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201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事故案例分析真题
第一题
2015年5月23日8时30分,该厂电炉车间电炉班在更换1号电炉炉体后,班长甲与本班员工乙、丙完成铁料斗装料,准备往电炉内加料。因起重作业指挥未在现场,甲使指挥天车起吊铁料斗,准备将固体料导入电炉。乙用一根Ф14mm,长8m的钢丝绳,将两端环扣分别挂住料斗出口端两侧的吊耳,并将钢丝绳挂在天车主钩上,班长甲从自己工具箱中取出一根Ф9.5mm、长3m的钢丝绳挂住料斗尾端下部的两个吊耳,并将钢丝绳两端的环扣挂在天车副钩上,随后打手势指挥天车司机丁起吊。天车将料斗吊起,对准电炉加料口。在天车司机丁操纵副钩升起料斗尾端,将料斗内固体料往电炉内倾倒时,Ф9.5mm钢丝绳在距副钩约600mm处突然破断,料斗尾端失控,部分固体料从料斗中甩出,其中1块掉在电炉平台护栏上弹出,砸中在地面进行修包作业的戊的头部,戊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钢丝绳进行了检测,检测结论为:Ф14mm钢丝绳无明显缺陷;Ф9.5mm钢丝绳距一端环扣600min区段曾受到高温烘烤,油麻芯失油干枯、钢丝生锈,经机械性能试验,该钢丝绳未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4.7t,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4.1t,经查,当班甲、乙、丙均未经起重作业指挥培训。
为了加强A特钢厂安全生产工作,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采用“四不两直”的工作方法对该厂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并约谈了该厂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建议,其中包括要求该厂认真负责贯彻属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精神,完善包括厂党组织负责人在内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A特钢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备不少于1名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配备不少于1名兼职注册安全工程师 C.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可不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P公司负责A特钢厂安全生产管理 E.可不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代为管理
答案:C【解析】《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A特钢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依法必须履行的程序是()。A.向属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B.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 C.邀请相关专家对安全设施进行竣工验收并形成书面报告 D.由P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安全设施进行竣工验收
E.属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
答案:B【解析】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并编制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3.下列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中,因为A特钢厂电炉班员工配备的是()。A.防静电鞋 B.阻燃工作服 C.防切割手套 D.安全带 E.防噪声头盔 答案:B 4.A特钢厂电炉车间在用天车进行加料作业时,需要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或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包括()。
A.班长 B.修包员 C.天车司机 D.装料辅助工 E.起重作业指挥
答案:CE【解析】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5.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A.使用不合格的钢丝绳 B.班长甲违章指挥 C.天车司机丁违章起吊 D.甲、乙、丙、丁安全意识淡薄 E.钢丝绳存放在甲的工具箱内
答案:AB【解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有:(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
6.下列选项中,属于“四不两直”中“四不”的内容包括()。A.不发通知 B.不穿制服 C.不听汇报 D.不用陪同和接待 E.不查书面资料
答案:ACD【解析】“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7.为落实《安全生产“党政通则”暂行规定》精神,A特钢厂党组织的安全生产制造应包括()。
A.将安全生产纳入党组织年度工作重点内容 B.组织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进行评审
C.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的分值权重 D.组织全体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E.严肃查处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 答案:AC 第二题
B企业为金属加工企业,主要从事铝合金轮毂加工制造。
B企业的铝合金轮毂打磨车间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2000㎡,南北两端各设置载重2.5t的货梯和敞开式楼梯,一层有通向室外的钢制推拉门2个,该车间共设有32条生产线,一、二层各16条,每条生产线设有12个工位,沿车间横向布置,总工位数384个,相邻工位最小间距不足1m。
打磨车间每个工位设有吸尘器,每4条生产线合用1套除尘系统,共安装有8套除尘系统。8套除尘系统的室外风管相互连通并公用一条主排风管将粉尘排出,车间内的除尘设备、除尘管道及配电箱等均未采取接地措施。
2015年“安全生产月”期间,属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组对B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打磨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部分地面和粉尘管道表面积尘厚度达2mm以上,部分员工佩戴的防尘口罩失效,个别工位旁地面发现烟蒂,部分女工长发未至于工作帽内。检查组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批评,提醒B企业要做好员工劳动防护等各项工作。
7月2日8时,打磨车间265名员工开始工作,其中含7月1日入职但未经培训的员工12人。8时5分,除尘风开启。9时34分,1号除尘器集尘桶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传播,扬起了除尘系统内和车间聚积的铝粉,形成粉尘云,引发连续爆炸,当场造成9人死亡,事故发生后7天内,又有18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死亡;事故发生后30天内,死亡人数32人,受伤人数195人。
事故再次的经济损失包括:现场抢救、清理现场和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80万元,设备等固定资产损失1000万元,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900万元,丧葬及抚恤费用3500万元,补助及救济费用2100万元,歇工工资800万元,停产损失1800万元,事故罚款1100万元。
事故调查发现:该车间除尘系统长时间未清理粉尘,铝粉尘大连聚积。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产生的高温铝粉尘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雨水渗入,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了铝粉尘的点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内粉尘的系列爆炸,除尘系统未设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罩喷出,导致全车间几乎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同时,B企业盲目组织生产,未建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无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员工对铝粉尘存在的爆炸危险性没有认知,也从未参加过应急救援演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E【解析】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万元。A.6770 B.7770 C.9870 D.11770 E.13570 答案:D【解析】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2)善后处理费用;(3)财产损失价值。
3.为吸取该事故教训,其他涉尘企业在落实《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项规定》(安监总局令第68号)时,下列做法中与“规定”不符的是()。
A.确保作业场所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B.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 C.按规范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D.采用压缩空气吹扫除尘系统 E.配备铝粉尘防水防潮设施
答案:D【解析】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项规定:
一、必须确保作业场所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严禁设置在违规多层房、安全间距不迭标厂房和居民区内。
二、曲须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每班按规定检测和规范清理粉尘,在除尘系统停运期间和粉尘超标时严禁作业,并停产撤人。
三、必须按规范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落实防雷、防静电等措施,保证设备设施接地,严禁作业场所存在各类明火和违规使用作业工具。
四、必须配备铝镁等金属粉尘生产、收集、贮存的防水防潮设施,严禁粉尘遇湿自燃。
五、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严禁员工培训不合格和不按规定佩戴使用防尘、防静电等劳保用品上岗。
4.在B企业打磨车间的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存在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情形包括()。
A.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 B.部分地面和除尘管道表面积尘2mm以上 C.部分与昂防尘口罩失效 D.女工从事涉尘岗位作业 E.车间内有吸烟现象 答案:ABCE 5.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号),B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的安全培训内容应包括()。
A.岗位安全操作流程 B.铝粉尘燃烧爆炸危险性 C.工伤事故申报、索赔程序 D.安全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E.事故发生时自救互救的方法和现场紧急处置措施
答案:ABDE【解析】《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十五条规定,车间(工段、区、队)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二)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三)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四)自救互救、急救万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五)安全设备实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六)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七)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八)有关事故案例;
(九)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6.导致该起事故发生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原因包括()。A.生产工艺布局不合理 B.除尘设备、除尘管道为接地 C.厂房墙体未设置泄爆口 D.作业场所人员密集 E.厂房内积尘未及时清理 答案:ABDE 7.打磨车间应设置的安全标志有
答案:ABCE 8.属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组在B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针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A.当场纠正违章违法行为 B.责令排除事故隐患 C.责令打磨车间全体人员撤出 D.责令暂时停产,全面整顿 E.控制企业主要负责人 答案:ABCD 第三题
C酒业公司位于华南地区,占地58万平方米,年产各类白酒20万吨。公司有员工3000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7人。
C酒业公司有粮库1个,粮食粉碎车间3个,发酵酿造车间12个,露天储酒罐区1个,勾调车间4个、灌装车间8个、成品酒仓库8个、包装物品仓库4个。动力车间1个、设备车间1个,污水处理车间1个,员工食堂3个,浴室5个。
露天储酒罐区位地上式罐区,有100³立式固定顶储罐130个,储罐之间的距离为0.7倍罐径:250m³历史固定顶储罐100个。储罐之间的距离为0.9倍罐径,露天储酒罐区的防护重点是防火、防爆、防泄漏、防雷击。罐区设置避雷针16组,露天储酒罐区与厂内主干道路边之间的防火距为12m;事故存液地容积为200m³。
粮食粉碎车间通过负责除尘系统收集机械磨碎过程中产生的粮食粉尘,除尘系统使用防静电布袋除尘,除尘管道采用Ф500mm镀锌管道,法兰盘连接,并对法兰盘防静电跨接,管道按规定接地。C酒业公司为粮食粉碎车间员工配发了防静电服,防静电鞋,防尘口罩和防尘帽。
发酵酿造车间窖池属有限空间,2014年10月曾经发生过一起员工在清理窖池作业时的中毒与窒息事件,因抢救及时,未造成员工伤亡,在此之后,C酒业公司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完善了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灌装车间为了减少流水线作业噪声对员工的影响,为员工配发了耳塞。动力车间有10kv配电室1个,20t/h锅炉2台。
设备车间有数控车床8台,设备车间有数控车床8台,普通车床2台,铣床2台,钻床1台以及电焊、气焊设备,气瓶若干。
污水处理车间主要处理发酵酿造过程中的污水,处理量800t/d。
C就业公司另有10t桥式起重设备3台,5t桥式起重设备5台,客货梯5部,场内机动车辆130辆(其中叉车80辆)以及一支货物运输车队。
2014年年末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属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C酒业公司露天储酒罐区进行了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检查中注意到,避雷装置上一次检测时间为2014年3月,罐区上方架设有临时用电线,罐区作业人员甲、乙身着普通工作服,用真空泵从罐车往储罐输送原酒,罐车罐体未连接到静电释放装置。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辨识C酒业公司可能存在的职业病类别并说明原因。
答案:C酒业公司可能发生的职业病有:
(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因存在粮食粉尘。①尘肺病
②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a.过敏性肺炎 b.哮喘
(2)职业性眼病,困存在电气焊作业。
①电光性眼炎
②白内障
(3)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因灌装车间存在噪音。噪声聋
(4)职业性化学中毒,因有窖池(二氧化碳)和污水处理(硫化氢)。①二氧化碳中毒 ②硫化氢中毒
(5)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因公司位于华南和存在发酵车间(中暑),有车床、铣床等设备(振动)。①中暑 ② 手臂振动病
2.指出C酒业公司特种设备的种类。
答案:该企业的特种设备有:20t/h锅炉2台;气瓶若干;10t桥式起重设备3台,5t桥式起重设备5台,客货梯5部;厂内机动车辆130辆(其中叉车80辆)。
3.简述C酒业公司在发酵酿造车间严格执行《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安监总局令第69号)的具体内容。
答案:《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9号):(1)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3)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4)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5)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4.简述C酒业公司露天储酒罐区存在的事故隐患并说明理由。答案:露天储洒罐区存在的事故隐患有:
(l)100m³立式固定顶储罐130个,储罐之间的距离为0.7倍罐径。
存在隐患:储罐罐距太小,应为0.75倍。
(2)露天储酒罐区与厂内主干道路边之间的防火距为12m。
存在隐患:防火距离太近。应为15m.(3)事故存液地容积为200m³。
存在隐患:事故存液地容积太小.应不小于250m³。(4)避雷装置上一次检删时间为2014年3月。
存在隐患:避雷装置没有定期检州。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避雷装置半年检测一次。一般建筑物一年一次。
(5)罐区上方架设有临时用电线。
存在隐患:电火花导致火灾、爆炸。罐区上方属于危险区域,不能架设临时电线。(6)罐区作业人员甲、乙身着普通工作服。
存在隐患:静电火花导致火灾、爆炸。罐区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7)用真空泵从罐车往储罐输送原酒,罐车罐体未连接到静电释放装置。静电火花导致火灾、爆炸。用真空泵输连原酒时,罐车罐体应连接到静电释放装置。
第四题
