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民族宗教事件应急预案
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族宗教事件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 1.1目的及依据 1.2工作原则 1.3适用范围 1.4突发事件的概念 2
组织机构和职责 2.1
组织机构 2.2
办公室主要职责 2.3
成员单位职责 3
预警和监测 3.1事件分级
3.2
信息监测收集与分析4
应急响应
5后期处置 6
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6.2
队伍和经费保障 6.3
宣传培训 7
奖励与责任 附则
总则
1.1
目的及依据
为及时、妥善处置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切实维护民族宗教界的合法权益,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将可能发生的民族宗教矛盾消灭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我区民族宗教领域的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预案。1.2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坚持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和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及其指挥权限。根据属地管理原则,以各镇人民政府为主,区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协调有关方面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二)积极慎重、预防为主。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有容易激化、容易沉淀等特殊性,在处置过程中,要坚持“四
个维护”和“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结”的原则,特别注意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切实加强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族群众,孤立和打击少数不法分子,打击“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分子)的破坏活动,仔细排查,化解矛盾,严密防范和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颠覆。
(三)积极防范、依法处理,消除后患。要加强调研,认真开展排查工作,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亟早控制解决。对极少数蓄意闹事分子和违法犯罪活动,要坚决依法处理。同时要切实做好善后工作,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加以改进。
1.3 适用范围
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涉及少数民族和信教公民宗教活动方面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事件,主要有:
(一)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因具体的经济利益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因出版物、广播影视作品和互联网上出现违反民族政策,伤害少数民族群众感情的内容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由于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多样性、差异性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各民族交往过程中及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过程中发生的磨擦和纠纷;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主义分子等,打着民族宗教旗号,进行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活动。
(二)因不尊重宗教政策,不尊重信教公民的宗教感情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因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之间,信仰不同宗教的信教公民之间因宗教信仰问题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同一宗教内部因派别、利益等矛盾而引起的纠纷,甚至械斗等;因土地开发、城市拆迁,落实宗教房产、风景名胜区管理等工作中涉及宗教团体、信教公民利益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因宗教方面大规模聚会,特别是在敏感时期组织的非法聚会;受境外敌对势力或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宗教极端主义分子煽动,不明真相的信教公民参与的对抗政府的事件等。1.4突发事件的概念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我区民族宗教领域突然发生的群体性上访、械斗、冲突、拥挤、踩踏等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危害社会、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机构
区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负责全区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处置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区政府成立区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重大、特殊严重事件的指挥和部署。总指挥由区长或分管副区长担任。成员单位根据应急工作需要确定,主要有区政法委、统战部、综合治理办公室、民族宗教侨务办公
室、公安分局、城管监察大队、财政局、司法局、教育局、有关乡镇政府等。区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设在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主任担任,办公室成员为民宗侨办机关相关工作人员。
2.2 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组织指导和协调各区有关部门及各街道、社区处置民族宗教方面的突发事件。
(二)指导各镇加强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处理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制定和完善工作预案。
(三)及时掌握本地区民族、宗教的基本情况,以及可能因民族、宗教问题滋生突发事件的隐患和苗头,做到心中有数,摸排到人。
(四)有民族、宗教问题的苗头和隐患,要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同时要组织力量做好思想宣传和教育疏导工作,把苗头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及时控制现场,平息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六)研究处置对策,拿出防控措施;
(七)对个别为首分子进行询问笔录,掌握突发事件的全部情况;
(八)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九)对受蒙骗群众进行教育疏散。2.3 成员单位职责
区委政法委、综合治理办公室:及时控制现场,研究处置方案。部署防控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区委统战部:做好民族宗教政策的的宣传教育工作。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根据区应急指挥中心和民族宗教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要求。组织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预案分工内容各自开展处置工作。及时把握事件发展动态,信息搜集整理工作,组织力量做好思想宣传和教育疏导工作。做好事件发生后对事件进行调研、评估后果、总结经验和教训。
区公安分局:参与处理或指导基层派出所和各镇综治委处理民族宗教方面因不同原因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以及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维护社会稳定。负责突发事件中维持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依法打击突发事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区财政局:为处置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区教育局:负责学校中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相关的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疏导和协调工作。
区司法局:负责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组织协调基层司法调解组织参与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矛盾调处工作,做好事发现场参与或围观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各乡镇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参与处理当地民族宗教群体事件。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向区政府和应急办公室报告。各镇党委政府负责和民族宗教干事要在第一时间到一线指挥处置,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和事态进一步扩大。
协助做好事发地区参与人员的说服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围观人员的劝阻和疏导工作;协助做好维护事发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工作。预警和监测 3.1事件分级
按照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的规模和造成的影响、后果及事件紧急程序分为四级:
(1)一般事件(四级):影响较小的,涉及民族宗教方面人数在0-5人以内的上访等事件。
(2)较大事件(三级):发生在特殊时期或因种种原因造成的6—10人之间的上访、请愿、聚集事件。
(3)重大事件(二级):涉及敏感问题或出现械斗等情况的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问题,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上至20人之间的群体性事件。
(4)特殊严重事件(一级):出现人员伤亡,事态迅速扩大,参与人数在20人以上,或其他情况参与人数在50人以上的民族宗教群体性事件。
3.2信息监测收集与分析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民族宗教方面可能引发突发性事件的信息要及时核实、分析,并根据事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
4应急响应
(一)四级、三级事件发生时,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按日常工作程序处理,如有必要协商有关部门,并及时将处理结果上报区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
(二)二级、一级事件发生时,由区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组织人员赴事发地,会同所在镇党委、政府研究提出处理意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关系,采取有效措施严防事态扩大,并随时向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民族宗教局报告事件动态,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服从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及时组织实施相关应急处理措施,配合协调处理。
5后期处置
(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对事件进行调研、评估后果、总结经验和教训,必要时报告区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区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二)根据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修改、完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三)依法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区各镇、街道、社区民族宗教应急工作联系网络,公布办公电话和电子通讯方式,保障信息快速通畅。6.2队伍和经费保障
二级、一级事件由区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四、三级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当地党委、政府研究处理意见,协调配合基层及相关方面进行处理。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财政部门应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及时安排应急工作经费。6.3宣传培训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宣传预案,必要时可组织基层党政相关同志学习培训预案。
7奖励与责任
对在处理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中成绩突出的有功人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失职、渎职,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8
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金中镇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
应急预案
各村(居)委会、镇属有关单位:
一、目的、依据
为及时、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根据“加快推进我区行政应急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能力”的总体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管理规定》、《宗教事务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金中镇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
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为出发点,以维护民族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并确保社会稳定为目标,坚持日常工作和专项工作相结合,立足预防,加强信息沟通,密切配合,有效处置各类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体性事件,为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其它社会秩序,推进“平安金中”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原则
坚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加强预防,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快速反应,教育疏导,分级处置,依法处理,严格宣传纪律,统一报道口径。
1.加强预防原则。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民族宗教的安全工作,居安思危,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和组织准备等。
2.分级管理原则。对一般民族宗教方面突发性事件,由所在地的村(居)委会负责;规模较大的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由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重大的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由镇政府报县政府、由县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解决。
3.快速反应原则。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应快速赶赴现场处理,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职能分工采取措施迅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4.教育疏导、防止扩散原则。要本着“宜缓不宜急,宜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冷静观察,准确判断,坚持教育疏导为先,有针对性的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说服教育、劝阻、制止等手段,教育多数,分化孤立为首者,控制局势,严防事态恶化、扩散,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5.依法处理原则。处理民族宗教方面突发性事件,要牢固树立法制意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依法行使职权,正确运用法律,争取最大限度地团结信教群众,依法处理极少数不法分子。
四、适用范围
1.不同民族成员间因为具体经济利益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2.因新闻报道和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刊载的内容违反民族宗教政策、伤害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感情的内容引发的游行抗议及串联声援活动; 3.由于民族间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多样性、差异性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4.各民族交往过程中及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过程中发生的摩擦和纠纷; 5.受境外敌对势力或个别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分子煽动,发生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事件或者不明真相的信教群众参与的与政府对抗的突发事件;
6.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之间因宗教信仰问题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7.同一宗教内部因派别、权利继承、利益等矛盾引起的矛盾、纠纷、械斗;
8.因在土地开发、城市建筑拆迁、落实宗教房产政策、风景名胜区管理等工作中涉及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群众的利益而引发的突发性事件;
9.大规模非法宗教集会,或跨地区、或在敏感时期、敏感地点组织的非法宗教集会;
10.其他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事件。
五、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
(一)组织指挥机构及协调组
总 指 挥:陈方勇
副总指挥:杨启成
成 员:杜明辉 汪 伟 张声明 肖 怡 聂文霞
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社会事务办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镇社会事务办。
(二)指挥机构职责
1.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确定各村和有关部门、单位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及具体分工。3.决定事件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指挥、协调各村和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实施并加强监督,决定本预案的启动或终止。
4.负责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有关处置工作的建议;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
5.负责组织、协调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新闻报道、记者采访等工作事项。
6.研究解决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三)金中镇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及职责
组 长:张声明
成 员:张 昊 陈佛荣 马玉莺 高照志 唐福建 卢明华 吴家云 何兴波 曾 东 赵温杰 彭科元 郭家燕 杨 迪 张 会 杨仁广 许平曾侯波 何崇叶 孙德忠 陈鸿飞 梅可贤 闵 敏 苏 霄 陆受涛 彭国庆 郝孟友 黄华江 孙家学 杨汝恒 李劲松 罗朝东 王 颖 龙志敏 李 明 桂 宏 孙江海 孙 建 罗大鹏 谢方仁 胡 勇
工作职责:
1、承接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请示镇协调小组组长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事件情况;落实上级政府领导同志关于处置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指示和批示。
