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意识形态机制 - 副本
关于建立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的通知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全市各级党组(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结合我局意识形态工作实际,制定以下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意识形态工作研究报告制度
(一)党总支每年至少两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每半年向上级专题报告一次意识形态工作。
(二)党总支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向上级党委报告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制度
(一)党总支成立意识形态综合分析研判小组,由任副组长,在党政办设立意识形态综合分析办公室,由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半年组织1次意识形态综合分析研判。
(二)开展专题分析研判,针对重大敏感时间节点、重大舆情热点进行分析研判。
三、意识形态情况通报制度
(一)党总支要定期在本单位党员干部范围内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方向。
(二)每年在全局范围内进行一至两次意识形态情况通报。根据需要进行专题通报。
四、积极引导和风险防控制度
(一)党总支要统筹做好宣传工作和新闻发布工作,主动发声,不断加强正面引导。
(二)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坚持管、用、防并举,做大做强网上正面思想舆论,重点管住管好具有新闻舆论和社会动员功能的新媒体,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
(三)在出台可能引发舆情热点的重大举措和重大政策时,或在发生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重大舆情事件时,应当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和政策解读工作,加强风险防控,制定相关预案,及时化解风险因素。
(四)在重要时间节点、重要活动场所举办重大公共活动前,应当评估研判意识形态风险,采取相关应对措施。
五、重大事件应对处置和汇报制度
(一)党总支要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日常信息搜集发布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和平台的管理。
(二)完善应急处置,确保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重大舆情和意识形态事件做到“边处置,边报告”,避免延误发酵。
(三)建立健全请示报告机制,出现重大负面舆情或意识形态事件时,第一时间报告市局党组和西固区政府,做到汇报及时、报告精确、实事求是,在上级的领导下处置重大事件。
六、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
(一)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
(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要安排意识形态工作培训内容。
(三)定期对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七、意识形态专题督查考核制度
(一)每年开展一次专题督查。
(二)督查工作采取全面自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书面督查与现场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党总支书记、分管领导分别对意识形态工作督查结果存在突出问题的科室和党支部负责人进行约谈。
(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检查考核。将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党建工作实绩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考核。
八、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制度和政治教育制度
(一)切实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积极发现和培养党外重点人才,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真正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关心照顾,帮助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保持与党外知识分子的密切联系,广泛听取党外知识分子意见和建议,调动党外知识分子为国土改革发展做贡献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好优秀党外知识分子的宣传推荐工作。
九、大型会议、宣讲会、研讨会内容意识形态审核制度 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对举办的大型会议、宣讲会、研讨会等内容要提前经局党组意识形态领导小组审核同意,报局党组备案后方可实施。
第二篇:工作机制和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
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和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
一、意识形态工作机制
(一)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定期报告机制
每半年向旗委专题汇报意识形态工作,并书面报旗委宣传部门和网信部门,党组成员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二)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机制
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专职党务干部为成员的局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小组,每年开展2次以上专题研判。综合分析本单位舆情和职工思想动态,准确把握本单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解决措施。
(三)建立意识形态舆情风险评估机制
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舆情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四)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处置机制
当出现重大负面舆情或意识形态事件时,局党组书记第一时间召开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应对之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避免延误发酵。同时做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通报情况、协同处置。
(五)意识形态情况通报机制 局党组每年在局系统党员干部大会上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1至2次;及时向旗委报告本单位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并提出针对性、建设性意见。
(七)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培训机制
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积极选派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人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
(八)意识形态工作督查考核机制
局党组每年对意识形态工作组织开展一次专题督查,督查结果报旗委宣传部门和网信部门。党组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突出问题的单位和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九)意识形态工作问责机制
党员干部有关办法规定的15种追责情形之一,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应当追究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公开检讨或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岗位;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免职,降职,辞退。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二、建立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
进一步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新闻舆论阵地、网络阵地管理制度,坚决反对邪教,有效防范邪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一)新闻舆论阵地
1、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后,局党组应在第一时间介入,做好信息报道、应急响应、后勤保障、舆情会商、舆情监控。局办公室具体负责信息报送等工作。
(二)网络阵地
2、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制度。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和分管办公室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和负责文秘、保密工作的人员为成员的局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发现重大敏感网络舆情后,在30分钟内电话或短信报告旗委宣传部。同时按照舆情监测、分析研判、舆情报送、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做好网络舆情应急处置。
