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币流通中券别结构失衡的应对
人民币流通中券别结构失衡的应对
近年来,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现象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对此反映强烈。已经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年以来,一些农村地区零钞供应比较紧张的消息时常见著报端。以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为例,100元券别、50元券别基本上能达到供需平衡;20元券别、10元券别、5元券别、1元券别等小面额人民币明显供不应求,而且需求缺口很大;5角券别、1角券别基本上是残缺污损人民币调入的较多,供应基本上能满足需求。
造成当地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流通中人民币总量在不断的增长,现金投放、回笼呈稳步增长趋势,人民币滞留于市场的时间也呈增长趋势。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总量不断扩大,残损人民币销毁增长量和现金净投放不断提高,致使市场流通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小面额券别需求得不到满足、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的情况。另外,经济规模快速扩张,而传统的持币观念影响仍然较深;各家金融机构成本化管理的影响;居民“喜纸厌硬”,硬币流通基础设施差;商家的定价机制等因素也是造成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的原因。
要解决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内,市场和金融机构现金需求总量是一种刚性需求,货币发行部门只能保证和满足这种需求。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强化宣传教育,积极推广非现金结算方式,减少使用现金的范围和数量。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宣传,在广大民众中普及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银行卡知识等各种非现金结算业务,改变百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的思维定式,引导他们积极使用更为安全、更为快捷的交易付款方式,提高非现金结算业务的社会认知度,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激发民众尽快更多使用非现金结算方式,从而减少用现量。就银行而言,要抓住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有利时机,让广大农民工在尝试使用银行卡的过程中改变观念。要通过一些农户因为在家贮藏现金造成惨痛损失的案例,宣传信用卡及转账结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宣传信用卡对提升生活品质、保障资金安全等方面的意义,改变群众支付习惯。
建立各券别票币流通监测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货币投放、回笼计划。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人民币券别投放调查监测制度,合理确定监测对象,完善监测指标,根据人民币供应的时段性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测算市场各面额票币流通需求量。比如,在繁华商业区、人口分布密集的居民区、农村地区,建立人民币流通状况监测点,及时获得相关数据,对人民币券别结构进行动态的跟踪监测和评估;人民币发行部门可以根据监测数据,有效判断市场需求状况,主动调整不同券别的发行、投放力度。
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人民币流通问题部分来源于市场行为,有必要通过市场手段,减少社会现金使用量,减轻人民币管理的压力。货币发行部门可根据市场中不同券别需求情况灵活调整,区别对待,如当出现小面额票币需要加大投放的情况时,人民银行可以对小面额残损币回笼给予奖励或补偿。通过奖励措施,促进商业银行增加小面额现金的投放和小面额残损币的回笼,使小面额票币能够投得下去,回得上来,不断向市场注入新鲜的“清水”,同时,“过滤”流通中的人民币,提高整洁度,满足市场小面额人民币需求。
鼓励和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获取现金出入库席位。目前,很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尚未取得在人民银行现金出入库的资格,现金出入库主要依靠其他商业银行的业务库。由于其他银行同样也受到现金库存的考核和限制,导致调运现金时间很不确定,对这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优质文明服务造成极大的不便。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市场流通中特别是农村市场发挥着现金投放回笼的主力军作用,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获准现金出入库席位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建立人民币流通监测体系的背景造成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流通中人民币投放、回笼呈稳步增长趋势,人民币滞留于市场的周期也延长.根据某市2003年至2007年发行基金投放情况来看,该市每年现金投放以平均15%的速度增加,明显大于该市经济发展增长速度,总量上能满足市场需求.然而根据2003年至2007年投放的券别看,均存在市场小面额票币趋紧,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二是经济规模快速扩张,而人们受传统的持币观念和各家金融机构成本化管理的影响,造成取大舍小票面结构失衡.三是电子货币在县级商品流通市场运用效果不佳,在广大农村商品交易中更是为零.四是人民银行对辖内现金投放回笼分析预测还局限于总量上,而对结构上分析预测则显得力不从心.三、县域人民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县域人民币流通的基本面呈良性发展态势,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反映到发行库布局层面,主要是:
1.人民币流通环境区域失衡。有发行库县(市)人民币流通环境总体较好,无发行库县(市)相对较差,主要集中在在票面结构、券别调剂方面无发行库县(市)相对较弱。问卷调查显示,无发行库县(市)感觉零钞紧张的比例比有发行库县(市)高出15至20个百分点。
