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残联2008年康复工作总结
社区残联2008年康复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8年的一年来,也是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的起步之年,我市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指导和翠竹街道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拼搏,全面完成08年度残协会各项工作任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确定各项工作任务,抓重点、攻难点、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今年工作上做了以下内容:
二、走访调查,掌握一手资料
深入辖区残疾人家中进行详细摸底调查,了解残疾人生活情况,目前辖区共有残疾人63人,(其中:肢体残疾有29人,智力残疾11人,视力残疾4人,听力残疾8人。)精神残疾11人。我把辖区残疾人首先为他们建立了残疾人档案。制定了残疾人工作计划和制度,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残疾人生活得到保障。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做好社区残疾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社区的宣传栏宣传健康知识讲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康复训练的保健知识等一系列义务咨询活动。并且不定期的到残疾人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疾苦,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进行广泛宣传,提供法律援助,提高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的法律素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不仅宣传了正式实施的《残疾人保障法》,也为建立平等,互助的社区氛围,维护残疾人合法权利,发展残疾人事业、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基础。
四、细致贴心,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2008年我市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残疾人康复得到市、区残联重视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结合社区康复中心,建立社区康复中心的医生上门为残疾人巡诊康复服务,残疾人是社区内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生活在社区需要社区的关心和爱护。今年##社区的康复工作更全面开展,社区首先对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康复服务登记。为社区的残疾人上门提供每月一至二次免费接受社康医生的指导康复训练,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残疾人巡诊康复工作进入社区,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求,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摆脱困境的重要。,每年组织辖区残疾人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有五位重残残疾朋友行动不便没有体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到残疾人家中免费提供上门体检,体贴和爱护倍感安慰让他们享受到政府优惠政策。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心里想着残疾人,急残疾人所急,帮残疾人所帮,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服务于每个残疾人,让他们都得到关心和支持。
第二篇:县残联社区康复开展情况
息烽县残联
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县政府办建议提案科:
遵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收集2010—2011年市级建议提案答复B类件办理情况的函》及其要求,现将我县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委政府重视、机构初步建立
根据中共息烽县委、息烽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息党发„2011‟11号)文件关于“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精神要求和市残联下达康复工作目标任务,我县县、乡、村三级康复服务网络体系于2011年底初步建立,10个乡镇、161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基本建立了村级康复站、社区(乡镇)康复室,新华社区正在建立中,并依托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开展所谓最简单的初级康复工作。除此难度更高一级的残疾人康复需求则主要是依托省、市残联定点的上级医疗康复机构进行。
二、基本落实康复人员
按照市残联对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展要求和目标考核,乡镇和村必须落实康复协调员和康复指导员。我县乡镇设立的2名康复指导员为乡镇卫生院精防医师和残疾人工作者兼职,村级设立的1名康复协调员主要为村残协人员,但均为临时的不具备专业康复资质和技能,且相关人员不稳定。
三、康复经费落实情况
我县残疾人康复经费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虽然
全县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短缺,财力也十分有限,但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每年均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2011年按息党发„2011‟11号文件规定,全县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按全县总人口人均不低于0.75元的标准基本能全额拨付到位;另外按照市残联每年下达的对乡镇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目标考核指标人均还要落实0.75元对于我县个别较为贫困的乡镇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乡镇、村(居、社区)康复站、室在购置和配备相应的康复器材方面还存一定的资金困难。
四、加大康复服务、做好康复需求工作开展
自2011年以来,县残联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法,在全县积极开展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活动,大力推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在城市社区着力提升康复服务质量,在农村社区着力扩大康复服务覆盖面,不断深化康复服务内涵,探索满足社区残疾人需求的康复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去年,县残联还为西门居委会配备了1万余元的康复训练器材,同时加大了培训力度,培训基层康复协调员和技术人员30人。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依据实际情况,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自2011年4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残疾人安装假肢、轮椅、助听器、拐杖、盲杖等辅助器具用品的需求和康复需求调查,以便残疾人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康复服务,早一天走出家门,参与社会。通过3个月的调查,全县有安装假肢需求82人,轮椅133辆,助听器183台,拐杖938副,盲杖216支。县残联根据调查需求,免费为残疾人安装大腿
假肢3例,小腿假肢9例,发放残疾人轮椅20辆,助听器16台,拐杖130支,价值8万余元。