2014年12月20日18时,66号高速公路因降雪封闭,21日7时重新开放。9时该高速公路Y路段M隧道内距入口20m处,一辆以60km/h速度自西向东行使的空载货车,与前方缓行的运输甲醇的罐车发生追尾碰撞,罐车失控前冲碰撞隧道内同方向行驶的小客车,造成连环追尾事故。
事故发生后,甲醇罐车押运员甲从右侧门下车,走到车后,发现甲醇罐车尾部防撞设施损坏,卸料管断裂,甲醇泄漏,为关闭卸料管根部球阀防止甲醇进一步泄漏,甲要求司机乙向前移动车辆,该车重新启动向前移动1m后停止,司机乙熄火下车走到车身左侧罐体中部时,发现地面泄露的甲醇已经起火燃烧,并形成流淌火,迅速引燃前后车辆,事发时受气象和地势影响,隧道内气流由西向东流动,且隧道东高西低,形成烟囱效应,甲醇和车辆燃烧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迅速迅速在隧道内向东蔓延,继而在隧道内引起大火和浓烟,事故烧毁隧道内车辆12辆,造成25人死亡,6人受伤,隧道受损严重。
事故调查发现:甲醇罐车由轻型货车改装而成,车辆整备质量2.76t,核定载货量2.24t,实际装载甲醇3.7t,司机乙持大货车驾驶证,驾驶证在有效期内,押运员甲为临时用工人员,空载货车为D物流运输公司零担货车,车辆和驾驶员手续齐全,均在有效期内,事发时,因长时间封路等待,零担货车驾驶员丙疲劳驾驶,未及时注意到前方路况变化,导致追尾碰撞。
甲醇罐车隶属E公司,该公司自2014年6月开始一直使用改装车运输甲醇。E公司为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无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资质,该公司共有员工15名,其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名,由公司出纳兼任。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丁,丁上一次接受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为2012年12月。E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员工从未接受过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培训。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以下问题(共22分): 1.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指出E公司哪些人员应通过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考核。
答案:E公司下列人员应通过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考核,(1)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集装箱装箱现场检察员。(2)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这三类人在条例中没有明文规定考核,根据条例的有关条文和相关法规,这三类人也要培训考核)
2.简述甲醇罐车被追尾碰撞后,甲、乙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答案:(1)司机乙将车辆立即熄火并关闭汽车电源总开关。
(2)押运员甲立即告知前后车辆的司机熄必和关闭自己车辆的电源,要求司机和乘客禁止烟火和打手机,要求其他车辆司机和乘客立即疏散到安全地带.井协助警戒,阻止其他车辆和人员进入危险地带。(原则:向上风向转移)
(3)司机乙在事故车辆前后设置警示标识,提醒后面车辆停车熄火关闭电潭开关。(4)押运员甲远离泄漏位置打110、119报警.(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立即向安监部门、环保部门、卫生部门通报)
(5)如果车上配有防护眼镜、自给式呼吸器、消防服、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劳保用品,甲和乙佩戴好劳保用品后,尝试关闭卸料管根部球阀,如无法关闭,利用车上防爆堵漏工具进行堵漏;如果没有劳保用品和堵漏工具.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利用车上的水雾型灭火器喷水雾减少蒸发,用沙土泄漏的甲醇,处理过程中,必须禁止明火、防静电、不使用容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6)如果没有任何劳保用品和处理工具,撤离现场,在安全处等待消防等部门前来处理,做好配合工作。
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简要说明该起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答案: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甲醇罐车隶属E会司,该公司自2014年6月开始一直使用改装车运输甲醇。E公司为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无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资质。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2014年12月20日9时40分,66号公路Y路段M隧道内距入口20m处,一辆以60km/h速度自西向东行驶的空载货车,与前方缓行的运输甲醇的罐车发生追尾碰撞,罐车失控前冲碰撞隧道内同方向行驶的小客车,造成连环追尾事故。甲醇罐车尾哪防撞设施损坏,卸料管断裂,甲醇泄漏,押运员甲意图关闭卸料管根部球阀,让驾驶员乙重新启动车辆,向前启动,结果起火。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捐失。事故烧毁隧道内车辆12辆,造成2 5人死亡、6人受伤,隧道受损严重。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这是一起责任事故,事故原因有:零担货车驾驶员丙疲劳驾驶,导致追尾,甲醇泄露;押运员甲和驾驶员乙违规操作,重启汽车,导致起火;甲醇车辆系轻型货车改装,超载,司机乙和押运员甲未经危化品安全培训,司机乙无危化品运输驾驶员证;E公司无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资质.无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没有参加再教育。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驾驶员乙、丙,押运员甲是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者,E公司实际控制人丁是造成事故的领导责任者和主要责任者;根据《安全生产法》《刑法》等法规对 E公司进行罚款,对E公司领导撤职;押运员甲、驾驶员乙、丙、控制人丁有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给予刑事责任处理。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要求E公司办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资质,使用合格车辆运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主要负责人按时参加安全再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押运员、司机等进行危化品安全教育,并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演练。
4.指出E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答案:(1)违反危化品安全法规。无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资质。使用改装车运输甲醇。并且超载。甲醇罐车由轻型货车改装而成,车辆整备质量2.76t,核定载货量2.24t.实际装载甲醇3.7t。
(2)违反安全培训法律法规。公司实际控制人丁没有每年参加安全再教育。丁上一次接受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为2012年12月。相关员工从未接受过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培训。导致驾驶员乙和押运员甲缺乏安全应急知识,违规操作。司机乙持大货车驾驶证,没有参加危险品运输培训,取得相应证书。
(3)违反《安全生产法》,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名,由公司出纳兼任。
第二篇:2014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2014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全卷共五大题,共100分。其中第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第三、四、五大题为主观题。单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第一题
A供气公司位于N省B市C县工业园区内,有员工225人,法定代表人为甲。甲认为,公司员工不足300人,没有必要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也没有必要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公司技术人员乙于2010年通过了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但未注册。乙被甲任命为公司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供气公司生产的煤气主要供市民及周边企业使用。该公司3号、4号焦炉煤气工程(简称焦炉煤气工程)于2009年8月取得C县规划局《关于A供气公司3号、4号焦炉煤气工程的选址意见》的批复,2010年12月取得B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A供气公司3号、4号焦炉煤气工程的批复意见》。
焦炉煤气工程的主要设备设施包括:60万t/年焦炉2座,备煤、煤气净化、化产回收装置,50000m³稀油密封干式煤气柜(简称气柜)1座。
气柜内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下部空间储存煤气,上部空间有与大气相连的通气孔。正常生产状况下,活塞在气柜内做上升、下降往复运动,起储存焦炉煤气和稳定煤气管网压力的作用。
气柜于2011年5月开工建设,气柜施工没有聘用工程监理。在气柜建设期间,未经具有相关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在气柜顶部安装了非防爆的照明射灯、摄像探头等用电设备。2012年7月完工。施工完成后,没有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项目验收,施工的相关档案资料不全。2012年9月投入试运行后,A供气公司未对焦炉煤气工程进行安全验收评价,也未向相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安全验收,一直处于试生产阶段。
至2013年9月25日,气柜试运行正常。2013年9月26日9时20分,气柜内活塞密封油液位下降,气柜活塞密封系统失效,煤气由活塞下部空间泄漏到活塞上部空间,气柜顶部气体检测报警仪频繁报警。乙多次将上述情况向甲报告,但未引起重视,气柜一直带病运行。
2013年9月28日17时56分,气柜突然发生爆炸,造成气柜本体损毁报废,周边约150m范围内砖墙倒塌,约1000m范围内建筑物门窗部分损坏。爆炸导致气柜北侧粗苯工段的洗苯塔、脱苯塔以及回流槽损坏,粗苯泄漏并被引燃,造成火灾。
该起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29人轻伤。事故损失包括:受伤人员的医疗费用450万元,受伤人员的歇工工资260万元,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损失3800万元,清理现场的费用120万元,损坏建筑物的维修费用322万元,粗苯泄漏环境污染的处置费用65万元,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3万元,善后及丧葬抚恤金1150万元,事故罚款200万元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题,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焦炉煤气工程竣工后,非正式投产或使用前,A供气公司依法必须开展的工作是()。A.气柜安全现状评价 B.焦炉煤气工程试运行
C.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进行气柜安全情况备案 D.组织焦炉煤气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E.将焦炉煤气工程建设施工资料报送相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答案:B 解析:《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竣工后,根据规定建设项目需要试运行的,应当在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进行试运行。焦炉煤气工程属于该类项目,故应在正式投产或使用前进行试运行。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负责该起事故调查的应为()。A.N省安全生产委员会 B.N省人民政府
C.B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D.B市人民政府 E.B市安全生产委员会
答案:B 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第十九条规定,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本案例中该起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29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5000万元,属于重大事故,所以应由N省人民政府负责该起事故的调查。
3.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下列关于A供气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供气公司从业人员不足300人,可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B.A供气公司从业人员不足300人,可不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A供气公司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D.A供气公司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A供气公司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答案:D 解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故A供气公司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生需注意的是该条文与《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有出入,建设考生依据后者进行掌握。并参考题目要求,酌情作答。
4.下列事故损失中,应列为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有()。A.受伤人员的歇工工资260万元 B.清理现场的费用120万元 C.粗苯环境污染的处置费用65万元 D.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3万元 E.事故罚款200万元
答案:ABE 解析: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3)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C、D项属于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5.A供气公司气柜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A.煤气燃烧爆炸特性 B.气柜操作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C.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标定方法 D.气柜运行的工况参数 E.气柜建设施工方法
答案:ABCD 解析:《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2013年修订)第十一条规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又根据《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本案例中A供气公司气柜操作人员应熟悉气柜、煤气燃烧的相关特点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便做好有效的安全防范。
6.甲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关于甲刑满释放后的就业限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5年后可以从事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B.5年后可以担任化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C.终身不得担任化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D.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E.终身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答案:ACD 解析:《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第九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本题中,该起事故属于重大事故,故A、C、D项正确。
7.A供气公司存在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标准的行为有()。A.在气柜顶部安装非防爆的照明射灯和摄像探头 B.未申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C.安全生产管理员乙未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证 D.未及时查明气体检测报警器频繁报警的原因 E.施工相关档案资料不全
答案:ABDE 解析:《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第二十四条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注册安全工程师按专业分类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本案例中A供气公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只设置了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而不仅仅是该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乙未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证。故C项避重就轻,不符合题意。
第二题