2、负责组织协调县内外新闻媒体对事件进行客观、公正、完整的报道,统一报道口径。
3、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及事发地村(居)做好与群众代表就引发事件的具体问题进行协商处置。
4、负责牵头制定本预案;确定镇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及具体分工;组织、指导、协调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
5、负责协调做好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外人员的疏散、安置等相关事宜,并负责有关通报、联络等工作。
6、负责协调做好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外同胞的疏散、安置等相关事宜,并负责有关通报、联络等工作。
7、做好情报信息工作;组织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嫌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维护事件现场的治安秩序,依法处置事件中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8、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负责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经费保障。
9、负责组织协调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学生的安抚稳定工作;负责指导做好参与事件学生、教职员工的教育、疏导工作。
10、参与处置因土地征收、征用和土地、矿产权属纠纷引发的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
11、领导和组织公安机关发现和搜集境外反华势力、间谍情报机关、各种敌对势力在幕后策划指挥、宣传煽动、插手利用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情报信息,并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侦查工作。
12、参与处置因工商行政管理活动引发的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参与处置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引发的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
13、负责应急救援人员和应急物资的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14、协助做好处置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相关工作。
六、事件等级划分
根据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将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特别重大事件(I级)、重大事件(II级)、较大事件(III级)。
(一)特别重大事件(I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件:
1.因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引发的全镇性的串联、聚集、声援、游行并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2.因经济、民事等纠纷引发的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3000人以上的集体上访、请愿、聚集和游行等事件;
3.不同民族之间、某一少数民族内部或者信教群众之间100人以上的聚众械斗并造成5人以上死亡或20人以上受伤的事件;
4.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100人以上的在镇政府大院子周边等重点地区聚集、堵塞交通要道、打砸抢烧和冲击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的事件;
5.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使各民族人民生命财产遭受特大损失的事件;
6.视情况需要作为I级对待的事件。
(二)重大事件(II级)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事件:
1.因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引发的跨乡镇、街道的串联、聚集、声援、游行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2.因经济、民事等纠纷引发的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300人以上至3000人以下的集体上访、请愿、聚集和游行等事件;
3.不同民族之间、某一少数民族内部或者信教群众之间3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聚众械斗并造成2人以上5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20人以下受伤的事件;
4.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30人上至100人以下的在镇政府周边等重点地区聚集、堵塞交通要道、打砸抢烧和冲击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的事件;
5.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造成的严重威胁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
6.涉及境内外宗教组织的大型非法宗教活动; 7.视情况需要作为II级对待的事件。
(三)较大事件(III级)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大事件:
1.因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引发的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2.因经济、民事等纠纷的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300人以下的集体上访、请愿、聚集和游行等事件;
3.不同民族之间、某一少数民族内部或者信教群众之间30人以下的聚众械斗并造成2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受伤的事件;
4.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30人以下在重要场所、重点地区聚集人数堵塞交通要道、打砸抢烧和冲击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的事件;
5.视情况需要作为III级对待的事件。
七、预案制订更新、预案解释部门、实施时间
1、本预案由镇民宗局牵头制订,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完善。
2、本预案由镇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3、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金中镇人民政府 2013年6月5日
第三篇:民族宗教领域应急预案
文政发【】
文昌镇关于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的应 急 预 案
一、总则
(一)目的及依据
为及时、妥善处置涉及镇辖区内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众性事件,切实维护民族宗教领域稳定、维护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依据《宗教事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众性事件,包括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参加的群众性事件和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具体可分为:
1.因新闻报道、出版物、广播影视作品、互联网出现违反民族、宗教政策,伤害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感情的内容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2.由民族间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多样性、差异性而产生的矛盾纠纷,以及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之间因宗教信仰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3.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民族、宗教感情,挑起不同民族公民之间、不同宗教信仰的公民之间的纠纷,或煽动制造的事端;
4.各民族交往过程中及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过程中发生的摩擦和纠纷,以及同一宗教内部派别、权力继承、利益等矛盾引发的纠纷;
5.在土地开发、城市拆迁、宗教房产、旅游景点管理等涉及宗教全体、信教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利益的群体性事件;
6.大规模非法宗教集会,或在敏感时期、敏感地点进行跨市、区非法宗教活动;
7.因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问题处理不当引发的事件;
8.因其他原因引发的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大规模聚集事件。
(三)事件等级
依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民委、国家宗教局有关应急预案的规定,按照事件的规模、造成影响和后果以及事件的紧急程度,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众性事件分为以下三级:
1.特别重大事件(Ⅰ):一次性参与人数200人(含)以上的集体上访、请愿、聚集和游行等事件;在市委、市政府等重要场所聚集人数达100人(含)以上,或冲击、围攻党政机关和要害部门,发生打、砸、抢、烧事件;参与人数200人(含)以上,并造成重大危害伤亡的群众性械斗、冲突事件;其他可能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视情况需要作为I级对待的事件等。
2.重大事件(Ⅱ):一次或累计参与人数在100人至20人之间的集体上访、请愿、聚集和游行等事件;在市委、市政府等重要场所聚集人数在50人至20人之间;参与人数10人以上、20人以下,并造成较大人员伤亡的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其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和损失,事态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和升级的事件;视情况需要作为Ⅱ级对待的事件等。
3.较大事件(Ⅲ):一次或累计参与人数在50人至10人之间的集体上访、请愿、聚集和游行等事件;在市委、市政府等重要场所聚集人数在10人以上、100人以下;其他可能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视情况需要作为Ⅲ级对待的事件等。
(四)工作原则
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具体指导下,全镇各中心和各村、社区密切配合,快速反映,分工协作。
严格区分和依法妥善处置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团结群众,孤立和打击极少数借民族、宗教感情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不法分子。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各级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上层人士的作用,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发现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严格宣传纪律,凡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体性事件宣传事项,要严格遵守有关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掌握舆论主动权,提高工作透明度。
二、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办事处民族宗教事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组长: 王琳党委书记
副组长:鲁雅琴 镇人大主席
成员:刘宏明 王立军赵红喜杜新宏王学华马立平
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工作组:
应急处理组
组长:王建虎
成员:派出所、司法所全体;
综合协调组:
组长:赵建儒
成员:王卫东 宋光辉 孙兆智 丁吉平杨柳冯坚各村、社区支部书记。
(二)职责分工
王琳为第一责任人,负责辖区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以及处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指挥工作。并负责涉及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和组织指挥工作和群体性事件处理过程中政策指导、信息汇总上报、后勤保障、宣传报道方面的组织指挥工作。负责联系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上层人士。
副组长鲁雅琴负责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方面群众性事件的处置和组织指挥工作,以及人员培训及紧急情况下人员调配的组织指挥工作。
应急处理组:随同领导小组成员赶赴现场,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工作。同时,深入群众了解实情,宣传政策,控制事态。
综合协调组:负责情况搜集、分析汇总、信息传送、人员调配,为领导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必要情况下协调新闻煤体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三、应急处理
(一)分级响应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事发地村、社区要立即通过电话上报镇民族宗教事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然后在书面报告。重大事件(Ⅱ级),要在2小时内报告。较大事件(Ⅲ级),要在4小时内报告。信息报送内容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事件的经过、参与人数和估计伤亡数、财产损失情况、事件的原因分析、事件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事件发生后已经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其它需要报告的事项。
办事处民族宗教事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收到相关信息后,立即核实情况后报镇党委主要领导及市民族宗教局,同时启动办事处应急预案,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共同参与事件的处置。
(二)现场指挥与协调
相关村、社区要发挥职能作用,为群众事件的处置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建议。善于用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及时化解矛盾,尽快平息事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宗教界上层人士的作用,引导、推动他们积极配合政府,主动说服教育少数民族或信教群众,防止事态扩大。
四、应急保障
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及各工作组有关成员要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建立健全并落实民族、宗教领域群体性事件信息收集、传输、处置、保送各环节的工作制度,完善已有的信息传输渠道,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不定期开展对应急预案的演练及有关方面培训,提高应急管理的领导和指挥水平。
第四篇:事件应急预案
事件应急预案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时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出现,为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编制应急预案。写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件应急预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事件应急预案1为在…期间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确保市民游园活动的有序进行及做好公园…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园林局的要求,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一、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协调各方。在公园管理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密切配合、快速高效地开展处置工作。
2、立足预防,争取主动。公园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引起重视,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安全工作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好相关记录,把安全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3、快速应对,减少损失。如发生突发事件,公园按预案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尽最大的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
二、应急机构
公园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公园党委书记为组长,负责总指挥、协调。指定分管安全工作的副职为副组长,负责具体工作。专职安全工作人员及其他在岗人员为组员。
三、应急运行机制
(一)、信息监测
1、公园做好安全自检自查工作,开展定期(每周一次)和不定期(节假日)安全工作专项检查,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公园管理处报告安全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查。
2、公园管理处每个季度至少安排两次对公园进行安全检查,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书面通知公园各部门整改,并做好隐患整改的跟踪,将整改情况及时进行书面反馈。
(二)应急处置
1、公园火灾安全事故
(1)发现火灾应立即切断火灾点电源采取措施予以扑灭,值班人员应在第一时间拨打“119”电话向消防部门报警,并同时报告公园领导、公园管理处及局领导。
(2)在消防队未到达之前,园区在岗人员应积极扑救,保护现场,疏通好消防通道,并派人在门口接应消防车以便消防队及时到达现场。
(3)火灾扑灭后1小时内,公园管理处将起火原因和灾情书面报告局安办。
(4)公园干部职工根据有关部门和局要求做好善后工作。
2、游客意外伤害事故
(1)事故发生后,报警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公园领导和公园管理处主任报告,并做好游客救助和现场保护。
(2)公园领导和公园管理处主任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救援处理,根据事故性质大小,报告局相关科室、局领导。
(3)所有园区在岗人员在接到救援信息后应主动投入现场救援,并主动做好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
(4)保安人员应负责保护现场并保管好伤者的随身物品。
3、防风防汛工作
(1)公园在台风季节和汛期来临前,应检查人员在位及相关设备和物资准备情况。
(2)公园应及时启动防汛防风工作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讯联络24小时畅通,值班员应主动与局办公室对接并实行零报告制度。
(3)公园要按上级指令及时做好闭园和防灾抢险工作。
(4)在抢险过程中,遇到可能发生的问题应及时与局防风防汛办取得联系,力争快捷、高效地解决问题。
(5)灾后要及时做好公园恢复开放工作。
4、其他突发事件
公园依据事故性质和应急预案,参照上述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正确、科学地进行引导、疏散、处理,做好善后处理处置工作,并根据事故程度及大小,及时报告公园管理处、局相关科室、局领导。
(三)应急结束
公园安全事故应急小组在确认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已结束,次生、衍生事件危害被消除后,按程序及时结束应急处置工作。并将情况及时报告公园管理处和局相关科室。
事件应急预案2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严格执行消防管理的有关规定,本着完善设备,预防为主的原则,成立消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后勤主任)
组 员:
在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学校重点部位安全保卫责任,做到防范于未然,切实做到学校消防安全无事故。为应对突发的消防隐患,特制定学校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旦发现火警,要立即打电话报119和副组长,学校办公室及时通知各有关人员。
1、当某处发生火灾时,全体人员应保持镇定,及时报警并迅速依据任务分工和组长的命令担负起抢救工作,不可袖手等待消防人员前来抢救而延误时机;
2、迅速切断配电箱总电源;
