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小气候气象站对红树林湿地小气候效应研究5篇

时间:2019-05-13 19:1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田间小气候气象站对红树林湿地小气候效应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田间小气候气象站对红树林湿地小气候效应研究》。

第一篇:田间小气候气象站对红树林湿地小气候效应研究

田间小气候气象站对红树林湿地小气候效应研究

【摘要】 采用浙江托普仪器的NL-5H型田间小气候气象站定点对比观测的方法对广州南沙区万顷沙镇十九涌内红树林小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具有良好的遮荫效果,不同季节太阳辐射的日变化格局基本相同,但夏季遮荫效果可以达到64.98%,是其他季节的4倍以上;红树林的保温效果非常显著,秋冬季林内温度变幅小于林外,而春夏季则相反;红树林对提高林带湿度具有显著作用,全年林内空气相对湿度较林外高出5.40%以上;红树林具有很高的防风效应,平均可以降低风速73.92%,其中春夏季的效果更加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红树林湿地系统的区域小气候调节作用,并为评价红树林湿地围垦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参数。

关键词:南沙;红树林;湿地系统;田间小气候气象站

1引言(IntroduCtion)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自然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包括真红树和半红树。研究表明红树林具有很高的生态服务功能【l捌,主要表现为:固定C02和释放02,积累有机物,为河口海湾生物提供食源;过滤陆地径流和内陆带出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通过网罗有机碎屑的方式促进土壤沉积物的形成,植株盘根错节抗风消浪,造陆护堤;为许多海洋动物、鸟类提供栖息和觅食的理想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独特的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和环境监测的价值;具有减弱温室效应和净化大气、改善小气候的效应p¨。

其中,红树林湿地小气候是研究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红树林湿地小气候,对于揭示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评价红树林湿地的环境效应以及合理利用红树林湿地有着重要意义【8】。近几年关于湿地小气候的研究已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9J,但对人工红树林湿地系统,特别是湿地公园的区域调节功能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对广州南沙万顷沙红树林湿地公园的小气候特征进行了初步了解,旨在揭示该红树林湿地系统的区域小气候调节效应,进而为深入探讨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正确评价湿地改善小气候的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区概况(Researchareasuney)试验红树林湿地位于广州南沙区万顷沙镇十九涌,地处伶仃洋之滨,珠江口之畔,三面环海(东经1 13。35’,北纬22。36’),面积约77 hnl2。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21.8℃,1月份平均气温为13.3℃,7月份为29℃;光照充足,年日照时间达19 456.5 h;年均降水l 635.6 mm,多集中于夏季。自然植被以红树科、禾本科、菊科植物为主,目前已有十多种红树植物。主要群落类型为:1)无瓣海桑(勋刀地m妇撇肠)为主的群落,约53 hm2,芦苇(肋嘲衲切∞历所甜疗括)群落,约13 hm2;2)河涌林带榕树(几淞所fc加∞巾搬)林群落:3)公园周边的蕉林、木瓜林、蔗林等。湿地公园是在原来滩涂上围筑而成的围垦地,区内海拔3.5~5 m,地势平坦,除围堤和护堤少量的陆地外(10%),主要为水面(90%),土壤主要由海湾沉积物形成,属海滩盐土。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聚集了数量繁多的鱼类和鸟类。

3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利用浙江托普仪器的NL-5H型田间小气候气象站进行定点对比观测,林内气象站放置在珠江口湿地生态系统6~7 a生无瓣海桑林内(林冠下方,距水面1.5 m处:林分均高8 m,平均胸径11.6锄,林分密度250株·hnl.z),林外气象站放置在外围滩涂的空旷堤坝上(距地面1.5 m处),主要观测太阳辐射强度(心,w·n一)、空气温度(T,℃)、空气相对湿度(风,%)和风速(W,km·h-。)等气象因子,观测频率为30 miIl。数据分析中,春、夏、秋、冬各季节选出一个月取平均值做季节分析,每个月选择连续晴天,进行日进程分析。

田间小气候气象站简介

田间小气候气象站也称为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和田间环境记录仪,手持式气象站。是记录田间环境参数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的专用仪器。NL-5H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由托普仪器研发生产,其取得专利证书。

仪器用途

田间小气候气象站可实时采集空气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农业环境参数。广泛应用于气象、设施农业、林业、园艺、畜牧业等领域,实现对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控、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功能特点