D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套);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溶剂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和焊条电弧焊。焊条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漆前处理(脱脂、磷化、钝化、去离子水洗、除锈)、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底漆烘干、打磨、PVC底涂、PVC烘干、喷中涂漆、中涂烘干、喷涂面漆、面漆烘干、检查、修饰等。
前处理所用的原料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含有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含有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D汽车制造厂冲压车间从业人员易罹患的职业病为()。A.石棉肺 B.噪声性耳聋 C.电焊工尘肺 D.中暑 E.电光性眼炎
答案:B 解析:由案例中材料可知,D汽车制造厂冲压车间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所以该车间从业人员易急噪声性耳聋。
2.根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工程的可行性论证阶段,D汽车制造厂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A.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B.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C.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D.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报告 E.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申请
答案:D 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八条规定,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故D汽车制造厂应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控制评价效果报告。
3.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涂装车间属于微小气候,有关微小气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涂装车间封闭式车间人均新风量宜设计为20m3/h B.涂装车间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循环措施 C.涂装车间洁净室人均风量大于40m3/h D.涂装车间设计的夏季温度应为22~30℃ E.涂装工艺应全部实现自动化 答案:B解析:温度和风速并不是准确的对应关系,故A项错误。《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一2010)第6.1.5条规定,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除上述有害气体及蒸气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由此可知人均通风量并不是固定数值,故C项错误。在该标准中,有关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条文已被删除,故D项错误。由材料中“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可知,涂装车间并非自然通风,而属于机械通风,故B项正确。
4.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涂装生产工艺过程中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A.高温物质 B.噪声 C.有毒液体 D.低温物质 E.气溶胶
答案:ABCE 解析:《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一一2009)中规定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具体参见该规范表1。本案例涉及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是指表1中的“物的因素”,其主要分为:(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伤害;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结合材料分析可知,A、B、C、E项均属于涂装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5.车身涂装工艺中产生的有毒性的粉尘有()。A.PVC聚氯乙烯粉尘 B.碳酸钠粉尘
C.打磨产生的石英砂粉尘 D.丙烯酸树脂粉尘 E.苯乙烯粉尘
答案:ADE 解析:碳酸钠的主要特征是易溶于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CO2而生成NaHC03,并结成硬块。石英砂粉尘的主要危害是导致硅肺病这类职业病的发生。二者均不具有爆炸危险性,故B、C项错误。
6.在涂装车间或其人口处的显著位置应设置的安全标志包括()。A.当心中毒标志 B.当心弧光标志 C.禁止吸烟标志 D.禁止靠近标志 E.禁止明火标志
答案:ACE 解析:当心弧光标志应放置在焊接车间,故B项错误。涂装车间是可以进入的,故放置禁止靠近标志肯定是不合适的,故D项错误。涂装工艺使用的化学品具有毒性及可燃性,所以A、C、E项正确。
7.焊装车间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包括()。A.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检测 B.定期对防尘防毒设备进行检查 C.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D.采用防爆电器 E.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答案:ABC 解析:由于涂装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高温物质、噪声、易燃液体和气溶胶等,故涂装车间应根据上述因素采取适当的职业卫生防治措施,D,E项属于该汽车制造厂的安全防治措施,范围较广,无针对性。
8.从事车身焊接作业的电焊工应配备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包括()。A.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器 B.安全帽 C.眼面防护具 D.阻燃防护服 E.帆布手套 答案:CD解析:《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规定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具体包括:(1)头部护具类如安全帽。(2)呼吸护具类。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由蛤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3)眼(面)护具类。焊接护目镜和面罩、防冲击眼护具。(4)防护服类。阻燃防护服、防酸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5)防护鞋类。保护足趾安全鞋、防静电鞋和导电鞋、防刺穿鞋、胶面防砸安全靴、电绝缘鞋、耐酸碱皮鞋、耐酸碱胶靴、耐酸碱塑料模压靴。(6)防坠落护具类。安全带、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结合材料可知A、E项都不属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B项虽属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但从事车身焊接作业的电焊工无需配备。
第三题
B印刷企业为重点防火单位,厂区占地面积23000m2,员工1200人,设有安全生产管理科并配备了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车间有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印刷企业厂区主要设施和设备有: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彩印、油墨调配、维修等车间;原料库、油墨库、化工库、废料库;变配电站、柴油发电机房、空气压缩机房、燃气锅炉房、消防监控室;5t桥式起重机8台、叉车15辆、电瓶车20辆及电瓶车充电室。企业内10kV变配电站配置2台变压器;柴油发电机房有柴油发电机1台;在厂区西南角有柴油罐区1个,罐区内有供发电机使用的10t柴油储罐1座;空气压缩机房有供气量为20m³/min的空气压缩机3台;锅炉房有蒸发量20t/h的燃气锅炉1台。
油墨调配车间用水性油墨、乙醇乙酯、丙酮、酒精等原料,为其他车间调配、提供不同的油墨。
维修车间有车床3台、钻床8台、铣床3台、电焊机6台、砂轮机3台及氧气瓶、乙炔气瓶等。
原料库储存纸500t;油墨库储存各类油墨30t;化工库储存稀料20t、丙酮5t、乙酸乙酯10t、酒精8t;废料库存放压块打包后的废纸25t。
2013年7月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中,发现废料库房存在坍塌危险。为确保安全,采取了设置警示标志、加强监测检查、控制人员进入等临时性措施,并制订了拆除重建方案,计划在年底前完成整改。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指出B印刷企业的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答案:
1.B印刷企业的特种设备:(1)燃气锅炉1台。(2)5t桥式起重机8台。(3)叉车15辆。(4)氧气瓶、乙炔瓶。B印刷企业的特种作业:(1)电工作业。(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3)登高架设作业。(4)制冷作业。
(5)企业场内机动车驾驶。(6)起重机械作业。(7)锅炉作业。(8)压力容器作业。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1问考查的是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本规定所称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的范围由特种作业目录规定,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指出B印刷企业应取得的安全检测报告的类别。答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B印刷企业应取得的安全检测报告的类别:(1)特种设备检测报告。(2)起重设备检测报告。(3)压力容器设备检测报告。(4)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告。(5)易燃易爆气体的检测报告。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2问考查的是安全检测报告的类别。由材料分析可知,在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发现废料库房存在坍塌的危险,为确保安全产,该企业制订了拆徐重建方案,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以确保该项目顺利进行。其中安全现状评价是指针对生产经营活动、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约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驴童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现状评价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置或作业场所的评价。《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3.指出B印刷企业内必须使用防爆电器的场所。答案:
B印刷企业内必须使用防爆电器的场所:原料库;化工库;油墨调配车间;废料库;柴油罐区;变配电站;柴油发电机房;燃气锅炉房;消防监控室。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3问考查的是防爆电器的使用场所。防爆电器是指存在有爆炸危险性气体和蒸气的场所采用的一类电气设备。化工生产经常遇到各种有爆炸危险性的气体和蒸气,在有这些介质的地方,按照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正确选用合适的防爆电器.是保证安全生产、防止爆炸和火灾发生的重要措施。
4.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编制B印刷企业废料库房坍塌隐患治理的简要方案。答案: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E印刷企业废料库房坍塌隐患治理的简要方案包括:(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4问考查的是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内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十五条规定,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四题
F集团公司拥有长距离轻质原油输运管道(简称Ⅱ号管道),公司下属的H分公司负责Ⅱ号管道日常巡检维护,公司下属的1分公司负责Ⅱ号管道现场抢险堵漏及其他应急处置。Ⅱ号管道路由G市的海港居民生活区(简称海港区)。2013年12月2日19时许,Ⅱ号管道在海港区的港大十字路口附近发生原油泄漏,原油泄漏到港大路路面,再与港大路的污水并流入港海排水管道。
港海排水管道是G市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生活污水输运至G市第二污水处理厂。
当日21时许,H分公司向G市海港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F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了Ⅱ号管道在海港区的原油泄漏情况。同时,H分公司开展泄漏点分析、泄漏量估算和泄漏原油流淌范围的勘查。初步确认,泄漏点在港海排水管道与I号管道交叉点的上方,泄漏原油已沿港大路流淌约70m,并有大量原油流入港海排水管道。
为控制原油泄漏,H分公司通知1分公司进行现场抢险堵漏。1分公司抢险机械和装备于3日5时到达泄漏现场,并组成现场抢修组,由甲任组长。甲带领技术人员乙、丙进行了现场勘查,发现Ⅱ号管道泄漏部位上方有0.4m厚的水泥盖板,必须使用工程机械先将水泥盖板凿碎、拖离,才能确认泄漏点,并进行后续抢修堵漏。甲拿来液压破碎锤,准备进场施工。
海港区的部分晨练居民闻到油气味,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部分人员到抢修现场围观。一些通过港大十字路口的行人,发现抢修现场交通受阻,也挤到现场观望。
3日7时30分,甲下令工程破碎机械进入抢修点作业,液压破碎锤开始敲砸水泥盖板,施工5分钟后突然发生爆炸,随后施工点周围港海排水管道内多处发生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经事故调查组确认,此次爆炸事故的另一起爆点在液压破碎锤周边0.5m范围内。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分析第一起爆点的可能点火源和港海排水管道内参与爆炸的物质。答案:
第一起爆点的可能点火源是液压破碎锤在击打水泥盖板时出现的火花与泄漏到排水管道内的原油接触引发的爆炸。命题点解析:
1.本案例第1问考查的是点火源与爆炸的物质。有可能导致燃烧的热能源即点火源,如撞击、摩擦、明火、静电火花、雷电等。本题干就是因为撞击引起的着火爆炸。因为原油是可燃物,所以爆炸原因为破碎机械破碎路面时产生的火星引燃管道破裂后流出的轻质原油。
2.指出此次事故在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答案:此次事故在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1)H公司发现原油泄漏后没有立即停止输送石油。(2)上报时未向消防部门、环保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3)在实施抢修管道时,没有对周边人员进行疏散。(4)现场抢险人员没有佩戴防化服和空气呼吸器。(5)H公司发现原油泄漏后未及时上报。(6)没有使用防爆工具。
(7)事故发生后主要负责人未到现场组织实施抢救。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2问考查的是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应急响应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阶段、实战阶段,考验着政府和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尤其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响应速度越快,意味着越能减少损失。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只有及时响应,控制住危险状况,防止突发事件的继续扩展,才能有效地减轻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经验表明,建立统一的指挥中心或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二是加强协调组织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需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协调能力,使各方面的力量都参与进来,相互协作,共同应对。三是要为一线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以提高危险状态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并保护好一线应急救援人员。
3.指出此次事故事后处置应开展的工作。答案:此次事故事后处置应开展的工作:(1)该石油输送管道立即停止输送石油。
(2)向消防部门119、环保部门、公安部报警、安监部门报告。(3)疏散影响区域附近所有人员,向上风向转移,防止吸入接触。(4)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到位,成立现场应急指挥小组。
(5)处置人员佩戴好防化服和空气呼吸器,用防爆工具等进行堵漏处理。(6)泄漏的油污,可用吸附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