3、消防人员抵达现场后,除参与抢救工作外,其余人员应从速远离现场,以免影响或妨碍抢救工作的进行;
4、现场有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迅速搬离。
1、了解学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况;
2、了解电铺设的线路;
3、了解学校内楼房装修材料的性质;
4、清楚学校所有消防设施的放置地点;
5、了解消防设备的保养维护与操作方法;
6、了解火的走势;
7、清楚逃生路线以便疏导他人逃生。
8、在警戒线负责拦阻无关人员进入火灾现场。
火灾发生后,学校要积极协助xx消防机关查明火灾原因,提供必要的信息,属人为的火灾事故,坚持做到“三不放过”(原因没有查清不过,事故责任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事件应急预案3为及时调查、处理本单位的突发卫生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制定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方案。
一、为防止危害健康的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发生,建立组织网络,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责,健全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件的报告制度。
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三、当公共场所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①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
②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
③因使用化妆品所致的毁容、脱发及皮肤病(包括过敏性皮炎及各种皮肤损伤);
④意外事故所致的:氯气中毒、c0中毒(包括煤气中毒)、c02中毒、红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结膜炎)等中毒事件。
四、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现场事故调查,控制事故蔓延。
五、卫生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撰写写本单位事件总结报告,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存档备案。
单位:
事件应急预案4为迅速、有序、高效地处理特大突发性安全时间,立足于事件发生后及时消除连带隐患,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打造平安校园,并能快速、及时、妥善处理突发的安全事故,有效地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使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管理
(1)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尽快了解并掌握事件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决定事件处理的具体策略。尽早向教育行政等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职能组投入工作。密切联系当地公安等职能机构对事件的处理工作,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县党委政府的有关指示。负责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善后处理工作。
(2)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立即组织护送伤员、病人到医院救治。配合医院救治工作,追踪了解病情和病情动态,随时与校长保持联系。
(3)现场控制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控制现场,维护秩序,防止发生混乱局面。组织力量送伤员、病人到医院。组织人员封闭相关区域,调查掌握相关信息。组织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学生,不围观、不拥挤,维护学生秩序。
(4)后勤保障领导小组,尽力做好医疗救治的联络和后勤支援保障工作。接待家长,接待有关部门领导,做好现场办公的后勤服务工作。
(5)安全事故报告领导小组,负责事件全过程的各种文字,图象信息资料采集、整理、归档、收集工作。
二、现场指挥系统
(1)日常安全工作由校长负总责,各分管领导各负其责,协调各部门统一行动。
(2)突发事件的临时指挥实行值班制度,即值班行政领导负责,再逐层报告。
三、突发事件逐层报告制度
值班行政人员—>校长—>教育局
四、安全工作联络电话(略)
五、责任追究制度
学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对事故瞒报、谎报、迟报或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将对相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事件应急预案5为了贯彻落实教委的学校安全工作意见,及时、妥善地处置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我校决定进一步完善“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处置有方、责任明确”的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机制,保障师生生命与财产安全,建设和谐校园,保障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务本求实,明确责任。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校园内消防、饮食、治安等方面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宗旨,建立学校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地开展各项处置工作,切实维护教育稳定和校园安定。
二、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自我防护能力。
2.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做到早防范、早处置。
3.建立快速应急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和果断的措施,确保校园正常秩序。
三、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和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坚持领导有力,组织严密,制度落实,责任到岗,预防为先,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
四、组织管理
1.成立校园安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和处置。组成人员为:组长:副组长:成员:
2.主要职责
⑴部署处置安全防范工作,安排、检查落实学校安全重大事项。
⑵启动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安全事故。
⑶指导、协调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监控、报告等。
五、主要处置措施
1.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2.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请求上级帮助指导。
3.与驻地公安部门说明情况,请求配合学校做好校园秩序的稳定工作。
4.召开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教师会议,通报情况、稳定人心。
5.确定专人组织调查,保留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保护现场或保留物样,不擅自为事故定性,并写出事故报告,分别报送相关领导和部门。
6.召开学生会议,通报事件经过,并进行安全再教育,做好事故后校园稳定和秩序维护工作。
7.专人负责接待家长,召开家长会,通报事件经过,稳定家长情绪,必要时做好与家长单位的联系工作。
8.学校全体教师必须坚守各自岗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发布误导信息,共同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9.结合学校实际拟订突发事件的具体处置事宜,包括食物中毒、火灾、校园教育活动或组织集体活动突发伤亡事件、入校入侵、学生个人突发事件、交通、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处理办法。
六、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一)教学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1.教学活动期间发生各种危害学生群体或个人的险情时,责任人要在进行必要紧急处置的同时,在第一时间将险情、问题和困难迅速报告学校领导,学校要及时上报相关领导。
2.平时要加强校园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宣传,要制定学生逃生的疏散路线,每学年要演习一次以上。做到师生都要熟悉紧急疏散路线,险情发生时有组织、有秩序的做好紧急疏散。
3.相关责任人要熟悉教学安全的防范措施和安全器材放置位置及使用方法。
4.相关责任人要及时发现和排除责任区内的安全隐患。险情发生时做好切断电源等工作。
5.险情发生时,主要责任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出险地点,亲临处置和指挥。
(二)学生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1.班级组织20人以上活动的要向学校报上级,未经审批的活动不准进行;学校组织20人以上的外出活动,要报校长批准,并有活动负责人作出《安全预案》;凡全校性活动,申报的《安全预案》要经校长审批。
2.《安全预案》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目的、人员及组织、组织者、活动过程中安全措施等。
3.活动组织者要对活动的安全工作全权负责。
4.活动组织者要向参加活动的师生,讲明具体的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5.组织校内外大型活动或体育活动时,带队教师或体育教师要讲清活动应注意事项,进行好安全教育。大型体育活动前要注意做好身体的准备活动。
6.凡大型活动应安排医务人员到场,以便紧急救护,并要求班主任跟班,维持活动的秩序。
(三)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体育老师要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学生上课活动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每学年开始,体育老师要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会同卫生室老师一同排摸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掌握全校患有心源性、脑源性等疾病学生情况,对自己所教班级的这类学生情况,要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运动安全。体育老师要在备课时,针对每堂课内容,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体育课上遇有学生发生晕倒、抽搐等症状,以及发生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通知校医务室和分管主任到场救治。严重者由学校卫生老师陪同立刻送往医院,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3、体育课上发生运动性伤害事故时,任课教师要沉着冷静,立即通知校医务室老师和分管主任到场,在第一时间对事故做出判断,及时处理解决问题,严重者要马上报告学校主要负责人,并由学校卫生室老师陪同立刻送往医院,不得拖延。
4.发生运动性严重伤害事故,学校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上报相关领导;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证据材料的分析,做出对事故性质的认定和结论,分清责任,控制现场,维护秩序,劝无关人员离开现场,防止发生混乱局面;接待好家长,做好解释说明及思想工作,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
(四)防止食品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1.平时要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提高广大师生的卫生管理水平,减少食物中毒发生。
2.发现食物中毒事故,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报学校相关领导。
3.保护现场,对可疑食物或有毒食物取样封存留样,送防疫部门进行技术鉴定。相关责任人要组织事故调查,处理临时紧急任务。
4.根据现场调查和技术鉴定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事故原因,写出定性结案处理报告。对事故制造者或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5.根据事故的情况,及时报上级或相关单位。
(五)治安保卫工作应急预案
1.学校要定期召开师生大会,对安全保卫工作提出要求,邀请公安部门讲法制课,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发挥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作用,深入细致地开展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发现学生之间的矛盾及时处理。
2.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执行来访登记制度,防止校外人员进入学校滋事。
3.校内发生斗殴事件时,班主任、教师、学生干部都要立即报告相关责任人。相关责任人要迅速到达现场制止,并及时通知家长。无法制止的,相关责任人要立即拨打110报案。学校要对参加斗殴的学生进行教育,对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处分,努力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4.发现校外人员进入学校捣乱或寻衅时,获得事件信息的任何人都要在第一时间向相关责任人或单位领导报告,并同时拨打110报警。
5.相关责任人或任何现场工作人员立即组织现场人员,建立警戒线,使犯罪分子无法靠近学生,防止事态扩大。若有校外人员参与斗殴,应设法防止他们逃离。
6.相关责任人利用通讯网络,宣布学校进入全面应急状态。迅速集结力量,携带防卫器械,与犯罪分子周旋,劝阻与制止犯罪行为,为警方援助赢得时间。在有利条件下设法制服犯罪分子。
7.若斗殴者手中有器械,应首先收缴所有斗殴器械。对有流氓恶势力嫌疑的校外人员,应交警方处理。
8.相关责任人要及时果断地组织班主任、教师疏散引导所有学生和无关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求援。
9.组织人员实施事件现场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学校,维护现场秩序,防范别有用心的人肇事,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事件现场。及时送受伤的学生到卫生室治疗。卫生室不能治疗的,及时送医院或拨打120。
10.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当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对斗殴事件的校内外各种因素综合分析,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
(六)防火工作应急预案
1.相关责任人平时要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教育,落实消防设备的完好率,熟悉消防设备放置的地点和使用方法
2.发生火险时应及时扑灭,使火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教职员工要组成义务消防队配合消防干警灭火,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严禁学生参与灭火。如不能及时扑灭,要立即报告值班领导,通知周围的教职员工共同灭火。
3.楼内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打开所有大门、电灯或应急灯。
4.值班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组织学生疏散,并视情况决定是否拨打119和120。
5.小火险扑灭后,要向学校领导汇报;比较大的火灾,在组织抢救的同时,要立即上报相关部门。
6.消灭火险后,要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对直接责任人要根据责任程度给予批评、记过、报送上级处理等处分,并在全校通报,以便吸取教训。
(七)校园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交通事故发生后立即报警。根据需要通知急救、医疗等部门。
2.报告上级部门。
3.采取措施保护现场,有效控制肇事者,寻找证人。
4.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抢救。若交警在场,积极协助交警开展工作。若交警不在场,则由校医室和相关人员对受伤师生立即采取救护措施,进行止血、包扎伤口,组织车辆立即把受伤师生送到就近医院抢救。
5.通知家长和家属,协助学生家长和教职工亲属及时与保险公司联系,做好保险赔付工作。
6.配合交警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八)防盗窃工作预案
1.接到盗窃案报案后,相关责任人要迅速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视情况对案件进行定性,对当事人进行问话,做好笔录,查明失盗物品,并进行登记,如有必要,可以报公安部门或110协助调查,尽可能追回失盗物品。
2.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配合相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勘察,对所获得的材料、物证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分析做案线索,对案件进行定性,尽最大的努力追回失窃物品。
3.案件发生后,要对案件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及保卫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同时要做好善后工作,并对案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经过以及对案件发生的责任者的处理意见进行书面总结,呈报上级主管部
(九)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灾情发生时,相关责任人要立即组织以相关工作人员和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按照疏散路线迅速地将师生撤出危害地带。
2.如灾害发生在夜间或节假日,学校值班人员要马上告知学校领导,校级领导获悉后要立即赶到现场,启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将自然灾害的情况上报。组织教职工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保护国家资产。
3.根据气象预报和上级相关部门的通知,当强暴雨、台风、大雪和气温超高或超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学校认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家校联系及在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财产的防汛、防霉、防潮、防冻、防晒等工作,避免或降低灾害事故带来的损失。
4.当发生强大暴雨、大雪,造成学生上学、放学路上有危险时,学校领导应及时上报主管局请示停课或其他解决办法。如果发生师生因自然灾害受伤等意外情况时,要立即上报。在气温超高或超低等特殊气候期间,严格控制学生的室外活动,避免发生人员伤害事故
事件应急预案6第一部分总则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反应和救护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杭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预案》的规定,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明确在面临突发事件发生时医院各有关科室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和衔接,提高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组建队伍,完善设置;平战结合,规范流程;强化培训,模拟演练;有效应急,科学救治;督查落实,依法管理。
本预案适用于本院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职工、病人或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部分应急准备
为了强化危机意识,积极应对医院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医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组,由院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院长或其授权的分管院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医院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下设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和心理危机干预组,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一)应急处理指挥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党委书记(副书记)、副院长
成员:院办、党办、医务科、护理部、科教科、人事科、财务科、总务科、抢救小组负责人
下设办公室,设在院办。
职责:
(1)发生突发事件时,由组长发布应急处理指令,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各类应急处理行动,调用救治物品、设备和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事件情况以及紧急处理工作情况;(卫生局值班电话:87068568,传真:87032130)
(2)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研究制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方案,落实病人诊治、预防和控制等各项任务。
(3)各相关部门的主任为第一责任人,针对本科室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及时排查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4)组织全院医疗力量,合理安排抢救与各项日常医疗工作
(5)现场指挥抢救,协调各临床、医技科室及后勤保障部的配合。
(6)根据抢救需要,与其他各行政部门保持密切联络,增加后勤、保卫等部门的支持。
(二)医疗救治组
组长:分管临床副院长
成员: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门办主任、抢救小组成员、各大科主任、大科室护士长、医技科主任
职责:组织安排医疗救治工作,协调有关专家会诊,确定落实救治方案。
(1)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各种相关法规,服从医院领导,努力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2)各成员必须保证通讯24小时畅通,外出要向医务科、护理部请假。
(3)平时坚持学习与各类突发事件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及时将抢救过程向医院领导汇报。
(5)对突发情况处置完毕后进行总结,不断改进应急抢救预案。
(6)学习和掌握《杭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三)心理危机干预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
成员:心理危机干预机动队
职责:根据浙江省、杭州市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预案进行
(四)后勤保障组成员名单
组长:分管副院长
成员:总务科长、药剂科室主任、膳食科长、后勤服务公司负责人、设备负责人、仓库管理员等
职责:做好各类水、电、气供应与物资保障,车辆协调安排,及时疏导人群、维护治安、保护事故现场等
(1)平常与公用事业、公安、消防等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这些单位的联系方法在院内公示,以便在自身无力抢险时,能及时得到外援支持;
(2)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和病人的人身安全
(3)做好各类物资保障工作;
(4)做好救护车辆的维护工作。
(一)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管理。
医院内突发事件可分为环境安全和公共卫生两类,医务科负责对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重大医疗事故等)的管理;总务科负责对环境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战争、**、恐怖事件等)的管理。(二)分类管理不是分开管理,各部门要注重信息互通、互相支持、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地做好应急事件的管理工作。
(三)医院所属各科、部门均为突发事件的监测单元,每个职工均有监测的责任及报告的义务。
(一)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医院职工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及其潜在隐患均应在发现情况后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医务科:6506(内线),85126506(外线);总务科:6067(内线),85126067(外线);院办:6500(内线),85126500(外线);节假日休息报告院总值班:***(二)职能部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院办85126500),同时通知相关人员保持通讯畅通,做好应急准备;
(三)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组接到报告后,应根据情况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自突发事件发生时计算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
(卫生局值班电话87068568,传真:87032130),同时根据事件性质与需要向属地派出所、街道汇报。(四)任何科室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五)医院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
由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指定医院发言人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各类信息,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和权威性。(六)凡有下列情况,医院的每一位职工都有义务在第一时间逐级向科室及院领导报告。
医院范围内突然发生3人(含)以上重伤(车祸、爆炸、食物中毒等)等突发事件。包括:暴力或恐怖事件;火灾、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各种建筑物倒塌和各类滑坡事件;遇有严重工伤、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及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丢失或损坏贵重器材、药品和剧毒药品;发现成批药品失效或变质;发生病人逃跑、自杀或医疗事故争议、医疗事故;接上级部门要求医院进行院外抢救或心理危机干预任务;其他对公众生命或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各类突发事件。
(一)院内急救
1、个体突发事件:
医疗线:
(1)当医院内任何一处发生或接受单个抢救病人时,立即实行就地抢救或尽快将病人移到离意外发生地最近的有救护和通讯条件的地方,实施紧急抢救。
(2)相关专业的专家到位后实施进一步抢救,如发现病情需其他相关科室人员参加时,该医师应及时向总值班报告病情。
(3)对危重、疑难病例,总值班或医务科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紧急会诊,制定抢救方案和步骤。
行政管理线:
(1)医务科、总值班接到急救信息后,即向分管院长或院长汇报情况,同时赴急救地点。
(2)如病情复杂和紧急,需其他相关专业专家协助时,由院长、分管院长或医务科长、总值班下令①呼叫相关科室主任;②开启院内呼救系统;③通知院抢救领导小组成员。
(3)医务科或总值班,分管院长或院长接到上述紧急情况后,须赶到事发地点进行现场指挥、组织、协调。
2、群体突发事件:
医疗线:
(1)当急诊室接受了同一事件(或活动)有三人以上的急救病人时,除必要的抢救外,视病情轻重决定呼叫步骤:病情轻,先直接呼叫医院总值班,后电话呼叫有关科室值班医师:病情重,立即开启院内呼救系统,后呼叫医院总值班。
(2)值班医生接到急救信号后,必须立刻赶赴急救室协助抢救,临时指挥由已到场中的相关科室职称职务最高的医师担任。
行政管理线:
(1)医院总值班接到急救信号后,应一边赶赴急诊室,一边通知业务院长和医务科,及时组织抢救小组成员到位抢救。
(2)院长、业务院长组织医务科、护理部、预防保健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等相关职能科室和临床医技科室人员积极配合抢救。
(3)预防保健科视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立即报告区、市、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二)院内急救
1、信息接收窗:
医院急诊科和/或事发地点→医院总值班→院办、医务科→分管院长→院长。
2、一般救治流程:
(1)当信息接收窗口接到院外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突发事件医疗应急救治信息时,立即向医院总值班汇报情况,总值班应及时向院领导汇报并根据急救情况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预防保健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务科、设备科等相关性质职能科室下达急救指令。
(2)各行政职能科室接到指令后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和人员,确定急救人员名单,准备抢救仪器和设备、药品、车辆及后勤物资,院级抢救小组必须在接到指令后5-10分钟内出发赶赴急救点,并及时将情况反馈至院长和/或业务院长。
3、特殊救治流程:
当接收到的信息情况紧急、责任或任务重大,院长和/或业务院长直接向有关人员和科室发出特别指令,下达急救方案。
4、病人入院后,按院内急救流程图执行。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职能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二)启动医院应急预案,需经医院领导批准,由应急指挥组长发布启动指令。
(三)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为医院最高领导,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相关设施、设备等;
必要时对人员疏散或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进行封锁。所有科室及个人应当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精诚协作,各司其职,集中力量保证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努力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四)应急预案启动后,后勤保障组要尽一切努力充分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物资包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药房要保证药品的供应。(一)通讯保障
医院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及应急医疗救治专家小组成员,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应保证通讯工具的通常。医院各科室值班手机保持通畅,医院在急诊科设置急救呼叫系统。
(二)队伍保障
大力加强医疗救治人才资源储备,积极培养结构合理、训练有素、德才兼备的各类医疗急救人才,重点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实践经验、高素质的高级医疗救治人才,特别需要加强复合型高素质现场应急医疗救治人才的培养。确保救治相关疾病的人员配备、专业培训、病种管理及设备到位。人才的选拔、培训要程序化、制度化。要创新医疗救治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着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并切实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生活待遇,解决后顾之忧,稳定专业队伍。
(三)药械保障
要建立健全医院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药品器械等物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要建立健全药品、救护设备、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和应急设施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制度,平战结合,确保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所需的医药器械等物资的应急供应。
(四)救治演练
配合杭州市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的模拟演练,确保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演练内容包括:疫情报告、应急指挥、现场处置、医疗救治、个人防护等,以不断提高我院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治的总体应急能力和水平。同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医疗救治演练。
医院各职能部门应不定期地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状况进行督查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突发情况一经处置完毕,应及时地进行善后总结,组织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总结工作的得失,对不足之处做出调整改进,形成新的预案。
事件应急预案7(一)编制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全市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制定的《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和《咸宁市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草案),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食物中毒、食品污染事故和以食品为载体的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ⅰ级)
xx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特别重大的食品卫生突发事件。
2、重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ⅱ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3、较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ⅲ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4、一般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ⅳ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或一起食物中毒人数在30人以下,但事故发生在学校、全市、全省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
(五)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市政府负责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市政府和市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食品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要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一)应急指挥机构
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市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成立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并根据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启动应急预案。
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设立食品卫生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食物中毒防控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
(二)应急处理办事机构职责
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各项指令和任务。根据工作需要,办公室内设综合、信息等若干应急处理专业组,其组成及职责如下:
1、综合组。负责协调各工作组的工作;负责拟订全市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经费预算和资金调拔计划;承办各种会议;负责秘书、文件和机要工作;管理指挥部办公室财产;协调有关医疗卫生机构为外籍人员及台、港、澳同胞提供预防和医疗服务。
2、信息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动态,设立食物中毒报告电话,及时报告辖区内食品卫生突发事件信息;组织协调流行病学专家研究制定预防控制方案;掌握各地预防控制工作情况,编写、报送工作信息等相关资料。
3、医疗组。负责制订定点医院的标准,确定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并督促落实各项准备措施;制定临床诊断和疑似病例转运、救治预案并督促落实各项准备措施;协调做好临床专家会诊、治疗和护理等工作;组织、管理和调遣市医疗应急救治队。
4、现场调查组。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快速检测、取证采样及临时控制措施的实施。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造成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食品或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采取控制措施,追踪已售出或外运被污染食品的去向或溯源,采取样品并送检。现场调查组由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小组和现场卫生监督小组组成。
(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小组: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组成,主要负责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食物中毒采样、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中毒诊断并出具食物中毒诊断报告。
(2)现场卫生监督小组:由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事件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取证,对事件现场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对违法经营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事件发生地区的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医疗救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三)专家组。
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建立专家组。其职责为:1、指导对食物中毒的诊断和处理;
2、提出医疗救治方案,指导各地的医疗救治工作;
3、分析事件动态,向指挥部提出事件分析、预警和终止预案的建议;
4、指导或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事件现场处置;
5、承担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一)应急准备和预警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卫生监督、检测、抽检、预警工作。
1、健全食品污染物检测网,加强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卫生监督,对主要食物中毒病原、食物中毒高危食品如散装食品、熟肉及制品、乳及制品、糕点、饮料、水发产品等进行日常监测并加强抽检工作;
2、加强食物中毒信息库的建设与管理,利用现有的公共卫生网络,整合公共卫生信息资源,保证应急处理信息的畅通、及时、准确;
3、组织各项信息的汇总,通过对常规监督、监测、抽检等综合信息或食品卫生突发事件预警报告,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启动、变更或结束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二)事件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发生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2)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4)市卫生行政部门。
(5)市政府。
(6)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7)其他有关单位及个人。
2、报告时限规定
(1)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监测报告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时限按如下要求实施:
①对于一般食物中毒突发事件(iv级),应在接到报告后6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本级政府报告;
②对于较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iii级),应当在接到食品卫生突发事件信息2小时内尽快向本级政府报告,同时向xx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市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尽快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③对于特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i级)和重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ii级),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食品卫生突发事件信息后1小时内上报上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也可同时直接上报xx卫生行政部门;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本级政府报告。
