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荔县地质灾害临界雨量及预报方法初探(本站推荐)
大荔县地质灾害临界雨量及预报方法初探
摘 要:根据大荔县国土局地质灾害易发生性分区资料,分析得出大荔县山洪地质灾害主要位于安仁镇、范家镇和段家镇;大荔县1968―2010年90%以上地质灾害发生在5―10月,与降雨关系密切,强降雨及连阴雨均可诱发地质灾害;对其中23条地质灾害样本分析,得出本县域内临界雨量及地质灾害统计预报方程。
关键词:临界雨量;地质灾害
中图分类号:P4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208
大荔县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
1.1 崩塌
大荔县共有崩塌类地质灾害点23处,按物质组成均为土质崩塌;从规模上,其中大型崩塌4处,占总数17.4%,中型崩塌13处,占总数56.7%,小型崩塌6处,占总数26.1%,危害程度以30人以下,威胁100人以上灾害点7处,威胁100人以上1处,主要分布于大荔县东部(范家镇?p高明镇?p步昌乡?p朝邑镇)黄河(古岸)陡崖和西北部(段家乡?p冯村镇)洛河陡岸部位;如东巷?p红旗水站?p南干5组崩塌和南干2组崩塌。
1.2 滑坡
大荔县域内共5处土质滑坡,其中威胁30~100人处,威胁100人以上1处。黄土滑坡主要分布在大荔县域东北部范家镇地界内,地处黄土台塬和黄河冲积沙地分界处――黄河(古岸)陡崖;滑坡受控于极度发育的黄土垂直节理及临空张裂隙,尤其是垂直节理和顺坡(卸荷)裂隙,如裕西村滑坡?p王家巷滑坡和辛村滑坡,主要为降雨?p冻融和开挖坡脚;每年7―9月、11―12月和2―3月(冻融期)多发。
1.3 地裂缝
大荔县域内共有地裂缝灾害点12处,均属于小型地裂缝,危害程度以100人以上为主,威胁30~100人地裂缝2处,威胁100人以上7处。主要分布在冯村镇?p双泉乡?p两宜镇?p高明镇和安仁镇。地裂缝呈近东西?p北东向展布,与大荔县北东向扶风―三原―东王活动断裂带或合阳―朝邑―华县活动断裂带相位置和走向一致;在雨季或农田灌溉时,地裂缝活动明显,在干旱时节,变化缓慢,说明与地下水引起的土体湿陷有关,诱发因素主要为断裂活动?p降雨和农田灌溉,然后为建筑加载。
1.4 地面塌陷
大荔县发育地面塌陷2处,即段家乡北湾地面塌陷,西太大地面塌陷,均为小型地面塌陷。大荔区黄土湿陷性明显,推测地面塌陷形成与黄土湿陷性?p落水洞?p防空洞及灌溉侧渗有关,诱发因素多为降雨。地质灾害与气象条件
据统计70%以上地质灾害集中在6―9月(主汛期),65%以上是由降雨诱发,可见地质灾害与降雨关系密切。1976年7―8月连阴雨,段家乡老君寨村红旗水站发生崩塌,毁房3间,死1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万元。大荔县地质灾害预报方法
3.1 地质灾害预报等级
1级地质灾害: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小,概率0.05~0.1;2级: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小,概率0.1~0.3;3级: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概率0.3~0.5;4级:灾害发生可能性大,概率0.5~0.7;5?: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概率≥0.7。大荔县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划分5个等级,当预报3~5级地质灾害时,对外发布预报或预警。
3.2 临界日综合雨量计算
据研究表明:1次降水并不一定会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只起一部分作用,累计降雨量作为临界降雨量具有很大局限性。为此考虑前期降雨时间和日降雨量综合量,计算公式为:
R=R0+R1+R2+R3+R4+α2Rz+2+…+αn-zRn
其中R临界日综合雨量,R0当天雨量(预报量或者阀值),z为相关性较好的地质灾害发生前天数,Rz为相关性较好的前z天日降雨量,Rn为前n天日降雨量,n为地质灾害发生前天数,α为权重系数。
3.3 预报方程
陕西黄土高原地质灾害(崩塌)发生次数和累计日降水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质灾害和前3d的累计降雨量相关性最高,然后是前2d和前1d,从第4天开始相关性明显降低,在实际应用中z值取3;在权重系数取α取0.2~0.9时,计算累计有效降雨量与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相关系数:当α=0.8时,日综合降雨量与滑坡发生次数相关系数最大;当α=0.7时,相关系数最大。建立已崩塌为主的大荔县地质灾害诱发指数方程:
Y=R0+R1+R2+0.7R3+0.49R4+0.34R5+0.24R6+0.17R7+0.12R8+0.08R9+0.06R10
式中,Y 表示地质灾害诱发指数,R0-R10为地质灾害潜伏期内以20时为日界的日降水量。
3.4 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级划分
通过自动站可读取R0-R10带入上述方程,计算诱发指数Y值,Y值越大则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级越高,越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统计有记录的几次大荔县典型地质灾害:发生灾害时Y值最小为21.9。没有降水时,不会出现气象条件引发的地质灾害发生;Y值50时占70%以上。
作者简介:李东(1982-),男,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人,本科,工程师,从事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第二篇: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使震区山体普遍松动,岩层变形、断裂,加之汛期降雨过程较多,随时可能发生新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全省在防范地质灾害方面的形势显的更加严竣。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央领导曾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
指示和部署。
作为国土资源部门在防范地质灾害工作上已形成刻不容缓之势,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对辖区内灾害隐患点分布、发育等状况,应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预见性的分析能力,贯穿整个防范地质灾害工作过程,群测群防预警体系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应当高度关注和重视,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恢复和重新建设工作,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能较好地为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技术支撑,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目的。
