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三查课堂流程

时间:2019-05-13 19:4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步三查课堂流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步三查课堂流程》。

第一篇:五步三查课堂流程

课堂操作流程

(供中小学部参考)

【课前】

一、“五步三查”第一步:独学(学生预习)

预习是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的重要手段。为课堂展示提供动力和资源。学生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处理大部分内容,能发现问题,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1.预习资料

预习要有两种材料,一是课本,二是导学案。2.预习形式

预习要先独立后合作。独立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避免浮躁。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预习效率。3.预习计划

学生预习要有计划,主要是时间的划分,学生要根据自己所能有的预习总时间和总的预习任务进行合理的计划,把时间分配到各学科导学案,定时去做,不能在某些学科、某些题目上“恋战”,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4.预习方法

预习要先全面后侧重。学生先独立阅读、理解文本,然后根据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结合课本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学习,先解决A级内容,B、C级内容尽量解决,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尝试解决D级问题,解决不了的形成困惑、生成问题,用双色笔做好标注,以便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学、群学来解决。

总之,同学们要把预习(做)导学案当成做“开卷考试试卷”(定时、独做、查看资料、由易到难、尽量多得分)。

二、学情调查

预习评价

课前老师要通过收阅导学案(第一次收交)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调查(第一次学情调查)、评价,评价要评价到人、量化到组,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主要作用有三个,一是发现学生的疑难、困惑主要在什么地方,为课堂展示提供依据,使引导、点拨更具针对性。二是根据个体预习程度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积极性,看到学生做的是否与自己的学习基础、水平、能力相符合,是否力所能及的去做了,否则要个别做工作,要进行谈心、交流、指导。三是激励作用,为学生的预习提供动力。

三、课间板书

根据学情调查情况及老师的预设汇总需课堂展示的所有内容,并将其安排给各学习小组课前板书,另外板书内容还包括学习目标、归纳小结、部分A、B级问题的答案等。老师给学习小组安排板书任务在时间上要有提前量,避免学生板书不充分。老师要对学生的板书从字体、版面、完成度等方面给予评价。

【课中】

一、“五步三查”第二步:对学、群学(站立交流)

(一)对学生的要求:

1.先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后群学。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进行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3.深入探究。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群学探究也是学习成果生成的过程。

总之,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学生由易到难处理导学案,要求记忆的知识同学可相互监督进行背诵、默写;已经解决、做完的东西同学相互交流看是否正确;没有完成的“半成品”能否从同学那里得到启发进而解决。

(二)1.重申目标 对教师的要求:

上课开始老师要重申学习目标,同时结合学习目标对学生预习导学案的情况做简单的评价,把“预习评价表”展示给学生。2.学情调查(第二次学情调查)

①对学生的板书进行浏览调查并对重点、疑点、易错点等用彩色粉笔标注。

②对学生“对学、群学”的情况进行调查,一是发现小组学习中的问题、产生的疑惑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各小组的学习状态,必要时进行指导、督促。但这个时间老师不要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以免影响正常的课堂进度。

二、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一)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是群学的继续;“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展示过程中组内学生要相互帮助、相互补充,表现出团队精神,各组之间即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鼓励。

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小展示的目的是一方面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二)对学生的要求

展示绝不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一定是“提升”。为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即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①问题性:重点展示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焦点、生成点等问题。一般在大展示环节不展示导学案中比较基础的内容。

②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

③互动性: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④创生性: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学习新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三)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不是指传统教学中的课堂驾驭能力)将在展示环节受到严峻的考验。这是考量教师综合素质的最关键环节。

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老师继续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2.问题汇总。老师根据调查的情况将问题归纳汇总,快速设计出解决方案。

3.适时引导点拨。大展示过程中,学生往往探究不够深入,停留在浅层次的表达上,甚至偏离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提升,偏离主题的要点拨、调整。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点拨切忌大讲特讲。

4.即时性评价。师生、生生间积极有效地开展即时性评价,三言两语,一语中的。对小组进行量化评价,为学生的展示交流、质疑对抗不断地提供动力。为学习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竞争的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5.备课预设很重要。教师通过这一环节的亲身体验,能够感受到课前的预设非常重要。唯有精心预设,才有精彩生成。但,即便如此 也仍然存在预设外的生成(导学案第二次生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运用教学机智,并依靠学生自动自发的力量,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总之,要使生成尽可能不脱离目标,不偏离主题。

6.关注全体学生。展示时老师要在学生的视线之外,学生是展示给学生的,不是展示给老师的。学生要在老师的视线之内,老师要五官并用,关注全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部,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要调动、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都体验,个个有收获。