3、新媒体管理制度。新媒体管理部门为局办公室,主要管理经党组同意设立的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凡属政务、社会、商业类的微信、微博、客户端、网站等新媒体要按规定到旗委宣传部登记备案。严格把好信息内容关,发布、转载信息必须遵循政治性、真实性、引导性原则和“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所有信息必须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方能发布。严禁在QQ群、微信群发布转载反党、反社会、反人民和涉及敏感话题的言论、图片和视频。
第三篇:执政党意识形态机制的两个构建
执政党意识形态机制的两个构建
[摘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历来重视自身的意识形态建设。如何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路线方针上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我们有必要从党内和党外两个维度加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探讨构建有效的机制来保证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执政党 意识形态 党内机制 社会机制
在大数据时代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态势下,重视和加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对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历来重视思想建党,重视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2013年,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结合近几年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中央倡导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都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努力。
执政党意识形态有效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把全党的思想意志集中统一到中央的方针路线上来,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就是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就是“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必要探讨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有效途径,构建党内和社会两个方面机制。
一、构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党内机制
构建有效的党内机制是实现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机制的构建和完善,从党的章程的修订、历次党代会的报告和决议都在不断完善这一机制。一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坚定不移地推进执政党的理想信念建设。习近平同志总结当前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首要的问题就是理想信念问题。执政党理想是其执政目的最高体现,执政党信念是其执政的观念和态度,执政党的理想信念是激励其成员不断奋斗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习近平同志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所以,我们加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首先要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如同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同样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社会快速转型的挑战、“西化”和“分化”的挑战,以及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挑战。执政党的建设如果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的支撑,没有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就不能适应当前的一系列挑战。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诱惑的决定性因素。
2.继续加强执政党的组织系统建设。加强党的组织系统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首先要加强党的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坚持党中央的集中领导,坚持核心意识、大局意识,坚持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 “四个看齐”意识。这是方向性的,是不容置疑和妄议的。其次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有效执政的坚实堡垒。党的基层组织遍布全国各地,构成了中国社会核心领导系统。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革命战争年代把党支部建设到“连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党组织建设到各行各业的一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党的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会面临更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一挑战,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通过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基层组织发展党员,建立流畅的党员进入和退出机制,把整个社会网络在党的周围。
3.强化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要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建立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干部执行政府职能,必须符合执政党的主张。党管干部的原?t,主要的和根本的就是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有效贯彻和统一。“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继续增强党员干部的领导素质、继续加强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继续创新党员干部的领导方法,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目标、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内容、党员干部整体能力提升与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忠诚度,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这是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新表述,是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一个制度上的创新,有助于领导干部突破思想框框。
4.构建有效的党内监督系统和自我纠错机制。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并将继续长期执政的法宝就是党内有效的监督,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纠错、自我革新。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没有有效的党内监督机制,对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不利的。基于此,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是强化自我监督的法规,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对党内干部实行纪律检查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和违规查处,不但要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为上予以监督,还要对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上予以监督,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实现党的意识形态体系有效建设。
继续加强党内的自我纠错机制的建设。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曾说:“那些拒绝从历史中学习的人注定要重复它的悲剧。”自我纠错能力体现了执政党执政的灵活性和自我调整能力,它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着自我纠错自我调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反右、“文化大革命”等,犯了“左”的错误,中国共产党都能靠自己拨乱反正。这些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党,是一个敢于正视和纠正自身错误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纠错机制在党的决议上表述出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自我纠错向制度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5.创新执政党的学习机制。学习机制是一个政党最基本的制度,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的重要举措。要创新执政党的学习机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全党的学习,他在延安整风时还提出要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这在他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有精彩的论述。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我们更应该创新我们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制度,使之适应时代的需要。