3、报告内容
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事件发生地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监测报告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事件的调查情况,填写《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和《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调查处理结束后,撰写技术型总结报告,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上报。
(1)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或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包括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地址、发生中毒时间、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可疑中毒食物及中毒症状等),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的措施。
(2)进程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3)结案报告。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现场调查及样品检测结果,采取的防治和控制措施及效果,事件处理经过、结果及分析和讨论,成绩与问题、建议等。
食品卫生突发事件调查处理过程中的电话记录、现场调查笔录、现场检查笔录、控制决定等执法文书,监测记录、采样送检单、检验原始记录和报告、事件的总结报告等资料应归档保存。
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每年底,将辖区内当年发生的食品卫生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汇总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三)应急反应
发生突发食品卫生事件时,市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分级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
1、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分级反应
(1)一般食品卫生突发事件(iv级)的应急反应
市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一般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突发事件iv级应急反应。在市政府领导下,成立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辖区内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管理与指挥协调,向同级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2)较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iii级)的应急反应
发生较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报告时,市卫生行政部门做出iii级预警后,市政府根据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和食物中毒突发应急处理的需要,由市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启动iii级应急反应,在地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指挥协调本地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市卫生行政部门同时立即启动突发事件iii级应急反应,及时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适时对本应急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必要时请求省卫生厅予以支持,保证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特别重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i级)和重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ii级)的应急反应
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报告时,市卫生行政部门做出i级、ii级预警后,市政府根据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和食物中毒突发应急处理的'需要,由市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启动二级、一级应急反应。在国家、省和地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指挥协调本地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市卫生行政部门同时立即启动突发事件ii级、i级应急反应,及时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适时对本应急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必要时请求国家卫生院予以支持,保证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应急处理措施
(1)医疗救治
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治疗,检测样本采集,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调动市直其他医疗机构参与处理。
(2)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在接到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小组赶赴现场,按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1994)等要求,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判断是否食物中毒及中毒类别。
(3)卫生监督现场调查与处置
卫生监督机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及《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食物中毒事故进行调查,采取卫生行政控制措施,调查工作由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依法进行。
(四)反应终止
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经应急反应,在完成对被污染食品封存、销毁等控制措施、对被污染场所及食品用工(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经消毒效果监测合格,没有续发中毒患者,经专家组进行评估后提出建议,由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报告,经同级政府批准,可以结束应急反应。
(五)信息发布
发布赤壁市信息需上报xx卫生行政部门,经卫生部授权后,由省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向社会发布事件信息,其他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无权向社会发布。
(六)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查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经调查取证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认定造成食物中毒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一)技术保障
1、信息系统
加强食物中毒信息库的建设与管理,利用现有的公共卫生网络,整合公共卫生信息资源,保证应急处理信息的畅通、及时、准确;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市政府应加快疾病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建立食品污染物检测网,对主要食物中毒病原、食物中毒高危食品如散装熟肉、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进行监测并加强抽检工作;
3、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根据服务人口和医疗救治需求,按照要求建立一定规模的紧急救援中心,根据需要选择综合医院急诊科建立急救网络。同时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医疗机构建立紧急救援机构。
4、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5、应急卫生处理队伍
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的由卫监、疾控、医疗参加的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队伍。
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应急卫生处理队伍资料库,对应急卫生处理队伍实行计算机管理;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情况,对队伍及时进行调整,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积极选送应急卫生专家进行培训。
(二)物资保障
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调理配备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对讲机,无线上网计算机、车载电话等通讯器材、消毒灭菌药械等物资明细清单并购置适当数量用于储备。
市疾控中心检验室应保证储备常见食物中毒检验用标准品、中毒标准菌株和诊断试剂等,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投入正常使用。
各级医疗救治单位应储备常见食物中毒特效救治药品,随时为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患者提供积极医疗救护。
(三)资金保障
市政府每年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和维护应急储备所需物资,开展专项技术研究等所需经费以及有关技能培训等经常性项目支出,并储备一定数量的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医学救治等应急经费,以确保应急行动能够及时快速启动。
所需经费由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列出预算后报同级政府批准,遇有重大或特大食物中毒突发事故,发生费用超支时财政部门应保证必需的资金供应,保障因突发事件致并致残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一)预案的管理
本预案由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发布,报市政府备案。定期对预案进行演练评估,并根据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二)预案的演练
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市卫生行政部门应保证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演练。应急预案的演练可是综合演练或就现场调查处理、检验检测、医疗救治等分系统模拟演练,演练要有针对性,重点检验信息渠道是否通畅、应急准备是否充分、反映机制灵敏性和指挥系统的有效性等,以提高应急处理技术水平和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发现问题应及时对预案予以调整和修订。
(三)宣传与培训
1、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和食品抽检,认真落实对本地区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防止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和食品污染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我市食品卫生的总体水平。应定期或根据需要适时对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机构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便及时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学习交流国内外、省内外最新专业知识的进展,推广应用先进检验监测技术。
2、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手册、传单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当发生食物中毒突发事件时,卫生行政部门和政府其他相关机构应采取积极措施,组织或配合做好应急防范和救治工作等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面对食物中毒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防止或减缓事件的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四)责任与奖惩
本预案规定的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应当严格履行职责,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的,以及不履行职责的,对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因其过失造成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或者对社会公众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名词术语
食品卫生突发事件是指因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的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严重食品污染。
(二)本预案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三)本预案由发布之日起实施。
事件应急预案8“五一”长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夏县工商局 为切实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做好“五一”长假期间的市场安全和人员安全工作,确保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反应迅速,特制定如下应急预案:
1、市场安全与稳定;
2、重大疫情、灾情;
3、重大临时性市场监管任务;
4、本系统人员稳定;
5、其它与本系统职能有关的重要任务等方面内容。
二、在整个“五一”长假期间,全体人员“放假不放人”,并随时保障联系畅通,一旦发生上述突发事项,全体人员都要无条件服从安排,不得延误。
三、为确保工作到位,成立领导组和应急小分队: 组 长:
事件应急预案9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及时处理在学校食堂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突发性事件,建立完善有效的应急体系,最大限度的降低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特制定学校食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突发事件的界定
学校食堂突发事件是指在学校食堂正常工作状态下突然发生的火灾、食物中毒、传染病以及其它事件。
二、处理学校食堂突发事件的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加强食堂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学校食堂安全预防工作,避免师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学校食堂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处理学校食堂突发事件的相关措施,定期检查、了解学校食堂安全防范工作的运行情况,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2、如遇突发事件,应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取果断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3、负责突发事件处理的具体协调、组织和实施工作,确保各项行动顺利进行。
4、保证通讯畅通、做到报警及时、迅速,准确传递各种信息。
四、突发事件的预防
1、确保突发事件预防工作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一指导、层层落实、分区分块、责任明确”的目标。
2、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食堂各项安全工作制度。组织突发事件预防教育学习(如:防火知识培训、食品安全检查培训、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等)活动,培养应急处理能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3、对食堂内的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排查,专项汇报,及时解决,并做好相关记录。真正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落实、有排查、有反馈。
五、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
(一)火灾
1、当接到火灾信息后,分管领导应迅速赶赴现场,察看火情,同时向学校食堂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2、分管领导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灭火,疏散学校及其他人员,指导灭火人员选择适当的灭火工具进行灭火。如果火势难以控制,应及时拨打火警“119”报警。
3、尽快切断临近电源。
4、学校食堂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接到火灾报告后,应尽快赶赴现场,组织灭火工作,并积极联系其他相关部门,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5、火势扑灭后,组织人员查明事故原因,做好事后处理工作。
(二)食物中毒
1、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A、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饮食服务中心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工作实际,汲取发生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教训,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B、广泛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画、安全教育等各种形式,宣传普及有关卫生知识,把食品卫生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当中。
C、食品索证、用餐留样,餐具及时消毒,确保食堂食品卫生安全。
2、发生食物中毒的处理程序
A、通报
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分管领导应立即向学校食堂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联系校医院做好抢救准备,情况严重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B、处理安排
分管领导:在学校门口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说明中毒的基本过程。
领导小组成员:召集、带领医生到指定地点紧急救护;就近安排和集中中毒人员,做好安置工作。负责保护现场,组织事故调查,处理临时紧急任务。
3、原因调查
①保护现场,对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可疑食物取样,封存留样;
②将留样食物和现场提取到的食物样品送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技术鉴定;
③分析原因,根据现场调查和技术鉴定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事故原因,吸取教训。
4、情况汇报
根据事故处理情况,及时以书面形式将中毒原因及处理情况上报学校,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三)传染病
1、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传染病知识培训(常见传染病的病状、传染途径或方式、预防传染病的常用方法等)。
2、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
3、做好传染病预防的宣传工作,关注社会媒体对传染病的社会公告及防治信息。
(四)其它突发事件
其它突发事件是指学校食堂发生的水、电故障及其它建筑事故。此类事件发生时,分管领导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抢修,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尽快处理。重大事故要上报学校食堂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协调处理。
六、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实行。
A、外来人员进出学校登记制度
B、为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做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特制订学校登记制度:
1、认真做好来访人员登记工作,并填写会客单。来访本校教职员工请与被访用内线电话联系,确认后方可进校。
2、上级部门或有关单位来校检查、联系工作,当天值班教师应认真验看其工作证(介绍信),做好登记,并与带班领导联系。
3、严格把守校门,拒绝一切外来推销人员进入校内。
4、教师不得带外来人员进校,会客一般安排在校门口。
5、学生在校期间不得随意自由进出校门,如遇特殊情况,应凭班主任开具的出门证经带班领导批准方可外出。
6、重大节假日,外来人员未经带班领导允许,不得进入校园。
7、被允许进校车辆必须按指定位置停放。
8、携带公物出校必须主动出示有关部门的证明,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后,方能离校。
事件应急预案10一、目的和依据
为了在发生突发事件时酒店能及时、有效地组织救援,把损失减少到最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酒店实际情况,拟定本预案。
二、机构设置
为了能充分保证本预案的实施,把责任落实到各责任人,特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小组的成员构成参照酒店安全管理委员会现有模式。
1、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
成员:总办公室主任、财务部经理、销售部经理、餐饮部经理、客房部经理、安保部经理、工程部经理、厨房厨师长
2、小组各成员职责:
组长: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的组织、指挥、协调;
副组长:负责突发事件应急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
成员:负责所辖部门应急措施的落实、救援组织和善后处置,协助小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发生突发事件时,在处置小组成员到达之前,由总值班员负责前期处理。
三、突发事件的范围
1、治安:抢劫、绑架、斗殴、凶杀、自然死亡、坠楼、恐怖活动;
2、消防:火灾、技防失效;
3、自然灾害:水灾、雷击、暴风、地震;
4、食品卫生:中毒。
四、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一)、治安
1、抢劫案件应急措施:
(1)当酒店发生抢劫案件时,如劫匪持有武器(指枪械),在场员工应避免与匪徒发生正面冲突,保持镇静,并观察匪徒的面貌、身型、衣着、发型及口音等特征。决不可草率行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如监控中心发现酒店内发生劫案,应立即告知部门经理或总值班员,并按指示向110报警;
(2)如劫匪乘车逃离现场,应记下其车牌号码、颜色、车款或牌子等,并记清人数。同时,可以乘的士或其他交通工具跟踪并用通讯工具向110报告方位和地点,以便警方组织力量设卡拦截。在跟踪的过程中要注意隐蔽,以确保自身安全;
(3)保护好现场。劫匪遗留的凶器、作案工具等不要用手触摸,划出警戒范围,不要让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4)如现场在交通要道、公共场所等无法将劫匪留下的证物留在原处的,应逐一收拾起来用塑料袋装好并用记号标注位置,交给警方处理;
(5)配合公安机关访问目击群众,收集发生劫案的情况。同时,公安人员未勘查现场或未处理完毕之前,相关人员不要离开;
(6)在场人员不可向报界或无关人员透露任何消息,不准拍摄照片;
(7)如有伤者,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并报告公安机关。
2、绑架人质案件应急措施:
(1)当酒店发生人质绑架案件时,服务人员应立即向部门经理、总值班员和安保部报告;
(2)接报后应急处置小组须第一时间报警;
(3)在警方到达之前应确保消息不被外透,严禁向无关人员透露现场情况,以免引起客人惊慌和群众围观,导致劫匪铤而走险,危害人质安全;
(4)尽量满足劫匪的一些合理要求,如送水、送食物,以稳定劫匪的情绪;
(5)安保、工程人员在附近待命,以便配合公安人员的行动,并划出警戒范围。同时,疏散劫匪所在房间上下、左右房的客人,以防劫匪带有爆炸危险物品;
(6)及时收集、准备好客房的登记入住、监控录像、工程图纸等资料,提供给警方。
3、斗殴案件应急措施:
(1)当酒店内发生斗殴事件时,应立即制止劝阻及劝散围观人群;
(2)如双方不听制止,事态继续发展,场面有难以控制的趋势时,应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及知会酒店相关部门人员。安保员应在现戒备,防止事态扩大;
(3)如酒店物品有损坏,则应将斗殴者截留,要求赔偿。如有伤者则予以急救后交警方处理。现场须保持原状以便警方勘查,并协助警方辩认滋事者;
(4)如斗殴者乘车逃离,应记下车牌号码、颜色、车型及人数等特征,交警方处理;
(5)安保员协助警方勘查打斗现场,收缴各种打架斗殴工具。
4、凶杀、自然死亡、坠楼案件应急措施:
(1)当酒店内发生凶杀案时,服务人员应立即向总经理、部门经理、总值班员和安保部报告;
(2)接报人员须第一时间报警并立即成立应急处置小组,应急处置小组须有效协助警方开展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清理现场;
(3)安保员协助警方勘查现场,尽快运走尸体、清理现场;
(4)安保部配合警方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5、恐怖活动案件的应急措施:
(1)恐怖活动主要有爆炸可疑物和爆炸恐吓两种方式;
A、爆炸可疑物
①酒店内发现爆炸可疑物时,须第一时间报告安保部;
②安保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勘查现场,但不得轻易碰触可疑物,在无法确认可疑物品时,应马上报警,并划出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接近;
③安保部请总机通知突发事件处置小组成员到店协助警方开展工作;
④监控中心按可疑物外形通过监控录像查找嫌疑人,收集相关资料交警方处理;
⑤安保部、综合管理部配合警方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B、爆炸恐吓电话
①当酒店接到爆炸恐吓电话时,接听人员应尽量获取尽可能多的来电信息,并在接听过程中录音,;
②电话挂断后,接听人员须立即向部门经理、总经理和安保部汇报,不得对外散布任何消息;
③总经理视情况果断报警;
④安保部可以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经警方现场培训后协助警方对全酒店非重点范围进行可疑物搜索;
ⅰ、应急处置小组或安保部经理负责指导正当的搜索行动;
ii、参与搜索者在未经确定前不得接触或弄乱任何有可能容纳爆炸装置的包裹、箱子及其它无主可疑物体;
iii、如发现情况,应及时报告应急处置小组或安保部经理,接报后须通知警方,并派出安保员对炸弹或可疑物体的区域进行隔离警戒;
iv、在警方到达现场对可疑物品进行检测和解爆时,应疏散附近无关人员并知会各相关部门经理配合警方工作和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⑤应急处置小组应防止肇事者在酒店公共场所散布不满和制造恐慌;
⑥如发生意外有人员受伤时,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人员抢救,房务部负责人员疏散、引导;
⑦、如事件现场涉及到电器和机械设备,工程部须配合警方工作;
⑧安保部收集电话收音等相关资料移交警方处理,并跟踪案件处理结果。
(二)、消防
1、火灾
(1)当酒店发生火警时,消防控制中心接警后,须立即立即赶赴现场查看,确认发生火灾后应立即通知消防控制中心;
(2)消防中心接到火灾确认信息后,应马上告知总机通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到消防中心组成灭火指挥部。同时,通知当班安保领班组织安保员按火场岗位安排开展疏散、灭火、救援工作;
(3)消防中心及时向总指挥(总经理)汇报火势情况,并按照总指挥的指示及时报警;
(4)前、后门值班安保在控制闲杂人员进入的同时引领消防车进入酒店;
(5)工程部坚守岗位,作好泄水准备,配合消防中心启动相关消防联运设备;
(6)客房部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引导相应楼层客人疏散;
(7)前台及时把入住楼层的客人人数通报消防控制中心和客房部,客房部按指挥部要求疏散相应楼层客人后,须在门上用粉笔作“○”标记;
(8)餐饮部在接到报警的同时应立即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准备疏散用湿毛巾送往火场,抢救贵重物资;
(9)财务部、销售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成员组织本部门义务消防队员组成医疗后勤组,负责伤员护理、运送;
(10)火灾扑灭后,安保部负责火灾现场保护,协助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
(11)安保部写出“事故报告”,分析火灾成因,改善防火措施。
(三)、自然灾害应急措施
当酒店受到水灾、雷击、暴风、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事故的侵袭时:
1、确认受灾范围:
(1)当水灾、雷击、暴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消防中心应马上确认受灾范围,并通知大堂副理、值班经理组织各部门值班人员对部门辖区内的受灾情况进行清查。
(2)消防中心告知总机通知总经理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其他成员赶到消防中心,成立救灾指挥部,指挥各部门人员消除灾害,恢复生产。
2、应急处理,防止因自然灾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1)各部门应对辖区内的电、气、油进行清查,防止出现泄漏引发火灾,发现存在隐患时应通知工程部立即关闭,严防自然灾害事故引发火灾。一旦出现火警,立即按“火警紧急操作流程”处理。
(2)因灾害事故导致设施、设备严重受损时,若存在安全隐患,如:幕墙或顶棚玻璃坠落、屋顶水池漏水等,应立即对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面区域进行封锁,工程部安排紧急抢修,排除二次灾害隐患:
①建筑外围20m区域内严禁车辆、行人通行;
②大门车道雨棚、大堂雨棚下禁止车辆、行人通行;
③禁止非工作人员登上楼顶屋面;
④工程人员紧急抢修。
(3)出现以上紧急情况,若需疏散人员,由救灾指挥部确定疏散路线并组织疏散。
3、事故报告:各部门在受灾清查、处理结束后,把情况汇总到救灾指挥部(消防中心),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出具事故报告。
(四)、食品卫生中毒事件应急措施
1、在酒店内发现任何人有中毒症状,无论是误服或故意服毒,应立即报警,并向总经理汇报;
2、由大堂副理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呼救,等待医务人员求援;
3、经警方同意后查看中毒者证件等物品,由警方通知中毒者的单位或亲友;
4、保护中毒者所在现场,不要让任何人触摸有毒或可疑有毒的物品(如:药物、容器、饮品及食物、呕吐物等);
5、前厅部在大堂车道上安排好车位以便警车和救护车到达及离开时用;
6、将中毒者的私人物品登记、保管或按警方要求交给警方,并签收;
7、安保部将有关资料(警车、救护车车号;到达及离开的时间、警方负责人姓名等资料)登记备案;
8、发现投毒者或可疑人员时立即滞留,交警方处理;
9、属在酒店用餐客人的,除做好以上工作外,还应把客人用餐的菜肴和餐具及残渣封存,交由警方化验、鉴定。
五、在以上突发事件范围以外的特殊事件的应急处理参照以上措施进行安排。
六、此预案的演练由酒店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事件应急预案11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迅速、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并尽早予以防范,确保档案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细则》,省、xx市《档案工作条例》及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局档案管理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是指可能危及档案安全的汛期警报、火灾警报、防盗保密事件等处理与防范措施,以期及时地组织人员,保证档案安全的活动。
第三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立足防范,分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凡涉及突发事件的部门和个人,均应遵守本预案中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事件报告
第五条一旦发生事件预警,应立即向责任处室报告,同时向主管领导通报。
第六条主管领导和责任处室应按照已发生、可能发生之事件性质和等级,赶赴现场,组织处理。必要时,应迅速报告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第三章应急处置
第七条本级馆档案库房为特级应急处置的区域;计算机中心和其它档案保管场所为一级应急处置的区域;二氧化碳、IG541储气室和监控室为二级应急处置的区域。查阅利用大厅、目录中心、财务室、展厅为三级应急处置的区域。
第八条各级区域应急处置以本级为主,并视情况请求市政府和公安、消防中心等部门支持;
第九条突发事件发生时,建立以局长为总指挥、业务分管局长具体抓落实、政工局长抓思想发动、其他中层以上领导协作配合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做好组织、协调和指挥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具体名单如下:
总指挥:孙伟良
现场指挥:金绍朱
协调:张岳年
成员:刘生锚、顾剑徵、王熙明、沈渊飞、詹锐、黄韵梅
第十条承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处室职责:
(一)保管利用处应按档案存放区域等级依次指导处置:汛警期查漏防潮,发生期不间断监控排查,危险期按要求立即组织力量把特级区域的档案向高位转移。
火警期应迅速告知库区人员撤至安全区域;盗窃泄密发生期应立即控制和保护现场,禁止一切人员进入,同时报告主管领导和公安部门查勘;重大突发事件预警期应做好珍贵和保密档案撤离准备,发生期当视上级要求和现实需要,指导处置人员搬运至设定区域。(二)技术处在汛警期作好通气排湿、设备设施的运行检查,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作,危险期按要求组织力量把计算机中心、监控室、贵重设备向安全场所转移;
火警期在协助监控室报119火警的同时,报告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并迅速组织义务消防队员按消防应急预案的规定程序实施处置。(三)办公室应在汛警期及时了解汛警情况,向主管领导和有关处室通报,并协助做好止漏防潮工作,发生期当按主管领导要求和现实需要通知人员到位;
火警、失窃泄密发生期当及时掌握信息,协助做好联络工作;整体重大突发事件预警期应落实搬运装具、车辆和场地以应急需,发生期当按上级要求和现实需要,保障后勤到位和信息沟通。(四)其它处室应按领导指派协助处置。
第四章奖励惩戒
第十一条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当报由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二条因参加应急处置致伤残或牺牲人员之善后事项按照国家有关因公(工)受伤致残或牺牲的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因玩忽职守等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借故逃避或拒不执行处置命令的,当按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对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本预案由市档案局负责解释。
事件应急预案12一、组织管理
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经理店长
副组长:安保组长
成员:收银组长生鲜组长 副食组长 百货组长 家纺组长 安保人员
领导小组对公司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负总责,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第二责任人,各成员为具体负责人。
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拟订突发事件防治方案,制定应急处置措施。
2、指挥处置突发事件。
3、及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情况。
4、调查或协助调查突发事件发生原因等。
二、日常预防
1、禁止在仓库、卖场及其他工作场所吸烟。
2、禁止将任何东西堆放在安全门及安全通道前,以免阻塞。
3、未经经理允许,不得将非超市人员带入办公室或仓库。
4、员工应对任何可能引起危险的操作和事件要提出警告;严重的应报告部门主管及经理。
5、员工应熟悉卖场和仓库灭火装置的位置,应熟悉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
6、员工应遵守工具的安全操作说明;非工作执掌范围,不得擅自使用机器设备。
7、禁止移动或拆除设备上的安全标识,禁止改装现有设备。
8、员工在各自的岗位区域内应积极参与处理意外事故,服从统一调度。
9、如发现的安全隐患及可疑人员,应及时向部门主管或经理汇报。
三、应急准备
1、应急预案发布后,经理应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培训、签字备查并填写培训记录,确保员工熟悉自身的应急职责和具备应急能力。
2、应急领导小组应确定所需的应急设施,并保证充足提供。要定期检查、测试这些设施以保证其能够有效使用。应急设施包括:警报设施、应急照明、消防设施、监控设施、通讯设备、消防通道等。
3、应急领导小组应依据卖场布局合理绘制紧急疏散路线。
4、应急领导小组应分别针对可能出现的各项突发事件组织一次演练,以检验和评估通信指挥、处理步骤、应急救援步骤、应急救援物资、应急救援设备、应急救援人员反应能力与职责等的安全可靠性。
5、演练结束应对应急演练的结果进行评审,特别是对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急计划实施的效果进行评审,必要时修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演练记录与评审结果应予归档。
四、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经理,应急领导小组全部成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指挥,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一)发生火警应急预案
1、如出现火警,要迅速判断火警的真假。
2、在场领导迅速组织人员灭火防止火势蔓延;如果火势较大无法扑灭,要迅速拨打“119”,告知火灾的具体位置。
3、及时通知电工,做好电源的断电和送电准备工作。
4、当班安保人员要坚守岗位,把好各出入口,阻止顾客入内,防止坏人乘机打劫,并劝说附近的顾客迅速离场。
5、各部门工作人员要做好本部门内员工和顾客的疏散工作,会计、出纳和收银员要做好所有现金和帐目的转移,对在收银处等待结帐的顾客要劝说其离开。
6、卖场员工要注意卖场内的顾客,劝说其退场,并要引导顾客从安全通道离开,同时要细心检查每一个角落,以防还有顾客在卖场内。自身也要做好撤退的准备。
7、安保组要立即疏散卖场的顾客,积极参与现场灭火,客服要保证广播的畅通。
8、门口安保人员要引导消防车进场。义务消防员要协助消防员做好灭火工作,并有义务协助消防查清火灾原因。
9、疏散的员工要在门前广场集合,以便清点。
(二)打架斗殴应急预案
1、发现打架事件,保安人员要快速、及时制止,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并及时通知值班领导。
2、如无法迅速控制事态,应拨打“110”,通知公安机关处理并保护好现场。对受伤人员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3、对有内部人员参加的打架事件要及时予以制止,并报告上一级领导。安保人员及相关员工要保护好服务区财产及其他顾客的人身安全。必要时要及时疏散顾客。
4、在员工中加强思想教育,做好善后工作,避免负面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三)人员受伤的应急预案
1、超市有人受伤要及时通知在场的部门领导。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治疗并通知受伤人员家属。
2、如是超市原因造成顾客受伤,要及时向顾客赔礼道歉,接受顾客的批评,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如不是超市的原因,也要根据人道主义做好各项工作。
3、如是超市员工受伤,部门要做好受伤人员休息期间的顶岗工作。在员工中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防止负面影响扩大。
(四)漏水、防汛应急预案
1、发现漏水,在场领导要迅速安排员工做好物资的转移工作。
2、及时通知维修人员,排除漏水,疏通下水道切断水源。
3、汛期来临之前,要做好下水道的检查工作,要加强值班人员的思想教育和防汛物资的准备。
(五)偷盗应急预案
发现偷盗者,员工应及时通知安保人员和部门主管,对情节较重或惯偷人员由安保人员将其扭送派出所。对夜间盗窃或者团伙盗窃要及时通知派出所或拨打“110”,保护好现场,协助公安机关破案。
(六)停电应急预案
1、发生突发性停电,要及时通知部门主管。通知电工,排除停电故障,检查备用电源和应急照明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2、收银员要保管好现金。安保人员要坚守岗位,防止意外事件。安保人员要劝说想进入超市购物的顾客,向其说明情况。员工要注意来往人员,防止商品被盗,必要时进行清场。
3、后台负责停电前后电脑的运行,保证来电后收银台的正常运转。
4、各部门停电时要关掉有关设施的电源开关。
5、如晚上停电,必要时,要做好提前清场的准备工作。
6、电工要做好来电前的准备工作,使来电后的各项设施能够正常运转。
事件应急预案13一、成立学校盗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z学校保安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对学校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有安全隐患的及时上报组长。
2、发现有可疑人员或有撬门、砸锁、有偷窃行为的人,立即向组长、副组长、值周人员通报,并将其带至门卫室进行询问、备案、登记,情节严重者,扭送派出所。
3、对被盗现场检查,统计被盗财物,并上报组长、副组长。
三、预防和应对措施
盗窃分为内盗和外盗两种,内盗是指由学校内部人员进行的盗窃,外盗是指由校外人员潜入我校进行盗窃。两种情况都是作案者利用学校的麻痹大意进行作案的。因此,我们首先要提高警惕,在重点部位要建立良好的警备措施,要使作案者无机可循,从而降低盗窃案的发生率。
(一)高度重视,积极预防。
盗窃案件一般都是由学校和保安人员的麻痹大意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崩紧一根弦,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保安人员要熟悉学校各个重点部位的位置、存放物件以及可能逃离的线路,尽量做到不让作案者有机可乘。(二)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值班警戒。
