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部
毕业论文
题 目
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姓 名 杨 帆
考 籍 号 9*** 专业、班级 公共事业管理2009级 联 系 电话 *** 指 导 老师 王江浩
2011年4月8日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正文„„„„„„„„„„„„„„„„„„„„„„„„„„1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2
1、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2
2、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客观需要„„„„2
3、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适应世界各国政府改革潮流的需要„„„„„„3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3
1、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转变政府职能„„„„„„„„„3
2、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6
3、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改革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7 结束语„„„„„„„„„„„„„„„„„„„„„„„„„„9 参考文献„„„„„„„„„„„„„„„„„„„„„„„„10
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内容摘要】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服务性政府,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上服务型政府的核心要求就是“以人为本”,正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思想。本文对服务型政府的涵义进行了解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目标。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公共服务 行政改革 市场
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地方政府和学术界首先提出并在某些地方实行,而后中央采纳的一个概念。从2001年各地陆续有了这方面的讨论和实践。2005年3月5日召开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时,建设服务型政府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是我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正式提出服务型政府的概念。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可见服务型政府已作为我国政府改革目标,为中央所确认。所谓服务型政府,是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其实质就是要让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政府本位、官本位体制转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1、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说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人民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政府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 市场化模式等。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西方国家宗旨,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和本质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个代表”的提出,如何提高政府的人民性和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始终是我党追求目标。党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
2、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客观需要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来临,对传统的政府管理带来了重要的影响。由于信息传递的高速、便利,使中间层级的信息传递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冗余,增加了财政负担,降低了政府组织的服务效率,迫切需要政府组织结构扁平化。其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管制型政府”面临危机。“管制型政府”采取的全面管理、直接管理、暗箱操作、侧重行政控制等管理方式,导致政府规模极度扩张、行政效率低下、办事态度差等弊病。从根本上革除这些弊病,要求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最后,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公民主体意识日益明确,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提升;信息化使公民个人接收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的个性化选择要求也日益提高;结构的多元化和政府对社会控制的弱化,促进了公民的自主性、权力观念的增强。政府面临着来自公众参与的压力,要求政府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和结构调整,建立灵活的管理体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公民需求及环境变化。
3、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适应世界各国政府改革潮流的需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政府行政改革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在这场重塑政府的革命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行政理念。这种新的行政理念包括: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政府应注重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行政中应引入市场化模式等。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西方国家的政府行政改革几乎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而展开的。特别是90年代后,西方各国都把塑造服务型政府作为首要目标。英国于1991年颁布公民宪章,主张施行公共管理的顾客导向。美国于1994年颁布了《顾客至上:服务美国民众标准》,主张建立顾客至上的政府。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都把顾客导向,作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环节。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政府改革和再造作为一个世界潮流,影响着中国政府改革的具体实践,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提出,就是中国政府吸取国际经验而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针。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
1、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的途径: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问题,也是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为实现政府职能的这一根本转变,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1.1、依法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转移出去
多年来,由于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不分,各级政府投入了许多时间、精力和财力,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情,应该由政府管的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的公共服务却不到位。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除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以外,根本的途径是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划清政企之间、政资之间、政事之间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之间的权力界限,切断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利益纽带,实现政府责权的法定化,用法律的刚性手段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政企、政资、政事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之间的权力界限划清了,利益纽带割断了,政府职责明确了,各级政府就能自觉地把不该管的事项转移出去,也才能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转移到公共服务上来。
1.2、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明确公共服务在政府职能中的主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除了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以外,还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所谓发展为了人民,就是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发展的目的落实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所谓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要体现出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人民不断提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和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依法确立公共服务在政府职能中的主导地位和核心地位,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克服公共服务职能薄弱的现象,促使各级政府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也才能使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