三、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1.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本课知识内容进行总结整理,疏理知识、归纳规律、总结方法。对疑难问题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学案整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系统,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2.达标测评

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一般六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测题目可以附页印发或用电子白板即时打出,也可以放在导学案上,但要求学生不要提前看、做。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评出成绩,老师可对各组成绩汇总进行比较,给出评价。当然,达标测试检查也可以用其他形式,如教师检查、小组间互查、小组内小组长检查、对子互查、组员自查等。教师可根据课型、内容等因素灵活操作,最终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3.学习反思

这里的反思是学生对导学案上有深刻思维的某些问题的反思,当然也可以包括方法、规律的归纳总结。逐步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落实整理好的导学案学生上交(第二次收交),老师批阅(第三次学情调查)。

【课后】

没有总结会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不能进步。

课后师生做好后续工作才能巩固教学效果、扩大教学效益。1.对教师的要求

①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加深对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的了解,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小组制定出帮教、督学、调整等措施。② 教师对学生整理好的导学案收上来,这是第二次收交,要进行全面批改,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对答题的逻辑性、严谨性、全面性,书写的规范性等方面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批。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③ 形成对导学案的第三次生成,整理保存。

2.对学生的要求

① 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参与了多少,展示的怎样,提出了几个问题,主动解决了几个问题,为本学习小组的成功作了多少努力,今后应该怎么办。② 对本课的内容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同学帮助、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不留“后遗症”。

③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工作。导学案、纠错本是学生的“知识背囊”,是期末、高三的复习资料。学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点,特别是通过同学的帮助、老师的点拨才理解的东西,重要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的东西,自己的体会、感悟都要用红色笔记录在导学案上,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在纠错本上,并提醒自己不要重复犯错。

五步三查第一步----独学

语文组

2013.8.28

导学案的制作原则

1、总原则:以学定教、注重学情

2、集智备课,精心高效

3、导学案内容要精简,用考点定导学案内容;

4、导学案问题的设置要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5、导学案问题中除预习检测及课堂反馈外,不设置填空题;

6、导学案设置中要特别强调熟读课本,要将预习课本的方法(如使用双色笔将疑难问题标注出来)、步骤及所用时间都明确在导学案内;

7、导学案中要有各个环节的学法指导。

独学

1、要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导学案;

2、在独学阶段,学生应对照导学案,自己安静、认真地阅读教材,自主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不允许同学之间交流、讨论;小组长或老师监督学生完成此环节,严禁抄袭;

3、对于经过独学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要用双色笔做好标注,以便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对学、群学阶段。

4、在学生独学课上,将本节课上要完成的导学案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统一在本时段完成,时间一到,全部收缴,批阅,以督促学生的独学效率。

陕西师范大学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模式 “大展示”环节课堂操作规范(初稿)

课题完成人:理综组

一、高效课堂“大展示”的含义与意义

“大展示”是“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展示的内容是全班范围内具有共性的问题或重点内容,包括学习方法的总结、规律的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和成果,是对学生个体和小组团体学习的一个小结,一次检验。通过“大展示”环节,能反映学生前期学习的态度及成绩,能看出学生的个体综合素质,故“大展示”是高效课堂上最重要的学习环节。

二、“大展示”的内容界定

1、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小展示的目的是一方面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2、大展示的内容

①在对学、群学二查过程中的班级共性问题 ②在独学、对群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 ③学习方法的总结、规律的探寻

三、大展示对学生的要求

1、展示的基本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

展示绝不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一定是“提升”。为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即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⑴问题性:所谓问题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一般在大展示环节不展示导学案中比较基础的内容,这些内容已经在小展示或者之前的学生独学、对学或者群学中解决完成。

⑵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比如在分工上可以有人负责解题步骤或基本思路、有的负责解题方法和疑难解析、有的负责规律总结和问题拓展等等。

⑶互动性:所谓互动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⑷创生性:所谓创生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我们追求的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充满了生活性、生成性和生命性的课堂。一堂课缺乏没有预设是不负责任的课,若没有动态生成,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课堂,更不会有“生命的狂欢”和心灵的震撼。

四、大展示常规要求

1、聚焦问题

①准备动作要快、静、齐。减少准备的时间。无论是展示者,还是听展者,都要迅速进入状态; ②聚焦时要避免学生“平行站位”,要有层次,保证每个学生都 能站在最佳位置,不影响听课。