(7)注意事项:处置过程中,杜绝一切明火;现场处置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防爆工具或设备设施;修复完毕后,清理现场油污。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3问考查的是应急处置应开展的工作。《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1)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2)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3)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4)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5)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6)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7)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8)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9)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10)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事故发生后应做好恢复工作,恢复是指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所采取的处置工作。恢复工作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短期恢复工作包括向受灾人员提供食品、避难所、安全保障和医疗卫生等基本服务。在短期恢复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突发事件。长期恢复的重点是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活的恢复,包括重建被毁的设施和房屋,重新规划和建设受影响区域等。在长期恢复工作中,应汲取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突发事件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
从时间上看,短期恢复并非在应急响应完全结束之后才开始,恢复可能是伴随着相应活动随即展开的。很多情况下,应急响应活动开始后,短期恢复活动就立即开始了,比如,一项复杂的人员营救活动中,受困人员陆续获救,从第一个受困人员获救之时起.其饮食、住宿、医疗救助等基本安全和卫生需求应当立即予以恢复,此时短期恢复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并不是等到所有受困人员全部获救之后才开始恢复工作。从以上角度看,短期恢复也可以理解为应急响应活动的廷伸。
4.简要说明F集团公司为确保Ⅱ号管道运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答案:简要说明F集团公司为确保Ⅱ号管道运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8)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11)有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12)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4问考查的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以及人员的配备。(3)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4)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确保护用品。(5)有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五题
J市地铁1号线由该市轨道交通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及运营。该市K建筑公司作为总承包单位承揽了第3标段的施工任务。该标段包括:采用明挖法施工的304地铁车站1座,采用盾构法施工、长4.5km的40号隧道1条。
J市位于暖温带,夏季潮湿多雨,极端最高温度42℃。工程地质勘查结果显示为第3标段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40号隧道工程需穿越耕土层、砂质黏土层和含水的砂砾岩层,并穿越1条宽50m的季节性河流。304地铁车站开挖工程周边为居民区,人口密集,明挖法施工需特别注意边坡稳定、噪声和粉尘飞扬,并监控周边建筑物的位移和沉降。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K建筑公司对第3标段施工开始了安全评价。
J市轨道交通公司与K建筑公司于2014年5月1日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工期2年。K建筑公司将第3标段进行了分包,其中304地铁车站由1公司中标,1公司组建了由甲担任项目经理的项目部。项目部管理人员共25人,于6月2日举行了进场开工仪式304地铁车站基坑深度35m,开挖至坑底设计标高后,进行车站底板垫层、防水层的施工,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模板支架最大高度为7m。施工现场设置了两个钢筋加工区和一个木材加工区。在基坑土方开挖、支护及车站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施工现场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包括:
门式起重机1台、混凝土泵2台、塔式起重机2台、履带式挖掘机2台、排土运输车辆6辆。施工用混凝土由J市M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辨识304地铁车站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阶段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答案: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304地铁车站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阶 段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起重伤害,车辆伤害,触电,坍塌,淹溺,噪声,振动,粉尘,高温。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1问考查的是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一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本题为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阶段,主要危险因素有: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淹溺、噪声、粉尘和坍塌。2.简述K建筑公司对1公司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答案:
K建筑公司对1公司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负责建立对分包方包括评价、选择和管理等全过程的分包管理制度和管理台账并加以实施;负责承包方的资质审核;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对分包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2问考查的是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合同中应当明确各自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义务。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结合具体材料,可得出答案。
3.简述第3标段的安全评价报告中应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答案:
第3标段的安全评价报告中应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1)施工过程中工人应该佩戴好安全帽,防止物体打击和重物坠落;作业过程中工人涉及登高作业的应该系好安全带,高挂低用,安全带完好无破损。(2)采用的金属切削工具和木工机械防护罩完好,接地良好。
(3)木工作业现场划分防火区域,采用吸尘设备,并在现场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配备灭火器。(4)使用起重机械,挖掘机和运输车辆人员应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许可证并持证上岗,使用的特种设备应状况良好,经过定期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使用。
(5)固定及临时电器线路及用电设备接线规范,接地良好,根据使用用途及场所使用特低电压,并在直接上级加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6)作业过程中水下穿越工程时有坍塌、淹溺的危险,开凿隧道时要固定好支撑顶网和锚杆,防止冒顶片帮和坍塌。对隧道和河道采取监控手段并进行联锁声光报警,当发生隧道顶端出现裂纹、渗水等危险情况,立即撤离。
(7)振动设备应进行降噪处理,设备固定螺栓加装垫片,工作人员配发耳塞。(8)可能情况下采用湿式作业,降低粉尘,并配发防尘口罩或面罩。
(9)开凿隧道时要对隧道内进行含氧量和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进行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在专人监护的情况下,方可作业。进行机械通风。(10)照明设施良好,不影响作业人员作业。
(11)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结果制订专项应急预案,配备应急器材和应急人员。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3问考查的是安全对策措施。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指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与建议,并按照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
4.简述304,地铁车站施工期间1公司项目经理甲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答案:304地铁车站施工期间1公司项目经理甲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1)建立、健全1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经理部制订304地铁站施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和各项作业活动设备操作规程。(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订并实施地铁站施工过程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发生事故及时、如实报告。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4问考查的是分包单位项目经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当由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指出304地铁车站工程中需要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项工程。
答案: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304地铁车站工程中需要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项工程:(1)基坑支护、降水工程。(2)土方开挖工程。(3)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4)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5)脚手架工程。(6)拆除、爆破工程。(7)其他。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5问考查的是需要编制安全施工方案的分项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第五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本题目中主要涉及的有:(1)基坑支护、降水工程。(2)土方开挖工程。(3)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4)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5)脚手架工程。(6)拆除、爆破工程。
第三篇:2012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模拟五含题:5 2012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真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题
2011年11月29日4时,A铁矿390平巷直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2.5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后,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当日7时29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直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390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5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直竖井约300m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调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A矿山应急救援预案。
截至11月27日10时,核实井下被困人员共122人,其中救护队救出52人,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
事故调查发现,A铁矿与周边的4座铁矿越巷开采,井下巷道及未开采区互相贯通,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
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来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护套的表面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填充物套的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
1、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2008),A铁矿直竖井发生的火灾类别属于()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答案:A 解析:火灾,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分为6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故选择A。
2、在A铁矿390平巷直竖井进行切割与焊接作业,应办理的许可手续是()A、有限空间作业许可 B、带电作业许可 C、动火作业许可 D、高温作业许可 E、潮湿作业许可
答案:C 解析:动火作业:指在厂区内进行焊接、切割、加热、打磨以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星、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切割与焊接作业属于此范畴内,故选择C。
3、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万元 A 8523 B 12575 C 14425 D 15005 E 15010 答案:C 解析: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本题中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合计14425万元,故答案为C。
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可由国务院授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B、可由A铁矿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其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C、有公安部消防局组织调查
D、事故调查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E、事故调查应有A铁矿员工或A矿工会参加
答案:AD 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l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案例造成70人遇难,一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属于特别重大事故,应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所以A选项正确。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所以D选项正确。故本题应选正确答案为AD。
5、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
A、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不够 B、事故报告与救援不及时 C、安全管理制度缺失 D、未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E。未按规定办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答案:AC 解析:通过调查可知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不注意所引发的火灾。所以根据选项可以由排除法得知该题中选项AC是间接原因。
6、这起事故中,当甲发现盲竖井内起火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A、设法使盲竖井风流反向 B、设法加大盲竖井风速。C、用灭火器灭火,灭火无效时迅速撤离 D、向A铁矿调度室报告火情 E、通知现场人员撤离
答案:DE解析: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自己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7、根据事故情况,A铁矿的应急管理工作应改进的方面包括()。
A、矿井火灾等事故的应急预案方面 B、下井作业人员配备自救设备方面 C、用文件的形式授权矿长乙全权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方面 D、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方面 E、矿井通信系统级安全标志标示方面。
答案:AE解析:由于该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造成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所以矿井火灾等事故的应急预案方面需要改进;其次由于该事故中各个矿均未形成独立的矿井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造成井下发生事故后不能及时与地面作业人员联系实施救援,所以需要在矿井通讯系统及安全标志标识方面改进,以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序和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故选项AE是正确的。第二题