历年来,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除省市下达的农村贫困残疾人重点康复工程指标对经筛查符合选送条件的患者从省、市、县均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外,其他残疾人的康复训练项目以及辅助器具装配就我省目前的情况看,尚未列入医保报销范围。
五、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基层残疾人康复工作者队伍专业知识比较欠缺,不仅大多为兼职,就连乡镇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也极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且专业培训次数少、时间短,对资料的整理不规范。对残疾人康复的理念认识不够,对各类残疾人所需要的康复服务了解不够,服务方式简单化。
2、特校聋儿语训班工作面临一定的困难。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基础信息方面社会上不了解县特校聋儿语训班的教学特点;二是多数聋儿的家庭经济都十分困难, 加上部份聋儿家长认识不到位, 对聋儿的早期教育不重视,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3、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没有专业的康复管理人员,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场所,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展示厅等,导致给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康复器具需求带来的不便。
4、乡镇残疾人康复站、村(居)社区康复室挂有牌子,但没有专业的康复训练技术人员作指导, 达不到真正让残疾人康复的目的。
5、残疾人康复经费投入薄弱。
六、解决问题的措施
1、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必须引起各乡镇(社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要健全网络组织,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康复经费落实到位,为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
2、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协作是做好康复工作的重要保证。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单靠残联一家不可能圆满完成,更需要卫生、教育、财政、民政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卫生部门要完善和及早发现对出生缺陷干预和对残疾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预警机制,以及对其他残疾人的康复训练项目和辅助器具装配逐步列入医保报销范围;财政足额提高残疾人康复经费;民政部门加大了对贫困残疾人的生活以及大病救助力度;教育部门制定了残疾儿童青少年在随班就读的相关优惠政策,保障了残疾儿童青少年享有教育的权利。县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必须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共同协作,才能使我县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充满奉献精神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是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人才保障。残疾人的康复工作需要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树立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心,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为此,全县社区康复工作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社会化工作方式,将社区康复工作融于社区建设规划,纳入相关部门业务范畴,充分调动社区内一切可以利用的人
力、物力、财力、文化等资源,以街道、乡镇为实施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支持、知识普及、用品用具以及康复咨询、转介、信息等多种服务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特此报告。
息烽县残疾人联合会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残联如何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社区康复是近年来在残疾人康复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的康复理念。社区康复亦称“基层康复”,是以城市街道或农村乡镇为基地,对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其任务是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社区团体、卫生人员、志愿人员、残疾人及其家庭参加的基层康复系统。工作内容是对残疾人进行普查和预防,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帮助残疾人参
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使分散在社区的残疾人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其工作有五个基本点:一是依靠本社区的人力资源;二是尽可能利用社区原有的卫生保健和民政工作网点;三是使用简化的、适宜的技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社区和家庭条件下可以发挥作用;四是以康复为中心后盾,帮助解决复杂的康复医疗、咨询、培训等问题;五是在社区对残疾人进行身体的、精神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康复训练,使残疾人就近就地得到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社区康复是初级位上保健的一个组成部分。
按照陕西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社区康复是符合我省省情的康复事业发展模式,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战略目标的主要策略,是所有康复重点工程的落脚点,是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主要途径。“十五”期间,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建设中,采取社会化方式向广大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实践证明,社区康复是实现残疾人机会均等、充分参与、消除贫困、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基本手段,县(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调查,掌握残疾人数量、分布、生活状况、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等情况。根据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发展规划的要求,我们对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未央区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区内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进展还有很多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有些情况还令人堪忧,部分残疾人很少或没有享受到康复服务,有些对社区康复的概念不甚清楚。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工作的差距是对我们敲响的警钟,需要我们对社区康复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和思考,倾注更多的心力,为下一步做好工作提供明确的思路。
一、基本情况