③班额较大的班级,由于受空间限制,尽可能减少无谓的走动,前面的同学要做到不遮挡后面同学的视线。

2、对展示学生的要求

①展示者提前进入预定位置,上组展示评价完,自己迅速到位,不耽误时间。②展示者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时要用教杆等必要教具,侧身讲解。做好展示的导入,结语及组间过渡。

③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对展示内容要熟知,鼓励拓展性展示,不做无效展示,要把展示内容组织成展讲语,展示时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切忌照本宣科。

④展示者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规范,切忌啰嗦,准确把握展讲时间,避免拖泥带水,浪费时间。

⑤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根据学科特点,说、学、演、唱,书写、描绘淋漓尽致,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感染人的效果。

⑥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板面设计要合理、规范、美观。为了节省时间,板书一般可以放在群学或者小展示时进行。

3、对听展者的要求

①站位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

②坐要端正,不能伏案托腮;站要直立,不能抱膀搭肩,要做到拥而不挤。③认真倾听,听展时要闭口,切忌中间插嘴,私下议论,嘲讽取笑。

④听展者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不放过每一个难点、疑点,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五、“大展示”的基本操作流程及细节处理 基本操作流程:

板书分工→标注疑难问题→报道站报到→课堂讲解→质疑、补充 →点评

1、板书分工环节操作规范

①要充分利用教室的资源,在固定的版面汇出小组评分栏,另外的版面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其余黑板由各小组进行板书、展示

②板书内容不等同于展示内容,板书内容指导学案上所涉及的所有内容,前期可提前由任课老师分配各小组板书任务,且在课前完成,后期可由学科代表分配任务,并督促大家在课前完成各小组板书内容。

③展示内容从上至下依次为:组名,板书人,题号,答案 ④本环节注意事项:

(1)组名和板书人写在第一横行并用白粉笔展示

(2)写清楚题号,并在题号前留出10cm的位置,并要求审题中的关键信息(字或图)用红粉笔写在题号后面

(3)答案用双色笔写工整,关键信息用红粉笔

(4)字体大小:6cm×6cm,占行间距的3/4,要求字迹工整,且不超出小组分界线。

2、标注疑难环节操作规范

①将本小组存在的疑难问题采用红色笔画“正”字的方法,标注在题号前,解答存疑位置画横线

②将本小组新生成的问题采用黄色笔画“生”进行板书标注

3、报到站报到环节操作规范

到报到站报到本组拟讲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带“正”字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此环节的目的是明确讲解任务,实现让会的小组教会不会的小组,为讲解时做好准备 ①速度快,每组选择一题。

②到报到站相应组别后面写清本组讲解题目的题号。③先到者先得。

4、分组讲解流程操作规范

①分组讲解流程

(1)开场语:报组名,我是xx组,我讲解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2)小组讲解的次序:由题号前正字数目决定。通常文科由正字笔画数多到少讲解,理科由正字笔画数少到多讲解。

(3)小组讲解的题目:由报到站对应的题号决定。(4)结束语:本小组展示完毕,请问有无质疑或补充? ②分组讲解细节要求

(1)站位

讲解者:侧身45°于所讲问题展示板面边缘,面向听众。

组员:视情况而定,若需多员或全员讲解,应按所讲内容安排站位,以站位不遮挡展示内容为原则。(2)站姿 站姿挺拔,富有精气神,富有感染力(3)声音

第一阶段:声音洪亮、吐字清晰、第二阶段:表述有条理、逻辑清晰 第三阶段:声情并茂

(4)对倾听人的提示:提示倾听者重点符号的使用、勾画(双色笔)、笔记(5)对倾听者的要求: 坐下不说话、说话站起来

小组长组织做好笔记整理、将自己倾听的疑惑或自己的质疑进行记录 出现不认真倾听,老师按人头扣分。

5、质疑、补充环节操作规范

①在上一环节引导语“本组讲解完毕,请问有无质疑、补充”结束后 进行对抗质疑

②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③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彰显个性,语言规范,简明扼要。④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⑤初期阶段由学习小组B、C等级同学进行质疑、补充,成熟阶段不做限定 ⑥质疑的释疑工作由展示小组完成,如实在无法完成,可向其他小组或教师求助 ⑦补充由全班同学共同完成,一般内容为新思路、新方法、新技巧等

6、点评环节操作规范

①引导语:展示组同学:现在有请某某组同学对我们的展示进行评价

②听展者在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切忌将征询的目光投向老师。③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语言规范、简明扼要。④评价主体:下一组别A等生