依据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8000美元的发展时期,是全面、系统地完善公共服务的重要阶段。200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700美元,2010年有望超过4000美元,今后将向更高水平迈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期待也会越来越高。正因为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中央明确要求各级政府“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调整政府职能结构,依法确立公共服务在政府职能中的主导地位或核心地位,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举措。
1.3、健全政府职责体系,依法明确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权限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加强法治建设,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依法明确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权限。
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对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职权的规定不仅过于笼统,而且上下级之间公共服务职权重叠严重。政府间公共服务法定职责不清,宪法和法律对各级政府的刚性约束就会降低,政府间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推诿扯皮就难以避免,公共服务的效能也难以提高。因此,修改宪法和有关法律,依法明确各级政府公
共服务的职责权限,健全政府公共服务职责体系,是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当务之急。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职权明确了,公共服务职责体系健全了,才能够尽快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
1.4、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例如,2003-2007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累计2.43万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26倍。全国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五年累计6294亿元,比前五年增加3589亿元,增长1.27倍。尽管如此,我国财政用于公共服务的支出仍然偏低。例如,2007年,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总和为29.2%,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国家和人均GDP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3.5和24.8个百分点。其中,医疗支出比重分别低4.7和8.2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分别低9.9和18.3个百分点。政府公共服务投入不足,既抑制了居民消费,影响了内需的扩大,又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降低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效能。为使政府积极有效地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必须改革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1)按照中央关于“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加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使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达到人均GDP同等水平国家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大对农村和落后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和落后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3)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科学配置各级政府的财力,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
1.5、加强行政监督,确保公共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为确保各级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防止行政权力越位、腐败和低效运行,就必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为此,必须改革行政监督体制,提高监督主体地位,依法明确各监督主体的职责分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合力。一旦发现权力越位、腐败或低效运行,立即启动处罚程序,绝不姑息。同时,还必须
积极培育公民社会,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将监督者也置于被监督之中,以防止和克服怠监、弱监、漏监、失监等现象,切实提高监督效能。
2、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为了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效能,必须进一步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
2.1、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继续推进和完善大部制改革 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是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重要经验的总结,是解决机构庞大、职责分散、效能低下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开始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而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目标,必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完善大部门体制。第一,对已经实行大部门体制的,要继续整合职能和内设机构,真正做到职能有机统一。第二,在已经推行大部制但尚未整合到位的,如交通运输部,要继续推进并整合到位,真正建立起大交通的管理体制。第三,在应该实行而尚未实行大部门制的领域,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推出大部门体制改革。第四,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精神和要求,积极探索和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大部门体制改革,明确公共服务的职责分工,减少职责交叉。第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的要求,积极探索统筹设置“四大班子”的职能部门,切实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问题。第六,在推进大部制改革中,坚决贯彻中央精神,严格执行政府组织法,严格控制编制和领导职数,不能以“过渡期”为由,突破编制和领导职数限额。第七,既要给予地方政府改革的自主权,尊重地方改革的创造精神,又要注意改革的上下衔接,避免管理链条的断裂。
减少行政层级,积极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1982年推行市管县体制以来,我国政府层级已经由四级制为主转变成五级制为主。政府层级过多,存在诸多弊端:
(1)上情难以及时准确地下达,下情也难以及时准确地上达。
(2)中央下放的权力,很容易被中间环节截留,县(市)和基层政府的自主权难以得到落实。
(3)不符合当今世界组织结构扁平化的趋势,不利于调动县(市)和基层政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效能。解决政府层级过多的问题,唯一出路就是严格按照《宪法》规定,实行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加强政府机构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依法行政,实现服务型政府的法治化,不仅需要依法明确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同时还需要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的法定化。为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在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政府组织法,依法明确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使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以保持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相对稳定性。
3、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改革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治本之策。与此同时,还必须改革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降低基本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效能。
3.1、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公民的基本生存、基本发展、基本环境和公共安全等对公民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公共服务。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广覆盖,使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公民;二是促均等,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消除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不同阶层、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别;三是上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三项目标或任务,都直接涉及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问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是评估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和实行行政问责的主要依据,是社会组织等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门槛,因此,研究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迫在眉睫。
3.2、大力推行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行政问责
政府绩效评估是实现政府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政府的重要指挥棒,对政府工作具有实际的导向作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将GDP的增长作为一