继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党员干部主渠道作用,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党运用党校这个阵地,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为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应该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我??党的这个独特优势保持好、发挥好。”完整的党校教育系统是中国共产党学习机制的一个法宝,是一个优良传统。一直以来,各级党校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加强对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党性教育,这也是实施执政党意识形态有效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构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社会机制
作为构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补充,在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多元化的背景下,构建合理的社会机制可以保证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良性发展。社会机制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在构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机制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建立有效的法律制约机制。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自觉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办事,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决不能违规干预司法”。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宪法权威即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这是保证我国法律可以公平公正运转的基础。马克思指出的,“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只有执政党及其成员的意识中树了立法制思维,增强了法治意识,才能保证普遍的社会规则得到有效推行。要建立法治国家、依法治国,要培养全民的法治意识,更要培养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使之成为遵法、守法、用法的楷模,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依法办事。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要义,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建立完善的新闻媒体监督机制。完善新闻舆论的监督机制,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整个社会对执政党及其成员的社会价值判断,一直被中共历代领导人重视。总书记在2016年2月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新闻媒体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保证我国新闻舆论的社会主义的方向;另一方面要坚持舆论引导的党性原则,“党媒姓党”,必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这是新中国媒体工作的根本性方针不容置疑、不容挑战。同时要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对新媒体从业人员加强党性教育。
3.建立长效的社会道德约束机制。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初步建立,我国的道德约束机制基本建立起来。从过往的很多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党员干部的道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部分党员的个人道德问题被贴上了政党的标签,极大地损害了政党的形象。社会道德是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一旦凝聚成为公众舆论就具有强大的社会约束力。我们在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要重视这种道德约束的力量,并建立有效的社会不良道德监督体系,积极发挥普通群众监督作用,监督有关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违规违法行为。
同时,要继续发挥党员干部在道德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坚持自我道德修养与社会道德约束相配合,使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道德激励与道德约束有机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用好的党风引领和带动公民道德建设。
建立有效的社会道德约束机制,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提倡和践行,建立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对执政党及其成员的意识形态建设起推动作用。
4.建立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机制。当前我国正处在重大社会转型之中,相对于经济发展的奇迹,大众精神文化的提升并不同步。特别是在部分党员干部的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长期的GDP的高速增长,利益观、价值观、发展观、政绩观随着追求物质富足而逐渐扭曲,精神世界渐渐荒漠化。传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能激发大众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一种精神载体,满足大众寻求民族认同、社会价值、人生意义的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他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卓琳同志回忆邓小平有“三爱”,其中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典。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本身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党员干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借用古人智慧及处世之道来解决现代生活中的问题。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可以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借鉴。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思想来源。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如何在思想上建党,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一项长期的伟大工程。我们要把构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机制作为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加强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的教育,解决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把意识形态建设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陈 洪
第四篇:娄底教师进修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机制
娄底教师进修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分析
研 判 机 制
一、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定位
学校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目标管理。及时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校长任副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任负责人,由党政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领导组在工作中,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分工。并要求班子成员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确保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落实。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带头学,坚持读原文,坚持学而用,切实指导实践、确保我校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
二、狠抓学习教育,落实工作实效。
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校党政会议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狠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 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觉悟 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加强文化建设。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四是强化网上正面宣传引导。