⑤点评次序:优先由未完成展示小组进行,也可以采用推磨式、分组式等方式点评 ⑥点评内容:

初期阶段以(1)板书的规范,如双色笔的使用、图像、公式、符号的准确(2)展示者的精气神、语言表达、肢体语言的配合、课堂调控(3)展示小组的参与度 等为标准进行点评

成熟阶段以(1)展示着的逻辑思维的清晰度(2)展示小组的知识归纳、网络构建、方法规律探究等各种生成性 为标准进行评价

五步三查模式——“学案整理、达标

测试”部分操作流程(文科综合组)

五步三查自学模式至第四步为组间的大展示,大展示完毕后进入到第五个环节“学案整理、达标测试”今就第五个环节学生和教师的操作流程进行简单梳理。(此为文综组全体组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本组对该问题进行了细节上的分解,分为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及第四步至第五步之间的衔接问题;学生对导学案的整理问题;课堂达标测试问题。

一、第四步至第五步之间的衔接问题。

第四步是各组对自己所承担问题在黑板上的大展示,可以说是高效课堂最为关键的一环,那么大展示结束后是不是就直接进入到第五步学案整理和达标测试?本组认为,在进入第五步之前两者之间应该有所衔接,关于之间的衔接相当于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不同知识点之间的承转,因此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形式上:教师口头引导。在第四步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整堂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也可以由学生对本课的整个环节和流程做一简单的回顾。

2、知识上:对大展示内容概括、总结。这一部分可以由学生也可以由教师或师生共同完成,即对本堂所陈述知识层面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概括出共性或共识性的东西,从而强化学生对本堂所展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案整理问题。

导学案是实行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是高效课堂走向成功的助推器。那么当本堂课的展示和教师的点评已经基本结束时,学生应如何对所用导学案进行有效的整理,关于这一问题分为下面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贯穿与独学后的各个环节。由于独学是学生在课前已经自主完成,不存在学生对学案的整理问题。紧接着进入第二环节的对群学,这一环节各小组组内的对子就其学案中问题的完成情况进行相互交流,查漏补缺,使彼此之间一些事实而非的问题得以解决。如果组内对子对学案中的问题仍不能自主解决,那么可以在群学时,向其他小组进行求教,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群学使学生对不懂的问题可以初步解决。这一阶段教师穿插于各组之间进行必要的思路引领或点拨。因此,在对群学阶段学生利用双色笔对自己独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在此阶段落实在学案上,是学生对学案在知识层面上的第一次整理。(由于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的小展示紧密相连,故学生对学案的整理体现在第二、三环节,这两个环节主要是学生通过组内和组间对相关问题进行查漏补缺或是补充。)第四环节为大展示,本环节是重难点知识的集中解决阶段,也是教师对学生所展示相关问题的深化和扩充阶段。能力层次较高的学生在本阶段可以通过讲述和讲评,解决一些较难问题。那么其他各组学生在这一阶段可以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完成情况又一次对学案进行补充和纠谬。另外一种情况是所有学生对同一问题都没有解决思路和方法,这时教师可以对该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如果仍无学生理解,那么就需要教师做完全的讲授,学生在学案上落实该问题。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在展示时教师对所展示问题进行深化和拓展,或者是方法和规律的总结,这时仍需学生把教师讲授的相关内容落实在学案上。因此,在第四个环节学生必须及时、准确、合理的运用双色笔落实相关内容。即对学案进行多次整理。

2、学生尝试构建知识框架。对于文科知识而言,对于每堂课完后知识结构的自主构建尤为重要,这一阶段学生可以自己构建,如有困难在教师的帮助下对本堂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构建,因为有系统、成体系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形式上可以是树冠状的,也可以是大括号下小内容的体现等。(一定要督促学生将其落实在导学案或课本上)

3、组员之间相互对查。此时学生对学案该落实的已经基本到位,小组之间的对子可以就彼此的落实情况进行对查,督促彼此把学案上的内容落实到位。

4、由小组长进行组间互查,并点评打分。为了避免小组内部彼此对查的徇私舞弊、态度不认真等情况出现,由各组小组对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二次复查,再次督促其他组员认真落实。并对落实情况较好的小组或组员进行点评和打分,从而体现对学案落实的重视。

以上四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学案整理的流程和内容,通过学生对学案在不同阶段的整理和落实,确保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理解。

三、达标测试

达标测试是高效课堂五步三查完成后,对学生自主学习质量检测环节,通过问题设置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本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那么针对这一环节,在问题的设置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试题的设置要紧扣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对这些试题的解答,检测其对本堂课核心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对于毕业年级而言,那么试题的设置要更有针对性,适当的以中考高考原题和模拟试题为主,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和考试趋于一致。