未央区共有49个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尚有2个正在建设中。区残联2009年为3家已建成的“中心”配备了部分康复训练器材,已初步具备了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服务能力,今后几年区残联将陆续为其它几个“中心”配备康复训练器材,逐步完善康复服务项目,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发展比较迟缓。当前区内已建成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残联已将其纳入残疾人康复指导站,配发了部分康复训练器材,还有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待建设;已建成的指导站建设项目参差不齐,服务内容比较简单。
(二)残疾人康复意识不强。不少残疾人认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是医生上门为残疾人看病、送药,把康复服务理解为医疗服务,在农村地区,有的残疾人甚至把它当作一项待遇来享受,一些社区的康复器材和设施的利用率不高,残疾人主动要求康复服务的比较少。
(三)社区康复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人员不足。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大多数都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医疗站等建设,在场地、器材的落实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社区残疾人康复人员都由卫生服务机构内的医生兼职,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和社区卫生工作叠加在一起,工作量大、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服务手段单一,服务理念滞后。当前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形式比较单一,康复医生普遍缺乏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与指导;有医生以完成任务为主,传统的服务理念与现代社区康复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医生服务记录过于简单,内容基本相同,有的让人代签字,还有的只签字不服务。服务手段的单一和服务理念的滞后,使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愿望远未达到。
三、对策及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残疾人在康复服务需求方面的愿望也逐步提高,社区康复作为对基层残疾人最直接的服务形式,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越来越多地受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关注。对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进行调研后,我们针对不同区县的具体情况分别做好工作,未央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同步联动,统筹安排
区委、区政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安排,做到规划同步、投入增长同步、组织运行同步,建立起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
一是上下联动。区委、区政府统一各部门、街道和社区的思想认识,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确保社区康复工作思想认识、职责分工和工作措施的到位,形成区、街、社区三级联动,合力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
二是部门联动。在社区康复工作实践中,以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各相关部门为主体,区级机关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区卫生局充分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各类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和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技术指导,并落实专(兼)职残疾人康复责任医生进家庭;区民政局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和谐社区、星级社区考评标准,积极支持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设,深入
开展困难残疾人医疗救助工作;区财政局为确保创建工作任务的完成,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经费提供有力保障;区残联更应倾心竭力,在康复需求调查、康复员培训、康复站建设、深化康复服务等基础工作方面做好工作。在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各相关部门联动,使社区康复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社会联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关系到千家万户。为此,区委、区政府着力营造社会各界联动的工作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助残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助康复活动,尤其是在当前社区康复医生力量比较薄弱的时期,助残志愿者要在帮助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提供康复服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意识的宣传
社区康复的最大功能是弥补机构康复不足,更好地就近、就地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有效利用康复资源。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不仅具有投入少、成本低、服务广、收效大的特点,更是党和政府关爱残疾人的一种体现。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合理定位“送康复服务上门”的功能,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避免出现政府出了钱、医生送了服务、残疾人还不满意的情况。
(三)狠抓社区康复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服务有场地”
通过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新辟场地等措施,在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区残联将逐步为每个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配备2万余元的康复训练器材,为社区康复站配备1万余元不等的康复训练器材。为了使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和社区康复站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以制度提高康复站的利用率。在社区康复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注重无障碍设施配套建设,处处体现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
(四)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在实践中创新、完善社区康复工作模式