四、组织机构
成立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领导小组 组长:肖义飞 副组长:曾如华
成员:曾柳中 柴跃进 邓杰雄 胡宝安 邓如良 谢志海 具体负责人:柴跃进 邓杰雄
颜辉斌2
第五篇: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直以来,我院有着紧跟中央意志,服务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流是好的,自中央两学一做工作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思想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警官院校和青年学生特点,我们认为,我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适应的问题。
1.学校各级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与首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不适应
西北地区位置相对闭塞,受外来文化冲击较小,这使得西北地区高校思想工作人员相对麻痹,不重视高校学生及自身的意识形态工作,外来文化特别是敌对势力的渗透影响日趋复杂,一些美剧、韩剧中的辱华、反华成分没有得到有效剔除。在这方面,高校各级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与面临的严峻形势仍不适应。
2.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与新形势下的任务要求不适应
由于长期以来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视有所欠缺,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与不断提高的工作要求不适应。一方面,在学校总体工作中,意识形态工作没有上升到突出地位,存在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跟不上去的现象;另一方面,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形成,存在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
3.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与青年学生的需求不适应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教师队伍年轻化程度不断提高。由于年轻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相对欠缺,而我系教师队伍又是以年轻教师为主,直接导致他们在强化思想育人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年轻化程度高,其中辅导员队伍绝大多数是毕业5年以内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由于他们
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其面对年龄差距不大的青年学生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
4.传统工作方法与日益发展变化的网络新媒体不适应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们获取资讯的手段和交流、交往的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学生接受新事物速度快、能力强,迅速成为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借助于虚拟空间获得的信息和服务已经远远超过现实空间。而我们在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采取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借助于课堂、讲座、会议、活动等传统方式,这些方式所传达的信息容量有限、形式相对呆板,工作的时效性必定大打折扣。
5.警察专业学生不能很好地达到警察的政治水平要求
作为我院最大的警官类系部,担负着为学院培养合格警官类学生,为社会培养警察后备力量的重任,而目前,在学生的警务技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的同时,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看齐意识还有待提高,学生学习党的知识的积极性不高,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有着抬头的趋势。警察作为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主要力量,不但要求较高的警务技能,更要求高超的政治素质和奉献精神,而目前在这方面的工作还相对不足。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
阵地意识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障,掌握主阵地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的关键。从现实和虚拟的角度来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应该包括有形空间阵地和虚拟空间阵地两大类,我们必须在这两个方面做好阵地建设。
1.巩固有形空间阵地
有形阵地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传统阵地。从现实空间上来说,高校的所有场所都是我们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也都会发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但是,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明确工作的着力点,也就是要在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发力,牢牢掌控主要矛盾,才能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基本任务的完成。
一是用主流价值观的各种实现形态和现实载体强化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物质空间,也是接受教育的场所,环境在学生成长中具有直接、实时、贴近的影响,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手段。要认真研究主流价值观的实现形态和现实载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学校优良传统等浓缩固化,并用雕塑、标语、校训、文化墙、宣传栏、校史展等形式表现出来,在校园、教室、饭堂、运动场、宿舍楼宇等场所张挂,使学生在充满主流价值观的环境中受到熏陶。
二是强化课堂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文化素质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和人格魅力。这其中,两课和业余讲座等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当前,必须明确,在讲授涉及思想及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内容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两课教学时,必须以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为根本要求,决不允许散布与此相违背的错误理论,并以此作为教师的根本要求和课堂纪律,加强课堂的严格管理。
三是加强对传统媒体的管理。校报、校刊、杂志、校园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舆论的喉舌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的生存受到挑战。但是,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仍然不能低估,由于其受众较多,一旦出现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是巨大的。当前,部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受人员编制限制,把校刊、校园广播、电视等交给学生,由他们负责承办,这使得学校对这些阵地的管理弱化,监督缺失。面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形势,学校必须加强传统媒体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不发生问题。
2.拓展虚拟空间阵地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运用,网络新媒体等虚拟空间正在逐渐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战场,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使之成为我们的主阵地。
一是采取措施提升校园网的教育功能。校园网作为学校对外发布信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手段已经成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离不开校园网,对校园网的依赖程度很高。但是,校园网在发挥教育功能方面存在教育资源不足、新闻点击率低等问题。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校园网的作用,要容纳汇集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包括网络公开课、教学名师讲堂等,使校园网成为师生接受教育的阵地,要采取措施提高校园新闻的点击率,使校园网成为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
二是创建并用好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当前,微信、微博等互动交流平台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绝大多数学生使用这些新媒体方式获取信息、交流沟通,新媒体的使用对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对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做好工作的机遇。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先后建立了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党支部和班级为单位建立了微信群,定期发布工作信息,随时与学生互动交流,使新媒体成为深入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平台。