全面开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为群测群防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地质灾害调查范围和监测选点应坚持“四必须”。一是危险性大、稳定性差,成灾概率高的必须设点;二是对村庄、集镇、厂矿和居民点构成威胁的必须设点;三是威胁公路、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的必须设点;四是威胁重大基础建设的必须设点。
注重地质灾害调查注重科学评估。对普查出的隐患点要展开综合分析,并进行科学的评估,对潜在的危险要作出科学判断,对隐患点的危险程度提出搬迁避让、撤离避险、监测预警等具体建议,及时提供给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以便制定出科学的防治措施。
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相关文件和条例规定,搞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要突出“群测群防、群专结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坚持好“四项原则”,一是坚持应急治理与常治理相结合,突出应急治理原则;二是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出,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原则;四是坚持当地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实行辖区负责的原则。
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点所在乡(镇)、村、组及有关单位为监测责任单位,单位一把手为直接责任人,成立监测组,成员由乡(镇)、村、组、有关单位工作人员和受威胁群众共同组成,并设置电话、传真等通讯设备。监测组设立后要迅速与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实现对接,形成县、乡(镇)、村、组、监测点“五位一体”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系统。县、乡(镇)、村、组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组织对监测人员进行监测知识培训,使他们达到能正确监测、判断灾害发生前的各类迹象和全面掌握灾情速报以及应急防灾、救灾和预警发布等方面的常识。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对滑坡、地裂缝一般采用滑坡预警伸缩仪和裂缝报警器等,还应结合人工巡视地貌、地表植被和标志物的各种微细变化,汛期要24小时强化监测。对监测信息反馈和处理,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监测数据、信息收集汇总,上报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综合整理与分析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以便进行科学安排部署。有重大险情发生时,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应立即采取应急防灾减灾措施,并上报上级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派出专业人员赴现场协助监测和指导防灾、救灾工作。
继续建立健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制度、地质灾害查询制度、地质灾害险情巡查等制度。
建设群专结合预报预警系统
国土资源部门要实行归口管理和指导乡(镇)、村、组、监测点四级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主要负责监测资料和信息反馈的收集汇总;要积极与气象、水利部门紧密配合,综合气象、水文数据和监测资料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科学预测,及时向相关乡(镇)、村组和有关单位发出预警通知。要负责组织各乡(镇)、有关单位编写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上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要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活动和定期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包括村组监测员)进行业务培训。
应注重的四个环节
注重主动服务意识。当地政府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国土资源部门要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针对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需求,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与服务对象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主动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共享,参与排危除险工作,努力提高防范地质灾害工作的整体效用。
注重经费投入。一是政府要加大对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配备交通工具,测量、监测仪器、电脑等设备和必须的工作经费;二是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地质灾害监测、防治项目及经费,保证监测、防治工作顺利
进行。
注重知识结构搭配和业务知识培训。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体系组建事关重大,隐患监测点监测员应尽量选任有较强工作责任感、事业心和具备一定工作经验,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年青人。有针对性地对监测员在识灾、防灾知识和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等方面进行业务知识强化培训,工作人员各方面素质强硬了,才能有利于整个系统正规、高速化运作。
注重监测数据统计信息化、网络传递快速化。监测数据包括地质灾害点资料,动态变化数据等,要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在信息系统中,以确保网络传递快速化,监测数据最好以曲线、图表等形式体现,为隐患点发展趋势分析提供依据。
第三篇: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