1、田间小气候气象站与计算机联接后,实现区域性气象数据的整点自动采集、处理和储存,具有数据屏幕显示,同时可将小气候数据导出到Excel进行编辑,按需要生成图表。

2、自动采集各种参数数据,通过接口可以将数据通过软件下载到计算机中。

3、NL-5H型主机大屏幕中文液晶显示,薄膜式按键,可实时显示采样日期和时间、组数、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参数,仪器小巧美观,应用方便。

4、用户自行设定,可按要求关闭不需要的参数通道。

5、可扩展性强:系统程序采用模块化结构,方便功能扩展或屏蔽。

6、数据保存功能强大,最大可储存120000条数据,即可在主机上查看数据,也可导入计算机。

上位机软件

1、显示每种参数过程曲线趋势,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显示查看,放大,缩小功能,清晰明朗。

2、具有设置超限区域着色功能,显示更直观,为客户带来更多便捷。

3、可将存储记录的数据以EXCEL格式备份保存,方便以后调用。

4、每种参数的报表、曲线图均可选择时段查询查看,并可通过计算机打印。

5、曲线坐标均可自行设置和移动,分析历史走向更清晰、时间把握更明朗。技术参数

1、测试时间:≤2秒;

2、记录容量:120000条数据(两参数即为60000组,三参数即为40000组,四参数即为30000  组,以此类推);

3、记录时间间隔:1分~99小时连续可调 ; 

4、通讯接口:RS-485、USB接口。

5、托普仪器的田间小气候气象站可选配的参数如下: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含露点和不含露点两种)、数字气压传感器、数字光照强度传感器数字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数字CO2传感器、数字风向传感器、数字风速传感器、数字雨量传感器、数字地温传感器、数字土壤水分传感器、数字土壤盐分传感器、有效辐射总辐射、太阳能供电系统。

4结果与分析(Resu随and anaIysis)4.1红树林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4.1.1红树林对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影响

在晴天全光照条件下,不论林外还是林内,太阳辐射日变化(以2006年6月4日~7日为例)均表现为以中午(12:00)为最高点的单峰曲线趋势(图1),而由于林冠的遮挡,进入林内的太阳辐射则远远小于林外的太阳辐射,如6月6日,林外最大太阳辐射为756.O w·m.2,而到林内则降为458.0 w·m~,降幅达40%。由此可见红树林具有良好的遮荫效果,这为林下喜阴动植物的生长及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1.2红树林对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影响

由表l可看出,各季节林内最大太阳辐射和月均太阳辐射都比林外小很多。太阳辐射最小的冬季(2007年1月)林外最大辐射为640.0 w哪之,而红树林内则为594.1 w.111‘2,下降了7.17%;从月平均太阳辐射来看,林内太阳辐射也远低于林外,降低效果可达53.04%。太阳辐射最高的夏季(2006年6月),不论最大太阳辐射还是月平均太阳辐射,红树林对其的降低效果分别可达到37.99%和64.98%,均高于其他季节,尤其是最大太阳辐射降低量是其他季节的4倍以上。

4.2红树林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4.2.1红树林对空气温度日变化的影响空气温度的日进程明显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晴天全光照条件下不同季节气温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图2),红树林内外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选择2006年2月21日~24日气温日进程进行分析,对于2月22日,0:00~8:00林外空气温度稳定在18.9℃左右,且高于林内(夜间平均比林内高0.8℃),8:00之后,林内温度开始高于林外,直至下午17:00之后。林内日间温度(8:00~17:00)比林外温度平均高出1.9℃。其他几日具有相同规律,说明红树林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4.2.2红树林对空气温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从表2不同季节红树林内外月平均气温比较可以看出,除12月外,其他月份红树林内外的空气温度相差不大,总体是林内温度比林外低0.1~0.3℃,而12月则表现为林内温度比林外高1℃。从月最低温来看,春夏两季的林内温度均低于林外,尤其是4月份林内温度比林外低4.6℃;而秋冬两季则表现为林内温度高于林外温度,由此可以看出,在低温季节红树林有着较突出的保温效果。从月最高温来看,林内各月的最高气温都大于林外,其中夏季林内外的最高气温差值最大,7月份为3.4℃,6月份为2.1℃;春季次之,3月份为1.8℃;秋季和冬季则相差较小,分别为0.4℃,0.3℃。这进一步说明了红树林的保温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表2中同时可以看到,秋、冬季红树林内温度平均波动幅度小于林外,12月份林内温度波动幅度为13.9℃,林外为15.5℃,这是由于在低温季节林冠层的覆盖削弱了太阳辐射,也降低了地面长波辐射,导致林内接受太阳辐射时增温慢,林外降温时林内散热也慢,从而降低了林内最高气温,却提高了林内最气温。而春、夏两季林内空气温度的平均波动幅度却大于林外。说明红树林具有一定的控温能力,在高温季节降低最低温度,是积极的自我调节,可以防止外界高温对林内生物和红树林本身造成伤害,而拉大温差则有利于生物体更好的适应环境。