2.现金投放券别结构不尽合理。56%的受访者认为市票面结构不合理,75%的受访者表示在日常交易过程中存在过无法找零现象,认为比较紧缺的票面主要集中在10元券和1元券,占比超过85%。
3.人民币整洁度依然没有根本改观。超过85%的受访者认为其所接触的人民币整洁度一般或较差,无发行库地区则更为严重。其中,2元及以下票面纸币几乎100%为残损币。
4.现金供应风险增加。由于异地调拨现金,增加了运送环节,延长了在途时间,一次押运少则2个小时,多则3个小时,甚至4个小时以上,一旦发生集体性、突发性大额支现事件,没有发行库作依托,金融机构显然难以应对。如某县一营业网点就曾发生因突发性现金集中支付,紧急向当地农行调运大量现金化解现金供应危机的情况。
第二篇:优化人民币券别结构的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对陕西省2012年至2015年现金运行进行梳理,剖析了影响人民币券别结构的因素,围绕由市场供需决定流通中券别结构,更好发挥人民银行调控券别结构的作用,提出了优化人民币券别结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发行基金;券别结构;人民币流通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6)-0093-04
在实现现金供应总量满足的前提下,优化流通中现金券别结构对促进支付流通、维护人民币信誉、提升人民币形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陕西为例,通过对2012至2015年现金运行进行梳理、分析,进而提出优化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的建议。
一、总体情况
受非现金支付普及不够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2012至2015年陕西省发行基金投放、回笼逐渐出现下滑态势。发行基金投放拐点出现在2013年,其后两年虽然持续下滑但降幅趋缓,三年来发行基金投放总量年均下降2.11%。这期间,回笼总量年均下降1.34%,其中,完整券回笼年均下降4.22%,残损券回笼年均增长3.58%。虽然回笼总量也在下降,但由于年均投放总量下降幅度大于回笼总量,致使净回笼逐年增加,净回笼年均增长28.43%。经济新常态不仅影响了现金总量,也对券别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从2012至2015年陕西发行基金投放看,大面额(100元、50元)投放占比分别为96.07%、95.89%、96.43%,中面额(20元、10元、5元)投放占比分别为3.50%、3.64%、3.15%,小面额(1元及辅币)投放占比分别为0.43%、0.47%、0.42%,三年加权平均,大、中、小券别占比分别为96.13%、3.43%、0.44%。
(一)大面额券别占比稳中有升,结构发生变化。陕西省发行基金投放依然延续以往的券别结构,大面额投放量年均占比96,13%,继续呈现绝对主导的特征。2015年与2012年相比,尽管大面额投放量下降5.14%,但占比却不降反升,由2012年的95.30%上升为2015年的96.43%,三年间上升了1.13个百分点。大面额占比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说明市场对大额支付功能的需求较为稳定。大面额券别构成中,又以100元券为主,其年均投放占大面额投放总量的90.69%,但100元券占大面额的比重逐年下降,其占比由2012年95.55%下降为2015年的90.68%。反之,50元券占大面额的比重逐年上升,从金额看,50元券占大面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4.45%上升为2015年的9.32%;从投放张数来看,50元券与100元券之比由2012年的1:10.74上升为1:4.87。这表明50元券由于兼有大额支付与日常找零的功能,所以在市场总体需求下滑时,其功能优势有所凸显。
(二)中面额券别占比下降,支付功能弱化。传统上,中面额券别兼具支付与日常找零的功能,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中面额券别支付功能弱化,致使所占份额减小。数据显示,中面额人民币投放平均占全部投放量的比重为3.43%,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4.24%降为2015年的3.15%。三年来中面额人民币投放年均下降11.37%,其中,20元券、10元券、5元券分别年均下降4.91%、12.38%、19.45%。与此同时,中面额残损券回笼年均下降1.38%,其中,20元券、10元券、5元券分别下降0.89%、1.06%、3.24%。
(三)小面额券别占比稳定,硬币回笼正在路上。近三年来,陕西持续加大对小面额的投放力度,使小面额券别占比围绕在0.44%小幅波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城市交通助力硬1元增长。在占小面额投放量66%的1元券投放中,纸1元投放年均下降5.46%,硬1元投放年均增长68.31%,致使硬1元与纸1元投放之比由2012年的1:102上升为2015年1:18。其主要是由于,陕西省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加快了西安地铁的快速发展,因此市场对硬币尤其是硬1元的需求逐步攀升。其次,单一投放促进硬5角投放增长。为实现2016年硬5角的单一投放,2015年,陕西省内各地逐步加大了5角硬币的市场占有量。硬5角与纸5角投放之比由2012年的1:424.81上升为2015年的1:62.85。统计数据和市场调查均显示,券别大小与回笼多少呈密切正相关,其中硬币表现尤为凸显。在流通中硬币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硬币循环不畅的问题日益突出。相反,纸1元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中小面额人民币流通的主力角色。
二、原因分析
影响陕西现金券别结构变化的原因较多,既有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因素,也有商业银行及其他市场主体的行为驱动,以及人们持现偏好等,所有这些都直接间接的影响了流通中人民币的券别结构。