B企业为扩大产能,投资1.5亿元,新建12000m³厂房,新建厂房为新型钢结构,委托C设计公司设计。D建筑安装公司施工总承包并负责设备安装与调试,E监理公司施工监理。新建厂房由一个主跨和一个辅跨相邻的两个独立单元组成。
主跨内有钢板下料、加工。小件焊接、打磨、大件组装、探伤、涂装、水压试验、等作业,主要设备设施有剪板机、平板机、车床、冲床、电焊机、电(风)动打磨机、X射线探伤仪、涂装流水线、移动式空压机。起重机及其他工艺设备,其中。涂装流水线设在主跨一侧,与其他设备设施间距为4米,有抛丸、清洗。喷漆。烘干等工艺单元、。
辅跨有两层,一层设置了休息室、更衣室、浴室、卫生间,以及气瓶库。危化品库,气瓶库与危化品库相邻,各为独立库房,二层设置了办公室、会议室、员工宿舍。
新建厂房投入使用后,B企业将其作为一个生产车间,配备1名车间主任,2名副主任,1名专职安全员,10名其他技术管理人员,350名一线员工。
1、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新建厂房投入使用后,需要实行特殊管理的作业是()A烘干作业 B起重作业 CX射线探伤作业 D 大件组装作业 E 水压试验作业
答案:C 解析: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X射线探伤作业属于电离辐射,容易引起的职业病是放射病。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2、涂装流水线工艺单元中存在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有()A 辐射 B噪音 C 烟尘 D 灼烫 E苯系物
答案:E 解析:苯是化学有毒物质,会造成职业中毒,属于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故选择E。
3、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的规定,E监理公司应履行的监理职责为()A要求D建筑公司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B对D公司实施组织设计中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 C要求B企业在建设工程在采用新结构、新工艺 D施工后要求D建筑公司完善补充安全技术方案记录 E给D建筑公司施工人员签发现场动火作业许可
答案:B 解析: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其他答案均有错误,故选项B是正确的。
4、有关涂装流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涂装流水线在投入前,应做好项目验收工作 B 涂装流水线存在火灾爆炸、职业中毒等风险 C 对进入涂装流水线的人员不必收缴火柴、打火机
D涂装流水线应该满足防火防爆要求,电气设施应具有相应的防爆等级 E涂装流水线操作人员经过厂内岗位培训后,即可上岗作业。
答案:ABD 解析:涂装流水线是目前流水线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一款产品,涂装流水线的七大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前处理设备、喷粉系统、喷漆设备、烘炉、热源系统、电控系统、悬挂输送链等。适用于工件表面的喷漆、喷塑处理,多用于单件或小批量工件的涂装作业,配合悬挂输送机、电轨小车、地面输送机等送机械形成运输作业。涂装流水线在投入前,应当做好项目验收工作。涂装流水线存在火灾爆炸、职业中毒等风险,涂装流水线应该满足防火防爆要求,电气设施应具有相应的防爆等级,进入涂装流水线的人员禁止携带易燃物。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与本种作业相应的身体条件和相应的文化程度,并且经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经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方可独立作业。
5、在新建厂房辅跨内不应设置的设施有()。
A 会议室 B 员工宿舍 C 更衣室 D 危化品库 E 放射源库 答案:BDE 解析:《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满足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危险化学品库和放射源库对人体存在威胁,所以不能设在辅跨内。《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6、B企业在新厂房建设项目中,应该保证的安全投入包括()。
A 烟感喷淋消防系统费用 B 个人防护用品费用 C 施工设备折旧和维修费 D 安全教育培训及宣传费用 E 施工人员工伤保险费用
答案:ABD 解析:安全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人员、技术、设施等的投入安全教育及培训、劳动防护及保健费用、事故援救及预防、事故伤亡人员的的救治花费等,均视为安全投入。
7、D建筑安装公司履行新建厂房总承包合同时,应承担的安全管理责任有()A 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B 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C 脚手架等设施的检查验收
D 根据安全生产需要修改新建厂房安全设施设计
E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和配件的管理
答案:ABE解析:总承包项目部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小组,负责对项目重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决策。为确保制定的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及技术措施的有效实施和优化,总承包项目部下设安全监察部,安全监察部全面负责该工程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总承包项目部要求各项目部成立相应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机构;协助总承包部搞好该项目部的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等工作。
8、以上场景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A 员工宿舍与办公室、库房设在辅跨内 B 气瓶库与危化品库同设在辅跨一层 C 配备一名专职安全员
D 涂装流水线与其他设备实施之间的间距为4米 E 焊接作业与涂装作业同在主跨内 答案:ABE 解析:按照《安全生产法》、《易燃易爆物品仓库通用安全守则》规定,员工宿舍与办公室、库房不能同时设置在辅跨内。气瓶储存不得靠近热源并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危化品库应:①隔开储存: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城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分离开的贮存方式。②分离贮存: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焊接产生的烟雾会导致涂装缺陷,如颗粒、缩孔、起皱等,且焊接火花会直接危害涂装安全,如着火、爆炸等,所以焊接作业与涂装作业不可以在同一主跨内。故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选项有ABE。
第三题
F发电厂有2X1000MW机组,厂房占地面积为100X300m,燃煤由码头卸下后,经皮带引桥由皮带输送机输送到储煤场,再经皮带输送机送到磨粉机磨成煤粉,煤粉送至锅炉喷煤器,由喷煤器喷到炉膛内,煤粉燃烧后的烟气经经除尘系统进入脱硫脱销系统,脱硫脱销工艺需用液氨,盐酸和氢氧化钠等。
F发电厂有容积为1000M的助燃柴油储罐2个,储存的柴油密度为820kg/m,闪点为60℃,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为水-氢-氢,氢气以2.0MPa压力,经直径100mm管道输送到发电机,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25t/h,过热器出口压力为17.15MPa。
F发电厂现存原材料有:燃煤30万t,柴油1200t,浓度大于99%的液氨16t。盐酸42t。氢氧化钠41t。压力为15MPa的氮气20X40L,压力为3.2MPa的氢气7X10m3,为确保安全生产,f发电厂于2012年7月16日至20日进行了全厂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发现:在输煤场堆攒的铲车司机无证上岗,作业人员未戴安全帽,皮带引桥内的电缆有破损,皮带引桥地面有大量煤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F发电厂厂长责成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
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22分)1.针对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答案: 整改措施:
(1)培训铲车司机,在未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证之前不得上岗作业。
(2)对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督促职工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并进行奖惩。按照规定加强并开展三级安全教育,杜绝未带安全帽此类现象的发生。(3)修补皮带引桥内的电缆,需要更换必须马上更换。(4)清除皮带引桥地面的煤尘。命题点解析:
33本案例第1问考查的是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应接受专门的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对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督促职工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并进行奖惩。按照规定加强并开展三级安全教育,杜绝未戴安全帽此类现象的发生。皮带引桥内的电缆有破损,修补皮带引桥内的电缆,需要更换必须马上更换。皮带引桥地面有大量煤尘,应清除皮带引桥地面的煤尘。
2.指出进入磨煤机检修应配备的防护设备及用品,并说明其作用。
工作服:防静电,防尘。安全帽:防物体打击。防护手套:防止手受伤。防尘口罩:防尘肺病。安全带:防高空坠落 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2问考查的是防护设备及用品及其作用。安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必需的预防性装备,是使用一定的屏蔽体、带系或浮体,通过阻隔、吸收、分散、封闭等手段,保护劳动者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免受外来侵害。安全防护用品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根据用途、防护部位和所使用的原材料的性质进行分类。按照用途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噪声用品、防电用品、防高温辐射用品、防寒用品、防冲击用品、防坠落用品、防机械外伤和脏污用品、防水用品、防酸碱用品、防油用品、防微波和防激光用品、防放射用品和救生用品。按防护部位可分为:防头、面、眼、呼吸道、耳、手、脚、身躯等八类防护用品。一旦在工作中发生事故,劳动防护用品可以起到保护人体的目的。进入磨煤机检修应配备的防护设备及用品:工作服,主要作用是防静电,防尘;安全帽,主要作用是防物体打击;防护手套,主要作用是防止手受伤;防尘口罩,主要作用是防尘肺病;安全带,主要作用为防高空坠落。
3.根据《化学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指出F发电厂现存材料中的化学品及其类别。答案
(1)液氨:类别,压缩气体。(2)盐酸:类别,毒害品。(3)氢氧化钠:类别,腐蚀品。(4)柴油:类别,易燃液体。(5)氮气:类别,压缩气体。(6)氢气:类别压缩气体。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3问考查的是化学品的分类。所谓化学品是指那些正常使用条件下可能引起健康和身体的危害,或者向环境中释放出有毒物质的气体、液体、固体或粉料。它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任何物质,既包括中间体、副产品,也可以是间接材料。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规定,可知F发电厂现存原材料中化学品中柴油为易燃气体;液氨、氮气、氢气属于压缩气体;氢氧化钠属于腐蚀品;盐酸属于毒害品。
4.说明F发电厂脱硫脱硝系统液氨泄露时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答案
(1)向消防部门119、环保部门、公安部报警。(2)该厂立即停工,切断隔离脱硫硝工艺。(3)疏散场所人员,向上风向转移,防止吸入接触。(4)处置人员,佩戴好防化服和空气呼吸器,用防爆工具进行堵漏处理。(5)用喷雾水进行稀释,可用砂土及吸附材料收集和吸附泄露物。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4问考查的是脱硫脱硝系统液氨泄露的应急处置措施。
(1)少量泄漏。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2)大量泄漏。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上全封闭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第四题
2011年8月5日,G炼油企业污水车间要将污水提升泵房隔油池中的污水抽到集水池中,污水车间主任甲在安排抽水作业时,因抽水用潜水泵要临时用电,于是联系电工班派电工到污水提升泵间拉临时电缆,并按要求申办了临时用电许可。
5日15时,电工班安排2名电工到污水提升泵房为潜水泵接电,污水车间在未对作业进行风险辨识,未制定具体作业方案的情况下,安排乙丙丁戊将2台潜水泵到隔油池内,并启动潜水泵开始抽水。
6日9时,乙丙丁戊继续进行抽水作业,10时污水车间主任甲到作业现场检查,发现使用刀闸式开关和接明线,但未向乙丙丁戊指出现场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只要求大家注意安全后就离开了现场,11时20分,乙等发现2台潜水泵出水管不出水,遂拉下了刀闸式开关去吃午饭。
6日13时,当地气温达到35℃,乙等吃晚饭后,到抽水作业现场准备继续抽水作业,乙合上潜水泵的刀闸式开关后,发现潜水泵还是不工作,于是提拉电缆,将潜水泵从隔油池中往上提,由于电缆受力,且未拉下刀闸式开关,导致电缆与潜水泵连接线松动脱落,形成电火花,引爆隔油池中的混合气体,爆炸引起大火,消防队接警后赶到后将大火扑灭。该起事故,造成现场作业的乙丙丁戊当场死亡,污水提升泵房严重损毁。
根据以及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辨识抽水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答案:
触电,淹溺,火灾,瓦斯爆炸和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命题点解析:
1.本案例第1问考查的是辨识抽水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辨识抽水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有:触电、淹溺、火灾、瓦斯爆炸和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
2、指出该起事故中作业现场存在的违章行为。答案:
(1)未进行作业风险辩证,(2)未制定作业方案和事故预案。(3)使用刀闸式开关和明接线。(4)提拉电缆,将钱水泵从隔离油池中往上提。(5)污水车间至往甲发现刀闸式开关和明接线未进行落实整改 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2问考查的是作业琨场的违章行为。参照《安全生产法》并结合本案例现场作业,其违章行为有:未进行作业风险辩识;未制定作业方案和事故预案;使用刀闸式开关和明接线;提拉电缆,将潜水泵从隔油池中往上提;污水车间主任甲发现刀闸式开关和明接线未进行落实整改。
3、分析该起事故的成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答案:
直接原因:发现潜水泵不工作,于是提拉电缆,将潜水泵从隔离油池中往上提,由于电缆受力,且未提拉下刀闸式开关,导致电缆与潜水泵连接线松动脱落形成电火花,引爆隔离电池中的混合气体,爆炸引起大火。
间接原因:(1):未使用防爆潜水泵,(2):丙丁戊未按照作业规程进行作业。
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2)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3)加强风险管理,未制定相应作业方案和事故预案,(4)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3问考查的是作业事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参照《安全生产法》并结合本案例现场作业直接原因:发现潜水泵不工作.于是提拉电缆,将潜水泵从隔油池中往上提.由于电缆受力,且未拉下刀闸式开关,导致电缆与潜水泵连接线松动脱落形成电火花,引爆隔油池中的混合气体。爆炸引起大火。间接原因:未使用防爆潜水泵;丙、丁、茂耒按照作业规程进行作业。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制定相应作业方案和事故预案;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4、简述以上场景中抽水作业安全培训的内容。答案
(1)本岗位工作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2)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3)用电安全知识,(4)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5)典型事故案例 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4问考查的是抽水作业安全培训的内容。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抽水作业安全培训的内容包括:本岗位工作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辩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用电安全知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雏护;典型事故案例。
第五题、J公司是一家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企业。
2011年,J公司有员工780人,其中含安全管理人员3人和L劳务公司劳务派遣人员150人,2011,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造成1人重伤、2人轻伤。其中:一起事故由L劳务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违章造成,导致1名劳务派遣人员轻伤。
J公司的注意生产工序为:原料采购运输,分拣清洗、浸泡灭酶、冷却器、布料、蒸制、速冻、包装和冷藏。主要原料及辅料有: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水、天然气、液氨、柴油、食品添加剂等、。
J公司主要建(构)筑物有:综合办公楼、农副产品加工厂房,冷库、配送库、车库、锅炉房、变电所等。主要设备设施有:冷藏冷冻车20台、货车50台,叉车20台、冷库设施(制冷剂为液氨)1套、10t/h燃气蒸汽锅炉2台、电梯2部2000kVA的干式变压器2台,分拣设备1套、加工设备1套、以及包装物生产设备及热力、制冷管网等。