2、层次性;层次性主要指对试题设置要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既不能全部是简单题也不能全部是难度,试题难易要体现出一定的梯度,兼顾不同水平学生,从而使之全面进步和提高,有所收获。

3、灵活性;所谓灵活性是指试题的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传统类型的填空题、问答题、材料题外,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知识点设置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有用性。当然也可以是学生的活动、小剧本、心得体会等。

4、适度性;适度性是指试题设置在量的控制上,不能太多,太多课堂上任务完成不了;也不能太,太少达不到检测巩固的目的。因此,达标检测试题在量的控制上要根据自己的学科性质和内容,分别对待。

5、落实性;一节课知识内容关键在于学生的落实和掌握,如果没有落实那么学生一无所获,因此上落实很重要。特别是文科知识带有很强记忆的特征,需要牢固掌握。那么在学案的设置上可以体现出当前需要学生落实的内容,当堂消化和掌握。这样以来,减轻学生课后的课业负担,当堂内容当堂掌握,提高效率。

第二篇:五步三查课堂流程歌

五 步 三 查 课 堂 流 程 歌

英民中学 老师

1.高校课堂专家研,上课模式要改变。五步三查模式变,适合各科的特点。学生作为出发点,尊重学情来体现,认知规律和特点,符合学生学习观。课堂流程很简单,三维目标来体现,问题解决为主线,容易操作且方便。2.课堂环节五步全,独学来把一步占,对学群学跟上前,小展大展三四连,静心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五步完。

3.学情调查三查完,注意把握查时间。独学结束一查完,确定时间下步转。组内小展二查连,暴露问题进大展。学生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三查完,了解薄弱各层面,反馈放在二课前。4.五步各自有特点,每步要求都会变。

5.独学之前插曲演,检查反馈导入篇。独学之时有主线,发现解决问题线。,抓手就是导学案,双色笔标是特点。找出不会是关键,等待二步来出演。6.对学群学有主线,解决问题没改变。同质对学探讨先,小组群学后开展。合作交流来体现,兵兵之间教强练。学会不会是关键,能力培养渐明显。7.组内小展目的显,展示学会是关键,展示成果问题现,汇报老师等大展。8.班内大展精彩演,共探要点是关键。生成点、易错点,重点难点都出演。教师追问来拨点,及时评价情境观。大展小展不同点,范围共度和层面。展示原则来呈现,问题性,第一点;互动性,第二点;创生性,为第三。9.达标测评整学案,生成能力来体现。整理问题生成点,便于复习与借鉴。测评题目严把关,分层次性其特点,基础提高题目编,酌情把题来拓展,力求做到精又简。检查方式灵活点,组长互查不算难,组长抽查更简单。10.五步三查叙述完,对照步骤要实践。

第三篇:五步三查课堂模式

“五步三查课堂模式”心得体会

石横镇后衡鱼小学

刘梅

我们利用十月二十四日课外活动学习了桃园中心小学的五步三查的课堂模式,深有体会: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让我感受到了每位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的共同成长及共同成长的快乐。

学生们在对学、群学中,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志的发展,在生生互动中,我也体验到了与学生一起和谐学习的愉悦。

在我的课堂中,我坚持着每节课给学生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等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为我这个配角来说,我感受到了,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探索得到的知识,那才是真正的知识,学生才能想得起,记得牢。因此通过课改,我在逐步实践,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听课、听讲座及自己亲身去体验来学习五步三查教学模式,我认为和谐的学习氛围及学生的学习兴趣颇为重要。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让我懂得了坚持鼓励和诱导、激趣相结合,做到及时的去评价、鼓励每位学生,让学生排除为难情绪,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想办法去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员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当然,操作过程中,教学模式应服务于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在熟练应用“五步教学法”的基础上,可以提倡改进和创新,追求教学个性和特色。比如:用丰富的语言让课堂充满情趣;以多种辅助方式创设情境; 用媒体引发好奇;用节目表演激活课堂;开展组际竞争;使用擂台赛,开展对手间个人竞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让我们的思品课堂真正的充满欢声笑语和情趣。

第四篇:五步三查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基本模式,是《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名校共同体在总结以杜郎口为首的各成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课改初期易遇到的普遍问题,而设计的一个具有课改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让教师少走弯路,缩短课堂“临帖”的周期,从而为打造特色高效课堂服务。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

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3.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需要说明的是,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