(一)大面额券别占比上升的因素分析。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特别是收入增长是影响现金发行以及大面额券别投放的最主要因素。“十二五”时期,陕西gdp年均增长11.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2%,城乡人均收入增长不仅跑赢了cpi,更跑赢了gdp。经济增长持续在高位运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高速增长,必然对现钞货币特别是大面额券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二是消费能力提升。近年来,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陕西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大。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必然加大对现金的需求,而单位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则直接导致对大面额券别的需求增加。如法定节假日特别是春节前,货币投放量大幅增加,而节假日期间及收假之后,货币回笼量又大幅增加,就是大量现金尤其是大面额券别消费后的集中体现。而50元券占比上升,是因为50元券兼有大额支付与日常找零的功能,所以在货币购买力下降、中面额券别的找零功能弱化时,部分替代了中面额券别的找零功能,所以市场需求旺盛,占比有所增加。三是支付创新滞后。尽管近年来非现金支付发展较快,但在除西安之外的地市,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等现代支付手段远未普及,加之不断爆出的电子支付欺诈案件,增加了人们使用电子支付的恐慌心理,特别是在县域,支付手段还非常落后,使得个体、私营企业不得不大量使用现金特别是大面额现金。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收入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现代支付手段创新的相对滞后,无疑加剧了肩负主要支付功能的大面额券别的使用量。目前,各商业银行对atm机加钞基本以100元为主、50元为辅进行券别结构安排,50元以下的中小面额现金基本不具备自助设备存取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面额券别占比居高不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是人们用币偏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现金结算方式费用低及避税、规避监管等方面的原因,在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服装市场存在大量的用大面额现金支付交易的现象。同时,人们普遍具有明显的“喜新厌旧”、“喜大厌小”的习惯偏好,喜欢持有和使用大面额新钞,不喜欢小面额旧钞,这在春节前后表现得尤为明显,致使春节前大面额原封新券集中投放,节后又会在短期内密集回笼。此外,一些偏远地区,大面额券别还常被作为主要的贮藏手段使用。
(二)中面额券别占比下降的因素分析。一是购买能力下降。一般来讲,中面额券别兼具支付和找零的功能,在人民币券别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中面额券别的支付功能明显弱化,这是导致其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年来陕西物价水平始终控制在2%左右的温和增长,但关乎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食品类价格却大幅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受食品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往人们到超市采购用中面额券别就能够满足支付,但现在购买一定的食品、蔬菜就必须支付更多的现金,在加剧流通中现金券别结构趋大现象的同时,减少了对中面额券别的使用。
二是银行服务缺位。在现行现金流通体制下,是由人民银行通过金融机构将现金投放至社会公众,流通后再经金融机构回笼至人民银行,因此,商业银行处在现金投放与回笼的一线和枢纽环节。但人民银行不断加大的中面额券别投放,往往由于一些商业银行从节约成本的自身利益出发,冷落了对中面额票币的领用与交存,导致中面额券别难以进入流通领域,投放出去的货币常常在短期内回笼。有些商业银行柜员在现金兑换方面,更希望使用流转快、占库少的大面额现金进行收付,规避个人及单位考核影响,而对收付耗时、费力且易发生差错的中面额券别,则较少甚至不愿提供相应服务。商业银行现金自助设备“投大舍小”,加钞基本以100元为主、50元为辅进行券别结构安排,使得中面额现金基本不具备自助设备存取功能,这种功能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制约了小面额券别的投放,加剧了市场中券别结构的失衡。更有甚者,一些商业银行为减少现金库存积压,通过银行间同业存取款账户,使中小面额票币徘徊在市场外、循环在银行间。
三是市场供需错位。从人民银行来讲,由于信息不对称,特别是不能得到商业银行对中面额券别需求的及时准确反馈,很难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面额券别投放计划,进而满足市场对中面额券别的投放需要。从商业银行来讲,无论是机构布点还是实际投放,一般都能满足行政单位、重要优质客户对中面额券别的需要,但这些行政单位、重要优质客户往往并不需要很多中面额券别,而对急需中面额券别的县域及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却往往得不到满足。
(三)小面额硬币循环不畅的因素分析。一是社会环境限制。小面额货币硬币化已成为国际流行趋势和货币流通的普遍规律,但硬币的大规模使用需要配套的社会服务设施、完备的商业银行整点机具等社会流通环境。国内外经验表明,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程度与经济发达水平和环境友好程度高度正相关,在不具备相应社会流通环境,加之有替代作用的等值纸币流通的影响,硬币化受阻有其必然性。
二是携带确实不便。对商业银行来讲,硬币搬运麻烦、缴领成本高,投放和回笼没有积极性;对使用者来讲,硬币不便携带、难以保管,在没有收藏爱好和特别需要时,人们一般排斥和使用硬币。
三是传统习惯使然。“喜纸不喜硬”既是人们的传统观念,也是人们的习惯偏好,且这种观念、偏好根深蒂固。在养成使用硬币的习惯之前,硬币或作收藏用,或“束之高阁”,结果导致硬币“有投无回”。
四、对策建议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验表明,在货币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流通中现金的券别结构一般呈现大面额和小面额所占比例较小、中面额货币所占比例较大的“橄榄型”特征。距离这一特征,陕西完善券别结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应该让市场供需决定流通中券别结构,更好的发挥人民银行调控券别结构的作用,尽快形成以大面额货币为主体、中面额货币为辅助、小面额货币为补充的立体票面结构。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精心组织,探索建立科学的投回模式。首先,人民银行应及时、准确把握地方经济运行状况,顺应经济新常态,将各券别功能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特征相联系,针对陕北发展高效、特色化能源化工产业,陕南发展绿色经济与大规模移民搬迁,以及关中建立国家创新示范区、“丝路经济带”新起点的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地区的阶段性现金投放、回笼计划,准确制定销毁计划。其次,进一步拓宽人民币流通监测的范围,不仅考虑商业银行、大型企事业单位,还应包括现金需求满足度差的居民个人及小微企业,掌握其对现金需求的周期规律与结构分布,通过人民币券别结构的科学配置与管理,满足市场主体对不同券别的需要。第三,组织商业银行搭建小面额票币调剂平台,畅通投回渠道,引导小面额供需双方进行有效对接,在减少中间环节的基础上盘活中小面额资金,减少现金沉淀。
