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苏州基地工作站管理办法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苏州基地工作站管理办法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深入实施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进一步提升苏州市海智工作水平,推进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苏州基地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的建设,依据《苏州市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海智计划”工作的意见》(苏科协〔2011〕89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工作站是我市吸引海外人才智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平台,是提升我市科协集聚国际化人才,促进海外科技资源向我市转移的创新举措。
第三条 苏州市科协负责统筹领导和管理全市工作站,各市、区科协负责具体指导、管理和联络当地工作站开展工作。
工作站任务
第四条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海外人才联络交流平台。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技术引进、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为苏州经济转型升级服务。
第五条 建立海外科技资源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海外科技人才、技术和项目等信息,创建各自的人才库、技术库和项目库。
第六条 建立项目、技术和人才需求库。定期收集本地企事业单位项目、技术和人才需求,通过各类平台对外发布,同时报苏州市科协统一发布。
第七条 支持海智项目运行,服务海智人才落地。为海智项目和人才做好跟踪服务,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和人才落地情况,提供政策咨询、协调联络等服务。
第八条 打造海智引才品牌活动项目。充分利用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平台,结合当地招才引智工作的需求,大胆创新,打造当地海智活动品牌项目,建立起政府认同、用人单位信任、海外人才放心的服务通道。
第九条 举荐海外人才携项目积极参与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
第十条 参与中国科协、省科协、市科协开展的海智活动和会议,完成各级科协安排的海智工作任务;协助市科协开展海外人才的调查、统计等工作。
申报认定
第十一条 申报主体:各市、区科协、基层科协组织、海外科技人才集中或者对海外科技资源需求迫切的企事业单位均可申报。鼓励产业园、创业园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申报;鼓励企事业单位组成联盟申报。
第十二条 申报条件。
(一)具有联系海外科技团体和科技人员、发挥海外科技人员的智力优势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二)能够利用海外资源发展本地或本单位的经济,在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下独立开展工作;
(三)申报单位领导重视,具备相应的基础和条件(人员、经费、办公条件)。
第十三条 申报程序。
工作站申报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
(一)申报:各市、区科协推荐、初选工作站,于每年7月31日前向苏州市科协报送请示和申报表(见附件)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市属企事业单位、创新创业载体等建站主体可以直接申报。
(二)评审:由市科协成立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
(三)挂牌:对于符合建站条件的单位予以挂牌,标牌统一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苏州基地xx工作站”。
第十四条 申报省级、国家级海智基地须是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苏州基地工作站。已获得省级、国家级海智基地称号的自然成为苏州市基地工作站。
管 理
第十五条 苏州市科协每年通过会议或活动总结、交流、部署工作。利用海智网站搭建本地海外科技资源供需数据库,公开发布。
第十六条 各市、区科协具体指导本辖区工作站开展工作。
第十七条 对于认定挂牌的工作站,市科协每年给予一定的工作引导经费。
第十八条 设站单位是工作站的建设与管理主体,负责制订本单位工作站管理办法,每年安排专项运行经费,落实专门的管理人员,做好与科协的联络工作。
第十九条 工作站每年制定年度、半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每年对工作站运行情况和绩效进行自我评估。每年5月31日前报送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11月15日前报送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由各市、区科协负责统一收齐后报送市科协。
第二十条 各工作站不定期报送各自的海外资源库、人才、技术和项目需求库。
考 核
第二十一条 市科协每年对工作站进行考核,对优秀工作站给予表彰,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该工作站。
第二十二条 工作站考核成绩纳入年底对各市、区科协考核的系统。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科协制定并解释。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
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江西“海智计划”,保证科学、务实和有序地建设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是更好地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的重要平台,是提升我省集聚国际化人才,促进海外科技资源向我省转移的创新举措。
第三条 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的主要任务是,广泛联系海外科技团体,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专题研讨、项目合作等方式,搭建海外人才引进、科技项目合作、国际学术交流、打造建言献策平台,组织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第四条 申请建立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等;
(二)申报单位高度重视海智工作,有专(兼)职工作人员从事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的管理与服务,有办公场所和专项工作经费;
(三)申报单位要制定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相关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工作任务。已经与海智专家、专家团队、海外科技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明确的科技创新方
向和成果转化任务。申报建站的企业,应是规模以上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有明确的技术创新需求和技术合作项目,有自己的研发团队。
第五条 成立江西“海智计划”领导小组,指导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建设,研究部署重大事项;江西“海智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协,具体负责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的管理与服务。
第六条 申报和审批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的主要步骤是:
(一)建站单位提交申请报告(包括设立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的目的、优势、保障条件、工作计划、预期目标等),填写《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申报表》;
(二)经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江西“海智计划”领导小组审批后,授牌“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
第七条 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设立后,有关单位主要采取以下支持和保障措施:
(一)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日常运行经费由建站单位负责;
(二)一次性给予建站单位10-20万元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项目启动和开展活动;
(三)各地、各有关单位、部门在设立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工作经费等方面予以配套支持,并加大对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政策扶持力度。
第八条 加强对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的管理,确保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建站单位是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的管理主体,负责制订长期规划和计划并实施管理与服务;
(二)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必须构建联络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信息平台和服务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工作平台,采取科技交流、人才引进、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
(三)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要及时向江西“海智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海智工作中的做法、经验及意见和建议。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开展的工作要留有文字、图片等资料,每年12月底前提交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工作总结和下工作计划;
(四)获得资助单位,当年年末报告项目进展情况,江西“海智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适时检查项目执行情况;
(五)资助款项必须用于项目支出,如有违规行为,将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撤销对其项目的资助,收回已拨付的经费;
(六)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评估,对成绩突出的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和个人予以表彰,对连续两年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将撤消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资格。
第九条释。
第十条 本办法由江西“海智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海智计划
“海智计划”烟台高新区工作基地揭牌
3月10日,“海智计划”烟台高新区工作基地在创业大厦举行揭牌仪式。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纪洪波,省科协国际交流部部长葛玉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刘利印,副市长张广波,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赵作军,区领导季善亭、刘来英出席仪式。
揭牌仪式上,纪洪波为基地授牌。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君斋与区工委副书记刘来英签署海智工作基地承诺书。季善亭在致辞中指出,烟台高新区“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的设立,是全区人才招引载体建设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烟台高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又有了新突破,将对全区乃至全市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全面引进海外优秀科技人才,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烟台高新区将以“海智计划”工作基地设立为契机,积极探索、加强创新,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畅通引进人才的渠道,建立完善海外人才项目信息库,运用好“海创智库”、“人才沙龙”等各类人才服务平台,发挥好重点产学研合作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承载作用,大力引进集聚一批掌握核心技术、能够引领产业发展、创造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端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及团队,为实现海外高端智力资源集聚,加快烟台高新区招才引智步伐,整体推进烟台市“海智计划”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授牌仪式结束后,省市科协领导与区内企业代表进行了海智计划调研工作座谈会。围绕高新区海智基地建设工作,纪洪波要求:一是审时度势,融入大局,在完善海智工作新定位上更加奋发有为;二是搭建平台,强化措施、在打造海智工作新模式上更加奋发有为;三是提振精神,联合协作,在开创海智工作新局面上更加奋发有为;四是针对需求,围绕中心,在创造烟台海智工作新经验上更加奋发有为。
据介绍,“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简称“海智计划”,旨在通过科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海外人才智力优势,吸引和组织海外科技工作者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
“基地建成后,将发挥为区内企业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高端技术项目的作用,有助于拓宽辖区企业的国际视野。同时,基地凭借省科协在专业学会方面的资源优势,将为高新区海洋生物、电子信息等高端领域的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高新区科技局局长于红绫介绍。
第四篇: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湘组发〔2014〕12号《关于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农民大学生职业技能,规范全省电大系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使用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基地,旨在为农民大学生的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必要场所,促进产学结合和学用结合,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确保农民大学生培养的教学质量。
