门,然而企业的人员管理模式和机构组织模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企业研发部门人手不够,其他部门不参与企业研发活动,部门问联系不够紧密;仅研发部门而言,内部也存在着缺陷,研发过程中任务进度问衔接不紧密,常出现研发的停顿期或空白期,影响了产品的升级换代。
(3)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知识产权的源头是技术创新,或者称为知识的再生产。这是知识产权战略的先决条件,但却不是知识产权的最高要意。知识产权的最高层次是利益的再分配问题,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才是知识产权的最终归属。但是,我们的企业始终没有意识到这点。投入巨资研发的技术,只有少数的专利被产业化,大部分仅仅以专利的形式终结。
三、我国知识产权的未来发展态势及发展路径
1.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后起发展的地位。
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后起发展国的地位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相继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涵盖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并颁布一系列相关的实施条例和司法解释,同时进行了多次修改,积极参加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公约和条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体系,使中央和地方分级设置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的功能逐步强化。
但是,在新的国际贸易体制中,知识产权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中国已不可能再像发达国家那样经历一过渡期,因此,从政府到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准备不及、制度运用经验不足。正如现任国际知识产权协会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博顿说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在于知识产权制度本身,而在于运用这个制度的经验”,具体表现为:①知识产权意识薄弱。2008年,全国42.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申请了发明专利的约占企业总量的2.l%,获得发明专利权的约占企业总量的0.6%。目前我国自有品牌商品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比重不足10%,国内出口企业(外资企业除外)中拥有国内注册商标的不到20%。②我国的知识产权基本法律体系存在局部缺失,有些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需要完善和修改。③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管理部门很多,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管理部门之间缺少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政策协调性差,管理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④知识产权保护达到中高收人国家水平。但知识产权执法水平不高,尚存在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⑤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灵活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国际规则的能力,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层次较低。
2.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将逐渐从战略防御向战术进攻阶段转型。
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整体上比较落后,目前只能是属于防御性阶段。BCG(波士顿国际咨询公司)的调查认为,一个国家的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大体要经历5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出口技术含茸较低的产品为主导,靠的是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原材料;第二阶段通过加大研发投资,推动技术含量较高产品的出口;第三阶段遭遇发达国家企业的知识产权壁垒,被迫付出高昂代价;第四阶段吸取教训,加大在收购、自主开发和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投资力度;第五阶段则开始享受知识产权的互惠互利,有的企业甚至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获取竞争优势。目前,日韩两围都已完成了从第四阶段到第五阶段的飞跃,而我国将由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迈进。
我国亟需进行知识产权的主动保护,这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压力的要求,更是内在的发展需求。知识产权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中的作用十分突显。目前,我国的技术发展阶段正从以仿制和引进技术为主转向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发相结合;部分行业的产品结构从低端向中高端转移,企业和产业发展面临激烈的知识产权挑战;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假冒、侵权的主要受害者是国内企业。因此.实施知识产权制度和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加入WTO和解决国际知识产权纠纷的要求。更是我国实现经济体制转轨,激励创新,提高企业、产业和地区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
3.逐步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但成为知识产权强国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总体来看,我国的专利和商标目前已经处于高位,位居国际前列。同时,国内专利、PCT、国外专利以及国内商标和国外商标还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态势。
(1)我国在美、欧、日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量逆势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我国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发明专利申请6116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向欧洲专利局提交发明专利申请1604件,比上年同期增长7.0%;向日本特许厅提交发明专利申请891件,比上年同期
增长15.6%。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2009年美、欧、日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同比分别下降12.9%,10.2%和l0.9%。
(2)PCT专利申请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PCT申请量为155 900件,同比下降4.5%。2009年我国共受理PCT专利申请8 000件,比上年增长31.6%,3年即实现翻番。在2009年拥有200件以上申请的国家中,我国的增长速度最快。
(3)国内专利申请更是迅猛增长。自1999年以来,国内专利申请量的年增长率大都保持在20%以上,10年翻了三番。1999年,国内申请量首度跨上10万件台阶;2002年超过20万件,翻了一番;2006年超过40万件,翻了两番;2009年超过80万件,实现第三个翻番目标。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314 573件,比上年的289 838件增长8.5%。全球经济严寒使国外来华申请量同比下降10.9%,而国内专利申请量却春意洋洋,同比增长达到22.4%,不仅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且与上年22.3%的增速相比,增幅反而略有加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2009年我国专利授权数量超过58万件,同比增长41.2%。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同比增长40.4%,累计专利授权总量突破300万件;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其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了2001年的7.6倍多和12.1倍多。较之2008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17.7%,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最增长40.4%。2010年3月31日。我国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累计突破200万件。自1985年4月1日专利法实施到2005年7月21日,发明专利申请量实现第一个100万件用时20年零4个月;从2005年7月21日到2010年3月31日,第二个100万件历时4年零8个月。
(4)商标数馈增长保持了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我国商标注册累计申请量为722.25万件,累计注册量为427.88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为340.45万件,商标注册申请量、商标注册审查量、有效注册商标量均为世界第一。2009年,国家商标局共受理商标注册申请83.05万件,同比增长18.96%,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006年76.63万件)6.42万件。
另一方面,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的专利申请量仅维持小幅增长甚至下滑,如2009年美同和德国等围家的闷际专利申请公布量出现近5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尤其美国已经降至2005年的最低水平;2009年欧洲专利局(EPO)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34 542件,比上年的146 561件下降8.2%;日本特许厅(JPO)受理发明专利申请348 596件,比上年的391 002件下降了10.8%;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63 465件,比上年的167 904件下降了2.6%。
在彼消我长的趋势下,我国与其它国家的知识产权实力,我国将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十二五”期末我国将成为真正的知识产权大国。但是由于知识产权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末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建设知识产权强国需长远部署。