(二)完善机制,夯实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要通过完善机制、强化监督与考核,督促商业银行切实履行“首兑责任制”,主动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畅通银行零钞兑换和残损币上缴渠道,增强商业银行服务社会的职能。首先,商业要加大残币币兑换、回收力度,不断提高市场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加大对小面额人民币的投放力度,解决市场小面额短缺的问题。其次,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信息反馈与定点监测机制,准确掌握市场对各券别人民币的合理需求,及时向人民银行反馈。第三,拓宽渠道,尽快增设小面额自助设备,增加中小面额人民币投放渠道,提高现金收付的质量与效率。
(三)多管齐下,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互联网+”带动战略的实施,拓展了西部信息服务新业务,推动了信息消费持续增长,也为推广非现金支付带来了重大契机。因此,我省应借助此契机加大结算手段的创新,带动非现金支付方式的推广与宣传,提升银行卡、银行票据,特别是新兴的网上银行、手机支付等手段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信息较落后的偏远地区,改变其对现金的较大偏好,减少市场中现金尤其是大面额现金的使用量,在降低钞票印制、流通、回流、销毁成本的同时,提高货币化程度,显著改变当前大面额券别占绝对主导的现金券别结构。在推进辅币硬币化的基础上,将现金供应的侧重点放在中小面额上,注重提升中间面额现钞承上启下的作用,逐渐形成较为科学的“橄榄型”现金券别供应结构,减少乃至消除旺季大量现金投放带来的大面额新钞“一次性消费”。
参考文献
[1]陈宝山.现钞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唐双宁,陈宝山等.人民币现金总量与结果需求预测[j].中国钱币,2000,(1):3-9。
[3]闫向阳,王志勇,经济新常态下做好货币发行工作的思考[j].河北金融,2015,(3):35-38。
[4]陶寒晗.优化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的建议[j].上海金融,2013,(4):101-103。
[5]左运光.人民币券别的合理化配置与结构管理研究[j].南方金融,2013,(4):79-81。
第三篇:现代科技在人民币流通中应用
论题:现代科技在人民币流通中应用
摘要..................................................................................................................................................1 ABSTRACT......................................................................................................................................1 正文:..............................................................................................................................................2
1.二维码在银行领域的应用....................................................................................................2 2 正文............................................................................................................................................2
2.1解决方案.............................................................................................................................2 2.2.优点.....................................................................................................................................3 3.现代科技解决人民币流通中面临的问题....................................................................................3
3.1、更高的鉴伪能力..............................................................................................................3 3.2、出现假币纠纷有据可查..................................................................................................3 3.3、协助追踪案件线索及反洗钱..........................................................................................3
4、冠字号建立系统,可以分析研究人民币流通的规律.............................................................4
4.1冠字号码的实际应用.........................................................................................................4 5.手机银行的应用............................................................................................................................4