J公司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了应急救援预案,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并以书面形式对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告知。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计算J公司2011千人重伤率和百万工时伤害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答案:
1:千人重伤率1.28 百万工时伤害率1.92.命题点解析:
1.本案例第1问考查的是千人重伤率和百万工时伤害率的计算。《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中规定,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计算公式: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所以J公司2011千人重伤率=l/780×10=1.28.百万工时伤害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的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计算公式: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10,故J公司2011百万工时伤害率=[3÷(780×250×8)]×10=1.92.6632、列出J公司主要设备中的特种设备。答案:
物料设备,锅炉,叉车,电梯,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命题点解析:
2.本案例第2问考查的是特种设备的种类。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J公司主要设备中的特种设备有物料设备,锅炉,叉车,电梯,压力管道,压力容器。
3、辨识J公司生产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答案:
生产性毒物一氧化碳,有毒物质硫化氢,生产性粉尘。噪音,辐射。命题点解析:
3.本案例第3问考查的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1)化学性因素:常见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铅、汞等金属类毒物,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生产性粉尘,如矽尘、滑石尘、电焊烟尘、石棉尘、聚氯乙烯粉尘、玻璃纤维尘,腈纶纤维尘等。
(2)物理性因素:如热油泵房、催化剂生产的焙烧岗位、加氢催化剂反应器内操作、夏天进人油罐车或油槽车内作业等;低温,如石蜡成型的冷库。噪声、振动,如循环压缩机转动;使用风动工具,如锻锤、风锤、电锯、捣固机、研磨作业的砂轮机、铣床、镟床;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火车等。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表,料位计的Y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热处理时的高频电磁场,电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接时产生的紫外线.加热金属、玻璃时产生的红外线等。
(3)生物性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
(4)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不合理不利于员工的健康;劳动精神过度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或生产不正常时;劳动强度过大或安排不当,如超负荷的加班加点,还有检修时的工业探伤工作量往往过大;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疲劳,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卫生条件和技术措施不良的有关因素。J公司生产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一氧化碳、有毒物质硫化氢、生产性粉尘、噪音、辐射。
4、指出L劳务公司派遣人员违章事故的事故责任主体并说明理由。答案:
责任主体j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及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公司派遣公司为j公司提供劳务输出,派遣人员安全管理职则仍由j公司负责。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4问考查的是事故责任主体的确定。事故责任主体即事故责任者,是指未履行法定义务、实施了相关违法行为、对事故发生和事故报告、救援、调查处理负有责任并应受法律制裁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口依照《条例》的规定,应受责任追究的事故责任主体主要有四种:
(1)事故发生单位。《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依法应当履行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的义务;因其违法造成事故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发生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负有报告、救援和接受调查的义务。据此,生产经营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应当作为独立的责任主体承担法律责任。
(2)事故发生单位有关人员。《条例》规定,不仅要追究事故发生单位的责任,还要对其有关人员实行责任追究。事故发生单位有关人员包括负有责任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主要负责人”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对生产经营活动负全面领导责任、有主要决策指挥权的负责人;“直接受责的主管人员”包括负有直接领导、管理责任的有关负责人、安全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包括负有直接责任的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
(3)有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条例》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实施违法行为,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责任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包括负有责任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包括负有责任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的负责人和其他工作人员。
(4)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条例》规定,对发生事故的单位提供虚假证明的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实行责任追究。
5、列出J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属于综合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答案:
(1),安全生产责任制(2),安全管理定期会议工作制度(3),承包商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4),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7)危险物使用管理制度(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10)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11)应急预案制度(12)安全奖罚制度 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5问考查的是综合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防灾减灾管理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故,J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属于综合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的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定期会议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物使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制度;安全奖罚制度。
第四篇:2008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2008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及标准答案
一、某储运公司仓储区占地300m×300m,共有8个库房,原用于存放一般货物。3年前,该储运公司未经任何技术改造和审批,擅自将1号、4号和6号库房改存危险化学品。
2008年3月14日12时18分,仓储区4号库房内首先发生爆炸,12分钟后,6号库房也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了火灾,火势越来越大,之后相继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爆炸。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发现消火栓不出水,消防蓄水池没水,随后在1公里外找到取水点,并立即展开灭火抢险救援行动。
事故发生前,1号库房存放双氧水5t;4号库房存放硫化钠10t、过硫酸铵40t、高锰酸钾10t、硝酸铵130t、洗衣粉50t;6号库房存放硫磺
15、甲苯4t、甲酸乙脂10t。事故导致15人死亡、36人重伤、近万人疏散,烧损、炸毁建筑物39000m2和大量化学物品等,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1990),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剂的是()。
A.硫化钠
B.高锰酸钾 C.甲酸乙脂 D.硫磺 E.甲苯
2.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关于该仓储区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B.4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C.6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D.仓储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E.仓储区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本案中,第一次爆炸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存发生反应 B.库房之间安全距离不够
C.硝酸铵存储量达130t D.高锰酸钾存储量达10t E.库房管理混乱
4.甲苯挥发蒸气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
A.甲苯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环境相对湿度超过50%
C.开放空间
D.点火源
E.受限空间
5.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下列物质中,目前在我国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
A.高锰酸钾 B.硝酸铵 C.甲苯 D.洗衣粉 E.甲酸乙酯
6.该仓储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A.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
B.仓库内使用防爆电器
C.安全巡检措施
D.防爆、隔爆、泄爆措施
E.违章处理措施
7.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下列应计入该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包括()。
A.火灾爆炸中毁损的财产
B.消防抢险费用
C.伤员救治费用
D.周边河流因事故污染治理费用 E.库房员工因工伤歇工工资
二、某服装厂厂房为一栋六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厂房一层是裁床车间,二层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三至六层是成衣车间。厂房一层原有4个,后2个门被封死,1个门土锁,仅留1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仅留0.8m宽的通道供员工通行。
半年前,在厂房一层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了一个临时库房。由于用电负荷加大,临时库房内总电闸保险丝经常烧断。为不影响生产,电正用铜丝代替临肘库房内的总电闸保险丝。经总电闸引出的电线,搭在铁栅栏上,穿出临时库房,但没有用绝缘套管,电线下堆放了2m.高的木料。
2008年6月6日,该服装厂发生火灾事故。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员工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火势迅速蔓延至二、三层。当时,正在二层办公的厂长看到火灾后立即逃离现场:二至六层的401名员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慌乱逃生,多人跳楼逃生摔伤;一层人员全部逃出。
该起火灾事故,造成67人死亡、5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6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起火原因是一层库房内电线短路产生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木料;整个火灾过程中无人报警;事故前该厂曾收到当地消防机构关于该厂火险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但未整改;厂内仅有一名电工,且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3题为多选题)。
1.此次火灾发生初期,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厂长应优先()。
A.保护工厂财物
B.组织员工疏散
C.保护员工财物
D.查找起火原因
E.保护工厂重要文件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此次事故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E.轻微事故
3.关于此次事故中逃生时受伤的员工是否应定为工伤的问题,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应该定为,因工作受伤 B.不应定为,不是因工作受伤 C.是否定为,由厂工会认定
D.是否定为,由厂领导决定
E.是否定为,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裁定
4.对本案存在的安全隐患,下列整改措施中,该厂应该采取的有()。
A.保证上下楼梯通道畅通
B.确保人员出入通道不少于两个
C.加强员工灭火技能培训
D.电工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并持证上岗
E.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
5.该厂存在的下列现象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
A.库旁内总电闸的保险丝用铜丝代替
B.厂房内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杂物
C.厂房的三层至六层是成衣车间
D.二至六层有401名员工同时工作
E.二层以上各层存放可燃物
6.下列关于该厂安全管理现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员工缺乏应急救援常识
B.楼房不适合作为生产服装的厂房
C.安全管理混乱
D.发现的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整改
E.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不到位
7.厂房一层火灾失控时,对正在五层工作的员工来说,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A.在本层负责人的组织下灭火
B.搬运身旁附近的财物 C.察看火情,设法逃生
D.无法立即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待救援
E.逃生时尽量不要直立行走
8.此次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间接原因包括()。
A.厂房一层内设置临时库房
B.厂方平时缺乏对员工的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员工自救能力差
C.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员工无法迅速撤离
D.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下达不及时
E.厂房一层只有1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
三、某企业有玻璃器皿生产车间。该企业的玻璃器皿制造分为烧制玻璃熔液、吹制成型和退火处理三道主要工序,烧制玻璃溶液的主要装置是玻璃熔化池炉。烧制时,从炉顶部侧面人工加入石英砂(二氧化硅)、纯碱(氢氧化钠)、三氧化二砷等原料,用重油和煤气作燃料烧至1300-1700℃,从炉底侧面排出玻璃熔液。
玻璃器皿的生产车间厂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顶是水泥预制板。厂房内有46t玻璃熔化池炉1座,炉高6m,炉顶距厂房钢制房梁1.7m,炉底高出地面15m。距炉出料口3m处是玻璃器皿自动吹制成型机和退火炉。煤气调压站距厂房直线距离15m,重油储罐距厂房直线距离15m。房内有员工20人正在工作。
由于熔化池炉超期服役,造成炉顶内拱耐火砖损坏,烈焰冲出炉顶近1m,炉两侧的耐火砖也已变形,随时有发生溃炉的可能。2008年6月11日,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该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当即向企业发出暂时停炉、停产的指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本案中,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时行使了《安全生产法》赋予的哪些职权?