作为学校保卫工作的职能部门,除了对学校重点部位进行必要的技术防范外,还要进行有效的警备防卫,要做到人防、技防相结合。(三)案情设想
1、财务保险柜被盗
2、电脑(服务器)被盗
3、办公场所被盗
4、其它设施被盗
四、盗窃发生后处置办法
1、发现罪犯现场盗窃时,现场教师要本着国家财产不受侵犯的精神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尽力将罪犯制服。
2、罪犯逃跑而不能擒获时,记住其主要特征,及逃逸方向,交通工具的车种、车型、颜色、牌号等,随即拨打110,迅速报告案情,协助破案。
3、做好现场保护。
4、受窃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汇报主管领导,第一发现人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5、一旦接到盗窃案报案后,主管领导要迅速赶赴现场,视案件情况对案件进行定性,并对当事人进行问话,查明失盗物品,并进行登记,如有必要,可以报公安部门或110协助调查。
6、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勘察,对所获得的材料、物证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分析作案线索,尽可能追回失盗物品。
7、案件发生后,领导小组要对案件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及保卫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同时要做好善后工作,并对案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经过以及对案件发生的责任者的处理意见进行书面总结,呈报上级主管部门。
五、注意事项
1、当发生被盗案件时,值班人员或第一发现人要注意及时对比我方与罪犯的力量悬殊,如果罪犯人多,力量相差比较大,应迅速牢记罪犯的主要特征,同时大声喝喊,以震慑罪犯,使其逃离现场,随时警惕罪犯伤人,危及自身安全。
2、保安人员要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坚守岗位,不得以任何借口脱岗、误岗。
事件应急预案14为了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 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浙江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1、处理事件的组织:
事件当事人或事件当事人的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后勤服务领导及有关人员,卫生室人员和值班人员、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
2、报告程序:
(1)所在班级老师或值日教师要及时报告学校校长、政教主任。
(2)后勤服务领导及有关人员。
(3)经领导同意后报告县疾控中心。电话:z3、处置措施
(1)发现情况后立即向有关部门和学校主要领导汇报。
(2)以最快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就近医院,无交通工具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请求救助。
(3)由饮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封存现有食物,无关人员不允许到操作间或售饭处。
(4)立即组织学生骨干组成陪护人员队伍,由学校领导安排本单位人员负责陪护,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准到医疗单位探视,以免影响治疗秩序。
(5)根据领导要求,分别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县防疫部门报告。
4、注意事项
(1)稳定师生情绪,要求各类人员不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2)如有个别家长来校探视,由学校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3)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工作秩序,班主任和学生骨干要做好食物中毒人员的思想工作。
(4)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
事件应急预案15一、指导思想
我校认真落实贯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反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反欺凌法治知识,充分认识开展校园反欺凌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对校园欺凌危害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反校园欺凌”意识,构建平安友善,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机构、职责
(一)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略
副组长:略
成员:略
(二)分工与职责
1、现场指挥组
组长:略
组员:?略
主要职责:负责指挥和组织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置工作,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作出重大决策,督促各相关应急处置小组按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2、警戒疏散组
组长:略
组员:?略
主要职责:负责疏散师生,维护秩序,保持现场,协调有关单位(如公安、派出所、医院等部门)负责维稳和救助。
3、善后处理组
组长:略
组员:略
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对重伤员应立即与“120”联系送往医院治疗。做好对受伤学生家长及家属的安抚、慰问和群众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
4、通讯联络组
组长:略
组员:略
负责对内对外的通讯联系、报告;收集信息,起草事件报告;做好新闻单位的接待、采访工作。
5、后勤保障组
组长:略
组员:略
负责处置安全事件过程中的车辆、接待、物质保障等工作。
三、预防措施
1、加强对师生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严格执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严控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3、学校安装好室内外监控录像装置,及时掌握和保存校内外动态。
4、加强对在校患有精神病史人的监控,加强对患有精神病史人的关心,并劝其在家休养治疗,经济待遇上给予照顾帮助。
5、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6、成立值日教师工作队伍,加强校园值班巡逻,落实值日领导、值日教师管理责任制。
7、建立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机构,做到各尽其责,协调合力。
四、处理程序
(一)接警与通知
事件发生后,在场知情人员(包括行政、教职工、学生)必须立即将所发生的事件情况向班主任或值日领导报告。班主任和值日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制止,控制事态和相关人员并立即将所发生的事件情况报告校长,校长必须掌握的情况有: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种类、程度;在基本掌握事件情况后,立即通知副组长和各工作组组长启动应急预案。
(二)处置与救助
欺凌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负责人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指挥协调。对现场情况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制止或疏散。在场人员应首先检查学生受伤情况。根据先重后轻的原则立即对受伤学生进行应急处置,对伤者应及时送医院就诊,保护现场,保存物证,并根据事件性质向公安机关报案。
(三)保护与维稳
应急组应对事件现场实行严格的保护,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维持秩序,疏散师生,监控案情,关注事态发展,作好安抚处理工作,稳定师生情绪,统一口径,将影响减到最小。
保卫人员严格核查外来人员身份,不准非当事人家长和闲人进入校园,保证校园的治安秩序的稳定。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无理取闹,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或者侵犯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的,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四)报告与通报
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学校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概况、以及处理进度,并迅速配合公安部门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做好有关材料的收集,视情况通知受伤者和责任人的家长或家属。
事件情况由小组统一对外发布消息。未经同意,任何个人不得接受随意传播小道消息,以免失实。
(五)事件调查
1、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件处理及调查工作。调查事件原因,整理事件记录,形成书面报告。
2、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制度、政策、设施等存在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
(六)善后处理
1、做好受伤学生和受惊吓学生的慰问工作,并及时与受伤害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受伤害学生家长的安抚解释工作。对相关责任人要通知家长到校配合处置工作,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2、协同有关部门做好事件的善后抚恤及处理工作,依法处理、协调赔偿,如属于责任事故,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处罚,对受伤学生的赔偿要依据《民法通则》、《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执行,努力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七)责任追究
1、根据事实,分清责任,按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对责任人追究民事责任。有关责任人的行为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事件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法处置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干涉事件的调查处理。对违反本预案、不履行应急处理工作的、发布假消息的、不服从指挥的人员进行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篇:舟山市普陀区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舟山市普陀区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2007年11月29日)
目录
一、总则
(一)目的、依据
(二)指导思想
(三)工作原则
(四)适用范围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一)组织指挥机构
(二)指挥机构职责
(三)成员单位职责
(四)区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
三、各乡镇、街道、区属有关单位应急机构
四、事件等级划分
(一)特别重大事件(I级)
(二)重大事件(II级)
(三)较大事件(III级)
五、预警机制
(一)预防
(二)预警信息收集
(三)预警信息评估和发布
(四)预警分级和行动
六、应急响应
(一)信息报送与处理
(二)响应等级
七、应急结束
八、后期处理
九、应急保障
(一)信息与通讯保障
(二)资金保障
(三)物资保障
(四)人员培训
十、附则
(一)预案制订更新
(二)预案解释部门
(三)实施时间
舟山市普陀区处置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依据
为及时、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根据“加快推进我区行政应急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能力”的总体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管理规定》、《宗教事务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舟山市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普陀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
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为出发点,以维护民族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并确保社会稳定为目标,坚持日常工作和专项工作相结合,立足预防,加强信息沟通,密切配合,有效处置各类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群体性事件,为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其它社会秩序,推进“平安普陀”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原则
坚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加强预防,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快速反应,教育疏导,分级处置,依法处理,严格宣传纪律,统一报道口径。
1.加强预防原则。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民族宗教的安全工作,居安思危,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和组织准备等。
2.分级管理原则。对一般民族宗教方面突发性事件,应在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由区民宗局和管辖地公安派出所依法处理;规模较大、重特大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由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
3.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发生的民族宗教方面突发性事件涉及到区属有关部门的,区属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在区以及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一协调下,会同统战、民宗部门共同负责处理。
4.快速反应原则。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应快速赶赴现场处理,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职能分工采取措施迅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5.教育疏导、防止扩散原则。要本着“宜缓不宜急,宜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冷静观察,准确判断,坚持教育疏导为先,有针对性的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说服教育、劝阻、制止等手段,教育多数,分化孤立为首者,控制局势,严防事态恶化、扩散,维护正常社会秩序。6.依法处理原则。处理民族宗教方面突发性事件,要牢固树立法制意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依法行使职权,正确运用法律,争取最大限度地团结信教群众,依法处理极少数不法分子。
(四)适用范围
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涉及少数民族成员、信教群众和因宗教问题引发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事件。主要表现为:
1.不同民族成员间因为具体经济利益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2.因新闻报道和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刊载的内容违反民族宗教政策、伤害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感情的内容引发的游行抗议及串联声援活动;
3.由于民族间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多样性、差异性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4.各民族交往过程中及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过程中发生的摩擦和纠纷;
5.受境外敌对势力或个别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分子煽动,发生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事件或者不明真相的信教群众参与的与政府对抗的突发事件;
6.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之间因宗教信仰问题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7.同一宗教内部因派别、权利继承、利益等矛盾引起的矛盾、纠纷、械斗;
8.因在土地开发、城市建筑拆迁、落实宗教房产政策、风景名胜区管理等工作中涉及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群众的利益而引发的突发性事件;
9.大规模非法宗教集会,或跨地区、或在敏感时期、敏感地点组织的非法宗教集会; 10.其他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事件。
二、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
(一)组织指挥机构
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服从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是处置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指挥中心,统一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小组组长由区委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区委统战部部长和区公安分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区委办、区府办、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区委政法委、区维稳办、区外事办、区台办、区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建设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国安分局、区工商分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区民宗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区民宗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民族宗教突发性事件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处理。
(二)指挥机构职责
1.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2.确定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单位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及具体分工。3.决定事件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指挥、协调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实施并加强监督;决定本预案的启动或终止。
4.负责向区委、区政府汇报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向区委、区政府提出有关处置工作的建议;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
5.负责组织、协调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新闻报道、记者采访等工作事项。6.研究解决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三)成员单位职责
区委办、区府办:承接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请示区协调小组组长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报告事件情况;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领导同志关于处置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指示和批示。区委宣传部(区委区政府新闻办):负责组织协调区内外新闻媒体对事件进行客观、公正、完整的报道,统一报道口径。
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区委政法委、区维稳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及事发地乡镇、街道做好与群众代表就引发事件的具体问题进行协商处置。
区民宗局:负责牵头制定本预案;确定区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及具体分工;组织、指导、协调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