项重要的评估内容,导致各地想方设法追求GDP,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与这种错误的政绩观不无关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根据中央的精神和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之一,就是将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之中,并加大其权重。对于没有很好履行这一职责的政府,要进行行政问责,追究有关领导的行政责任。
大力推行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不仅能够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认真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同时能够促使各级政府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3、积极探索政社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虽然是政府责任,但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也不必统包统揽。实践证明,政府垄断式的供给,不仅难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效率,难以满足公民社会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容易滋生消极腐败现象。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扩大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有序参与,探索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机制和伙伴关系,有效整合市场和社会力量,通过合同外包、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高效率。
结束语
本次实验是在指导老师王江浩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王老师给予了很多悉心指导,并提供了很多与该论文相关的重要信息。王江浩老师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细心耐心的教育态度深深打动了我!在此对王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次实验还得到了课题组的各位老师的大力协助,在此向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部全体老师表示我的由衷感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2008.30-33 [2]罗志军,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A],《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92 [3]张力,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A],国务院研究室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149 [4]刘新明,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继续推进[A],国务院研究室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164 [5]余斌、陈昌盛,“十二五”期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发展评论.2010,12(1):15
第二篇: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四、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材料一: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仍不同程度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正常现象,甚至还有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违法违规,滥用职权,贪污腐化,失信于民,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2007 年 4 月 24 日,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并将于 2008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条例》首次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能够一目了然,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条例》的出台是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
政治学分析
(1)请你谈谈我党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由。
① 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的政府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宗旨的重要举措;同时,党领导下的政府应该是认真履行其职能,充分显示对人民负责的宗旨与原则的政府。③ 目前我国的一些政府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问题,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就需要加强政府的自身改革和建设,客观上也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同时,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
(2)请你谈谈我国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由
①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国家行政机关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家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是为人民办事的。
③ 目前我国的一些政府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问题,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就需要加强政府的自身改革和建设,客观上也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同时,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办事效率。②坚持依法治国原则,规范政府行为,坚持依法行政。③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广大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材料二:为了适应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某市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本市的实际,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具体做法有: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建立了经济责任 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行电子政务,推广网上办公;建立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运用所学政治常识,概括该市的主要经验。
①切实转变政府职能;②精简机构;③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④提高行政效率;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哲学分析
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2、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我国目前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学思考
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2、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第三篇: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已把创建服务型政府作为主导理念、工作重心和总体目标。作为社会共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科学认识、全面解读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精神实质,理清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并全面落实于各级政府工作之中。
一要树立服务理念。政府的管理观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因此,树立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各级政府,应以人民为本位,确立亲民意识,以民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民众的意志为根本导向;确立责任意识,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己任,以公众满意度为最高标准,以对民众负责为崇高使命。为此,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把以人为本作为公共服务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其公务活动都应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二要强化服务职能。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政府职能定位应建立在弥补市场不足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政府的服务职能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转载自新世纪范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免费提供下载。)要方面:政策服务,主要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负责任的政策服务于社会,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咨询和解释服务;治理服务,主要是通过改善治理手段、方式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比如通过建设网上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改革行政审批,建立行政超市、提供一站式服务等制度规范和法治方式,来有效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www.xiexiebang.com 维护正义和社会秩序;信息服务,主要是实现政府信息从内部掌握到公布于众的转变,从社会信息的不对称到均衡发展的转变;社会救济服务,主要是对社会困难群体的必要救助以及在突发事件时提供社会保障、救济方面的服务。
三要健全服务机构。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同时,政府职能也由管制走向服务,而衡量职能有效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我国行政组织的设置要从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其发展以及方便民众的层面出发,建设职能科学、运转协调、服务周到、高效公正的新型行政组织。