四、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措施
温家宝总理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概括起来说,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提升我国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根本之道,是我国企业应对跨国公司挑战、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生存之道,更是保护我国知识财产,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必由之道,是我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抉择。
1.着力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迅速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前提。应积极引导社会各界
树立以下四种意识:一是培养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并把专利知识列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二是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把知识产权贯穿于技术创新全过程,把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起来,运用专利进攻与防御战略,大幅度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和保护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提高品牌意识。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投入,进一步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新品牌。四是树立全方位保护意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种形式和途径来全方位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2.着力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氛围。
我们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关注重点还仅仅停留在一些国内企业被跨国公司打击、限制、制裁的事件上,而鼓励和保护人们的创造性,并能使人们的创造性获得物质上的回报,这才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一是要优化舆论环境。以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为目标,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二是要优化政策环境。专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促进专利活动、规范专利行为而采取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政策和措施的总和,要通过政策引导,形成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三是要优化法制环境。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司法、行政两条途径,有力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四是要优化服务环境。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市场,鼓励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在专利代理、专利信息、专利实施中介、专利战略研究咨询、专利评价评估等方面提供全面、快捷、合法的服务。
3.切实加强国家层面知识产权宏观战略的对策研究。
一是要加强对美、日等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情况的跟踪研究,及时了解知识产权发展动向与竞争态势。二是客观分析知识产权竞争的优劣,制定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切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三是把知识产权战略切实纳入到地方、行业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去。四是选择一些重点领域(如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中医药等领域)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与运用工作,并在培育和形成新的科技优势后,尽快将其提升为知识产权优势。五是鼓励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新,进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4.加强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我们应当密切注视与高科技企业相关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政策相关的国内外法律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组织和论坛的动态消息,及时了解国际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尽快完善《反垄断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大对反知识产权垄断的保护力度,对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垄断或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规范,,使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既充分发挥其鼓励创新和促进传播的积极作用,,又不致被滥用来限制竞争。
5.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分类指导,编制相关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与办法示范文本,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参考、借鉴;对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在合作、交往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权益分享等事宜,要制定明确的规定;指导基层单位采取“突围”和“包围”、自创和并购等各种策略,有效规避他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对高新技术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研发机构的考核评定中,应当明确将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的能力与水平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6.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和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制。
一是要建立权威、高效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构,解决知识产权管理条块分割和部门之间不协调的问题,研究和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总体战略、政策和对策措施。二是按工业产权划分管理职能,实行授权管理与行政执法分离。借鉴国际经验,按工业产权分类,实行专利审查和商标注册集中管理。与此同时,实行审查授权和行政执法相分离,分别由两个系统负责。三是加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对有可能引发知识产权争端,并对国家根本利益、经济
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严重威胁的动向,研究对策,向有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发出预警报告。
7.大力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
制定特惠扶持政策,支持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促进其产业化,着力解决产业技术空心化的问题;对于政府投资且在一定期限内未实施的休眠专利,要制定相应办法,促进其转让和实施;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在合理分享权益的基础上,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向企业转移;支持和鼓励以专利创业,依靠专利技术发展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
结语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发展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动力来白利一技革命所带动的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当然,如果沿着客观经济规律的白然轨迹发展似乎还不能得出知识产权保护必定国际化的结论但是,山于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其白身利益的需要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全面植入,使得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进程现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领略到: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强权政治的非公止性和法律规范的非合理性,而隐藏后的却是那只看不见的手——西方国家的综合实力 回顾西方资本义国家所走过的历史道路,可以发现这样一条清晰的轨迹:从初期的改革促发展,到中期的战争促发展,到现代的贸易促发展利用知识产权的垄断本性来实现其利一技成果的利益化,始终是西方资本义国家贯彻其知识产权国际化保护战略的本质对此,我们必须 保持清醒的头脑,惟其如此,才能制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应对策略。
第五篇: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对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既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又是开展国际间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环境和条件之一。它将促进科技工作者有更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使科技投入获得应有的回报,促进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国际合作的发展使各国法律制度在大方向上日益趋同,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步纳入有关国际协议的框架之下,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