4.3红树林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4.3.1红树林对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的影响红树林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关系,图3对2006年2月21日~24日红树林内外的空气相对湿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树林内夜间空气相对湿度较高,从前日太阳落山后,林内湿度曲线呈微上升的趋势,而到翌日清晨6:00~8:oo达到最高点,此后由于太阳辐射影响,林内外的相对湿度急剧下降。2月22日,从10:30开始直到17:00,林内空气湿度均小于林外,而得到林内空气湿度变化幅度大于林外。2月22日全天,林内平均湿度比林外高7.55%,其中10:30~17:00林内湿度则比林外低7.07%。

4.3.2红树林对空气相对湿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表3可以看出,林内各月的最大空气相对湿度都达到100%,而林外则为87%一95%不等;而对于最小空气相对湿度,除1月外,林内各月均较林外为低,因此可知林内相对空气湿度的变幅要大于林外。同时林内各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亦比林外大,其数值在5.4%~9.O%之间,所选月份林内相对空气湿度的平均值(81.85%)较林外(74.20%)高出了7.65%,说明红树林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

另外由表中可看出,6月份林内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94.6%,3月份为85.7%,明显大于其他月份,说明春、夏两季的空气湿度比秋、冬两季大,其中又以夏季的湿度最高。其原因在于春、夏两季雨水较充足,同时该期林内枝叶繁茂,蒸腾作用旺盛,相应提高了林内的空气湿度。

4.4红树林对风速的影响 不同季节分别选取大风天气对红树林的防风效应进行分析(表4),结果表明,其防风效果在不同季节均十分突出:春季(2006年3月30日)林外最大风速为17.4 km.h~,而同一时刻林内风速则为0 km.h~,防风效应达到100%。夏季(2005年7月4日)林外最大风速为24.1 km.h~,在林内则降到1.6 km.h~,降幅达93.36%:而红树林对该日风速大于11.0 km.h。1的大风的拦阻可达96.48%。秋季(2006年11月11日)林外最大风速为19.1 km.h一,红树林的防风效应为83.25%,而林内风速全天几乎都在5.0 km.h。1之下;对该天风速大于11.O km.ho的大风的拦阻也达到了90.18%。冬季(2006年2月5日)林外最大风速达22.5 km.h~,其林内风速下降了64.44%;对风速大于1l k”h.1的大风,平均防风效应为76.09%。因此可以判断,春季研究区风速不大(最高风速<17.4 km.hq)加之林内枝叶茂盛的情况下,红树林的防风效应最高,几乎是100%,冬季的防风效果则相对最差,而秋季明显小于夏季和春季。

5结论(ConcIusions)(1)红树林具有良好的遮荫效果。冬季红树林内的最大太阳辐射比林外下降了7.17%,平均太阳辐射也比林外降低53.04%;而在夏季不论最大太阳辐射还是平均太阳辐射,红树林对其的降低效果分别可达到37.99%和64.98%,均高于其他季节,尤其是最大太阳辐射降低量是其他季节的4倍以上。

(2)红树林内外的月平均气温相差仅有0.1~0.3℃,但是从月最低温和最高温得比较可以得出红树林的保温效果非常显著。秋、冬季红树林内温度平均波动幅度小于林外,而春、夏两季林内空气温度的平均波动幅度却大于林外。说明红树林具有一定的控温能力。

(3)红树林内夜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100%的范围内,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白天显著下降,而全天林内湿度的变幅大于林外约7.55%左右。红树林对提高林带湿度具有显著作用,其中一年中空气相对湿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夏季,6月份林内相对湿度比林外高8.40%,12月份林内湿度比林外高7.00%,2月份则比林外高5.40%。