社区康复要从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出发,按照目前区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不断探索创新社区康复的工作模式,使康复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并带来一系列工作的变化和水平的提升。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进社区、进家庭,通过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让康复辅助器具进家入户;把最能够普及的康复技术传授给残疾人及其家属或亲友,使残疾人康复真正能够紧紧贴近残疾人本人。必须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的社区康复工作方向,让“就近”更近,让“就便”更便,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拓展康复服务内容,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向康复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五)强化社区医生和社区康复员队伍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方式,提高社区康复医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社区康复员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在为街道和社区配备53名街道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基础上,下一步要通过培训使这些人员都掌握一定的康复训练知识,兼任基层残疾人康复员或社区康复指导员,充实社区康复工作力量;通过业务培训,统一考试,做到康复员持证上岗,促进社区康复工作人员专业化;通过考核工作实绩和残疾人评议,建立奖优罚劣的竞争机制。
(六)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个性化服务
进一步加强康复需求调查,形成按需服务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康复需求方面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在康复的形式、内容、质量上下功夫,体现个性化服务;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服务、转介服务等,提高服务的专业性、技术性,以满足残疾人不断增长的康复需求,保持工作的生命力。
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方面我市作了一些探索性工作,各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正在完善,服务意识正在增强,服务能力正在提高,服务领域也在拓宽,残疾人对政府实施的康复服务的满意度也在逐步提升。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学习先进经验,加大改进力度,制定改进措施,努力把我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残联如何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第四篇:2020年2012年残联康复工作总结
2020年2012年残联康复工作总结
20**年西坪区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工作在区残联理事会正确领导下,在同事们紧密配合下,围绕着残疾人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发展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疾人康复服务工作。现将区残联康复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推进儿童康复工作,促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儿童专业委员会落户西坪
20**年8月17日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换届暨新技术交流会在深圳市西坪区广深宾馆举行。在此次的换届选举中,西坪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龚建华博士当选为主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正式落户在西坪区妇幼保健院。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能够落户西坪,这与区残联长期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从2006年开始,区残联康复科就把西坪区妇幼保健院作为西坪区脑瘫、智力、孤独症残疾人儿童的康复定点单位,同时在该医院成立了“西坪区脑瘫儿童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西坪区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为此,区残联先后购入XXX万儿童康复器材,作为配套设施发放到区妇幼保健院。另外,区残联从2007年开始每年在该医院举办脑瘫、智力、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营,专业的指导和训练为西坪辖区的残疾儿童康复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得到了家属们的好评。
今年五月份,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的专家到该医院进行严格考评后认为;医院的康复技术力量雄厚,有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丰富经验,同时又得到区残联和区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因此,一致同意在8月份换届选举时,把广东省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落户在西坪。作为一家二级医院可以得到如此殊荣,这在全国是首例。这也是西坪残疾儿童的荣幸,这将使残疾儿童在今后的康复训练中,可以得到更加专业化的康复服务,同时将会大力推动西坪区残疾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
二、开展西坪区精神康复日间照料中心工作
西坪区精神康复日间照料中心是2009年由西坪区残联和西坪区慢性病防治院共同开办的首家非营利性康复机构,2010年更名为深圳市蒲公英会所,会所开办的目的,是为辖区的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的日间照料。中心现有8名受过精神医学专科培训的职员及社工。会员总数XXX人,每月到会所活跃会员达XXX人。会所从2010年8月份开始,严格按照国际会所36项准则模式来为西坪区精神障碍人士提供医疗、心理、过渡性就业、社会功能及就业等方面专业化康复服务,以达到改善康复者精神障碍,尽可能恢复各种功能而回归社会的服务宗旨。
目前,会所已向国际认证中心提出资格认证申请,明年6月份国际认证中心将派出专家来评估和审定。为了能够使会所在20**年能够顺利通过国际认证,会所已做好很多前期准备工作。在2010年会所就派出两批包括两名精神病患者在内的人员到美国学习。20**年9月区残联康复科带领会所XXX名会员到已得到国际认证的香港卓越之友会所参观学习。20**年10月,会所派出1名会员和2两名职员到韩国参加学习。通过学习,让会所的职员和会员能够懂得目前国外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最好服务模式和运作方式。目前,会所还通过爱心企业提供的两个过渡性就业岗位,开展过渡性就业培训工作。国际会所运作模式是指为加入会所的精神病患者(也称会员)提供支持,让他们有机会重新获得友谊,重新建立家庭亲情,再获得工作和教育为目的的服务。在会所里,职员和会员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会所里的一切事情由他们共同商量决定。
三、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工作
2010年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了《深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区残联在2010年9月成立了以残疾人为主的西坪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队。
西坪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队成立后,按照街道划分成笋岗、黄贝、东门和翠竹4个工作小组来开展工作。每月定期到辖区的社区活动广场、医院、酒店、银行、商场、公交车站、地铁站和停车场等公共场所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负责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并以录像或者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书面报告向市残联报告。今年我们对残疾人反映比较集中的地铁站台与列车之间没有连接板,致使坐轮椅的残疾人无法进入车厢的问题,以报告材料方式向市残联反映。目前,市残联非常重视,已向相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相信不久的将来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我们还要求各个工作小组要按照要求每月建立督导检查档案,每半年我们要进行检查。同时,我们为了方便工作和增加社会群众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识度。我们印制了壹万份宣传小册子和温馨提示发放到各个相关单位。截止今年11月份区无障碍环境督导队共到社区公共场所检查督导45次,提出整改无障碍设施意见57次,使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四、举办听力、言语、智力、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营