四要优化服务人员。政府能力的优劣、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公务员的素质。政府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和服务员,必须有服务意识、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因此,各级政府都应加大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公务员的能力素质,同时还应在控制公务员数量、加强公务员管理、优化公务员结构上狠下功夫。即应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符合社会需要的培养机制、开放灵活的流动机制、与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把公务员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五要发展服务系统。从政府组织本身来看,强有力的决策、精明能干的公务员队伍必不可少,但是,一个能够胜任的和有效的服务提供系统也不应忽视。服务设施则是服务提供系统的基本构成,主要有基础设施、环境工程、办公信息系统等等。比如深圳市由三组建筑构成的“市民中心”已在深圳正式启用,它标志着深圳市政府开始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政府,这座“市民中心”,规划设计的思路就是“市民共享”。作为深圳市未来的行政中心,推行的是“一站式服务”,将有30多个政府主要部门设置多达100多个服务窗口,以一流服务设施给深圳市民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同时它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中心”,市民甚至还可以在这里举行婚宴等喜庆活动。
六要完善服务制度。建立服务型政府不仅要更新观念,更重要的是必须形成适应www.xiexiebang.com 服务型政府要求的有效制度安排。没有制度做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为此,要通过制度设计加速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包括建立部门服务承诺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信息咨询服务制度、现场办公制度、公众参与和监督制度等。就服务承诺制而言,它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公众满意程度为目标,以公民的广泛介入和监督为实现目标的主要手段。政府对公众的服务承诺是政府与公众契约关系的制度化表现,它的主要内容有:制定清晰的服务标准、说明服务的方式、公布服务的信息、明确服务的责任等。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作者:卿彰谦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2期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的政治生活已有了重大变化发展。文章论述了当前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在构建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扰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构建;服务型政府;思考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第五篇:建设服务型政府
法律类论文:贯彻十七大精神: 建设服务型政府
法律类论文: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全面推进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建设服务型政府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这非常正确、科学、重要。市委和市政府提出的“发展、创新、稳定、为民”的总要求和推进“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打造“平安杭州”、引领“和谐创业”、创建“生活品质之城”的中心工作,对我市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法治是政府管理的基础和方式,服务则既是一种基本的政府职能又是一种管理方式,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意味着政府治理模式的重大转型,涵盖了从施政理念、组织架构、职能调整、制度供给、权力运行方式等多个方面,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只有依法界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依法规范政府的行为,政府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政府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角色。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政府才能真正的为公民和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精神,结合当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我市应重点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以此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不断创新。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把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实现观念、制度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一是观念创新,就是要树立法的功能不仅仅是管理和惩罚,更重要的是确定行为规则,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正确的法律价值观,树立法律制度以公民和市场主体的“权利”为核心,而不是以行政机关的“权力”为核心的观念。二是制度创新,就是要在依法行政工作中,注重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制度,并充分发挥法律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导向、规范和指导作用,减少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直接干预,尊重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杭州的城市发展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宽松、竞争有序和稳定可预期的良好的制度环境。三是工作方式创新,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以行政机关为中心的行政行为模式,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重新审视和调整现有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制定并严格遵守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行政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注重实效。
推进依法行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各级政府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普遍建立了一些依法行政的工作制度,使各级政府的行政工作,初步有了一个可对照和遵循的规范以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这些制度,应当是今后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完善和落实各项依法行政制度,一是要统一认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为各项制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要形成机制,使人们在制度的运转中不得不接受制度的约束和限制。三是要“赏罚分明”,使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在激励和制约下纳入制度规范的轨道。同样,完善和落实
各项依法行政制度,也是一个排除各种障碍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需要激励人们的自觉性,也必须实行一些强制性措施。所以,完善和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应当成为落实各项制度工作中重要的内容。因此,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优化杭州市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和文明执法程度,重点抓好依法决策、执法人员培训考核、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等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政府新形象。
各级政府应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转变政府的执政理念,要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从而树立政府新形象,建立起真正的法治政府。各级政府需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机构改革的经验,分析政府机构在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作适当准备。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要求,合理确定编制,依法设定职能,使政府机构的设置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行政管理任务相适应。
四、改进立法方式,提高立法质量。
制定政府规章,要紧密结合杭州实际,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少而精”的原则精心开展立法工作。立法草案要有适度的超前性,在制度设计上有创新。要全面总结杭州改革开放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充分反映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使制定政府规章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立法的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使立法工作努力做到深入体察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通过建立健全公开征求意见、专家咨询论证、立法听证、立法协调等制度,切实提高制度建设质量。继续开展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力求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效能。当然,这些措施对于区、县(市)和市各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政府规章以及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应当严格执行《杭州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办法》、《杭州市政府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审查办法》和《杭州市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指导规则》,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备案工作。加大对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监督力度,开展规范性文件上报备案情况的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列入本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各政府法制机构应当确定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备案审查工作,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行政。