(4)红树林的防风作用相当显著,春季和夏季其防风效应几乎为100%,而秋季和冬季则分别为82.70%和64.33%,说明春夏季红树林的防风作用更强。

6讨论(Discussion)(1)红树林对降低太阳辐射的效果非常明显,谢平等【lo】研究得到湛江市东海岛海岸沙地防护林对太阳辐射降低幅度为95.9%,但红树林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由于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在全年中的周期性变化,到达红树林的太阳辐射通量的大小也发生季节性变化,一天中的最大值年内变化的大小顺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也即分别对应红树林的叶盛期、叶初期、叶衰期。红树林的遮荫,有利于提供湿热的生长环境,保护林内生物的生长,保持生物多样性。

(2)林冠对林内温度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林冠层阻挡了太阳辐射射入林内,另一方面又阻挡了林内长波辐射的热失散,从而使林内夜间的气温低于林外,白天则相反。而红树林在冬季的保温效果也相当的突出,但在夏季的降温效果则不明显。林内温差较小,林冠层起着缓和林内气温变化的作用称林冠正作用。另一方面,林冠层的存在使林内外的湍流或平流热交换有所减弱,白天林内增热的空气不易散逸,夜间林内冷却的空气又不易散走,从而使林内气温的变化趋于极端,通常把这种作用称林冠的负作用。红树林的两种作用往往是同时作用,但因气候不同的影响,会有~种作用占主导地位。

而本文得到的结论是冬季的红树林内,无论最高温还是最低温,均比林外高,说明红树林的保温效果较突出。而在温度较高的季节,两种作用的表现却是相互交替的,如白天林内温度往往高于林外,但冬季的某些天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此,可以说红树林在温度低的时候保温效果相当突出,降温效果却比较不稳定。

(3)林冠对林内湿度的影响也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由于林内风小,与林外湍流交换弱,加上林冠的阻挡,使林内潮湿空气不易散失,从而使林内垂直空气湿度增大,这是林冠的正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林冠阻挡,使林内获得的降水量减少,且由于林冠的挡光作用,林地土表湿度低,土壤水分蒸发速度慢,从而使林内空气湿度减小,这是林冠的负作用。通常林冠的正作用大于负作用,王学雷11lJ研究的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林内相对湿度比空旷地提高了4%~5%,陈志彪【l 2】研究的长汀河田地区实施保持水土后在2:00、8:00和20:00的空气相对湿度分别提高了3%、1%和6%,本试验中红树林湿度在各季均比林外高,表现了林冠的正作用,即红树林显著的增湿效应。

(4)有研究表明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应为20%~30%【l¨,湛江市东海岛海岸沙地防护林则为39%~44%ll2‘,而本试验表明红树林的防风效应平均为73.92%,远高于其他防护林,红树林显著的防风效应对围垦地周围的耕地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但本研究的试验林相对比较简单,仅初步研究了红树林在降低风速方面的效果,而对于不同林高、林带宽和郁闭度的红树林的防风消浪方面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为沿海红树防风林的规划种植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资料。

参考文献(Refe怕n∞s)Ill 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2006.湿地功能研究进展田.世界林业研究,19(3):18-2I. 12l 张金波,宋长春,杨文燕,等.2006.沼泽湿地垦殖对土壤碳动态的影响[J】.地理科学,26(3)340-344.

【3l 李建国,李贵宝,刘 芳,等.2004.白洋淀芦苇资源及其生态功能与利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5):3740.

f4l 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等.2006.鄱阳湖湿地环境质量分异及风险表征叨.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38(3):114.120.

第二篇:四合院庭院小气候研究

四合院庭院小气候研究

摘要:

庭院是我国各地民居的一大显著特点,应用广泛,并且庭院式住宅确实能营造出来在当地最恰合的小气候,改善环境,使人们住得更舒适。本文以四合院的庭院小气候为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出小气候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必要条件。最后就四合院小气候的构成手段进行抽象提炼,分析现代住宅可以获得哪些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

四合院

庭院小气候

庭院小气候模式 空中院落

正文:

我国庭院式民居很普遍,它们的空间核心就是中庭。庭院空间指由建筑与墙围合而成的室外空间, 它在不同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形制与特点,对空间环境有着不同的作用。

北京四合院的庭院非常典型,这个由四座房子围合形成的很独立的四四方方的庭院空间,正是北京民居的精华。

四合院庭院的小气候,就是因为庭院是由四面房间闭合的建筑关系环绕而成的,对外界而言,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环境。庭院的大小尺度,形状比例,四周房子与庭院的通风散热关系,庭院内的独特的绿植小品等等都是会影响庭院及周边围合出这个院子的房间的热环境,所以称其为庭院小气候。这个小气候对于四合院的居住环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庭院小气候的构成 •采光与温度