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为监测地质灾害在时空域的变形破坏信息(包括形变、地球物理场、化学场等)和诱发因素动态信息。最大程度获取连续的空间变形破坏信息和时间域的连续变形破坏信息,侧重于时间域动态信息的获取。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工程效果评估。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查明灾害体的变形特征,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施工安全监测,保障施工安全;防治工程效果监测;对不宜处理或十分危险的灾害体,监测其动态,及时报警,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一、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技术方法
所谓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于专业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对地质灾害变形动态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报等一系列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
1、崩塌、滑坡监测技术方法
1)地表变形监测 ① 地表相对位移监测
主要方法有机械测缝法、伸缩计法、遥测式位移计监测法和地表倾斜监测法。② 地表绝对位移监测
主要方法有大地形变测量法、近景摄影测量法、激光微小位移测量法、地表位移GPS测量法、激光扫描法、遥感(RS)测量法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法。
2)深部位移监测
主要方法有测缝法、钻孔倾斜测量法和钻孔位移计监测法。3)地下水动态监测
主要监测法为地下水位监测法、孔隙水压力监测法和水质监测法。4)相关因素监测
主要方法有地声监测法、应力监测法、应变监测法、放射性气体测量法和气象监测法(雨量计、融雪计、湿度计和气温计)。
2、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泥石流监测方法主要有地声监测法、龙头高度监测法、泥位监测法、倾斜仪棒监测法、流速监测法、孔隙水压力监测法和降雨量监测法。
二、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技术方法 所谓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是指借助于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量测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该类监测方法具有投入快、操作简便、数据直观等特点,即可以由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辅助方法使用,也可由非专业技术人员在经培训后使用,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中常用的监测方法。
该类监测一般常用监测方法有: 1)埋桩法
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
2)埋钉法
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
3)上漆法
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
4)贴片法
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方法除了采用埋桩法、贴片法和灾害前兆观查等简单方法外,还可以借助简易、快捷、实用、易于掌握的位移、地声、雨量等群测群防预警装置和简单的声、光、电警报信号发生装置,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临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对于滑坡、崩塌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可以使用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量程大、阀值报警,适用于各种滑坡裂缝监测)、简易裂缝位移计(精度高、阀值报警、多通道,适用于岩质滑坡和建筑物裂缝监测)、简易超声波位移计(量程大、非接触、阀值报警,使用于各种滑坡裂缝监测)和简易雨量计进行监测预警。
对于泥石流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可以使用简易地声监测仪(多通道、阀值报警)、泥石流视频预警仪(震动或视频变化触发工作)和简易雨量计进行监测预警。
三、地质灾害宏观地质观测法
所谓宏观地质观测法,是用常规地质调查方法,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体的宏观变形迹象和与其有关的各种异常现象进行定期的观测、记录,以便随时掌握崩塌、滑坡的变形动态及发展趋势,达到科学预报的目的。
该方法具有直观性、动态性、适应性、实用性强的特点,不仅适用于各种类型崩滑体不同变形阶段的监测,而且监测内容比较丰富、面广,获取的前兆信息直观可靠,可信度高。其方法简易经济,便于掌握和普及推广应用。宏观地质观测法可提供崩塌滑坡短临预报的可靠信息,即使是采用先进的仪表观测及自动遥测方法监测崩滑体的变形,该方法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一般情况下,突发性灾害很难捕捉到斜坡体上的短暂瞬时宏观变形形迹和其它异变现象;而累进性灾害在一定时段内斜坡体上均有明显的宏观变形形迹及其他异变现象,这些宏观变形形迹及异变现象称之为灾害前兆信息。准确捕捉这些信息并进行动态综合分析这些前兆信息,对灾害的防治和预测预报,减灾防灾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具有综合前兆,单一由个别前兆来判别灾害可能会造成误判,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发现某一前兆时,必须尽快查看,迅速作出综合的判定。若同时出现多个前兆时,必须迅速疏散人员,并尽快报告当地主管部门。
第四篇:蒙阴县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共建协议1
蒙阴县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共建协议
我县属纯山区,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山峰、崮较多,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等分布广泛。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防灾减灾形势非常严峻。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突发性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根据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市(地、州)、县(市、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01号)和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迅速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通知》(临国土资发[2010]86号),结合我县实际,经蒙阴县国土资源局、蒙阴县气象局、蒙阴广播电视台三家共同商定,决定自2010年起,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对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实施共建,协议如下:
一、参照国家级和省级模式,建立蒙阴县国土资源局、蒙阴县气象局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技术系统,建立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不断改进完善预警预报的技术水平。
二、蒙阴县气象局负责在遇有重要降雨过程时及时向县国土资源局提供未来天气预报和过去24小时雨情资料,所提供资料须于当日15时20分前发送到县国土资源局、气象局数据共享平台上。
三、蒙阴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结合县气象局提供24小时降雨监测点降水量资料,未来24小时预报雨量等数据,负责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结果在当日16时前发送到县国土资源局、县气象局数据共享平台上。要进一步完善现行技术方法和业务平台,提高预报精细化水平。
四、蒙阴县气象局根据双方联合确定的未来24小时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等级、图示,负责预警预报播放前的制作,并报送蒙阴县广播电视台。
五、蒙阴广播电视台负责将县气象局制作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在蒙阴县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中播放,并在其它频道天气预报栏目及重播中时播放。
六、蒙阴县国土资源局、气象局根据发布对象各自通过手机短信、传真、电话等形式发布到有关单位、领导、相关责任人。
七、蒙阴县国土资源局、气象局、广播电视台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责,全力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
蒙阴县国土资源局(盖章)负责人:
气象局 蒙阴广播电视台
(盖章)(盖章)负责人: 负责人: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一日
蒙阴县
第五篇: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报业务实施指导意见细纲
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
气象业务实施指导意见(细纲)
一、目的规范和健全我国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业务技术体系,对各级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业务进行合理分工,建立集约化的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业务流程,逐步增强我国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服务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服务需求。
二、原则
(一)时效性原则
重点突出短时强降水监测的实时性、强降水及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精细化和时效性、预警服务信息发布与传播的及时有效性、业务组织的集约化及各级信息共享的及时性。
(二)共享性原则
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资料与水利水文、国土地质等部门实时共享,合作发布。
(三)一致性原则
各级气象台针对同一地区、相同时段实况、预报结论应保持一致,对外服务。
(四)扩展性原则
各级气象台可根据实际服务需求,提高预报产品的时空分 1
辨率,开展专业化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增加预报业务内容。扩展的预报业务内容报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备案。
三、主要业务内容
(一)实时监测分析业务产品
1、雷达资料监测分析。
2、卫星资料监测分析。
3、自动站资料分析。
4、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制作实时监测产品。
(二)预报预警业务
1、短临预警业务
2、潜势预报业务
(三)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开展精细化的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完成对山洪试点流域、地质灾害试点区域的风险区划评价,制作风险区划图。
(四)预报质量检验业务
1、估测降水检验2、0-2小时雷达降水临近预报检验
3、短时预报降水检验
4、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检验
四、技术路线及方法
(一)监测分析
(二)短时临近预报预警
1、基于SWAN系统滚动输出0-2小时高分辨率格点雷达降水预报初始场;
2、建立山洪短临预报模型;
3、在地质灾害气象条件预报模型基础上,建设省、市、县统一的基于GIS地质灾害短临预报业务系统。
(三)潜势预报
建设基于GIS山洪灾害潜势预报业务系统,基于强降水落区预报制作12-48小时内逐12小时的全省中小流域山洪灾害(有无)的潜势预报产品
五、业务分工和流程
(一)国家级
(二)省级气象台
(三)地级气象台
(四)县级气象台
在上级指导产品的基础上制作订正产品,提供监测预报产品,制作短临预报预警产品,并提供服务。
六、关键技术
(一)山洪地质灾害监测技术
1、加密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区自动站。
2、增设TWR-01型数字化雷达。
3、区域自动站、新一代天气雷达、TWR-01型雷达等资料的质量控制。
4、发展卫星云图估测降水技术,提高强降水天气下卫星定量估测降水能力。
(二)信息共享技术
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预报服务数据库。形成收集处理地理地貌等因子的基础信息静态数据库、实时气象水文信息动态数据库、灾情实况数据库和预报预警产品数据库。
(三)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技术
1、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2、山洪地质灾害雨量监测阈值研究
3、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SWAN)
4、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