五、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实现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
各级政府要建立决策调查研究、专家咨询、法律论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决策责任追究六项制度,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完善政府决策程序和决策规则,加强决策执行督查,形成决策执行的过程监督和反馈纠错机制。同时,要把决策制度的建立、决策的执行纳入绩效评估考核之中,对违法决策或决策失误者依法追究责任。
六、深化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执法行为从广义上说,包括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执行、行政裁决等行政行为。改善执法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必须在“体制、机制、素质”上下功夫。一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解决行政职能部门间权限冲突的法律机制,实现行政系统的协调运转。同时,要积极探索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职能配置改革,继续推进综合执法和行政审批制度、行
政收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执法协调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把综合行政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程序规范在行政法领域占重要地位,制定和完善执法程序对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尤其重要。行政执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认真履行法定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的程序建设和执法文书的规范化管理,组织进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部门要统一本系统的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规范案卷格式、内容,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抽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三是要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核心,是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各级行政机关的职权统一视为职责,体现了行政执法活动中各执法主体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实现了行政机关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涵,是将行政执法主体对外承担的法定职责确立为内部考核目标,其中科学确定考核目标是前提,层层分解执法责任是手段,切实做好检查考核是关键,严格实施奖优罚劣是保障。可以说,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我市推行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规范。经过一段时期的实施,全市的执法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项工作的实施还有待于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1)保证这项工作的实施能够切实推进依法行政,防止抓而不实。为了使行政执法责任制真正发挥作用,应主要抓住四个环节,即行政执法公示制、行政执法投诉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2)使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责任落到实处,加强考核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是依法行政工作中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推行执法责任制,确定了执法目标任务,就必须认真考核,否则执法责任制就容易变成简单的行政执法分工制。为此有必要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评议考核,以保证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顺利实施。四是大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主要是加强培训,提高公务员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树立正确的依法行政观念。培训时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培养其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要加大考核力度。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应加大行政法和与其申请职位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申请者依法办事能力的考核分量。完善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
七、创新行政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主要着眼于建立结构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是完善以行政复议工作制度为核心的行政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制度。把行政复议制度作为政府履行层级监督责任、自我纠错的重要法律制度和妥善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通过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及时有效地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二是建立集中和定期清理规范性文件制度以及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在许多时候,行政机关是按照自己为自己制定的规则行事,在实践中容易导致滥用而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市政府194号令和杭政办函[2003]250号文件对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做出了具体要求,为此应将加大对规范性文件前
置审查和备案工作,及时纠正不合法的规定。三是加强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浙江省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办法》、《杭州市实施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对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行政许可行为实施监督,并将其列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通过平时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手段,将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是否依法设定行政许可、是否依法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是否依法审查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是否依法收取费用、是否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作为重点实施不间断的监督。四是建立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制度。加强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查,促进依法行政。制定《杭州市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规范》、《杭州市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查标准》,对行政处罚文书进行规范。加强对各部门行政处罚案件的指导,加大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的审查力度,通过开展联动检查及优秀处罚案件评选等活动,促使办案人员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办案水平。五是建立和完善执法纠错机制。实行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多样的监督形式。认真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使执法目标具体化,执法责任明晰化,从而有效地避免执法主体不清、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现象。六是加快建立与信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相衔接的联动机制,及时化解行政纠纷。
八、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全面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加大行政复议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办理程序,积极探索符合行政复议工作特点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复议案件,可以采用简易程序办理。对重大复杂、群众关注的案件,要通过建立行政复议庭审制度,采取公开听证、当面核实等多种方式,增强行政复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行政复议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用协商、调解、和解的方式解决行政争议的意识,建立健全行政复议与调解有效结合的法律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配合和支持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按照《杭州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倡导和鼓励行政领导出庭应诉。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要严格执行,对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要认真研究落实。
坚持依法行政,不仅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要求,也是服务型政府健康发展的保证。法治化为服务型政府规定了权力边界和规则体系,如果不能做到依法行政,那么,服务型政府将无从谈起。我们相信,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随着国务院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经过若干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各级政府可以基本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