5.1手机银行的构成.................................................................................................................5 5.2手机银行的特点.................................................................................................................5 5.3手机银行未来的发展.........................................................................................................6 结论..................................................................................................................................................6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社会现金需求量持续上升,庞大的现金流通量和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现金服务要求给传统的人民币流通管理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在现金处理,小面额现金供应、残损人民币回收,反假货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方面有很多工作和问题需要研究探讨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人民币流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处于不可活缺的重要地位,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处于人民币流通管理第一线的优势,创新人民币流通管理的理念和举措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the social demand for cash continue to rise, large cash in circulation and the social public's growing service requirements for traditional renminbi circulation management bring new pressures and challenges.In cash handling, small amount of cash supply, damaged the recycling, does money, financial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there are a lot of work and problems need to research the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circulation of the renminbi bon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in a not live lacking important position, under certain social responsibilities.For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circulation management first line strengths, innovation of renminbi circulation management ideas and measures
关键字:银行与科技
正文: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遍及全世界,现代科技在各个领域和行业已必不可少。如何在金融行业更好的利用现在科技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利用现代科技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已经崛起,随着会现金需求量持续上升,庞大的现金流通量和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现金服务要求给传统的人民币流通管理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能更好的解决在现金流通中发生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假币的出现,如何解决假币出现带来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纠纷,如更安全的何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
1.二维码在银行领域的应用
作为世界领先的金融机构,中国银行此前一直采用人工录入的方式对转移支票和现金等重要资产的尾款箱进行出入库登记。每天,金库的工作人员需要将出库的每一个尾款箱的编号人工输入电脑系统,各营业网点的职员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入库记录。这种机械的人工键盘录入每天会发生成千上万次,占用了大量人力和时间,并存在较大的出错隐患,难以保障对重要资产的有效管理。随着银行网点的不断扩张,这种低效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整个集团资产管理的发展需求。如图1-2所示 正文
2.1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更准确地追踪这些流动资产,二维码这种目前广为流行的数据管理方式,为每个尾款箱都配备了一个二维码,每个二维码中含有唯一的编号信息。这样,当尾款箱出入库时,工作人员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识读编号信息,并自动传送到电脑系统中
2.2.优点
二维码相比一维码具备更强的容错能力、更大的信息存储量、和更高的译码可靠性等优点,完美地满足了中国银行对尾款箱流动追踪和管理的需求。由于银行尾款箱每日被频繁押运,箱上的条型码折旧、破损的速度很快,而具备高容错能力的二维码即使在破损的情况下也能根据条码本身的编译格式最大限度地保留数据信息。此外,二维码更大的信息储存量方便日后增加更多信息至条码中,具有更高的译码可靠性,确保尾款箱信息的安全性。
3.现代科技解决人民币流通中面临的问题
3.1、更高的鉴伪能力