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指出该车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依据。
4.针对该企业现状,提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建议。
四、总部位于A省的某集团公司在B省有甲、乙、丙三家属企业。为加强和规范应急管理工作,该集团公司委托某咨询公司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咨询公司同感哦调查、分析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完成了应急救援元起草工作,提交到集团公司会议上进行评审。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的意见是:(1)集团公司和甲、乙、丙三家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组织指挥结构上应保持一致;(2)集团公司有自己的职工医院和消防队,应急救
援时伤员救治要依靠职工医院,抢险力量队伍要依靠集团公司消防队;(3)周边居民安全疏散,应由集团公司通知地方政府有关部寻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4)应急救援预案中因部分内容涉及集团公司商业秘密一应急救援预案不对企业全体员工和外界公开,只传达到各企业中层以上干部;(5)应急救援预案要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近期,该集团公司完成了一套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计划。该计划设计的演练内容为:(1)打开液氨储罐阀门,将液氨排到储罐的围堰内;(2)参演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关闭阀门,将围堰内的液氨进行安全处置;(3)救出模拟中毒人员。
2008年3月6日,集团公司在甲企业进行了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演练地点设在甲企业的液氨储罐区。为保障参演人员、控制人员和观摩人员的安全,集团公司事先调来乙企业全部空气呼吸器、防毒菌具、。防爆型无线对讲机和监测仪器,同时调来集团公司消防队所有的水罐车、泡沫车和职工医院的救护车辆。演练从10点钟开始,按照事先制订的演练计划进行:
10点20分氨气扩散到厂区外,由于演练前未组织周边群众撤离,扩散的氨气导致两名群众中毒:10点30分,抢救完中毒群众后,演练继续按计划进行。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指出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意见中的不妥之处,说明正确的做法。
2.指出本案的应急救援演练中存在的问题。
3.结合本案,简述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五、某煤炭开采企业地面辅助生产系统有维修车间、锅炉房、配电室、油库、办公大楼和车库等。在维修车间,除机械加工设备外,还有1台额定起重量1.5t、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气焊用氧气、乙炔气瓶各5个。燃煤锅炉房有出口水压(表压)0.12MPa、额定出水温度130℃、额定功率28MW的锅炉2台。油库有1个储量为7的汽油储罐及配套加油设备。办公大楼内安装载人电梯2部。该企业有员工通勤大客车1辆。
2007年7月5日10时,电工甲在维修车间进行电气维修。10时30分,车工乙开完会,准备使用机床时发现没电,于是来到电气开关柜前,发现开关柜门开着,没有停电作业警示,就接通电源,造成电工甲触电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指出该企业现有设备中哪些属于特种设备。
2.该企业是否应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如是,说明该企业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如否,说明理由。
3.说明此次事故调查组的成员构成。
4.写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概要。
2008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满分1OO)
一、答案及评分标准(共14分,每题2分。)
1.B 2.D 3.A 4.AD 5.ABCE 6.ABD 7.ABCE
二、答案及评分标准(共16分,每题2分)。
1.B 2.A 3.A 4.ABCD 5.AB 6.ACDE 7.CDE 8.ABCE
三、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2分,第1题4分,第2题6分,第3题5.分,第4题6分)
1.(满分4分,每答对1点得2分,最多得4分)。
(1)现场检查权(2分)
(2)当场处理权(2分)
(3)紧急处置权(1分)
2.(满分6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5分。)
(1)设备设施缺陷:熔化池炉老化(1分),炉顶部损坏(1分),两侧耐火砖变形(1分),炉顶离房顶钢梁1.7m(太近)(1分)。(最高2分)
(2)防护缺陷:熔化池炉距煤气调压站、重油罐距离太近。(1分)
(3)粉尘(石英砂或二氧化硅);(1分)
(4)高温(或热辐射);(1分)
(5)有毒有害化学品(纯碱或氢氧化钠、三氧化二砷);(1分)
(6)易燃易爆性物质(重油和煤气);(1分)
3.(满分6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6分)
(1)坍塌:炉火烘烤房梁,引发厂房坍塌;玻璃熔化池炉耐火砖变形,熔化池炉倒塌。(1分)
(2)火灾:现场使用煤气和重油。(1分)
(3)其他爆炸:现场使用煤气。(1分)
(4)机械伤害:现场使用成型机等设备。(1分)
(5)灼烫:玻璃熔液达1300至1700℃高温。(1分)
(6)高处坠落:炉高6m,顶部侧面有加料作业。(1分)
(7)物体打击:炉高6m,顶部侧面有加料作业。(1分)
(8)中毒和窒息:现场使用煤气,可能发生泄漏。(1分)
(9)触电:现场使用电气设备,如照明等。(1分)
4、(满分6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6分。)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1分)
(2)完善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完善现场操作规程)。(1分)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能力。(1分)
(4)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1分)
(5)配备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1分)
(6)维修玻璃熔化池炉,使其处于完好状态。(1分)
(7)迁移重油罐。(1分)
(8)现场安装煤气泄漏监测报警装置。(1分)
(9)在房顶钢梁下加隔热保护。(1分)
四、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2分,第1题8分,第2题8分,第3题6分。)
1.(共8分,按得分点给分。)
(1)救援只依靠企业自身力量;要考虑利用社会资源。(1分)
(2)周边居民安全疏散由集团公司通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1分):应该由发生事故企业直接通知地方政府或直接通知周边群众。(1分)
(3)应急救援预案只传达到企业中层以上干部(1分):预案应传达到相
关人员。(1分)
(4)应急救援预案只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1分):应报A、B省企业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1分)
2.(共8分,按得分点给分。)
(1)打开液氨储罐阀门,将液氨排到储罐的围堰内(2分)
(2)演练中调用其他单位正在使用的全部应急装备(2分)
(3)出现两名群众急性中毒时,未立即终止演习(2分)
(4)应急救援演练过程中,未通知周边群众(2分)
3.(共6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6分。)
(1)营救受害人员(2分)
(2)迅速控制事态(2分)
(3)消除危害后果(2分)
(4)查清事故原因(2分)
五、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6分,第1题3分,第2题9分,第3题4分,第4题10分。)
(1)锅炉;(1分)(2)电梯;(1分)(3)起重机;(1分)(4)氧气、乙炔气瓶。(1分)
2.(9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9分)
是,该企业应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2分)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1分)
(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1分)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分)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1分)
(5)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1分)
(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1分)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1分)
(8)生产系统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1分)
(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1分)
(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1分)
(11)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1分)
(12)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1分)
(13)企业应有采矿许可证;(1分)
(1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1分)
3.(4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4分)
事故调查组由:县级人民政府(1分)、煤矿安全监察分局(1分)、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1分)、县级公安机关(1分)、县级监察机关(1分)、县级工会(1分)、县级人民检察院(1分)、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1分)的人员和专家(1分)组成。
4.(10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10分)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1分);某煤炭开采企业(1分);
(2)事故发生经过和救援情况(1分);事故发生时间和事故发生地点(1分);事故过程描述(1分);事故救援情况(1分);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1分):事故受害人是甲(1分);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1分):事故直接原因是乙未确认有人在电气维修,即省
闸送电(1分);事故间接原因是甲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1分)。
(5)事故责任认定和对事故责任者处理的建议:责任事故(1分);事故责任者是甲和乙(1分);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1分):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1分)。
第五篇:2011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2011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全卷共五大题。共l00分。其中第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第三、四、五大题为主观题。单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第一题
A焦化厂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2009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造成2人轻伤。该厂因精苯工业废水兑水稀释后外排,被环保部门责令整改。该厂采取的整改措施是将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这样既抑制了扬尘,又避免了废水外排。为防止相关事故发生,该厂于2009年5月20日制订实施了《A焦化厂精苯污水喷洒防尘管理办法》。
2011年5月ll日15时20分许,A 厂备煤工甲、乙在进行带式输送机巡检作业时闻到强烈异味,随后两人分别前往不同部位查找原因。l5时38分,乙听到从甲的方向传来一声闷响,气流迎面扑来,发现通廊部分坍塌,乙立即呼救。厂领导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对胶带输送机通廊坍塌现场进行搜救,在带式输送机通廊北端发现甲倒在废墟中。甲头部有明显外伤,身上有部分面积烧伤,经医务人员确认已死亡。
事故调查确认,此次事故为l号煤仓内苯蒸气爆炸事故。在含苯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1年后,废水管道断裂,废水从管道断裂处流入煤堆底部,经胶带输送机运输,大量含苯煤粉进入l号煤仓,从含苯煤粉中挥发出的低浓度苯蒸气积累、聚集达到爆炸权限,遇到点火源后引起爆炸。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l-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规定,A厂()。
A.可以只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可以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C.可以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D.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可以委托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个人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答案:D 解析: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应满足如下要求:①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②除上述三类高风险单位以外且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只配备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③当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时,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2.A厂招收新从业人员,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学时。A.12 B.24 C.36 D.48 E.72 答案:E 解析:《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十五条: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3.A厂2009百万工时伤害率为()。A.1
B.2 C.3 D.4 E.5 答案:A解析: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百万工时伤害率是指某个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因工伤事故造成的伤害人数(含死亡、重伤、轻伤人数之总和)。其计算方法是: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数)×lO=2/(1000×250×8)×l0=1 4.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l l号),作为A厂自注册安全工程师,可从事的安全生产工作包括()。
A.参与本厂组织的事故调查
B.参与本厂内隐患排查治理 C.进行本厂员工职业病鉴定 6
6D.参与本厂员工安全培训 E.为本厂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答案:ABDE解析:《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1号)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下列安全生产工作,应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参与并签署意见:①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②排查事故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和安全措施;③制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计划;④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⑤生产安全事故调查;⑥制定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⑦其他安全生产工作事项。
5.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关于该起事故的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国资委组织调查
B.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调查 C.由A厂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调查
D.可邀请相关专家作为调查组成员参与事故调查 E.A厂上级主管部门、工会参与调查
答案:BDE 解析:事故调查组成员有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工会、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可以邀请人民检察院参与事故调查。还可以聘请专家参与事故调查。本案例中,国资委(如果属于国有企业)和环保部门可以参加事故调查,但不可能组织事故调查。
6.A 厂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A.煤尘
B.苯 C.氯 D.高温 E.焦炉煤气
答案:ABDE 解析:选项C也是职业性有害因素,但从本案例中不能看出是否存在该职业性有害因素。
7.A厂要恢复生产,在修复被破坏的设施、设备后,还需()。A.重新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 B.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C.将事故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 D.全面落实事故调查报告中的整改要求 E.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
答案:BDE 解析:选项C明显错误;不需要重新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选项A错误。第二题
B家具厂木材加工车间内用可移动式传送带传送物料。可移动式传送带的驱动电动机使 用380V三芯电缆线供电,其铁制控制箱入口处的电缆线用布条缠绕固定。因控制箱随传送带经常移动,操作人员为图方便,只安装了一个螺栓固定。控制箱没有漏电保护装置。木材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2009年5月21日15时20分,由于车间内木材堆积。影响传送带正常工作,现场操作人员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带电移动传送带。在移动过程中。三芯电缆线松动脱落,带电电缆接触控制箱外壳,导致1名员工触电。现场员工情急之下未切断电源就拉扯三芯电缆线,引发电缆短路打火,发生粉尘爆炸事故。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l人重伤。重伤者经34天抢救无效死亡。事故造成木材加工车间厂房部分坍塌,全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小题2分,l~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
A.医疗费用
B.企业停产损失费用
C.事故罚款
D.清理现场费用
E.丧葬及抚恤费用
答案:B 解析: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如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事故善后处理费用,如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价值,如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属于()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A 解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O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从业人员长期接触B厂木材加工车间内的粉尘可能会引起的职业病是()。A.尘肺
B.苯中毒 C.炭疽
D.职业性哮喘 E.甲醛中毒
答案:A 解析:呼吸性粉尘是指能被吸入人体肺部并滞留于肺泡区的浮游粉尘。空气动力直径小于7.07um的极细微粉尘,是引起尘肺病的主要粉尘。
4.下列措施中,对解决木材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问题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
A.密闭产尘设备措施 B.粉尘惰化处理措施 C.除尘净化措施 D.通风净化措施 E.防静电措施
答案:ACD 解析 :在2008版相关教材的粉尘爆炸中有惰化防护措施,对于产生可燃粉尘的生产装置,则可以进行惰化防护,即在生产装置中通入惰性气体,使实际氧含量比临界氧含量低20%。E选项不能降低粉尘浓度,只是杜绝粉尘爆炸的点火源,与题意不符合。
5.在移动传送带过程中,可用于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有()。A.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B.安装电磁屏蔽 C.采用TT系统
D.安装机械联锁 E.采用保护接零系统
答案:ACE 解析: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有选项C、E,漏电保护装置可以作为直接接触电击基本措施的补充措施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所以选项A也正确。6.针对B厂的粉尘爆炸危险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粉尘分散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炸 B.粉尘浓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C.氧含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 D.环境温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E.粉尘湿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答案:ABCD 解析 :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温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7.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A.优先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原则
B.“四不放过”的原则 C.公正、公开的原则
D.企业利益至上的原则 E.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答案:BCE 解析 :选项A.D明显错误。鉴于法律授权国务院制定专门的事故调查处理行政法规,所以,《安全生产法》没有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作出详细的规定。但是法律确定了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即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针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存在的地方保护、避重就轻、逃脱责任等突出问题,《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五条同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8.该起事故暴露出B厂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A.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B.安全检查不到位,C.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
D.未采用防爆电动机 E.岗位责任制不健全
答案:ABE 解析 :选项C在案例中并不能反映出来。选项D应该属于安全技术措施,而不是管理的问题。
第三题 C建筑工程公司原有从业人员650人,为减员增效,2009年3月份将从业人员裁减到350人,质量部、安全部合并为质安部,原安全部的8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转入下属二级单位,原安全部的职责转入质安部,具体工作由2人承担。