区外事办:负责协调做好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外人员的疏散、安置等相关事宜,并负责有关通报、联络等工作。
区台办:负责协调做好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台同胞的疏散、安置等相关事宜,并负责有关通报、联络等工作。
区公安分局:做好情报信息工作;组织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嫌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维护事件现场的治安秩序,依法处置事件中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区财政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负责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经费保障。区教育局:负责组织协调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学生的安抚稳定工作;负责指导做好参与事件学生、教职员工的教育、疏导工作。
区国土资源分局:参与处置因土地征收、征用和土地、矿产权属纠纷引发的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
区国安分局:领导和组织全区安全机关发现和搜集境外反华势力、间谍情报机关、各种敌对势力在幕后策划指挥、宣传煽动、插手利用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情报信息,并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侦查工作。
区工商分局:参与处置因工商行政管理活动引发的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区建设局:参与处置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引发的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区交通局:负责应急救援人员和应急物资的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协助做好处置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相关工作。
(四)区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 1.应急状态下职责:
(1)根据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建议启动或终止本预案。
(2)负责安排区协调小组会议。
(3)及时向区协调小组领导报告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实时信息和整体动态,提供决策参考和工作意见。
(4)根据区协调小组授权,协调指导有关乡镇、街道、区属有关部门的应急处置行动。(5)完成区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2.常态下职责:
(1)保持与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属有关部门和市民宗局的联系沟通,收集、分析、研究有关信息,提出预警或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2)组织修订和完善本预案;指导、协调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部门制定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辑、印发全区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方案、全区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络手册,建立全区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信息库。(3)调查研究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全区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工作机制。
(4)建立并加强与兄弟县(区)、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部门的联系。(5)组织安排全区处置民族宗教方面突发公共事件的培训和演练。
三、各乡镇、街道、区属有关单位应急机构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单位须建立应急小组,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及区属有关单位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并确定一名联络员,报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单位可以参照本预案制定本地、本单位应急预案,并报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
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区属有关单位应急小组可自行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处置行动,或建议启动本预案。遇到较大以上民族宗教突发事件,本预案启动时,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部门应急小组作为本预案相应机制开展工作。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单位自行启动应急预案,应将处置情况及善后总结及时报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四、事件等级划分
根据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参照《舟山市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将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特别重大事件(I级)、重大事件(II级)、较大事件(III级)。
(一)特别重大事件(I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件:
1.因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引发的全区性的串联、聚集、声援、游行并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2.因经济、民事等纠纷引发的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3000人以上的集体上访、请愿、聚集和游行等事件;
3.不同民族之间、某一少数民族内部或者信教群众之间100人以上的聚众械斗并造成5人以上死亡或20人以上受伤的事件;
4.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100人以上的在区政府大院子周边等重点地区聚集、堵塞交通要道、打砸抢烧和冲击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的事件;
5.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使各民族人民生命财产遭受特大损失的事件; 6.视情况需要作为I级对待的事件。
(二)重大事件(II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事件:
1.因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引发的跨乡镇、街道的串联、聚集、声援、游行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2.因经济、民事等纠纷引发的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300人以上至3000人以下的集体上访、请愿、聚集和游行等事件;
3.不同民族之间、某一少数民族内部或者信教群众之间3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聚众械斗并造成2人以上5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20人以下受伤的事件;
4.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30人上至100人以下的在区政府周边等重点地区聚集、堵塞交通要道、打砸抢烧和冲击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的事件; 5.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造成的严重威胁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 6.涉及境内外宗教组织的大型非法宗教活动; 7.视情况需要作为II级对待的事件。
(三)较大事件(III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大事件:
1.因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引发的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2.因经济、民事等纠纷的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300人以下的集体上访、请愿、聚集和游行等事件;
3.不同民族之间、某一少数民族内部或者信教群众之间30人以下的聚众械斗并造成2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受伤的事件;
4.涉及少数民族或者信教群众30人以下在重要场所、重点地区聚集人数堵塞交通要道、打砸抢烧和冲击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的事件; 5.视情况需要作为III级对待的事件。
五、预警机制
(一)预防
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全区民族宗教突发事件预防网络,畅通预防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区民族宗教活动的动态情况,严密监视各种事件的苗头,要与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一起,共同研究民族宗教预防措施,加强防范,切实提高预防的效率。
(二)预警信息收集
要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城乡社区、村、居委会等各级行政机构和自治组织的预警能力,及时掌握事件的苗头,各乡镇、街道要把酝酿过程中的不稳定事端和群体性事件苗头及时上报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三)预警信息评估和发布
区协调小组办公室获得可能发生较大事件的预警信息后,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分析、研判,并根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由有关部门发布预警信息。
(四)预警分级和行动 1.红色等级
(1)指标迹象:情报显示或者证实即将发生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
(2)行动:市领导小组做好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行动准备。经区协调小组批准,启动本预案,采取各项措施保护有关机构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2.橙色等级
(1)指标迹象:情报显示有发生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实可能性。
(2)行动:区协调小组做好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行动准备。经区协调小组批准,启动本预案,采取各项措施保护有关机构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3.黄色等级
(1)指标迹象:情报显示发生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的可能性增大。
(2)行动: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及时提醒有关部门和人员高度重视,注意收集情报,跟踪形式动态,同时考虑事件可能发生的方式、规模,完善应对措施。
4.蓝色等级
(1)指标迹象:情报信息显示可能发生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
(2)行动: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及时提醒有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准备,注意收集情报,跟踪形式动态。
六、应急响应
(一)信息报送与处理
1.信息来源
有关乡镇、街道,区民宗局、区公安分局、区国安分局等有关部门负责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信息提供。
2.信息接受和处理(1)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单位接到较大以上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后,要及时安排24小时值班,并在最迟不超过2小时内报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和区协调小组办公室。
(2)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向区委、区政府和区协调小组书面报送较大以上民族宗教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3)本预案启动后,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区属有关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将事态发展的后续信息报送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区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向区委、区政府和区协调小组报送后续信息及处置情况。
(4)接到区内重要突发事件信息后,区政府最迟不超过1小时报告市政府,同时报送市属有关部门。
3.信息公布
(1)需要公开的信息,由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商请区属有关部门确定,必要时报请区协调小组或市民宗局批准后,由区新闻办对外公布。区新闻办负责处理舆论、公众信息事宜。(2)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属有关部门收集、整理、传递突发事件信息时,须准确、及时,不得漏报、迟报、误报。
(3)涉及机密的信息,须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二)响应等级 1.I级响应:
(1)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启动各自预案,并在1小时内将情况报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在收到信息并迅速核实后,提出意见和建议报区协调小组,由区协调小组提出启动本预案。信息报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事件的经过、参与人员数量和估计的人员伤亡数、财产损失情况;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事件发生后已经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2)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对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指导,派员指导事发地民族宗教工作,并为事件处置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3)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协调有关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事件的处置,区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4)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落实区协调小组交办的各项协调事项,并随时与有关方面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事件结束后,要写出经验总结报告,并对相关责任处室和个人提出奖惩意见。(5)区民族宗教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由区新闻办负责落实,提早准备新闻发布的形式与口径。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及时收集与整理各方面的信息,重要信息在接到后报区委、区政府和市民宗局;事件结束后,要汇总事件起因和经过,写出事件经过报告。2.II级响应
(1)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启动各自预案,并在2小时内将情况报告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根据事态发展,区协调小组宣布启动本预案。
(2)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组织人员指导事发地的应急处置工作,并为事件处置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3)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组织有关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事件的处置,区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4)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落实协调小组交办的各项协调事项,并随时与有关方面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事件结束后,要写出经验总结报告。、(5)区民族宗教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由区新闻办负责落实,提早准备新闻发布的形式与口径。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及时收集与整理各方面的信息,重要信息在接到后报区委、区政府和市民宗局;事件结束后,要汇总事件起因和经过,写出事件经过报告。3.III级响应
由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启动各自预案,参与事件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及时报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区协调小组。区协调小组提供政策支持,沟通相关部门,密切注意事态发展情况,根据需要启动本预案。
七、应急结束
事件的发展得到有效控制后,经区协调小组同意,可以宣布处置行动结束。
八、后期处置
由区民族宗教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做好善后工作,稳定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的情绪,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如有重大经济损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协助做好赔偿工作。同时,要协助区协调小组对事件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今后处置类似事件积累经验;根据事件暴露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对有特殊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于保障和奖励;依法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有处理权的机关依法、严肃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
九、应急保障
(一)信息与通讯保障
建立、健全信息收集、传输、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完善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与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的传输渠道,保持信息设备性能完好,并配备应急人员与技术力量。涉及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发生期间,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须实行24小不间断值班制度,随时向上级报告事件处置的动态信息;区协调小组成员要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二)资金保障
预防和处置涉及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所需经费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办理。
(三)物资保障
建立和健全处置事件的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应急工作所需的车辆、照明、通讯器材等物资的充足。
(四)人员培训
具体方案由区协调小组办公室提出,报区协调小组同意后实施。内容包括学习各级预案、应急专业知识、民族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基本知识等,不断提高对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
根据工作形式的需要,经区协调小组同意,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演练。
十、附则
(一)预案制订更新
本预案由区民宗局牵头制订,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完善。
(二)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区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三)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