畅通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渠道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畅通主渠道,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全校各部门和院系共同参加、上下协调一致、政令畅通的工作格局。
1.学校领导班子在意识形态工作上要高度一致
学校领导班子作为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对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决定性作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校级领导班子明确职责,统一认识,协调一致。
一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学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校长,要切实提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自觉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工作来抓。坚决杜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学校领导班子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研究制定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教职工宣传思想工作要点,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经费支持方面提供保障。
三是班子成员要明确工作责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明确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工作职责,把日常分管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有机结合,把促进分管工作与监督检查分管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有机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2.学校各部门在意识形态工作上要明确任务
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关键是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通过统一的工作部署和协调一致的工作步骤,同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范围,使全校各部门在意识形态工作上形成合力。
一是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党委宣传部门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本部门一项重要工作加以落实,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协调部署各部门开展工作、统一协调配置全校宣传思想工作资源、检查督促考核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对日常宣传思想工作进行管理等方式,代表党委牵头做好全校意识形态工作。
二是落实各部门各学院工作任务。要根据学校总要求,明确各部门各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使意识形态工作成为各部门各学院的分内工作;要把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总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学院工作任务中去,每年检查考核各部门各学院意识形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3.意识形态工作运行上要形成闭环
当前,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部署进行了,但是对工作落实情况缺乏检查督促,对意识形态阵地,包括讲座、课堂、网络等的运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缺乏良好的反馈、报告、纠错机制。因此,要重点开展反馈纠错机制建设。
一是加强校园管理。依托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部门,依靠成熟的校园安全稳定巡查机制和技防手段,明确工作职责,对校门、校园公共场所等加强巡查监控,发现问题快速处置并及时上报,有效杜绝意识形态阵地失控现象。
二是加强业余时间课堂活动管理。建立并严格落实讲座报告审批制度,凡是邀请校外人员到校内举办讲座、报告、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主办部门须提前登记报告主管部门,按程序由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举办。举办过程中,主办部门须全程参加,不允许出现办而不管的现象。
三是加强网络管理。以青年教师、学生工作干部、学生党员骨干为主要力量,建立网上宣教队伍,针对校园网、学生点击率较高的网站和交流互动平台,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问题,开展网上宣传教育。
依靠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
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建设政治敏感性强、思想政策水平高、业务精通的骨干队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全校性的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但是,教师队伍、干部队伍、学生思政队伍和学生党员队伍无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充分相信和依靠他们,采取措施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形态工作水平,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出路。
1.加强教师队伍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
教师直接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学生思想学业进步的导师,广大教师是意识形态工作中最重要的力量,加强教师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和基础。要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宣传思想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强化教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在思想上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认识;要加强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切实增加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提高学生思政队伍和党员队伍的责任意识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直接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专职工作队伍,学生党员队伍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学生思政干部和学生党员生活在学生中间,他们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各方面的情况,他们既是受教育的对象,更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最前沿的工作者。因此,要使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真正切合实际,确保有的放矢,当务之急是提高学生思政队伍和党员队伍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思政队伍明确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事关培养合格人才的大局,做好这项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要着力培养学生党员队伍的政治敏锐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3.提高干部队伍意识形态工作管理能力
高校干部队伍承担着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任务,是学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落实者。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无小事,也没有重要不重要的部门之分,全体干部都承担着意识形态工作的职责。当前管理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敏感性不强、政策水平不高的问题是存在的,多数干部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宣传部门的事情,对意识形态工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的情况也很普遍。因此,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要通过大规模培训,使干部队伍充分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规律、突出问题表现以及政策要求,依据意识形态工作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旗帜鲜明、合法依规开展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使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纳入正常健康的轨道。(张德玉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