2010年5月,C公司获得某住宅楼工程的承建合同,中标后转包给长期挂靠的包工头甲某,从中收取管理费。2010年11月5日,甲找C公司负责人借用起重机吊运一台800kg•m的塔式起重机组件,并借用了有“A”类汽车驾驶执照的员工乙和丙,2010年11月6日中午,乙把额定起重量8t的汽车式起重机开到工地,丙用汽车将塔式起重机塔身组件运至工地,乙驾驶汽车式起重机开始作业,C公司机电队和运输队7名员工开始组装塔身。当日l8时,因起重机油料用完且天黑无照明,丙要求下班,甲不同意。甲找来汽油后,继续组装。20时,发现塔式起重机的塔身首尾倒置,无法与塔基对接。随后,甲找来3名临时工,用钢绳绑定、人拉钢绳的方法扭转塔身,转动中塔身倾斜倒向地面,作业人员躲避不及,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确定此次事故类别并说明理由。答案:
此次事故类别为起重伤害。理由:本次事故中塔身倾斜倒向地面,造成作业人员3人死亡、4人重伤,属于起重伤害事故。
命题点解析: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指各种超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等。(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2.指出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答案:
(1)C公司作为建筑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承包给甲某所在单位,应当与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
(2)C公司作为建筑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3)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安全工程师。命题点解析:
安全生产职责: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④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有效。⑤主要负责人经安全培训合格。⑥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⑦排查治理生产隐患。⑧组织应急演练。⑨事故发生后的上报制度。
3.分析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答案:
(1)甲某所在的单位没有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2)存在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在照明没有保障的备件下,强行让丙从事可能产生危险的作业。
(3)在扭转塔身之前没有对可能产生的危险做安全防护工作,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4)没有对临时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方面知识的培训。(5)存在非法转包、分包现象。命题点解析:
《安全生产法》规定追究生产经营单位法律责任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有下列27种:
(一)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
(三)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四)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
(五)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规定如实告知从业人员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
(六)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
(七)生产经营单位的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设计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
(八)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的;
(九)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安全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
(十)生产经营单位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十一)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十二)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的;
(十三)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十四)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投入使用的;
(十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十六)未经依法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
(十七)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者不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的;
(十八)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十九)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二十)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十一)生产经营单位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或者未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的;
(二十二)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城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
(二十三)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内,或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二十四)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未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或者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出口的;
(二十五)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
(二十六)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二十七)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安全生产法》对上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设定的法律责任分别是: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限期改正、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止建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吊销证照、关闭的行政处罚;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或者其他违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或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提出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答案
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1)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2)作为施工单位必须配备一定的工程监理,对现场施工做监督工作,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一定要排除隐患或者采取安全措施并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施工。(3)项目部门明确部门安全负责人,并组织正常施工安全活动,项目部每周组织一次安全例会及现场安全检查,每月一次安全总结会及现场安全大检查。
(4)各岗位各工种都制定工作制度,并把责任落实到人、到施工现场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工序,并在组织制度上起到充分保障作用。
(5)在经费投入上必须保证落实,强调安全才是最大的节约,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安全防护需要增加投入的部位及工序即相应增加,并上报项目部领导进行审批,保证施工安全。
(6)管理机制需要完善,从安全管理体系上完善,明确现场安全经理是项目安全的主导者,其有权停止施工现场中任何不安全的施工活动,并对存在违章趋势及安全隐患的部位及工序有权要求整改,且相关施工管理部门必须无条件进行配合。
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安全措施。第四题
D热电厂2×300MW扩建工程的燃煤输送系统包括:煤仓、运煤系统、破碎系统和给煤系统。煤仓内堆煤最大高度为l4m。燃煤由汽车运入电厂,采用带式输送机将煤送到磨煤机中磨成煤粉,煤粉送至锅炉喷燃器,由喷燃器喷到炉膛内燃烧。扩建工程使用该厂原有的2个容积500m柴油储罐储存点火锅炉用燃油。给水系统的功能是将水送入省煤器。送入省煤器的水经水冷壁和过热器等受热面,变成过热蒸汽后送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D厂调节水系统有1个储量为l2t的液氨储罐。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为“水一氢一氢”方式。氢气由Φl00mm的管道引入发电机设备中。制氢系统有9个表压3.2MPa、容积10m的氢罐。锅炉机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l025t/h,过热蒸汽出口压力为17.75MPa。
D厂远离城区。为方便员工生活,D厂在厂区内设立了l座加油站,加油站有2个容积150m的汽油储罐,汽油的密度为730kg/m。受D厂委托,E安全评价机构对该厂扩建工程进行了安全评价,出具了安全评价报告,并提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为预防燃煤输送系统事故,应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答案:
(1)热电厂在使用蒸汽时,对油库、油泵房、卸油泵房、燃油系统、煤粉仓、绞龙附近、原煤仓以及一次风粉输送管道附近,都可以装设固定蒸汽管接头,灭火时,接上胶管即可灭火;对于易发生火灾的危险区也可采用固定的蒸汽灭火装置;对于油罐灭火需要与泡沫灭火和水喷淋装置配合,以利于在各种情况下的灭火。
(2)改革工艺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湿式作业;密闭、通风、除尘;个体防护。
(3)机械传动部件采用防护罩、防护网等装置防止机械伤害。(4)采用接地等防静电措施,接零、屏蔽等防雷击措施。
3333命题点解析:
本案例第1问实质是考查粉尘的控制。
2.D厂委托给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哪种类型?简述该类安全评价应包括的主要内容。答案
(1)D厂委托给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安全预评价。
(2)安全预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辨识与分析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生产经营活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的活动。
命题点解析:
建设项目安全专篇应当包括下列内容:设计依据;建设项目概述;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及周边环境安全分析;建筑及场地布置;重大危险源分析及检测监控;安全设施设计采取的防范措施;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情况;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安全设施专项投资概算;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及建议采纳情况;预期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可能出现的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之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并编制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①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②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书(复印件)。③施工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④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及其存在调题的整改确认材料。⑤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⑥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及资格情况。⑦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安全设施需要试运行(生产、使用)的,还应当提供自查报告。
3.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结合以上场景,说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与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答案
(1)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
(2)对动火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3)企业进行给水系统等危险作业时,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还要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
(4)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5)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如液氨储罐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
命题点解析:
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口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对于吊装、爆破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4.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l8218--2009),指出D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液氨储罐;氢罐;汽油。
(2)理由: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D厂有液氨储罐为12t远大于规定的1Ot;D厂的氢罐lOt远大于要求临界值的5t;汽油的临界值为200t,D厂现有一个加油站(2个容积150m的汽油储罐),汽油也是重大危险源。
命题点解析:
我国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一一2009)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第五题
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浆制备、3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
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2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C的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蒸汽在管道中的输送压力为3.7MPa。
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热力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
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I、Ⅱ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就已发现。重大事故隐患I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应由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Ⅱ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认为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答案:
(1)F厂中的火灾爆炸物质有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氧化铝,煤气,液氨。(2)爆炸性物质是指受到高热、摩擦、撞击或受一定物质的激发能瞬间起单分解或复分解化学反应,并以机械功的形式在极短时间内放出能量的物质,统称为爆炸性物质。物质发生爆炸的过程是其化学能量迅速释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物质状态的变化,爆炸点周围介质的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瞬间发生气体膨胀和巨大声响,同时对周围环境起到极大的破坏作用。
命题点解析:
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等物理变化而引起的爆炸称为物理性爆炸。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成分不改变,例如锅炉的爆炸,压缩气体、液化石油气超压引起的爆炸,压力容器内液体过热汽化引起的爆炸均属于物理性爆炸。这种爆炸能够间接地造成火灾或促使火势的扩大蔓延。
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化学性爆炸按爆炸时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为:①简单分解爆炸,如乙炔在压力下的分解爆炸。这种爆炸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所需热量由爆炸物质本身分解时产生,受轻微震动即可引爆。②复杂分解爆炸,如炸药的爆炸。③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即所有可燃气体、蒸气、雾滴和粉尘与空气混合所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包括石油、天然气的爆炸,均属于此类。这类爆炸需要一定条件,如爆炸物质含量、空气含量及激发能源等。其危险性虽较前两类化学性爆炸低,但很普遍,造成的危害也较大。
2.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答案
所涉及的特种设备有锅炉,蒸汽管道,压力容器,输送车辆,电梯,油泵房,点火泵房。命题点解析: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适用范围。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前款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
督管理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第一款规定:“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应当遵守本条例,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鉴于目前我国特种设备种类较多,已有一些特种设备形成了固有的监督管理体制并行之有效,所以对于某些特殊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不需要改变现行管理体制,不宜作出统一的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以及矿山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民用机场专用设备的安全监察不适用本条例。”第三条第三款规定:“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第一百条规定:“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使用的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
3.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答案
危险因素存在的单元: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点火泵房、除灰系统、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危险因素:其中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除灰系统中产生的大量的煤粉粒可能导致尘肺病、矽肺病;油泵房可能因为爆炸导致作业人员的死亡;氨法脱硫系统可能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使人慢性中毒。
命题点解析:
根据能量转移论的观点,电气危险因素是由于 电能非正常状态形成的。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 险、电气火灾爆炸危险、静电危险、雷电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等。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4.确定重大事故隐患I、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答案
(1)生产经营单位F将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应当与其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可以看出重大事故隐患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应该是F企业。
(2)F企业应该是重大事故隐患I的整改责任单位,因为不管是甲车间还是乙车间都属于F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应该由F企业出资对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整改。
命题点解析:
一般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指定隐患整改责任人,对事故隐患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的隐患,由整改责任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整改验收,验收合格后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备案。重大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落实整改的内容、资金、期限、下井人数、整改作业范围,并组织实施。整改结束后要按照要求认真自检。
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答案
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
(3)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4)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
(5)加强相关各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
(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订隐患整改方案,落实整改隐患整改措施,整改完毕后,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
命题点解析:
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是《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的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事故调查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要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提出预防事故的措施,防止发生同类事故。所以,事故调查要避免重追究、轻整改的倾向,要在调查报告中提出整改意见或者措施,为其他单位提供事故案例和经验教训,加强管理,防止或者减少同类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