让每一个残疾儿童早日得到专业性的康复服务,从而使孩子得到更加全面的康复,能够轻松、愉快地融入到主流社会中生活,一直是西坪区残疾人联合会康复服务工作的理念。
今年8月份,区残联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分别在深圳市西坪区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深圳市仁善福利院、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举办听力、言语、智力、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营。在此次的康复训练营中共有XXX名听障儿童、8名智力残疾儿童、XXX名自闭症儿童得到了专业性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使他们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另外我们还采取个性化的方式,对XXX名有转介需求的残疾儿童转介到其他康复机构。训练营结束后,区残联对残疾人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为XX%。
五、举办“7期西坪区偏瘫、截瘫康复训练营”,两期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营
从今年4月份开始至今,区残联康复科与区中医院联手举办7期“西坪区偏瘫、截瘫康复训练营”,两期0—16岁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营。在为期21天的训练营活动中共为辖区内在册的XXX名偏瘫、截瘫残疾人,免费的、系统的、专业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系统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以及传统的中医治疗等。他们通过每月举办一次多种多样的户外联谊活动,让许多原本沉默寡言的残疾人变得活泼、开朗、自信,让许多长期不愿出门的残疾人开始走出家门,重新融入到社会。
今年8月,我们考虑到8岁以下脑瘫儿童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区残联把XXX名8岁以下的脑瘫儿童放在对儿童康复专业性较强的西坪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康复训练,并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在此次康复训练营中共有XXX名脑瘫儿童参加了康复训练。另外,区残联还根据脑瘫儿童家属的要求转介8名脑瘫儿童到其他康复机构。
六、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和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
随着2010年12月《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西坪辖区在册的残疾人有辅助器具适配需求的,可以按照先申请,后评估再领取辅具的流程向残联提出适配要求。今年以来,西坪辖区共有407位残疾人提出辅助器具适配申请,在经过评估后,共为残疾人适配677件辅助器具,使经过适配辅具的残疾人无论在生活上、工作上和学习上的质量都得到有力的帮助和提高。
按照《深圳市户籍低收入精神病人服药管理及补贴实施方案》和《关于我市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补助经费的通知》的文件通知,切实解决好我区精神病患者,因长期住院和服药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根据通知要求,从20**年6月份开始,西坪区残联将把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1XX元/年的标准提高到2XX元/年。目前,西坪辖区精神病患者平均每月共有XXX人左右到西坪区慢性病防治院领取精神科药物,这就减轻了精神病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按照深圳市《关于我市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补助经费的通知》要求,今年,我们为辖区XXX名精神病患者办理了“解锁”住院手续,为XXX名精神病患者办理了“托养”康复住院,有效减轻了残疾人家属的经济负担。
八、为辖区残疾人开展免费体检活动。
为使西坪区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做得更好,让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区残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区残联康复科联合西坪区中医院康复分院开展为辖区残疾人免费体检活动,同时残疾人体检项目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两项,金额由去年的平均每人XX元增加到今年的XX元。通过体检也使区残联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残疾人的健康状况,为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和解决残疾人康复需求提供依据,截止11月份,已有1XXX名残疾人参加了体检。
康就科虽然做了很多实际工作,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不足的情况。比如,因资金不足关系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项目不够全面和随着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我们的康复服务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对于这些问题与不足,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尽快解决和完善。
展望20**年,在巩固20**年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基础上,我们将按照市残联残疾人的“十X五”工作规划,制定好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细致更加周全的康复服务计划。
第五篇:古塔残联“十一五”康复工作总结
古塔残联“十一五”期间
康复工作总结
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五年来,我们古塔残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区、街道残联同志的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康复工作的各项任务指标,康复工作得到残疾人的欢迎和赞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我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达标区”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此项工作正在顺次展开。
截止到目前,我区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1万余人次;精神病患者监护7350人次,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425人次,特困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救助10人;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450例,其中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15例,特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50例,低视力者配戴助视器30件,培训低视力者家长15名,盲人定向行走训练18名;聋儿康复训练25人次,聋儿家长培训25人次,彩金项目救助贫困聋儿16名;肢体残疾人社区、家庭康复训练50名,肢体残疾人儿童康复训练10名;智残儿童康复训练30人次,家长培训10人次;免费为贫困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105件,普及型假肢装配20例。