第三条 按照互惠互利、因地制宜、精准有效、开放共享的原则,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核心,电大办学系统与当地政府、企业共同建设“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基地。由各分校及教学点充分整合和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彰显地方特色,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推广价值的开放性实践教学基地,努力满足农民大学生学技术技能、进行创业体验的需要。
第四条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基地分为综合类(农村行政、经济管理、社会发展和大农业类)、种植类、养殖类三大类型。各分校及教学点应根据开设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按专业大类指导教学点建设1个以上的实践教学基地。
第五条 实践教学基地应尽量建在“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学员现有的农、林业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基地,学员所在村委会、镇政府、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乡镇企业基地上,或者与当地农林部门、合作社、专业协会、行政部门或相关乡镇企业等单位合作共建。各分校及教学点与合作单位、个人签订合作协议书。所建基地力求交通比较便利,技术力量能满足农民大学生课程实验、专业实习、技能实训、社会实践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并在本地农村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第六条 实践教学基地要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各分校及教学点的主要领导应全面负责基地建设与规划,安
排一定的建设经费。
第七条 实践教学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应由学校教师和基地专业技术人员或行业专家组成,每个实践基地至少配备一名专业辅导教师(教学点指定)和一名基地指导教师(基地指定),能有效指导农民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第八条 实践教学基地实行分级管理,分县级基地、市级基地和省级基地三个层级。县级基地由各县(市、区)电大教学点与基地共建单位签约、挂牌,县(市、区)电大教学点对县级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进行管理和指导;市级基地由市州电大统一挂牌,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聘请市州高等院校专家担任基地的技术顾问,开展现场技术讲座,市州电大负责市级基地的管理和指导;省级基地由省电大统一评选、挂牌,并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聘请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专家到基地进行现场讲学,省电大加强对省级基地的管理和指导。
第九条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使用管理列入全省电大常规教学检查和市州电大分校工作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每年12月,省电大组织专家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考评,对考评不合格者,予以摘牌和通报。实践教学基地一旦建成,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随意变动、更改。各分校及教学点应与实践教学基地单位保持经常性联系,主动与基地单位交流经验,听取意见,改进工作,使之成为我省稳定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的共享教育资源。
第十条 电大与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
1.电大应主动与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合作,结合该单位实际和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计划,与实践基地共建单位共同制定实验实习(实训)计划,组织实施实践教学。
2.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电大在人才培训、委托培养、员工培训、咨询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对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优先提供服务。
3.电大积极向社会宣传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在学员到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实训)之前,应专题介绍实践基地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及相关注意事项。
4.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应能够为电大提供教学、科研支持,提供实验实习场地和实践指导,为电大提供教学科研合作项目或共同申报教学科研课题,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教研结合的基地。
5.在教学期间,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纪律、安全教育,以保证学员、指导教师及生产人员的安全。
第十一条 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应签订书面协议书
1.在符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基地共建双方有合作意向,经协商,可由省校、分校或教学点与基地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署明确双方有关合作内容、权益和职责的合作协议书。
2.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所确定的合作年限由双方需要协商确定,一般为1至3 年。合作协议到期时,合作双方可根据合作意向与成效,办理协议续签手续。
3.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书一式四份,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县(市、区)电大教学点、市州分校、省校各执一份,四份协议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二条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使用与管理纳入“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教学检查评估内容。基地要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利用率,年使用次数不少于4次;每次组织学员到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要有主题,有方案,有组织,有活动过程记录,有教师指导,有总结评价。
第十三条 省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调研、督查和指导;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实践教学基地和优秀实践指导教师评选活动,并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四条 各分校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并报省校农民大学生学习支持服务部备案。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校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2016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