北京的冬季天气不是很好,中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并且寒冷,于是“采光”和“保暖”便成为北京四合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小时候在舅姥姥家住过四合院,注意到,正房真的是冬暖夏凉,该晒到太阳时就晒到,十分舒适惬意。现在经过学习与剖面空间的研究发现,房子的举高、进深、庭院大小比例都与营造庭院小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方说我们调研过的民居,小规模的庭院形式,房子的高3米左右,进深比高略大一些,这样的情况下院子就绝对不会小于10米,因为庭院的尺寸都是严格按照日照角度计算得出的:冬天正午的时候阳光才能透过窗户直接照到后墙根,整个房间都可以沐浴在阳光下,房间自然就会明亮温暖。采光和保暖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而夏天的时候,天气干燥炎热,避暑又成了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四合院在这方面做得也很好,即依靠北房走廊上的和合适尺度的房檐。房檐其实是围合庭院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构件,它保证了夏季中午,阳光只能照到门口,确保了采光还晒不着里面人的活动地带。这北房的南墙和房间的进深比例成为了阳光进出的一个可控因素,俗话说:“ 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也就是说南墙高3米,那么房檐就得探出一米左右。这样才能令冬夏两季根据光影的角度不同,实现冬季阳光充裕,夏季遮阳避暑。

只是利用的庭院的形状与尺度,北房屋檐的出挑长度,就实现了气候中最重要的温度的舒适性,这是多好的小气候调节啊。•绿植与生态

四合院的设计十分注重崇尚自然,引入自然的思想,所以院内一定要有丰富的绿化,不仅仅是为了使院子更美观自然,更内在是为了体现天人合一的院落文化。

因此,不论四合院的规模有多大,生态绿化都是一个重中之重。并且院内的植物的种类与种植位置也是非常讲究的。最正宗的四合院内种植的大树一般是的是槐树,石榴,枣树,柿树等,花草一般有丁香,紫藤萝,海棠等等。四合院中的绿植既有着丰富的含义与祝福,又对庭院小气候产生了良好的生态多用,吸收废气,降温增湿,观赏纳凉,改善风水,并且四合院内的植物多为落叶植物,夏季遮阳,冬季却不遮光。绿植是形成庭院小气候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大大深化改善了住宅的生态环境质量。•通风与散热

院落处于四合院的中心,坐地朝天,既可以承接阳光雨露,日月精华,纳气通风,给住宅带来必需的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迎接雨水的冲刷洗涤,使居住环境不断的新陈代谢。这种通风小气候所蕴含的深刻设计哲理就是院落要沟通天地阴阳之气。

所谓通天地阴阳之气,就是利用庭院的位置和与四周住宅的关系营造和谐的风气后。庭院是整个合院气流的聚集散汇之处,与宅内过厅,穿堂,檐廊以及门窗隔断等四通八达的联系交融在一起,成为一个更强大的气流体系,更新循环,生生不息。当住宅规模较大,有好几个庭院的时候,他们的通风气候还可以连成一体,成为一个大系统,影响所有院落的房间。

自然通风形成了,自然散热自然也就跟随而来,变成了庭院小气候很舒适的一个优势了。

2.庭院小气候的人文情怀 •小品景观

北京四合院最常见的小品就是“天棚,鱼缸,石榴树”,并且只有在四合院中才能这些陈设。

搭天棚,也叫搭凉棚、搭彩、搭天花,是北京四合院中消暑纳凉的一种理想方法。” 每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就搭建,通常仅用一天的工夫就可搭起。天棚的四面都留有透气通风的空当,席棚的正中也留有两三个天棚窗口,天棚口上搭有可拉开关闭的卷席,早晚可拉开通气纳风,午间太阳曝晒或雨天,用绳子一拉关闭上,非常方便。伏天过去之后,天棚再及时拆除。夏日的凉棚是大人们乘凉休闲之地,清凉舒适,是调节庭院小气候的有效手段。

“鱼缸、石榴树”则是四合院中的典型小景。老北京的庭院非常重视绿化和造景,“理水”是造景的要素之一。北京四合院的中央,便常常摆放一只或数只很大的鱼缸, 里面常年饲养着金鱼,有些鱼缸里还兼种养着荷花、睡莲、河柳、水草等植物。这些鱼缸,一可以观赏,二能够调节空气,第三还具有防火的功能。