随着假币制做水平的提高,点验钞机的鉴伪和防伪的技术能力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按照传统磁特性、光学特性等鉴别手段已然是力不从心。新的鉴伪技术引入将成为新型点验钞机破解新型假币的关键,根据假币综合特征进行分析鉴别已经成为必然的技术路径,通过多技术融合实现对高仿真假币的鉴别,使制假者在技术的较量上望而却步。冠字号码作为纸币的唯一性特征,也可以通过冠字号码比对实现对同一冠字号码的机制假币的预警和鉴别。
3.2、出现假币纠纷有据可查
由于商业银行的现金吞吐量越来越大,储户从银行取得假币的投诉事件也逐渐增多。目前双方均无法证明假币的责任,但由于银行在类似纠纷中处于强势地位,目前假币责任几乎完全由储户承担,使得银行的信誉也受到较大影响。假币与真币具有相同冠号的概率是极其低的,因此在纠纷发生时进行对比交易,钞票的冠号即可证明假币是否来自银行。如图
3.3、协助追踪案件线索及反洗钱
盗窃抢劫在我国犯罪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危害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一般盗抢案件因果关系不明显,流窜作案多,使得很多案件破案难度较大。对失窃纸币的冠字号进行追踪,就能够为案件侦破提供线索。反洗钱对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维护社会公正和市场竞争,打击腐败等经济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钞票的冠号追踪分析资金的流向,可以为反洗钱提供积极的线索。
4、冠字号建立系统,可以分析研究人民币流通的规律
对流通过程中的纸币状态,如:破损、新旧程度等,以冠字号为依据,进行记录并统计,为人民币的发行、回收、调配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促进对人民币流通规律的分析研究。
4.1冠字号码的实际应用
为进一步做好人民币满意工程,确保清分质量,防止假币、残损币通过ATM机进入流通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以新国标颁布为契机,以新型的具有冠字号码识别功能的点验钞机及冠字号码识别技术为支撑,积极采用高新科技手段,于2010年11月率先进行了“ATM冠字号码管理试点”。南京某金融机具公司根据人行南京分行的要求,凭借其自主研发的A级点验钞机,开发了符合人民币流通业务管理要求的“人民币冠字号码管理系统”软件,参与了试点工作。
冠字号码管理系统”由冠字号码采集终端(点验钞机、清分机、ATM)、打印机、计算机、查询工作站、数据库服务器等组成。软件包括计算机管理软件、数据库服务器软件。当纸币通过点验钞机、清分机、ATM时,设备自动识别冠字号码并予以存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冠字号码数据信息导入“冠字号码管理系统”。系统还具有查询、统计及指定号码跟踪报警功能。如图冠字号上传
在推广过程中,各试点商业银行认真组织、积极推进,通过条件建设、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工作监督等促进了冠字号码记录工作的开展,实现了ATM配款冠字号码的记录、存储和查询工作,充分体现了高新技术对实施人民满意工程的有效支撑。在应用过程中,某行就采用冠字号码的比对分析做法圆满解决了一起假币纠纷,银行机构和银行客户均认为处理及时、方法得当,既保护了银行机构的信誉,也保护了客户的合法权益。
5.手机银行的应用
作为一种结合了货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移动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和创新的服务,而移动终端所独具的贴身特性,使之成为继ATM、互联网、POS之后银行开展业务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银行业者的关注。中国移动银行业务在经过先期预热后,逐渐进入了成长期,如何突破业务现有发展瓶颈,增强客户的认知度和使用率成为移动银行业务产业链各方关注的焦点。
5.1手机银行的构成
手机银行是由手机、GSM短信中心和银行系统构成。如图
在手机银行的操作过程中,用户通过SIM卡上的菜单对银行发出指令后SIMK根据用户指令生成规定格式的短信并加密,然后指示手机向GSM网络发出短信,GSM短信系统收到短信后,按相应的应用或地址传给相应的银行系统,银行对短信进行预处理,再把指令转换成主机系统格式,银行主机处理用户的请求,并把结果返回给银行接口系统,接口系统将处理的结果转换成短信格式,短信中心将短信发给用户
5.2手机银行的特点
手机银行并非电话银行。电话银行是基于语音的银行服务,而手机银行是基于短信的银行服务。通过电话银行进行的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实现,手机银行还可以完成电话银行无法实现的二次交易。比如,银行可以代用户缴付电话、水、电等费用,但在划转前一般要经过用户确认。由于手机银行采用短信息方式,用户随时开机都可以收到银行发送的信息,从而可在任何时间与地点对划转进行确认。
手机银行与WAP网上银行相比,优点也比较突出。首先,手机银行有庞大的潜在用户群;其次,手机银行须同时经过SIM卡和帐户双重密码确认之后,方可操作,安全性较好。而WAP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很难保证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受攻击;另外,手机银行实时性较好,折返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WAP进行相同的业务需要一直在线,还将取决于网络拥挤程度与信号强度等许多不定因素。
5.3手机银行未来的发展
口号:一切在掌握中。各家银行在开辟网上银行与电话银行的同时,也纷纷在手机银行的操作、功能、手机银行卡刷卡通道安全等技术上寻求突破。至今国内手机银行业务平台已逐步迈向成熟,“手机银行”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认可。除了上网下载铃声、图片和浏览相关网站,手机上网还能进行银行交易,缴纳公用事业费。手机银行可以方便地将客户手机通过中国移动和联通网络连接到银行系统,利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金融理财业务。
结论
总的来讲,现在科技在银行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无法有效解决的各种问题,既为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通过科学有效地服务举措(举证、查询)做到人民满意,社会和谐。现代科技在未来银行领域伴有重要的角色,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如果能通过移动银行解决支付问题,不仅可以为银行带来可观的收益,也将有力地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这类小额支付业务,非常契合移动银行客户群体广、随时随地提供服务的特点,可以作为移动银行另一个业务突破口
第四篇:对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的几点思考