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

与视界的敞亮。所以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高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之所以普遍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环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励了学生自学。

4.第一次学情调查。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1.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一堂课缺乏动态生成性,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也很难感受到“生命的狂欢”。

2.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内容的层次不同。

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我个人认为好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像《学记》中所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具体体现在:点拨、追问、即时评价等。大展示过程中力求达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从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来讲,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3.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2.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对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3.第三次学情调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进行的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三、“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效能分析

1.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实现了“活”与“实”的统一;

3.实现了“动”与“静”的统一;

4.实现了“放”与“收”的统一;

5.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6.实现了“主体”与“主导”的统一。

四、几点说明

1.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练案)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 “教学合一”的文本。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导结。在高效课堂上,导学案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课堂学习是否高效等,导学案起了关键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尤其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注重学习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导学,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2.“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共性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和课堂环节上会略有调整。比如,课型如果是单元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由关注知识的分支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系统的梳理和方法规律的总结,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在课堂环节上就要侧重展示和达标反馈,从而才能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如果是预习课型,就可以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

3.五步三查基本模式就五个步骤的时间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学情作提前预设,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三查”来实际把握学情,从而对时间做出适当的调整。

4.“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究竟作为课堂的三个环节还是作为三个课型,要视课堂内容与学情、学时而定。

5.高效课堂的课堂管理与评价,由原来对学生个体的管理转向对学习小组的管理。这里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说高效课堂不单纯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它是个系统工程,带来了理念、教学、组织、管理、评价、文化等一些列的改革。所以要求老师要在“做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做”。

高效课堂解读(李炳亭:中国教师报记者)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一)课堂实然目标:从低效甚至负效——到有效课堂的探索——实现课堂高效。旨在让45分钟发挥效益,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

(二)课堂应然目标:从学会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终身发展能力。课堂破局的真正奥秘在于“学习能力”,因而我们主张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恰是“学习能力”,从知识、到能力、再到智慧。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时,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唯有敢于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经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

(三)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个、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价值尽在“不可预设”。

(四)内涵概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超市:体验的是对“学生”和“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同时要求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和多义性,琳琅满目、各取所需,谓之知识超市。

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立意的变化带动课堂价值追求的“质变”。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

(五)和新课改的关系:一脉相承,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述”。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真言”,落实成方法恰是——群学、对学、群学。

二、行动研究计划的七大关键词

(一)定位:致力于“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与应用。今天的教育缺失的不是理论、理念,而恰恰是方法、操作。让理念落地,转化成课堂教学行为才能让理念“鱼游大海”,并显现出理论的价值。

“皈依行动”、做课改的田野研究,唯有找到实践操作的“入口”,课改可能从象牙塔里走出去,并“活”在课堂。

(二)聚义:课堂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 以课为媒,脚踏实地,从问题入手,以方法解决。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发展即成果。以“改”促进“新名校”、“新名师”的破茧化蝶;用“新课堂”为当代学校注入“新血液”;让教育体现出应有的尊严、散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教师感动教育生活的幸福,让学生尽享成长和发展的快乐。

(三)模式:五步三查模式

1、模式简述:

第一步,学案自学,找出学习困惑;教师“一查”自学进度、效果 第二步,围绕困惑对学、群学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谓之“小展示”;教师“二查”展示过程在暴露的问题。

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

第五步,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教师利用对子“三查”对子测评。

2、五步三查模式是课堂操作的抓手。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规范。形象地说:是飞机起飞需要的“跑道”,是到达目的地的载客汽车,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升级版,是现代化的收割机取代农耕时代的镰刀。

3、主张模式至上并非唯模式,而是教之“规”,学之“范”。尊重模式便是尊重“三效”,既效益、效果、效能。

4、模式是课堂产品的“生产标准”,模式是课堂评价的“短兵器”。

(四)操作:高效课堂模式的“四评一控”操作技法 四评:

1、自学三要:围绕导学案预习、自主解决50%问题、标注出疑难问题。

2、课堂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3、小组三评:互动温度、拓展宽度、生成的高度

4、展示三性:展示选择近共性问题、强调展示过程中的互动性、追求生成的价值性 一控:学生主体学习过程,教师主导课堂成果。附:

课堂三看:看自主程度、看合作效度、看探究深度。注:继续沿用《高效课堂22条》所列的标准。

1、看学生参与的人数多少?是100%还是大于或者小于100%,要求一节课参与人数不少于120次。

2、学生参与的质量如何?“质量”指标体验在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书写板书、是否有知识性错误。

3、导学案或者预习笔记的检查。这是五步三查中的“第一查”,教师要依据这一“查”,而决策课堂导入、环节安排等。

小组三评:互动的温度、拓展的宽度、生成的高度。

注:小组学习决定着高效课堂的成败。对于已经实施了高效课堂的学校,也必须进一步研究、利用好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如何分组、怎样结对?组与组什么关系?组内对子是什么关系?怎样组织对子测评?对子与对子是什么关系?