石榴树则是四合院绿植系统中最常用的树,上面说过,再次不再赘述。世界,顿忘尘寰纷嚣,是十分惬意的感受。“天棚、鱼缸、石榴树”,既是夏日的老北京四合院文化的缩影,也是四合院小气候调节的象征。

3.庭院小气候对现在住宅的影响与启发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院落形态,院落与建筑的关系,院内生态环境系统使四合院内形成相对稳定的小气候区。很多专家称这种庭院的小气候为最健康住宅模式,冬暖夏凉、抗风避尘,隔音防干扰,最最重要的是有着强大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且,其形成的原理都很简单,都是通过简单的平面布置,空间围合,小品运用就形成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这就是老北京四合院的智慧与魅力的所在。庭院式民居的广泛性毋庸置疑的说明了它的适应性与变化性,这种小气候模式完全可以在现在建筑中很完好的将其利用起来。当前我国新式院落住宅主要是应用于小别墅,建造独享式的家庭庭院,但是这是很奢侈的不可能推广的一种模式。于是现在出现了很多应用了共享式的庭院的现代住宅。

但是,即使是一个院子多户共享使用,不论是前院式还是中庭式的院子,在现在寸土寸金的社会中还是都比较难以实现,地面式院落很显然难以进一步发展下去,所以更多的人想到了空中院落,即垂直式小庭院。

查询了现在很多房地产的开发意向,有很多房地产商和建筑师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在建筑网站也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概念案例。所以可以猜测,空中院落确实可以成为改善高层建筑内居住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

空中院落成为城市集合住宅的追求,这种院落的概念突破了以往的阳台、露台形式,作为阳台、露台空间的发展和延伸,它是存在于挑空楼层中的一个悬空的露天庭院。例如一集合住宅,五层以下利用地面的院落,五层以上设有公共的“类地面空间”——空中院落,而且设有直接上五层的电梯和楼梯,让五层以上的住户好像是住在地面上一样,这种空中院落的小气候模式基本还是照着地面院落的形式。如果将类似的地面式院落与高层院落相结合,穿插错位,交替布置,一定可以形成既适合大城市建筑密度,又可以营造出庭院小气候的完美住宅的!

参考文献:

【1】成海钟.庭院小气候与植物配置【J】.住宅科技,2004

【2】余剑锋.中国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对当代住宅空间的影响【J】.2007 参考了部分网上资料以及老师课件

第三篇: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与农业环境监测站的区别分析

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与农业环境监测站的区别分析

气象监测是农业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的,气象因子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的效率。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气象监测,也越来越重视。在气象监测方面,已经成功研发出来如农业环境监测站、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等几款比较典型的气象监测仪器。这些仪器配合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下面我们来分析下同是气象监测,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田间小气候自动采集系统是按照国际气象WMO组织气象观测标准为农业气象生态考察研究而开发生产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如温度、湿度、光照度、风速风向、以及降雨量等因子,具有自动记录、超限报警和数据通讯等功能,由气象传感器,气象数据采集仪,气象软件三部分组成。并可计算机联接,实现病虫害测报必需的区域性气象数据的整点自动采集、处理和储存,具有单机累计存储365天和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等功能,根据需要选择时间和分项查看数据,同时可将小气候数据导出到Excel进行编辑,按需要生成图表,分析、研究农林病虫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发生规律,快速实现数据统计分析、准确预报。有些手持式气象站增加了GPS定位功能,适用于移动式环境数据采集记录,在测定环境参数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当前位置的定位。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广泛应用于气象、设施农业、林业、园艺、畜牧业等领域,实现对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控、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可选配指标有: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大气压力、土壤PH、土壤电导、有效辐射、总辐射。

农业环境监测站:农业环境监测站是一款综合的测定农业环境的仪器,甚至适合在异地城市间数据的收发。农业环境监测站的标准配置中可以测定一下几个参数:土壤墒情,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风向,风速,降雨量,与手持式气象站相比,其标配中多了测定土壤性质的传感器。另外,其选配的参数,也是远远多于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包括大气压力、光照度、露点、直接辐射、日照、光合有效辐射、紫外辐射、蒸发、二氧化碳、叶片湿度。

下载田间小气候气象站对红树林湿地小气候效应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田间小气候气象站对红树林湿地小气候效应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