对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亢爱林
职务:岢岚县支行副行长
【摘要】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我国经济主权的象征,其票面整洁与否,不仅直接关系着人民币的尊严和声誉,也代表着国家的文明程度。爱护人民币是社会每个公民意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无偿为群众兑换残缺污损和回收不宜流通的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赋予金融机构的法定职责。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掌握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状况,我们组织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当前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不尽人意,存在以下特点:小面额人民币整洁度明显低于大面额人民币;城乡差距大,农村流通人民币整洁度明显低于城市,县区人民币整洁度明显低于市区;残损币在农村市场上大量流通。
(一)农村流通人民币整洁度明显低于城市。受传统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和金融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多数农村居民习惯于将人民币胡乱地塞在口袋里、藏在袜子里、鞋子里面,即不卫生又加快了人民币破损。
(二)金融机构回收残损币的积极性不高。随着现金收付量不断增加,回笼的现金来不及挑剔又直接付了出去。对不宜流通人民币的挑剔回笼缺乏量化细化的考核办法,也没有相关的激励政策,致使回笼乏力。兑换残损人民币的经济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残损币整点所需要的设备,商业银行也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影响了残损人民币的正常兑换。
(三)基层人民银行业务库和县级发行库的撤销弱化了相关职能,监督管理相对滞后。由于基层人民银行撤销了业务库,不能直接对外兑换残损币,残币回收完全依靠辖区金融机构间接回收;人民银行县级发行库撤销后,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现金供应大多采取了垂直供应和代理供应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制约了残损人民币的回收工作。
三、提高流通人民币整洁度的几点建议
(一)人民银行应充分发挥“发行银行”的作用。根据县(市)人口、面积、经济发展状况和区位优势等基本情况有条件地恢复县级发行库,理顺县域现金投放回笼渠道;不设发行库的县支行,可考虑筹建“人民币管理服务中心”,以基层人民银行为主导、以基层金融机构为主要参与者,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切实解决县域人民币流通不畅问题;建议总行对小面额货币的发行进行调整,加大纸辅币的印制投放力度,改变硬币不易携带、沉淀量大的状况。
(二)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现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金融机
第五篇:双向互动应对社会治理结构网络化的挑战
双向互动:应对社会治理结构网络化的挑战
吕本富
2012-11-07 22:06:18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1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社会结构,社会治理结构需要从金字塔型(科层制)的简单范式向网络结构型的复杂范式转变,政府也需要不断提高管理复杂社会的能力,以更好应对社会治理结构网络化的挑战。网络化的治理结构可以催生一种新型的“双向互动”,恰好能把“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变成新型的社会治理机制。“多中心治理、多层级治理、多维度治理”社会治理结构的设计将是未来必由的道路。
[关键词]社会治理;双向互动;网络化
[作者简介]吕本富,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从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过程看,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左右时,社会矛盾是最尖锐的,处于社会事件的频发期,被称为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很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迈过这道坎,国家发展将进入新的稳定期;跨不过这道坎,有可能在陷阱中打转,甚至倒退若干年。“陷阱”产生的主要诱因是:在这个时期,社会成员的身份正在被财富、价值观、居住社区、身份认同等重新定位。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期望很高,有强烈的发展(致富)动力;另一方面,当社会成员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时,往往不认为是个人能力问题,而归咎为社会环境和体制因素。所以,在这个阶段的社会成员的满意度处于谷底,“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形成非常复杂的利益纠葛,并由此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社会结构。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既有上述特点,又具有非常的特殊性。最近10年是信息高速传播时代,整个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状态。信息化使得无比尖锐的社会矛盾有了迅速膨胀、蔓延乃至全民化的渠道,导致社会稳定的可控性迅速降低。非常复杂的互联网信息传导机制,形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虚拟世界。在解决和处理矛盾问题时,需要从对因果关系的线性思考,转移到寻求理解要素之间联合与互动的复杂思考。本质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不再适用,产生了“越维越不稳”和“坐在火山口上”的现象。
一、网络型社会治理结构的四个特点