1、所谓互动温度,是指学习氛围和学习状态,要高度重视“温度”,人声鼎沸、吵翻天才是“狂欢”。

2、拓展,既要宽度也要深度,要敢于让学生向未知领域义无反顾地行走下去,较真和钻牛角尖。所谓宽度,是指知识点与点的黏连,条与条的钩挂,块与块的整合,类似滚雪球。

3、生成什么样的高度?要坚决摒弃单纯的知识性学习,从三维的角度去考评价值性。要从“专题”、“专项”、“专利”的高度来审视高度。

展示三性:选择“近共性”问题、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性、追求生成的价值性。注:展示即“发表”。发表即为了实现心灵的“获取”:评价、批评、接受或获取某种情感期望。

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一把“金钥匙”,千万不可看轻展示。另外,展示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源地,是学生获得学习情感支持的化学分子,是课堂抵达“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保证。高效课堂也可以说是一种“展示文化”。缺少了展示,就等于“离魂寡居”,课堂就会变得“灰冷阴暗”,没有展示的课堂是畸形的课堂,是“死课堂”,是远离了人性的课堂,是没有温暖、力量、活力的课堂。

1、展示要依据学情调查,找到带有普遍意义和近似性的“问题”,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更不展示,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做展示,但生成空间较小的,比如定理定义一般不做展示。

2、千万要注意展示者与参与者的互动关系。要努力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展示要形成“众人”集体参与效应,展示不是看表演,而是一窝蜂上阵。展示既“互”更“动”。

3、展示不是漫无目的、信马由缰,是“坡上放羊”,虽无绳却有线,要杜绝“无主题”展示,本来是说“西瓜”,结果由“西瓜”到“瓜子”,在后变成了“爪子”,这样的展示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价值不大!和开party差不多,但课堂绝对不是开party。

(五)路径:临帖——入帖——破帖 我们主张学习即“拿来主义”,学习高效课堂要先找到“帖子”,“帖子”即五步三查模式,比照帖子,先临帖、再入帖,然后破帖。

学习是为了破帖,形成自己的自主课堂特色,走向“新名校”群落。

(六)成效:通过打造高效课堂,实现“零作业”,“放生”学生、解放教师;通过帮助核心校“破帖”形成自主课堂模式,催生课改“新名校”问世

(七)意义: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用课改从“根本上”促进教育的公平、进步和“均衡发展”

三、中国名校共同体2010行动研究——改造我们的课堂 主题词:零作业

破帖

区域合作

样本

(一)向课内45分钟要效益,改革传统教学时间+汗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旧模式,力争所有参与实验的学校能借助高效课堂普适性模式,实现“零作业”目标

(二)对中国名校共同体分布在22个省市的40家核心校,“催生助产”其尽快“破帖”,生成各自具有教学特色的新模式

(三)探索和推进区域课改合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四)尽快出台小、初、高三个学段的课改“行业标准”,做好新课改的“实践推手”

(五)为参与实验的学校提供教室文化、校园文化设计标准化的“CI模板”

四、关于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灵魂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相信学生才是“师德”。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

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

(二)、高效课堂建构重新建构两个关系

“两惟”观:围绕“十六字”灵魂,从“惟学”建构教学关系;从“惟生”建构师生关系

1、改变学习状态就是课改: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2、“两惟”实现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的转变、评价发展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

3、在“两惟”观念下解读主体与主导关系:教师的“角色即人格”,“高效教师”的三种素养——人格、性格、专业化

4、教皈依于学:限制“讲”是为了保障“学”,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才能保障权益,“放手”才能学会“走路”。

5、模式是生产力:解脱学对教的依附,解脱教师的“责任”和压力

6、专业化和教学艺术顺从于模式:让“学”和“模式”发挥效能。

(三)、高效课堂强调“三段一体”

完整的课堂是指将“课中45分钟”向前后延伸,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构成一个整体概念。

课前教师“三备”:编制导学案——备学习目标、备学情、备学法指导

课中教师“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抓前端预习、一头抓后端反馈,促进中间的“开放搞活”