一、提高认识,明确残疾人康复工作任务
康复工作是残联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永恒主题,为此我们抓社区康复这一着力点,将残疾人康复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切实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之中。
我们通过采取集中、分散、以会代训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的认识,通过外出学习、参观开阔视野,掌握过硬的康复工作本领,树立了信心,鼓舞了士气。
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康复服务中心的作用,为残疾人制定康复计划和方法,康复员定期上门为残疾人指导康复训练,进一步加强残疾人 1
康复训练效果,提高了康复服务质量,使更多的残疾人得到有效的社区康复服务,推动全区的社区康复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通过开展创优达标活动,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二、采取措施,出色完成残疾人康复任务
通过认真筹划,狠抓落实,强化管理,有效地促进了重点工作的稳步推进。
1、全面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根据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纲要的精神,我们制定了古塔区精防的工作任务指标及措施,古塔残联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建立了规范的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档案,采取宣传、回访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取药、服药率,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2、开展视力康复工作。为了开展好此项工作,我们成立了白内障复明工作的领导小组,由分管理事长任组长,明确了具体责任人。我们印发了5000多份宣传单,采取区、街道、社区层层负责的办法,加大了宣传力度。五年来,我区共完成白内障手术450例,脱残、脱盲率达到98%,取得较好地社会效益。在开展视力康复工作中,古塔残联工作者用电话逐个通知患者,集中组织人员,保证了选送对象及时手术。其中,此项活动免费为5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使其重见了光明,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的工作任务,得到了复明白内障患者的交口称赞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3、开展聋儿康复工作。五年来,我们通过开展或举办机构康复、家庭康复、家长培训班等形式,使25人次聋儿受训,有25人次聋儿家长得到了培训,完成“十一五”任务要求。为提高聋儿入托、入学率,每年的爱耳日、助残日和开学前宣传聋儿康复的重要性,在聋儿家长培训班上向家长讲解“十聋九不哑”的科学知识,根据各街道筛查的聋儿名单,不辞辛苦到聋儿家里,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动员聋儿进语训部就学,完善了残疾儿童早
发现、早确诊、早干预制度。
4、残疾人辅具供应服务
我们深入残疾人家庭,收集残疾人对用品用具的需求信息,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尝试开展个性化用品用具配发,免费为贫困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105件。
5、康复训练与服务
我区残疾人在康复中心、社区和家庭内接受了康复服务指导与训练,其中接受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50名;肢残儿童康复训练10名;接受智力残疾儿童训练30人次,培训智残儿童家长10人次;完成假肢安装20名,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康复服务的任务要求。
三、加强宣传,营造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氛围
一是古塔区残联牢牢把握“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这个活动主题,加大宣传力度,凝集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确保活动开展得精彩纷呈,并取得实效。经统计,五年来,在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期间,我区共发放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6426份,张贴宣传画 855张,接待咨询人数6485人次,为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送药425名。
二是组织了每年的3月3的“爱耳日”和6月6的“爱眼日”的活动。古塔区残疾人工作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走访慰问活动,提高了广大市民爱护耳朵和眼睛的有关卫生知识。每年的“爱耳日”都开展了爱耳卫生知识讲座、宣传咨询,挂出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单,展示宣传画版,大力宣传保护耳朵的防治方法律,组织义务心理咨询,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了康复咨询,提高社会各界对耳朵卫生问题的认识,促进社会各界对聋人的理解和关爱;据统计,五年中,“爱眼日”期间全区共张贴宣传标语500多条、横幅200余幅,区残联与眼科医院上街开展了咨询、义诊活动总计达到25次,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和介绍,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爱眼护眼意识,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知晓了
爱护眼睛、预防近视的重要性,“爱眼日”活动的开展对推动我区防盲治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让全社会都知道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疾人回归主流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生存质量、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前提和基础;唤醒和增强了残疾人自我康复意识和能力,提高了残疾人对康复需求的积极性。
四、面对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康复工作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古塔区残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残疾人社区康复仍须进一步发展,目前,虽然我区9个街道52个社区建立了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并配发康复器材,但社区康复工作的长效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发展,康复工作的社区化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是残疾人康复经费短缺,随着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域的拓展,现有的经费越来越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经费不足成了制约康复工作发展的瓶颈。
对此,在我们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不断改善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克服眼前的困难,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把残疾人康复工作落到实处,为早日实现我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古塔区残疾人联合会
二○一○年九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