从历史的进程看,中国政府现在的社会治理体系可以认为属于简单范式。简单社会治理范式有三个特点:基于工业时代的科层化组织结构、一体化的职能作用和指令化的控制机制。由于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和信息化的高速传播,现行的简单社会治理范式正在面临挑战。社会治理结构需要从金字塔型(科层制)的简单范式向网络结构
型的复杂范式转变,政府需要有管理复杂社会的能力。
(一)社会治理结构扁平化的挑战
“扁平化结构”是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概念。德鲁克在研究美国福特公司和印度英国殖民当局的组织结构时发现:这两个组织中的若干中层机构,只有信息传递功能,没有决策功能,而且随着传递层次的增加,信息传递效率会递减,如果技术手段能够解决信息传递功能,凡是没有决策功能的组织层次可以删除。德鲁克的“扁平化结构”思想影响了企业管理学界和公共管理学界,成为20世纪组织变革的推动力之一。
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发展,社会结构和组织结构逐渐呈现出扁平化特征,在网络组织中,权力呈现分散化和均等化趋势,权力距离缩短,对权力的诉求逐渐上移。在科层制治理结构中,处在金字塔底部的社会成员,需要逐层向上反映自己对权力的诉求;在网络结构中,处于网络边缘的社会成员,总是寻找最短的路径,直接向网络中心节点反映自己对权力的诉求。在社会治理实践中,这个挑战的表现为:直接向中央上访的人员越来越多。
(二)水平化决策的挑战
当传统的科层金字塔正在演变为“上下”和“左右”交织在一起的网络化结构时,这种结构性的改变极大地影响了决策形式和决策过程。权力分散化带来了多中心格局,在科层制的治理结构中,“上下”之间的互动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互动可以忽略;在网络型的治理结构中,“左右”之间的互动和“上下”之间的互动一样重要。权力均等化趋势正在催生多层级自主性,垂直的集中决策已不足以应对人们之间的水平互动,单纯的命令开始让位于决策的商议过程。
(三)提升协同水平的挑战
网络结构中各成员存在正向的互相激励,也存在负向的互相挚肘。在国家治理涉及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需要吸纳了各种力量的参与和贡献,无法进行全面而直接的控制,需要通过社会成员的协作提升协同水平。只有网络成员之间互相依赖增强,不断适应动态变化间接控制的挑战,各种社会力量的协作达到了空前高度,才能解决复杂矛盾。
(四)跨越疆界的挑战
全球化发展解除了许多原有的市场壁垒,信息网络的兴起悄然摧毁了社会成员之间许多固有的疆界,这意味着一个跨疆界时代的到来。“市场跨疆界运行、经济跨疆界发展、社会跨疆界合作、文化跨疆界传播”成为普遍的“跨界”现象。社会治理中的“跨界”主要体现在:围观、评论、监督的广泛性,当一个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不仅利益相关者关注,利益不相关者也会广泛关注。所以网络上流行“围观改变中国”的说法。
二、社会治理的80/20规律
当社会治理结构转变为复杂范式以后,社会治理结构可以认为是由节点(社会成员)和关系(人际联系)构成的网络,这种网络呈现出非线性关系。根据网络科学研究的成果,人际关系网络有两类:一是无尺度网络,二是有尺度网络。具有信息交流的人际网络一般是无尺度网络,在无尺度网络上发生的社会现象遵循幂律规则,也就是通常说的80/20法则。
一个有效的社会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在一个无尺度的社会网络中,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的发生,应该符合两个80/20定律: 80%的社会治理事件都属于良性的,属于沟通处理范畴,和意识形态完全无关; 80%的社会治理事件都发生在社会网络的边缘,也就是社会的基层部分。
这两个80/20定律决定了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基层和群众的日常生活利害相关,而且处在社会管理层的资源少、分量轻的末梢,是相对比较容易出问题、容易参与、也着重着力的领域。但是现在的基层治理存在三个严重的问题:
(一)公权力的界面问题
国家的一些公权力(治权、管理权)在基层被让渡给非固定的各种助理员,比如:城管员、保安员、计划生育助理员等。他们的权力被无序放大,途中或被扭曲,或被滥用,或被加进私货,负面性日显突出。这些“员”大多被老百姓认为是土痞子(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治理中,过去是绅士和商会治理,被认为是德高望重者)。
(二)处理社会治理事件的顺序问题
很多政府机构愿意处理大事,不关心小事,比如公安部门愿意破大案。但是有些小事虽小,波及面很大,能够破坏社会间的彼此信任关系,比如,诈骗电话,由于涉及到成千上万的家中老人,这就是大事。因此处理社会事件的优先顺序时,应该考虑事件大小和事件波及面两个因素。
(三)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角色问题
掌握公权力的部门只能扮演裁判员角色,不能扮演运动员角色。有些地方政府经常主动和被动陷入经济纷争,制造了很多额外的事件。事实上地方政府角色的错位,也是上访事件的主要诱发原因。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主动介入经济事务纠纷或者为地方大员的“清白”背书,为此,“跨省”追捕网民,就容易成为网络上的焦点事件,从而破坏政府的公信力。
三、社会治理中的双向互动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的治理结构中,仕绅阶层起到了重要的稳定作用。“有人星夜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了传统社会中“庙堂”和“江湖”之间,存在信息、见识、财富的双向互动。这种“双向互动”是传统社会“基层”稳定的基石。
在工业化的科层制的治理结构中,“归故里”这种机制已经不存在,人才、知识、财富只是单向的向上流动,伴随着这种“向上”流动,基层的“矛盾”也向上流动,只能通过维稳来解决。网络化的治理结构可以催生一种新型的“双向互动”,恰好能把“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变成新型的社会治理机制。
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机制已经初现端倪:国家领导人直接和网民对话;职能部门开通政务微博;社会公共政策征求网络意见;通过网络对焦点事件进行监督等等。总之,基于复杂范式的社会治理,应该以网络化结构为组织运转基础,重视对环境的适应性功能,通过分权化和学习进程进行协作,采用创造性的方法和创新型路径进行协同,去克服异常冲突和综合性矛盾。
上述网络型社会的治理结构只是自发的,并没有严密的顶层设计。稳妥起见,可以选择一些领域或地方进行试验。基层事务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场,民众如何组织协调、体制内外如何相处、大的理念和政策如何落实,都可以在其中得到逐步实践。
如果要构建一个良性社会治理秩序,在信息时代的丰裕知识背景下,面对的复杂问题,无论显性或隐性,“多中心治理、多层级治理、多维度治理”社会治理结构的设计将是未来必由的道路。