课后学生“自查、修复”——整理纠错本、整理学案,发挥课代表、小组长、对子三种作用。

(四)、高效课堂“课中”注重教师“四主” 学案主导:导学案导学,重在“导”,围绕“学”,导是手段,学是目的。

学习主动:把学习还给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思路、包容错误、鼓励创新,注重“三开”:开放、开窍、开心。开放才能解放、解放才能“开窍”、开窍才能“开心” 问题主线:围绕课堂暴露出来的问题,抓住问题“拓、挖、思、悟”,不厌其烦、“无限”放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活动主轴:“三动”——身动、心动、神动,一切围绕“学”动,组与组、对子与对子、生与生、生与师互动交流

(五)、高效课堂的五个教学原则

1、分层原则: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2、选择性原则:“超市”体现出的学习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

3、整体教学原则:整合教材、知识迁移,上挂下联、左顾右盼、举一反三

4、展示教学原则:展示解决了学习内驱力,展示是发表

5、反馈调节原则:注重问题暴露,强调“当堂决策”

(六)、高效课堂的六个基本观点

1、现象诊断:教育的“课堂并发症”

2、轻负高效:学校的“产品”是课堂

3、评价系统:以学评教、学生主体

4、素质教育的“素质”是学习能力

5、基础教育的基础是“能力和发展”

6、开放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

(七)、高效课堂具体操作的七个“技法”

1、团队合作:异质同组、同质结对,分组合作、生生互动兵教兵:

2、学习“三式”:独学、对学、群学

3、课堂“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4、教学“三环”:预习、展示、反馈

5、导学案是路线图、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达标测评是立足“实然”

6、教师主导:精讲、点拨,及时评价、师生互动师亦生

7、模式之“神”:注重模式、不惟流程:大展示与小展示(八)、高效课堂的八大妙处

1、解决了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冲突

2、解决了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冲突

3、解决了学生个别发展与全体学生发展的冲突

4、解决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冲突

5、解决了师资不足、受制于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等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局

6、变厌学为乐学,厌教为乐教,改善了师生关系,让学校充满了魅力。

7、解决了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难题,把时间和能力还给了学生

8、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九)高效课堂推进“九步”程序

“明确课堂主体(学生)”→“围绕导学案自学(独学)”→“自我发现问题(试用双色笔标出自己的学习困惑)”→“自主解决问题(对学、群学)”→“展示解决方案(组内展示与全班展示结合)”→“学生归纳提升(师生生成)”→“教师评价反馈(对子互评检测)”→学生整理学案(对残缺知识修补)→课后分层训练(画知识树或者完成计时训练)。

第五篇:五步三查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古代术数(中国古典文

管理励志系

阿甘正传—

三国大观-三

红学大观-红

【教子有方

十大元帅之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基本模式,是《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名校共同体在总结以杜郎口为首的各成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课改初期易遇到的普遍问题,而设计的一个具有课改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让教师少走弯路,缩短课堂“临帖”的周期,从而为打造特色高效课堂服务。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 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3.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需要说明的是,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所以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高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之所以普遍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环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励了学生自学。

4.第一次学情调查。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1.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一堂课缺乏动态生成性,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也很难感受到“生命的狂欢”。

2.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内容的层次不同。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我个人认为好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像《学记》中所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具体体现在:点拨、追问、即时评价等。大展示过程中力求达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从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来讲,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3.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2.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对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3.第三次学情调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进行的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下载五步三查课堂流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步三查课堂流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步三查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五步三查

    “五步三查” 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逍遥镇中 崔惠敏 第一部分 “五步三查”模式基本结构说明一、“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

    五步三查

    、“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课......

    五步三查(本站推荐)

    《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探究》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 铁力四中 王宝珠 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非常感谢市教育学院组织的这次课题研究交流活动,让我......

    五步三查

    “五步三查”课改心得体会 本期我校开始学习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这学半期的学习探索使我受益颇多,同时也思考了许多。 一直提倡课堂教学改革,从六步式教学模式......

    五步三查

    学,接着是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结合教学实际,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扩大知识面、提高素养。 继续学习和实施“五步三查”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掌握最新的课程......

    五步三查课堂培训心得体会(5篇)

    “五步三查”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本次参加“五步三查”教师培训、专家教授的讲座,无不告诉我们为了适应明天的社会,今天的教育必须改,而改革的成败首先在于更新教育理念,划时代的......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基本模式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基本模式2011-10-05 21:23:46| 分类: 课堂教学 |字号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基本模式,是《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名校共同体在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